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拟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的感觉异常

    作者:张立源;宋鹏程;宋雪;俞杰

    目的 评价自拟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组口服自拟独活寄生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价下肢疼痛程度,应用尼龙绳实验评价下肢麻木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WHO生存质量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75.0%(3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1,P=0.018).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440、8.976,P<0.01),尼龙绳实验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524、6.221,P<0.01).结论 自拟独活寄生汤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术后的下肢疼痛、麻木及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利军;常峰;海涌;杨晋才;徐成;原杰;孙久强;王清华;丁胜强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从而对临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25~81岁,平均55.14岁;L3,4 8例,L4,5 61例,L5S1 18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进行减压手术.术前,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采用VAS、ODI进行评估,并采用MacNab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8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前及术后3、6个月,VAS评分(评分表按mm计算,总分为100分)分别为63.88±8.56、13.22±8.24、6.83±9.43;ODI评分为59.96±12.60、9.08±10.55、5.64±6.84,术后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41例,良30例,可7例,差9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如果适应证选择恰当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黄韧带肥厚或者合并一些骨化狭窄的患者,则不能充分减压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 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成俊;刘浩;林旭;石锐

    2002年3月-2004年7月,我们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切开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方钊;田融;孙天威;贾宇涛;徐天同;夏刚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价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laminoplasty with foraminotomy, LF )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68例患者纳入研究,ACDF组33例,LF组35例,随访均超过2年。疗效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影像学评估采用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末次随访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两组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 ACDF组手术时间平均187 min、出血量平均为127 ml,与LF组(154 min、235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手术时间=4.170,P=0.000;Z出血量=-6.888,P=0.000)。术后两组下肢感觉改善率(ACDF组64.0%、LF组66.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12,P=0.000),而上肢运动、上肢感觉及下肢运动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ACDF组出现1例植骨不融合,随访2年时3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而LF组未见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ACDF组在提物(Z=-3.947, P=0.000)及开车(t=-7.523,P=0.000)方面的NDI疼痛评分低于LF组。ACDF组颈椎曲度由术前平均13.7°增加至16.2°,而LF组由14.6°降至13.3°(Z=-3.374,P=0.001)。两种术式均导致术后颈椎ROM下降(ACDF组14.8°、LF组16.5°),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34)。结论 LF在改善长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颈椎髓性症状及根性症状方面与ACDF的临床效果相近,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技术相对简单、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椎间孔切开在预防椎板成形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中的作用

    作者:胡炜;马信龙;曹胜;袁建军;田黎明;张学利

    目的 探讨椎间孔切开在预防C4.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发C5神经根麻痹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应用锚定法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患者155例,男75例,女80例;年龄38~75岁,平均54.5岁.单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开门组)90例,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同时行C4.5椎间孔切开(切开组)65例.术后8周、1年评估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C5神经根麻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状况;影像学上颈椎曲度指数、开门角度变化、脊髓前缘及后缘向后漂移距离.结果 手术时间90~140 min,平均(110±14)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平均(160±45) ml.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两组术后8周、1年JOA评分及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门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8.89%(8/90),切开组4.62%(3/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5神经根麻痹均表现在开门侧.两组颈椎曲度指数术前、术后8周、术后1年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椎板开门角度与术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前缘后移距离术后不同时点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脊髓后缘后移距离与术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行C4.5椎间孔切开可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对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没有明显影响.

  •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治疗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张隆;陈佳;曹参;翟金帅;黄腾;时莉芳;李西成

    目的 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治疗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经患侧椎间孔人路切除技术治疗),各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MP-3表达水平、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检查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马尾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MMP-3表达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MMP-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能有效缓解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疼痛,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与X线检查次数,能有效降低MMP-3表达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总体预后疗效.

  • 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分析

    作者:许海宁;李亮;于学忠;马晓春;隋海涛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颈后路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8-2011-01期间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84例(A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7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8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同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间孔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2例(B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9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4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其诊断标准为:在无脊髓原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下,颈椎管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肌力下降,伴或不伴肩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结果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改变率以及术后C5神经麻痹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对椎间孔的减压降低了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康波

    目的:分析后路单开门与椎间孔切开术联合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后路单开门与椎间孔切开术联合治疗.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曲度.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用时(153.96±20.98)min,术中出血量(125.69±20.38)ml;随访期间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下床活动时轴性疼痛症状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颈椎曲度、脊髓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予以后路单开门与椎间孔切开术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充分减压,术后颈椎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rhBMP-2在脊柱手术中应用安全性的评价

    作者:周光新

    1 新骨的过度生长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脊柱融合术中应用的主要担忧是新骨过度生长引起邻近椎体间融合从而导致神经受压,尤其是椎板切除减压和椎间孔切开术中,因其均有粗糙的骨面暴露.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影响

    作者:孟德福;孙天威;田融;张学利;胡炜;贾宇涛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单侧C4、5椎间孔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89例(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11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及疾病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5神经根瘫发生率;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计算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2±29)min和(165±50)mL,均显著高于B组的(109±31)min和(145±32)mL(t=3.033,P=0.010; t=3.429,P=0.0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个月;B组4~50个月,平均27个月.A、B组分别有1例(1.12%)和9例(8.11%)发生C5神经根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9,P=0.045).两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内术后2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长期持续轴性疼痛,无明显脊柱不稳.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单侧C4、5椎间孔狭窄,可降低术后C5神经根瘫发生率.

  •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作者:尹立;肖衡;王立;赵晨阳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预防医院感染;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7.86%,总有效率85.71%,感染发生率14.28%;观察组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为93.33%,感染发生率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

  • 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作者:孙天威;卢守亮;张杭;李辉南;于斌;张学利

    目的 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 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