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的疗效

    作者:傅荣;杜丽平;游晓波

    目的 探讨应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29例老年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8岁.病程5个月~10年,中位病程5.5年.根据美国国家褥疮顾问小组(NPUAP)标准分度:Ⅲ度褥疮II例,Ⅳ度18例.褥疮范围7cm×6cm~12 cm×10 cm.合并症:脑血管障碍8例,老年痴呆6例,截瘫11例,其他4例.术中采用大小为8cm×6cm~14 cm×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2d3例(10.3%)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为(89.7%).供区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1周2例(6.9%)褥疮基底发生感染,术后10 d 1例(3.4%)发生伤口裂开,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年.术后1、3年,2例褥疮复发,其中1例死于全身感染,1例行单纯清创缝合术后愈合;其余患者褥疮均未复发,皮瓣质地、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良好.结论 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作者:芮永军;施海峰;糜菁熠;陈光;王骏;钱俊

    目的 探讨手部机器压伤后第2~5指掌指关节僵硬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7例第2~5指掌指关节僵硬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8~56岁,平均32岁.优势手5例,非优势手2例.7例均为机器压伤,6例为伴多发掌骨骨折或脱位术后;1例为手掌中远段平面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3~15个月.患手夹纸试验均呈阳性;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先物理治疗软化手部瘢痕1个月,再采用一期掌指关节松解术及蚓状肌功能重建术治疗,外固定6周后行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患手掌指关节屈伸活动稳定,无伸肌腱侧方滑脱,手指抓、握功能接近正常.术后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手指掌指关节伸直0°,主动屈曲67~90°.优势手握力达健侧的86.70%,非优势手达健侧的66.70%;优势手拇指捏力达健侧的83.52%,非优势手达健侧的61.30%.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全指关节活动度(TAM)系统评定:获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 对于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患者,给予瘢痕软化后一期行掌指关节松解术及蚓状肌功能重建术,可恢复掌指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疗效.

  • 颅骨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卢元刚;岑瑛;卿勇;王怀胜

    目的 总结颅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24例颅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18~56岁,平均45.6岁.病程3~11年,平均5.8年.病因:开颅术后感染3例,烧伤15例,电击伤6例.部位:额顶部10例,颞顶部8例,枕部6例.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6 cm~19 cm×12 cm,颅骨缺损范围为5 cm×4cm~10 cm×7 cm.采用邻位头皮瓣(12例)、斜方肌肌皮瓣(6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7cm~20 cm x 13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术中病理检查均为颅骨化脓性骨髓炎伴死骨形成,1例发现局部鳞癌.术后2周1例出现皮瓣下感染,再次手术清除残留组织后愈合;其余皮瓣及皮片均成活好,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年.皮瓣颜色、质地较好,骨髓炎无复发.1例局部鳞癌患者术后随访4年未复发.8例术后3~6个月出现头痛、头晕等颅骨缺损相关症状,二期行钛网颅骨重建.结论 颅骨慢性骨髓炎应早期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选择适宜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创面,可获满意效果.

  • 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军;马世红;宋一丁;范向达;安宁

    目的 介绍应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2月,采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4岁.眼眶区基底细胞癌2例,腮腺鳞状细胞癌侵及皮肤2例,颌下腺恶性混合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舌鳞状细胞癌1例,枕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患者肿瘤TNM分期均为T3或T4病变.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x 6 cm~25 cm×13 cm,采用大小为14 cm×7 cm~26 cm×14 cm的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1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10 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2例术后7d拔除引流后1周内背部供区出现少量皮下积血、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皮瓣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9例患者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外形满意,双肩外展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1例眼眶区基底细胞癌复发;1例鼻咽癌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 垂直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血供丰富,可满足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NGF促进骨折愈合的适宜浓度初步研究

    作者:莫勇军;杨志;赵劲民;苏伟;沙轲;韦庆军;阳富春;花奇凯;丁晓飞

    目的 通过研究局部应用不同浓度N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GF促进骨折愈合的适宜浓度.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20.0±2.5)g,随机分成A、B、C、D、E5组(n=15).实验动物建立右胫骨中上段骨折模型,A、B、C、D组分别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含0.006 48×10-2、0.032 40×10-2、0.162 00×10-20.810 00×10-2 μg/g NGF的生理盐水0.3 mL,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2、4、6周各处死5只大鼠,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行大体、X线片观察、生化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处死大鼠前取大鼠眼球球后动、静脉血液行血清ALP活性测定.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大体观察表明A、B、C、D组局部新生硬组织大小、硬度、骨折断端骨痂生长逐渐递增,D组明显优于A、B、C、E组.X线片示A、B、C、D组骨折线逐渐模糊,钙化面积逐渐增大,D组骨痂钙化明显快于A、B、C组和E组.组织学观察示D组骨小梁质量及成熟度明显优于A、B、C组和E组.D组术后4、6周成骨区灰度值、骨痂钙含量,2、4周骨痂组织湿重及2周血清ALP含量均显著高于A、B、C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显示各组新生骨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和骨小梁宽度随时问延长而减小;同一时间点A、B、C、D组依次增大,均大于E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NGF对大鼠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GF(0.810 00×10-2 μg/g)对骨折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

  • 不同角度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楚晓丰;阮洪江;刘俊建;范存义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角度吻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D4组(n=18).A、B、C、D组分别以30、45、60、90°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并吻合.术后1、2、3个月,分别行大体观察、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学观测.结果 术后3个月,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以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角度端端吻合修复神经有利于神经再生,30~45°吻合神经再生效果佳.

  • 胸腰椎半椎体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及翻修策略

    作者:李波;卢曼鹏;王群波;余雨;邵高海

    目的 探讨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并总结翻修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岁10个月~24岁,中位年龄12岁.结合原始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明确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半椎体,位于胸段2例,胸腰段5例,腰段2例.翻修术前侧凸Cobb角为(45.4±17.4)°,后凸Cobb角为(29.8±22.0)°.分析初次手术失效原因后制定矫形策略,行后路翻修术,对脊柱畸形进行再次矫正.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400~2500 mL,平均950 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经消肿、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完全缓解.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X线片示术后8~14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 半椎体的处理、固定及融合范围选择、术中矫形操作、内固定物选择均是影响后路矫形术成败的常见因素.总结失效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翻修策略进行翻修,临床疗效满意.

  • NF-κB p65介导的前列腺素E2分泌及DNA结合抑制因子2蛋白表达在促进大鼠桡骨骨折早期愈合的作用

    作者:牛增志;王乐禹;胡晓芳;汪海仪;欧阳钧;黄文华;余磊;邱小忠

    目的 骨再生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途径,通过探讨NF-kB作为骨折愈合过程中"关键性激活点"的可能性,为基因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6~7周龄Wistar雄性大鼠33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单纯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处理组(B组,n=6):分别在大鼠右前肢桡骨中下段经皮注射0.3 mL生理盐水或含50 μmol/L Bay 11-7082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至处死.单纯骨折组(C组,n=12)、Bay 11-7082干预骨折组(D组,n=12):制备右侧桡骨中下段骨折模型后,C组不作任何处理,D组处理方法 同B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A组于注射后7d,B、C、D组于注射后3、7d取标本行ALP活性、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s E2,PGE2)含量检测以及Westem blot检测NF-κB p65、BMP-7和DNA结合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2,Id2),并取C、D组14、28 d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结果 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注射后3、7dB组ALP活性及PGE2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增高,D组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3、7d,各组骨折端组织中均见NF-KB p65、BMP-7、Id2表达,B组各因子表达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NF-κB p65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增高,Id2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NF-κB p65、BMP-7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Id2蛋白表达较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示,注射后14、28 dC组骨折端组织见大量骨性骨痂,而D组28 d时才见骨性骨痂.结论 NF-κB p65可通过调控PGE2分泌以及BMP-7和Id2蛋白表达促进大鼠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

  • 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补片对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飞德;高丽丽;刘天军;李基业;姚胜;王世斌;朱瑛梅;裴丽娟

    目的 补片修补切口疝术后可能发生感染,采用载药补片预防感染是解决方法 之一.通过制备大鼠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修补切口疝术后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并将其固载至聚丙烯补片(50 mg/片).扫描电镜观察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球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以及补片中去甲万古霉素释放率.取健康10~11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制备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别植入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实验组,n=20)和聚丙烯补片(对照组,n=20).术后观察两组大鼠切口愈合情况,3周时处死大鼠取补片及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炎症程度分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形态完整,表面平滑;微球粒径较均一,64%微球粒径位于60~100 μm;去甲万古霉素载药量为19.79%.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表面均匀,载药量为(7.90±0.85)mg/cm2,去甲万古霉素体外释放达28 d以上,累计释放率达72.6%.两组大鼠术后均存活至实验完成.22只大鼠切口发生感染,其中实验组2只(10%),对照组20只(1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27 3,P=0.000 0).实验组镜下见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炎症程度分级Ⅰ级16只,Ⅱ级4只;对照组补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炎症程度分级Ⅱ级3只,Ⅲ级17只.两组炎症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14,P=0.000).结论 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对大鼠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具有抗感染作用.

  • 跟腱裸露创面的修复

    作者:崔宜栋;蔡锦方;刘立峰;曹学成;李宗玉;邹林;桑成林

    目的 探讨采用皮瓣修复跟腱裸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 2010年5月,收治21例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7~63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车轮绞伤7例,重物挤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跟腱延长术后2例.均伴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坏死,缺损范围为2 cm×2 cm~10 cm×8 cm.经清创、换药后采用内踝上筋膜皮瓣5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足外侧皮瓣2例、足内侧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4例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 cm×3cm~12 cm×10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或氲接拉拢缝合.跟腱断裂采用直接缝合2例,Abraham法缝合2例.结果 术后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1期愈合.供区切口均1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磨损及破溃,患足穿鞋、行走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20 mm,平均14 mm.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获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0%.14例提踵功能良好;5例能完成提踵,但力量较健侧差;2例不能提踵.结论 跟腱裸露创面应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带血管蒂皮瓣尽早修复.

  •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

    作者:蒋成;叶俊武;蔚芃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同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7月,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减压并后路钛网植骨椎弓根螺钉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6~60岁,平均47.2岁.病程3~15个月.病变节段位于T31例,T43例,T83例,T92例,T103例,T121例,L11例.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成骨细胞瘤1例,骨肉瘤2例,转移性肿瘤8例.根据病变范围及区域,按Tomita等分型标准:Ⅱ型1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5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4个月,平均32.5个月.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6~8个月复查X线片、CT显示植骨均获Bridwell I级骨性融合.术后10个月脊髓功能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余9例恢复至E级:行走功能均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因发生脑部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5个月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发生肺转移而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8个月局部复发;余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内固定物均牢靠,无松动断裂,钛网无移位塌陷,脊椎无失稳现象.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具有创伤相对较小、瘤椎切除完整、局部复发率低、脊髓减压充分等优点.

  • 喉气管重建术中支架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效果

    作者:刘志;崔鹏程;陈文弦;高鹏飞;罗家胜;仲莉梅

    目的 观察各种支架材料在喉气管重建术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986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不同材料行喉气管重建治疗的337例喉气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229例,女108例;年龄2~54岁,中位年龄23.5岁.喉气管支架狭窄程度按照Cotton分度标准:Ⅱ度94例,Ⅲ度218例,Ⅳ度25例.均伴不同程度喉气管支架缺损,缺损长度1~5 cm.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157例,甲状软骨27例,鼻中隔软骨8例,摇门式胸骨舌骨肌皮瓣104例,胸锁乳突肌舌骨瓣7例,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21例,羟基磷灰石人工气管环10例,复合C型镍钛合金网肌皮瓣3例.术后戴硅胶T形管6~12个月.结果 术后5例切口感染Ⅱ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戴管期间,因T形管摩擦致气管内肉芽形成23例,因T形管位置过高引起进食呛咳6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失访4例;12例未愈合,其中自体肋软骨移植6例,胸锁乳突肌舌骨瓣1例,摇门式胸骨舌骨肌皮瓣5例;其余321例治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平均3.5年,患者喉气管均未再次狭窄,吞咽及呼吸功能正常.结论 不同喉气管支架材料各有优缺点,根据病变情况选用合适的支架材料重建治疗喉气管狭窄,可获得满意疗效.

  • 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对成骨细胞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位晓娟;张长青;黄文;顾刈非

    目的 硼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诱导骨再生.通过调整配方构建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探讨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为其下一步的体内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熔融法制备Na2O-K2O-MgO-CaO-P2O5-B2O3-SrO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并根据IS010993-12:2007的要求制备材料初次浸提液及二次浸提液.取体外培养第5~15代MC3T3-EI细胞,分别与初次浸提液、二次浸提液共培养,以a-MEM培养基为对照.观察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对成骨细胞增殖率、蛋白合成、ALP活性、细胞凋亡以及细胞横向、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 初次浸提液组、二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成骨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分别为0.356 0±0.018 7、0.331 0±0.025 4、0.204 0±0.013 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浸提液组、二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总蛋白含量分别为(382.847±9.521)、(226.071±5.847)、(220.248±8.213)U,初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二次浸提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二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浸提液组、二次浸提液组及对照组ALP活性分别为(0.013 01±0.000 39)、(0.012 93±0.000 44)、(0.012 92±0.000 35)U/mg;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3%±1.95%、6.46%±2,88%、6.18%±2.21%;细胞横向迁移距离分别为(137.50±11.43)、(134.98±10.50)、(135.213±8.66)μm;Transwell中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92±4.99)、(10.07±2.50)、(9.81±2.64)个/视野;以上指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对细胞增殖、分泌、迁移等行为均有一定调节作用.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动脉疾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高伟;王芳;刘关键;冉兴无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2010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 2010年9月)、MEDLINE(1950年-2010年9月)、Pubmed(1950年-2010年9月)、Embase(1970年- 2010年9月)和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4期),收集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干预措施治疗PA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位研究者独立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对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8个RCTs,共280例PAD患者322条肢体符合纳入标准,但大多数研究的方法 学质量较差.Meta分析结果 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AD较常规治疗能提高溃疡治愈率[RD=0.38,95%CI= (0.25,0.50)]、踝肱指数[MD= 0.11,95%CI= (0.04,0.18)]、经皮氧分压[MD=7.33,95%CI= (3.14,11.51)]和无痛性行走距离[SMD=1.35,95%CI= (0.90,1.79)],可降低截肢率[RD=-0.19,95%CI=(- 0.31,- 0.07)]和静息痛评分[MD= -1.70,95%CI=(- 2.15,- 1.25)].仅2个试验报道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不良反应,如肢体肿胀和血清磷酸激酶升高等.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AD可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尚缺乏高质量的RCTs证据支持,其疗效尚不能作出后结论,还需进行更多高质量RCTs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文;王立维;谭斌;张国珍;赵渝;任国胜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9月,在采用大隐静脉剥脱术基础上,对17例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移植组),并与同期未采用细胞移植治疗的1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疗效.移植组:男9例,女8例;年龄(33.3±6.1)岁.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慢性溃疡11例,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慢性溃疡6例.溃疡面积(4.39±2.46)cm2.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39.2±10.3)岁.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慢性溃疡7例,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慢性溃疡3例.溃疡面积(5.51±2.63)cm2.病程3个月~2年.两组按照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学分级(CEAP)均为C6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观察术后溃疡愈合情况;移植组于术前及术后3 d分别切取溃疡面肉芽组织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移植组患者溃疡愈合较快,其中15例愈合,1例好转,1例未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22 d,四分位数间距为15 d;对照组溃疡愈合缓慢,其中7例愈合,3例未愈合,中位愈合时间57.5 d,四分位数间距为40 d.两组溃疡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001 4,P=0.002 7).移植组HE染色显示,细胞移植后溃疡肉芽组织有丰富毛细血管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移植后MVD为(32.1±12.8)个,较移植前(22.1±6.7)个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08):移植后VEGF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05%±5.10%,较移植前(6.13%±4.20%)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68).结论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促进下肢慢性静脉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加速溃疡愈合.

  • BMSCs在糖尿病胰腺微环境下分化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谢洪彬;常彩红;蒋锦杏;李青;齐晖;邓春艳;李富荣

    目的 BMSCs在体外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存在分化效率低、成熟度差的问题.研究BMSCs在糖尿病猪胰腺微环境下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1只4周龄雄性贵州小香猪骨髓,采用贴壁法制备BMSCs.15只8~10周龄雌性贵州小香猪,体重8~10 kg,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糖尿病组(B组)和BMSCs移植组(C组),每组5只.B、C组连续3d从耳缘静脉推注链脲菌素加四氧嘧啶溶液,连续2d血糖>17 mmol/L提示糖尿病造模成功.C组将标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ortein,EGFP)的第3代BMSCs(细胞密度为5×107个/mL)1.1 mL多点注射移植至胰腺包膜下,A、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血糖至30 d后,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并检测胰岛数目及直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新生胰岛的胰岛素表达;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得EGFPF+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检测胰岛素mRNA和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 1,PDX1)mRNA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胰岛素基因和SRY(sexdetem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基因的共表达.结果 移植18d后C组血糖开始较B组明显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BMSCs移植30d后C组胰岛数目(10.9±2.2)个较B组(4.6±1.4)个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12.6±2.6)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新生胰岛直径(47.2±19.6)μm,明显小于A组(119.6±27.7)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见新生胰岛.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组新生胰岛有胰岛素表达.RT-PCR检测示C组EGFP+细胞有胰岛素mRNA和PDX1 mRNA表达.FISH检测C组细胞中有SRY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共表达.结论 BMSCs在糖尿病猪胰腺微环境条件下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 体外诱导BMSCs向软骨分化的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刘瑾春;刘霞;曹谊林

    目的 全面了解目前体外诱导BMSCs向软骨分化的方法,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软骨组织工程中诱导BMSCs向软骨分化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目前BMSCs诱导成软骨方法 主要是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其中TGF-β家族被公认为重要的诱导和调节因子.其他重要的诱导方法 包括添加多种化学因子、物理因素、转基因技术和微环境诱导等方法,但这些方法 仍存在诱导效率低、诱导效果不稳定的问题.结论 诱导方法 的进展促进了B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建立更高效、简便、安全的诱导方法 仍是软骨组织工程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 重组人aFG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瑞朋;赵连魁;孙静;马菊英;李东军;郑文立;李明;杨高松;孙卫海

    目的 总结采用重组人aFGF(recombinant human aFGF,thaF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 2010年6月,收治6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别采用含thaFGF(A组,24例)、生理盐水(B组,22例)及bFGF(C组,20例)的纱布覆盖创面治疗.3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A、B、C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9.83±3.00)、(24.50±2.97)、(22.60±3.93)d,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5、18、27d创面愈合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4 dA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无不良反应.各组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创面无再次破溃.A组创面瘢痕增生程度较B、C组轻.结论 与bFGF和生理盐水相比,thaFGF可明显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且无不良反应.

  •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胜涛;朱红;黄富国;蒲超;唐付林;陈玉龙

    目的 总结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第2~5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5月- 2009年10月,收治第2~5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男12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8.6岁.机器伤12例,交通事故伤3例,切割伤2例.损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4例,小指4例;其中2例为相邻两指.14例为急性损伤,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0 nun~7.5 h;3例为伤后彻底清创后感染创面.创面范围5.0 cm×1.5 cm~7.5 cm×4.5 cm.应用大小为6.5 cm×2.5 cm~9.0 cm x 6.0 cm的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6d4例出现表皮张力性水疱,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术后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6月,平均1.3年.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均满意,两点辨别觉8~20 mm.手指功能参照关节主动活动度法(TAM)评定,获优8例,良5例,可1例.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是修复第2~5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之一.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腱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裘曙文;黄武君;何勇;吴小安

    目的 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腱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 2010年6月,收治14例跟腱中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8~67岁,平均46岁.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4例,炸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6h,平均3.5 h;外院清创缝合后感染致皮肤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跟腱部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4例伴跟腱断裂;跟腱及跟骨结节处软组织缺损3例.创面范围为3 cm×3 cm~8 cm×6cm.入院后先行VSD治疗,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采用大小为4.5 cm×4.0 cm~10 cm×8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采用VSD治疗1次11例,2次2例,3次1例.术后第8天1例发生皮瓣远端周缘坏死,经换药后10d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无臃肿,局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耐磨性良好.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系统,获优9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VSD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为皮瓣修复提供良好条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跟腱中下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关节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晓旭;谭文甫;谭光华

    目的 比较关节镜和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2月- 2009年5月,分别采用关节镜松解(关节镜组,27例)及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25例)治疗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52例.关节镜组:男21例,女6例;年龄11N~24岁,平均16.3岁.病程6~l3年,平均9.1年.臀肌挛缩程度参照张忠等的分级标准:中度1例,重度26例.开放手术组:男19例,女6例;年龄12~26岁,平均16.9岁.病程7~12年,平均8,5年.臀肌挛缩程度:中度1例,重度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切口血肿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缺失发生率和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蔡斌等疗效评价标准,两组患者步态、交腿试验、并膝下蹲及弹跳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Apofix内固定联合Halo-Vest支架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付晓玲;吴凯;殷明;吴庆;宋玉林

    目的 总结Apofix内固定联合Halo-Vest支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7年8月- 2008年12月,收治11例Hangman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7~51岁,平均38岁.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分型:Ⅱ型5例,Ⅱ A型2例,Ⅲ型4例,其中2例合并C2,3椎间盘突出.脊髓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B级3例,C级2例,D级3例,E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d.采用后路Apofix内固定联合Halo-Vest支架外固定治疗,其中2例合并C2、3椎间盘突出者同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拆除Halo-Vest支架及Apofix内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I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6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9例未行颈椎前路手术者颈部活动基本正常,2例术前合并C2、3椎间盘突出者颈部屈曲受限.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评分为(88.6±19.1)分,较术前(55.3±14.3)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P=0.002).根据Mayo (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获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0%.结论 应用Apofix内固定联合Halo-Vest支架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掌指骨延长的研究进展

    作者:焦伟;王斌

    目的 总结掌指骨延长的研究进展,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掌指骨延长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有多种方法 治疗手指短缩畸形,掌指骨延长法相对占优势.它包括一次性骨延长、骨痂延长、缓慢牵伸延长3种,每种方法 均有优势和局限.但在截骨部位、延长长度及速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尚存争议.结论 相对于一次性骨延长和骨痂延长术,缓慢牵伸延长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还需要长期临床随访观察.

  • 腕管综合征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冯仕明;高顺红

    目的 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CTS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腕夹板、类固醇适用于轻、中度CTS患者,近期效果显著;治疗后复发的CTS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术式为腕管松解术,包括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传统型和小切口型)、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等.结论 CTS的佳治疗方法 尚无定论,部分学者推荐首选手术治疗.

  • 单侧臀肌挛缩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小亮;唐学阳;蒋欣;王道喜;彭明惺;刘利君

    目的 探讨单侧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0年1月-2009年9月,收治41例单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6~29岁,平均12岁.39例有明确反复臀肌注射史.左侧9例,右侧3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步态异常、跛行.检查示骨盆倾斜,下肢相对不等长,脐至内踝距离相差1.2~3.8 cm,平均2.1 cm.骨盆X线片示股骨大粗隆突出,骨盆向患侧倾斜.CT检查示除骨盆倾斜外骨结构无异常,患侧臀肌变薄、萎缩.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挛缩松解术,术后行双下肢皮肤牵引及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年,平均随访5年.患者臀肌挛缩体征消失.术后1年34例双下肢等长,5例遗留轻度骨盆倾斜,2例骨盆倾斜较明显;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获优33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5.12%.结论 单侧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出现双下肢相对不等长,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挛缩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康复训练可获满意疗效.

  • 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微创治疗髋臼骨折初步报道

    作者:张巍;罗从凤;胡承方;曾炳芳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月,对12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取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57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AO分型:A2.2型1例,A2.3型3例,A3.2型2例,A3.3型2例,B2.2型1例,B3.2型1例,C2.1型1例,C2.3型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4h~3d,平均1.2 d.结果 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28枚,平均每枚植入时间为24.8 min.除1枚空心螺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植入,余均一次性准确植入,成功率为96.4%.术中三维透视断层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突入关节间隙,与术后CT扫描结果 一致.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8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螺钉植入位置满意.结论 术中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性,提高螺钉植入的精确度,减少切口长度及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王本杰;赵德伟;郭林;杨磊;李志刚;崔大平;田丰德;刘保一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ANFH 22例22髋.男18例,女4例;年龄28~48岁,平均37.5岁.左髋16例,右髋6例.骨折后2~31d行内固定术,术后12个月内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术后15~40个月确诊为ANFH,平均22个月.ANFH确诊至此次入院时间为3~11个月,平均8个月.骨坏死影像学评估按照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标准:Ⅱ a期2例,Ⅱ b期3例,Ⅱc期3例,Ⅲ a期3例,Ⅲ b期7例,Ⅲc期4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为(64.10±5.95)分.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肺栓塞、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髂骨取骨区麻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6.3年,平均4.8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8~12个月,无再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HHS评分为(90.20±5.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7,p=0.000).其疗效根据HHS评分评定为优1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5.5%.末次随访时,骨坏死根据ARCO分期标准与术前相比,4例发生分期进展,稳定率为81.8%.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ANFH,具有操作简便、血供恢复确切、可提供新生骨等优点,疗效较好.

  • 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邬培慧;傅明;毛玉瑢;康焱;杨子波;方淑莺;廖威明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对行走过程中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29例患者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0例,女19例;年龄33~75岁,平均64.3岁.左髋15例,右髋14例.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7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0~100分,平均97分.末次随访时行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偏心距,计算股骨偏心距比(femoral offset ratio,FOR);根据测量结果 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侧股骨偏心距小于健侧,10例;B组:术侧股骨偏心距大于健侧,19例.行三维步态分析,采集行走时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并对FOR与倾斜角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组FOR为0.81±0.08,B组FOR为1.27±0.15.A组患肢单腿支撑相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为(-0.42±0.91)°,B组为(1.02±0.94)°,健侧为(1.15±0.85)°.A组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与B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与FOR成正相关(r=0.534,P=0.003),回归方程为:y=-2.551+ 2.781x.结论 重建股骨偏心距是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臀中肌无力及改善步态的重要因素.

  • 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

    作者:陈志文;林斌;丁真奇;练克俭;康两奇;郭林新;翟文亮

    目的 比较单纯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后择期骨块切除以及急诊切开骨块切除复位3种方法 治疗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4例Pipkin I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闭合复位8例(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后择期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骨块切除8例(择期手术组)、急诊Snuth-Petersen入路骨块切除复位8例(急诊手术组)治疗.闭合复位组:男6例,女2例;年龄19~56岁,平均37.6岁.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压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0~7.5h,平均3.1 h.受伤至成功复位时间为(4.00±2.14)h.择期手术组:男7例,女1例;年龄21~59岁,平均37.3岁.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0~6.0 h,平均3.2 h.受伤至成功复位时间为(3.90±1.47)h.急诊手术组:男5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5.5岁.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压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6.5 h,平均3.3h.受伤至成功复位时间为(5.10±2.04)h.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伤至成功复位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择期手术组及急诊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38.7个月.术后24个月按Thompson-Epstein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闭合复位组优良率为50.0% (4/8),择期手术组为87.5% (7/8),急诊手术组为87.5% (7/8),3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3,P=0.020).术后24个月,闭合复位组1例发生异位骨化(12.5%),择期手术组4例(50.0%),急诊手术组4例(50.0%);闭合复位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25.0%),其余两组均未见;3组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择期与急诊行骨块切除治疗Pipkin I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优于单纯闭合复位;而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疗效相似.

  • 糖皮质激素对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雨润;娄晋宁;李子荣;孙伟;王佰亮;贾勇圣

    目的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引起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经糖皮质激素处理后的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代谢变化,进一步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愿捐献的股骨头内松质骨,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0、0.03、0.10、0.30、1.00 mg/mL)氢化可的松培养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ROS含量变化,以及与ROS代谢相关的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含量变化.结果 原代培养2~3d后,镜下见单个细胞为梭形,呈铺路石样排列;1周后细胞趋于融合状态.0.03、0.10、0.30、1.00 mg/m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22%±2.97%、22.94%±4.52%、43.98%±3.35%、78.29%±3.85%,0.30、1.00 mg/mL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0.03、0.10 mg/mL组(P<0.05).0、0.03、0.10、0.30、1.00 mg/m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10%±0.01%、0.23%±0.02%、1,83%±0.04%、6.34%±0.11%、15.33%±0.53%,0.30、1.00 mg/m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0mg/mL组(P<0.05).0、0.30、1.00 mg/mL组ROS含量分别为57.35±7.11、120.47±15.68、166.15±11.57,XOD含量分别为0.0179±0.0009、0.0283±0.0017、0.0677±0.0041;以上两指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通过使血管内皮细胞内ROS生成增加,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 北京地区急性生活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作者:郑炜;易传军;田光磊;田文;李忠哲;朱瑾

    目的 通过分析手外伤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北京地区生活性手外伤的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4月1日-9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的2 575例生活性手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时间、地点、机制和部位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生活性手外伤占急诊手外伤的49.2%,男女比例为3.3:1,21~30岁高发,一天中10:00~11:00和21:00~22:00为高发时段,休息场所常见(43.3%),其次是室外空间(28.8%)和休闲场所(20.0%).常见损伤原因为意外性损伤(51.0%)、酒后自伤(16.1%)和他人暴力(15.5%).常见损伤机制为切割伤(52.23%)、撞击伤(16.04%)及摔伤(15.18%).2 405位患者为右利手,手偏利对损伤手分布有显著影响.开放性损伤占70.7%,54.4%患者合并深部组织损伤.结论 生活性手外伤是常见疾病之一,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可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发生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