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icroCT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应用趋势的研究

    作者:谢俊祥;张琳

    Micro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也称为显微CT、微焦点C T或者微型C T,被普遍应用于医学、药学、生物、考古、材料、电子、地质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MicroCT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应用趋势,并对我国MicroCT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MicroCT 技术 产业 应用
  • 百草枯致肺纤维化病变区域分布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王伟;宋祖军;丁红;段小红;孟焕成;种剑

    目的 利用MicroCT系统对百草枯(paraquat,PQ)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像学表现和CT值变化,分析病变区域在肺脏中的主要分布部位.方法 15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百草枯染毒组.染毒组以4 mg/mL质量浓度的百草枯稀释溶液按14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染毒后第3,7,14,28天利用MicroCT行大鼠活体肺组织扫描,根据扫描图像所获得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组间比较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纤维化征象的显示率差异,以及在所给测定区域(称感兴趣区ROI)的平均CT值变化情况.结果 大鼠百草枯染毒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征像,且大部分征像出现时间优势地分布于染毒1周后,病变区域优势地分布于肺脏的中下部偏外区域;ROI的CT值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肺的密度逐渐增加,且统计分析可见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左右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肺脏不同的部位间纤维化程度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纤维化时各征像出现的时间不同,优势地分布于1周后;肺组织的密度随肺纤维化发展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其病变区域主要集中于肺脏的中下叶偏外围部分.

  • 应用microCT技术对中药干预去卵巢小鼠骨组织微结构的分析

    作者:张文明;邓红敏;张媛媛;黄云梅;黄美雅;林燕萍

    目的 应用microCT技术观察健骨颗粒对C57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骨量、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周龄清洁级C57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10只、卵巢切除小鼠两组各10只),两组卵巢切除小鼠术后1周开始,分别用健骨颗粒和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灌胃.2个月后,小鼠左胫骨行microCT检测及图像分析、右胫骨行生物力学三点抗压大载荷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BMC、BMD、Mean、BV、BS显著下降(Pp< 0.01),TMC下降(0.01<P<0.05);与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中药组BMC、BMD、Mean指标显著提高(P<0.01);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骨皮质薄,骨小梁数量少,形态细小、不连续呈扭曲或断裂状等明显骨质疏松病理特征,去卵巢中药组介于两者之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三组胫骨三点抗压大载荷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去卵巢2月成功建立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健骨颗粒抗骨质疏松作用明显,主要通过增加骨量和改善骨小梁微结构来终提高骨强度;microCT对骨质疏松参数分析简洁、高效,图像多维、全面,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 microCT下钩骨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鼎予;李旭;沈重成;谷培良;裴玉茹;曾钢;冷慧杰;张卫光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 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1.5mL、1g∶1mL和1 g∶ 0.5 m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钩骨取材,使用microCT扫描钩骨,扫描设置为Binning 1,系统分辨率为highmed,重建设置为Down sample factor 2,图像终分辨率为27.30 μm.终获得钩骨周围与钩骨内血管在各个切面的图像,重建形成钩骨内微动脉分支分布的三维构筑.结果:钩骨表面血管分布密集,主要分布在钩骨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内.钩骨表面主要有4大血管分布区域,分别位于钩骨体掌侧平台、钩骨背侧、钩骨尺侧和钩骨钩顶端.钩骨钩接受了来自钩骨钩顶端、钩骨体掌侧平台和钩骨尺侧动脉网的骨内分支,钩骨体接收了钩骨掌侧平台、钩骨背侧和钩骨尺侧的动脉骨内分支,并且骨内动脉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的骨内微小动脉各自存在多个来源并有丰富的吻合,出现缺血性钩骨坏死的概率较小,钩骨钩骨折后骨折不愈可能是由于对线不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MicroCT
  • Micro C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拮抗矽肺大鼠肺纤维化的效果评价

    作者:安国亮;李小丽;王炎;连西濛;朱钟慧;郭彩霞;吴惠慧;田琳

    目的 探讨Micro CT能否评价大鼠矽肺纤维化程度并反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拮抗肺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石英组和BMSCs处理组,每组20只.石英组和BMSCs处理组气管内滴注石英混悬液(50 mg/mL).染尘后,BMSCs处理组尾静脉注射BMSCs,其他组尾静脉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染尘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大鼠肺部Micro CT平扫,取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石英组与对照组相比,第7、15、30 d病理HE染色分别可见炎细胞浸润,散在的矽结节和矽结节的融合;Masson染色可见在每个时间点,石英组的胶原纤维量均高于对照组;CT分别可见肺门斑块状密度增高影,点状和片状高密度影.BMSCs处理组与石英组相比,第15、30 d病理和CT均显示矽肺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Micro CT能够评价15 d和30 d时矽肺纤维化程度并反映BMSCs对肺纤维化的拮抗作用.

  • MicroCT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高鹏;戎军艳;廖琪梅;刘文磊;卢虹冰

    目的:设计实现MicroCT系统软件平台,解决实验室的MicroCT数据采集、投影仿真以及图像重建等问题.方法:以实验室现有MicroCT系统为基础,以Visual Studi0 2010及其MScomm组件作为开发平台,编写相应的程序,设计实现MicroCT系统软件平台.结果:设计并实现了MicroCT系统软件平台,能够准确采集MicroCT数据并重建,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结论:该软件平台的设计实现满足了利用MicroCT进行科研的需要,对进行科研实验有重要意义.

  • 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大鼠胫骨表面应变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曦雨;罗二平;曹璐;杨永青;邵希;颜泽栋;张旭慧;景达

    目的:构建基于MicroCT的大鼠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胫骨表面应变的空间分布.方法:将MicroCT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大鼠胫骨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BAQUS 6.14中,将胫骨简化成各向同性材料,采用四面体单元划分网格,边界条件定义为胫骨远端固定、近端施加轴向载荷,经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胫骨表面应变的空间分布及“应变-载荷”关系曲线,并基于此确定胫骨表面大张应变和压应变的解剖位置.结果:对大鼠胫骨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发现,施加载荷与应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不同载荷下大鼠胫骨表面应变空间分布的分析显示,大张应变发生在胫骨近中下1/3处,大压应变发生在胫骨中段.结论:基于MicroCT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胫骨轴向的应力载荷加载模型,并可通过该方法精确定量不同压缩载荷作用下的胫骨表面张应变和压应变的空间分布,为预测骨微损伤发生的空间位置分布提供理论支撑.胫骨骨微损伤发生风险高部位为胫骨中段及近中下1/3处.该模型可为课题组骨微损伤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 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牛科润;杨孟恺;马春辉;俞银贤;滕松松;王谦;易诚青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治疗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纳米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目的:观察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索抗氧化应激效应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软骨细胞,采用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进行干预培养抑制活性氧产生;②体内动物实验: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激素诱导组和实验组均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肌注甲强龙诱导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在诱导后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多孔Se@SiO2干预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诱导坏死后第8周取双侧股骨头行Micro CT扫描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①活性氧检测和TUNEL实验显示:Se@SiO2干预后大鼠软骨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Micro CT扫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激素诱导组及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股骨头表面光滑,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小梁正常,空骨陷窝和脂肪细胞少见;激素诱导组骨小梁断裂、脂肪细胞肥大融合、出现大量空骨陷窝,有明显骨坏死表现;实验组较激素诱导组股骨头坏死明显好转;④结果表明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能够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并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对Walker256骨癌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王芹;王胜飞;张永太;焦丽静;王青;董昌盛;许玲

    目的 研究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外用对Walker256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骨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天南星组、唑来膦酸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的骨癌模型.造模后各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大鼠的机械痛、热痛觉敏感变化及四足承重变化,并取大鼠患侧胫骨行HE染色及MicroCT检测骨容积、骨小梁数目及厚度、骨皮质厚度.结果 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的模型成功.天南星组、唑来膦酸组机械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天南星组大鼠热痛敏感时间均较空白组延长(P<0.05).天南星组、唑来膦酸组右后肢承重比值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天南星组骨小梁数目较空白组增多(P<0.05),但天南星组骨小梁数目较唑来膦酸组减少(P<0.05).结论 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及护骨作用.

  • Echotracking联合microCT评价可降解支架植入后动脉弹性改变

    作者:陈莉;谭晋韵;元峰;王涌;裴佳;余波;袁广银;张俊;王怡

    目的:通过建立可降解支架植入兔腹主动脉模型,探讨echotracking联合mircoCT在支架降解过程中动态观察动脉弹性改变的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于DSA下在其腹主动脉随机植入一枚可降解镁合金支架(JDBM组,n-12)或镍钛合金支架(BMS组,n=12),分别于术前和植入术后即时、14天、30天、60天行echotracking获得支架处血管硬化参数β,并在术后第14天、30天、60天取材行micro CT评价支架降解情况.结果:①观察期间支架无移位或断裂,支架内血流通畅.②MicroCT提示BMS支架无明显变化,JDBM支架术后30天起已开始降解,观察期间支架基本保持原始结构,合金丝连续性完整.③术前及术后即时、第14天两组间β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植入时间的增加,JDBM组β值逐渐减小,BMS组β值逐渐增大;术后30天时JDBM组明显小于BMS组(P-0.036);术后60天时BMS组β值因支架处管壁无明显搏动无法获得.结论:Echotracking技术联合mircoCT可用于评价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植入后降解过程中血管弹性的改变情况.

  • 月骨矢状面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限元分析

    作者:杜传超;肖滋润;熊革;任爽;荣起国;张衡

    目的 建立月骨矢状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在月骨矢状面上施加轴向应力时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形变特点.方法 运用Micro CT扫描离体的正常月骨标本,将处理后的矢状面图像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月骨矢状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在二维有限元模型上均匀地选取9个兴趣区,计算每个兴趣区的第一主应力(S1)、第三主应力(S3)、节点等效应力(SEQV)、平面剪切力(SXY)及纵向位移(UY),比较其大小和方向,并生成月骨矢状面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形变图、各应力及位移云图.结果 建立月骨矢状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了其在腕关节中立位、屈曲位和背伸位时的加载和约束情况,探讨了月骨矢状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形变特点.发现月骨矢状面近端兴趣区所受的应力大于远端兴趣区所受的应力;月骨矢状面掌侧兴趣区所受的应力大于背侧兴趣区所受的应力;月骨矢状面近端和远端的掌、背侧兴趣区所受的应力分别大于对应的月骨中间兴趣区所受的应力;月骨矢状面远端兴趣区被压向近端,近端中间区域的兴趣区被压向远端,而近端掌侧和背侧兴趣区的纵向位移方向随着腕关节姿势的不同而不同;腕屈曲位和背伸位时各兴趣区的应力和位移明显增加.此外还发现应力集中区域是平面剪切力方向发生变化及轴向位移方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区域.结论 月骨矢状面在施加轴向应力时,其应力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月骨矢状面近端的掌、背侧及远端的掌、背侧形成4个应力集中区.而且腕关节的姿势可以明显地影响月骨矢状面上所受的应力大小和分布.

  • MicroCT扫描正常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研究

    作者:肖滋润;熊革;陶剑峰;杜传超;王海华;张友乐

    目的 应用MicroCT对正常月骨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正常月骨骨小梁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 使用MicroCT对5例新鲜的正常月骨标本进行扫描,以DataViewer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确定并统计滋养孔.以CT Analyser软件对横断面图像进行重建,分别选取9个兴趣区(200× 200× 40,pixel3),计算各兴趣区内骨小梁骨组织密度(BV/TV)、骨组织表面积(BS)、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异向度(DA)等参数,分析骨小梁结构特点.结果 MicroCT扫描数据经过三维重建后能够清晰显示正常月骨骨小梁的显微结构,我们发现冠状面上月骨骨小梁由远端向近端呈放射状分布,垂直于桡月关节面与头月关节面.放射状骨小梁为板层状,通过横形与斜形棒状骨小梁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头月关节面软骨下骨小梁为平行于关节面的板层状结构,十分致密,并向掌、背侧延伸,通过一处移行带转化为网状骨小梁.该结构与掌、背侧远极骨小梁的BV/TV、BS/BV、SMI、D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T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构与掌侧远极Tb.S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背侧远极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月骨标本的掌侧滋养孔平均为(2.80±0.84)个,平均直径(1.87±0.21)mm;背侧滋养孔平均(1.60±1.52)个,平均直径(1.27±0.21)mm.掌、背侧滋养孔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掌、背侧滋养孔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icroCT可以获得正常月骨骨小梁的精细显微图像,并可用于分析月骨的滋养孔,正常月骨远侧关节面的掌、背侧骨小梁结构明显弱于中央部位.

    关键词: 月骨 骨小梁 MicroCT
  • Kienb(o)ck病病变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研究

    作者:熊革;肖滋润;王海华;陶剑峰;杜传超

    目的 研究Kienb(o)ck病患者病变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特点.方法 使用MicroCT对17例Kienb(o)ck病患者的月骨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统计滋养孔数量和直径.将横断面图像重建后,分别选取4个兴趣区,计算各兴趣区内骨小梁参数,分析骨小梁结构特点,并与正常月骨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病变月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连续性的破坏,表现为类似于远端关节面分离的青枝骨折.在对病变月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部位骨小梁参数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中段骨小梁的骨组织体积、密度、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均与掌、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病变月骨与正常月骨中央骨小梁参数时发现其在骨组织体积、密度、骨组织表面积、骨小梁厚度、分离度和骨小梁模式因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月骨掌侧滋养孔数量显著多于背侧(P<0.05),病变月骨掌侧滋养孔的直径小于正常月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ienb(o)ck病患者的病变月骨在显微结构方面既表现出骨质破坏和骨小梁重塑的特点,也表现出相对于正常月骨的血运破坏和血管再生的迹象.

  • 用Micro CT评价D-半乳糖致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及骨化三醇的防治作用

    作者:梁美婷;吕思敏;王可欣;许碧莲;吴铁

    目的 通过Micro CT扫描等方法,观察D-半乳糖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股骨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变化,同时观察骨化三醇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 17周龄SPF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骨化三醇组,给药持续12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做Micro CT扫描以及生物力学的三点弯曲实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股骨Micro CT检测指标显示骨连接密度(Conn.D.)、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明显降低(P<0.05),结构模型指数(SMI)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化三醇组BMD、BV/TV、Tb.N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明显增加(P<0.05),SMI明显降低(P<0.05).此外,骨化三醇组的断裂载荷、弹性载荷、大载荷和刚性系数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D-半乳糖可致♂小鼠产生影像学可见的骨质疏松症,骨化三醇可明显改善D-半乳糖♂小鼠的骨小梁微观结构,并可明显增加D-半乳糖♂小鼠的股骨生物力学性能.

  •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Micro-CT评价

    作者:李丹;刘民;胡蕴玉;毕龙;段永红;金静;王军;刘崟

    借助Micro-CT评价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长期三维影像学及骨质变化.(20±2) 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植入bBMP各2 mg,分别于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行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运用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测定组织矿含量 (tissue mineral content, TMC),组织骨密度 (tissue mineral density, T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 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 SMI),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 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 Tb.N)及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等参数,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bBMP从植入2周开始逐渐形成一椭圆形骨组织块,2~4周,异位生成骨呈疏松的新生骨,4周时组织矿含量达第一个峰值,骨小梁数量多;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6~12周),异位诱导生成的椭圆形骨组织内部骨小梁逐渐吸收,数量减少,12周时骨小梁数量少;而外层骨组织逐渐塑形成为皮质骨,12周时骨矿含量值、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和皮质骨骨密度均达大值.说明bBMP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不足时,骨质降解吸收;血供充足时,骨质逐渐成熟改建.

  • 交感神经信号对大鼠正畸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汪倩倩;王旭霞;乔青芳;王英姿;杨盼盼;张君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信号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PRO)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PRO[20 mg/(kg·d)]、ISO[5 mg/(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镍钛螺旋拉簧每周加力1次,3组动物于正畸加力14 d后处死.分离大鼠上颌骨及第一磨牙,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牙根吸收情况,并用MicroCT测量分析第一磨牙近中根的体积,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PRO组的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与其他两组相比表现轻,ISO组的牙根吸收程度较其他两组严重,可达牙本质.MicroCT结果显示PRO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平均牙根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ISO组的平均牙根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交感神经信号对正畸过程中根吸收有影响,神经激活会促进牙根吸收,神经抑制会减少牙根吸收.

  • 骨组织内微血管可视化研究模型的建立

    作者:鲁亚杰;李明辉;龙作尧;张浩强;肖鑫;吴杰;王臻

    目的 建立一种骨内微血管可视化及形态学研究的新模型,测量血管参数并对模型可靠性进行评估.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腹主动脉microfill灌注,取股骨远端标本进行固定、脱钙,利用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对骨内微血管进行可视化研究,选取股骨远端标本制成厚约300 μm的硬组织切片,在荧光背景下观察骨内微血管分布及形态特征,对血管主要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标本脱钙后进行microCT扫描重建,能够屏蔽骨组织CT值与灌注液CT值相近引起的干扰;厚切片荧光背景显像可以特异性显示微血管在骨组织中的分布及形态;在单位面积血管数、平均血管直径、血管面积分数测量中,microCT与组织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5、0.921、0.661),但组织学切片中可视小血管直径达毛细血管级别,显著小于microCT测量结果[(9.03±1.14) μm比(12.61±2.01)μm,P=0.038].结论 血管灌注、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结合厚切片荧光背景显像可作为一种骨内微血管可视化及形态学研究的可靠方法.

  •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梅玲;查佳安;汪琼;张菊会;沈媛;李俊杰;王恩群

    目的: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下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新骨形成影响的研究.方法:12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下颌骨体部制作15 mm×8 mm的单侧洞穿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生理盐水.每周抽取耳缘静脉血行血清钙、磷浓度测定,术后3,6周每组各处死3只分别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microCT检查、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观察研究骨缺损区不同实验周期(3、6周)的缺损组织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比较micro CT各项指标,显示实验组BMD、BV/TV、Tb.Th、Tb.N高于对照组,BS/BV、Tb.Sp则对照组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HE及masson染色提示实验组胶原及纤维高表达,大体观察及X线检查进一步证明以上结果.结论: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GF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操作性.

  • 使用 MicroCT 比较三种器械根管预备后根管偏移的研究

    作者:郝鸿;杨莉;江千舟;张旗

    目的:运用MicroCT比较三种机用镍钛器械( ProTaper,Mtwo,TF)预备弯曲磨牙根管的根管偏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5颗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ProTaper、Mtwo、TF等镍钛器械对其近中颊根进行根管预备,并对预备前后的离体牙进行MicroCT扫描,选取距离近颊根根尖孔2、4、6 mm三个截面对根管预备前后的根管偏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 mm截面处,根管预备后TF组出现的根管偏移小,而Pro-Taper组出现的根管偏移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4、6 mm截面处,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wo组和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备弯曲根管中,TF较Mtwo、ProTaper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形态。

  • 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MicroCT观察

    作者:崔永奇;耿沁;顾爱琴;朱淼鑫;孔韩卫;孙磊;刘蕾;闫明霞;姚明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占晚期肺癌的50%-70%。本研究以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不同的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SPC-A-1、XL-2为基础建立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MicroCT观察骨转移情况。方法将50只6 w-8 w龄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4个实验组左心室分别注射相应四种细胞悬液(0.2 mL/只);对照组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二周起定期对各组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当小鼠明显消瘦时此组观察结束,结束前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各实验组出现的骨转移部位按中轴骨和四肢骨归类,比较这两种部位之间的转移率;根据各组出现骨转移所用平均时间、骨转移率,对各细胞系骨转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MicroCT、病理学检查确定,各实验组出现不同骨转移率,对照组小鼠无骨转移现象;各实验组中轴骨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四肢骨,这与临床上肺癌骨转移规律一致,模型建立成功。各实验组间发生骨转移的小鼠数目及出现转移所用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MicroCT能清晰地检测到骨质破坏,利于骨转移情况的判断;我们成功建立了肺腺癌骨转移模型,为以后探索出新的肺腺癌乃至肺癌骨转移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基础;4种肺腺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强弱不等,但体内骨转移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