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例Meyer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傅刚;王玉琨;张建立;朱振华;郭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Meyer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至2014年,诊断为Meyer发育不良的16例患儿(共计22髋)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中,男:女=15:1.双侧发病的为6例(38%).就诊时平均年龄3.1(1.5~5)岁,随访时间平均2.8(2~6)年.诊断标准为:(1)年龄<5岁;(2)就诊时症状以轻微跛行或者髋关节轻微疼痛不适为主,经休息均自行缓解,症状消失;(3)活动不受限,查体无阳性体征;(4)X线检查见到股骨头骺小,骨性骺核出现延迟或分成数个,呈桑椹状或者表面不规则.但是没有软骨下骨折,没有骺核密度增高,没有髋关节半脱位;(5)如有MRI,未见骺内异常信号;(6)无其它骨骺发育异常;(7)无内分泌异常.初次就诊后处理:观察,先免负重3个月再复查,复查时如果症状解除,X线片上未出现软骨下骨折,骺核碎裂,密度增高及半脱位,可负重,定期复查.结果 所有患儿在终复查时均无症状,活动不受限.X线表现为骺核逐渐增大、融合,股骨头骺表现为球形或接近球形的轮廓(Stulberg I型和II型).结论 Meyer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但是容易和Perthes病(Legg-Calve-Perthes Disease,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性坏死)混淆.对于<5岁、股骨头骺核出现延迟而小的病例,应考虑Meyer发育不良的可能.其终预后良好,早期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 三种婴幼儿虎口测量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丽颖;田文;朱柯楠;赵俊会;杨勇;刘坤;郭阳;殷耀斌;田光磊;钟文耀

    目的 对3种不同虎口测量方法进行可信度研究,并获得1.5~3岁幼儿虎口大小的正常范围.方法 选取1.5~3岁,于我科治疗的100例患儿,平均年龄(24.2±5.1)个月,男64例,女36例,其中包括80例一侧复拇畸形,20例一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术前由同1名手外科医生测量其双侧虎口,分别采用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虎口距离、Murugkar法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及第1、2掌骨间夹角,选取健侧数据,计算各均值.对其中40例由另1名手外科医生术前进行复测,2人均独立完成测量,以评价3种测量方法可信度.结果 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的虎口距离健侧均值为(2.60±0.31)cm,正常值范围为1.98~3.22 cm,不同性别(t=1.552,P=0.125)、手别间(t=0.304,P=0.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urugkar法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健侧均值为(3.46±0.30)cm,正常值范围为2.86~4.06 cm,男大于女(t=2.117,P=0.038),不同手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556);第1、2掌骨间夹角健侧均值为(43.43±3.43)°,正常值范围为36.57°~50.29°,不同性别(t=0.630,P=0.531)、手别间(t=0.588,P=0.559)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健侧虎口距离、Murugkar法测量健侧第1、2掌骨头间距及第1、2 掌骨间夹角观察者间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4、0.80及0.71.结论 Cambridge-Keeling法测量虎口距离、Murugkar法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及第1、2掌骨间夹角适用于低龄幼儿评估虎口大小;测量第1、2掌骨头间距可信度好.

  • 新生儿与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院内筛查

    作者:刘秋亮;王义生;刘玉峰;张梦真;高剑波;常建民;田培超;张永高;贺晓;陈新让;王家祥;秦攀;范应中;高敬尧;汪奇;史龙彦;张蛟

    目的:总结近期院内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筛查情况,形成规范的新生儿与婴儿 DDH 筛查流程。方法我院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行 DDH 的初步筛查,儿内科0~36个月住院患儿及儿外科0~36个月的门诊就诊患者分别由儿科医师、儿外科医师进行 DDH 的初步筛查,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我院儿童骨科复筛,由儿童骨科医师对转诊儿童再次进行临床检查,并行双髋关节 B 超或者 X 线片进一步检查,可疑者定期复查直至确诊或排除。结果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筛查婴幼儿22396例,2699例行髋关节 B 超筛查,B 超检查可疑和异常591例(755髋)转诊到儿童骨科。可疑患儿中61例(89髋) Ortolani 或 Barlow 试验阳性,94例(131髋)骨盆正位 X 线片显示髋臼发育不良,终76例(121髋)确诊为 DDH。其中男21例(29髋),女55例(92髋);左91髋,右30髋;1~6个月13例(其中新生儿3例)1.95‰(13/6676),7~18个月49例7.09‰(49/6909),19~36个月14例1.59‰(14/8811),76例明确诊断 DDH 患儿中,7~18个月者49例,占64.47%;DDH 的发病率为3.39‰(76/22396)。结论本次筛查对象是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幼儿,这种筛查模式实现了对儿童 DDH 的早发现、早诊断,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规范筛查流程。

  •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观察

    作者: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

    目的 观察脉冲染料激光(595 nm)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脉冲染料激光(595 nm)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时,按照Achauer等的疗效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本组IV级56例,III级4例,治愈率为93.3%,有效率为100%.本组即刻不良反应有局部肿胀、水疱、皮损及咳嗽等,经相应处理后均消退,无远期不良反应.结论 脉冲染料激光(595 nm)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误诊一例分析

    作者:李德成;张英飘;王芳芳

    1病例资料女,3周7个月。因右上肢疼痛、活动受限2 h就诊。患儿与小伙伴玩耍时被牵拉右手而摔倒,随之哭闹,诉右肘部疼痛,不敢活动,家长立刻就近到某医院急诊科就诊,右肘关节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初步诊断为软组织损伤,给予药物治疗(云南白药气雾剂),嘱患儿制动、注意休息。患儿依然哭闹不止,家长遂带患儿来我科进一步诊治。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及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右上肢下垂状,略耸肩,肩部外形正常,肘关节略曲,不能活动;单拇指触诊,肩部喙突处、肱二头肌短头起始端无隆起,无压痛,桡骨小头处有压痛,拒按,不能上举、拾物。外院右肘关节X 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诊断为桡骨小头半脱位。采用罗氏正骨手法进行复位治疗[1]:家长抱住患儿,患儿面对医生,医生右手握拿小儿右手腕部,左手扣住肘关节,拇指捏住桡骨小头错缝处,握住手腕部的手把小儿的手心翻向上,用牵引力带着患肢做旋转动作,同时扣肘关节的手拇指稍微用力按压桡骨头,听到“咯噔”响声后复位成功。患儿立刻停止哭闹,休息5 min后,患儿伸手取玩具、摸头动作均能完成。嘱患肢悬吊1周,以后不要随意牵拉患肢,以免形成习惯性脱位。1周后
      随访,患儿肘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任何不适。

  • 儿童肝母细胞瘤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例

    作者:李四强;秦伟;左立辉;宫超

    [病例] 男,2岁5个月.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15 d入院.15 d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腹腔有一巨大肿物,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儿明显消瘦,精神、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学龄前儿童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跃辉;邵将;宋佳;张竞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2~5岁学龄前儿童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9月—2015年8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学龄前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4~60个月,平均39.8个月。患儿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5例患儿有颈髓压迫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 D级3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和伸屈动力侧位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麻醉后行颅骨牵引手法复位,对于可完全复位及部分复位的13例患儿,行俯卧位后路手术;对不能复位的2例患儿,先前路松解再翻身行后路手术。直视下置入寰枢椎螺钉,并完成复位及固定植骨融合。早期5例患儿行自体髂骨块植骨,后期8例患儿行异体骨植骨,另2例患儿未植骨。结果15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共置入54枚螺钉,其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49枚,寰椎侧块螺钉3枚,枢椎棘突椎板螺钉2枚,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80 mL;手术时间80~200 min,平均110 min。所有患儿随访6~60个月,平均32.6个月。患儿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无明显颈部疼痛症状,无明显活动受限。5例术前神经功能异常患儿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自体髂骨植骨患儿寰枢椎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异体骨植骨患儿寰枢椎融合时间为6~9个月,平均7.3个月。结论对寰枢椎明显脱位的学龄前儿童可以考虑施行后路寰枢椎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常规直径3.5 mm的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可以用于大多数2~5岁学龄前患儿寰枢椎固定。

  • 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

    作者:伍雪云;钱锦芳;黎冬梅

    [目的]调查和分析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为儿童弱视防治工作提供本地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桂林市城区22所幼儿园301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屈光、眼位等检查,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低常、弱视的患病率及不同弱视类型的分布比例.[结果]3014名受试儿童中,共检出视力低常362名(12.01%),弱视发生率为2.39%;不同性别视力低常、弱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弱视儿童屈光不正类型以远视性为主,占72.22%,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为主,占86.11%,其弱视程度以中度弱视为主,占72.22%;不同屈光不正类型儿童弱视程度比较、不同弱视类型儿童弱视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4岁、6~7岁儿童视力低常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儿童弱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率及漏诊率均较高;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强调定期视力筛查,是做到弱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