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3D打印个体化矢状曲度模棒及光电导航技术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超;谭伦;林旭;胡海刚

    目的 评价在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中应用3D打印个体化矢状曲度模棒和光电导航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10月,共66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研究组30例应用3D打印个体化矢状曲度模棒及光电导航技术行PLIF.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节段、分型、分度及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腰腿痛VAS评分;通过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矢状面螺钉植入角(sagittal screw angle,SSA)、植钉准确率、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及固定节段矢状曲度恢复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透视次数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 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下肢根性症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植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植钉准确率为81.9% (118/14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1.7% (1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3).术后即刻,研究组SSA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P=0.00).研究组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和固定节段矢状曲度恢复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PLIF术中应用3D打印个体化矢状曲度模棒和光电导航技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增加,还能更好地纠正脱位及恢复矢状曲度,改善患者术后腰痛症状.

  • 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口腔黏膜及自体皮肤混合微粒移植再造阴道

    作者:周宇;李强;李森恺;周传德;李峰永;曹玉娇;张思娅;魏蜀一;赵阳

    目的 探讨在口腔黏膜及自体皮肤混合微粒移植基础上联合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再造阴道的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13年6月,收治67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其中47例采用单纯口腔黏膜及自体皮肤混合微粒(对照组)再造阴道,20例联合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816).比较两组再造阴道深度、周径、容积,创面上皮化时间及脱离模具时间,以及术后有性生活患者的女性性功能量表(FSH)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2,P=0.059;t=0.398,P=0.692).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8个月,平均16.08个月;其中试验组15例、对照组29例有性生活.对照组4例、试验组2例出现术后出血,但再造阴道未出现狭窄.两组创面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8,P=0.057),但试验组术后脱离模具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7.020,P=0.000).随访观察见再造阴道湿润、光滑、富有弹性,内无毛发生长.末次随访时,两组再造阴道深度、周径及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1例患者FSFI评分<23分、诊断为性功能不良外,其余患者性功能均正常.两组FSFI评分以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黏膜及自体皮肤混合微粒移植基础上联合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再造阴道,具有创伤小、外观及性功能恢复正常,且口腔供区无破坏的优点.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能提供可靠支架结构,有效抵抗腔穴挛缩,弥补了混合微粒再造术后需长期佩戴模具的不足.

  •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贾其余;胡联英;俞宇;王林;郭万根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42.5岁.损伤节段:Tn1例,T124例,L1 10例,L26例,L31例.骨折AO分型:A型13例,B型9例.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C级2例,D级3例,E级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5.5 d.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球囊扩张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并注入可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治疗.术后评估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 术后1例切口浅表坏死、1例切口渗出液较多,均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2例发生CSC渗漏,均无临床症状出现.术后8周开始出现CSC吸收现象,12~16周吸收完全,平均13.2周.骨折愈合时间16~20周,平均18.5周.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者;无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及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简便、安全,可有效提高伤椎复位质量和恢复椎体力学性能,明显减少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失败.

  • 生长激素对人工血管内皮化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喆;陈学明;李晨宇;冯海;于宏志;朱仁明;蔡执敏

    目的 通过对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观察rhGH是否具有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改善远期通畅率的作用.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1月共收治9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其中32例(34条患肢)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6例18条患肢)和对照组(16例16条患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及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股浅动脉病变者行膝上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主髂动脉病变者同期行腹-双股+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研究组患者于术后当日起每晚皮下注射rhGH 9 U,连续应用7d;对照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及3个月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股-腘人工血管通畅情况,测量管壁厚度.结果 对照组1例术后因急性血栓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2周超声检查两组人工血管均未出现明显内膜增生,研究组与对照组管壁厚度分别为(0.13±0.02)cm和(0.15±0.03)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0,P=0.108);术后3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管壁厚度分别为(0.17±0.06) cm和(0.26±0.09)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0,P=0.04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 ~ 60个月,平均56.4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工血管5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52.5%和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0,P=0.225).结论 rhGH具有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的作用,临床应用可抑制术后人工血管内膜过度增生.

  •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庄超;周栋;汤雪明;徐南伟

    目的 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and fixation device,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9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43 ~ 82岁,平均58.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9年.病变节段:C3、45例,C4、53例,C5、66例,C6、7 12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14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20~150mL,平均45 mL.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神经损伤、食道瘘、椎前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轻度吞咽不适,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缓解.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移位或下沉、螺钉拔出或断裂及颈椎不稳征象.术后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NDI、椎间隙高度及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价获优14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2.3%.结论 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并恢复椎间隙高度,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 肾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腰椎间融合器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杨博;欧云生;蒋电明;王晓峰;杨东军

    目的 比较肾形与子弹头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Cage)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取10具成年雄性白猪L2~L5脊柱标本,相邻两椎体为一运动单位,共20个运动单位,随机分为4组(n=5):空白对照组(A组)、髓核摘除组(B组)、子弹头形Cage组(C组)、肾形Cage组(D组).A组不作处理;B组单纯摘除椎间盘髓核;C、D组模拟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植入相应Cage并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摄X线片观察各组椎间隙高度和C、D组Cage的位置.生物力学测试各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压缩7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术前A、B、C、D组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6,P=0.917);B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变化,C、D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Cage位置偏左,尾端定位针距左边缘(3.06±0.51)mm;而D组位置更居中,尾端定位针距左边缘(5.68±0.69)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7,P=0.000).C、D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压缩7个方向的ROM均显著低于A、B组,B组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右侧弯和压缩2个方向的ROM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向两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形状Cage在恢复椎间隙高度方面效果相似,辅以内固定后均能维持脊柱稳定.肾形Cage在轴向压缩和向植入对侧弯曲时ROM更小,在TLIF术中能更理想地放置于椎体中后部.

  • 中国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解剖研究

    作者:尤田;张新涛;张文涛;江长青;黄伟;李伟;张洪雷;白露;江小成

    目的 观测中国成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的解剖学形态,为临床ACL或半月板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取15具防腐处理成人膝关节标本,供体男10具,女5具;年龄25~47岁,平均32.4岁.左膝8具,右膝7具.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大体观察标本形态,然后对ACL实质部以及胫骨止点(分为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大体观察见,ACL呈扁平条状,由大量细纤维束组成,其中13具标本可见明显的前内束与后外束;2具标本无明显分束.ACL胫骨直接止点呈弧形,起自内侧髁间棘外侧面,止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前方,宽度为(11.2±2.4) mm、厚度为(3.0±0.3) mm、横断面积为(28.8±7.8) mm2.完整胫骨止点左右径为(9.5±1.8)mm,前后径为(11.9±0.6) mm,横断面积(117.8±12.5) mm2.外侧半月板前角宽度为(12.3±2.0) mm.ACL胫骨直接止点将外侧半月板前角包绕其中,而胫骨间接止点纤维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纤维部分交织.结论 ACL重建时胫骨止点应尽量接近弧形重建.ACL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为交叉覆盖关系,在进行外侧半月板移植时应注意保护ACL胫骨止点.

  •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长骨骨干良性病理性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晓东;唐学阳;蒋欣;刘利君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及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干良性病理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1月-2013年7月共72例长骨闭合性病理性骨折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B组39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身体质量指数、原发病变类型、骨折部位、骨折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A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均明显少于B组(P<0.05).所有患儿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3.4年.X线片示肿瘤病灶消失及病理性骨折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组2例(6.1%)复发,B组3例(7.7%)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580).B组1例胫骨骨囊肿患儿术后3个月再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复查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两组疗效均为优.结论 对儿童长骨骨干的良性病理性骨折,宜首选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锁定加压钢板为次选方案.

  • 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龙;赵思淳;吴仕舟;呙金海;黄富国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7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4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压砸伤2例,机器伤1例,其他伤1例.开放损伤22例,闭合损伤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46h,平均18h.结果 术后发生针道反应3例,切口感染1例;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 ~ 48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发生3例异位骨化,骨折愈合后行松解手术.1例因术后形成慢性骨髓炎骨折未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 ~ 14个月,平均9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迟发性尺神经炎,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出现骨缺血性坏死,无肘关节不稳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肘平均活动度为屈105.0°、伸-25.0°、旋前69.2°、旋后75.6°.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和上肢功能评分(DASH)评价,获优22例,良8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3.3%;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获优21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77.8%.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相对较少.

  • 膝前切口经髌骨纵行截骨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金京日;任红革;刘彦群;金日;李林

    目的 探讨膝前切口经髌骨纵行截骨入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36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经髌骨纵行截骨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男25例,女11例;年龄26~72岁,平均4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8例,砸压伤9例.闭合骨折34例,开放骨折2例.合并髌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12例,内、外侧副韧带损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11d,平均6d.结果 术后29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 32周,平均16.4周;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术后4例出现膝部疼痛,2例膝关节僵硬,4例需扶单拐行走.术后12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88~98分,平均94.07分;其中优21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55%.术后10 ~ 14个月6例取出内固定物,均无再骨折发生.结论 膝前切口经髌骨纵行截骨入路术区显露良好,骨折易达解剖复位,内固定简便,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 关节镜治疗骨骺未闭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阳;孙学斌;张克远;李纲;尼加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骨骺未闭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脱骨折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35例单膝ACL撕脱骨折的骨骺未闭青少年患者,均于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男25例,女10例;年龄8 ~ 16岁,平均14.7岁.致伤原因:运动伤24例,交通事故伤9例,日常生活损伤2例.根据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Ⅱ型27例,Ⅲ型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8.7±3.2)分,Lysholm评分为(51.2±4.5)分.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6 d,平均5d.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2.4个月.28例骨折解剖复位,7例接近解剖复位;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短缩畸形、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发生.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6周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经对症处理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 120°;其余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3.2±4.1)、(96.2±2.5)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42,P=0.000; t=-56.242,P=0.000).结论 对于骨骺未闭青少年ACL撕脱骨折患者,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 腓骨小头切除对胫骨上段肿瘤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术疗效的影响分析

    作者:朱晓兵;叶招明

    目的 探讨胫骨上段肿瘤行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术中切取腓骨小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1999年7月-2013年3月,对76例胫骨上段肿瘤患者行保肢术.术中行瘤段切除、人工全膝关节重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覆盖,其中38例同时切除腓骨小头(A组),38例保留腓骨小头(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肿瘤类型及分期、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定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0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A组1例(2.63%)发生切口感染,显著低于B组6例(15.79%)(x2=3.934,P=0.047).A组1例、B组2例发生腓肠肌内侧头坏死.X线片复查示A组4例、B组6例发生假体松动;A组2例、B组4例存在膝关节不稳.A组3例、B组5例肿瘤局部复发,A组7例、B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A组8例、B组7例因肿瘤复发死亡.术后12个月,根据MSTS93评分系统,A组获优23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4%;B组获优21例,良11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84.2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6,P=0.744).结论 胫骨上段肿瘤行人工关节重建保肢手术时,切除腓骨小头有利于术中软组织覆盖,可减少植皮术创伤及相应并发症,降低术后感染率,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良好.

  • 关节镜下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病损

    作者:陈先武;叶如卿;许海平;陆建猛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病损的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的48例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病损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26例;年龄35 ~ 59岁,平均46岁.存在明确创伤史者12例.病程1~ 57个月,平均4.6个月.患肩中重度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较健侧下降.根据Goutallier分型标准:0级3例,1级18例,2级27例.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及屈肘力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以及MRI复查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60 min,平均135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肩关节肿胀、切口渗血,经对症处理后愈合.4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MRI示肌腱愈合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降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体侧内旋以及前屈上举肌力均增加,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UCLA评分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肘关节MEPS评分及屈肘肌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病损,可获得满意疗效.

  • 基于3D打印的胫骨近端骨折标准件库钢板数字化内固定

    作者:陈宣煌;张国栋;林海滨;陆俭军;黄文华;余正希;陈旭;吴献伟;吴长福

    目的 研究标准件库及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胫骨近端骨折数字化内固定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取10具成人下肢标本,行连续薄层CT扫描,采集Dicom格式图像导入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按Schatzker分型制作胫骨近端SchatzkerⅡ~Ⅵ型骨折各2具;从标准件库中选择钢板、螺钉对虚拟骨折模型行内固定;设计并3D打印带钉道的导航模块,指导标本内固定术中钢板、螺钉放置,观察卡位、板钉位置情况,以X线片及CT扫描评价效果.将该数字化内固定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3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研究组),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合并伤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10具标本内固定术后均行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显示钢板位置及螺钉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直径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预设一致;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胫骨近端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可引导钢板放置、螺钉植入.临床应用中研究组按照术前选择的钢板和螺钉顺利完成手术,进钉长度、直径、位置、角度等与术前设计一致.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9),但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6个月,平均13.5个月.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4.070,P=0.000).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77.000,P=0.238).结论 通过胫骨近端骨折标准件库选择钢板,并在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下植入内固定,具有准确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较高、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徐旭;朱慧勇;李志勇;黄旭;赵文权;游嘉;王慧明;刘建华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8例下颌骨良性病变切除后一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2 ~ 50岁,平均34.5岁.造釉细胞瘤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髁状突骨瘤1例.病变切除后缺损部位参照CRABS方法分类:右侧CRAB型、左侧RABS型、左侧CR型、右侧RAB型、左侧C型、右侧RABS+左侧S型各1例,右侧AB型2例.术前戴预制的咬合板行颌面部CT及常规供骨区CT检查,应用BrainLab Iplan软件及Surgicase CMF 5.0软件对颌面部等CT数据分割、三维重建、术前设计及虚拟手术,术中利用模型外科技术切除下颌骨肿瘤,采用BrainLab导航系统实时验证下颌角和髁状突等部位的定位.术后利用Geomagic studi012.0软件通过二维测量和三维色谱偏差分析进行手术精确度评价;随访观察颜面部对称性、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设计、模拟手术和实时导航手术.术后CT复查和三维色谱偏差分析示截骨部位、切除范围、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下颌角点和髁状突外极点在术前设计复位点与术后CT模型上就位点距离分别相差(1.83±0.19)mm和(1.61±0.24)mm.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除肋骨移植患者张口度轻度受限外,余未见明显并发症.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ANS可显著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精确性,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面部对称性,可有效辅助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

  • 关节镜下应用Ultrabraid缝线结合FOOTPRINT外排锚钉治疗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作者:梁锦英;郑佳鹏;李强;钟树玉;陈闽贞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Ultrabraid缝线结合FOOTPRINT外排锚钉治疗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19例青少年ACL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使用Ultrabraid缝线结合FOOTPRINT外排锚钉进行骨折固定.男13例,女6例;年龄8~ 18岁,平均15.8岁.左侧10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运动伤6例,扭伤5例.陈旧性骨折3例,其余均为新鲜骨折.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呈阳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54.2±4.0)分.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6例.结果 手术时间50 ~ 60 min,平均55.2 min.术后1d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复位满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7年.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关节面基本平整.末次随访时,17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呈阴性,1例前抽屉试验呈阴性、Lachman试验呈弱阳性;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96.1±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00,P=0.000).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Ultrabraid缝线结合FOOTPRINT外排锚钉固定治疗青少年ACL撕脱骨折,可达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创伤小,避免了对骨骺的损伤,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重建方式选择及对臼杯位置影响的研究

    作者:曹林虎;谭伦;林旭;吴超;曾俊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骨缺损对重建方式选择及臼杯位置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78例(78髋)行非骨水泥THA的髋臼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后上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者39例,行后上方打压植骨(A组);后上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50%者24例,行后上方结构性植骨或植入钽金属垫块(B组);内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者10例,行腔隙内打压植骨(C组);内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50%者5例,行内壁钛网重建结合打压植骨(D组).A、B组间和C、D组间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及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垂直距离.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25个月.术后A组2例发生假体松动;B组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关节脱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测量示:A、B组实际旋转中心和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后上壁骨缺损时,重建方式会影响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髋臼早期松动可能与外展角过大、重建方式选择不当有关.髋臼内壁骨缺损时,旋转中心均有不同程度上移,重建方式会影响旋转中心的水平位移.

  • 数字化模板联合骨性参数测量辅助髋关节假体型号选择的研究

    作者:何金鹏;郝运;王小林;邵景范;杨小进;郭风劲;冯杰雄

    目的 探讨采用数字化模板联合骨性参数测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选择关节假体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6月,对13例拟定THA治疗患者通过术前测量骨性参数及数字化模板,辅助假体型号选择及制定术前计划.男4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4.08岁.左髋8例,右髋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股骨颈骨折5例,其中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结果 手术时间140~254 min,平均191.8 min.术中2例输血,6例使用血浆代用品补充血容量.术中假体植入时无股骨或髋臼周围骨折;术后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下肢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缓解,患肢功能显著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54.0±12.9)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91.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9,P=0.000).术前假体选择型号与实际型号比较,股骨假体获优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2.31%;髋臼假体获优7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4.62%.结论 THA术前采用数字化模板联合骨性参数测量可准确预估假体型号,提高假体选择准确性.

  • 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沙良宽;陈庆玉;孙灵通;董斌;李利昕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钢板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每组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身体质量指数、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摄腕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根据Knirk等分级标准分级).结果 钢板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外固定组共4例(6.6%)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钉道感染2例,桡神经感觉支神经炎2例;钢板组共5例(8.2%)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腕管综合征2例,肌腱断裂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愈合,钢板组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外固定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钢板组掌倾角大于外固定组(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及关节面台阶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轻、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颈干角重建对疗效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林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颈干角重建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3月,106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8例,女48例;年龄26 ~ 71岁,平均5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4例,高处坠落伤23例,摔伤21例,其他伤8例.根据Neer分型标准: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65例,四部分骨折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d,平均2.7 d.根据术后1 ~3dX线片测量的肱骨颈干角,将患者分为3组进行影像学以及临床疗效比较.其中术后肱骨颈干角>145°为外翻组,126 ~ 145°为正常组,<126°为内翻组.结果 根据术后肱骨颈干角分组,外翻组10例,正常组75例,内翻组21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X线片复查,3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正常组肱骨头内翻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内、外翻组(P<0.05).正常组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78.67% (59/75),显著高于外翻组60.00% (6/10)以及内翻组42.86% (9/21) (P<0.05);内、外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 (6/21),正常组为10.67% (8/75),外翻组为20.00% (2/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1,P=0.12).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肱骨颈干角正常重建是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 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研究

    作者:张涛;李文杰;王峰;张宇;徐艾强;沈忆新

    目的 探讨新生小鼠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培养方法,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方法 取SPF级新生ICR小鼠SVZ组织,采用机械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NSCs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行抗SOX-2和抗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rdU标记法及MTT法检测比较培养3、7d细胞增殖能力.以未添加bFGF和EGF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第3代NSCs分化,抗β-微管蛋白Ⅲ(Tuj-1)、GFA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比较诱导3、7dN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新生小鼠SVZ组织中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见原代培养3d即有神经球形成,至7d时见大量悬浮生长神经球,且体积较前增大,部分神经球出现融合及贴壁分化现象.细胞呈典型NSCs形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获得细胞为NSCs.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显示,体外培养3d的NSCs中BrdU阳性细胞数为(75.817±2.961)个、吸光度(A)值为0.478±0.025,均显著高于培养7d的(56.600±4.881)个、0.366±0.032(t=3.366,P-0.028;t=2.752,P=0.011).经诱导培养后,NSCs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分化能力检测显示,诱导分化3d时Tuj-1、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3.1%±3.7%、23.7%±3.8%,显著低于诱导分化7d(40.1%±3.6%、37.1%±4.5%)(t=3.285,P=0.030; t=3.930,P=0.017).结论 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SVZ处NSCs时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分化潜能,且体外培养时间不同,细胞增殖、分化能力亦不同.

  • 肘前方入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合并Regan-MorreyⅡ型尺骨冠状突骨折

    作者:印飞;孙振中;宋升;韦旭明;马运宏;刘军;周明;庄胤

    目的 总结肘关节前方入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合并Regan-MorreyⅡ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合并Regan-MorreyⅡ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7 ~ 53岁,平均36.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0d,平均4.6 d.结果 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18.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8个月;无异位骨化、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6 ~ 95分,平均92.3分;其中优5例,良3例,优良率100%.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6 ~ 145°,平均128°;前臂旋转活动范围140 ~ 170°,平均150°.结论 对于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合并Regan-MorreyⅡ型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可清晰暴露骨折,Herbert螺钉内固定牢靠,治疗效果满意.

  • 埋线法结扎周边血管预防扩张皮瓣静脉淤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媛媛;张金明;梁伟强;陈宇宏;冀晨阳;张佳琦

    目的 总结埋线结扎扩张皮瓣周边血管主干预防皮瓣静脉淤血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5月,对6例扩张穿支皮瓣通过埋线结扎皮瓣周边蒂部以外静脉主干行静脉延迟.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2 ~ 62岁,平均29.7岁.大面积鲜红斑痣及烧伤后挛缩瘢痕各2例,采用扩张颈横动脉胸段皮支皮瓣修复;重度尿道下裂1例,采用扩张侧腹部皮瓣行阴茎再造;足踝及足背部瘢痕挛缩1例,采用扩张逆行胫后动脉穿支交腿皮瓣修复.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皮瓣扩张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6例皮瓣均行1次埋线结扎.皮瓣获取术中及术后颜色均无异常改变,未见淤血现象,并全部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24个月,平均10.2个月.皮瓣颜色、外形、质地均较满意.结论 通过埋线结扎周边血管主干阻断静脉回流方法对扩张皮瓣进行静脉延迟,可有效预防术后静脉淤血,提高皮瓣成活率,而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良好.

  • 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聂涛;戴闽;邹帆;李明军;刘俊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6月,收治9例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7.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2例.左侧6例,右侧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18h,平均7.2 h.一期行彻底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二期行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2例跟骨内侧创面发生浅表感染、1例跟骨外侧切口愈合不良;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26个月,平均12.8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为78 ~ 88分,平均81.3分.结论 一期彻底清创、VSD治疗,二期行跟骨内固定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是治疗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克氏针锚钉张力带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粉碎性撕脱骨折

    作者:黄培镇;黄学员;董航;蔡群斌;黄枫;陈基长

    目的 总结采用克氏针锚钉张力带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粉碎性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克氏针锚钉张力带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粉碎性撕脱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4.5岁.按照Lawrence和Botte解剖分区,均为Ⅰ区骨折.骨折块均较粉碎且移位超过2 mm,18例波及跖骰关节面骨折块移位.受伤至手术时间2~9d,平均4d.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 ~ 18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示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复位丢失、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75~98 d,平均87 d.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5~100分,平均92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2分,平均0.6分.结论 应用克氏针锚钉张力带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粉碎性撕脱骨折,既能起到骨折端加压作用,又避免了对皮肤的干扰刺激,疗效满意.

  •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策略

    作者:李林涛;吴海山;吴宇黎;符培亮;丁喆如

    目的 综述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液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式较多,其中术前包括补充铁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自体血储备,术中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抗纤溶治疗、使用止血带等,术后包括使用自体血回输系统以及严格的输血指征.对贫血患者,术前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联合自体血储备可以降低术后输血率,术中使用止血带及静脉输注氨甲环酸也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采取严格的输血指征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应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方式,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促进患者康复.

  • 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研究进展

    作者:何树坤;黄富国

    目的 综述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发生机制主要与BMP信号转导失调有关.目前临床对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治疗、预防以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及预防主要针对创伤后肘关节未形成异位骨化或异位骨化致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的患者,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康复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切开松解术、关节镜下松解术以及关节置换,其中以切开松解术为主.结论 肘关节异位骨化临床常见,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综合使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是今后治疗方向.

  • 肩峰下滑囊炎伴米粒体形成一例

    作者:周昆鹏;杨光;李叔强;杨晨;齐欣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关节疼痛伴轻度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缓解,未行诊治;因左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加重2个月于2012年12月入院.患者无结核及类风湿性疾病史.检查:左侧肩峰前外侧可触及一囊性肿物,大小约8 cm×8 cm×5 cm,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差,轻度压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其中外展40°、内收10°、前屈40°、后伸20°、内旋30°、外旋20°;右侧肩关节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106 mm/1 h,C反应蛋白23.7 mg/h,类风湿因子35.8 kU/L,抗链球菌“O”、结核菌素试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左肩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表现;CT示关节周围见弧形低密度影包绕,其内密度欠均匀;MRI示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液体量增多,其内可见广泛分布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及T2WI抑脂呈低信号(图1).诊断为肩峰下滑囊炎,伴米粒体形成,不排除未钙化的滑膜软骨瘤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