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大粗隆爪钢板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中期随访报告

    作者:姜旭;徐辉

    目的:报告大粗隆爪钢板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治疗失败的12例(12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的临床疗效。10例(10髋)随访24~81个月,平均42.7个月。关节置换术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3(41~80)岁。临床疗效以 Harris 评分、X 线片进行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 Harris 评分平均87.3(75~94)分,与术前平均17.4(6~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3例存在大粗隆部位疼痛,4例残留患肢跛行。9例大粗隆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为纤维愈合。未见钢板移位和钢缆断裂。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和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12例均无需翻修。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采用 THA 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胸椎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生存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蒋伟刚;刘耀升;汤传昊;杨绍新;周诗国;刘蜀彬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MESCC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胸椎 MESCC 患者72例。收集每例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 )评分、Tokuhashi 评分(包括原发肿瘤特点、术前卡氏评分、内脏转移、脊柱外骨转移、脊柱转移瘤数目和 Frankel 分级)、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运动障碍出现的时间、受累椎体分布、连续性、病理性骨折、术后行走状态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数据。运用单因素 Kaplan-Meier 法分析各暴露因素组的生存状况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筛选胸椎 MESCC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72例中62例死亡,10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7.45(0.3~91.9)个月。5例(7%)术后1个月内死亡,47例(65%)术后1年内死亡,55例(76%)术后2年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 ECOG 评分<2分、Tokuhashi 评分>8分、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24个月、术后可行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 MESCC 患者生存期均明显延长( P<0.05)。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 Tokuhashi 评分、年龄、和术后行走能力是影响 MESCC 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okuhashi 评分能很好地反映 MESCC 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同时年龄、术后行走能力也是影响胸椎转移瘤 MESCC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海兰 G-F20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前瞻性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宣梁;杨惠林;薛庆云;严世贵;勘武生;王宸;朱振安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 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 ml 海兰 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 WOMAC ),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 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TGA )、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 clinical observer global assessment,COGA )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 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 WOMAC 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 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 WOMAC A )、僵硬程度( WOMAC B )和关节功能( WOMAC C )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 PTGA 和 COGA 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 AE ),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 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SAE ),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 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 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 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梁兵;杨枭雄;宋科冉;闫润民;任东风;唐家广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 SCI 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 )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 ASIA 评分、Barthel 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 )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 患者的 ASIA 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 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 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I 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老年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雨;刘亮;栗树伟;王东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并且对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与股骨头坏死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38例65岁及以上的股骨颈骨折后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随访记录完整的11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患者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作为相关影响因素,并运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6例平均年龄69.5(65~78)岁,平均随访11.5(5~24)个月。2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9.8%。对未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 Harris 评分平均为(82.3±3.5)分,(73~93)分。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影响显著。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并未高于平均水平,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明显相关。

  • 糖尿病手部坏疽的综合治疗11例报告

    作者:陈华;徐佳;汪涛;柴益民

    目的:评估糖尿病手部坏疽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糖尿病手部坏疽患者11例,自发现病变至诊治时间平均为6.2周,术前 MHQ 评分为61.3±7.5(55~71)分。均接受综合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抗炎、清创截肢和术后处理等。结果本组11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患肢创面均完全愈合,除病变手指外,余指活动正常。术后 MHQ 评分为84.2±8.9(81~91)分。患侧握力为健侧的69%~83%。结论糖尿病手部坏疽的治疗需采用综合手段,在控制血糖及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应尽早行截指或者清创手术。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侧副韧带修补的研究进展

    作者:应嘉蔚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terrible triad of elbow )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突和桡骨小头骨折,其病理特征还包括侧副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伤后肘关节稳定结构严重破坏,易引起关节不稳定、关节僵硬及关节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故得名。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 Pugh 等[1-2]提出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原则,即由内向外依此处理尺骨冠突、桡骨小头和外侧副韧带(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 )。而内侧副韧带(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 )是否需要修补、修补指征和修补方法尚存在争议。现就近年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MCL 修补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肘关节置换术操作技术的进展

    作者:查晔军;蒋协远

    全肘关节置换术(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 )早期主要应用于关节破坏和关节退行性改变,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其目的是提供一个稳定、无痛、功能良好的肘关节。但全肘置换术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有其特殊的手术指征,需要有经验的手术医生进行操作,如果经验不足,将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即使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现在在手术适应证、假体选择、手术入路、内外髁是否保留以及尺神经的处置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 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梁先勇;陈志伟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是临床上常见的跗骨骨折,其中75%为跟骨关节内骨折[1-2]。高处坠落是跟骨骨折常见的直接暴力损伤因素,常伴有脊柱、骨盆等复杂骨折。Sanders[3]分型对跟骨骨折的诊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充分反映跟骨后距下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分型方法。由于跟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软组织条件差,跟骨骨折尤其是移位型关节内骨折治疗困难,容易导致各种足部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4]。近年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就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双侧股骨颈对称性骨内腱鞘囊肿一例报告

    作者:张跃;杨晓东;刘利君

    骨内腱鞘囊肿又称邻关节骨囊肿,是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为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性病变伴广泛的黏液样变[1-2]。2015年5月,我院经治1例6岁双侧股骨颈对称性多发性骨内腱鞘囊肿病例,现报告如下。

  • 肘关节损伤治疗之我见

    作者:蒋协远;查晔军

    笔者在2015 COA大会上作了关于“肘关节损伤治疗进展”的报告,应《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之邀,撰写一篇相关述评。目前国内在肘关节方面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临床上肘部创伤的总体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仍是治疗难点之一。治疗后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关节对合异常及肘和前臂功能障碍仍十分常见。笔者现就肱骨髁间骨折、全肘关节置换、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和肘关节僵硬松解术这四个热点谈谈肘部创伤的治疗现状和笔者的体会。

  • 漂浮肘关节的几个相关临床问题

    作者:张健;蒋协远

    1980年,Stanitski 和 Micheli 首先提出“漂浮肘”的概念,用以描述肱骨髁上骨折合并同侧前臂骨折从而造成肘部与肢体失去骨性连接的儿童损伤,后来被扩展到成人骨折的范畴用以描述类似损伤。

  • 科研设计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基础

    作者:张洪

    “海兰 G-F20治疗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研究”,是国内10家医院对237例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连续3周,每周2 ml 膝关节内海兰 G-F20注射,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1]。该研究结果显示海兰 G-F20治疗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的,能够缓解疼痛,降低关节的僵硬程度,有利于机体的功能恢复。

  • 后内侧不稳定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冯明光;王海洋;江旭未;许文峰;麦佳佳

    目的:探讨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损伤机制,报告采用带线锚钉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结构一期修复、早期保护性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史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34(18~72)岁。病因:助动车事故12例,坠落伤2例,摔倒1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行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一期解剖修复,记录术中韧带、关节囊和肌腱损伤类别,明确软组织损伤与肘关节损伤体位、所受暴力的对应关系。术后支具保护下肘关节渐进性功能康复训练,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内侧副韧带和前内侧关节囊撕脱损伤100%,屈肌肌腱60%、肱二头肌腱30%。肘关节损伤体位处于旋后伸直外展位;末次随访15例平均肘关节 Mayo 功能评分为93.2,尺神经损伤5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受到轴向、过伸和外翻应力可能是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主要累及前内侧稳定结构,早期带线锚钉修复满意疗效。

  • 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儿童创伤后肘关节僵硬17例回顾分析

    作者:李庭;蒋协远;尤海峰;杨征;吕学敏;刘兴华;查晔军;公茂琪;傅刚;朱振华;郭源

    目的:回顾分析17例资料完整的14岁以下儿童创伤后肘僵硬患者施行了肘关节松解术疗效,探索肘关节松解术对于儿童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适应证、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1例14岁以下儿童创伤后肘僵硬患者施行了肘关节松解术,1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术前伸肘受限平均42.6°(0~80)°;屈肘平均74.1°(30~110)°,屈伸活动度平均31.4°(0~85)°。前臂旋转均没有受限。术前 Mayo 评分平均59.7(55~75)分。松解手术距伤后或首次术后平均18.4(8~44)个月。手术时采用臂丛阻滞麻醉,并留置臂丛阻滞的导管作术后镇痛使用。手术主要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尽量完整切除前后方关节囊,切除影响活动的异位骨化,尽量保留外侧尺骨副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前束,以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如术中松解完成后,肘部有不稳定或半脱位趋势,则使用铰链式可活动外固定架。术后第1天即开始被动练习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结果平均随访25.1(7~41)个月。终随访时,患肢肘关节伸直受限平均为16.5°(0~40)°,肘关节屈曲平均为115.3°(60~130)°;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平均为98.8°(20~120)°,较术前平均改善67.4°。前臂旋转活动基本同健侧。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 MEPS )评分平均为87.5(55~95)分,根据≥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可及<60分为差,本组17例,优10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肘关节松解术能够对儿童肘关节创伤后僵硬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稳定性渐次评估与修复

    作者:张权;陈文钧;王世龙;汤超亮;张秉文

    目的:探讨渐次评估肘关节稳定性,分步修复稳定性结构在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1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评估,依据影像学评估骨性结构的破坏情况,判定肘关节失稳的主要因素,分主次、先后予以修复;术中评估,骨性结构修复后进行应力试验,评估关节囊韧带损伤情况分别予以修复。术后评估,评估肘关节整体稳定性,决定是否予以肘关节的辅助稳定,并及时予以康复锻炼,随访治疗效果。结果41例术前评估认定为复杂孟氏骨折10例;恐怖三联征14例;经尺骨鹰嘴前脱位9例;单纯冠状突骨折合并脱位4例;单纯桡骨头骨折合并脱位4例。术中评估,发现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者34例,其中23例骨性结构修复后肘关节仍失稳,并对其中的18例内外侧韧带损伤者实施修复。术后评估,进行骨性修复与软组织修复后,9例肘关节存在半脱位倾向与摇摆不稳,需要支具、石膏、克氏针等辅助固定。平均随访10.4个月,41例骨折均愈合。依据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肘关节功能评估表,优者12例,良者19例,可者7例,差者3例。结论渐次评估骨折脱位的肘关节稳定性,可以更全面地发现肘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从而能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 肘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模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李涛;周谋望;侯树勋;吴新宝;田耘;喇高燕;刘京宇;李玲;唐金树;朱加亮;郭险峰;吕艳伟;李淳德;王宁华;谢欲晓;林朋;李中实;海涌;赵会;薛庆云;顾新;马华松;陆明;马远征;李大伟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采用不同康复模式的治疗效果,提出适宜的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方法在9家医院因肘关节骨折129例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现行骨科康复模式,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进行术后康复。分别在术后5天、12周、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ague scale,VAS )、关节活动度评定,术后12周、24周进行 HSS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功能评定。结果 VAS 评分观察组:术后5天(3.94±2.12)分,术后12周(1.04±1.46)分,术后24周(0.38±0.76)分;对照组:术后5天(3.12±1.54)分,术后12周(1.12±1.28)分,术后24周(0.75±1.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屈曲和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屈曲术后5天(72.07±28.08)°,术后12周(107.55±24.11)°,术后24周(120.40±22.56)°;伸直术后5天(18.97±18.68)°,术后12周(15.59±17.51)°,术后24周(10.51±14.66)°;对照组(屈曲术后5天(68.24±28.29)°,术后12周(107.50±20.64)°,术后24周(117.82±18.66)°;伸直术后5天(17.54±25.34)°,术后12周(18.24±22.43)°,术后24周(14.27±2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前和旋后术后5天及术后12周时观察组:旋前术后5天(51.50±30.95)°,术后12周(77.76±13.23)°;旋后术后5天(47.00±30.92)°,术后12周(77.14±15.67)°;对照组:旋前术后5天(42.22±29.67)°,术后12周(74.55±18.52)°;旋后术后5天(41.50±30.31)°,术后12周(71.98±2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观察组旋前(83.06±7.41)°,旋后(82.77±7.65)°,显著优于对照组旋前(78.30±14.59)°,旋后(73.56±22.67)°(P=0.035,P=0.005)。HSS 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77.00±15.06)分,对照组(68.14±19.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 HSS 评分观察组(89.73±9.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8.57±20.39)分(P=0.015)。结论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不增加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并能够更好地改善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指标,适合作为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模式。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