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肱骨内上髁炎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潘土;孙鲁源;柴益民

    目的:观察肱骨内上髁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对24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肱骨内上髁炎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切除旋前屈肌群肌腱起始处的退变组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 HHS2评分和 Mayo 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4例术后均获8~23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2、6个月进行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术前HHS2评分为73.2±6.4,术后1个月为93.0±4.7,2个月为92.5±5.0,6个月为94.5±5.1;术前 Mayo 评分为72.8±5.8,术后1个月为83.2±6.3,2个月为87.9±4.9,6个月为91.7±6.0。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肘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24例中19例(79.2%)长期随访效果良好,2例(8.3%)残留肘内侧轻度慢性疼痛,3例(12.5%)因发生尺神经炎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神经症状获得缓解。结论开放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疗效可靠,对于合并尺神经病变的患者,建议预防性松解和前置尺神经。

  • 尺骨鹰嘴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定制型肘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远龙;蔡林;冉兵;雷军

    目的:探讨尺骨近端骨肿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1例行定制型肘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尺骨鹰嘴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计算机检索1990~2014年,Pubmed、Cochrane 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 Embase )、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CNKI )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发表的文献,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及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研究并讨论。结果本例患者随访5个月,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0分升至术后5个月80分,肘关节屈伸范围从60°(30~90)°改善至120°(0~120)°。6篇文献详细报道了尺骨近端肿瘤的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其中4篇报道7例尺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病例。结论尺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定制型肘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术后随访效果满意;对尺骨近端恶性肿瘤、复发肿瘤及浸润范围过大肿瘤,定制型肘关节假体置换术近期效果满意。

  •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陈松;高悠水;张长青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骨折线在小转子下5 cm 范围内的特殊骨折类型。Boyd等[1]于1949年首次描述了股骨转子下骨折,将其与转子间骨折区分,并注意到转子下骨折手术后有较多的不满意结果。股骨大小转子处有较多肌肉结构附着,此区域发生骨折时,骨折近端由于髂腰肌牵拉发生屈曲、外旋畸形,附着于大转子的髋短展肌使近端外展,而骨折远端由于大收肌的牵拉发生内收[2]。强大的肌肉拉力,使得骨折断端发生严重的分离,且极不稳定。因此对于发生转子下骨折的病例,只要没有手术绝对禁忌,能够耐受手术,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对术后患者随访发现,转子下骨折的愈合较慢,并发症较多,如内固定失效、骨不连、髋内翻、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高。这些特点使得股骨转子下骨折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骨折类型之一。

  • 锁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玮;祝晓忠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而锁骨近端骨折非常少见,过去多主张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近来,随着对锁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外科技术的完善以及固定器材的改进,对锁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出现新的趋势,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 四肢脱套伤的处理

    作者:戴亚辉;梅炯

    四肢皮肤脱套伤是一种常发生于车祸和工业意外的严重的损伤,由于皮肤和皮下的肌肉、肌腱、筋膜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受损严重,有时还可能会损伤到骨、关节以及其它的组织。如果对伤情估计不足或者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1]。虽然由于患者的损伤程度不同,并且在诊疗过程中外科医生的观念也有所差异。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处理措施,都是以尽可能恢复肢体功能,尽量减少残疾的发生为目的。

  • 合并骶骨翼骨折脱位的 Tile C3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张平;李光磊;关育忠;王冠

    我科于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伴骶骨翼骨折、脱位的Tile C3型骨盆骨折1例,随访半年,报告如下。

  • 本刊正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公告

    作者:《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首届中国国际骨科教育峰会通知

    作者: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中国 骨科 教育 峰会
  • 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

    作者:

  • 第二届中国脊柱内镜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脊柱 内镜 学术
  • 2015香山国际关节成形外科峰会--聚焦髋膝关节成形国际精英手术经验

    作者:

    亚洲技术产业联盟( ATA )和《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举办的“2015香山国际关节成形外科峰会”将于2015年3月14~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际知名医院的顶尖关节专家,深入交流复杂髋膝关节成形的手术经验。本次会议通过现场手术、专题演讲、视频解析、现场问答、专家点评等多种交流形式,努力把手术方法讲深讲透,让参会关节外科医生学会一套顶级的、学成后即能在术中成功使用的、并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手术方法,从而医治更多患者,提高国内关节外科诊治的整体水平。

  • 第三届ICJR暨华夏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基础理论与手术技术研讨会

    作者:

    国际关节重建外科协会( ICJR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三届“ ICJR 暨华夏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基本理论与手术技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邀请美国麻省总院、梅奥诊所及北京地区多位知名关节外科领域专家授课。参加学习者可获得国家医学继续教育I类学分。

  • 关于投稿请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

    作者: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作者:梅炯

    考古研究发现,远古人类的损伤类型多以采摘和狩猎相关的损伤多见,股骨颈骨折并不常见[1]。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也是在其死后600余年,才明确其直接死因是股骨颈骨折[2]。时至今日,这种长期被冠以“尚未解决的骨折”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如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选择,内固定的预后及判断等。现就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历史进行回顾,并探讨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设想。

  • 科研为临床临床为患者--记本刊副总编辑王满宜教授

    作者:

    王满宜,《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规范治疗的对比分析

    作者:黄江;安帅;冯明利;曹光磊;沈惠良

    目的:评价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外科治疗规范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85例为对照组;制订并实施外科治疗规范后,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10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6例,对照组85例、实验组101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住院时间:实验组(15.83±6.8)天,对照组(21.02±9.7)天;P=0.000,术前住院时间:实验组(5.93±4.1)天,对照组(8.01±6.1)天;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5.5%,实验组22.2%;P=0.035。第一次下地活动时间:对照组 (15.39±7.6)天,实验组 (8.00±6.3)天;P=0.000。Haris评分优良率:对照组90.2%,实验组86.4%;P=0.510。死亡率:对照组11.8%,实验组12.6%;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外科治疗后,能有效缩短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锁定加压钩钢板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晓楠;沈明杰;范猛

    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distal ulna hook plate,LCP-DUHP )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及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 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牧;徐向阳

    目的:探讨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对39例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15岁;其中左踝18例,右踝21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定期复查。结果32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6(10~24)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1.2周。患者术后平均14(11~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平均84.1(72~100)分。结论对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正确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及良好行走功能的基础。

  • 跖跗关节新鲜损伤与陈旧损伤的手术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余霄;蒋鲁勇;刘丙根;庞清江;杨长春

    目的:比较跖跗关节新鲜损伤与陈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2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10例为新鲜损伤,并在伤后7天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另外12例为陈旧损伤,在伤后4~24周发现漏诊,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跖跗关节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12~48)个月。采用AOFAS (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中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新鲜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94.08分,而陈旧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79.92分,新鲜损伤组在疼痛,活动度,行走距离等评分上显著优于陈旧损伤组( P<0.05)。造成患者陈旧损伤主要的原因是初诊时急诊医师的漏诊。结论对新鲜的跖跗关节损伤,只要能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和良好的固定,一般都能获得比陈旧损伤更为满意的效果。但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 一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吴广森;赵东升;黄爱文;吴云峰;吴晓满;吕岩磊;王志华

    目的:评价一期人工肱骨头置换在高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例19例,患者年龄63~85岁,平均71.3岁,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8例,Neer四部分骨折11例,合并肱骨头脱位7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同侧桡骨远端骨折2例、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II型糖尿病13例、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6例。手术于伤后3~7天内进行,全部采用Zimmer公司Bigliani/Flatow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6.3个月,记录疼痛等级、关节活动度,以及有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周围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5例无痛,4例轻微疼痛;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周围感染等术后并发症。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70.1分;满意程度:主观满意率78.9%。结论在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肱骨头置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它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手术技巧和功能锻炼等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 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46例分析

    作者:高悠水;陈松;周祖彬;于晓巍;宋文奇;张伟;孙玉强;张长青

    目的:回顾性分析 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11月手术治疗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46例,采用空心螺钉( cannulated screws ,CS )固定的35例,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 DHS+CS )固定8例,近端股骨锁定加压钢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 )固定3例。根据Haidukewych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髋关节一般情况,分析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内固定方式与股骨颈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关系。结果46例中,31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1例DHS+CS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抗感染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畸形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其它30例随访(20.1±5.9)个月,其中CS固定的22例,DHS+CS固定5例,LCP固定3例。29例复位质量为优良,1例一般。8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骨不连,1例同时存在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19例骨折愈合且维持了良好的髋关节形态(63.3%)。不同的骨折移位、断端粉碎程度及内固定方式与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是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CS、DHS+CS、LCP均可作为Pauwels 3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是否有影响,需要更大样本的病例验证。

  • 罂粟碱促进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疗效评价

    作者:汤俊君;张建;吴克俭;刘亭茹;张永刚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术后使用罂粟碱对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术后是否使用罂粟碱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33足,对照组23例25足。所有患者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引流片引流48 h,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不健康皮缘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6.2±1.9)天,平均愈合时间(17.8±3.1)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64.0%。治疗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5.1±1.2)天,平均愈合时间(15.7±2.6)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8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355、0.0063、0.0328)。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应用罂粟碱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孔圳;孙永建;李华龙;左睿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42例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的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36.4岁。共有骨缺损部位43处,病种包括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慢性骨髓炎、骨折术后骨不连、骨肿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等,经去除硬化骨、死骨后骨缺损4~21 cm,平均8.7 cm。对软组织较好患者行一期清理或截除骨段+Orthofix 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对伴有感染或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控制感染后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一期或二期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或者直接短缩-延长法治疗。于截骨术后第7~10天开始骨搬运,1 mm/天,均匀分4次。术前术后拍患肢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骨搬运长度、外固定架佩戴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根据X线片计算骨痂直径率( callus diameter ratios,CDR ),根据Paley评分标准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根据肘关节Mayo、膝关节HHS、踝关节 Baird-Jackson 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16.5个月。本组患者经 Orthofix 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平均延长8.6 cm,平均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5.4个月。41处骨缺损获得满意愈合,2处骨髓炎患者术后复发,经敞开持续冲洗、换药愈合。经Pale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结果,骨性结果评价:优40处,良3处。功能评价结果:优40处,良2处,差1处。拆除外固定后平均CDR值88.3%。治疗前肘关节1处Mayo评分63分、膝关节HHS评分平均(60.89±8.87)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64.12±6.21)分;治疗后肘关节1处Mayo评分88分、膝关节HHS评分(87±5.45)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87.67±5.32)分,各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伴有或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大段骨缺损的骨支架重建,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治疗方法应具有个性化,不可千篇一律。

  • 传统皮瓣与穿支皮瓣的临床回顾对比研究

    作者:王剑利;刘兴龙;赵刚;张龙

    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皮瓣与穿支皮瓣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瓣、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及穿支皮瓣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皮瓣、120例穿支皮瓣)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皮瓣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的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的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皮瓣,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皮瓣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皮瓣16例,穿支皮瓣22例,传统皮瓣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皮瓣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皮瓣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皮瓣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皮瓣与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皮瓣成活的关健。严格遵守皮瓣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皮瓣张力是皮瓣手术的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的有效方法。

  • 胫骨平台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军;赵春鹏;危杰;王满宜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发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经治的资料完整的336例(男235例;女10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情况,3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7.5±13.6)岁。分析可能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因素包括以下五类:基本影响因素,合并基础疾病,胫骨平台骨折相关因素,凝血系列实验室指标,合并损伤。连续变量、分类变量类因素同DVT的相关性,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方式确定。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DVT形成的单一因素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58例(17.3%)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或静脉造影确诊下肢DVT形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合并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髋臼脊柱骨折、Schatzker分型、D-Dimer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水平几项因素,可能影响急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致伤原因中高处坠落伤、高水平D-Dimer和APTT时间延长是影响其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率并不低;高处坠落伤、D-D二聚体水平升高、APTT延长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对具有高危因素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当警惕下肢DVT的发生。

  •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

    作者:吴中桓;孙广峰;魏在荣;金文虎;邓呈亮;张子阳;李海;王波;王达利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手外科收治15例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2岁,平均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 h至10天,平均3天。OTA分型:A型8例,B I型5例,C I型2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固定支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 total active motion,TAM )评价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 I 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其中1例出现针孔轻度感染。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7.2周,无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其中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优良等优点,是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优良手术方式之一。

  • 骨折常见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症

    作者:吴新宝;杨明辉

    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并发症出现后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的并发症种类繁多,与患者的因素、骨折的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方法。有些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的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和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症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后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