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管位X线摄影探讨

    作者:卢健志

    目的:探讨外伤致腕骨骨折患者腕管位X线摄影方法.方法:15例腕关节外伤患者以常规腕管位拍摄方法进行拍片,对拍片失败患者行改良的腕管位拍影方法.结果:15例腕关节外伤患者中,9例患者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6例患者因腕关节外伤疼痛,导致拍摄失败.后采用改良的腕管位拍影方法,有5例患者得到理想影像,1例患者拍摄失败.结论:采用腕管位常规拍摄方法进行拍摄,对拍摄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腕管位拍摄失败的主要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腕管位拍摄的成功率.

  • 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的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

    作者:李忠哲;郜永斌;田光磊

    目的 介绍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55例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采用Cain分型,其中I A型8例,I B型27例,Ⅱ 型13例,Ⅲ型7例.应用2.3 mm Stryker微型直钢板,切开复位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并跨钩骨和4,5腕掌关节固定,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个月去除钢板.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5年.55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评价,优39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3%.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脱位复发.结论 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无术后脱位复发和关节不稳定的风险,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有效方法.

  • 钩骨体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郜永斌;田光磊;殷耀斌

    目的:探讨钩骨体部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41例钩骨体部骨折病例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效果。根据骨折线的方位和对钩骨-掌骨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型:横行骨折(I型)和纵行骨折( II型),后者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II A型为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II B型骨折线为斜形,涉及钩骨关节面背侧较大部分;II C型为钩骨背侧撕脱骨折。本组I型骨折2例,II A型骨折9例, II B型骨折21例,II C型9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5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1.2±12.2)个月。至后一次随访,所有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握力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平均握力(40.41±6.18) kg,健侧平均握力(40.26±5.13) kg,P=0.613。没有出现感染、肌腱粘连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钩骨体部骨折预后较好,II A型和II B型骨折由于稳定性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II C型骨折则需评估合并损伤情况和腕掌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手术。

  • 钩骨腕掌关节移位重建指骨间关节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作者:王海明;范存义;姜佩珠;蔡培华;曾炳芳

    目的 探讨钩骨腕掌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性关节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22侧冷冻成人手腕标本,解剖观测钩骨腕掌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各关节面的尺桡径、掌背径、关节面凹面的深度及关节面面积.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钩骨腕掌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在形态、结构特点、面积及各径线长度的相似度.结果 钩骨腕掌关节的尺桡径(13.54 mm±1.15 mm,钩骨腕掌关节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和示、中、环指中节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尺桡径(关节面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对应t值分别为2.7670、-2.0720、2.1608、1.2189);钩骨腕掌关节的掌背径(10.71 mm±0.93 mm,钩骨底嵴的两顶点间距离)和环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掌背径(关节面掌背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t=1.6170);钩骨腕掌关节的尺侧凹面深度(1.30±0.08) mm、桡侧凹面深度(0.95±0.05) mm、面积(139.89±5.44) mm2和示、中、环、小指中节指骨、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凹面深度(尺、桡侧关节面掌背缘中点为支点测量深度)及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钩骨腕掌关节可作为一个新的良好关节供区,用于修复和重建各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

  • microCT下钩骨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鼎予;李旭;沈重成;谷培良;裴玉茹;曾钢;冷慧杰;张卫光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 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1.5mL、1g∶1mL和1 g∶ 0.5 m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钩骨取材,使用microCT扫描钩骨,扫描设置为Binning 1,系统分辨率为highmed,重建设置为Down sample factor 2,图像终分辨率为27.30 μm.终获得钩骨周围与钩骨内血管在各个切面的图像,重建形成钩骨内微动脉分支分布的三维构筑.结果:钩骨表面血管分布密集,主要分布在钩骨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内.钩骨表面主要有4大血管分布区域,分别位于钩骨体掌侧平台、钩骨背侧、钩骨尺侧和钩骨钩顶端.钩骨钩接受了来自钩骨钩顶端、钩骨体掌侧平台和钩骨尺侧动脉网的骨内分支,钩骨体接收了钩骨掌侧平台、钩骨背侧和钩骨尺侧的动脉骨内分支,并且骨内动脉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的骨内微小动脉各自存在多个来源并有丰富的吻合,出现缺血性钩骨坏死的概率较小,钩骨钩骨折后骨折不愈可能是由于对线不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MicroCT
  • 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

    作者:杨勇;武竞衡;孙丽颖;李文军;李忠哲;陈山林;田文;田光磊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5年6月采用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患者17例,均为男性;年龄18~43岁,平均(28.9±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0d,平均(10.6±7.4)d.根据Ebraheim钩骨体冠状面骨折分型,A型2例,B型5例,C型10例.术中均采用腕掌关节背侧入路显露,骨折与脱位复位后,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放置于掌骨干和钩骨体的背侧以固定钩骨体骨折与腕掌关节脱位.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评估表(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腕关节评分、患侧和健侧手部握力,以及环、小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同时随访摄腕关节X线片.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18.1±7.2)个月;钩骨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1±1.1)周.除2例超过6个月外,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0~10.8分,平均(1.9±3.5)分;VAS评分0~3分,平均(0.5±0.9)分;Mayo腕关节评分65~100分,平均(93.8±10.7)分.末次随访时,手部握力患侧(42.4±4.8) kg,健侧(41.6±2.9) kg;环指与小指总的活动度患侧分别为280°±5°和271°±6°,健侧分别为281°±3°和272°±4°,握力和活动度患侧与健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钩骨体冠状面骨折可采用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该术式固定牢靠,有助于维持关节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手部功能良好,是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法.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杰;梁卫东;李力更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10例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3~52岁.术前依据行X片、CT三维重建,按郜永斌等分型:Ⅱa型5例;Ⅲa型4例;Ⅳa1例.全部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均获解剖复位.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无肌腱粘连、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钩骨折并第4和/或5掌骨脱位疗效良好,钩骨-腕掌关节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对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

  • 28例钩骨钩骨折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华光;万楠楠

    目的 探讨钩骨钩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依据钩骨钩骨折患者的病情和自愿选择的原则,13例选用钩骨钩切除手术、11例选用骨折却开后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手术、4例选用保守治疗短臂管型石膏固定,术后随访6-18个月,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恢复运动时间.结果 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的恢复工作时间及恢复运动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石膏固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采用钩骨钩摘除手术患者的恢复期明显短于前两种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钩骨钩摘除手术的终疗效与骨折后切开内固定疗效相当,并且不须破坏腕关节的稳定、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术后无并发症,能迅速地恢复患者腕部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肢手部骨折的患者因进行此部位检查,便于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 部分钩骨关节面移植修复中节指骨基底缺损

    作者:孙广峰;金文虎;王达利;魏在荣;聂开瑜;邓呈亮;张子阳;李书俊

    目的 探讨部分钩骨关节面移植修复重建中节指骨基底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例12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部分钩骨关节面移植修复重建中节指骨基底,应用螺钉微型支架固定,术后2周限制性功能锻炼,4~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逐渐加强主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6~ 18个月,中节指骨基底骨折均Ⅰ期愈合,关节畸形矫正,近指间关节活动满意,手指关节总活动度为180°~260°.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6指,良3指,中2指,差1指;优良率75%.结论 部分钩骨关节面移植是治疗中节指骨基底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手术方案之一,早期限制性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 旋转加压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钩骨钩部骨折

    作者:李春江

    目的 探讨旋转加压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钩骨钩部Ⅱ、Ⅲ型骨折的体会.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我们对5例钩骨钩部Ⅱ、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带孔克氏针旋转加压张力带固定法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4~18个月,平均15.6个月.所有患者对疗效满意,活动范围及握力基本恢复正常,均恢复原有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5例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平均值为背伸51°、掌屈55°、桡偏15°、尺偏28°.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带孔克氏针旋转加压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钩骨钩部Ⅱ、Ⅲ型骨折疗效满意,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 钩骨钩骨折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作者:熊革;戴鲁飞;郑炜;孙燕琨;田光磊

    目的 探讨钩骨钩骨折的临床分型,并探讨不同分型的钩骨钩骨折合理的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12例钩骨钩骨折的病例,依据损伤特点和预后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钩骨钩尖端的撕脱骨折,Ⅱ型为钩骨钩中段的骨折,Ⅲ型为钩骨钩基底的骨折.依据这一分型,本组病例中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4例.其中保守治疗3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钩骨钩切除5例;术前合并尺神经损伤3例(2例Ⅱ型,1例Ⅲ型),合并小指指屈肌腱损伤2例(均为Ⅱ型骨折),合并豆三角关节脱位1例(Ⅱ型骨折).重点分析了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恢复时间,以及临床分型与术前并发症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平均(8.4±3.9)个月.进行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中有2例Ⅱ型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他5例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至终随访时均对疗效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其疼痛评分、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并发症经手术治疗均完全缓解.采用钩骨钩摘除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Ⅱ型骨折术前并发症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都较其他两型高.结论 钩骨钩骨折的总体疗效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对Ⅰ型骨折和无移位的Ⅲ型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对有移位的Ⅲ型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Ⅱ型骨折,由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尽早行钩骨钩摘除术.

  • 钩骨钩部骨折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振兵;洪光祥;王发斌

    目的临床上钩骨钩部骨折比较罕见而常被误诊,故阐明其症状、影像学检查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对4例钩骨钩部骨折病史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钩骨钩部骨折临床表现为腕部尺侧局限性压痛,腕部力量减弱.4例的腕部正侧位X线片未能确诊而CT影像学表现则确诊为钩骨钩部骨折.4例均作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和腕尺管切开术,其中1例同时作腕管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骨折均已愈合,症状消失.结论钩骨钩部骨折的发病率低,易漏诊,是罕见而易被误诊的骨折.CT检查是好的诊断手段.

  • 背侧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钩骨钩骨折

    作者:熊革;肖滋润;张春林;杜传超;郑炜

    目的 探讨背侧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钩骨钩骨折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3例新鲜无移位的钩骨钩骨折病例,在C臂机透视导引下,采用背侧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第2天即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手及腕部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都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5±1.8和0.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患肢握力分别为健侧的(54.3±13.5)%和(89.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35.7± 11.0)°和(153.3±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均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个月.结论 背侧入路经皮使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的钩骨钩骨折在临床工作中是可行的,比传统的方法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关键词: 钩骨 骨折 加压螺钉
  • 第五腕掌关节背侧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慧华;毛兆光

    目的 回顾分析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第五腕掌关节脱位的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14例(男11例,女3例)第五腕掌关节脱位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观察患手的疼痛、活动范围及握力. 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患者在较大负重情况下有中度疼痛,13例第五腕掌关节功能完全恢复.1例复发脱位,Ⅱ期采用第五腕掌关节融合治疗痊愈. 结论 X线检查可明确第五腕掌关节脱位;早期诊断和早期复位、固定是成功治疗第五腕掌关节脱位的关键.

    关键词: 腕掌关节 脱位 钩骨
  • 急诊局部钩骨关节面移植重建近指间关节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陵;金国栋;曾永文;吴江华;陈栋栋;唐俊华

    目的:总结急诊取局部钩骨关节面移植重建近指间关节开放性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急诊下对27例27指近指间关节开放性缺损患者采用局部钩骨关节面移植重建修复手术治疗,术后均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及锻炼.结果:术后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38个月,平均2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1.8%.结论:急诊取局部钩骨关节面移植修复术是治疗近指间关节开放性缺损的良好手术方案之一.

  • 钩骨陈旧性掌侧脱位漏诊一例

    作者:刘广跃;梁虎

    腕关节是人体为复杂的关节之一,腕骨脱位以月骨脱位和月骨周围脱位较常见,钩骨脱位较为罕见,尤其是陈旧性钩骨脱位,未见教科书及相关杂志报道。笔者近期诊治1例外院漏诊的患者,报道如下。

  • 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重建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泽华;陈乐锋;曾锦浩;陈国荣;熊懿;周望高;林慧鑫

    目的 探讨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近侧指间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6例16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来进行指间关节缺损修复,手术中借助微型螺钉支架对修复部位进行固定,术后2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限制性功能锻炼,术后30~45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逐渐加强关节功能锻炼.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患者近侧指间关节骨折均为Ⅰ期愈合,近侧指间关节平均主动屈伸活动度:屈(67±6)°,伸(17±1)°;平均被动屈伸活动度:屈(71±7)°,伸(15±1)°,患者对关节活动情况比较满意.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标准进行评价,优8指,良5指,中2指,差1指,优良率81.25%.结论 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修复和重建近侧指间关节中效果确切,利于患者关节活动情况的改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Ebraheim C型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勇;潘建平;侯春梅;田光磊

    目的 探讨Ebraheim C型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诊断要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5年11月,采用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Ebraheim C型钩骨体冠状面骨折12例.术中均采用腕掌关节背侧入路显露骨折与脱位,复位后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放置于掌骨干和钩骨体的背侧以固定钩骨体骨折与腕掌关节脱位.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评估表(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腕关节评分、患侧和健侧手部握力,及环、小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同时定期拍摄腕关节X线片.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2个月,平均(18±9)个月;钩骨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4±1.5)周.除3例外,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0~10.8分,平均(2.4±4.4)分;VAS评分0~3分,平均(0.58±1.1)分;Mayo腕关节评分65~100分,平均(93.8±1.9)分.末次随访时,手部握力患侧(42.6±5.1)kg,健侧(42.0±3.5)kg;环指与小指总的活动度患侧分别为280°±5°和270°±5°,健侧分别为283°±3°和272°±4°,握力和活动度患侧与健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Ebraheim C型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牢固,有助于维持关节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手部功能良好,是治疗该型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