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刀片位置对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

    作者:姚贤华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螺旋刀片位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螺旋刀片放置位置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A组螺旋刀片正、侧位均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C/C);B组正、侧位分别处于股骨头下1/3处及股骨头中心位置(I/C).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尖顶距(TAD)、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TA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螺旋刀片C/C与I/C两种放置位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效果相当.

  • 股骨距的完整性结合TAD值对顺转子间骨折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传宇;史宗新;于远洋;孟祥财;刘建泉;张辉

    目的 针对应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顺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结合术后尖顶距值(TAD值)研究股骨距结构对骨折术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A1/A2型)并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85例患者资料,测量并记载骨折的分型、股骨距的完整性、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及股骨头高度及TAD.对其骨折后初始及骨折愈合后X线片的相关数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骨距结构完整与否对于术后稳定性影响显著;在股骨距不完整组中,TAD值对于术后稳定性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距结构完整性对于转子间骨折术后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对于股骨距结构无法得到有效支撑的患者,控制其TAD值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

  • 尖顶距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宋静;王明昊;李雪波;刘锁利;万建设;郭晓东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中的作用和意义,为骨外科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3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O/ASIF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标准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术中和术后即刻X光射线照片对骨折复位情况、远端锁定类型和股骨头内刀片位置进行记录.患者术后常规X光照片观察切出情况,用Oxford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例PFNA植入,纳入本研究的共32例,27例获得随访.其中,3例切出(2例内侧穿孔和1例内侧塌陷)TAD小于20mm.4例植入相关股骨骨折,2例不愈合,1例复位失败.结论:PFNA是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装置.我们认为TAD应尽量<20 mm或>30mm以避免股骨头穿透.

  •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影像学测量

    作者:熊良平;张世民

    目的 从术后影像学角度评价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钉尾突出高度与大转子的适配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FNA-Ⅱ治疗的5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2周正位X片,以大转子弧线为基准测量主钉钉尾外侧突出高度、正位Parker比例、正位尖顶距、正位股距尖顶距.结果 87.8%主钉钉尾突出大转子弧线,平均突出高度为(6.25±4.67)mm[男(4.84±4.38) mm,女(7.09±4.70)mm],突出高度与Parker比例呈正相关,Parker比例大于50组比小于50组的平均突出高度高3 mm.结论 PFNA-Ⅱ与国人股骨近端形态仍不能完全适配,存在主钉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的问题.将螺旋刀片置于股骨头颈的中下1/3,可减小钉尾突出高度.

  •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尚松;蒋赞利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失败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骨折复位情况、尖顶距(TAD)及拉力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3个因素对失败预测的有效性.结果:纳入研究的249例病例,失败共21例,失败率为8.4%.切出组患者平均TAD 35mm,未切出的患者平均TAD 24mm.TAD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测内固定失败的因素.内侧皮质复位情况及是否髋内翻与内固定失败相关.拉力螺钉置于股骨头颈的中下区域能有效防止螺钉切除.结论:闭合复位时尽量复位内侧皮质并避免髋内翻,将拉力螺钉置于股骨头中下区域能有效预防内固定失败,尖顶距能有效预测术后失败风险.

  • 尖顶距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相关有限元分析

    作者:辛力;王业华;杨志

    目的 以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生理载荷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不同安放位置的尖顶距对骨折稳定性的影响,供临床参考.方法 计算健康老年志愿者DHS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尖顶距在22~34 mm范围内的力学特征,综合评价髋螺钉不同安放位置的固定效果.结果 随着DHS尖顶距的不断减小,股骨的Von-Mises应力、位移逐渐减小.尖顶距为(22 ~28) mm组应力、位移小.结论 髋螺钉尖顶距在22 ~34 mm范围内越小,DHS内固定对骨折的稳定性越好.

  • PFNA 微创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分析

    作者:陈世彦;陈正刚;张秀森

    目的:评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 PFNA 微创手术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并进行随访。结果36例患者随访9~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5周。术后治疗效果根据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优19例、良14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PFNA 微创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生物力学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PFNA结合TAD值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陶岳峰;潘宏;曹燕庆;胡靖;章小军

    目的:探讨尖顶距(TAD)原理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4例,应用TAD值原理确定螺旋刀片位置。结果所有患者获得5~16个月随访,平均8.5月,骨折全部愈合,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7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6.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用尖顶距原理放置导针及螺旋刀片,该方法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

  • DHS结合"尖顶距"值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乔云峰;吕奉清;王彤;王瑞雪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2002年5月~2006年2月,应用DHS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头钉位置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36例经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头钉,固定可靠,若病例选择及操作得当,能有效减少头钉切出等并发症,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 “尖顶距”原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的应用

    作者:洪念国;王鑫

    目的:探讨“尖顶距”原理在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6~85岁,中位数52岁.按Evans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11例,Ⅴ型8例.术中按“尖顶距”原理确定头钉置放位置,术后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中位数13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31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按“尖顶距”原理确定头钉置放位置,固定可靠,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 球探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义明;刘牛庆;李玉民

    目的:探讨“球探技术”(Ball Tip Technique)在老年髋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精确控制“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应用“球探技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的TAD值以及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和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术后TAD值为18~28 mm,平均21.45mm,无穿出股骨头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3~26周,平均16周,无内固定失效病例.按Parkland和Palmer活动能力评分,7~9分11例,4~6分21例,0~3分6例,优良率84.2%.结论:“球探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中控制TAD的技术.

  •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不同尖顶距水平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炜;罗斌;沈鹏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不同尖顶距(TAD)水平对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进行髓内钉固定,根据术后不同尖顶距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随访1年后情况,分析不同尖顶距水平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何种差异.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高TAD组(TAD>25 mm),中TAD组(TAD=15~25 mm)以及低TAD组(TAD<15 mm)患者基本特征未见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性别、BMI水平分布以及并发的基础疾病等分布特征充分可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输血的比例的比较结果提示,中TAD组低,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以及随访1年间后情况可见,中TAD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的Harris评分均可见中TAD组患者高,3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年随访评分均可见高于3个月评分水平(P<0.05),提示3种TAD水平患者治疗均有效,且随着时间进程逐渐恢复.另外,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发生大腿疼痛的比例中TAD组低,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D=15~25 mm组患者术中出血少,且患者术中疗效以及短期预后佳.

  • "尖顶距"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关系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肖湘;张铁良;马宝通

    目的 验证"尖顶距(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并分析其它因素对该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106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41例;年龄20~83岁,平均52.4岁.Evans骨折分型:Ⅱ型19例,Ⅲ型25例,Ⅳ型32例,Ⅴ型29例,R型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4例,Ⅴ级34例,Ⅳ级23例,Ⅲ级5例.根据Baumgaertner等提出的预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TAD"预测值25 mm分组.A组:"TAD"值<25 mm 59例,B组:"TAD"值>25 mm 47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4.5~28.0个月(平均14.45个月)随访.3例患者并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其中"TAD"值>30 mm 15例,拉力螺钉切出1例;"TAD"值>40mm 7例,拉力螺钉切出2例(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8.7岁(75~83岁),超出骨折顺利愈合的10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7.1岁(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均见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Evans Ⅴ型2例和R型1例.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良47例,中9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1例),差7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结论 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受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复位稳定性等多因素影响,但是"TAD"值越高,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危险性越大.

  • 尖顶距与股距尖顶距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双;张立智;张世民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其中不稳定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尖顶距作为衡量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置是否合适的标准,已经被医生认识并接受.自尖顶距的概念提出以来,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作为判断螺旋刀片在股骨头内位置的标准,但拉力螺钉与螺旋刀片的尖顶距是否一致仍存争议.同时尖顶距的缺陷已有文献报道,为此国外有学者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本文对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概念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X线透视导航下运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

    作者:李锋生;叶冬平;梁伟国;陈瑞光

    目的 探讨在X线透视导航下运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X线透视导航下与传统方法 应用Gamma钉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组(导航组)18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8例.传统Gamma钉内固定组(传统组)20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内植物并发症、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导航组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18例患者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传统组20例患者术后获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全部获骨性愈合,3个月内骨折愈合者导航组12例,传统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X线平均采集图像3~5(4±1)次,传统组6~10(8±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优7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传统组优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可以精确地保证尖顶距<25 mm,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尖顶距测量的简便方法介绍

    作者:王红川;王永才;闫冰;钟浪;蒋俊威

    目的 研究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测量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的简便方法. 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对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男14例,女21例;年龄48~88岁,平均72.3岁.均为闭合骨折;Evans分型:Ⅲ型1例,Ⅳ型27例,Ⅴ型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4.3 d.术中分别在正侧位透视像上测量,根据铰刀尖端与股骨头半径中点之间的关系判断TAD;术后根据X线片进行TAD测量.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复查X线片测得TAD为18~24mm,平均22.6 mm,TAD均<25 mm.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6个月;弃拐行走时间为11~16周,平均13周.1例术后5d出现肺部感染;均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0个月按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9分23例,8分4例,7分3例,5分2例,平均8.44分. 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利用铰刀尖端与股骨头半径中点间的关系可获得对TAD的有效控制,对预防螺旋刀片退出、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 术中尖顶距控制在PFNA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磊;孙永青;郝敬东

    目的 研究术中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51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中应用测量缩放比例控制佳的TAD近似值,并测量术后首次的TAD值、术后6个月复查的TAD值,将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4周,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3%,Parker评分平均8.09分.术中测得尖顶距近似值为16.24~27.17 mm,平均(22.23±2.18) mm.术后标准方法测得尖顶距为15.38~26.82 mm,平均(21.09±2.60) mm,行两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有显著的相关性(r=1.25,P<0.001).术后6个月测得尖顶距15.97~26.33 mm,平均(20.23±2.45) mm,与术后TA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通过测量缩放比例控制佳的TAD近似值,对预防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有重要意义.

  • 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李旭;徐贤;吴韦;谭军

    目的 分析哑洲型髋关节髓内钉系统(Asian intramedullary hip system,ASIAN IM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ASIAN IMHS治疗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按AO/ASIF分型,31-A1型10例,31-A2型13例,31-A3型11例.结果 3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23周,平均14.5周,尖顶距平均值24 mm,无术中并发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十骨折、拉力螺钉松动断裂及切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SIAN IMHS基于亚洲人解剖特点设计,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确实、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推荐.术中c臂正侧位测量克氏针尾端至关节面的距离之和对预防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有重要意义.

  • 第三代Gamma钉治疗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及对尖顶距的影响分析

    作者:鲍剑;刘明伟;孙明明

    目的 探讨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的效果及对尖顶距的影响.方法 安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81例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43例患者通过第三代Gamma钉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3~41岁,平均31.25岁;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9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2~41岁,平均31.22岁;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6例,其他3例.对比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尖顶距.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尖顶距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第三代Gamma钉治疗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并发症少,可促进骨折愈合,且髋关节功能预后及恢复良好.

  • 尖顶距原则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庭波;吉璐宏;唐欢

    目的:探讨尖顶距( tip-apex distance,TAD)原则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Ⅱ)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62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Ⅱ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1例;年龄57~84岁,平均68.1岁。摔伤137例,道路交通伤25例。根据术后X线片测量结果分为TAD≤25mm(102例)和TAD>25mm(57例)两组,并对两组患者患髋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3例随访期间因非手术相关原因死亡,余15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4.1个月。20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因螺钉切出行股骨头置换,余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平均下地负重训练时间为术后(6.4±1.8)周,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4±1.3)个月,平均术后Har-ris评分(86.7±5.0)分。 TAD≤25mm组和TAD>25mm组在上述3个方面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PFNAⅡ是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但传统TAD原则可能并不适用于PFNA/PFNA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