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

    作者:梁田子;姚啸生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疗效不佳,或发生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门轴断裂、术后再关门、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

  • 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林;郭骏;孙晨;禹志宏;孙志波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112例累及4节段(C3-7)的脊髓型颈椎病,49例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63例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结果 1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3(18~28)个月.前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方面均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更有效增加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而且手术创伤更小.

  •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

    作者:肖海祥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院骨科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3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0例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行之有效的术式,操作不复杂,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C3~C7与C3~C6节段单开门椎管扩大形术后轴性痛的差异

    作者:刘晓伟;陈德玉;王波;王新伟;陈宇;廖心远

    目的:研究保留C7棘突、椎板及其附着颈后肌群能否减少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的发生.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开门节段为C3~C6(A组,26例)或C3~C7(B组,2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53例,记录随访时(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两组病例神经功能恢复及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痛发生的时间、初始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完全缓解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活动度改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痛的发生率为30.7%(8/26),其中轻度5例,中度3例;B组发生率为33.3% (9/27),其中轻度4例,中度4例,重度1例,两组轴性痛发生率和初始疼痛程度分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初始VAS评分平均为3.0分,B组为4.4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病例疼痛出现时间平均为术后57.3d,B组为25.4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疼痛完全缓解的时间为术后99.1d,B组为165.9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C7棘突、椎板及其后方附着颈后肌群的保留并不影响术后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可以降低初始轴性痛的VAS评分,并延迟轴性痛发生时间、减少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K线对两种颈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晓伟;陈德玉;王新伟;陈宇;廖心远;于凤宾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OPLL患者,其中Lam治疗32例,LI治疗46例.将颈椎侧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点连线未跨越骨化物的病例定为K(+),54例[K(+)组];跨越骨化物者定为K(-),24例[K(-)组].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情况,分析K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K(+)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2%,K(-)组患者为3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组患者中接受Lam术式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9%,接受LI术式者为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患者中接受LI术式者平均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47.0%,接受Lam术式者为33.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接受LI术式者轴性痛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接受Lam者(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Lam者(P<0.01).结论:术前K(+)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K(-)病例;对于K(+)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相当;对于K(-)患者,接受LI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优于接受Lam者.接受LI者术后轴性痛发生较早、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实际开门宽度、椎管横径与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晓江;张扬;田瑞军;蒋明春;雷伟

    目的:推导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实际开门宽度、椎管横径与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关系的公式,并利用公式预测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术前术后椎管形态变化建立几何模型,根据三角函数知识推导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实际开门宽度、椎管横径与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关系的公式:s增加=b/2× 2√a2-b2/4=c-d/2×2√a2-(c-d)/4其中a为椎管横径,b为实际开门大小,c为使用钛板尺寸,d为使用磨钻直径).通过患者术前术后CT图像,测量公式中相关参数,并代入公式得出术后椎管横截面积的预测增加值,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利用公式预测的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与实际测量得出的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之间的差异,从而验证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25例病例均获得术前术后完整的CT影像学资料.对每个病例手术相关节段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进行逐一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公式计算所得各节段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与实际测量的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逐一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实际椎板开门宽度及椎管横径能准确计算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指导术者在术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钛板.

  • 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分析

    作者:许海宁;李亮;于学忠;马晓春;隋海涛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颈后路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8-2011-01期间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84例(A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7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8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同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间孔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2例(B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9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4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其诊断标准为:在无脊髓原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下,颈椎管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肌力下降,伴或不伴肩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结果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改变率以及术后C5神经麻痹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对椎间孔的减压降低了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单开门微型钢板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甘泉;赵文;马瑞鹏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 Centerpiece 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两种颈后路减压手术后轴性疼痛发生情况的比较

    作者:刘晓伟;许斌;廖心远;杨海松;赵建宁;陈德玉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ne-door open Laminoplasty,Lam组)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lamninectomy with implant fixation,LIF组)术后轴性疼痛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Lam(n=74)和LIF术式(n=51)的病例,比较两组病例轴性疼痛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IR)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改善率的差异,分析轴性疼痛对神经功能、颈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Lam组病例的轴性疼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LIF组病例(P<0.05).两组病例术前神经功能和NDI均无明显差别(P>0.05),分别随访29.4个月和33.1个月后(P>0.05),两组病例IR无明显差别(P>0.05),LIF组NDI改善率显著低于Lam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轴性疼痛的发生与否和IR、NDI改善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接受Lam术式的病例轴性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和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接受LIF术式的病例,且颈部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后者.

  • 两种颈后路术式对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中期影响

    作者:李亮;燕树义;于学忠;隋海涛;许海宁;张永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7月~ 2010年12月期间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54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78例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随访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颈椎前凸角、颈椎活动度及椎间高度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脊髓功能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随访时,JOA改善率方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随访时在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发生率方面A组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及椎间高度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椎活动度与术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及椎间高度与术后2年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颈椎活动度与术后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有效的保留颈椎活动度;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有效改善并维持了颈椎生理曲度以及椎间高度,防止颈椎前凸角的丢失,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的减压大大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以及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泽龙;廖文胜;朱忠培

    目的 探讨影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offmann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出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R).通过颈椎MRI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C2~C7 Cobb角和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患者IR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等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变量与术前各指标的关系.术后患者C2~C7 Cobb角和C2~C7 SVA变化与疗效关系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术前JOA评分低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C2~C7 Cobb角及C2~C7 SVA增大减小两组间神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患者年龄、病程、JOA评分及术后C2~C7 Cobb角、SVA变化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轴性疼痛及颈后路单开门术式改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凡磊;聂志红;侯市宾

    颈椎轴性疼痛是一种常见但缺乏特异性定位特征的主诉.颈部疼痛常伴有肩部及上肢的放射痛,但是多数并不符合神经皮节分布.在现代社会中,颈部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变得越来越高,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颈椎手术的广泛开展应用,轴性症状这一常见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其主要发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疼痛范围广,常常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广大学者通过改良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来减少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本文就轴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及后路单开门术式的改良做一综述.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洋

    目的: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探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的所有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在术前和术后应用JOA评分法进行评定分析。并比对分析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改善率将近70%,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具有安全、方便,疗效高等特点,是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颈后路板用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周果兰;王秀平;翟文霞

    目的 探讨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颈后路板用钉固定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6例纳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别分为两组(一般组:常规护理;特殊组:常规护理+围术期系统性护理)进行区别性护理.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开门角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在护理满意度、手术相关指标针及开门角度情况中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殊组均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6.87%(特殊组)和(一般组)75.00%.结论 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系统性护理对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颈后路板用钉固定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在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耗时的基础上优化其开门角度,从而进一步加快其病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