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导致再发骨折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李丹阳;萧戟;肖灿梁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以探讨脊柱外伤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骨水泥成形术的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患者214例,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走访,计算各拟纳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数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年龄40岁以上、BMI指数>28、多发骨折、骨水泥注入量>5 cm、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是导致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以获得佳的愈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骨水泥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陈善斌;刘智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假体固定类型分两组:骨水泥组72例,男26例,女46例,平均年龄(82.0±6.5)岁,GardenⅢ型32例,Ⅳ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5±3.3)d;生物型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80.1±6.7)岁,GardenⅢ型21例,Ⅳ型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4±2.1)d.所有患者出现患侧髋部肿胀、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后进行ASA等级评价、心功能评估、手术治疗以及有效的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残余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生物型组比骨水泥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组2例(2.7%)患者死亡,而生物型组无患者死亡.1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骨水泥组随访期间比生物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P<0.05),Harris评分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比生物型假体较好.术前ASA等级高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酌情选择生物型假体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

  • 非骨水泥假体柄在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王北岳;刘国印;周利武;计忠伟;郭亭;赵建宁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柄在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8月10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后股骨侧采用非骨水泥假体柄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骨折、截骨、股骨远端开窗、股骨假体力线情况,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评估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术前及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稳定性、骨愈合及骨长入情况。结果对本组病例进行了0.5~5年随访,平均随访33.4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术后3~6个月可见骨长入,6个月以上骨愈合及长入情况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迹象,下地行走良好,无假体脱位、骨折及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为(48.76±13.17)分,疼痛VAS评分为4.00(3.00,6.00)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7.11±6.69)分,VAS评分为0.00(0.00,1.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非骨水泥假体柄股骨假体在髋关节的股骨侧翻修术中有一定优势,且对股骨近端部分缺损患者同样有良好疗效。

  • 经皮微创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髓瘤骨病

    作者:施学东;米川;王冰;潘元星;杨鹏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采用骨水泥成形术的适应证、方法、疗效和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14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经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9~78岁,中位年龄62岁;包括胸椎85个椎体、腰椎34个椎体、骶椎5个椎体,髂骨6处,胸骨3处。每次1~5处病变,胸椎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4 ml,腰椎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6 ml,骶椎2~4 ml,胸骨3~5 ml,髂骨2~4 ml。对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和1个月后的VA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28例由重度疼痛缓解为轻度疼痛,6例由中度疼痛缓解为轻度疼痛,1例由重度疼痛缓解为中度疼痛,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3例接受化疗,随访3~76个月,有1例于术后3个月内死于化疗并发症,5例1年内死于肿瘤并发症,1年生存率65.7%,末次随访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椎体成形术后,无出现脊髓压迫需再次行开放手术者,但有5例因其他椎体出现病理骨折而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有2例因其他椎体骨折行第3次骨水泥成形术。结论对于有明显椎体破坏伴有疼痛或有病理骨折的脊柱骨髓瘤患者,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并预防椎体压缩加重而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对于有明显疼痛的非承重部位的胸骨和髂骨翼的病变,行骨水泥成形术也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骨水泥成形术与降钙素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比

    作者:唐海;李永刚

    目的 探讨骨水泥成形术及降钙素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共68例患者,骨水泥成形术组46例,降钙素组22例.记录对比VAS及SF-12评分,记录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变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用时及费用.结果 VAS评分及SF-12健康调查评分:降钙素组有波动,总体评分差于骨水泥成形术组.伤椎压缩恢复程度:椎体成形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1°,后凸成行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8°,椎体高度有所恢复.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治疗用时及治疗费用:骨水泥成形术组治疗用时明显短于降钙素组,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和Cobb角,增加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钙素等药物治疗早期也可缓解疼痛,但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四周,长期应用止痛作用相对减弱,且其增加骨密度能力有限,治疗费用相比较低.

  • 不同椎体成形穿刺引导装置在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中骨水泥分布比较

    作者:姚福东;刘夏君;王新虎

    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 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椎体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 mm 和(1.1±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 ml 和(4.1±1.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体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应用

    作者:孙治国;王浩;赵喜滨;袁宏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腰椎管狭窄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腰椎管狭窄伴骨质疏松患者13 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68(61~77)岁;二阶段9例,三阶段4例;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Ⅱ级4例,Ⅲ级9例.所有患者在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之前先行钉道骨水泥强化,共植入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共36枚,通过术中、术后复查X线片比较椎弓根螺钉位置有无变化来观察椎弓根螺钉术中及术后的稳定性.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7天、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 评价腰痛和下肢痛.结果 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的并发症;术后1周腰痛和下肢痛症状改善明显,VAS 评分分别为 (2.20±1.18) 分和 (2.32±0.35) 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3 个月VAS评分分别为 (1.82±0.15) 分和 (1.14±0.44) 分,与术后 1 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3 例均获14(8~16) 个月随访.13 例均获得骨性融合,X线片显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或脱落,螺钉周围未见透亮线出现.结论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管狭窄伴骨质疏松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 3D打印钛金属支架v-PMMA-Ti机械及抗菌性能的体外研究

    作者:黄辰宇;周进;姚庆强;王黎明

    目的 以3D打印支架为基体,构建抗骨感染材料并对其进行优化,制备个性化抗感染的骨内植物材料,探究其结构和组成对抗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构建v-PMMA-Ti支架,并测量v-PMMA-Ti支架的组成成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支架微结构形态观察.用微孔板高灵敏度分光光度计检测抗生素的释放量.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抑菌圈直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情况.使用Instron 4502单轴测试系统进行支架机械性能测试.结果 在v-PMMA-Ti支架中载药抗生素骨水泥可平稳地释放万古霉素,v-PMMA-Ti支架释放速度(2.26±0.19)mg较v-PMMA支架释放速度(0.76±0.21)mg更快,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v-PMMA-Ti支架生物力学性能(0.28±0.04)GPa较v-PMMA支架(0.13±0.03)GPa,(P=0.03)更好.同时,v-PMMA-Ti支架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三种支架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作为药物载体,v-PMMA-Ti支架将万古霉素,骨水泥和金属钛有机结合,与v-PMMA支架相比,抗菌效果更好.此外,其机械性能也相对稳定,v-PMMA-Ti支架有望成为高效、可靠和简便的抗骨感染材料.

  • 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症伴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吴学元;常彦海;靳占奎;陈明;杨波;孙正明;凌鸣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症伴狭窄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椎管狭窄症伴狭窄节段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8~81岁,平均(69.9±7.26)岁.所有患者在压缩性骨折椎体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行椎弓根螺钉强化,其它减压范围的椎体直接拧入椎弓根螺钉,后行椎管减压.评价术前1天、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患者腰痛、下肢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病椎后凸畸形角度(Cobb's角)和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螺钉过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无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的并发症;术后腰痛及下肢痛明显缓解,腰痛VAS评分由术前(8.43±1.34)分下降至术后1周(3.21±0.91)分,末次随访时为(2.36±0.79)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53±1.72)分下降至术后1周(2.64±0.85)分,末次随访时为(1.84±0.60)分;ODI评分由术前(58.63±4.53)分下降至术后1周(28.40±2.45)分,末次随访时为(26.40±2.14)分.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s角变化、椎体高度变化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4±8.5)个月,随访中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拔出,无相邻椎体的压缩骨折,螺钉周围未见透亮线的出现.结论 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并椎弓根螺钉锚定的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椎管狭窄症伴狭窄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效果良好,能有效地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骨水泥在儿童特殊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夏天;宁波;宋君;裴新红;王达辉;马瑞雪

    目的 观察骨水泥填充治疗难以应用植骨的小儿骨病变的疗效及分析.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进行骨水泥填充治疗骨病变10例(11处).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5岁,平均8.2岁;感染性病变7例(骨结核4例、非特异型感染3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股骨5例、胫骨3例、尺骨1例、髂骨1例、髋臼1例.手术中先对病灶取活检,冰冻病理提示病变为感染或无法植骨的肿瘤后,对病灶彻底清创,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1例同时使用外固定架和髓内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12周,目前术后骨水泥尚未取出.结果 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4个月.随访患儿中,感染或肿瘤性病变均无复发,无疼痛,无病理性骨折发生.累及下肢骨患儿,均恢复完全负重.受累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1例慢性骨髓炎患儿因病灶完全破坏胫骨远端骨骺,术后1年出现胫骨短缩、踝内翻,余患儿受累骨力线良好.结论 骨水泥对小儿骨感染病变和无法植骨的肿瘤性病变进行填充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该方法为难治性儿童骨病变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 磷酸钙骨水泥与传统骨水泥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比较

    作者:贾小林;谭祖键;杨阜滨;Thomas Stoffels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 )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CPC 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 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压缩率、局部后凸畸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后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VAS 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PC 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的(17.22±14.19)%椎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PC 与 PMMA 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 CPC 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 国产骨填充网袋治疗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疗效

    作者:贾璞;陈浩;包利;冯飞;李锦军;唐海

    目的 评估国产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23例(27个节段)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40~90岁,平均(65.00±11.23)岁,术前均存在显著腰背痛,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术前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责任椎体,通过CT确认椎体后壁破损.后壁破损椎体采用国产骨填充网袋,24个椎体选择单侧椎弓根穿刺、单网袋治疗,3个椎体采用双侧穿刺、双网袋治疗.其余无后壁破损椎体均采用普通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72 h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由术前(8.04±0.69)分降至术后(2.92±0.58)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83.33±5.52)分降至术后(39.35±7.16)分(P<0.05);所有患者无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少量椎管内渗漏,但术后无临床症状,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率7.4%.结论应用国产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转移瘤,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近期效果显著.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作者:钟南哲;严望军;魏海峰;刘铁龙;肖建如;杨兴海

    目的:探究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脊柱肿瘤合并邻近椎节骨质量不佳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我科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肿瘤合并邻近椎节骨质量不佳的35例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平均(58.1±8.5)岁。对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与椎体和螺钉的相对位置行具体探究。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14~37个月,平均(28.3±4.6)个月。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4.8%,末次随访平均丢失角为0.6°,侧凸平均矫正率为71%,末次随访平均丢失角为0.3°。术前及术后冠状位 Cobb’s 角分别为(6.0±6.4)°和(1.5±2.3)°,术前及术后矢状位 Cobb’s 角分别为(14.1±12.8)°和(11.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冠状位及矢状位 Cobb’s 角无明显改变。随访复查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良好,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内固定失败事件发生。骨水泥多对称分布在螺钉尖端及钉道旁。骨水泥分布于前柱占73.4%,分布于前柱及中柱前部占26.6%。骨水泥弥散-钉道半径比95%CI:1.80~3.14,骨水泥弥散-钉道深度比95%CI:64.6%~92.2%,钉道-骨水泥弥散体积比95%CI:10.1%~40.6%,骨水泥弥散-椎体体积比95%CI:2.0%~20.2%,骨水泥弥散长度-椎体直径比95%CI:43.3%~66.1%。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实现脊柱肿瘤合并邻近椎节骨质量不佳患者接受病灶切除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有助于缓解患者局部疼痛、恢复脊髓神经功能及维持脊柱稳定性。而该内固定方法成功操作的关键在于获得合理的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

  • 椎体强化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贾璞;陈浩;李锦军;包利;冯飞;唐海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椎体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骨科经PVA治疗的MM椎体病变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34±12.59)(44~92)岁.术前相关影像学检查,且有明确责任椎体.术前、术后72 h、术后6个月随访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首发症状为腰背疼痛而首诊骨科者约占56.3%.手术椎体节段从C5~ S2,共74个椎体,56.8%(42/74)病变节段集中在胸腰段(T10~L2),手术方式PVP占71.9%.VAS评分由术前(7.97±1.09)分降至术后72 h(2.84±0.72)分,6个月随访的(2.91±0.78)分,疼痛缓解明显;ODI评分由术前(83.61±5.66)分降至术后(43.96±6.38)分,6个月随访为(46.11±7.12)分,均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个椎体中14个发生骨水泥渗漏(18.9%),但均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PVA治疗MM椎体病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但骨水泥渗漏也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

  • 骨水泥弥散容积率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何保玉;刘宝戈;李学民;滕涛;严小青;刘俊英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骨水泥弥散容积率在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OVCF患者,其中男36例,女69例,平均年龄(74.70±9.69)岁.均为新鲜单椎体压缩骨折,骨折时间平均(6.82±5.26)天,采用经皮穿刺PKP注入骨水泥治疗;术中透视下每个椎体注入约1.5 ~ 6.0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平均为(2.80±0.41) ml/椎.术前、术后72 h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dex,BI)评分.术后CT测量骨水泥注射体积、骨水泥弥散体积及骨折椎体体积,观察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将本组105例骨水泥弥散容积率与术前、术后症状改善程度(VAS评分改善、BI指数评分改善)做相关性分析检验.按骨水泥弥散容积率(v)的大小分为小剂量组(v≤0.1),中剂量组(0.1<v<0.2),大剂量组(v≥0.2),三组之间VAS、BI评分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105例均经PKP治疗成功,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分布,骨水泥弥散容积率在0.08~0.38之间,平均0.15±0.05.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均发生在骨水泥弥散容积率高的大剂量组,均无临床症状.术前VAS评分:小剂量组(8.34±0.97)分,中剂量组(8.45±1.01)分,大剂量组(8.39±0.91)分;术后VAS评分:小剂量组(2.20±0.66)分,中剂量组(2.22±0.86)分,大剂量组(2.19±0.52)分.三组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BI评分:小剂量组(49.13 ±4.68)分,中剂量组(49.91±5.50)分,大剂量组(50.11 ±5.41)分;术后BI评分:小剂量组(80.78±5.36)分,中剂量组(84.42±4.39)分,大剂量组(85.27±6.04)分.三组患者BI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弥散容积率与VAS评分改善程度无相关性,与BI评分改善程度无相关性.三组之间VA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无邻椎骨折.结论 骨水泥弥散容积率与VAS评分改善程度无相关性,与BI评分改善程度无相关性.小剂量骨水泥,<20%的骨水泥弥散容积率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追求更多的骨水泥弥散容积率(>25%)并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可能会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 遥控推注机器臂辅助下椎体成形术对避免术者放射线暴露的临床评价

    作者:阎峻;杨志平;郑燕平;李昕;李振峰;杨强;李建民

    目的:引入一种新型的可远程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初步评价在其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30个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手动组10例(16个椎体),行传统椎体成形术;机器臂推注(RCIM)组10例(14个椎体),在可遥控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辅助下完成。RCIM组整个骨水泥推注过程中,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术者远离手术野,在屏蔽保护下完成遥控操作,从而免受放射线照射。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所有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放射线测量仪测量患者和术者放射线暴露剂量。结果手动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1.0和4.6±0.9,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CIM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6±1.1和4.1±0.8,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组和RCIM组患者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32.4±12.1)uSv和(35.1±11.7)u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者在术中的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28.9±15.2)uSv和(0.29±0.014)uSv,手动组放射线暴露量显著高于RC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操作不同,机器臂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使术者在进行骨水泥推注时,完全免受放射线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理论上亦相对增加了骨水泥推注过程的安全性。

  • 普通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脊柱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樊勇;杨红军;雷伟;吴子祥;严亚波;张扬;桑宏勋

    目的:分析总结普通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患者脊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综合评价新型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对227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疾病患者进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其中普通椎弓根螺钉组151例,男86例,女65例,平均年龄(71.4±6.7)岁;新型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73.1±7.0)岁。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以及螺钉松动率、椎间融合情况。结果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组无螺钉松动、断裂,所有病例获得椎体间植骨愈合;术后12个月的 VAS 和 ODI 评分分别为(2.0±0.5)分和(24.0±4.5),明显优于普通螺钉组的(1.7±0.5)分和(2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出现26枚螺钉松动,松动率为3.3%。结论在骨质疏松腰椎内固定手术中,新型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较普通椎弓根螺钉具有更低的螺钉松动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并发症,临床安全性高,近期效果满意,为骨质疏松患者手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内固定选择。

  •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发滑脱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辉;马雷;丁文元;申勇;张迪;杨大龙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下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滑脱椎体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滑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 MRI 证实滑脱椎体 T2加权像及 STIR 序列高信号。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骨水泥的注入量。采用Taillard指数评估椎体滑脱程度及术后复位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骨水泥的注入量平均(4.2±0.7)ml,手术时间平均为(167±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8±45) ml,腰痛VAS评分术后1年随访时改善为(4.6±0.2)分,术前Taillard指数平均为(17.6±1.8)%,术后为(8.2±1.3)%,滑脱复位率为53.4%;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骨水泥渗漏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均已融合,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下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滑脱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的应用增加了椎弓根螺钉把持力,彻底的减压及植骨融合改善了神经刺激症状,疗效确切。

  •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效果评价

    作者:牛晓辉

  • 射频消融技术及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源;李晓群

    一、骨肿瘤射频消融术具体来说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英文简称RFA)是在影像学的准确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到达病灶,使用可双重调控温度和产热功率的小电极,根据病灶所在部位及病灶大小调整电极的伸展直径,达到以小创伤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从而治疗和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及相应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的实验数据表明RFA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创伤小的治疗骨肿瘤的新方法[2].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