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急性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双排锚钉桥式缝合治疗12例报告

    作者:李红川;赵阳;李剑;王微;康汇

    目的 探讨双排锚钉桥式缝合及改良Duncan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双排锚钉植入结合桥式缝合及改良Duncan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12例.所有病例均行膝关节后方小切口,使用双排锚钉,采用桥式缝合及改良Duncan环固定骨折块.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随访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 12例获得平均12.6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术前:(42.17±0.93)分,末次随访:(90.3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排锚钉结合桥式缝合及改良Duncan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

  •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作者:窦强;刘佳春;高杰;李志琳;杨成伟;蓝旭

    目的 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63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5±8.1)岁;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6.0±9.2)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达到ASAS20疗效改善、治疗前后AS病情活动指数评分变化、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6(IL-6)、白介素-23 (IL-23)的水平变化、肝肾功水平变化,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eported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eported depression scale,SDS)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the 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SDAI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0.50)vs.(1.88±0.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ɑ、IL-6、IL-23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15.73±0.93)vs.(2.23±1.04)]、SDS[(16.21±1.86)vs.(2.15±1.10)]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心理干预可降低AS患者TNF-ɑ、IL-6、IL-23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 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汤培;吴小宝;陈晓君;陈微;樊志强

    目的 探讨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开窗夯实植骨组(22例)和填塞植骨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早晚期并发症和膝关节Rasmussen评分的差异.结果 填塞植骨组切口愈合时间和骨痂出现时间分别为(18.96±4.18)天和(5.53±1.05)周;开窗夯实植骨组切口愈合时间和骨痂出现时间分别为(19.02±3.39)天和(5.62±1.13)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窗夯实植骨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填塞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周围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0.157、0.301、0.32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分别为(15.97±2.13)分和(16.02±3.05)分,(18.36±3.16)分和(18.52±3.23)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0.434),术后9个月时,开窗夯实植骨组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为(26.45±4.01)分,明显高于填塞植骨组(23.62±3.75)分 (P=0.009).结论 相比填塞植骨术,开窗夯实植骨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膝关节 植骨
  • 应用生物材料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峻;季欣然;唐佩福

    脊髓损伤复杂的自然病理过程表明损伤多个方面需要得到大限度的修复 [1].受损病灶产生的细胞应答反应构成的微环境不利于修复进行.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导致胶质细胞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瘢痕里有大量抑制轴突再生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因此,独立的神经元再生轴突与周围神经元重新建立联系不易成功 [2].脊髓损伤治疗策略的一个主要限制是药物运输的问题,包括多种治疗方案:不同途径的药物注射,置入药物泵或鞘内导管,使用病毒载体,置入纤维母细胞或者其它基因工程细胞.这些药物运输方法侵袭性较大,可能会进一步激发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有潜在增加神经损伤风险的可能.而且,病毒载体的使用和植入能够运输神经生长因子和硫酸软骨素酶 ABC ( chondroitinase ABC,cABC ) 基因工程细胞是不受控制的药物治疗方法,同时具有潜在的致肿瘤风险 [3-5].使用微型泵和鞘内注射是一种非特异性治疗方法,缺点是容易堵塞或者感染.所以,使用生物材料能够协助药物的运输和释放,在脊髓损伤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 手部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钟文耀;田文;李淳;赵俊会;孙丽颖

    先天性并指是常见的手部先天畸形,通常是由指蹼间隙形成障碍和手指分化异常导致的.从手指远端至正常指蹼水平的指间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手指间组织分化,是正常指间空间形成的基础,以上两个过程的发生及进行出现异常都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并指畸形 [1],如完全性并指和不完全性并指,仅有皮肤或软组织并连的单纯性并指和伴有骨性结构异常的复杂并指等.先天性并指可以单独发生,可以合并其它复杂手部畸形,也可以是多系统综合征性先天疾病的组成部分,相对常见的如 Ploand 综合征,Apert 综合征,Timothy 综合征 ( 长 QT 综合征 8 型 ),硬化性骨化病 1 型 [2],营养异常性巨大发育脂质过多症 [3] 等则相对罕见.非综合征性皮肤并指发病率约 1:2000,家族性皮肤并指发病率约为 3:10000,目前分为 9 型,各有其相对独特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4].

  • 脊柱术后手术区域感染的临床现状

    作者:孙祥耀;海涌

    术后手术区域感染 (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 是脊柱术后早期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1].据报道,脊柱外科术后感染发生率为 0.7%~16%,其主要的原因为不同的术式会产生不同的风险 [2-5].虽然近年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手术技术以及术后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脊柱术后 SSI 依然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2].一旦明确诊断为术后感染,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创、抗生素治疗、闭合吸引灌洗系统、真空辅助伤口闭合治疗、肌瓣覆盖感染伤口以及抗生素骨水泥链治疗等.尽管所有的治疗方法意在降低脊柱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但是这些治疗方法仍然有潜在风险.现将有关脊柱术后感染的预防、危险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增进关于脊柱术后 SSI 方面的相关认识.

  •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

    作者:钟文耀;田文

    桡侧多指畸形是手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也称为多拇畸形或复拇畸形等,表现为拇指的分裂重复,具有丰富的解剖形态变异.国外文献报告发病率为 0.8:1000~ 1.4:1000 [1-2],经典理论认为在胚胎 8 周前,外胚层和轴前中胚层的坏死受到干扰,是桡侧多指畸形的病因 [3].对桡侧多指畸形理想的矫形手术,需要全方位地确认病理解剖结构和 X 线形态特点.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有助于完善对畸形解剖结构规律的认识及总结,进而可以指导手术方式和预后评估.现就桡侧多指畸形影像学分型问题综述如下.

  • 尺骨解剖板及钢丝治疗鹰嘴合并冠突骨折一例报告

    作者:张继斌;张明义;刘恒;田成路;董瑞;王维康;段炼;应洪亮;赵长福

    尺骨鹰嘴骨折合并冠状突骨折在临床中发生时多伴随肘关节脱位、韧带损伤、桡骨头骨折等损伤,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骨折单独发生.其处理较为困难,术后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由于此种损伤属关节内骨折,在治疗中遵照 AO 原则要做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并行坚强稳定的内固定,从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一个良好的关节功能.本治疗组收治 1 例尺骨鹰嘴合并冠状突粉碎性骨折 ( 诊断分型:21-B1.3 / IC1-MT1-NV1 ),采用单一后侧入路,行尺骨解剖钢板加钢丝进行固定,术后患者疗效确切,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 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胫骨延长杆对胫骨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作者:强硕;高宗炎;许奎雪;张建鹏;郑稼

    目的 使用有限元技术来研究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中胫骨侧不同长度延长杆的使用对胫骨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胫骨内翻截骨时胫骨平台所受应力变化.方法 选取1名正常健康女性志愿者,通过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膝关节胫骨侧模型.使用标准胫骨假体,长度60 mm,长度100 mm延长杆.建立标准平台、平台+60 mm延长杆、平台+100 mm延长杆和内翻5° 平台四组有限元模型,加载肥胖患者行走时压力,分析胫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当使用60 mm及100 mm延长杆时,胫骨所承受轴向应力高分别达到66.3 MPa和67.2 MPa,与标准平台的胫骨轴向应力(42.3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使用60 mm延长杆时,胫骨后侧平台应力为(3.12±1.20)MPa,与对照组中后侧平台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mm与100 mm延长杆在后侧平台方向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100 mm延长杆模型中,内侧平台的应力比标准平台、60 mm延长杆组的应力明显减小(P<0.01).前侧、外侧平台的应力分布在各个模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5° 内翻截骨时,胫骨平台内侧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结论 在数字化模型中,胫骨平台延长杆可以起到传导近端胫骨应力的作用.当胫骨平台后侧骨缺损时,建议使用60 mm延长杆分散平台应力;当胫骨平台内侧骨质条件较差时,使用100 mm延长杆才能起到分散应力的作用.

  • 术前计算机设计三维打印制备舟骨螺钉导向模板置钉精确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阳;田光磊;田文;李忠哲;孙丽颖;钟文耀

    目的 探讨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舟骨螺钉导向模板的可行性,并评估其辅助置钉的精确度.方法 选取8例成人腕关节的标本,将其CT扫描数据导入VxWork软件,对舟骨进行三维重建,选取合适钉道,建立与腕关节周围皮肤相贴合的模具,并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将其打印为导向模板.将此打印模板安置于尸体标本腕关节周围,经打印出的预置孔道打入螺钉导针.术后行CT扫描,对比术前术后的CT图像,对比导针的位置及打入深度的精确程度.结果 螺钉导针位置精确度:6例偏差<1 mm,2例偏差<2 mm.导针打入深度:6例偏差<1 mm,2例偏差<2 mm.所有操作均为一次成功,且导针均在舟骨内,导针位置符合临床要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T图像,使用软件能够精确建立舟骨螺钉打入通道,三维打印出的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舟骨骨折螺钉的精确置入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 注射式脱钙骨基质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李矛;沈亚俊;赵彦涛;侯树勋

    目的 通过改良脱钙方法制备注射式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对其理化性质和修复骨缺损能力进行观察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的动态脱钙和二次换酸等工艺制备DBM,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钙含量,利用赋形剂将DBM颗粒制备成可注射式DBM.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分别植入传统方法制备的注射式DBM 1和改良方法制备的DBM 2,并设定空白对照组.在术后4周和8周分别将大鼠颅骨取材,通过Micro-CT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切片来观察颅骨缺损部位骨修复情况,对新生骨进行定量比较.结果 改良脱钙的DBM 2与传统方法制备的DBM 1相比,其表面形貌无明显改变,钙含量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行业要求的标准值.术后4周和8周的Micro-CT提示:DBM 2组新骨形成量为(4.6±0.8)mm3和(7.6±1.4)mm3,百分比为(30.5±5.3)%和(51.4±9.5)%;DBM 1组新骨形成体积为(3.6±0.6)mm3和(6.2±0.9)mm3,百分比为(23.8±4.0)%和(41.9±6.1)%;空白组新骨形成体积为(1.3±0.4)mm3和(2.1±0.8)mm3,百分比为(8.6±2.6)%和(14.2±5.4)%,DBM 2组明显优于DBM 1组和空白组(P<0.05).术后8周的HE染色提示:DBM 2组中新生骨的形成量明显多于DBM 1组和空白组.结论 利用动态脱钙等改良工艺制备的注射用DBM 2较传统方法制备的DBM 1,更有利于修复骨缺损,工艺耗时短,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 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符维广;许立新

    目的 比较两级骨关节炎血清与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探讨其与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 4月,我院收治的42例3级与4级膝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64±8.8岁)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患者术前静脉血和术中膝关节液中TNF-α 与MMP-13水平.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进行WOMAC指数评估.结果 患者的血清TNF-α 水平(0.226±0.246)pg/ml 显著高于关节液(0.124±1.59)pg/ml(P<0.05),关节液MMP-13水平(4.31±1.24)pg/ml显著高于血清 (1.089±1.519)pg/ml(P<0.05).4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MMP-13水平(5.76±4.82)pg/ml显著高于 3级膝骨关节炎患者(2.95±2.45)pg/ml(P<0.05),而3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MMP-13水平(1.128±0.308)pg/ml与4级膝骨关节炎患者(1.038±0.204)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TNF-α 水平(0.293±0.140)pg/ml显著高于3级膝骨关节炎患者(0.204±0.10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级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TNF-α 水平(0.129±0.052)pg/ml与4级膝骨关节炎患者(0.118±0.014)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液MMP-13水平与术后WOMAC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骨关节炎等级的增高,TNF-α 的全身水平会不断升高;而MMP-13水平的升高只发生在局部病灶,且与患者的术后WOMAC评分呈显著相关.

  • 手部先天畸形的治疗原则应兼顾手部的外观和功能

    作者:田文;杨勇

    手部先天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 2‰.近年来,手部先天畸形的就诊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该类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受到手外科、小儿骨科以及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 [1].然而,由于手部先天畸形的致病机制复杂、表现多样、治疗方案众多,造成了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良莠不齐和治疗方案不规范等突出的问题.尽管全面掌握手部先天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但对于常见的手部先天畸形而言,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疾病分型和手术方案.现对临床上常见的几类手部先天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系统介绍,包括多指、并指、拇指发育不良和分裂手.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诊断、分型、手术时机和手术要点.

  • 三种婴幼儿虎口测量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丽颖;田文;朱柯楠;赵俊会;杨勇;刘坤;郭阳;殷耀斌;田光磊;钟文耀

    目的 对3种不同虎口测量方法进行可信度研究,并获得1.5~3岁幼儿虎口大小的正常范围.方法 选取1.5~3岁,于我科治疗的100例患儿,平均年龄(24.2±5.1)个月,男64例,女36例,其中包括80例一侧复拇畸形,20例一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术前由同1名手外科医生测量其双侧虎口,分别采用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虎口距离、Murugkar法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及第1、2掌骨间夹角,选取健侧数据,计算各均值.对其中40例由另1名手外科医生术前进行复测,2人均独立完成测量,以评价3种测量方法可信度.结果 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的虎口距离健侧均值为(2.60±0.31)cm,正常值范围为1.98~3.22 cm,不同性别(t=1.552,P=0.125)、手别间(t=0.304,P=0.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urugkar法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健侧均值为(3.46±0.30)cm,正常值范围为2.86~4.06 cm,男大于女(t=2.117,P=0.038),不同手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556);第1、2掌骨间夹角健侧均值为(43.43±3.43)°,正常值范围为36.57°~50.29°,不同性别(t=0.630,P=0.531)、手别间(t=0.588,P=0.559)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健侧虎口距离、Murugkar法测量健侧第1、2掌骨头间距及第1、2 掌骨间夹角观察者间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4、0.80及0.71.结论 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虎口距离、Murugkar法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及第1、2掌骨间夹角适用于低龄幼儿评估虎口大小;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可信度好.

  • 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文耀;田文;赵俊会;田光磊;郭阳;刘坤;殷耀斌;孙丽颖;马炜

    目的 对116例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的表现进行回顾及分析,提出对既往国内Poland综合征手部畸形分型方法的补充.方法 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对手部、臂部的畸形表现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并指情况,手部及上肢合并畸形,手部畸形分型.结果 本组116例,107例存在并指畸形,2例拇、示指为骨性并指畸形,其余累及指蹼均为软组织并指畸形.典型型,Ⅰ 型3例,Ⅱ 型35例,Ⅲ 型42例,Ⅳ 型10例,Ⅴ 型1例,Ⅵ 型3例;非典型型,Ⅳ 型1例,Ⅴ 型1例,Ⅵ 型1例.结论 Poland综合征上肢畸形尤其是手部表现复杂,改良的手部畸形分型基本反映了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手部合并畸形,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动态牵引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作者:刘坤;武竞衡;陈山林;田文;JanvanAaken;PierreHoffmeyer;田光磊

    目的 研究动态牵引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近端指间关节(the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J)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动态牵引联合切开复位螺丝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10例PIPJ骨折脱位.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2岁.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7例.骨折平均累及关节面的54%.10例于伤后1~9天,平均4天接受手术.采用手指PIPJ掌侧V形切口,Shotgun入路显露关节面骨折.直视下撬起塌陷的关节面,复位骨折块,以1~2枚 ?1.7 mm螺丝钉或 2~3枚 ?0.8 mm克氏针固定骨折.其中,1例采用自体桡骨茎突松质骨移植,2例采用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闭合伤口后,安装动态牵引外固定架,术后第2天开始PIPJ主动活动,术后5~6周拆除外架.术后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患者满意度3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10例均获3~29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无感染、异体骨排斥反应、克氏针松动及关节侧方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8例骨折愈合良好,无关节半脱位.2例出现关节面磨损,并再次进行手术.后一次随访时,平均握力为对侧的90%,PIPJ平均关节活动度为97°,远端指间关节(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平均关节活动度为68°.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0.3分,平均Quick DASH(quick 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and hand)评分为4分.10例均对结果满意,返回原工作岗位.结论 动态牵引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PJ骨折脱位可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和关节活动度,疗效满意.

  • 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的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

    作者:李忠哲;郜永斌;田光磊

    目的 介绍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55例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采用Cain分型,其中I A型8例,I B型27例,Ⅱ 型13例,Ⅲ型7例.应用2.3 mm Stryker微型直钢板,切开复位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并跨钩骨和4,5腕掌关节固定,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个月去除钢板.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5年.55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评价,优39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3%.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脱位复发.结论 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无术后脱位复发和关节不稳定的风险,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有效方法.

  •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上肢部分功能24例报告

    作者:薛云皓;王树锋;陈山林;栗鹏程;李文军;杨勇

    目的 总结功能性游离股薄肌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24例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游离股薄肌移植,分别重建单纯屈指功能11例、屈肘及屈指功能12例,以及屈肘和伸腕功能1例,选择不同的动力神经源和供体血管进行神经及血运重建.结果 22例游离肌肉一期成活,其中21例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功能未恢复;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挽救成活,但功能未恢复.结论 游离股薄肌肌皮瓣移植进行上肢功能重建效果良好,但技术难度高,一旦出现血运危象,几乎无法挽救肌肉功能,并不推荐常规采用,只有各种原因导致上肢肌肉缺损、功能障碍严重而简单肌腱移位无法解决时,才可考虑运用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改善功能.

  • 逆行供血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创面五例报告

    作者:杨勇;田文;李忠哲;李文军;陈山林;田光磊

    目的 探讨逆行供血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创面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对5例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使用逆行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4例,上肢1例,创面大面积22 cm×11 cm,小面积13 cm×8 cm.股前外侧皮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别与皮瓣远端的胫前动脉和桡动脉端端吻合,旋股外侧静脉降支分别与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头静脉按照生理性回流的方式端端吻合,静脉吻合时均切取小隐静脉移植.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均完全成活,随访8~14个月,皮瓣外形好,质地柔软.结论 对于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伴主干血管损伤的复杂病例,应用逆行供血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