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作者:李宗愿;唐诗添;王军;张定伟;石波;王陶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18例小腿及足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59岁,平均37.1岁.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15 d~39个月,平均0.9个月.缺损部位: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段8例,胫骨下段4例,足跟外侧2例.扩创后骨缺损长度(5.7± 1.8) cm,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3 crn×11 cm.入院后均先行清创处理,待创面好转后,一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并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组织瓣修复创面;6~8周后待创面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后,二期手术取髂骨或(和)腓骨棒植骨修复骨缺损.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4.3个月.一期术后组织瓣均成活;钉道感染6例,经加强消毒护理及口服抗生素后治愈.二期术后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57周,平均25.3周.患者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二期术后6个月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为74~98分,平均89.7分;其中优7例,良10例,中1例.结论 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改良式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贺小洁;姜南;申丽;杨智勇;郝媛媛;徐扬阳

    目的 探讨改良式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矫正低鼻伴鼻小柱短小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8月,采用改良式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矫正低鼻伴鼻小柱短小52例.男4例,女48例;年龄19~45岁,平均27岁.初次鼻整形47例;二次鼻整形5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假体雕刻鱼鳞状凹陷腹侧面和可移动帽状鼻尖段,术中设计鼻背-鼻小柱一体皮瓣无张力覆盖假体.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照相后通过Image Pro-Plus 6.0软件测量患者鼻长、鼻深、鼻尖宽、鼻孔/鼻尖、鼻唇角、鼻尖后旋角,评价鼻部外形矫正程度;应用超声测量患者鼻翼软骨夹角、鼻翼两顶点距离、鼻尖至两鼻翼顶点连线距离,评价鼻内部软组织改变情况.术后12个月行头颅CT,观察假体位置.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变薄、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 36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期间患者鼻部无明显不适.术后12个月45例患者CT复查见假体位于鼻部正中,鼻骨及鼻中隔软骨、大翼软骨内侧脚的上方,无假体周围感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除鼻孔/鼻尖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8,P=0.112)外,患者鼻部外形及内部软组织相关评价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鼻部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式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术能有效矫正低鼻伴鼻小柱短小,手术创伤小,鼻部外观好.

  •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云宏;杨毅;李彪;杨柳;陆秋安;龚跃昆;杨佳;张正学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50例(51髋)Crowe Ⅲ型DDH患者.男20例(20髋),女30例(31髋);年龄19~55岁,平均39岁.左髋34例、右髋15例,双髋1例.患者均伴明显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疼痛明显.临床症状出现至人院就诊时间为10~47个月,平均26个月.患髋“4”字征、Trendenleburg征均呈阳性,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8.9±7.1)分.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2.5~4.0 cm,平均3.3 cm.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THA,其中28例(28髋)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2髋)出现股神经牵拉麻木疼痛,7例(7髋)出现患肢肿胀,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5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跛行步态均明显改善;4例(5髋)髋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46例(46髋)髋关节无疼痛.X线片复查示,髋关节外上方结构性植骨均在术后3~6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5个月;随访期间假体均无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0~l cm,平均0.4 cm,视为双下肢等长.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1.2±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7,P=o.oo).结论 对于Crowe Ⅲ型成人DDH患者,采用生物型THA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 芒果苷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徐立;梁军;金涛;周峰

    目的 探讨芒果苷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10 mg/kg芒果苷处理组(C组)、25 mg/kg芒果苷处理组(D组)、50 mg/kg芒果苷处理组(E组),每组18只.B、C、D、E组采用Allen法(60 g/cm)建立大鼠T9 SCI模型,A组仅切除T8-10椎板;C、D、E组术后每天按照10、25、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芒果苷,共注射30 d;A、B组于对应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24、48、72 h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72 h时取损伤节段脊髓测量其水含量,ELISA检测氧化应激反应因子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以及炎性因子NF-κB、TNF-α、IL-1β、IL-6活性;30 d时取损伤节段脊髓采用ELISA法检测Caspase-3、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组织学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结束.B、C、D、E组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C、D、E组评分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脊髓水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B、C、D、E组水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示,B、C、D、E组MDA、NF-κB、TNF-α、IL-1β、IL-6、Caspase-3、Caspase-9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B、C、D、E组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而CAT、SOD、GSH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B、C、D、E组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示,B、C、D、E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组,B、C、D、E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组,B、C、D、E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B组脊髓组织符合SCI病理改变,C、D、E组神经坏死程度较B组好转,并且E组效果优于D组,D组优于C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C、D、E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B、C、D、E组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结论 对于大鼠急性SCI,芒果苷可通过减轻脊髓组织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调节Bax、Bd-2蛋白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多发韧带损伤中严重内侧副韧带断裂不同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杭州;梁庆威;雷则鸣;刘向南;白希壮

    目的 比较多发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缝合与重建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内侧副韧带缝合(缝合组),20例行内侧副韧带重建(重建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侧别、致伤原因以及术前膝关节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内侧间隙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3.2年.两组术后2年Lyshlom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shlom评分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后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均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损伤经缝合或重建治疗均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但重建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缝合术后.

  • 基于感压纸材料的小型猪上胸椎生物力学试验研究

    作者:孟钊;王晨;郭旭朝;陈伟;丁文元;刘丰雨

    目的 比较小型猪上胸椎各节段椎间盘在垂直受压以及5°前屈、后伸、侧弯时椎间盘的压强变化及分布特点.方法 取12具小型猪脊柱标本,分为两组(n=6),一组截取T1、2、T3,4、T5、6、T7,8节段椎间盘,另一组截取T2、3、T4、5、T6,7、T8、9节段椎间盘,两组合并即为完整上胸椎数据.应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及LLW双面型感压纸对各节段椎间盘依次行100、150、200 N载荷,测量垂直载荷以及5°前屈、后伸及侧弯时压强,分析不同载荷及运动条件下各上胸椎椎间盘的压强变化特点.结果 与垂直载荷相比,前屈时上胸椎各节段前方纤维环压强呈增大趋势(P<0.05),而后方纤维环压强部分节段无明显改变(P>0.05)或呈增大趋势(P<0.05);后伸时上胸椎各节段前方纤维环压强呈减小趋势(P<0.05),而后方纤维环压强部分节段呈减小趋势(P<0.05)或无明显变化(P>0.05);侧弯时,随载荷增大各节段侧弯凹侧纤维环压强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各上胸椎椎间盘的压强分布在不同载荷下具有不同特点,椎体的后侧结构在上胸椎活动及压强分布中起重要作用.上胸椎侧弯时凹侧压强明显增大,表明受力不对称可能是脊柱侧弯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个体体质量是影响脊柱侧弯进展的重要因素.

  • 胞外信号相关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与人参皂苷Rg1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

    作者:唐彬秩;王德健;吴青;李茂军;阳倩;陈昌辉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中的抗凋亡作用,分析可能的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10日龄SPF级SD大鼠48只,体质量17~21 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HI组)、模型+人参皂甙Rg1组(HI+Rg1组)、模型+人参皂甙Rg1+U0126干预组(HI+Rg1+U0126组).HI组、HI+Rg1组及HI+Rg1 +U0126组大鼠采用结扎单侧颈总动脉并低氧通气方法制备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HI+Rg1+U0126组于造模前1h右侧脑室注射5μL含U0126(25μg/kg)的PBS,其余3组同法注射5 μL PBS.HI+Rg1组及HI+Rg1+U0126组于术后即刻腹腔内注射0.1 mL含Rg1 (40 mg/kg)的生理盐水;HI组和假手术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术后4、24 h处死各组大鼠,取右侧半球皮层和海马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胞外信号相关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及磷酸化Erk1/2 (phospho-Erk1/2,p-Erk1/2)、缺氧诱导因子1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HIF-1a)和活化的半胱天冬氨酸酶3(cleaved Caspase-3,CC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原位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示,各时间点各组均有Erk1/2、p-Erk1/2、HIF-1α、CC3蛋白表达;术后4、24 h,HI组HIF-1α、CC3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术后4 h,HI组p-Erk1/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术后4、24 h,HI+Rg1组p-Erk1/2及HIF-1α蛋白表达较HI组明显上调(P<0.05),CC3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P<0.05);术后4、24 h,HI+Rg1 +U0126组p-Erk1/2及HIF-1a蛋白表达较HI+Rg1组明显下调(P<0.05),CC3蛋白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各时间点各组间Erk1/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HIF-1a蛋白、CC3蛋白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及细胞质,Erk1/2、p-Erk1/2蛋白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质,蛋白表达强度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TUNEL染色示术后4、24 h,HI组神经元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P<0.05);术后24 h,HI+Rg1组神经元凋亡指数较HI组及HI+Rg1+U0126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g1通过Erk1/2信号通路增强并稳定HIBD诱导的HIF-1a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3活化,减轻新生鼠HIBD后神经元凋亡.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修复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马骏;张晨;张二洋;班文瑞;吕雷锋;党晓谦;王坤正

    目的 通过检测体外缺氧/激素作用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增殖、迁徙以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血管修复障碍发生机制.方法 取第3代人脐静脉ECs (human umbilical vein ECs,HUVECs)进行分组干预.正常对照组(A组)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地塞米松组(B组):用含1.0×10-6 mol/L地塞米松的完全培养液干预;缺氧培养组(C组):细胞在低氧细胞培养罐内培养;地塞米松+缺氧培养组(D组):细胞在低氧细胞培养罐内培养,同时用含1.0×10-6 mol/L地塞米松的完全培养液干预.干预培养后24 h,行AlamarBlue细胞活性检测及活/死细胞染色观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形态;采用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迁徙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MIF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培养后24 h,AlamarBlue细胞活性检测及活/死细胞染色示C组细胞活性好且活细胞数多,D组细胞活性差、活细胞数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骨架染色见,A、B组细胞形态正常;C组细胞大量增殖,细胞内见大量分泌颗粒;D组细胞骨架形态异常.划痕实验示C组细胞迁移能力强,D组弱.各组MIF和VEGF累积浓度随时间延长均显著增高.各时间点,C组MIF累积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干预培养24 h内,各组组内1~8 h时MIF阶段浓度显著低于0~1 h及8~24 h时(P<0.05);且C组0~1 h和8~24 h时MIF阶段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干预培养2h内,各组组内0.5 ~1 h MIF阶段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段(P<0.05).8、24 h时C组VEGF累积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干预24 h内,C、D组8~24 h时VEGF阶段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段(P<0.05);干预培养2 h内,各组组内各时间段及组间VEGF阶段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条件下ECs增殖及迁徙能力增强,MIF及VEGF分泌增加;而高浓度地塞米松会抑制上述过程,引发血管修复障碍,导致SANFH发生、发展.

  • 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冯品;李嘉;欧阳翔宇;高峰;张晖

    目的 探讨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14例(26足).男10例(18足),女4例(8足);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先天性平足症12例(24足),神经疾病导致平足症2例(2足).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2±0.4)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72.2± 12.3)分.8足单纯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18足联合经皮微创跟腱延长术或腓肠肌松解术、胫后肌腱前置及弹簧韧带紧缩术或内侧楔骨背侧开放截骨植骨术.采用VAS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于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距舟覆盖角、Meary's角、跟骨倾斜角及距骨倾斜角.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2足)出现跗骨窦区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疼痛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个月.患足穿鞋、行走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6,P=0.00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4.5±10.8)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7.765,P=0.000).X线片复查示,距下关节稳定器植入跗骨窦中,内侧足弓高度较术前抬高.末次随访时,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距舟覆盖角、Meary's角、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跟骨倾斜角改善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9,P=0.598).结论 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操作简便,可有效矫治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近期疗效良好,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必要时辅助软组织及骨性手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下颌缘双蒂皮瓣联合创缘几何形破裂线设计一期修复面颊部严重犬咬伤

    作者:余道江;赵天兰;Anne MORICE;伍丽君;孙卫;于文渊;李秀洁;王帅;王睿

    目的 探讨下颌缘双蒂皮瓣联合创缘几何形破裂线(geometric broken line,GBL)设计一期修复面颊部严重犬咬伤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9例面颊部严重犬咬伤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8 ~ 68岁,平均34.5岁.伤后至入院时间30 min~24 h,平均4 h.创面缺损范围1.7 cm×0.5 cm~15.0 cm×8.0 cm;深度达0.3~0.8 cm,平均0.5 cm;合并深部组织外露.入院后彻底清创、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及灌洗1 d后行创面修复.术中修剪面颊缺损内上方创缘,设计成以矩形和直角为主的GBL,并在缺损外下方设计与之对应的创缘GBL;然后在缺损外下方设计并切取大小为1.7 cm×1.5 cm~18.0 cm×15.0 cm的双蒂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继续VSD治疗3 d.结果 术后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瘢痕隐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4年.患者面部外形满意,未遗留明显瘢痕.随访期间无狂犬病发作.结论 下颌缘双蒂皮瓣联合创缘GBL设计可一期修复面部严重犬咬伤,获得满意美容效果.

  • Tight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延炜;洪海森;刘晖;丁真奇

    目的 总结Tight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应用Tight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6~63岁,平均32.3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3例,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摔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 h~12 d,平均3.8 d.左侧13例,右侧10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型13例,旋前外展型7例,旋前外旋型3例;根据Weber分型标准:A型5例,B型11例,C型7例.结果 手术时间48~93 min,平均68.1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70.3 mL;住院时间5~13 d,平均7 d.术后6例出现切口炎性反应,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6.4个月.X线片复查示踝关节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4周.无术后下胫腓联合复位失效、再骨折发生.术后10~18个月,平均13.3个月一次性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19例、良4例.结论 Tight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下反向肩峰减压术在肩袖撕裂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超;潘昭勋;杨晓明;都本才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同时采用反向肩峰减压术治疗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53例肩袖撕裂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复同时行反向肩峰减压术.男38例,女15例;年龄47~61岁,平均53.4岁.摔伤36例,无明显外伤史17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4±0.9)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16.3±1.9)分.冈上肌远端撕裂41例,冈下肌远端撕裂12例;部分撕裂9例,全层撕裂44例;累及肌腱宽度1~3 cm,平均1.9 cm.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31例,Bankart损伤5例,SLAP损伤2例.伴骨质疏松2例.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4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2.8个月.术后42例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缓解,7例术后3个月肩峰前缘附近存在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5±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65,P=0.000).UCLA评分为(33.8±1.7)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99,P=0.000);其中获优42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8.0%.结论 关节镜下修复肩袖同时,采用反向肩峰减压术保留了喙肩弓等重要结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

    作者:任莉荣;徐永清;王海;何晓清;宋慕国;陈学秋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Staphylococcal peptidoglycan,PGN-sa)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raw264.7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100 ng/mL PGN-sa组、200 ng/mL PGN-sa组、400 ng/mLPGN-sa组、阳性对照组[100 ng/mL 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以及空白对照组(PBS),按照分组以不同浓度PGN-sa、RANKL或PBS进行培养.于第5天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成情况并行细胞计数;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骨吸收凹陷面积;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TRAP染色显示,除空白对照组外,各浓度PGN-sa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有破骨样细胞形成,各浓度PGN-sa组破骨样细胞数均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破骨样细胞数目随PGN-sa浓度增加而增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凹陷检测示,各浓度PGN-sa组均见骨吸收凹陷形成,骨吸收凹陷面积比值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骨吸收凹陷面积比值随PGN-sa浓度增加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显示,各浓度PGN-sa组吸光度(A)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各浓度PGN-s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N-sa能促进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形成.

  • 颈后路椎板减压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钊;田融;孙天威;贾宇涛;徐天同;申庆丰;夏刚;刘洋;李会明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5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2.7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8±1.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7)分.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3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51.7%±18.1%),颈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10例.颈椎曲度为(-5.5±12.5)°.螺钉固定节段:C3~729例,C4~7 19例,C3~6 10例;共切开椎间孔135个,平均每例2.33个.结果 手术时间167~260 min,平均204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378 mL,平均273 mL.术中无椎动脉、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1例发生皮下血肿,8例轴性疼痛;均无颈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 ~ 4.3年,平均3.4年.术后2年,JOA评分为(14.1±1.7)分,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2,P=0.000);JOA评分改善率为68.5%±21.9%.VAS评分为(2.1±1.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8,P=0.000).影像学复查示,1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但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无假关节形成.术后5 d及2年颈椎曲度分别为(13.6±5.1)、(13.2±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36.5%±1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00);随访期间骨赘残余压迫逐渐吸收.结论 对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扩大椎板切除(椎板切除和椎间孔切开)能充分缓解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侧块螺钉内固定在纠正颈椎曲度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脊髓及神经根张力.

  • α硫辛酸抑制miR-29b表达抗氧化应激促进小鼠糖尿病足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军;汤慧芹;刘群;干定云;周曼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糖尿病足小鼠创面组织氧化应激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60只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0~300 g,随机分为糖尿病足组(对照组)、α硫辛酸组、miR-29b mimic组及miR-29b mimic阴性对照组(NC组),每组15只.各组采用多次连续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缓冲液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4周后确定模型制备成功后于小鼠后背作大小为5 mm×2 mm的全层创面.之后各组均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创面制备当天(第0天),α硫辛酸组开始尾静脉注射α硫辛酸(100 mg/kg),连续14 d;miR-29b mimic组及NC组在注射α硫辛酸基础上,于第0天分别注射慢病毒包装的miR-29b mimic及其阴性对照,病毒注射量为2×107 TU.术后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于第7、14天测量并计算相对创面面积;第14天,取各组创面组织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二硫代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染色法分别测定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第0、7、14天,对照组以及α硫辛酸组取创面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9b相对表达量.结果 各组小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α硫辛酸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其中第7、14天相对创面面积和miR-29b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和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29b mimic组第7、14天相对创面面积较NC组显著增加,而创面组织中SOD和GSH含量显著低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通过抑制miR-29b表达进而抑制氧化应激,促进小鼠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王建兵;李海峰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骨折闭合复位后,A组采用PCCP固定,B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构成、术前Harris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行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23.7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复位质量均为Ⅳ级),无骨不连和退钉发生;B组4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骨不连(骨折复位质量Ⅰ级2例,Ⅱ、Ⅲ、Ⅳ级各1例),3例退钉;两组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7,P=0.046);且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不连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1,P=0.047).A组患者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骨折端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允许早期康复锻炼和负重,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骨折复位质量较差和粉碎骨折患者仍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

  • NGF/MAG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渝;邓忠良;翁政;陈诗谋;童伟

    目的 构建携带NGF及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基因序列的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adenovirus expressing NGF and MAG,Ad-NGF-MAG),探讨其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NGF和MAG共同克隆至5型腺病毒穿梭质粒pCA13,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Ad-NGF-MAG并测序鉴定.取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成4组(n=8):对照组(正常对照)、空病毒组(Ad组)、单独表达NGF组(Ad-NGF组)和共表达NGF、MAG组(Ad-NGF-MAG组).Ad组、Ad-NGF组和Ad-NGF-MAG组大鼠制备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于术侧腓肠肌注射空腺病毒、Ad-NGF及Ad-NGF-MAG (1×108 PFU),隔天1次,共3次.对照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后关闭切口,术后对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术后31 d,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神经电生理检测;切取坐骨神经标本,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GF及MAG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NGF和Ad-NGF-MAG.32只大鼠术后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Ad-NGF-MAG组SFI、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均明显优于Ad-NGF组和Ad组,但未达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NGF-MAG组内MAG mRNA和蛋白表达高,NGF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神经连续性好,Ad组神经纤维层次混乱,Ad-NGF组神经纤维层次结构清晰,局部断端再生良好,但神经纤维结构紊乱;Ad-NGF-MAG组神经纤维生长有序,神经直径较Ad-NGF组粗,神经纤维结构良好.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中,腺病毒介导NGF与MAG共表达,既可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又可抑制神经异常分支形成,促进神经结构与功能的恢复.

  • 应用骨搬运术同期治疗合并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大段骨缺损

    作者:肖樵苏;张先文;叶俊武;张喜海;卓乃强

    目的 探讨应用骨搬运术同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及合并的难治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难治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8 ~ 47岁,平均29岁.均为交通事故伤导致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骨折位于胫骨上1/3段1例,中1/3段19例,下1/3段15例.均于伤后4~10 h行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5~10 d后出现胫骨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伤后至该次手术时间为21 d~5个月,平均2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5 cm~10 cm×8 cm;清除坏死骨后骨缺损长度为6~11 cm,平均8 cm.安置Orthofix外固定支架持续骨延长,创面规律换药.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22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骨缺损全部修复,骨愈合时间为9~20个月,平均15个月;均未见明显下肢力线偏移.截骨段延长6~11 cm,平均8 cm;停止延长治疗后外固定支架继续保留2~10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均愈合,愈合时间1~3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5例外固定支架针道有不同程度感染,经换药后好转.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疗效,获优2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8.6%.结论 对于合并难治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如皮瓣修复困难,可选择骨搬运术,通过持续牵拉同期修复软组织及骨缺损.

  • 改良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法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

    作者:李盛州;吴可晚;谢路;陈琳

    目的 探讨改良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法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18例(18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21~57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击打伤10例,摔伤4例,机器绞伤1例,暴力扭伤1例,挤压伤1例,切割伤1例.损伤指别:小指16例,环指1例,示指1例.均为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 h~4 d,平均2 d.闭合骨折17例,开放骨折1例.X线片检查示,横形骨折14例,横斜形骨折4例.骨折复位后,采用改良双克氏针髓内固定,不固定掌指关节.术后2d开始功能锻炼,4周后拔除克氏针.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针道感染以及克氏针变形、松动或断裂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解剖复位;4周时骨折无移位,均达临床愈合;8周达骨性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掌指关节活动无疼痛,术后3个月活动范围为(88.1±2.3)°,与健侧(88.8土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10).患指屈伸活动正常,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标准均达优.结论 采用改良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法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能早期活动掌指关节,有利于手功能恢复,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损伤小、疗效肯定的优点.

  • 带部分拇长伸肌腱的尺侧指背动脉嵌合皮瓣修复拇指Doyle Ⅲ型锤状指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强力

    目的 探讨带部分拇长伸肌腱的尺侧指背动脉嵌合皮瓣修复拇指Doyle Ⅲ型锤状指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9例(9指)电刨伤所致的拇指Doyle Ⅲ型锤状指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5~65岁,平均3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8 h,平均5 h.均为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2.3 cm×2.3 cm;均伴拇指背侧伸肌腱缺损,缺损长度0.5~1.5 cm,平均1.0 cm.采用带部分拇长伸肌腱的尺侧指背动脉嵌合皮瓣(3.0 cm×2.5 cm ~ 3.5 cm×3.0 cm)修复创面、重建伸肌腱止点,供区创面以鼻咽窝穿支为蒂的V-Y接力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供、受区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蒂部无臃肿,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6个月,7例嵌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 ~ 12 mm,平均11 mm;接力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14 mm,平均13 mm.拇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为0 ~ 40°,对指、对掌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带部分拇长伸肌腱的尺侧指背动脉嵌合皮瓣修复拇指Doyle Ⅲ型锤状指不损伤指动脉和指神经,同时供区可采用接力皮瓣修复,达到线状愈合,获得较好拇指外观及功能.

  • 微创通道下开窗减压椎体内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陈林;覃建朴;伍富俊;廖文波;敖俊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椎体内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53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通道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椎体内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37例,女16例;年龄16~57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砸伤7例,摔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 h~12 d,平均6.7 d.骨折节段:T112例,T127例,L120例,L218例,L36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ASIA)分级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12例,D级24例,E级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根据ASIA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正侧位X线片及CT,观察骨折愈合以及植骨融合、吸收情况;计算椎管通畅率,评价椎管减压情况;测量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评估后凸矫正丢失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500 mL,平均350 mL;术后引流量为20~150 mL,平均80 mL.术后3 d切口VAS评分为1.5~4.7分,平均2.3分.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31例出现植骨吸收现象;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伤椎椎管通畅率较术前明显改善(t=27.395,P=0.000).术后1周、1年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4例、C级7例、D级15例、E级2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77,P=0.000).结论 微创通道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椎体内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术,在椎管充分减压的同时,行伤椎终板撬拔复位、椎体内充分植骨,能有效维持术后伤椎椎体高度,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风险,减少手术创伤,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术式.

  • 辛伐他汀经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BMSCs中晚期成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张克忠;刘光源;田发明;张柳

    目的 探讨在成骨诱导环境下,辛伐他汀对BMSCs成骨分化中晚期的作用和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20只雌性SD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CM组):完全培养基培养;辛伐他汀组(SIM组):含终浓度为1×10-7 mol/L辛伐他汀的完全培养基培养;成骨诱导培养基组(OM组):含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和50μg/mL抗坏血酸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辛伐他汀和成骨诱导培养基组(OM+SIM组):含终浓度为1×10-7 mol/L辛伐他汀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阻断剂组(OM+SIM+SB组):先用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SB203580干预30 min后,再采用含终浓度为1×10-7 mol/L辛伐他汀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MTT法检测CM组和SIM组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OM组及OM+SIM组培养7、14 d细胞ALP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M组和OM+SIM组第21、28天开始成骨诱导培养1、12、24 h后,骨钙素(osteocalcin,OC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从而确定辛伐他汀作用佳时间点,随后检测该时间点OM组、OM+SIM组和OM+SIM+SB组p38、磷酸化p38 (phospho-p38,p-p38)蛋白表达,计算p-p38/p38.结果 MTT检测示各时间点,SIM组与CM组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辛伐他汀对BMSCs活性和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与OM组相比,OM+SIM组7、14 d ALP含量均明显增高,且两组组内7 d ALP含量均高于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第21、28天开始成骨诱导培养后,各组OCN mRNA及蛋白在12 h时表达量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且OM+SIM组明显高于OM组(P<0.05);确定辛伐他汀诱导成骨干预的佳起效时间为12 h.阻断剂干预后,12 h时OM+SIM+SB组p-p38/p38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OM+SIM组高于OM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的佳起效时间为给药后12 h,其可以提高BMSCs成骨分化中晚期OCN蛋白、mRNA和p-p38蛋白表达量.

  • 携带单侧指动脉及神经的长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仇申强;王增涛;孙法威;孙文海;张迪

    目的 总结携带单侧指动脉及神经的长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11月,采用携带单侧指动脉及神经的长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35指).男17例(25指),女9例(10指);年龄1~70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压砸伤19例(28指),绞伤5例(5指),切割伤2例(2指).受伤至入院时间90 min~9 h,平均4 h.损伤指别:拇指3指,示指9指,中指11指,环指10指,小指2指.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2.5 cm×1.8 cm.均伴骨外露.结果 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31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患指指体匀称,指端饱满.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2~6 mm,平均3.7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9指,良2指,优良率为100%.结论 携带单侧指动脉及神经的长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术后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

  • 伴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指套状撕脱离断伤再植研究

    作者:刘宇舟;芮永军;陆征峰;魏苏明;金磊

    目的 总结伴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指套状撕脱离断伤再植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外伤导致的伴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指套状撕脱离断伤患者8例(8指).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28岁.损伤指别:环指4例,示指1例,中指3例.伤后1~4 h行再植术,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予以复位固定,修复损伤韧带及掌板,吻合动、静脉,缝合指神经.术后系统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再植指均顺利成活.1例发生少量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12个月,平均10个月.X线片复查示近侧指间关节清晰,无明显骨质吸收.手指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2例感觉恢复至S2,4例恢复至S3,2例恢复至S3+.掌指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近侧指间关节稳定,活动无疼痛,末次随访时,主动活动度50~85°,平均70°.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获优2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87.5%.结论 伴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指套状撕脱离断伤可行保留关节再植术,术后经系统康复锻炼,近期疗效满意.

  • 瘢痕下埋置扩张器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作者:高雁;刘玉生;牛占国;刘小容;陈可琼;黄伟龙

    目的 总结采用瘢痕下埋置扩张器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9月,收治15例外伤后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6 ~ 37岁,平均30岁.病程8个月~2年,平均14个月.瘢痕部位:额部3例,面颊部8例,颞部2例,颞部联合颧部1例,额部联合颞部1例.瘢痕范围5.0 cm×1.5 cm ~ 7.0 cm×3.0 cm.一期手术于瘢痕下埋置容量为30 mL的扩张器,术后5 d开始注水至45~50 mL后停止注水,扩张1.5~3.0个月行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应用扩张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一期扩张术后2例切口出现淤血,3例出现瘢痕表皮部分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完成扩张.二期修复术后患者扩张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 17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无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跨区修复畸形,面部外观改善满意.结论 在瘢痕下埋置扩张器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附加切口及延长切口少、手术设计灵活及扩张皮瓣利用率高的优点,是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方法之一.

  •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融合节段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商振国;李永民

    目的 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融合节段选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退变性脊柱侧凸相关文献,并对其临床特点、分型标准及术式选择、固定融合节段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特点复杂,其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其中,长节段固定融合在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效果较好,但相关并发症较多;短节段固定融合应用广泛,但易造成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W/AL值可用于指导融合节段的选择.结论 选择合理的固定融合节段是手术成功关键,但目前尚无统一选择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 儿童先天性高肩胛症Woodward术后部分肩椎骨残留二例

    作者:姜海;刘正华;苗武胜;党幼婷;吴革

    1 病例介绍例1 患儿,女,6岁4个月.因先天双肩不对称于2012年9月入院.入院检查:左侧肩胛骨高于对侧,可触及左肩胛骨内侧与脊柱之间有骨性连接;左肩上举受限,活动度约120°;Cavendish分级为Ⅱ级.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左肩胛骨内侧缘与C6椎体之间有肩椎骨(图1 a),合并C4 ~T3脊柱裂;冠状位测量左侧肩胛下角高于右侧0.9 cm.

  • 锁骨原发成软骨型骨肉瘤一例

    作者:王刚;杜昕;张政;杨晨

    1 病例介绍患儿女,12岁.2015年9月因“右侧锁骨轻度肿胀及进行性疼痛”入院.入院行锁骨CT及X线片检查,诊断为锁骨周围软组织肿物(图1、2).行软组织肿物切除并取材活检,但因切取组织量有限导致病理无法确定肿物性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