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鹏;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孙广峰;王宝云;昝钦

    目的 探讨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3月,应用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24例手腕部创面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9~54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外伤22例,其中机器绞榨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5例,锐器刺伤1例,电击伤2例;病程2~20 d,平均11d.前臂恶性肿瘤切除后2例,其中右前臂黏液脂肪肉瘤1例,左前臂鳞状细胞癌1例;病程7d及3个月.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5 cm×4.0 cm~10.0 cm× 7.5 cm.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4.0 cm~20.0 cm× 8.5 cm.供区皮下游离后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边缘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术后6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11~14mm,平均12 mm.皮瓣无溃疡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19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切取时不损伤桡动脉,对于尺、桡动脉腕部吻合网损伤者也可应用;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外形可,是修复手腕部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 肢端血管球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魏代清;项舟;杨婧;黄富国;岑石强;钟刚;张世琼

    目的 总结肢端血管球瘤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肢端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59例;年龄18~67岁,平均41岁.病程4个月~30年,中位病程5年.单发病灶69例,多发病灶1例.病灶位于手指66例(67指),足趾4例(4趾);其中位于甲下44例(44指、1趾).患者均有阵发性疼痛、局部触痛,Love's试验均呈阳性;冷敏感试验阳性29例(28指、1趾).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52例(48指、4趾)符合血管球瘤表现.X线片检查示16例(14指、2趾)可见指(趾)骨被肿瘤长期压迫或侵及形成的凹陷.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延迟愈合及感染.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9年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术后患指(趾)疼痛症状均消失,无活动、功能障碍.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肢端血管球瘤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术前结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定性及精确定位,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并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较好.

  • 覆膜Cheatham-platinum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森皓;段琛;郭伟;贾鑫;熊江;许永乐;刘杰;张韬;宋玉祥

    目的 探讨覆膜Cheatham-platinum (CP)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3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例Co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3~56岁,平均27.7岁.共16处病变,其中15处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以远,1处位于左颈总动脉起始部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之间.根据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覆膜CP支架和BIB (balloon in balloon)球囊,在透视引导下,顺序扩张内、外球囊,将覆膜CP支架准确置于病变部位,记录跨缩窄段收缩压压差及缩窄程度改变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跨缩窄段收缩压压差由术前(58.1±19.5)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为术后即刻(6.2±5.6)mm Hg,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73.8%±12.8%下降为术后即刻16.7%±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83,P=0.000; t=15.631,P=0.000).患者穿刺点愈合良好,无穿刺点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及明显皮下血肿发生,患者术后48 h内均可下床适度行走.住院时间为6~18d,平均11.1 d.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1个月,平均29.7个月.患者头晕症状均明显减轻,运动耐量明显改善;上、下肢动脉收缩压压差均< 20 mm Hg;末次随访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7.725,P=0.000; t=3.651,P=0.000).主动脉造影示支架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夹层及动脉瘤形成,无再缩窄发生.结论 采用覆膜CP支架治疗青少年及成人CoA的近中期疗效良好,并发症率低,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背部或腕部两处创面疗效观察

    作者:王宝云;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孙广峰;王波;祁建平;金文虎

    目的 探讨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背部或腕部两处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12例手背部或腕部两处创面患者.机器绞榨伤致拇指Ⅳ度缺损伴手背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4例,交通事故伤致手背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及骨外露3例,重物压伤致手背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缺损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2h,平均6h.肿瘤切除术后腕部两处创面伴肌腱外露2例.4例合并掌骨骨折.较大创面缺损范围为4.0 cm×3.5 cm~5.0 cm×3.0 cm,较小创面为2.5 cm×2.0 cm~4.0 cm×3.0 cm.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较大皮瓣切取范围为6cm×4cm~8cm×3cm,较小皮瓣为3.0 cm×2.5 cm~5.0 cm×3.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其中3例因皮瓣外形稍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术,其余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4mm,平均12 mm.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10例,良2例.结论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可一期修复手背部或腕部两处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等优点.

  • 动物模型血栓长度及重量比较探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分期

    作者:白云城;赵学凌;周如丹;周志化;吴雪梅

    目的 了解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血栓长度及重量变化,探讨血栓开始形成、稳定发展、消退病变分期.方法 取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30 g,采用狭窄法制备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2、4、8、12、24、48 h及3、7、21d开腹观察,取材,测量血栓长度和重量,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造模后2h开始有血栓形成,2、4h血栓长度和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h血栓长度和重量显著上升,6、8、12、24、48 h与2、4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12、24、48 h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稳定期;造模后3d血栓开始消退,血栓长度、重量较术后48 h均显著降低(P< 0.05);7d血栓长度、重量较3d时进一步降低(P<0.05); 21 d未观察到血栓,下腔静脉再通.HE染色示造模后2h有血栓形成;6~48h,随造模时间延长,管腔内充血加剧,并有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 d可观察到血栓机化现象;7d机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1d血栓和机化的肉芽组织均已消退.结论 大鼠狭窄法造模结束至造模后6h是血栓形成的起始期,造模后6~48h是血栓形成的稳定期,造模后3d进入血栓消退期,至21d血栓完全消退,下腔静脉再通.

  • 国产多孔钽材料兔髌腱内植入形态学特点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者:甘洪全;李琪佳;王茜;路建;耿丽鑫;宋会平;王志强

    目的 通过将国产多孔钽材料植入兔髌腱内,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评价生物相容性,为其用于肌腱与骨之间界面固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将大小为5mm×5mm×2 mm的多孔钽材料及多孔钛材料分别植入左、右侧髌腱,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2、4、8、12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及硬组织切片观察植入材料内髌腱组织长入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大体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材料均与髌腱组织结合紧密,未见明显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示,两组植入材料周围均有包膜形成,且各时间点对照组包膜均较实验组疏松、厚,但两组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包膜均逐渐变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材料孔隙中长入的肌腱纤维增多,但实验组多孔钽材料内部肌腱组织量多于对照组.硬组织切片示,实验组多孔钽-肌腱界面及钽孔隙内充满肌腱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并逐渐向内部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国产多孔钽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多孔钽-肌腱界面之间可产生稳定牢固的连接,适用于肌腱-骨连接装置的重建.

  • 锥形股骨近端组配式股骨柄假体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疗效

    作者:付稳;徐耀增;耿德春;杨同其;黄立新;李荣群;崔京福;朱世军;朱锋

    目的 探讨应用锥形股骨近端组配式股骨柄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5月,采用锥形股骨近端组配式股骨柄假体行THA治疗28例(31髋)DDH伴继发性骨关节炎.男2例,女26例;年龄47~77岁,平均61岁.单髋25例,双髋3例.根据Crowe分型标准:Ⅰ型22髋,Ⅱ型8髋,Ⅲ型1髋.术前患者双下肢均不等长,相差(1.6±0.8)cm.髋关节活动度:屈曲(76.1±12.8)°、外展(14.5±6.7)°、内收(9.0±4.5)°、内旋(13.1±6.4)°、外旋(11.7±7.0)°.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4.7±11.1)分.结果 术中2例(2髋)发生股骨颈截骨面处骨裂,给予钢丝固定后愈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双下肢不等长相差(1.0±0.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P=0.002).髋关节活动度:屈曲(102.9±10.1)°、外展(32.9±6.0)°、内收(19.2±4.3)°、内旋(34.4±4.2)°、外旋(32.3±5.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0.3±6.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3,P=0.000).X线片示2髋假体1年内出现进行性下沉(<2mm);其余假体均无下沉、松动及断裂.髋臼假体无骨溶解或松动.2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 采用锥形股骨近端组配式股骨柄假体行THA治疗DDH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川;李彦林;李晓刚;王国梁;王建伟;曹树海;王慧建;赵沣凯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留残端重建与不保留残端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ACL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术,对照组行传统ACL单束重建术,每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致伤原因及术前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时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用等速肌力训练仪于手术前后对双膝关节行被动角度重现试验,用关节位置感觉测定值(joint position sense,JPS)评定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0个月;对照组12~15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术后3、12个月患侧膝关节在屈曲15、45、75°位时JPS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后3、12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术后3个月膝关节各屈曲角度时JP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时JPS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试验组膝关节各屈曲角度时JP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试验组膝关节各屈曲角度JPS健、患侧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患侧JPS显著高于健侧(P<0.05),术后12个月健、患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残端重建ACL有利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早期恢复.

  • 交锁髓内钉延迟动力化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作者:潘林华;汪金平;廖瑛

    目的 分析延迟动力化固定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006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延迟动力化固定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2~46岁,平均38岁.骨折后均行切开复位、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术后10~29个月,平均16个月.确诊为骨折不愈合.按Papakostidis等对骨折不愈合的分型标准:稳定/增生型7例,稳定/萎缩型3例,不稳定/增生型12例,不稳定/萎缩型4例.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16例(61.5%)于动力化固定后4~l1个月骨折愈合,其中7例稳定/增生型,9例不稳定/增生型;余10例(38.5%)治疗失败.延迟动力化固定后稳定/增生型骨折不愈合的愈合率为100% (7/7),不稳定/增生型为75% (9/12),稳定/萎缩型和不稳定/萎缩型均为0.结论 延迟动力化固定是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增生型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不适用于股骨干萎缩型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 星状钢板治疗尺骨鹰嘴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宫先斌;舒衡生;王宏川;赵嘉国;李卫哲;石博文;梁勇健

    目的 探讨星状钢板治疗尺骨鹰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2年4月,采用星状钢板治疗的24例尺骨鹰嘴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摔伤14例,运动伤7例,机器伤3例.左侧4例,右侧20例.病程3h~2d,平均11h.骨折根据Colton分型标准,均为Ⅱ A型(撕脱骨折).合并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1例,肱三头肌肌腱撕裂15例.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4个月.X线片复查示,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周.术后1年,按照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获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7.5%;患侧肘关节活动度为(136.0±16.2)°,与健侧(143.1±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7,P=0.052).其中Morrey评分为优、良者术后患侧肘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可者患侧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0,P=0.048).结论 星状钢板依其独特的齿轮结构设计,可有效固定尺骨鹰嘴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 关节镜下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联合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疗效

    作者:陈志伟;伍俊星;梁先勇;盛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联合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36膝)内侧半月板后角联合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30~64岁,平均47岁.左膝14例,右膝22例.2例为扭伤,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病程3个月~9年,中位病程30个月.膝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内侧间隙后内侧压痛36例,外侧间隙前方压痛26例;麦氏征均为阳性.关节腔内积液5例.术前X线片及MRI检查,提示内侧半月板后角联合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30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未见明显异常;合并半月板囊肿2例,腘窝囊肿1例.于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均采用半月板成形术,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采用半月板外-内缝合或成形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22.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无疼痛、发软、不稳等症状,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压痛消失;麦氏征除4例弱阳性外,余均为阴性.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2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内侧半月板后角联合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较好.

  • 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前韧带及固定后踝骨块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张振宇;王伟;李元城;李成;刘朋;马静

    目的 探讨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前韧带及固定后踝骨块重建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 取正常成人完整踝关节标本24具,采用MTS Bionix 858测试系统,于150 N轴向载荷下,按照1°/s速率施加内旋应力,达扭矩4 N·m时测量足部旋转角度.然后制备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标本,分别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A组,n=8)、后踝骨块螺钉固定(B组,n=8)、后踝骨块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修补(C组,n=8),同上法测量足部旋转角度,计算各组修复后下胫腓联合稳定性保留情况.2009年7月-2012年9月,收治32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0~63岁,平均35岁.左踝14例,右踝18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72h,平均3.5 h.手术复位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加压固定,内踝螺钉加压固定,缝合修补下胫腓联合前韧带,后踝骨块螺钉固定.结果 A、B、C组修复后下胫腓联合稳定性保留率分别为46.2%±12.3%、62.6%±10.7%、66.5%±12.6%,B、C组稳定性优于A组(P< 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2周.随访期间未见下胫腓联合分离现象.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为61~98分,平均88.4分;获优13例,良15例,一般4例,优良率87.5%.结论 对于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前韧带及固定后踝骨块可有效恢复下胫腓联合稳定性.

  •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董佩龙;唐晓波;王健;王海荣;卞为伟;吴旭华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将8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0例术中制备自体PRP和血凝酶并喷涂于手术创面(PRP组),40例喷涂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和血凝酶(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类型、术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引流及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PRP组引流量为(137±2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4±39)mL(t=38.726,P=0.000).术后4d切口炎性反应程度评价,PRP组无34例、轻5例、中1例,对照组无30例、轻6例、中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1,P=0.343).PRP组切口均达甲级愈合,对照组甲级愈合39例、乙级愈合1例;切口愈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PRP组Harris评分为(90.2±2.5)分,对照组为(89.3±3.1)分,均较术前[分别为(39.6±8.9)分和(39.2±9.2)分]明显改善(t=34.618,P=0.000; t=32.638,P=0.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9,P=0.153).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PRP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利于切口愈合,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创面处理方法.

  • 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肱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何小健;潘福根;周凯华;庄健;陈铭吉;安智全

    目的 比较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采用MIPO治疗的3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侧入路17例(A组),外侧入路1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活动范围;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35±8.00)min和(95.56±7.9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1,P=0.128).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A组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B组有2例(11.1%)存在一过性医源性桡神经麻痹,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4个月;B组10~23个月,平均16.8个月.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13.5±2.1)周,B组为(14.0±2.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6,P=0.491).末次随访时A、B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3.4±1.9)分和(30.6±2.0)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00分和(96.4±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00;t=5.293,P=0.000).结论 采用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时,前侧入路较外侧入路更为安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也优于外侧入路.

  • 应用伞状记忆合金股骨头支撑器微创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杜东鹏;邢娟;姜文雄;潘奇;孟永智;马明;樊新建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伞状记忆合金股骨头支撑器(以下简称伞状支撑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镍-钛合金板制备伞状支撑器,采用pro/mechanica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其力学特征.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10例(18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7例(12髋),女3例(6髋);年龄21~53岁,平均40.6岁.病程1~5年,平均3.3年.Ficat分期:Ⅱ期10髋,Ⅲ期6髋,Ⅳ期2髋.应用微创方法刮除股骨头坏死组织,将伞状支撑器植入塌陷的股骨头内,并植入自体髂骨和人工骨,顶起已塌陷的股骨头.结果 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伞状支撑器大应力为1 500MPa,大位移为1.75 mm.临床应用中1例(1髋)因减压通道位置偏向外侧,支撑器放置于股骨头外,术后6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余10例(17髋)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15~26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百分评价法评定疗效,获优5髋,良9髋,可2髋,差1髋;优良率为82.3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Ficat分期无改变.结论 伞状支撑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彻底清除死骨减压,增加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降低局部应力,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及重建,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 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骆松;戴闽;丁志辉;张斌;邹帆;邱平;李斌华

    目的 通过与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及前外侧入路比较,探讨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51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联合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改良组),27例采用常规前外侧或外侧入路联合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骨折侧别、骨折分型、合并症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21.3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改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2.24)周,常规组为(13.24±2.5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6,P=0.637).术后3、6、12个月改良组HS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膝内翻或外翻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内固定物松动、膝关节屈曲障碍、创伤性膝关节炎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及前外侧入路比较,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软组织损伤更小、术中暴露更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 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并肘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苏琦;陈芒;周敏;廖春来;蔡俊东

    目的 探讨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并肘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9月,收治19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并肘外翻畸形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4~28岁,平均21.6岁.左侧7例,右侧12例.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3~22年,平均9年.患者肘外侧均可见骨性突出、外髁膨大,伴外翻畸形;与健侧相比,提携角增大(34.00±7.68)°.2例关节僵硬,余17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7.35±19.77)°,其中10例屈伸活动度受限.3例伴尺神经炎表现.采用肱骨髁上内侧闭合楔形截骨、肱骨外髁复位截骨块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3.2年.X线片复查示,截骨及骨折均在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3例伴尺神经炎者神经损伤症状均在术后6个月内消失.末次随访时,患侧提携角较健侧增大(3.21±4.0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72,P=0.000);2例术前肘关节僵硬者关节活动度分别达20°和30°,余17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7.64±15.7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0,P=0.859);根据肘关节外观、活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评定疗效,获优9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对于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并肘外翻畸形,通过肱骨髁上内侧闭合楔形截骨能有效纠正肘外翻畸形、改善尺神经炎症状;肱骨外髁复位截骨块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稳定骨折端,促进愈合,并获得较好疗效.

  • 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尤田;张新涛;李九群;孙礼氓;江小成;张文涛

    目的 探讨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GMC)的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6月,收治30例GMC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4~39岁,平均24.4岁.28例有明确臀肌反复注射史.病程1~30年,平均14年.术中以生理盐水为灌洗液,应用射频气化行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松解臀肌挛缩.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记录术中灌洗液出入量、静脉输液量,观察患者术中有无水中毒;并根据夏榕圻等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水中毒症状发生;双侧手术时间16~70 min,平均33.4 min.灌洗液入量2~23 L,平均6.3 L;灌洗液出量2~22 L,平均5.8 L;灌洗液吸收量0.1~1.2L,平均0.5 L;静脉输液量350~1 300mL,平均850 mL.患者术后即刻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夏榕圻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获优27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结论 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治疗GMC安全、可靠.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

    作者:姜保恩;李亮;卢建树;康秀琴;江善勇

    目的 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锁骨远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6例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6~71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运动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Craig Ⅱ类Ⅱ型骨折10例,Craig Ⅱ类Ⅴ型骨折5例,Craig Ⅱ类Ⅱ型合并Ⅲ类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72h,平均48 h.术后定期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平均13.6个月.X线片示术后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和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期间无钢板周围骨折、钢板断裂、畸形愈合、骨不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为86~93分,平均91分.结论 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获坚强固定,避免干扰肩锁关节和肩关节活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组织工程骨膜及脱蛋白骨辅助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作者:拓振合;赵琳;王栓科;鲁永婷;任广铁;张苍宇;庾佳佳;孙瑞;汪静

    目的 评价组织工程骨膜体内成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及同种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ized bone,DPB)作为组织工程骨膜辅助支架材料的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BMSCs,以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成骨分化后,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SIS复合情况.取新鲜同种异体骨段细密打孔后进行脱蛋白处理,制成DPB支架材料.将组织工程骨膜呈“外套状”包被DPB,并用可吸收缝线捆扎制备组织工程骨膜/DPB复合体.取4月龄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成A、B、C、D4组(n=12),切除左侧桡骨干3.5 cm长骨段制作大段骨缺损动物模型.A、B、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膜、DPB和组织工程骨膜/DPB复合体,D组骨缺损旷置.术后4、8、12周各组随机取4只动物行X线片观察及评分;术后8周各组随机处死4只动物,取骨缺损区标本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示SIS上黏附大量细胞.X线片检查示术后各时间点A、C组新生骨组织量明显多于B、D组.术后各时间点A、C组X线片评分显著高于B、D组,A组高于C组,B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骨缺损处为大量新生骨组织,新生骨组织中可见不规则髓腔样结构及丰富的血管腔;B组骨缺损处见植入的DPB,DPB降解不明显;C组骨缺损处见较多新生骨组织,新生骨组织中可见呈岛状分布的DPB,DPB降解明显;D组骨缺损处仅见少量胶原纤维.结论 以SIS和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可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DPB不能对组织工程骨膜成骨起到理想的支架作用,组织工程骨膜辅助支架材料有待进一步探索.

  • 腰背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一例报告

    作者:刘洪均;岑瑛;刘晓雪

    目的 总结1例腰背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简称巨痣)的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收治1例13岁腰背部巨痣女性患儿,入院检查示黑斑上至第12肋平面,下至臀部上份,两侧达腋前线;表面无毛发,凹凸不平,颜色不均匀,质地偏硬.全麻下行腰背部巨痣切除联合右侧臀大肌肌瓣(12 cm×8 cm大小)、自体上背部网状刃厚皮片(59 cm×47 cm大小)修复术,术中见巨痣浸润深度达髂骨骨膜,浸润宽度在真皮及以下,超出术前判定范围.结果 术后综合病理检查确诊为巨痣,累及皮下组织,有坏死,部分细胞增生活跃.术后20 d创面愈合.术后6个月(2014年1月)随访,创面部分瘢痕形成,未见复发病灶.结论 巨痣浸润可深达骨膜,其皮下浸润范围可能超出肉眼所见;因有恶变风险,宜采取手术扩大切除.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刘仲宇;戎利民

    目的 总结目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微创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VCF微创治疗的文献,归纳总结新研究进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并加以展望.结果 OVCF的微创治疗方法较多,旨在镇痛、矫形及增强脊柱稳定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经典术式,镇痛效果好,但易发骨水泥渗漏且椎体高度恢复不理想;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较好,骨水泥注入量较大但渗漏率低;Sky骨扩张系统后凸成形术矫形效果显著但较易破坏终板,且椎体高度的维持能力尚有待明确;OptiMesh椎体成形术可优化填充材料,大程度还原术后病椎内部的生理环境,但手术易损伤椎旁组织;Cortoss骨水泥毒性小、聚合温度低、可模拟椎体刚度,但实际临床疗效有待明确.多种微创术式与其他术式结合可扬长避短,扩大手术指征.结论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相互结合,OVCF的微创治疗将更安全、有效.

  • 关节突关节方向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家赵;方诗元

    目的 综述关节突关节方向(facet joint orientation,FJO)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FJO的研究文献,从基本概念、测量方法、病因争议及临床意义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螺旋CT的多层面重建技术有望成为研究FJO的一种新方法:矢状化FJO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因果关系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矢状化FJO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预防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结论 FJO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关系仍待进一步研究.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影响

    作者:孟德福;孙天威;田融;张学利;胡炜;贾宇涛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单侧C4、5椎间孔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89例(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11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及疾病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5神经根瘫发生率;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计算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2±29)min和(165±50)mL,均显著高于B组的(109±31)min和(145±32)mL(t=3.033,P=0.010; t=3.429,P=0.0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个月;B组4~50个月,平均27个月.A、B组分别有1例(1.12%)和9例(8.11%)发生C5神经根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9,P=0.045).两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内术后2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长期持续轴性疼痛,无明显脊柱不稳.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单侧C4、5椎间孔狭窄,可降低术后C5神经根瘫发生率.

  • 恒河猴腰椎间盘缺血性退变模型的建立

    作者:魏富鑫;王乐;周治宇;崔尚斌;刘少喻;邹学农;钟锐;梁子建

    目的 建立恒河猴腰椎间盘缺血性退变模型并通过T1ρ自旋锁定成像和T2-mapping技术验证其可靠性.方法 选取12只健康雌性恒河猴,年龄4~6岁,体重4.4~6.1 kg.每只设L5、6椎间盘作为实验组,L4、5椎间盘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于椎间盘相邻的上、下软骨终板下骨各缓慢注射平阳霉素(2 mg/mL)1 mL,对照组各注射生理盐水1 mL.于术前及术后1、4、12周采用MRI T1ρ和T2-mapping技术量化评估退变进程,术后4、12周取材行HE染色观察.结果 对照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T1ρ、T2 map弛豫时间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ρ弛豫时间值于术后4周明显下降,4、12周与术前及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2 map弛豫时间值于术后12周明显下降,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间除术后4、12周T1ρ弛豫时间值及术后12周T2 map弛豫时间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比较以及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T2WI轴位髓核高信号区面积占整个椎间盘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对照组各时间点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结构未见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椎间盘髓核细胞数目减少、排列不规则;12周椎间盘髓核纤维化,内层纤维环出现裂隙改变.结论 经椎体终板下骨注射平阳霉素可获得可靠的恒河猴腰椎间盘缺血性退变模型,T1ρ自旋锁定成像和T2-mapping可作为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量化评价指标.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郑勇;王建;袁超;郑文杰;李长青;张正丰;周跃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14例)和传统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TLIF)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等方面差异;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8,P=0.399);但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OTLIF组(P<0.05).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34.1个月.无硬膜撕裂、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植物失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ILF组术后1d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OTLIF组(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和OTLIF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2.8%(13/14)和100%(12/12).结论 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选择技术.

  •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矫形效果的影响

    作者:邹传奇;邱浩;潘勇;周跃;初同伟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行脊柱矫形的效果,探讨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3年2月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6例先天性脊椎半椎体畸形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5~48岁,平均16.8岁.根据年龄分为≤10岁7例(A组),10~20岁22例(B组),>20岁7例(C组).3组患者性别、半椎体节段、类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评估指标,并计算改善率,比较3组矫形效果;同时记录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A组少于C组(P<0.05),术中出血量B、C组显著高于A组(P<0.05),固定节段B、C组明显多于A组(P<0.05).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31.3个月.随访期间无伤口愈合不良、椎弓根切割、钉棒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31例患者双肩、双髋达到了平衡状态.3组组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C7PL-CSVL、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B组大于C组,后凸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率A、C组大于B组,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矫正率B组小于C组,C7PL-CSVL术后即刻矫正率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安全有效,特别是在形成结构性代偿弯及脊柱僵硬前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固定节段及术中出血,对脊柱的生长及活动度影响相对较小.

  • 两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冯硕;张为;申勇;丁文元;孙亚澎;马雷;张迪

    目的 评估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62例,32例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A组),30例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17分评分法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椎间高度、融合器沉降程度和沉降率、颈椎曲度、椎间融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109.7±11.2)min,显著多于A组(87.8±6.9)min (t=2.259,P=0.037).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8~27个月,平均15.8个月;B组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并发症,B组无内固定物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A组优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3%;B组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5,P=0.382).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Cage沉降程度分别为(1.4±0.9)mm和(1.2±1.6)mm,沉降率分别为9.52% (8/84)和7.59% (6/79),融合率分别为95.24%(80/84)和96.20% (76/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且手术时间更短,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Coflex与KMC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姚依村;梁伟国;吴劲风;周子强;陈志光;叶韶晖;李锋生;叶冬平

    目的 比较棘突间稳定器KMC动力重建与Coflex植入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像改变,评估KMC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7月共收治3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Coflex组(19例)和KMC组(14例),均为单节段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病变节段及疾病诊断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在腰椎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评估腰椎活动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3例均获随访,Coflex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KMC组12~26个月,平均17.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除椎间隙前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椎间隙中高、椎间隙后高、椎间孔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及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突间稳定器KMC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