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韩金豹;陈居文;马栋梁;赵宝辉

    目的探讨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 2000年3月~2003年11月,治疗7例马德隆畸形,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8~23岁;原因不明5例,外伤史2例.桡骨尺倾角37~70°,掌倾角大于16°.手术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桡侧作纵行切口,对尺骨实施段切,桡骨楔形截骨,矫正畸形,双十字钢丝纵向加压固定尺骨,髓内针对桡骨矫形并固定.腕关节位于休息位,紧缩尺侧腕伸肌腱. 结果术后7例腕畸形均改善,桡骨尺倾角减小到20~24°,掌倾角<15°.7例均获随访9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与术前比较患者腕部畸形全部矫正,腕痛消失,腕关节活动及前臂旋转功能接近正常;腕关节背伸有力. 结论尺骨段切、桡骨远端截骨、改善内固定及加尺侧腕伸肌紧缩术治疗马德隆畸形,对消除畸形、减轻腕痛、改善功能,以及减少下尺桡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

    作者:赵志英;胡海涛;冯改丰;许杰华;张海英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和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n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h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改善作用.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进行单侧切断大鼠穹窿海马伞(fibria-fornix,FF) 制备AD模型,Ⅱ组为损伤组;Ⅲ、Ⅳ组于术后10~12 d,侧脑室移植hBDNF基因修饰及未修饰的NSC分别为NSC组和BDNF组.移植后2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行为学检测. 结果Ⅲ组和Ⅳ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41.84±21.76 s和25.23±17.06 s,较Ⅱ组潜伏期70.91±23.67 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游泳距离的百分比:Ⅲ组和Ⅳ组分别为36.9%和42.0%, 较Ⅱ组26.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大鼠采取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模式显著多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Ⅳ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及搜索策略接近Ⅰ组(P>0.05),采取直线式和趋向式的搜索策略显著多于其它各组(P<0.01). 结论 NSC和h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AD模型鼠的行为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h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较单独NSC移植疗效好.

  • 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作者:刘庆丰;周翔;韦强;陈石海;黎冻;殷国前;莫海雁;廖明德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4 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6 cm,活动受限,其中2例有丹毒反复发作.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抽吸去除,术后弹力加压3个月后,改为每晚弹力加压,观察疗效. 结果经6~15个月随访,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上臂周径较术前减小4 cm,无丹毒发生. 结论皮下组织抽吸加适时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简便,近期有效.

  • 胶原蛋白膜作为金葡液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文岭;郑旺

    目的验证胶原蛋白膜吸附金葡液后修复骨缺损的优越性. 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手术造成桡骨标准缺损后,分别植入胶原蛋白-金葡液复合体(实验组)和单纯等量金葡液(对照组),于术后2、4、6及8周时行大体、X线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整个过程中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增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过量结缔组织生长;X线片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缺损区,分布均匀;组织学观察可见多个成骨中心,骨小梁排列有序,成熟骨替代完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骨形成蛋白分布持续时间长,而且在新骨组织中占据范围大.对照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较实验组差. 结论胶原蛋白能够阻挡周围软组织进入缺损区,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同时作为金葡液的载体,能减少金葡液外溢,提高其疗效.

  • 胸壁肿瘤切除后的一期修复重建

    作者:檀振波;Nirmal Lamichhane;刘登湘;肖奇海;Binay Kumar Thakur

    目的观察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3月外科治疗胸壁肿瘤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8~72岁.原发性胸壁肿瘤21例,肺癌侵犯胸壁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2例,放射性坏死和皮肤癌各1例.切除肋骨2~7根,平均3.6根.缺损面积20~220 cm2,平均97.1 cm2.合并肺切除10例,部分膈肌切除2例,胸骨下段切除1例.单纯软组织修复7例(背阔肌+大网膜,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瓣),单纯骨性重建5例(涤纶布或Prolene网),骨性合并软组织修复19例(背阔肌、胸大肌、背阔肌+阔筋膜或大网膜,与涤纶布或Prolene网修复). 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7%),其中切口感染1例,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2例.无手术死亡.26例获5~57个月随访,术后生存时间6~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 结论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巨大缺损,采用胸壁修复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眶上锁孔入路内窥镜辅助切除鞍上蔓延性垂体瘤及锁孔修复

    作者:苑玉清;游潮;蔡博文

    目的探索眶上入路、内窥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鞍上蔓延性垂体瘤及锁孔修复的方法与技巧. 方法 2001年2月~2003年3月,对9例鞍上蔓延性垂体瘤患者行眶上锁孔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直视肿瘤部分,再辅用神经内窥镜经1、2间隙切除残余肿瘤.小骨瓣复位后用一枚钛钉固定. 结果常规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经神经内窥镜探查时发现7例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瘤,辅用内镜进一步切除,6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1周7例视力改善,2例无变化,无手术致残及死亡.6例随访6~22个月,半年后生活完全自理,恢复正常工作,视力提高0.3~0.5,3例激素恢复正常.6例复查MRI显示鞍区结构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骨窗修复稳固,且无切口并发症. 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提供足够的颅内外操作空间;内窥镜辅助微创术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及成功率,且有利于神经功能保护和减少并发症.用钛钉固定小骨瓣安全可靠,骨窗修复良好.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胆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徐勇;耿智敏;王居邠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胆肠吻合口愈合过程的影响,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 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31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5只.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术后1周内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3 d,1、3周,3、6个月(n=3)分别取材行HE及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吻合口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组织学见实验组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上皮增生明显加快,1周时开始修复,3周时基本完成,瘢痕亦已基本定型,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序,较快(2~3周左右)进入塑形期;对照组术后3周时胶原纤维排列杂乱,呈旋涡状.电镜观察实验组肉芽组织中细胞功能旺盛,胞浆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可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 逆行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

    作者:赵汉民;吴敏刚;章锦辉;冯建威;李伟成;何勇毅

    目的分析逆行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6月~2003年9月应用逆行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74例,男62例,女12例.择期手术72例,急诊手术2例.按AO分型:32A1型5例,32A2型7例,32A3型12例,32B2型35例,32C2型15例. 结果 74例均获随访13~2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按照吴岳嵩疗效结果评定标准,优60例,良13例,优良率98.7%.骨折不愈合1例,迟发性感染1例,锁钉弯曲2例. 结论逆行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对局部血运破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 非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康华;李强;邓展生;龙文荣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3月治疗非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23例,其中C1、C2肿瘤破坏3例,寰枕融合畸形3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融合2例,单纯寰枢关节半脱位15例.采用寰枢椎融合术10例,其中 Apofix固定5例,钢丝Brookes法固定2例, Atlas钛缆固定3例;枕颈融合术13例,其中Cervifix固定8例,CD-Cervical固定3例, U形棒固定2例.寰枢椎Apofix或Atlas钛缆固定者,取棘突松质骨行C1、C2骨屑植骨,余15例取自体髂骨外板行燕尾状大块植骨. 结果 23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2.5年,全部达骨性融合,时间3~8个月.20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症状者,术后6个月16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无改善.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术后改善率为27.1%. 结论非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宜早期手术内固定植骨融合.

    关键词: 上颈椎 不稳定 融合
  • 游离髂骨重建跖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及临床分析

    作者:潘朝晖;王剑利;蒋萍萍;王成琪;许瑞杰

    目的了解1~3跖骨缺损以髂骨重建后对足功能的影响. 方法在足骨骼三维模型上模拟1~3跖骨50%及100%缺损,采用髂骨重建,以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大位移及大应力为指标,分别评估跖骨缺损和重建后足的位移及应力.分析1996年3月~2003年1月5例跖骨缺损以游离带血管髂骨串联皮瓣重建后的疗效. 结果 1~3跖骨缺损对足功能影响较大,与完整足相比较,缺损100% 大位移增加2.15倍,大应力增加2.12倍;缺损50%大位移增加1.65倍,大应力增加2.05倍.模拟髂骨块重建跖骨缺损100%及50%后,大应力及大位移与正常数值相近.临床应用的5例,术后骨瓣及皮瓣均成活,随访1~2年.按Maryland足功能评价:优2例,良2例,可1例. 结论 1~3 跖骨缺损应修复,游离髂骨串联皮瓣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促进肌腱愈合及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继祥

    目的较全面了解在促进肌腱愈合和防止肌腱粘连的材料和方法的现状,为今后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必要参考.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肌腱愈合的方式,及促进肌腱愈合的药物和方法. 结果肌腱愈合由内、外源愈合共同作用,以内源性愈合方式为主,同时又与腱鞘、腱纽及滑液等条件有密切联系;肌腱粘连多是由于外源性愈合参与过多及腱周损坏所致.通过修复或重建腱周组织、电刺激、理疗、加入药物、生长因子及基因干预等,可促进肌腱愈合;而通过修复腱鞘或采用代用品、加入药物及改进缝合技术等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 结论通过恰当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和技术,可在促进肌腱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的同时,预防或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

  • 周围神经微电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立钧;张键;陈统一;陈中伟

    目的追溯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微电极的发展及应用.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周围神经微电极的文献,综述其分类、发展以及在电子假肢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结果神经束内微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刺激和记录功能,可以为电子假肢与周围神经间提供信息交换界面. 结论周围神经信号是可行的电子假肢控制信息源.

  • 兔组织工程肌的构建与研究

    作者:孙天威;杨志明;解慧琪;邓力;罗静聪;邱琳

    目的探讨用同种异体兔成肌细胞和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stestinel submucosa, SIS)复合,体外培养构建兔组织工程肌. 方法取出生7 d内幼兔四肢肌组织,经多步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获得足量、纯净成肌细胞,用BrdU标记,与SIS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肌,植入15只异体兔体内修复腓肠肌1.5 cm×1.0 cm大小的骨骼肌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SIS修复对侧同样骨骼肌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4、6和8周各处死5只动物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局部细胞免疫定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体外培养成肌细胞与SIS均复合良好,体内植入4周见材料与周围肌组织接合紧密,周围炎性反应明显;6周和8周材料开始部分降解,炎性反应逐渐减轻.局部细胞免疫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4、6周评分与8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6 和8周均可见材料周围新生肌组织形成,BrdU及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对照组染色结果呈阴性. 结论成肌细胞与SI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肌,植入体内可存活、增殖并形成新的肌组织.

  • WO-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抗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军;杨志明;罗静聪;李秀群

    目的研制具有抗感染作用的WO-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 方法应用Ⅰ型胶原和同种骨制备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将WO-1吸附于胶原生物衍生骨构建成WO-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将3H-四环素(45.1GBq/mmol)以WO-1标准品溶液稀释,吸附于胶原生物衍生骨,测定缓释材料中WO-1的体外释放;将WO-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置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抑菌能力.将WO-1生物衍生骨植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术后9、16、23及30 d各处死2只兔测定血中WO-1的浓度,以及材料周围肌肉与骨中的WO-1的浓度. 结果 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保留了天然骨的三维结构,表面有胶状膜覆盖;在体外释放实验中第1天呈暴发释放,以后呈恒定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持久稳定的抑菌能力.体内实验中周围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WO-1在各时间点均保持较高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物血中WO-1浓度较低,与骨及肌肉组织中WO-1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O-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功能及较强的抑菌能力.

  • 人血管生成素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作者:张晔;曾炳芳;张长青;王建华

    目的探索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 1,hAng-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 方法基因重组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ng-1,经脂质体DOTAP介导质粒转染兔MSCs,G418筛选阳性克隆,RT-PCR及免疫印迹杂交检测hAng-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ng-1经限制性内切酶Xho-I和BamH-I酶切后,电泳显示1.4 kb hAng-1目的片段和5.4 kb pcDNA3载体片段,转染兔MSCs后,RT-PCR检测出目的基因mRNA,免疫印迹杂交检出hAng-1的蛋白表达. 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ng-1能在转染的兔MSCs中表达,可以为组织工程骨修复奠定基础.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研究

    作者:卓本慧;江和碧;瞿平;李廷玉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取第5~7代体外培养Wistar大鼠MSCs,以0.5 μmol/L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 ATRA)预诱导24 h后,换用改良神经细胞培养基(modified neuronal medium, MNM)继续培养.在ATRA作用24 h及MNM作用2、6、9、18及36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 Neu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ATRA和MNM作用后,MSCs呈典型神经元样,伸出较多的突起和分支,形成网络.Nestin先表达,ATRA作用24 h出现,NeuN其次,MNM作用2 h检测到,MAP-2晚,MNM作用9 h检测到.Nestin在MNM作用18 h后表达强,其阳性率为92.3%±3.4%;36 h后表达明显减弱,阳性率仅为12.3%±3.4%,而其它标志蛋白则持续表达. 结论 ATRA和MNM能促进MSCs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元转化,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顺序与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一致,为研究神经细胞发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体外模型.

  • 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作者:杜建春;张鑫;张增方;朱朝晖;李玉椿;杨斌

    指腹缺损在临床上有很多修复的方法,但因其部位特殊性,对外观及手指功能的要求较高,其它修复方法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004年1月至今,我们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0例,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修复

    作者:李伟汉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术后复发率<1%[1].我院对1999年4月~2002年4月收治的16例18侧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进行手术,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股沟 修补术
  • 颈内静脉扩张症的诊治

    作者:顾毅;尹乐平;冯超;刘彤

    颈内静脉扩张是多见于儿童的疾病,常常误诊、漏诊.我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该病患者7例,现将其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全肩胛骨切除灭活回植术治疗肩胛骨恶性肿瘤一例

    作者:陈爱民;陈庆泉;斯清庆;侯春林

    肩胛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肩胛胸臂间1/4肢体离断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但会使患者丧失一侧上肢的功能;而全肩胛骨切除术将导致肩关节不稳和外观畸形.我们利用切除的肩胛骨回植重建正常的解剖关系,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肩胛骨 恶性肿瘤
  • 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祥圣;李颇尔;贺顺堂;裴世平;赵家殳;陶有进;刘和平;陈道祖

    伴有深部骨、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的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常见问题.传统的修复方法有肉芽创面植皮、任意皮瓣移位修复等,对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要求高的部位,疗效常不满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组织缺损的修复得到了拓展[1].我院1988年9月~2004年9月,采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修复131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邻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

    作者:梁杰;罗少军;汤少明;郝新光

    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们应用指背动脉为蒂的邻指背侧岛状皮瓣[1],修复指背皮肤缺损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诱导新鲜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传友;戴尅戎;汤亭亭

    目的利用外源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immuno globlin,CTLA4-Ig) 阻断T细胞反应的第2信号,诱导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 方法采用近交系小鼠BALB/C 66只作为骨移植的受体,进行异位肌袋一次及第2次骨移植.一次移植分为3组,每组18只,一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骼,注射L6(对照品),为AL组;一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骼,注射CTLA4-Ig,为AC组;一组移植同系BALB/C小鼠骨骼,注射PBS缓冲液,为AB组.在第2、4及6周,进行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血清抗体测定,供体细胞及抗原二次刺激实验及组织学观察.另取12只BALB/C小鼠,进行第2次移植实验,供体为C57BL/6小鼠的骨骼,注射CTLA4-Ig后2周,分别移植C57BL/6(BC组)和C3H(BH组)小鼠的骨骼,检测产生免疫耐受的特异性. 结果 AL组与AB组比较,产生了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后2、4及6周,CD4 T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加(P<0.05),血清抗体明显增多(P<0.05),供体细胞及骨抗原二次刺激的细胞增殖也明显增加(P<0.05);AC组免疫排斥反应较轻,在CD4 T细胞的增殖、血清抗体及二次刺激的细胞增殖方面均与AB组相似(P>0.05);组织学观察也显示,异体骨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消失,软骨诱导及新骨形成,并出现幼稚的骨髓腔,与AB组相似.第2次移植实验发现,BC组无论在CD4亚群增殖还是二次刺激增殖方面均明显低于BH组,免疫耐受具有供体特异性. 结论在6周内CTLA4-Ig诱导了小鼠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耐受,这为解决骨移植免疫反应问题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并为其他器官移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大鼠肾移植动脉套叠吻合技术的改良

    作者:尚攀峰;赵彦宗;岳中瑾;秦大山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肾移植动脉吻合技术. 方法 Wistar大鼠72只,分别以36只作为供、受体.采用三线(1根导引线和2根固定线)套叠吻合技术,将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左肾动脉端端吻合;导引线将受体左肾动脉残端套入供体肠系膜上动脉(2 mm),2根固定线呈180°对称缝合;所有缝线均穿过供体血管全层,而受体血管仅达外膜,并在吻合过程中适量缩小肠系膜上动脉腔,使套入后两血管相互紧贴、平伏,避免套入血管壁间渗漏出血. 结果 36只大鼠动脉吻合均在6~8 min内完成,血流开放后肾脏充盈良好.失败2只,其中吻合口出血1只,血栓形成1只,其余34只术后6~30 d病理检查示移植肾动脉通畅,无缺血性损伤. 结论改良的动脉套叠吻合技术简便、易行,易掌握,适合在条件比较简陋的实验室开展.

    关键词: 肾移植 动脉 吻合 大鼠
  • 异种小血管支架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华勇;柏树令;王军;朱小兵;高杰

    目的建立异种小血管支架模型. 方法取34只Wistar 大鼠,切取每只鼠尾动脉12.08±1.69 cm,经脱细胞制作成血管支架,常规制备电镜样本后观察.将未种植血管壁细胞的血管支架移植于5只日本大耳白兔耳中央动脉断端间,大体观察24 h. 结果 Wistar大鼠尾动脉近侧断端外径为0.74±0.08 mm,远侧0.55±0.08 mm,属于小血管.脱细胞的小血管支架壁薄、色白,呈半透明状,柔软,管腔塌陷,可折叠;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且内膜呈网络样密集排列.小血管支架移植于日本大耳白兔耳中央动脉后即刻通畅良好,24 h内可触及血管搏动,饱满,未见血液外漏. 结论异种脱细胞处理的小血管支架以纤维组织构成为主;异种小血管支架移植后在24 h内能够承受动脉血冲击力;移植的血管以套叠式吻合法为宜.

    关键词: 异种血管 支架 移植
  • 直视下袖套法加套入式吻合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建立

    作者:孟珂伟;吕毅;于良;刘昌;仵正;吴胜利;王博;史源;刘锋;李晖;潘承恩

    目的直视下应用套入式吻合方法重建大鼠移植肝的动脉血供. 方法 SD-SD大鼠肝移植30只,SD-Wistar 大鼠肝移植50只.供体从腹腔干动脉开始分别结扎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保留肝固有动脉.以8-0无损伤缝线作袖套法加套入式方法行供体的腹腔干动脉和受体的右肾动脉吻合,恢复移植肝动脉血供. 结果无肝期短13 min,长21 min.套入式吻合肝动脉时间平均4.00±1.31 min;手术成功率96.3%;SD-SD大鼠成功29只,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均健康存活,长目前已超过2个月.SD-Wistar大鼠成功48只,一般术后3~5 d 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不用免疫抑制剂于9 d后死于排斥反应所致的肝功能衰竭. 结论直视下袖套法加套入式吻合方法重建大鼠移植肝的动脉血供是一种稳定、可靠及易行的全血供肝移植模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