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胸腔镜辅助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汪雷;宋跃明;刘立岷;龚全;孔清泉;刘浩;李涛;曾建成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7月,我院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松解及后路矫正术治疗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1~23岁,平均14.6岁。术前冠状面主弯 Cobb’s 角69°~132°,平均(76.5±6.2)°,柔韧度(26.8±5.2) %;按 Lenke 分型,I 型25例,II 型13例,III 型4例。左胸弯 7例,右胸弯35例。术前肺功能检查均有中-重度肺通气储备功能下降,7例术前有下肢浅表感觉减退。全麻下取侧卧位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前路胸椎椎间隙松解与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对冠矢状面 Cobb’s 角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结果4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前路松解平均手术时间(108±2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5±25)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120±35)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每例患者完成4~7(平均5.8)个椎间隙的松解。后路矫形完成后冠状面主弯 Cobb’s 角为12°~78°,平均(32.5±4.5)°,平均矫正率为(57.5±8.5) %。所有患者术后获15~28个月随访,平均(23±3.2) 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胸椎 Cobb’s 角平均(33.2±5.0)°,冠状面矫形较术后无明显丢失,矢状面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外观明显改善。结论与传统开放术式比较,胸腔镜辅助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术能有效松解胸椎侧凸,创伤小,显露清晰,并能达到同样理想的矫正效果。

  •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个性化矫形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作者:齐鹏;宋凯;张永刚;王岩;崔赓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后凸畸形个性化矫形后生活质量评分的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有40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 AS 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 A、B 两组,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单节段或双节段楔形闭合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 组采用个性化截骨方案,B 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案。记录 AS 患者矫形前后骨盆入射角( pelvic incidence,PI ),骨盆倾斜角( pelvic tilt,PT ),术前及术后6个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 )-22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分析矫形前后主观评分变化及矫形后 PI、PT 变量关系。结果 A、B 两组术前 PI、PT 值、ODI 指数及 SRS-22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 A、B 两组患者外观、心理、疼痛、功能及满意度均趋于正常,且 ODI 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A、B 两组术后 SRS-外观评分分别为(4.6±0.3)、(4.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心理、疼痛、功能、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B 两组术后 ODI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矫形对 AS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改善,同时,对颌眉角的纠正也具有更好的可控性。熟练掌握个性化矫形方法后,可以明显简化手术方案的讨论与争议,并能达到与传统截骨方案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 扩大刮除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18例临床报告

    作者:郝林;孙扬;牛晓辉

    目的:研究扩大刮除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18例初次诊治的脊柱骨巨细胞瘤病例。其中男 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6岁;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5例合并脊髓功能受累;病变累及颈椎1例,胸椎9例,腰椎 8例。手术方式均采取扩大刮除术,10例行单纯前路手术,3例行单纯后路手术,5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10例,未行放疗患者 8例,其中单纯前路手术患者6例,单纯后路手术患者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患者1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获中位46(12~83)个月随访。4例复发(22.2%),平均复发时间34.5(6~71)个月,均为单纯前路手术且术后未行辅助放疗患者。其中 3例再次行手术扩大刮除及辅助放疗,1例行单纯放疗。此 4例再治疗后平均随访36(12~59)个月,未见复发。术后疼痛消失11例,疼痛缓解7例;5例脊髓功能受累病例均获不同程度改善;1例术后27个月出现椎弓根钉折断。结论单纯扩大刮除术简单、易行,辅以术后放疗可以有效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率并不高于其它治疗方法。

  • 多中心性骨肉瘤治疗及预后六例报告

    作者:张增亮;李南;陈秉耀;宋光泽;王硕;韦兴

    目的:总结多中心性骨肉瘤( multifocal osteosarcoma, MFOS )的治疗及预后。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 MFOS 患者6例( A1、A2、A3、A4、B1、B2),其中男4例,女2例。4例( A 组)在初诊时全身多处骨骼存在骨肉瘤病灶,2例( B 组)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多处骨肉瘤病灶。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化疗。6例中1例放弃治疗,其余5例均接受化疗,其中有4例在接受1~2次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 MAPI 方案,1个周期的用药:第1~2天给予阿霉素60 mg / m2,1次/天;第3天给予顺铂100 mg / m2,1次/天;第14天给予甲氨蝶呤8~12 g / m2、长春新碱1.4 mg / m2,1次/天;第21~25天给予异环磷酰胺12.5 g / m2,1次/天。前、后 2次化疗间隔时间为3周。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 A1)存活5个月;1例( A4)发病至今4个月,仍在治疗中;其余 4例( A2、A3、B1、B2) 生存时间分别为19、6、13、18个月。结论MFOS 预后极差,经积极的化疗及手术干预,部分患者能延长生存期。

  • 腰椎退行性变的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

    作者:何二兴;郭倞;崔基浩;郭志勇;尹知训;李创;唐程;何贻骞;刘成伟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腰椎退变、不稳患者127例,其中男86例,女41例,年龄18~79岁,平均58.4岁;腰椎滑脱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管狭窄症76例。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采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椎板间开窗减压入路( minimally 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plif )(44例)、关节突切除减压入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ni-tlif )(49例)和扩大减压融合术(34例) 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 X 线和 MRI 检查。统计平均每颗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时间、X 线曝光次数,平均每个减压节段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记录住院时间,螺钉位置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天、2周、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分。结果每颗椎弓根螺钉的平均置入时间为(12.6±6.3) min,每颗椎弓根螺钉的 X 线平均曝光次数为(4.2±2.3) 次,每个减压节段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7.9±16.7) ml,术后引流量为(52.6±13.8) ml,平均住院时间为(9.0±2.4)天。术后三组患者的 VAS 和 ODI 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置入椎弓根钉635枚,其中椎弓根钉位置良好546枚(86.0%),位置一般71枚(11.2%),位置不良18枚(2.8%)。术中神经损伤 6例 ( 4.7%),无脑脊液漏、术后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脊柱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脊柱畸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研究现状

    作者:潘爱星;海涌;陈小龙;郭徽

    青少年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而对于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来讲,由于多合并有躯干的失平衡,重建脊柱平衡显得尤为重要[1],尤其以矢状面平衡重建的意义更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和保留脊柱运动节段的需要,骨科医师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2],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 )和近端交界性失败(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 )的发生引起很多学者的重视。文献报道, PJK 占脊柱畸形术后并发症的13%[3],长期随访发现因 PJK 或 PJF 而进行翻修手术的发生率高达9%[4]。因此,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对患者矢状面平衡的恢复极其重要。但是目前对于脊柱畸形术后 PJK 的定义、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分类等仍未被广泛认识。笔者全面回顾目前关于脊柱畸形术后 PJK 或 PJF 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颈胸段脊柱原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冬月;刘晓光;刘忠军

    颈胸段脊柱(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CTJ )向上连接颈椎,向下延续胸椎,是脊柱的一个特殊部位,多指 C7~ T4[1-3]。CTJ 周围有复杂、重要的组织结构,如大动静脉(主动脉、腔静脉等)、重要器官(肺脏、气管、食管、胸导管等)、神经结构(神经根、喉返神经等)、骨性结构(胸骨、锁骨等);在生物力学上,由前凸的颈椎过渡到后凸的胸椎,造成此处应力集中[4]。CTJ 恶性肿瘤相对少见[5],当肿瘤对脊椎的骨性结构造成破坏时,容易出现脊柱不稳定和后凸畸形,损伤神经和脊髓,出现严重疼痛、不全截瘫甚至全瘫。CTJ 前方有胸腔,部位较深,显露困难,是外科手术技术的难点。笔者就 CTJ 原发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脊柱重建方面进行综述。

  • 置钉矫形治疗肌营养不良导致的颈椎侧前凸畸形一例报告

    作者:胡永凯;王宇;李淳德;刘洪;李宏;邑晓东

    肌营养不良和脊柱畸形的诊治正成为脊柱外科医生的一项重大挑战。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脊柱畸形以胸段或腰段侧凸常见。但是,颈椎的过伸或侧凸都很罕见。关于治疗颈椎过伸的文献报道很少。目前,已发表的相关病例报道为数不多。1988年,Giannini 等[1]报道了第1例手术治疗颈椎过伸的病例。2005年至2006年,其又报告了7例共2个系列的病例[2-3]。所有患者都经颈后肌肉松解、内固定及术后制动治疗。2005年,Arkader 等[4]报道了1例颈后方软组织松解、截骨、枕颈融合的病例。2009年, Poulter 等[5]报道了3例该类病例,并描述了其4个主要并发症。

  • 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浩洋;康鹏德;裴福兴;杨静;沈彬;周宗科;马俊;黄强;石小军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初次单侧 THA 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TXA 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TXA 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 静脉单次使用10 mg / kg 的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术后5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如患者血红蛋白低于80 g / L 则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2 U 静脉输入。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血容量、显隐性失血量。记录患者术后输血量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TXA 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显性失血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A 组患者术后1例(3.3%,1/30),对照组8例(26.7%,8/30) 需要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A 组患者术后1例发现术侧无症状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术后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 mg / kg 氨甲环酸术前静脉单次用药可以有效减少 THA 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氨甲环酸是 THA 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普通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脊柱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樊勇;杨红军;雷伟;吴子祥;严亚波;张扬;桑宏勋

    目的:分析总结普通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患者脊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综合评价新型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对227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疾病患者进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其中普通椎弓根螺钉组151例,男86例,女65例,平均年龄(71.4±6.7)岁;新型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73.1±7.0)岁。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以及螺钉松动率、椎间融合情况。结果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组无螺钉松动、断裂,所有病例获得椎体间植骨愈合;术后12个月的 VAS 和 ODI 评分分别为(2.0±0.5)分和(24.0±4.5),明显优于普通螺钉组的(1.7±0.5)分和(2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出现26枚螺钉松动,松动率为3.3%。结论在骨质疏松腰椎内固定手术中,新型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较普通椎弓根螺钉具有更低的螺钉松动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并发症,临床安全性高,近期效果满意,为骨质疏松患者手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内固定选择。

  •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公告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第一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通知

    作者:

    关键词: 骨科 讲师团 教育 峰会
  • 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月刊)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中国 骨与关节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作者:

    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下方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城市和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个人作者超过一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亦即对选题、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参与论文撰写并能解答编辑部、读者疑问,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 地址。

  • 注重学科发展专心学术研究--记本刊副总编辑张奉春教授

    作者:

    张奉春,《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87年开始从事风湿专科临床和基础研究。1993年至1998年期间,先后两次赴美作博士后研究。1996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2000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2004年至2010年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六、七届主任委员。2009年成为首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及第二届会长至今。2007年和2012年领导主持了2次中国风湿病学医师注册登记,积极促进风湿病学的发展。2002年至2014年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期间科室连续5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专科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2014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北京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专科及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

  • 颈椎病之我见

    作者:赵定麟

    一、颈椎病的基本概念与定义什么是颈椎病,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临床难题。从 1984 年,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在桂林主持召开的全国“第一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到 1992 年,中华外科杂志和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再到 2008 年,由中华外科杂志、SICOT 中国分会及上海东方医院等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这三次会议都对颈椎病的定义进行了讨论,争论,辩论。大家都觉得“颈椎病”一词太笼统,设想了许多术语,但都觉难以包罗颈椎病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与体征。因此,认为还是称为颈椎病为宜。1984 年的“第一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颈椎病的表述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颈椎病”[1-2]。

  • 颈前路螺钉矢状角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陆兆华;赵峰;苏维成;赵晓勇;赵彦涛;李忠海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颈前路螺钉矢状角( sagittal screw angle,SSA )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判断 SSA 是否是引起邻近节段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 C3~7节段 CT 图像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颈前路 C5椎体次全切除、C4~6钢板内固定术,按照 SSA (0°,0°)(5°,5°)(10°,10°)分别建模,计算在不同的 SSA 下,C4上终板、C6下终板以及钢板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 C4上终板在前屈时前方区域所受应力大,随着 SSA 的增加,C4上终板整体所受的大应力逐渐减小,SSA 增大10°后,C4上终板前方区域的大应力减小12.67%。C6下终板在前屈时前方区域所受应力大,随着 SSA 的增加,C6下终板整体所受的大应力逐渐减小,SSA 增大10°后,C6下终板前方区域的大应力减小7.99%。钢板在前屈和后伸时其大应力均较集中于中部区域,并且显著高于上部及下部区域,随着 SSA 的增加,钢板受到的应力会逐渐增加。结论在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增大 SSA,可增加钢板承受的应力,同时降低邻近节段终板的应力,从而减少邻近节段病的发生。

  •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横韧带断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麻昊宁;谭明生;移平;杨峰;唐向盛;郝庆英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横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28例由于横韧带断裂致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56岁,平均31.8岁。其中急性损伤6例,陈旧性损伤22例,23例有神经功能损伤症状。 X 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 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 )为5~12 mm,根据中日友好医院 TOI 分型,其中 T2型24例,O 型 4例,T2型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O 型前路经口腔松解后一期行后路寰枢椎内固定及融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 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 )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92个月,平均34.5个月。术前患者的 JOA 评分、SAC、NDI 分别为(12.35±3.46)分、(9.84±2.32) mm、(38.34±10.23),末次随访患者的 JOA 评分、SAC、NDI 分别为(14.28±1.53) 分、(14.73±1.84) mm、(18.24±7.13),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横韧带断裂引起寰枢椎脱位的可靠术式。

  • 人工颈椎间盘与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关立;陈小龙;海涌;刘玉增;汪文龙;于志毅

    目的:比较 Prodisc-C 人工颈椎间盘和颈椎动态稳定器( 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 )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因颈椎病于我院骨科行颈前路 Prodisc-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 DCI 固定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颈前路 Prodisc-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Prodisc-C 组)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4.0(32~54)岁,诊断脊髓型颈椎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 6例;行 DCI 固定术( DCI 组)患者10例,男 6例,女4例,平均年龄44.5(33~55)岁,脊髓型颈椎病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于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采用颈肩功能障碍指数(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及其改善率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摄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 X 线片,测量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和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角度、假体前后缘与椎体前后缘距离及异位骨化数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disc-C 组术前 JOA、NDI、颈肩痛 VAS、上肢痛 VAS、颈椎前凸角及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分别为(10.3±1.4)、(15.2±5.5)、(6.2±2.1)、(4.1±1.4)、(10.0±2.1)°、(3.7±4.5)°,术后末次随访 (15.8±5.4)、(3±1.2)、(2.9±1.8)、 (1.8±0.8)、(16.6±3.6)°、(5.4±2.1)°;DCI 组术前 JOA、NDI、颈肩痛 VAS、上肢痛 VAS、颈椎前凸角及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分别为(9.5±1.3)、(15.6±16.3)、(6.4±2.0)、(4.5±1.4)、(14.9±3.5)°、(3.1±2.2)°,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6.2±5.8)、(2.9±1.3)、(2.6±1.7)、(1.9±1.1)、(22.3±4.6)°、(6.4±2.3)°;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比,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和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disc-C 组术后末次随访发现3例异位骨化,2例假体前移1 mm,DCI 组未出现异位骨化和假体移动。结论 Prodisc-C 人工颈椎间盘与 DCI 治疗颈椎病均能保留颈椎活动度,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早中期疗效满意。

  • 颈椎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肖刚;赵宁;钟华;岑怡彪;廖小燕;陈劲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 )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骨科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 CSM 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2~74岁,平均(62.5±6.8)岁。分析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颈椎曲度以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2周、3个月的 JOA 评分分别为(7.11±1.58)分,(13.42±1.25)分和 (13.89±1.50)分,术后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的 VAS 评分分别为 (1.47±1.69)分和 (1.35±0.92)分,与术前(4.03±1.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 3个月颈椎曲度分别为(28.13±4.51)°,(26.19±6.64)°;术前与术后 3个月颈椎活动度分别为(39.52±9.98)°,(35.45±13.22)°,术前与术后 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 CSM 能够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改善多节段 CSM 患者的神经症状,较好地保持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