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LISS 钢板与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手术前后凝血系统及软组织相关标志物的变化研究

    作者:陆永刚;张辉;汤继磊;樊健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系统及软组织损伤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取2011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4 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法为观察组 ( LISS 钢板治疗组 ) 和对照组 ( 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组 ),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 ( Hb )、肌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C 反应蛋白、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差异,并行血栓弹力图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术后 1 天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肌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C 反应蛋白、肌酸激酶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 ),碱性磷酸酶 (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 1 天和出院前对照组反应时间 ( R 值 )、凝固时间 ( K 值 ) 小于观察组 ( P=0.01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 α 角 ) 和大振幅 ( MA 值 ) 高于观察组 ( P=0.01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结论LISS 钢板与逆行髓内钉相比,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疗效更好,软组织损伤小,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治桓;王忻;吴浩华;常宝生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 ) 基因插入/缺失 ( I/D ) 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 (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 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5 年1 月至 2017 年 1 月在本科治疗的 144 例 AS 患者纳入研究记为 AS 组,另选择 160 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 ACE 基因 I/D 多态性.结果 AS 组与对照组比较,ACE基因 I/D 多态性位点在和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和等位基因模型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高骶髂关节炎 X 线分期 ( III 期+IV 期 ) 患者与低分期 ( 0 期+I 期+II 期 ) 患者比较,ACE 基因 I/D 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92 ).合并眼部病变患者与无眼部病变患者比较,ACE 基因 I /D 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结论 ACE 基因 I/D 位点 D 等位基因可能与陕西汉族人 AS 易感性及疾病进展相关.

  • 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尚青龙;李伟;谭一;王露

    目的 探讨 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4 年1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院行骨折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41 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骨折手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86 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Wells 评分与 D-二聚体检测,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动态监测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后 1 天、3 天、7 天、14 天与 21 天的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0.001、0.000、0.000、0.001 ).两组患者的 D-二聚体峰值分布及到达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41、0.018、0.046、0.039 ).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一致性较好 ( χ2=48.624,P=0.000 );同时,D-二聚体与 Wells 评分的诊断一致性较好 ( χ2=43.915,P=0.000 ).不同类型骨折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不同疾病分期与血栓位置的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结论 临床检测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诊断其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

  • 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孙健平;薛汉中;孙亮;王谦;张堃

    一、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脱位的诊断与分型1. 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脱位的诊断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Moore [1]就报告并定义了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脱位,通过物理查体发现膝关节处于明显脱位状态并结合 X 线片予以证实,但并未给出定量的数值.Dror [2]则给出了定量测量膝关节脱位的方法:术前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显示股骨远端关节面中心和胫骨平台关节面中心位移>3 mm,或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关节面成角>3°.由于伤后 50%~80% 的患者在脱位后会自发性复位,因此,应用上述方法可能造成漏诊.因此,Stannard [3]在 Moore 的基础上提出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脱位的诊断:( 1 ) X 线片可见胫骨平台边缘撕脱压缩骨折、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和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2 ) MRI 确诊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至少 1 条交叉韧带和1 条侧副韧带损伤;( 3 ) 麻醉下查体膝关节明显不稳,可以复制脱位.由于 Stannard 诊断标准中需要对患者进行MRI 检查及麻醉下行膝关节的查体,部分医院可能无法做到早期的诊断与及时的处理.因此,建议三种诊断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脊柱畸形矫形中预防脊髓损伤的近期研究进展

    作者:杨浩志;马向阳;邹小宝;王宾宾

    重度脊柱畸形往往需要行截骨矫形术,而矫形术中大的风险就是损伤脊髓,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然而,目前对于如何在矫形过程中大限度地避免脊髓损伤,有关的理论研究较少.目前认为脊柱截骨矫形过程中引起脊髓损伤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损伤导致的直接性脊髓功能障碍,二是脊髓缺血导致的间接性神经功能损害.为提高矫形术中的脊髓安全性,避免脊髓的直接及间接损伤,近年来提倡通过术中脊髓监测及数字骨科技术等辅助手段完成矫形手术.此外,矫形术中脊髓形态变化对脊髓功能的影响亦有较多研究.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就截骨矫形术中如何有效预防脊髓损伤这一关键问题作一综述.

  •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戴亚辉;祝晓忠

    肱骨近端骨折是成人上肢骨折中的常见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 4% [2],发生率约为 64.3~98.7 / 10000 [3-4],并逐年升高,其中肱骨大结节骨折占到约 20% [5-6].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低能量损伤,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4,6-8].临床上,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多数移位不明显,可保守治疗,但这类患者更易漏诊,且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仍有二次移位的风险.对于移位比较明显的患者,由于可能会影响肩关节稳定性,从而引起远期肩关节活动障碍,多建议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与器械的进步,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此综述回顾既往文献,就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肩骨折 综述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进展

    作者:蔡龙;李文斌;黄永波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上方约 2~3 cm 处的骨折,此类骨折多发生于 5~7 岁的男性儿童,约占 90%.其占所有儿童骨折的 16%,占儿童肘关节骨折的 50%~70%,其中 95% 为伸直型髁上骨折 [1-2].伸直型骨折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屈曲型多见于大龄儿童.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损伤或血供不足引起的 Volkmann 综合征以及肘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或畸形愈合等晚期表现 [3].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综述
  • 股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根切定制全股骨假体置换保肢术随访七年一例报告

    作者:冯德宏;王凌;丁育健;郭宇

    全股骨置换治疗股骨恶性肿瘤国内报道不多,国外Friesecke 等 [1]曾报道全股骨假体植入手术 100 例,其中用于股骨恶性肿瘤切除后置换仅 4 例,且均为转移性肿瘤.笔者于 2011 年 6 月收治 1 例股骨中心型高分化软骨肉瘤,随访 7 年无临床复发和转移征象,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股骨 软骨肉瘤 假体
  • 经皮椎间孔镜术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步态分析临床研究

    作者:刘金玉;丁宇;周维金;王海军;朱旭;钟毓贤

    目的 利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 和 Kinema tracer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 )后腰椎管狭窄症 ( 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 患者步行障碍的原因,同时探讨 PTED 术后 LSS 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征.方法 将 56 例 LSS 患者按照术后腰椎 JOA 评分中对步态的分级分为 a、b、c、d 四个组,对四组患者术前和术后 3 天的腰椎 JOA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 进行统计分析,对四组患者术后 3 天步行过程中症状侧下肢的支撑期比率、髋关节大屈曲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TED 术前与术后,a组和b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 a组:( 13.67±2.48 ) vs. ( 17.08±1.80 );b组:( 12.36±4.73 ) vs. ( 17.59±4.98 ) ]和VAS评分[ a组:( 7.25±0.86 ) vs. ( 1.60±0.93 );b组:( 7.40±1.53 ) vs. ( 2.01±0.96 ) ]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c组和d组患者的VAS评分[ c组:( 7.69±1.17 ) vs. ( 2.17±1.30 );d组:( 7.20±0.84 ) vs. ( 4.40±1.14 ) ]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是腰椎JOA评分未明显改善 ( P>0.05 );c 组和 d 组患者的支撑期比值超过 75%;c 组和 d 组患者的大髋屈曲角度分别是 ( 22.50± 1.36 ) °、( 27.00±3.11 ) °,显著大于 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结论 对于 PTED 术后 LSS 患者而言,腰椎 JOA 中步态评分仍处于 c 级、d 级,且症状侧下肢的支撑期比率超过 75%,这可能是 PTED 术后需要针对性康复训练的部分指征;而针对骨盆前倾的康复训练可能会提高患者的步态指标.

  •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翔宇;孙祥耀;鲁世保;孔超;郭马超;丁浚哲;孙思远

    目的 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 104 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1 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 107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手术入路、C2~7Cobb’s 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以末次随访 mJOA (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改善率作为愈后效果评价指标,连续性变量采用 x- ± 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分析颈椎矢状位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愈后的影响,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 名无症状志愿者 C2~7Cobb’s 角平均值为 ( -15.29±8.31 ) °,T1倾斜角平均值为 ( 20.18±5.95 ) °,cSVA ( 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 平均值为 ( 16.58±7.67 ) mm;107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平均 mJOA ( 10.16±1.82 ) 分,末次随访 mJOA 为 ( 15.20±2.26 ) 分,术前颈椎矢状 C2~7Cobb’s 角平均值为 ( -18.80±9.68 ) °,T1倾斜角平均值为 ( 24.25±7.71 ) °,cSVA 平均值为 ( 19.51±13.86 ) mm;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cSVA 较无症状患者更大 ( P<0.001 ),在不同 C2~7Cobb’s 角与 T1倾斜角的比值分组中,T1倾斜角 ( P=0.35 ) 以及 cSVA ( P=0.423 ) 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中比值组患者 mJOA 改善率大于低比值组与高比值组 ( P<0.001 ).结论 C2~7/ T1比值过大或过小与脊柱失平衡发生颈椎矢状位代偿有关,并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愈后,颈椎矢状位发生代偿可能预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较差.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佳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林浩东;周军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日益增加,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4%~5% [1],其中约 70% 为老年患者且我国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亦被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其治疗难度大,应被重点关注 [2].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物材料学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也不断发展.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黄永刚;宋春健;黄坤;陆建华

    目的 探讨普通空心加压螺钉与无头空心加压螺钉联合使用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1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82 例,其中男 52 例,女30 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 A、B 两组,A 组为单纯普通空心加压螺钉组 ( 44 例 ),其中男 25 例,女 19 例,平均年龄 ( 51.8±14.3 ) 岁;B 组为普通空心加压螺钉+无头空心加压螺钉组 ( 38 例 ),男 16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 ( 49.1±12.8 ) 岁.术后进行 ( 11.1±4.2 ) 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预后情况.结果从生物力学上看,A 组和 B 组之间轴向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且 B 组的大负荷较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两组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 54.5% ( n=24 ) 和 15.8% ( n=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螺钉松动共 17 例,A 组 14 例,B 组 3 例.股骨颈短缩共 14 例,A 组 11 例,B 组 3 例.髋内翻共 12 例,A 组 10 例,B 组 2 例.骨折端移位共 8 例,A 组 6 例,B 组 2 例.两组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股骨颈短缩、髋内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34,0.008,0.040,0.026 ).结论 相比于单独使用普通空心加压螺钉,使用普通空心加压螺钉加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可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股骨颈短缩、髋内翻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也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InterTAN 与 PFNA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AO/OTA 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袁琦;李强;郝彦明;吴晗

    目的 比较 InterTAN 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AO/OTA 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 2014 年2 月至 2016 年 4 月收治的老年 ( ≥ 60 岁 ) 骨质疏松 AO/OTA 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196 例,其中男72 例,女 124 例,患者年龄为 60~88 岁,平均 72.1 岁.致伤原因:跌倒损伤 142 例,车祸伤 54 例.骨折分型:A2.1 型 32 例,A2.2 型 73 例,A2.3 型 91 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InterTAN 组 ( 86 例 ) 和 PFNA 组( 110 例 ).结果 本组均获 14~38 个月随访,平均 32.4 个月.PFNA 组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概率 ( 2.3% )低于 InterTAN 组 ( 8.2%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71 ),InterTAN 组未见近端螺钉切出,而 PFNA组发生 3 例近端螺钉切出,予以翻修处理;PFNA 组术后 1 例出现髋内翻畸形,行翻修手术.两组的失败发生率相比,InterTAN 组明显优于 PFN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5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431,0.271,0.623 );两组术后 Harris 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InterTAN 相比于 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AO/OTA 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宇;尹鹏;苏庆军;李哲;伍宇轩;朱世琪;海涌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 (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 ) 与带锁髓内钉 ( 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MN ) 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 年 12 月至2014 年 12 月收治的 47 例 Neer 分型二部分和三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 例采用 LCP 内固定治疗 ( LCP 组 ),18 例采用 IMN 内固定治疗 ( IMN 组 ).两组的年龄、性别、侧别、骨折类型及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和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组;术后是否行康复锻炼分为康复锻炼组和未康复锻炼组.分别于术后 3、6、12 个月随访患肩的功能,肩关节的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 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IMN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 LCP 组 ( P<0.05 );术后 3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IMN 组肩关节功能较 LCP 组更优 ( P=0.02 ),而术后第 6 和 12 个月时,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12,0.31 );术后 12 个月抗骨质疏松治疗组的肩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组 ( P=0.0002 );术后 6 个月随访,康复锻炼组的肩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未康复锻炼组 ( P=0.04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LCP 和 IMN 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 IMN 组患者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和规律康复锻炼也是改善肩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

  • MultiLoc 髓内钉与 PHILOS 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伟;范建波;崔志明;杨健;刘巍;朱新辉

    目的 比较 MultiLoc 肱骨近端髓内钉和 PHILOS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5 月我院共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34 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 MultiLoc 髓内钉组 ( 15 例 )和 PHILOS 锁定钢板组 ( 19 例 ),对比术后两组的肱骨颈干角、前屈上举、主动体侧外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 和 Constant 肩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平均 9.5 ( 6~16 ) 个月.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前天数、随访时间和骨折愈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MultiLoc髓内钉在手术时间上高于 PHILOS 锁定钢板组 ( P=0.034 ),术后颈干角丢失小于 PHILOS 锁定钢板组 ( 分别为3.4° 和 4.2°,P=0.038 ).MultiLoc 髓内钉平均 Constant 评分为 84.8 分,PHILOS 锁定钢板组为 82.4 分,两组优良率分别为 86.6% 和 84.2%.结论 MultiLoc 髓内钉和 PHILOS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者在肩关节功能和抗内翻应力方面更具优势,但 MultiLoc 髓内钉的长期效果需进一步临床证实.

  • 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菅志飞;孙维;杨华清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3 年 8 月至 2016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 78 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钢板组 ( 40 例 ) 与螺钉组 ( 38 例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治疗,钢板组给予路经皮张力带固定与钢板内固定,而螺钉组则为经皮骶髂提供螺钉内固定,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螺钉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0.000 ),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26,0.000,0.034 ).钢板组术后 3 个月的钉道感染、骶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螺钉组为 5.3%,螺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6 ).钢板组与螺钉组术后 3 个月的 Majeed 评分优良率分别为 75.0% 和 94.7%,螺钉组明显高于钢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31 ).结论 相对于钢板内固定,微创后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创伤小,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患者的 Majeed 评分优良率.

  • 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1/3 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峰;王秀会;夏胜利;周小小;易存国;付备刚;王明辉

    目的 探讨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下 1/3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58 例肱骨干中下 1/3 骨折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 14.2 个月.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633,0.796,0.230 ).患肢肘关节功能 Mayo 评分:单钢板组优良率 57%;双钢板组优良率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并发症:单钢板组、双钢板组各发生 2 例切口感染;单钢板组桡神经损伤 5 例,双钢板组 1 例;单钢板组骨不连 4 例,双钢板组 1 例;单钢板组内固定失败 4 例,双钢板组 1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结论 经后侧入路双钢板技术简单、安全,适合肱骨干中下 1/3 骨折的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

  • Henry 入路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史根兵;金甬嘉;朱东晖;王络文

    目的 探讨 Henry 入路锁定加压钢板 ( T-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T-LCP ) 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 n=60 ) 和观察组 ( n=60 ).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联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 Henry 入路 T-LCP 内固定治疗.记录并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上肢功能损伤评分 ( DASH ) 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 对两组术后上肢功能、疼痛进行评估;采用 X 线片对两组手术前后背伸、掌屈、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正中神经迟发性损伤、骨性关节炎及肌腱激惹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 ( 少 ) 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观察组手术后上肢损伤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0 );观察组术后背伸、掌屈、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32 ).结论将 Henry 入路 T-LCP 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创伤小,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