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斌;王旭;周庆文;尹佳丽;杨焕友;王辉;剑锋;蒋文萍;田敏;刘德群

    目的 解剖观测前臂截肢标本钩骨钩以远的三角形小隙及其内的尺神经深支,为临床诊治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取15个自愿捐献前臂远端以近新鲜截肢标本进行解剖.以手掌第4指指蹼中点为A点,钩骨钩为B点,小指屈指浅肌腱尺侧缘为OD,尺神经浅支及第4指总神经桡侧缘为OE,O为三角形顶点;C点为经B点向OE所作垂线并与其相交点,F点为CB延长线与OD相交点;OCF即为三角形小隙.观测OCF及尺神经深支在其内的走行及毗邻情况.2000年5月-2007年6月,收治3例玻璃刺伤手掌尺侧患者,均诊断为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伤口均位于小鱼际部并通过钩骨钩远端,尺神经支配区域出现肌力下降.术中2例直接断端外膜缝合,1例取桡神经浅支游离移植. 结果 OB距离为(19.20±1.30)mm;B点距尺神经浅支和第4指总神经距离BC为(7.80±1.35)mm.尺神经深支在OCF内走行亦不同.OCF包含了腕尺管的对掌肌管,小鱼际肌支均于对掌肌管前发出.临床治疗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4年.术后症状消失,握物有力,手指活动自如.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均为优. 结论 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均位于三角形小隙OCF内;手掌部锐器伤不易致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由于伤口小、小鱼际功能存在和感觉正常,早期容易漏诊.

  • 尺骨冠突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致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硕;黄富国;钟刚;岑石强;项舟;李箭

    目的 探讨Ⅰ、Ⅱ型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anterior bundle of 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AMCL)损伤是否会造成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为临床Ⅰ、Ⅱ型尺骨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10个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男9例,女1例;年龄19~40岁,平均25.1岁;左侧3例,右侧7例.所有标本均排除骨折、关节脱位、骨关节炎、周围韧带及关节囊机械性损伤.于标本近端肱骨中上段三角肌粗隆处截骨,远端在桡腕关节处离断,保留下尺桡关节,制备骨.关节囊韧带标本.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实施100 N单轴压缩实验,分别在屈肘90、60和45°测量标本在下列情况下的负荷-位移曲线:①完整肘关节;②Ⅰ型冠突骨折后肘关节;③Ⅰ型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后肘关节;④Ⅱ型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后的肘关节. 结果 屈肘90°后方位移大,故采用屈肘90°数据行统计分析.屈肘90°时,完整肘关节后方位移(2.17±0.42)mm,在4种损伤条件下小,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性好;Ⅰ型冠突骨折后肘关节后方位移(2.20±0.41)mm,Ⅰ型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后肘关节后方位移(2.31±0.34)mm,与完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后肘关节后方位移(2.65±0.38)mm,与完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未发现肱尺关节或桡骨头脱位. 结论单纯Ⅰ型冠突骨折和Ⅰ型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性均无明显影响,此类损伤不需行冠突修复重建;但对于AMCL损伤,由于其是首要的抗外翻稳定结构,建议修复或重建AMCL以改善肘关节外翻稳定性.Ⅱ型冠突骨折合并AMCL损伤会影响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性,建议行冠突及AMCL修复重建以改善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性及外翻稳定性.

  • 颈椎黄韧带切除术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宋修军;王葵光;张国宪;胡光亮;隋成江;曲永明;彭国栋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切除术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1997年6月-2007年6月,收治黄韧带病变为主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32~68岁,平均54岁.病程3周~7年,平均3年7个月.5例术前2~3周有颈椎外伤史(3例摔伤,2例车祸伤).黄韧带压迫部位:C_(4~7)12例,C_(3~7)9例,C_(5~7) 3例,C_(6、7)1例.25例均行后路黄韧带切除术;12例于术后1周~3个月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开槽并椎间植骨融合术. 结果 黄韧带切除术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90~360 mL,平均210 mL.2例术中颈椎过度屈曲致刀尖划破硬膜2~3 mm,即刻缝合修补,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3年9个月.患者均无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颈椎管狭窄部位无再狭窄.术前有效椎管与脊髓截面积的比值为1.12±0.07,术后24个月为2.1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未行前路手术者术前颈椎活动度为(39.4±3.2)°术后24个月为(42.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行前路手术患者术前颈椎活动度为(34.3±3.4)°,术后24个月为(29.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块于术后3~5个月愈合,平均3.8个月.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9±2.2)分,术后24个月为(15.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86.3%. 结论 颈椎黄韧带切除术能解除黄韧带肥厚病变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不破坏正常椎管的完整性,能避免颈椎管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

    作者:覃炜;权正学;欧云生;蒋电明;刘洋;唐可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采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4~61岁,平均42岁.其中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4例、Ⅲ型1例,新鲜骨折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寰枢椎不稳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10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5~13分,平均8.5分.影像学检查均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术中对陈旧性骨折及横韧带断裂引起的脱位患者取自体髂嵴松质骨行后路植骨,植骨量20~30g. 结果 手术时间1.2~2.5 h,平均1.6 h;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0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5个月.患者均无椎动脉损伤、硬膜破裂、神经症状加重、伤口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及CT示1枚螺钉进入椎管内,但未出现神经症状,未行特殊处理;余患者螺钉植入位置和复位均满意.寰枢椎植骨于术后6~18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2~17分,平均14.2分.所有患者颈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 结论 应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TiNi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测试及其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

    作者:严雪港;鲍同柱;赵卫东;鄢飞;梁栋柱;丁志兵

    目的 对TiNi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接骨板(环抱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与静力型交锁髓内钉之间的生物力学进行比较研究,了解环抱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股骨成对标本8对,制备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后,随机一侧用环抱器固定为A组,对侧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为B组,A组测试后去除内固定再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为C组,行轴向压缩、三点弯曲和扭转实验,比较力学性能并计算应力遮挡率. 结果 轴向压缩实验:各级轴向载荷下,A组应变值均大于B、C组(P<0.05);轴向载荷为100 N时,各组位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600 N时,A组位移值均大于B、C组(P<0.05).三点弯曲实验:各级弯矩下,无论从板侧加载至对侧还是从对侧加载至板侧,A组桡度均大于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相同载荷下从两侧加压所产生桡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实验:各级扭矩下,A组扭角大于B组(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 N载荷下,A、B、C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48.30%±22.99%、89.21%±8.97%、95.00%±3.15%,A组明显小于B、C组(P<0.01). 结论 环抱器抗弯性能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和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弱,抗扭转性能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弱,但为中心型固定,且低应力遮挡率和轴向载荷产生的位移更有利于促进骨折端应力刺激.

  • 骶骨椎弓根钉松动后的骨水泥强化技术选择

    作者:于滨生;庄新明;李泽民;郑召民

    目的 在骨质疏松骶骨标本上,对2种椎弓根钉和3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骶骨钉的大拔出力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以期明确何种PMMA强化技术可作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后理想的补救手段. 方法 取自愿捐赠的新鲜成人尸体完整骶骨标本11个.其中男5个,女6个;年龄66~83岁,平均74.4岁.X线片排除肿瘤、炎症及解剖学变异.经骨密度测试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钉固定模型,分别为单皮质椎弓根钉(A组)、双皮质椎弓根钉(B组)、PMMA钉道强化单皮质椎弓根钉(C组)、PMMA钉道强化侧翼钉(D组)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侧翼钉(E组).根据螺钉植入顺序用MTS-858材料试验机行轴向拔出力测试,记录并比较各组大拔出力,对拔出后PMMA强化螺钉行大体观察. 结果 11个标本的骨密度值为(0.71±0.08)g/cm~2,均为骨质疏松标本.螺钉拔出后大体观察可见,C、D、E组螺钉与PMMA结合良好,其中E组较C、D组结合更多PMMA.A~E组大拔出力分别为(508±128)、(685±126)、(846±230)、(543±121)、(702±144)N,B、C、E组大拔出力大于A、D组(P<0.05),B、E组小于C组(P<0.05),A、D组间及B、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骨密度>0.7 g/cm~2的骨质疏松患者行骶骨固定时,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更高的固定强度.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PMMA钉道强化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侧翼钉均可成为理想的补救手段.

  • 骶管蛛网膜囊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佰川;邵增务;吴宏斌;杨述华;吴永超;马智林;于鹏

    目的 比较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骶管蛛网膜囊肿的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分别采用切除棘突、椎板开窗摘除囊肿术(A组25例)和CT引导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囊肿术(B组30例)治疗55例有临床症状的骶管蛛网膜囊肿患者.其中男23例,女32例:年龄15~66岁,平均42.6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3.5年.囊肿部位:L_5、S_1 22例,S_(1、2) 25例,S_(2、3) 12例,S_28例,骶前2例.囊肿大小为1.5 cm × 1.0 cm~6.0 cm ×2.8 cm.均经MRI检查确诊为骶管蛛网膜囊肿.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囊肿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腰骶区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1).5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1个月,平均23个月.A组术后均发生脑脊液漏,发生颅内感染2例,神经损伤3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8例:B组术后出现头痛、颈项僵硬等轻度脑膜炎征象3例,低热5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神经损伤除外).A组术后6、7个月,B组术后7个月复查各复发1例,其中A组1例及B组1例再次行CT引导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囊肿术,囊肿缩小或消失;余患者随访时均未见复发.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评分等级,A组疼痛改善优良率为64%,B组为100%:A组功能改善优良率为24%,B组为97%. 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治疗骶管蛛网膜囊肿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骶管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

  • 带骨块喙肩韧带内移加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李雷;张洪奎

    目的 总结采用带肩峰骨块喙肩韧带内移加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3月,采用带肩峰骨块喙肩韧带内移重建喙锁韧带、肩锁关节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35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男24例,女11例;年龄17~58岁,平均32岁.车祸伤21例,摔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左侧13例,右侧22例.新鲜脱位26例,陈旧性脱位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30 d,平均9 d. 结果 术后切口Ⅰ期愈合34例,延期愈合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钢板无松动、断裂,去除内固定后无肩锁关节再脱位、肩周肌肉萎缩及肩周炎发生.术后10个月肩关节功能参照Lazzcano标准评定:获优31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 采用带肩峰骨块喙肩韧带内移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便,对肩部生理功能影响小,韧带重建可靠,内固定牢固,近期疗效满意.

  • 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作者:张建乔;金才益;曾忠友;宋永兴;唐宏超

    目的 总结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iasion,PLlF)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疗效. 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1月,采用改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8~61岁,平均48.7岁.病程6~26个月.病变位于L_(3、4)2例,L_(4、5) 16例,L_5、S_113例,L_(4~5)、S_15例.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 结果 1例术后1周出现切口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余35例切口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完全的骨小梁连接,达骨性融合.术前椎间隙高度为(9.5±1.2)mm,术后7 d为(11.2±1.1)mm,末次随访时为(11.0±1.1)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获优29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4.4%. 结论 改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大限度保留了后柱结构,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 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

    作者:钱俊;芮永军;寿奎水;张全荣;薛明宇

    目的 总结应用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1月,收治13例Mallet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30岁.示指6例,中指2例,环指1例,小指4例.开放性损伤2例,闭合性损伤11例.采用Wehbe和Schneider分型,Ⅰ B型10例,Ⅱ B型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0 mm~15 d,平均5 d.术中采用单枚1.0 mm克氏针尾部制成钩型,关节背侧切开骨折复位,克氏针从指骨背侧进针贯穿指骨至指掌侧,钩部固定骨折,掌侧支具板固定克氏针,术后行限制性远指间关节早期屈伸锻炼. 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于术后5~8周达骨性愈合,平均6周.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估采用Crawford标准,获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 结论 应用钩型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能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Mallet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张勤;庄卫平;谢超山;刘广辉

    目的 总结采用股骨远端微创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le system for distal femur,LISS-DF)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5月,采用LISS-DF通过髌骨旁外侧切口解剖复位并加压固定关节内骨折,经皮逆行插入钢板桥接固定关节内与干骺端骨折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6.7岁.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分型:33-C1型11例,33-C2型7例,33-C3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4 d,平均10 d.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4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于10~16周愈合,平均12.3周.无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5.6%. 结论 LISS结合经关节面逆行插入钢板接骨技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显露充分、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能较好地保留骨折区域血供,骨折愈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

  • 延期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作者:张勤;庄卫平;陈军;杨鹏

    目的 总结采用延期AO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延期AO胫骨远端LCP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23例.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42.6岁.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5例,Ⅲ型8例.开放骨折6例,其中Gustilo Ⅰ型4例,Ⅱ型2例.待患者伤口愈合、水肿和张力性水疱消退、软组织条件恢复后,于伤后10~17 d行手术治疗. 结果 术后2例发生切口皮肤浅表感染,经更换抗生素和局部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54个月,平均37.4个月.无皮肤坏死、深部感染、骨外露、螺钉进入关节间隙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5.0个月,平均4.3个月.踝关节功能参照Mazur等评价标准,评分为(89.35±8.21)分:获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3%. 结论 延期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经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陈善明;陈琦;刘学军

    目的 总结经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结合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108例.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20~71岁,平均37.5岁.骨折节段:T11 8例,T12 44例,L1 47例,L2 9例.按Magral分型,A1型(压缩型)39例,A2型(爆裂型)51例,B型(骨折脱位)15例,C型(旋转脱位、侧方压缩)3例.合并神经损伤7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12 d,平均44h.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1.5~2年,4例出现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其中1例因骨折塌陷达50%再次行经后路复位植骨钉棒固定,1例断钉未取出,2例螺钉松动取出,均获治愈,无明显椎体再压缩.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1~4级提高.参照杨飞等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获优58例,良34例,中10例,差6例,优良率85.2%. 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远期椎体塌陷及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 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骨折

    作者:孙永强;艾进伟;曹玉净;刘汝银;王上增;王西彬

    目的 总结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或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骨折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5~65岁.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 h~2 d.其中2例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4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及股骨头骨折,2例合并颅脑损伤.结果 手术时间50~90min,术中失血量400~800mL,术中输压积红细胞2~4U.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0个月.髋臼骨折于术后8~16周达骨性愈合,无感染及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为75~95分,获优1例,良2例,中2例. 结论 一期髋臼骨折内固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脱位合并股骨头、颈骨折,可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缩短住院时间.

  • 细胞生长因子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作者:耿震;王宸

    目的 对能促进肌腱愈合的生长因子相关研究及应用方式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研究方向.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细胞生长因子促肌腱、韧带修复的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 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加速肌腱愈合、改善肌腱力学特性、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介导细胞因子促进肌腱修复具有优势. 结论 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及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直接应用或转基因方式合理应用细胞生长因子对肌腱、韧带创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 腕部痛风性关节炎一例

    作者:游永刚;徐永清;郭远发;朱跃良;唐辉;梅良斌;范新宇;陈苏丽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200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关节红肿、疼痛并腕关节活动受限.检查:右腕轻度肿胀,皮温较高,无红斑.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分别为20、30、10和20°.血尿酸579μmol/L.X线片检查示右腕关节骨质密度减低,呈骨质疏松改变,右腕舟状骨骨质欠规整.

    关键词: 腕关节 痛风 关节炎
  • 再生医学的再认识

    作者:杨志明

    由"组织工程"发展起来的"再生医学"概念已有10余年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再生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不仅弄清了不少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 人脱细胞羊膜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鞠晓军;潘锋;柏树令;田晓红;佟浩;王军

    目的 人脱细胞羊膜(human acellular amniotic membrane,HAAM)含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整合素和板层体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能为细胞增殖、分化提供丰富营养.研究HAAM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ADSCs)的生物相容性,探讨HAAM复合ADSCs构建真皮替代物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能性. 方法 取健康4月龄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于腹股沟处获取脂肪行ADSCs体外分离、培养和传代;取第3代细胞行HE染色及CD44、CD49d、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物理和酶消化法处理自愿捐赠的人羊膜获得HAAM,行HE染色观察细胞是否脱除干净,扫描电镜观察HAAM结构特征.将第3代ADSCs以2×10~5个/cm~2密度接种于HAAM上皮面,体外共培养1~5 d后分别行扫描电镜和MTT检测,不加材料组设为对照组.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建立背部直径为2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A组创面植入复合ADSCs的HAAM,B组植入单纯HAAM,C组常规包扎.术后行大体观察,于术后1、2、4周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皮肤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结果 HE染色示第3代ADSCs呈梭形,胞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第3代ADSCs表达CD44和CD49d,不表达CD34.HAAM行HE染色未见细胞残留;扫描电镜下见HAAM两面具有不同的三维结构,上皮面为较致密的网状纤维;基质面为较稀疏的胶原纤维,未见纤维发生融合、断裂和降解.ADSCs-HAAM复合培养3 d后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胞体肥大呈梭形隆起,胞膜外绒毛致密略有弯曲,胞体下方形成丰富的伪足牢固黏附于HAAM上;培养1~5 d,MTT检测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1、2、4周,A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A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B、C组;A组CK19表达亦明显高于B、C组. 结论 HAAM复合ADSCs构建真皮替代物对大鼠全层皮肤损具有良好的促愈合作用.

  • 局部应用重组人EGF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EGF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宗守凯;梁自乾;欧邦军

    目的 EGF对创面修复具有积极作用,EGF受体(EGF receptor,EGFR)可调节皮肤创面愈合,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模型,观察局部应用重组人EGF(recombinant human EGF,rhEGF)联合血糖控制对创面EGFR及其mRNA的影响,探讨rhEGF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 13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8.57±6.59)g,随机分为A、B、C、D组(n=34).A、B、C组大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D组于对应时间点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作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成功制备后8周,取4组大鼠背部去毛后置于80℃热水6 s,制备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A组于烫伤模型制备前1周开始控制血糖至D组水平;模型制备24 h内创面清创后喷洒150 U/cm~2rhEGF,含1%磺胺嘧啶银霜剂辅料缝扎固定;B组不控制血糖,伤后处理同A组;C组同A组方法控制血糖,模型制备后24 h内采用含1%磺胺嘧啶银霜剂辅料缝扎固定;D组伤后处理同A组.烫伤后3、7、11、15、21 d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并于烫伤后1、3、5、7、11、15、21 d,取创面皮肤组织采用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EGFR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烫伤后3 d各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1、15、21 d,A、D组高于B、C组(P<0.05);A、D组间及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NA原位杂交观察显示,烫伤后各组均有EGFR mRNA表达,主要分布于真皮的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创缘残存的皮肤附属器上皮中;A、B、C、D组分别于烫伤后5、7、7、11 d表达达峰值,且A、D组峰值较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及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均可见各组EGFR蛋白表达,并逐渐增强,A、B、C、D组分别于烫伤后7、7、11、11 d达峰值,A、D组间及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血糖控制以及局部应用rhEGF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并能有效刺激EGFR mRNA及EGFR蛋白表达.

  • 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及其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的研究

    作者:钟清玲;刘德伍;刘繁荣;彭燕;张向荣;蓝蔚

    目的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能主动参与创面修复,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观察DM大鼠皮肤中ESCs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9(keratin19,K19)、β1整合素(β1-integrin)、β-连环素(β-caten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DM大鼠皮肤创面难愈合的潜在机制. 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M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5 mg/kg)制备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给药后4周取两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岛组织学变化.取两组动物背部全层皮肤,分离培养ESCs,取第2代ESCs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K19、β1-integrin、β-catenin和PCNA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接种1周后检测两组细胞克隆形成率. 结果 DM大鼠造模成功率为90%.DM组胰腺HE染色可见胰岛细胞数明显减少,出现变性坏死;正常对照组胰岛细胞结构清楚,无变性坏死.DM组大鼠ESCs的K19、β1-integrin、β-catenin及PCNA阳性表达分别为82.63±14.77、21.59±4.71、76.49±6.58、90.77±12.4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1.24±42.83、54.48±17.43、116.39±9.26、110.62±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ESCs克隆形成率为6.43%±1.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1.3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DM组88.89%细胞处于G_0/G_1期,凋亡细胞数为3.98%;正常对照组91.50%细胞处于G_1/G_1期,无凋亡细胞. 结论 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65 mg/kg STZ可有效建立DM大鼠模型.DM大鼠ESCs数量少、增殖分化能力低可能是DM创面难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 毛囊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许永安;付小兵

    目的 对毛囊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毛囊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 结果 调节毛囊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多条信号通路,包括BMP/TGF-β、Wnt、Notch、外胚层发育不全基因等,在皮肤组织的发育、更新及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 结论 毛囊干细胞可作为皮肤创面修复的一种重要细胞学治疗方法.

  •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绍英;李宝明;王旭昇;李幼忱;康悦;董丽;陈学英;赵亚平;李宝兴

    目的 比较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加大鼠自体刃厚皮与单纯大鼠自体刃厚皮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组织学观察PADM在大鼠体内的转归.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体重200~225 g.于每只大鼠背部左侧翻起4.0cm × 2.5 cm皮瓣,达深筋膜,皮下植入4.0 cm×2.5cm拉网的PADM,10~14d待植入的PADM血管化后,沿原切口处将左侧4.0 cm × 2.5 cm皮瓣切下,右侧背部也制作4.0 cm×2.5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两侧切除的全层皮肤用鼓式取皮机反取为0.2 mm厚刃厚皮片,分别植入左侧PADM上(实验组)和右侧皮肤缺损(对照组).术后2、4、8、20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收缩率,并对创面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术后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自体刃厚皮与PADM贴合良好,大部分复合皮泛红成活:对照组自体刃厚皮创面绝大部分泛红成活.组织学观察,实验组PADM内有大量成纤维细胞长入,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周围可见巨噬细胞;对照组自体刃厚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充填.术后4~8周大体观察,实验组大部分创面愈合,复合皮挟起时皮片厚,柔软、丰满,有弹性;对照组创面基本愈合,但挟起时皮片薄弱.组织学观察,实验组PADM内炎性浸润逐步消退;对照组自体刃厚皮下层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平行于表面.术后20周大体观察,实验组复合皮与周围皮肤结合部平坦,复合皮柔软、丰满;对照组皮片薄,弹性较差.组织学观察,PADM内及周围未见炎性浸润,胶原纤维组织结构与自体皮接近;对照组自体刃厚皮皮片薄,内见残存皮肤附件结构,皮下被平行于表面的瘢痕组织充填.实验组4、8周创面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收缩率有较对照组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自体刃厚皮与PADM支架复合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复合皮片厚,弹性好,PADM在体内逐步被自体胶原所替代.

  • 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培养毛乳头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焦虎;范金财;刘立强;康宁;田佳;甘承;冯苏云;严笠;谷聪敏

    目的 毛乳头细胞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毛囊和皮肤构建.探讨用含血清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keratinocyte medium,KM)和普通培养基(normal medium,NM)培养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以及KM培养的毛乳头细胞是否可用于组织工程毛囊研究. 方法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从除皱术时切下的头皮标本中分离培养毛乳头,接种后分别采用KM和NM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记录毛乳头早贴壁时间及细胞迁出时间,接种5 d时统计毛乳头贴壁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计数第3代细胞每皿聚集体个数;记录细胞大传代次数;细胞融合成膜后取第3代细胞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染色和ALP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ALP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并统计ALP蓝色阳性区域面积. 结果 KM组毛乳头早贴壁时间及细胞迁出时间分别为24h及64h,早于NM组的48 h及80h.5 d时KM组及NM组毛乳头贴壁率分别为54.17%及36.78%.NM组细胞体积较KM组大.NM组第3代细胞每皿形成(3.06±1.12)个聚集体,KM组每皿形成(9.25±1.73)个聚集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组细胞融合后细胞膜片行HE染色可见细胞呈多层性;NM组细胞不能多层性生长,未行HE染色观察.NM组细胞多可传7代;KM组多可传15代.MTT检测显示KM组细胞增殖迅速,7 d后KM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组第3代细胞α-SMA均为阳性.ALP染色显示,NM组第6代细胞中仅少量细胞表达ALP,阳性区域面积为(987±146)μm~2;KM组第14代细胞ALP染色仍为阳性,阳性区域面积为(8 757±558)μ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毛乳头细胞在含血清的KM中增殖迅速,聚集生长明显,传代次数增多;用含血清KM培养毛乳头细胞用于组织工程毛囊构建是可行的.

  • 神经元差速贴壁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骏;冯大雄;黄贻泽;叶飞

    目的 神经元纯化是各种神经细胞实验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步骤,但目前少见神经元纯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神经轴突影响的实验报道.探讨简便有效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DRGn)细胞纯化方法和神经元培养体系内相关因素对β3-tubulin阳性神经轴突生长状态的影响. 方法 取新生3d的SD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制成细胞悬液,根据玻片包被底物不同分为D-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PDL)组、PDL/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组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组,分别差速贴壁10、20、30、40、50、60、70、80、90、100 min,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时间点DRGn细胞和非DRGn细胞贴壁数量.将DRG制备组织块培养72 h,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观察底物(PDL、PDL/LN、Col Ⅰ)、FBS(0、5%、10%)、五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0、20、40 μmol/L)和阿糖胞苷(cytrambine,Ara-C,0、10、20 μmol/L)不同水平对DRG整节培养中β3-tubulin阳性轴突长度和单位阳性轴突分支末梢数量的影响.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接种后即开始贴壁,贴壁10 min后移除细胞悬液仍可见DRGn细胞及非DRGn细胞贴壁生长.PDL组:贴壁10、30 m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阴性(NSE~-)细胞数高于NSE~+细胞数(P<0.05);贴壁80、90、100 min,NSE~+细胞数大于NSE~-细胞数(P<0.05).PDL/LN组:贴壁10、20、30、40、50 min,NSE~+细胞数及NSE~-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壁60、70、80、90、100 min,NSE~+细胞数大于NSE~-细胞数(P<0.05).Col Ⅰ组:贴壁10~40 min,NSE~-细胞数大于NSE~+细胞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壁70、80、90、100 min,NSE~+细胞数大于NSE~-细胞数(P<0.05).DRG整节培养72 h后,底物水平为PDL/LN时轴突生长分化好,与PDL水平和Col 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S为5%水平时β3-tubulin单位阳性轴突分支末梢数大(P<0.05),但阳性轴突长度在0、5%和10%3个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在0浓度水平时β3-tubulin单位阳性轴突分支末梢数及阳性轴突长度均大,与20、40 μmol/L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a-C在0和10μmol/L浓度水平的阳性轴突分支末梢数相同,均高于20 μmol/L水平(P<0.05);而阳性轴突长度在10 μmol/L水平时长,与0和20μmol/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DRGn细胞悬液在PDL包被的玻片上差速贴壁30 min,再将悬液吸出进行接种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离纯化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行DRG整节培养时,选择神经元专用培养基联合PDL/LN细胞培养底物和10 μmol/L Ara-C,可获得理想的β3-tubulin阳性轴突生长分化效果.

  • 壳聚糖-藻酸盐支架复合BMSCs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大彬;文益民;蓝旭;李辉映

    目的 研究壳聚糖-藻酸盐支架复合BMSCs构建组织工程脊髓,桥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断端,促进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的作用. 方法 取1只成年雄性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藻酸盐支架,扫描电镜观察结构,用浸提液实验检测毒性.将支架材料与第2代BMSCs以细胞密度1×10~6个/mL体外复合培养制备组织工程脊髓,于培养后1、3、5 d扫描电镜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取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制备急性脊髓T_9半横断损伤模型,根据修复方法不同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n=10).A组于损伤区植入组织工程脊髓,B组植入单纯支架,C组植入20μL 1×10~7个/mL BMSCs,D组直接缝合硬膜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4、6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6周取材行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heat germagglutinin-horseradish peroxidase,WGA-HRP)神经逆行示踪检测、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壳聚糖-藻酸盐支架呈三维多孔海绵样结构.浸提液实验显示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等级为0~1级.扫描电镜观察示BMSCs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3 d后即可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细胞呈一定方向排列.术后2、4、6周A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D组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6周高于C组(P<0.05).术后6周,各组WGA-HRP神经逆行示踪检测示阳性神经纤维均未能穿过脊髓断端.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组宿主脊髓与组织工程脊髓连接紧密,损伤区内无明显瘢痕组织长入,有较多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阳性细胞发生的神经纤维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神经元样细胞;B组支架植入外周可见成纤维细胞形成的瘢痕组织以及少量侵入尚未降解的支架材料;交界区可见少量NSE、NF-200阳性细胞;C、D组脊髓断端见瘢痕组织填充,D组脊髓损伤周边有空洞形成,两组均未见明显NSE、NF.200阳性神经元样细胞. 结论 壳聚糖-藻酸盐支架与B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脊髓对大鼠急性SCI修复有促进作用,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支架材料.

  • 不同次数移植BMSCs修复脊髓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辉映;文益民;罗亚丽;蓝旭;汪大彬;孙振刚;胡凌云

    目的 观察经蛛网膜下腔不同次数移植的BMSCs在Wistar大鼠损伤脊髓内的存活、迁移及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的作用,探讨BMSCs移植的佳次数. 方法 8只2月龄Wistar大鼠,体重约120 g.取股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第2代BMSCs,用Hoechst 33342标记.另取75只成年Wistar大鼠体重约220 g,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T_(9、10)SCI模型.随机分为5组(n=15),A组经蛛网膜下腔置管移植1次1 × 10~7个/mL BMSCs悬液0.1 mL(术后1周),B组2次(术后1、3周),C组3次(术后1、3、5周),D组5次(术后1、3、5、7、9周),E组于术后1、3、5、7、9周各注入0.2 mL PBS作为空白对照.SCI术后不同时间点行大鼠后肢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并行荧光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及分化情况. 结果 术后3周,A~D组BBB评分均有明显增加,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9、12周,C、D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1).各时间点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示术后3周,移植的BMSCs存活于损伤脊髓边缘,A组细胞数达高峰:随后A组细胞数逐渐减少,B、C、D组分别于术后5、7、7周细胞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12周C、D组存活细胞数显著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术后3周损伤脊髓形成的空洞A、B、C、D组逐渐减小,12周C、D组空洞小,A、B组次之,E组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细胞数变化趋势与BMSCs存活细胞数类似.术后12周NF-200阳性细胞数在C、D组表达较A、B组明显;神经元样细胞发出的神经丝穿过损伤区在C、D组明显,A、B组较少. 结论 多次移植BMSCs更有利于SCI修复,移植以3次为好.

  • 髓磷脂相关抑制物66小分子干扰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筛选

    作者:李若飞;党晓谦;李建伟;王坤正;柏传毅;包理忠;娄高杰

    目的 构建并筛选出具有干扰作用的髓磷脂相关抑制物66(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y 66,nogo66)小分子干扰RNA(samll mterfenng 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奠定基础. 方法 设计2条针对大鼠nogo66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1条阴性对照序列,插入载体pGenesil-1.1,同时用pGenesil-1.1质粒作为空白对照,得到4种质粒pGenesil-nogo66-siRNA.1、pGenesil-nogo66-siRNA-2、pGenesil-nogo66-siRNA-hk、pGenesil-nogo66-siRNA-kb,对4种质粒进行DNA测序和酶切鉴定;培养大鼠胶质细胞瘤C6细胞,用4种质粒进行转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ogo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筛选出对nogo66基因具有干扰作用的nogo66-siRNA表达质粒. 结果 DNA测序显示设计的2种质粒干扰序列正确;Kpn,Ⅰ/Xho Ⅰ双酶切4种质粒均可见800 bp及4.3 kb条带;4种质粒分别转染C6细胞后培养48 h,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平均转染效率约为73%.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未转染细胞相比,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使nogo基因表达下降22%、蛋白表达下降73%,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基因表达下降28%、蛋白表达下降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hk、pGenesil-nogo66-siRNA-kb后nogo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下降(P>0.05). 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具有干扰作用的nogo66-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脊髓损伤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三磷酸腺苷通过激活mTOR/STAT3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

    作者:孙振刚;文益民;毛庆花;胡凌云;李辉映;孙珍娟;汪大彬

    目的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分化成神经元促进脊髓愈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录和转导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STAT3)通路在SCI中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方法 取9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24):A、B、C组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T8~10SCI模型后,A组以ATP(40 mg/kg)、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C组以ATP(40 mg/kg)加雷帕霉素(3 mg/kg)分别治疗7 d;D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术后1、2、3、4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时间点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通路因子mTOR、STAT3的表达. 结果 术后1~4周,A组大鼠BBB评分呈持续升高趋势,均高于B、C组,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术后1~4周A组mTOR、STAT3、NSE mRNA表达持续升高,Nestin mRNA表达逐渐降低,但各时间点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GFAP mRNA表达持续升高,但各时间点均低于B、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B、C组各指标mRNA表达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mTOR、P-mTOR、STAT3、P-STAT3 mR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与mRNA变化相似. 结论 在大鼠体内ATP能激活mTOR/STAT3通路,诱导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有助于SCI愈合.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闫昌葆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9月,应用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17例Ⅲ度急性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19~48岁,平均31.7岁.左膝10例,右膝7例.致伤原因:运动伤6例,交通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30 d,平均16 d.术前屈膝活动度为(121.8±4.1)°;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侧扳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为(50.8±6.1)分,Tegner评分为(1.3±0.7)分.KT-1000测量双侧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度差异为(10.5±1.6)mm.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67.8±9.4)min,术后体温超过37.4℃时间为(5.4±1.2)d,住院时间(13.6±2.4)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屈膝活动度为(116.9±3.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抽屉试验及侧扳试验均为阴性.双膝前后向松弛度差异为(2.7±1.7)mm,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分别为(91.6±3.2)、(6.0±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种异体跟腱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良好移植物.双束可分别重建其前外侧束及后内侧束,符合解剖生理结构,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 异体窦房结组织左心室壁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付勇;廖斌;于风旭;邓明彬;冯志强;李新;万居易

    目的 通过同胞家兔窦房结组织异体移植,观察移植后窦房结组织形态、超微结构改变及是否形成异位起搏功能,旨在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重度房室阻滞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健康家兔70只,雌雄不限,体重1.5~2.0 kg.其中42只受体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热缺血移植组和冷缺血移植组(n=14);另28只为热缺血移植组和冷缺血移植组供体实验动物,与受体为同胞兔.各组受体实验动物于左心室游离壁血管稀疏区近心尖部作长6 mm、深2 mm切口;对照组切口用7-0 Prolene线缝合;冷缺血移植组将供体主动脉阻断后经根部灌注4℃冷晶体灌注液至心脏停跳,切取窦房结组织5 mm×3 mm移植;热缺血移植组供体直接取同等大小窦房结组织移植.术后1、2、3、4周,各组取3只实验动物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干制作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观测心脏电活动;并观察移植窦房结组织学、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受体实验动物术后存活36只,每组12只.术后各时间点,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干后,各组心电活动均明显减慢,呈窦性心动过缓;术后4周假手术组、热缺血移植组、冷缺血移植组心率分别为(81.17±5.67)、(82.42±7.97)、(80.83±6.95)次/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未出现心室异位节律起搏.HE染色示热缺血移植组移植窦房结组织存活6只,冷缺血移植组存活8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示热缺血移植组和冷缺血移植组移植窦房结组织均可见相邻的2个窦房结细胞,细胞质内有空泡状结构,少量散乱的肌微丝,相邻细胞间缝隙连接. 结论 异体窦房结组织移植至心室壁后可以存活,但不能起到异位起搏作用.

  • VEGF及微血管密度在同种异体骨及自体骨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表达

    作者:王垚;李琪佳;孙瑞军;王志强;白俊清

    目的 探讨兔桡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及自体骨移植修复后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其中12只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另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取受体实验动物,制备双侧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缺损修复组织内VEGF、CD34蛋白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术后12周,对不脱钙组织切片行von Kossa染色,行骨形态计量学参数[骨小梁相对体积(percent trabecular area,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检测,并对VEGF蛋白表达与骨形态计量学参数、MVD计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VEGF蛋白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软骨细胞、部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优于实验组(P<0.05);而术后12周,两组VEGF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周,两组VE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均成正相关(P<0.01).术后12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BV/TV、Tb.N、Tb.Th、Tb.S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蛋白与BV/TV、Tb.N、Tb.Th成正相关,与Tb.Sp成负相关(P<0.01). 结论 VEGF在骨缺损愈合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达各异,可协调软骨及骨形成并与其血运重建关系密切;VEGF可能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起促进作用.

  • 关于"去抗原牛松质骨中利用动静脉袢诱导轴向血管化为实验研究"的讨论

    作者: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