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前路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

    作者:刘意强;韦国平;杨文彬;王成日;黄锐

    目的 探讨采用前路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2月,对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患者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4~58岁,平均46岁.病程5~32个月,平均16个月.均为单节段病变,病变节段:L3、42例,L4、5 20例,L5、S1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统计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复查腰椎X线片和腰椎三维CT成像,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Cobb角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1mL,卧床时间平均5d,住院时间平均11d.术中腹膜撕裂2例、腰升静脉撕裂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髂骨取骨处疼痛4例、非对称性下肢皮温升高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未出现感染、复发,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逆向射精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腰椎MRI示减压彻底.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31例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达骨性融合. 结论 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避免了对腰椎后方结构的破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 单侧椎弓根钉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金;姚浩群;戴闽;张斌;雷刚刚;张志宏;刘虎诚;李未平

    目的 探讨应用单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枚聚醚醚酮[poly (ether-ether-ketone),PEEK]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研究组采用单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枚PEEK Cage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枚PEEK Cage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按照Schulte等评价标准评定植骨融合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腰背痛改善情况,Macnab标准评定术后疗效,Emery法测量椎间隙高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研究组随访时间12~79个月,平均21.3个月;对照组15~73个月,平均22.6个月.术后前凸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良好,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研究组和对照组植骨融合时间分别为(6.8±1.3)个月和(7.1±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3,P=0.110).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ODI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Macnab腰椎疗效评定为优13例,良47例,可3例,优良率95.23%;对照组为优7例,良38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71 A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6.110,P=0.006). 结论 与双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枚PEEK Cage相比,单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枚PEEK Cage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少、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选择.

  • 400例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面神经保护

    作者:杨翔;张跃康;刘雪松;任艳明

    目的 探讨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标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400例巨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186例,女214例;年龄15~74岁,平均41.6岁.病程2~13年,平均2.4年.病变均位于桥小脑角区,其中左侧191例,右侧200例,双侧9例.临床表现:单侧听力下降伴耳鸣为首发症状389例,面部麻木373例,单侧面瘫370例,头痛269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后组颅神经症状317例,行走不稳342例.术前颅底薄层CT示患侧内听道口均有不同程度“喇叭口”样扩大.MRI示肿瘤为囊性78例,实性322例;合并脑积水269例.术后复查头部MRI或CT了解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显微镜观察及电生理监测评定面神解剖保留情况,术后当天根据House-Brackmann (HB)分级评定面神经功能保留情况,以及出院时和术后1年按HB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 结果 肿瘤全切372例(93.00%),次全切除28例(7.00%).1例术后14d因迟发性脑干缺血死亡,1例术后20 d因肺部感染死亡;余39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5年.1例因神经纤维瘤病5年后复发.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67例(91.75%);术后当天面神经功能保留251例(62.75%),术后当天、出院时及术后1年间面神经功能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32,P=0.000).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1例(2.75%),脑脊液漏29例(7.25%),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18例(4.50%),皮下积液13例(3.25%),创腔出血需二次手术9例(2.25%),口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5例(6.25%),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前合并脑积水者,术后261例脑积水消失. 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患者死亡率极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较高,是巨大型听神经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颈椎动态稳定器联合Cage融合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司文腾;张华果;王爱国;孙宜保;白玉

    目的 探讨使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6月,应用DCI非融合术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7~64岁,平均44.1岁.病程2~8年,平均5.1年.脊髓型颈椎病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混合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压迫神经或脊髓.病变节段:C3、4、C4、51例,C3、4、C5、65例,C4、5、C5、63例,C4、5、C6、75例,C5、6、C6、72例.采用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颈部功能、脊髓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术后随访观察DCI稳定性、DCI手术节段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移位等情况.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颈椎X线片示,末次随访时DCI手术节段活动度为(7.8±3.1)°,与术前(7.3±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5,P=0.132).DCI假体无不稳或松动;1例(C4、5)植入DCI假体的椎间隙后缘出现轻度异位骨化.Cage植骨融合椎间隙均未见明显透亮线,无Cage松动下陷,骨性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N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18.3±5.1)、(15.7±1.5)、(3.4±1.8)分,与术前的(49.6±11.3)、(12.8±2.0)、(6.7±1.2)分相比均显著改善(t=2.131,P=0.016;t=3.126,P=0.024;t=6.102,P=0.038). 结论 应用DCI非融合与Cage融合联合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保留了颈椎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其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 双包埋缝合法矫正轻度唇裂二期鼻畸形

    作者:卿勇;岑瑛;许学文;柯霜晨

    目的 探讨双包埋缝合法矫正轻度唇裂二期鼻畸形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双包埋缝合法矫正20例轻度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4~44岁,平均21岁.均为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后单侧鼻畸形.左侧9例,右侧11例.患者均为第2次手术,距唇裂修复术11~42年,平均19年.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对鼻外形满意,双侧鼻孔形状对称,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塌陷矫正,未见明显瘢痕.随访期间畸形无复发. 结论 双包埋缝合法矫正轻度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手术操作简便,能彻底矫正鼻畸形,术后复发率低,且手术切口隐蔽,不遗留明显瘢痕,获得较好面部外观.

  • 数字技术支撑胸腔镜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立岷;宋跃明;龚全;周春光;安永刚

    目的 探讨数字技术支撑胸腔镜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1例胸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6~47岁,平均23.6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示均为T6 ~ 11胸椎结核,破坏累及2个椎体和1个椎间隙.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为E级.将患者胸廓脊柱三维CT数据输入SUPERIMAGE工作站建立个体化胸廓、脊柱模型,选择合理工作通道、设定各通道作用(清除病灶、植骨、植钉),建立手术预案.按术前设计完成通道的建立、病灶暴露、清除、植骨、内固定. 结果 患者术中操作均与术前设计相符,均通过预定通道应用胸腔镜完成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等操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46 min;出血量100~150mL,平均120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留置时间24~48 h,平均38 h;住院时间3~5 d,平均4.6 d.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为E级.无切口疼痛、肺部及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三维CT示植骨块位置良好,部分区域已融合,胸椎后凸无变化,内固定无失败. 结论 在数字技术支撑胸腔镜下治疗胸椎结核,可达到微创、高效、安全的治疗效果.

  • 吻合血管的腘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作者:申立林;宋素萍;蔺翠霞;李文龙;孙雪生;朱涛;李强

    目的 通过解剖观测及临床应用探讨游离腘动脉皮支皮瓣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修复足踝部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取8具尸体下肢标本乳胶灌注血管后,在小腿外后上方行穿支血管解剖研究,设计腘动脉皮支皮瓣,其蒂部切取长度2.5 cm;解剖足部跗外侧动脉并游离至距起始处6 cm处;测量以上血管管径,计数伴行静脉.2010年3月-2013年1月,采用大小为6.0 cm×4.0 cm~7.5 cm×5.5 cm的游离腘动脉皮支皮瓣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修复13例足踝部创面.男11例,女2例;年龄41~65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压砸伤4例,机器绞伤1例.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7.0 cm×5.0 cm.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解剖观测结果示,以腘窝外侧动脉穿支为轴,可以设计腘动脉皮支皮瓣,腘动脉皮支皮瓣蒂部穿支管径与跗外侧动脉匹配.临床应用结果示,术后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皮瓣颜色接近正常肤色、质地柔软;其中3例女性患者因皮瓣外形较臃肿行二期皮瓣修薄术,其余患者皮瓣外形均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2.3%. 结论 游离腘动脉皮支皮瓣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修复足踝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供区隐蔽等优点.

  • TGF-β3、BMP-2及地塞米松诱导兔滑膜MSCs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陈松;符培亮;丛锐军;吴海山;许震宇

    目的 探讨TGF-β3、BMP-2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兔滑膜MSCs (synovial MSCs,SM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 方法 取5只10~1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2.5 kg)膝关节滑膜分离培养SMSCs,并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及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采用PELLET培养系统,将聚丙烯管中的SMSCs团块分成8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进行成软骨诱导培养.A组TGF-β3,B组BMP-2,C组DEX,D组TGF-β3+ BMP-2,E组TGF-β3+DEX,F组BMP-2+ DEX,G组TGF-β3+ BMP-2+ DEX,H组为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软骨微球的直径、重量,蛋白聚糖(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以及软骨标志基因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来评价各组细胞因子诱导SMSCs成软骨能力大小,确定佳成软骨诱导细胞因子组合;并通过检测各组软骨微球DNA含量来评价软骨微球重量增加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结果 经鉴定,成功从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处滑膜分离获得SMSCs.A~F组诱导产生的软骨微球直径较小、重量较轻,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合成量亦较低;而G组诱导产生的软骨微球直径大,重量重,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合成量亦多,均显著高于A~F组(P<0.05);RT-qPCR结果显示,G组软骨相关基因(SOX-9、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Ⅹ型胶原、BMP受体Ⅱ)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各组软骨微球DNA含量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7d降低约70%,14 d降低约80%,21d降低约88%). 结论 SMSCs在TGF-β3、BMP-2及DEX三者联合诱导条件下成软骨分化能力强;软骨微球重量的增加由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导致,而不是由细胞增殖引起.

  • 软骨细胞微环境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构建软骨细胞微环境中的应用

    作者:仲伟俍;张卫国

    目的 综述软骨细胞生存微环境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构建该微环境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关于微环境对于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软骨微环境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调节软骨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微环境、机械微环境、电场微环境及低氧微环境等,目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对于软骨细胞微环境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刺激、机械性刺激及制备仿生材料等方面. 结论 深入认识软骨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尽可能地模拟软骨发育所需生理微环境,有助于构建更接近生理功能的软骨组织.

  • 干细胞微环境力学刺激调节干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崔爽爽;赵文君;于顺禄;邢国胜;赵凤仪

    目的 对干细胞微环境中影响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力学刺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干细胞分化研究的文献,对干细胞微环境中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各种力学刺激进行综述. 结果 机械载荷(包括剪应力、机械牵张力、压应力)、细胞培养基质硬度、细胞培养基质纳米形貌、细胞形状等4个方面的力学刺激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微环境力学刺激能够模拟干细胞体内生长的微环境,改变干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向、分化状态及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并影响干细胞的谱系分化. 结论 力学刺激是除化学和生物因素外影响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又一主要因素.

  • 改良肋间动脉穿支蒂胸腹部皮瓣修复前臂创面

    作者:王宝云;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孙广峰;王波;曾雪琴

    目的 总结改良肋间动脉穿支蒂胸腹部皮瓣修复前臂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肋间动脉穿支蒂胸腹部皮瓣修复24例前臂创面.男14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7岁.前臂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5例;机器绞榨伤8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5例;玻璃刺伤伴创面感染1例.创面均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8cm×5cm~22cm×13cm.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6 cm~27 cm × 13 cm,其中2例采用复合组织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3例皮瓣外形臃肿,其余外形满意,术后6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获优21例,良3例. 结论 改良肋间动脉穿支蒂胸腹部皮瓣蒂部旋转设计灵活,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等优点,是修复前臂创面理想皮瓣之一.

  • 主单髂支架植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复合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病变

    作者:余朝文;高涌;聂中林;宋涛;陈世远;卢冉

    目的 总结主单髂支架植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复合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病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9月,采用主单髂支架植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复合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病变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6~79岁,平均61.7岁.病程4h~30d,中位时间10d.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2例,多发性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一侧髂动脉严重狭窄3例,腹主动脉瘤合并一侧髂动脉严重扭曲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远端瘤颈夹层1例,Schumacher分型为Ⅱ a型腹主动脉瘤且远端瘤颈狭窄2例,急诊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 结果 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手术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7年,中位时间52个月.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支架位置良好,动静脉瘘消失,动脉瘤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双侧股动脉转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随访期间无再发腹主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双下肢血供正常. 结论 主单髂支架植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复合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临床疗效满意.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母)甲瓣再造拇指足供区皮肤缺损

    作者:夏晓丹;谢松林;黄雄杰;何志湘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母)甲瓣再造拇指足供区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应用游离(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缺损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7~45岁,平均26岁.拇指缺损程度按顾玉东分类法:Ⅰ度4例,Ⅱ度3例,Ⅲ度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d,平均5d.(足母)趾供区均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 结果 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再造拇指及供区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再造拇指外观及掌指关节伸屈活动、拇指对指捏力恢复良好;均恢复了保护性触痛觉,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足供区趾体外形良好,供趾的屈伸活动无明显影响.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步态恢复正常,足部不适感及双侧变异基本消失,奔跑、弹跳基本不受影响. 结论 (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是供区缺损的手术方法既能完美再造拇指,又能很好地保留供趾功能.

  • 同指中节指动脉岛状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修复甲床缺损

    作者:强力;寿奎水;芮永军;薛明宇;周晓;卜凡玉

    目的 总结应用同指中节指动脉岛状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修复甲床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8例(8指)甲床缺损并残留甲基质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机器磨削伤4例,切割伤3例,冲压伤1例.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2例,小指1例.甲床缺损范围为0.8 cm×0.5 cm~1.5 cm×1.2 cm.应用大小为1.1 cm×0.8 cm~1.8 cm×1.5 cm的同指中节指动脉岛状筋膜瓣联合(足母)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筋膜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移植甲床均顺利成活,筋膜瓣及(足母)趾供区创面均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7例新生指甲被覆完全,1例新生指甲被覆超过4/5;新生指甲外观光滑、平整.根据指甲再生疗效标准评定:获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足母)趾供区2例出现轻度甲畸形,但不影响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同指中节指动脉岛状筋膜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可一期修复甲床缺损,且疗效较好.

  •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

    作者:张文武;申勇;姚晓光;丁文元;马树伟

    目的 总结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疗效. 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5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55岁,平均35岁.病变累及L3、43例,L4、55例,L5、S13例.病程3~12周,中位时间7周.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3±0.6)分.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2周患者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2~4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术后6~10个月,平均6.5个月获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脱出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8±0.9)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19.69,P=0.00). 结论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有效方法,对于椎体破坏明显、症状较重的重症患者也能获得满意疗效.

  •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永成;袁雪凌;汪爱媛;彭江;卢世璧

    目的 综述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现状.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治疗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骨软骨损伤同时损害关节软骨和底层的软骨下骨,不同病因引起的骨软骨损伤病变的治疗方法不同,主要包括临床传统治疗方法和组织工程策略.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确切,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再生骨、软骨及骨-软骨界面,有效恢复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正常功能和力学特性. 结论 骨软骨损伤的治疗仍是骨科巨大挑战,其治疗策略应将软骨及软骨下骨作为不可分割的复合功能单元综合研究,为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提供佳解决方案.

  • 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

    作者:程继伟;王洪伟;郑文杰;李长青;周跃

    目的 对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关于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用于慢性下腰痛的评价方法较多,主要从功能及疼痛两方面评定.功能评价方法分为一般评价与特定评价,目前使用为广泛的是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量表(QBPDS)、Macnab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疼痛程度评价方法中常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数字疼痛评分法(NRS). 结论 虽然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较多,但仍缺乏一种比较全面、简洁实用的评价方法,需要更深入研究.

  • 高屈曲型与普通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进展

    作者:荣根祥;桂斌捷;王斯晟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高屈曲型与普通型膝关节假体的比较研究进展,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有关高屈曲型与普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比较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高屈曲型与普通型膝关节假体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并发症方面的比较仍存在许多争议,而关节功能及满意度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顾文奇;施忠民;梅国华;薛剑锋;邹剑

    目的 评价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腓骨远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6例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9.8岁.致伤原因:扭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摔伤2例.均为闭合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48h,平均8h.术前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扫描检查以明确损伤类型及受累范围.根据Weber分型,A型11例,B型5例;合并内踝骨折的双踝骨折5例,合并内、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2例.术后定期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疗效,同时记录踝关节伸屈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例糖尿病患者切口延期愈合,经换药后治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术后10~14周骨折端愈合,平均12周.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9.6±6.5)分,VAS评分为(1.3±1.5)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为(70.0±8.0)°,背伸活动度为(84.0±5.1)°. 结论 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获得坚强稳定的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空心螺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进针通道的小样本解剖学初步研究

    作者:马坤龙;朱磊;方跃

    目的 通过对耻骨联合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初步设计平行螺钉、交叉螺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的进针通道,为空心螺钉微创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取防腐保存正常成人尸体标本8具,男6具、女2具,自L5水平及双侧大腿中上1/3处横断,解剖测量精索、子宫圆韧带、冠状血管至同侧耻骨结节间距,两侧耻骨结节间距、耻骨联合高度、耻骨结节外缘窄径,耻骨联合处及耻骨联合外20 mm处的上部、中部及下1/3处厚度.根据以上解剖学测量结果,设计平行螺钉、交叉螺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进针通道. 结果 平行螺钉固定方式:第1枚螺钉进针点为耻骨结节外缘,出针点为对侧耻骨结节外缘,可选择直径4.5 mm或6.5 mm的空心螺钉固定;第2枚螺钉进针点为耻骨联合外20 mm、耻骨联合下23 mm处,出针点与进针点相对称,可选择直径4.5 mm空心螺钉固定.2枚平行螺钉进针方向垂直于耻骨联合.交叉螺钉固定方式:进针点为一侧耻骨结节,出针点为对侧耻骨联合外20 mm、耻骨联合下23 mm处;可选择直径4.5 mm空心螺钉固定.2枚交叉螺钉分别与两侧耻骨结节的水平线成25°夹角,与耻骨体平面成5~10°前倾角、5~10°的后倾角. 结论 通过分析耻骨联合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学数据,设计平行螺钉、交叉螺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的进针通道是可行的,但尚需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固定强度.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内固定一期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

    作者:魏丹;王跃;袁加斌;唐孝明;张斌;卢冰;谭波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内固定一期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15例骨盆、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重物压砸伤4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3h~9d,平均5.4 d.Morel-Lavallée损伤部位:髂后上棘上方4例,大转子部7例,大腿近侧前方4例.合并骨盆骨折10例,其中前后挤压型1例,侧方挤压型3例,垂直剪切应力型5例,复合机制损伤型1例;合并髋臼骨折5例,其中横形骨折1例,后柱加后壁骨折1例,横形加后壁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骨盆及髋臼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联合VSD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待引流量<20 mL/d,间断缝合创面或联合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16~31 d,平均20.8 d.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7.8个月.Morel-Lavallée损伤均于术后16~36 d愈合,平均21.3 d.骨折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及骨感染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3.6周.术后6.5个月,8例骨盆骨折按Majeed功能评分,获优5例,良2例,中1例;4例髋臼骨折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获优2例,良1例,可1例. 结论 对于骨盆、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内固定治疗骨折同时联合VSD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既能及时有效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又能保障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时机和切口安全.

  • 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风险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军;荆珏华;周云;姚运峰;詹俊锋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失血风险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107例(121膝)接受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利伐沙班组51例(57膝),依诺肝素钠组56例(64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围术期实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记录术后35 d内的出血事件. 结果 术后依诺肝素钠组显性失血量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8例(15.69%),其中切口出血1例,黑便4例,血尿3例;依诺肝素钠组发生出血事件2例(3.57%),其中血尿1例,黑便1例;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依诺肝素钠组(x2=4.624,P=0.032). 结论 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TKA术后隐性失血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依诺肝素钠会增加显性失血风险.

  •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尖顶距测量的简便方法介绍

    作者:王红川;王永才;闫冰;钟浪;蒋俊威

    目的 研究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测量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的简便方法. 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对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男14例,女21例;年龄48~88岁,平均72.3岁.均为闭合骨折;Evans分型:Ⅲ型1例,Ⅳ型27例,Ⅴ型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4.3 d.术中分别在正侧位透视像上测量,根据铰刀尖端与股骨头半径中点之间的关系判断TAD;术后根据X线片进行TAD测量.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复查X线片测得TAD为18~24mm,平均22.6 mm,TAD均<25 mm.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6个月;弃拐行走时间为11~16周,平均13周.1例术后5d出现肺部感染;均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0个月按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9分23例,8分4例,7分3例,5分2例,平均8.44分. 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利用铰刀尖端与股骨头半径中点间的关系可获得对TAD的有效控制,对预防螺旋刀片退出、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 细菌培养阴性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李恒;杨瑞;耿磊;杨云建;张振东;陈继营

    目的 研究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中,细菌培养阴性与培养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4例关节翻修患者,其中66例符合PJI诊断标准纳入研究.根据术前关节穿刺与术中关节液或组织培养结果将66例患者分为培养阴性组(CN组,21例)和培养阳性组(CP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假体生存时间,术中取炎性组织行石蜡切片,根据Morawietz等分型方法进行组织学分型;并将术前及术中关节穿刺液行细菌培养. 结果 CN组患者术前CRP和ESR分别为(1.29±1.84)mg/dL和(22.86±28.42)mm/1 h,均显著低于CP组的(5.08±9.57)mg/dL和(36.74±31.26)mm/1 h(t=2.094,P=0.038;t=7.761,P=0.000).CN组假体生存时间为8~504个月,中位时间72个月;CP组为15 d~300个月,中位时间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31,P=0.026).组织学分型示CN组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2例;CP组Ⅰ型6例,Ⅱ型25例,Ⅲ型13例,Ⅳ型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占PJI患者的68.18% (45/66),其中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68.89%). 结论 细菌培养阴性的PJI患者发病较缓慢,炎性反应较弱,必须结合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及术中组织学情况综合诊断.

  • 不同状态下Q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杰;陈游;李安平;龙义

    目的 探讨不同状态下Q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2012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女性患者10例(11膝)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女性患者20例(20膝)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试验组在伸直位、屈膝30°位(屈曲位)、手法纠正位和手术纠正位Q角,以及对照组伸直位及屈曲位Q角.对两组患者伸直位和屈曲位Q角,两位置Q角差值(伸直位Q角一屈曲位Q角),以及试验组手法纠正位和手术纠正位Q角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伸直位、屈曲位Q角以及两位置Q角差值分别为(17.2±3.6)、(14.3±3.0)、(2.9±1.9)°,对照组分别为(15.2±3.4)、(14.4±3.5)、(0.8±1.7)°,两组间伸直位和屈曲位Q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两位置Q角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3.253,P=0.003).试验组手法纠正位和手术纠正位Q角分别为(19.8±3.4)°和(18.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93,P=0.053). 结论 如女性患者伸直位Q角无明显增大,但屈曲位Q角较伸直位明显改变时,需考虑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能;对于女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可通过测量术前手法复位髌骨后的Q角,来评估是否需行远端重排术.

  •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关节畸形的中期疗效

    作者:曾敏;胡懿郃;谢杰;李明清;林少如

    目的 探讨对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24例(24膝)重度膝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1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病因:原发性骨关节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夏科关节病3例.病程5~25年,平均14.5年.存在屈曲畸形13例,外翻畸形7例,内翻畸形16例.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拔出引流管期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检测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及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与术前比较;摄X线片复查假体位置. 结果 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78 min;手术开始至拔出引流管期间出血量为400~1000mL,平均650mL;住院时间14~18 d,平均15.2 d.术中1例(4.17%)发生髌骨横形撕脱性骨折;术后1例(4.17%)切口出现渗液、红肿,2例(8.33%)出现假体周围感染.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5.5年.X线片复查示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带、骨溶解及假体下沉,下肢力线无明显改变.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VA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F-36量表评分中除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四川省年龄>60岁城市男性参考值(t=2.42,P=0.02; t=5.26,P=0.00)外,其余各项评分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较好中期疗效,但应注意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关节镜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外侧间室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鄢志辉;杨柳;郭林;王富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energy,bRFE)联合外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外侧间室软骨损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40膝)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外侧间室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女19例;年龄15~65岁,平均42.1岁.左膝22例,右膝18例.运动伤5例,扭伤8例,余无外伤史.病程1个月~10年,中位病程10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9.9±8.2)分,膝骨关节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69.6±5.3)分.软骨损伤根据Outerbridge分级标准:Ⅰ级2例,Ⅱ级21例,Ⅲ级17例,Ⅳ级10例;根据改良Noyes评分标准评分为1~16分,平均6.52分,其中评分≤6分(A组)及>6分(B组)患者各20例.所有患者关节镜下行外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bRFE修整损伤软骨.采用Lysholm评分和JOA评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并对不同程度软骨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8.1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 评分为(92.2±7.2)分,JOA评分为(92.9±7.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Lysholm评分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A、B组术前Lysholm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P<0.05). 结论 关节镜下bRFE联合外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外侧间室软骨损伤可获得较好疗效,其中软骨损伤程度较轻患者功能恢复优于软骨损伤程度较重患者.

  •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秦晓东;李翔;吕天润;宋李军;张宁;范卫民

    目的 探讨采用一种改良非髂骨截骨的经腹股沟下骨盆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股骨头颈骨折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对12具成人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将腹股沟下入路进一步改良并应用于临床.2010年5月-2012年3月对34例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经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15例)或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1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0~64岁,平均31.1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前壁和/或前柱骨折15例,前壁或前柱骨折加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7例,T形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d,平均7.4 d. 结果 解剖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度为(11.09±0.24)cm,是腹外斜肌腱膜的反折和延续,与腹壁肌是完整的一体结构;腹股沟韧带与髂腰肌在髂前上棘上附着点直径为(0.69±0.08)cm,大隐静脉距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为(3.58±0.49) cm.临床应用结果: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医源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术后1周内影像学检查,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3例.末次随访时按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获优25例,良4例,可3例,差2例.8例发生Brooker Ⅰ级髋关节异位骨化. 结论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直接分离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起点,对腹股沟韧带损伤小,能扩大髋臼前方手术暴露范围,有利于对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及关节内结构髋臼骨折的手术操作,是对经典髂腹股沟入路的良好补充和改良.

  • 皮质骨成型术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勇;田文;李淳;赵俊会;王海华;薛云皓;田光磊

    目的 探讨皮质骨成型术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3年2月-2011年1月,收治6例内生软骨瘤病患儿.男1例,女5例;年龄9~12岁,平均10.8岁.5例初发症状为手部无痛性包块,1例因手部外伤摄X线片时发现.入院检查:患儿手部多发包块、手指畸形伴屈伸功能障碍.X线片检查示手部内生软骨瘤位于掌、指骨干骺端和骨干,不侵及远节指骨及腕骨.对24指60块掌、指骨行皮质骨成型术治疗.术后以手指主动活动度评价患指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摄X线片测量瘤体横断面大直径变化,并根据Tordai等分级标准判断肿瘤是否复发以及新骨生成情况. 结果 接受1次手术2例,2次手术2例,3次手术2例.患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83个月,平均52.2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指主动活动度由术前(230.8±53.2)°增加至(255.0±28.7)°,瘤体横断面大直径由术前(15.6±5.8)mm减小至(10.7±3.7)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9,P=0.001;t=8.304,P=0.000).末次随访时根据Tordai等分级标准,1级34块掌、指骨(56.7%),2级26块(43.3%).随访期间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均未见病理性骨折及恶变. 结论 采用皮质骨成型术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病,可明显改善患儿手部外观及手指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肿瘤生长.

  • 人膝关节半月板切除和移植对胫股关节面应力的影响

    作者:汪喜顺;章亚东;侯树勋;吴闻文;张洪;罗殿中;顾东强;赵彦涛

    目的 明确人膝关节半月板切除和移植对胫股关节面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影响,为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成年男性右膝关节尸体标本7具,仔细解剖后保留所需结构,根据所测胫骨平台大小剪裁压敏纸备用.实验分为4组:A组为正常膝关节组,B组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组,C组为膝关节半月板切除组,D组为膝关节半月板移植组.按分组顺序完成4组模型的压敏实验:切开膝关节关节囊,从内外侧关节间隙置入压敏纸,稳定固定胫骨上端和股骨下端,分别于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30、60、90、120°状态下给予纵向700 N的压力,持续120 s,使压敏纸充分发生显色反应;取出压敏纸,分离显色底片并标记内外侧,扫描后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分析受力面积、平均压强. 结果 随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各组膝关节受力面积均逐渐减小,平均压强均逐渐增加,各组内不同屈曲角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不同屈曲角度的膝关节受力面积均显著高于C组,平均压强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切除后,胫股关节面应力显著增加,平均压强显著增高.胫股关节面应力在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修复后恢复至接近正常状态,因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应尽量保留或修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

    作者:张亮;徐辉;郭晓忠;周一新

    目的 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累及髋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2011年8月采用THA治疗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131例(195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男100例(152髋),女31例(43髋);年龄17~69岁,平均33.7岁.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距关节置换间隔1~50年,平均13.7年.左髋30例,右髋37例;双髋64例.术前Harris评分(18.0±13.7)分,关节总被动活动度(36.2±51.2)°,被动屈曲度(23.4±32.6)°.175髋关节被动屈曲<90°,其中134髋存在屈曲畸形.根据术前总被动活动度及X线片、CT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融合组(86髋)、纤维融合组(43髋)及骨性融合组(66髋),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发生股骨矩骨折4髋,股骨干骨折2髋,髋臼后柱骨折1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3髋;术后髋关节脱位2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143个月,平均51.3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平均3.9个月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6.4±14.1)分,总被动活动度为(202.0±28.0)°,被动屈曲度为(93.2±15.3)°,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采用主观4级标准评定患者主观满意度,其中非常满意100髋,比较满意80髋,较不满意15髋.X线片示,5髋于髋臼侧Ⅰ、Ⅱ区出现宽度<2mm的透亮线;49髋发生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3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融合组与骨性融合组髋关节被动屈曲度均显著低于非融合组(P<0.05),纤维融合组髋关节总被动活动度显著低于非融合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累及髋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可获得较理想的中期假体生存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欠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