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犬肩袖损伤愈合模型的研究

    作者:叶维;包倪荣;赵建宁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肩袖损伤类型以及采用不同方法修复后的肩袖愈合差异,探讨能准确模拟临床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恢复进程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1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体质量10~15kg,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n=4),分别制备急性肩袖损伤+Mason-Allen缝合修复(A组)、巨大肩袖损伤+Mason-Allen缝合修复(B组)及巨大肩袖损伤+Mason-Allen缝合并自体半腱肌扩张部修复(C组)动物模型;3组修复后均外固定架制动.术后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于术后6周取材大体观察冈下肌肌腱末端愈合情况,生物力学测试极限负荷,组织学观察肌腱细胞及纤维改变,比较肩袖修复程度.结果 术后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大体观察示,A组冈下肌肌腱末端瘢痕组织明显多于正常肌腱组织;B组冈下肌肌腱末端未见明显肌腱组织;C组冈下肌肌腱虽然部分覆盖瘢痕组织,但仍可观察到肌腱及其大致走向.A、B、C组极限负荷分别为(223.75±24.28)、(159.25±34.87)、(233.25±14.24)N,B组显著低于A、C组(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肌腱纤维排列大致正常;B组肌腱纤维排列较紊乱,并且肌腱细胞明显少于A组;C组肌腱纤维排列整齐,且肌腱细胞多于B组.结论 Mason-Allen缝合联合自体半腱肌扩张部修复犬巨大肩袖损伤能获良好修复效果;制动模型可较好模拟临床肩袖损伤愈合过程,可作为相关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 颧骨颧弓梭形截骨内推钛钉锚定术治疗颧骨颧弓肥大的疗效观察

    作者:文辉才;眭云鹏;简雪平;廖怀伟;马丽;徐桂珍;刘燕平;万珺;卢颖洁

    目的 探讨颧骨颧弓梭形截骨内推钛钉锚定术治疗颧骨颧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1月,采用颧骨颧弓梭形截骨内推钛钉锚定术,对58例高额弓患者在盲视下行颧骨颧弓缩小整形.其中男3例,女55例;年龄18~33岁,平均23岁.均为先天性双侧颧骨颧弓肥大.术前摄头面部正位、侧位、仰位、45°斜位照片,并行面部三维CT重建,其中单纯性颧骨肥大30例,颧骨肥大伴颧弓突出28例;颧骨颧弓对称51例,不对称7例.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肿发生.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上唇麻木,1例张口受限,1例鼻唇沟加深,均于术后3个月左右自行恢复.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平均10个月.颧骨间距缩窄10.6~13.9 mm,平均11.2 mm.无面部软组织下垂、颧骨台阶感、面神经损伤,抬眉、闭眼功能障碍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发生.术后骨愈合良好,额面部感觉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对外观改善均满意.结论 颧骨颧弓梭形截骨内推钛钉锚定法可有效缩小颧骨并保持颧骨颧弓的自然曲线,手术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固定稳固,是一种较理想的颧骨颧弓缩小整形术.

  • 弧形额肌筋膜瓣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作者:李正勇;伍俊良;岑瑛;张振宇;陈志兴;陈俊杰

    目的 探讨采用弧形额肌筋膜瓣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80例(140侧)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男31例,女49例;年龄6~45岁,中位年龄16岁.单侧20例,双侧60例.患者平视前方时,上睑下垂3~6mm,平均5 mm.51例曾接受矫形术,其余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中通过眉部中份切口制备额肌筋膜瓣,沿眼轮匝肌下隧道将其下降至睑板上缘缝合固定悬吊上睑至过矫位.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5~10mL,平均7 mL.术后切口轻度肿胀,3~5d后消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79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能完全闭合上睑,上睑功能均重建良好;1例单侧患者术后6个月尚不能完全闭合上睑,伴发轻度角膜炎,经睑缘粘连术治疗后完全闭合.结论 采用弧形额肌筋膜瓣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获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

  • 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在双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杨帅智;陈禄;郑灿镔;杨俊贵;黄昱;崔建德

    目的 探讨采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仅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创面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9~52岁,平均33.8岁.致伤原因:绞割伤4例,挤压伤2例.患指位于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2指、小指2指.所有患者均为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平面不超过远侧指间关节,缺损范围2.5 cm×2.5 cm~5.5 cm×4.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或肌腱外露,伴指骨骨折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5~7h,平均3.5 h.切取皮瓣范围8 cm×3 cm~14 cm×5 cm;供区宽度≤3.0 cm者直接缝合,>3.0 cm者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2.5~5.0 h,平均4.0 h.术后皮瓣全部成活;4例出现张力性水疱,拆除蒂部及局部张力较大处2~3根缝线,1周左右逐渐好转.5例患者皮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例其中1指皮瓣边缘部分坏死,二期清创直接缝合后Ⅰ期愈合,另1指皮瓣愈合良好.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弹性良好,外观饱满.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3例、良2例、可1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 10mm,平均9 mm.结论 利用一套供血系统的分叶串联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个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疗效确切.

  • 不同时间点应用甲氨蝶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方超;徐祝军;杨民;谢加兵;李全辉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与合适的给药时机.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247~286 g,随机分为4组(n=30),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MTX治疗组(C组)和MTX预防组(D组).A组仅行椎板切除,B、C、D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SCI模型;C组于术后1、6、12、18、24h,D组于术前30 min及术后6、12、18、24 h,经尾静脉注射MTX(0.5 mg/kg);A、B组于术后1、6、12、18、24 h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1、3、7、14、21 d采用BBB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TUNEL标记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B、C、D组实验过程中共死亡10只大鼠,终各组纳入25只大鼠进行观察.各时间点A组BBB评分均高于B、C、D组(P<0.05),从3d开始C、D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D组从3d开始均高于C组,除21 d(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为正常结构;D组SCI程度轻于B、C组,C组轻于B组;从14d开始,B、C、D组病变范围基本固定.各时间点B、C、D组Caspase-3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A组,B组多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多于D组,其中3、7、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UNEL阳性细胞数仅3、7d显著多于D组(P<0.05).术后1、3、7、14、21d,B、C、D组组内Caspase-3、TUNEL阳性细胞数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低剂量MTX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效阻止SCI的继发性损伤;预防性应用MTX效果优于单纯治疗性应用.

  •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何平;张洪武;陈海蒂;杨书雄;王君;胡达旺

    目的 比较股前外侧嵌合皮瓣及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 1年1月-2014年7月39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嵌合皮瓣组)临床资料,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串联游离皮瓣修复的35例患者(串联皮瓣组)作为对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缺损范围、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开始经口进食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参照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后临床疗效评估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嵌合皮瓣组2例、串联皮瓣组4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串联皮瓣组1例皮瓣远心端出现部分坏死,串联皮瓣组3例出现口底颌下瘘和感染;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嵌合皮瓣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开始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串联皮瓣组,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术后3个月,根据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后临床疗效评估表,嵌合皮瓣组术后外形、患者满意度、工作状况、口腔闭合功能、咀嚼、语言表达、吞咽评分均显著高于串联皮瓣组(P<0.05);饮食、张口度、口腔容纳水测试及咬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串联皮瓣相比,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口腔闭合、咀嚼、语言、吞咽功能恢复.

  • 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创面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曙明;滕晓峰;陈宏;荆珏华;张积森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9月,采用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5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工业贯穿伤7例,交通事故伤3例,热压伤3例.其中6例外伤后手指毁损行开放性截指后遗留2指皮肤缺损,7例外伤后手掌伴手背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6 cm×5 cm~9 cm×6 cm.所有患者急诊清创,二期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5~9d,平均7d.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9 cm×6 cm.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颜色与周围正常软组织相似;4例皮瓣稍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 以桡侧血管束为蒂的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简便,分叶后旋转弧度较大,皮瓣质地和感觉恢复好,是修复手部外伤后中、小面积多创面皮肤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应用止血带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琦;董纪元;龚科;李想;郑诗豪;文涛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对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失血量、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66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将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84)及非止血带组(n=8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置换侧别、骨关节炎分级、病程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毕至膝关节主动屈膝90°、完成直腿抬高和下地行走的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3 dHb较术前下降值,术后VAS评分、HSS评分、ROM,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3,P=0.178).患者均获随访,止血带组随访时间3 ~ 20个月,平均12个月;非止血带组3~2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止血带组及非止血带组分别有9例(10.71%)、2例(2.44%)发生血栓形成,20例(23.81%)、21例(25.61%)输血,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2,P=0.032),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788).术后3d,两组Hb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5,P=0.066).止血带组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非止血带组(t=-16.066,P=0.000).术后止血带组患者完成主动屈膝90°、直腿抬高、下地行走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非止血带组显著延长(P<0.05).除28 d外,非止血带组3、5、7、14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28 d,非止血带组HSS评分高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2,P=0.000);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6,p=0.500).结论 与不使用止血带相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总体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无明显降低,但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不利于早期康复.

  • 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并术后严格制动治疗膝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买买提克里木·吐松江;许刚;王鑫;张洋;贾勇;黄涛;邢淑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并术后6周严格制动治疗多发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并术后6周严格制动治疗22例(22膝)多发韧带损伤致膝关节脱位.男15例,女7例;年龄21 ~ 54岁,平均31.5岁.左膝8例,右膝1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6例,运动损伤4例.伤后2周内手术6例,2~3周10例,3周后6例.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胫骨后移>10mm,外翻应力试验阳性13例,内翻应力试验阳性11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58.2±28.4)°,Lysholm评分为(39.7±4.6)分.前、后交叉韧带均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11例,外侧副韧带断裂9例,内、外侧副韧带均断裂2例;合并股骨髁撕脱骨折2例,半月板损伤7例.均未合并神经及血管损伤.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7.8个月.术后12个月,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反Lachman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均呈阴性;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至(121.3±7.9)°,Lysholm评分达(87.2±6.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61,P=0.000;t=24.642,P=0.000).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并严格制动治疗多发韧带损伤导致的膝关节脱位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关节运动功能及关节稳定性.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加压包扎止血效果探讨

    作者:谭美云;吴天昊;郭江;张才东;范忠伟;郭杏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手术切口加压包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4例行生物型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切口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未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每组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侧别、病因、病程及术前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理论值、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总量、输血人数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37,P=0.738;t=0.140,P=0.889).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皮下血肿6例,观察组无切口皮下血肿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6,P=0.018);两组术后均无浅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人数分别为1例和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5,P=0.039);输血总量分别为600 mL和3 200 mL.两组患者术前血容量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失血量理论值、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后采取加压包扎法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及切口皮下血肿发生率.

  • 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刘增军;舒衡生;陈旭;郭峰;张克刚;刘亚斌;石博文

    目的 探讨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Or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的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外固定架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钉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术后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外固定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Gamma钉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平均8.8个月.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外固定架组和Gamma钉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外固定架组明显少于Gamma钉组(t=14.780,P=0.000).两组均无骨道感染、骨髓炎等深部感染发生.外固定架组14例(38.9%)出现轻微表浅软组织钉道感染,Gamma钉组未出现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10,P=0.001).外固定架组出现轻度髋内翻3例(8.3%)、半针切出2例(5.6%),Gamma钉组分别为4例(8.5%)和3例(6.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60;x2=0.025,P=0.830).术后6个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外固定架组优16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Gamma钉组优22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0,P=0.610).结论 闭合复位O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 经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已部分塌陷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作者:左伟;孙伟;高福强;李子荣;王佰亮;史振才

    目的 探讨经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已部分塌陷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经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的106例(131髋)股骨头已部分塌陷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男78例,女28例;年龄17~43岁,平均31.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6.5~36.5,平均24.2.病因:激素性53例,酒精性18例,特发性35例.术前根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为Ⅲa期105髋,Ⅲb期26髋;根据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为C+L1型41髋,L2型13髋,L3型77髋.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术后因任何原因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术后Harris评分评价为差(<70分)定义为临床失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风险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131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51个月,平均27.9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1.0~1.5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1.41±11.93)分,与术前(63.24±9.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0,P=0.000);获优5髋、良41髋、可57髋、差28髋,优良率35.1%.术后评定为临床失败33髋,22髋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发现股骨头呈进行性塌陷.术后单因素分析示,术前ARCO分期、术前CJFH分型及术前Harris评分是术后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风险模型示,术前ARCOⅢb期是术后临床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ARCOⅢb期患者临床疗效差于ARCOⅢa期患者.结论 经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ARCOⅢa期患者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ARCOⅢb期及CJFH L2、L3型患者术后临床失败率较高.

  • 3-D打印技术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国仙;李国山;林宗锦;陈宣煌;翁振;许国松;曾清东;郑祖高;张国栋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例(20膝).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0 ~ 60岁,平均45.5岁.病程1~ 10年,平均6.2年.单膝12例,双膝4例.骨关节炎按照Koshino分级标准:Ⅰ级3膝,Ⅱ级7膝,Ⅲ级8膝,Ⅳ级2膝.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63.8±2.2)分;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为(184.8±2.9)°,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IS指数)为1.03±0.13.术前于Mimics软件中设计并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术中于模板辅助下行闭合楔形HTO后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18个月,平均12.6个月.l例(1膝)术后出现腓神经麻痹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X线片复查示,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7 ~ 3.4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6个月,FTA为(173.8±2.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0,P=0.00);髌骨高度IS指数为1.04±0.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5);膝关节HSS评分为(88.9±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0).末次随访时,根据H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膝,良6膝,可1膝,优良率为95%.结论 HTO治疗膝内翻畸形骨关节炎时,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可精确辅助术中胫骨高位截骨,避免反复透视和多次截骨,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大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活化细胞与整合素β1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凯彬;石晶;李杨;蒋逸秋;丁朋;杨晓霏;桂鉴超

    目的 探讨大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的制备及术后细胞变化及细胞活化与整合素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10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300~400 g,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手术组采用划痕法制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打开膝关节囊后直接缝合;对照组不行手术.术后1、7、14 d各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材行大体观察;并行HE、番红O组织学染色,评估并比较各组HE染色改良组织学评分及番红O染色灰度值;行BrdU、CD105免疫荧光染色和CD105/整合素p1双标记染色,采用标准双盲法计数并比较各组各时间点CD105阳性细胞数.结果 大体观察示手术组划痕周围软骨欠光滑,非透明,有软骨软化、纤维化改变,且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软骨呈白色透明状,无软化、纤维化改变.HE染色示手术组在划痕周围细胞数增多,大小不等,排列分布不均;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细胞大小均一,染色均匀,排列有序.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HE染色改良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番红O染色示手术组各时间点染色欠均匀,划痕周围区域着色较浅;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染色均匀,无失染.术后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以及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番红O染色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U免疫荧光染色示手术组划痕周围细胞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细胞排列分布均匀,无聚集现象.CD105免疫荧光染色示手术组划痕周围有较多阳性细胞聚集,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软骨层见少数阳性细胞,分布均匀.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CD105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手术组内随时间延长CD105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整合素p1双荧光标记染色示手术组划痕周围有双标阳性细胞聚集,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观察到双标阳性细胞.结论 通过划痕能够建立大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且损伤无法完全修复.划痕造成的软骨损伤周围存在活化细胞聚集现象,细胞的活化与软骨基质改变关系不大;这些活化细胞处于增殖活跃状态,可同时表达CD105和整合素p1.

  • FTY-720P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增强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效果

    作者:黄永军;黄东;张大卫;牟勇;刘晓春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学实验探索FTY-720P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达到增强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动物实验: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只制备同种异体骨,余48只建立1.5 cm长胫骨单侧骨皮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n=12),A组仅单纯制备骨缺损模型,B、C、D组分别移植1.5 cm长同种异体骨、自体腓骨及FTY-720P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术后2、4、8、12周行Lane-Sandhu影像学评分及骨密度检查.细胞学实验:取1月龄SD大鼠骨髓培养骨髓源性单核巨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BMMs),并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并进行形态学、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TRAP)染色鉴定;根据诱导前细胞系中加入FTY-720P浓度的不同,将实验分为0、500、600、700、800、900、1 000、1 500 ng/mL浓度组,通过TRAP染色计算破骨细胞阳性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吞噬骨片后形成的陷窝数,评价FTY-720P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动物实验:术后2周各组Lane-Sandhu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C、D组Lane-Sandhu评分均优于A、B组,B组优于A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C组骨密度大于A、B、D组(P<0.05),A、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B、C、D组骨密度均大于A组(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实验:BMMs经M-CSF及RANKL诱导后形成具有多核、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0、500、600、700、800、900 ng/mL浓度组破骨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1 000、1 500 ng/mL浓度组,0、500、600、700 ng/mL浓度组高于800、900 ng/mL浓度组,0、500、600 ng/mL浓度组高于700 ng/mL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吞噬实验表明,0、500、600、700 ng/mL浓度组破骨细胞吞噬骨片后形成的陷窝数显著高于800、900、1 000、1 500 ng/mL浓度组,0、500、600 ng/mL浓度组高于700 ng/mL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P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减少同种异体骨骨量丢失,进而达到与自体骨移植相似的效果.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组织工程成骨和成血管中的作用

    作者:张丹;任利玲

    目的 总结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组织工程成骨和成血管中的作用和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HIF-1α在组织工程成骨和成血管中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HIF-1α在成血管-成骨耦连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上游基因调控着体内多种成血管、成骨基因的表达;在组织工程骨的再生修复中,HIF-1α不仅调节和促进血管生成,并且对种子细胞尤其是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和意义,从而为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结论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HIF-1α在应用中存在的有效剂量靶向控释、促炎和致癌等相关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以期更好应用于临床.

  • 可用于骨修复的3-D打印多孔支架研究进展

    作者:吴天琦;杨春喜

    目的 总结近年来各式3-D打印多孔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3-D打印多孔支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与传统加工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孔支架有更明显优势,如增强结构可控性、提高生产效率等.除了传统的金属、陶瓷等支架材料,携带细胞和组织打印的3-D支架以及含药物的支架打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论 3-D打印多孔支架给骨修复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尚处于初始阶段,仍需进行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MSCs来源的外泌体修复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威;汪泱;邓志锋

    目的 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MSCs-derived exosomes,MEX)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促进组织损伤修复机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MEX与组织修复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小囊泡,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mRNA、微小RNA和蛋白质等.MEX包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发挥修复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效应的基础,但其发挥修复效应的大多数具体生物活性分子仍未明确.结论 MEX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组织损伤中具有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组织损伤提供了新思路;但MEX的个体差异性及可能加快癌症进展的风险尚需深入研究.

  • TNF-α诱导滑膜MSCs与BMSCs凋亡的比较研究

    作者:欧阳毅;王鹏;宋斌;侯景义;陈仲;邓海权;沈慧勇;吴燕峰;李卫平

    目的 通过比较TNF-α诱导滑膜MSCs (synovium-derived MSCs,SMSCs)与BMSCs凋亡,探讨SMSCs的抗凋亡能力.方法 取患者自愿捐赠的滑膜组织及骨髓,分别采用组织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MSCs和BMSCs并传代,取第3~5代细胞行细胞免疫表型及三系分化鉴定后进行实验.实验分为4组,其中SMSCs、BMSCs凋亡诱导组(SMSCs、BMSCs实验组)用20 ng/mL TNF-α和10 μg/mL放线菌酮对细胞进行凋亡诱导,其对应对照组以正常培养基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凋亡诱导细胞形态变化;培养24 h取各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半胱氨酶天冬氨酶蛋白酶降解产物8、3(Cleaved Caspase-8、3)的表达.结果 经细胞表型及三系分化鉴定培养获得的细胞均符合MSCs鉴定标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随凋亡诱导培养时间延长,两实验组细胞形态及生长均较对应的对照组差.培养24 h,两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为100%,未见细胞凋亡;SMSCs、BMSCs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60.13%±8.63%及46.55%±10.5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MSCs实验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BMSCs实验组(t=3.152,P=0.006).SMSCs和BMSCs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2%±0.24%和1.35%±0.31%,两实验组分别增高至36.54%±8.63%及53.77%±11.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MSCs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BMSCs实验组(t=3.785,P=0.00l).两对照组细胞Cleaved Caspase-8、3蛋白几乎不表达,且SMSCs实验组和BMSCs组细胞Cleaved Caspase-8、3蛋白明显高表达;其中BMSCs实验组明显高于SMSCs实验组(t=13.870,P=0.000;t=7.309,P=0.000).结论 经TNF-α诱导培养,SMSCs凋亡明显少于BMS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

  • Akt1基因转染对BMSCs缺氧耐受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风旭;陈永恩;陈枫;夏纪毅;刘洪端;付勇;李妙玲;廖斌

    目的 探讨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大鼠BMSCs能否提高细胞缺氧耐受能力,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LVs作为转染载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标记,构建携带Akt1基因的pLVX-EGFP-3FLAG病毒载体.取第3代3~5周龄SD大鼠BMSCs分别转染pLVX-EGFP空白病毒液(B组)和pLVX-EGFP-3FLAG病毒液(C组),以未转染病毒的BMSCs为空白对照组(A组).转染后2~3d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并于48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组Akt1蛋白表达情况.将B、C组培养的BMSCs分别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进行缺氧干预(分别为B1、C1组),取B1、C1组缺氧干预0、3、6、9、12h的细胞以膜联蛋白V-FITC/碘化丙啶双染法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后A组荧光显微镜下未见绿色荧光表达,B、C组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60%;Western blot可检测到B、C组Akt1表达,且C组Akt1表达明显高于B组(t=17.525,P=0.013).B1组缺氧干预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在缺氧干预后3h短暂下降,之后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0h外,缺氧干预各时间点C1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示,常氧条件下B、C组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均显著高于缺氧条件下B1、C1组(P<0.05),C组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缺氧干预后6、9、12 h B1组A值显著低于C1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示,与B1组比较,C1组缺氧干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通过重组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可通过抑制凋亡显著提高BMSCs的缺氧耐受能力,从而为改善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新思路.

  • 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细胞共移植诱导毛囊再生实验研究

    作者:陈琳;习佳飞;刘大庆;张秀媛;吕洋;李静;王静雪;周军年;南雪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C57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细胞共移植诱导裸鼠毛囊重建的实验研究.方法 取C57-GFP新生及成年小鼠分离表皮与真皮,分别制备成年小鼠原代真皮-表皮混合细胞(按1:1比例混合)、成年小鼠原代真皮细胞、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激发绿色荧光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的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毛囊干细胞标志.取Balb/c裸鼠,分别将成年小鼠原代真皮-表皮混合细胞(A组)、成年小鼠原代真皮细胞(B组)、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C组)及生理盐水(D组)移植至裸鼠皮下,术后4、5、6周行大体观察,6周时取移植部位皮肤行G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毛囊形成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分离、培养的C57-GFP新生及成年小鼠表皮及真皮细胞均能激发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的第3代真皮细胞中毛囊干细胞标志,显示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强阳性,表明细胞多为真皮鞘细胞;部分细胞表达毛乳头细胞标志CD133、多能聚糖及毛囊隆突部标志角蛋白15.裸鼠皮下移植实验:大体观察示A组可见接种部位皮下呈灰黑色,但未见毛发穿出皮肤表面;B、C、D组裸鼠皮肤均无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形成新的、完整的毛囊结构或参与形成毛囊;B组GFP阳性细胞多表达于毛囊真皮鞘、外根鞘;C组GF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毛囊真皮鞘、外根鞘、毛乳头,在汗腺中也有表达;D组GFP染色呈阴性.结论 小鼠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细胞在裸鼠体内相互作用可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而仅移植新鲜分离或培养的真皮细胞则主要参与毛囊形成,无法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

  • 修饰有BMP-7功能片段的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RADKPS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刘龙刚;伍耀宏;陶晖;贾治伟;李小川;王德利;何勍;阮狄克

    目的 制备并评价载有BMP-7功能片段的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退变髓核再生领域中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自组装多肽RADA16-Ⅰ为原料,通过化学键链接BMP-7功能片段构建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A-KPSS,再与RADA16-Ⅰ等比例混合制备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KPS.通过大体观察、原子力显微镜评估RADKPS支架材料的结构特点.分离培养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BMSCs,取第3代BMSCs与RADKPS复合培养7d,通过扫描电镜、细胞荧光素二乙酸盐/碘化丙啶活性染色、MTT法检测RADKPS的细胞相容性;于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椎间盘内注射1%RADKPS后培养并观察其髓核内细胞活性.采用溶血实验检测RADKPS的血液相容性.将RADKPS植入6~8周龄昆明小鼠皮下28 d,行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RADKPS组织相容性.结果 RADKPS在L-DMEM中成胶后呈均匀透明水凝胶状;原子力学显微镜示纳米纤维相互连接呈三维网状结构,纤维直径(25.68±4.62) nm,纤维长度(512.42±32.22)nm.RADKPS支架复合BMSCs 7 d后,扫描电镜示细胞在支架上黏附良好,细胞活性维持在90%以上;MTT检测示0.1%、0.05%、0.025%RADKPS溶液均不同程度促进新西兰大白兔BMSCs增殖.溶血实验结果示,不同浓度RADKPS溶液相对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小鼠皮下注射实验结果示,28 d后注射局部皮肤无水疱、红斑及焦痂形成;HE染色示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纤维组织取代水凝胶支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 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适合于髓核的组织工程修复与再生研究.

  • 踝及后足关节融合术应用进展

    作者:吴本文;黄国锋;丁真奇

    目的 综述踝及后足关节融合术的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踝及后足关节融合术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踝及后足关节融合术包括多关节融合与单关节融合,涉及胫距、距下、距舟及跟骰关节;固定方式包括螺钉、钢板、髓内钉及外固定架固定.结论 不同踝及后足疾病在融合部位及固定方式上均有不同选择,适当的融合方式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臧乐源;初同伟

    目的 对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原发性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手术方式、术中止血、骨盆重建、骶神经根的保护、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手术方式选择、骶神经根的保护及术中止血处理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同时,骨盆稳定性重建的复杂性、并发症的多样性及与多因素相关的预后,也给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结论 迫切需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标准,来对原发性骶骨肿瘤进行综合性诊断和治疗.

  • 内置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致股神经麻痹三例

    作者:韩巍;吴新宝;姜钰;王军强;诸寅

    目的 总结皮下前环内置固定架(INFIX)治疗骨盆骨折致股神经麻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013年4月-2015年1月经INFIX方法治疗后发生股神经麻痹的3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26、19、51岁;均为交通事故致伤.INFIX方法治疗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确诊.待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并联合营养神经治疗;其中2例行股神经松解.结果 患者分别获随访12、22、15个月,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4级,可负重行走伴跛行.结论 INFIX治疗骨盆骨折时,如螺钉植入过深、连杆安放层次错误、连杆折弯不充分均可能导致股神经麻痹.对症处理后仍存在股四头肌力量弱以及步态改变.

  • 血运重建后皮瓣修薄法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齐伟亚;郑大伟;张旭阳;石荣剑;寿奎水

    目的 总结血管蒂吻合血运重建后皮瓣修薄法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21例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中,采取皮瓣移植至受区、血管蒂吻合后“脉络式”分区域一期修薄.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8~44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热压伤8例,碾挫伤11例,切割伤2例.均为手、腕部皮肤缺损,分别位于手掌5例、手背8例、腕掌侧7例、腕背侧1例.皮肤缺损范围9 cm×5 cm~20 cm×8 cm.受伤至手术时间2h~14d,平均9d.供区直接缝合8例,取自体中厚皮片植皮13例.结果术后皮瓣发生血管危象2例,皮瓣边缘静脉回流差3例.皮瓣均成活,无边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供受区创面及切口均Ⅰ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耐磨性好,未发生破溃,均未行二期皮瓣修整.皮瓣感觉均恢复至S3~S4;两点辨别觉3.5~6.0 mm,平均5.0 mm;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无挛缩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5例、可7例;按照Michigan手外科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者对术后皮瓣外观满意度,非常满意9例,满意10例,一般2例.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重建血运后一期修薄对皮瓣血供影响小,术后外观满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