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股沟区皮下埋藏睾丸对兔精子发生的影响

    作者:王达利;孙广峰;魏在荣;崔红旺;李丽

    目的 探讨采用腹股沟区皮下埋藏睾丸的方式修复阴囊皮肤缺损对睾丸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 普通级健康6~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雄性36只,雌性24只,体重2.5~2.7kg.将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只.实验组动物将双侧睾丸分别移位埋藏至双侧腹股沟区皮下,以制备睾丸埋藏修复阴囊皮肤缺损模型;对照组未作处理.两组于造模后8周末时采集精液进行常规分析,每组随机取6只兔测量睾丸表面温度,另随机每组取6只兔的睾丸进行活检,应用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将两组未采集活检的雄兔分别与雌兔一一配对喂养,观察生育情况.结果 对照组精液密度为(237.3±39.7)×109/L,精子活动率为76.9%±3.8%;实验组精液密度为(4.7±2.7)×109/L,精子活动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睾丸表面温度为(36.15±0.64)℃,实验组为(38.02±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示:实验组生精上皮变薄,仅存的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见明显凋亡,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为89.69%±3.76%;对照组可见散在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凋亡,AI为7.73%±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配对后对应的母兔均未受孕生崽;对照组配对后对应母兔均受孕生崽,平均生崽数为6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皮瓣重建阴囊一样,腹股沟区埋藏睾丸修复阴囊皮肤缺损将导致兔生殖功能障碍,主要因睾丸局部环境温度升高诱导生精细胞过度凋亡所致.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陈瀛;林朋;杨连发;李子荣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R)在治疗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早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术,分析相关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5月,采用PFNA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5~87岁.致伤原因均为摔伤.左侧10例,右侧9例.按AO分型:A2型14例,A3型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随访时间超过9个月的患者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19例手术时间为23~78min,平均47min术中出血量50~120mL,平均85mL;下地时间2~14d,平均7.4d;完全负重时间10~14周,平均12.4周.术中无再骨折发生,无局部及深部感染.1例术后2d猝死,考虑为脂肪栓塞.17例获平均9.4个月随访.术后15~18周(平均16.5周)达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髋内外翻畸形、螺钉切割或退钉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时间9个月以上,进行了Harris评分,优13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粉碎骨折、骨质疏松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固及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 肌腱缝合修复半月板的器械设计及疗效观察

    作者:李智尧;魏小林;李光旭;李强;李棋;钟刚;李箭

    目的 设计一套手术器械,实施以肌腱作为缝合材料的半月板修复技术,验证其可行性,并观察肌腱缝合修复半月板的疗效.方法 按需设计新器械并改进现有器械.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以肌腱缝合半月板技术治疗45例单侧半月板损伤.男29例,女16例;年龄17~40岁,平均28岁.运动伤33例,交通事故伤5例,非运动跌伤3例,原因不明4例.病程3d~6个月,平均2个月.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3例,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E-MRI提示半月板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43例.关节镜下见内侧半月板损伤39例,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术前Lysholm评分(53.0±10.3)分.单纯半月板损伤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缝合材料,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者采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并以制作韧带移植物后剩余的肌腱缝合半月板.结果 共设计器械19件.临床应用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45例术膝疼痛症状缓解,无关节绞锁,Memurray征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87.8±9.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应用表明新器械套件适合肌腱缝合半月板手术,且近期疗效良好.

  • 5-氟尿嘧啶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明珂;张经歧;田德虎;张英泽;彭秀晴;王洲;吴军;段亚飞;窦志;王翠花

    目的 评价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对屈肌腱修复术后防止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8月-2007年6月收治的48例开放性锐器伤致手部屈肌腱完全断裂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5-氟尿嘧啶组及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26例39指,男17例,女9例;年龄(29.3±9.8)岁;Ⅰ区损伤19指,Ⅱ区损伤20指;单指肌腱损伤12例,2指以上14例;伤后(2.4±1.6)h手术.对照组:22例36指,男14例,女8例;年龄(26.1±8.7)岁:Ⅰ区损伤16指,Ⅱ区损伤20指;单指肌腱损伤10例,2指以上12例;伤后(2.1±1.8)h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肌腱损伤分区和单指损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于屈肌腱修复后局部应用浓度25mg/mL的5-氟尿嘧啶浸泡的脑棉片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的腱鞘滑膜面4次,每次1min;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5-氟尿嘧啶液.结果 术后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肌腱断裂发生.5-氟尿嘧啶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4.1个月;对照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法评定疗效:5-氟尿嘧啶组优22指,良13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89.7%;对照组优11指,良15指,可9指,差1指,优良率72.2%.5-氟尿嘧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为差的1例均于术后6个月行肌腱松解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5-氟尿嘧啶可有效减少屈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

  •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修饰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犬颈动脉置换实验

    作者:潘仕荣;殷胜利;姚尖平;郑欢玲;易武;戴刚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ecombinant fibfinolytic enzyme factor Ⅱ, rF Ⅱ)修饰聚氨酯(polyurethane, PU)人工血管的植入效果.方法 采用浸渍.沥滤法制备口径4mm Pu微孔人工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管壁微孔大小和形态,用rF Ⅱ修饰人工血管内腔.取20只体重(20±1)kg的雄性杂种犬制作颈动脉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rF Ⅱ修饰Pu组(n=8)、无rF Ⅱ修饰PU组(n=6)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lyene, ePTFE)组(n=6),植入相应人工血管以修复缺损.记录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计算术后30d和60d的血管通畅率:测量术后60d人工血管内径,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制得的PU微孔人工血管内径(3.74±0.06)mm,壁厚0.4~0.6mm,密度0.25g/cm3,孔隙率79.8%,径向动态顺应性为8.57%/100mmHg.人工血管管壁内,微孔分布均匀,呈开孔结构.外层孔径为(140±41)μm,内层孔径为(100±3)μm,外层/内层的厚度比约2:1,内腔表面孔径为(40±16)μm.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d及60d血管通畅率:rF Ⅱ修饰PU组分别为100%及66.7%,无rF Ⅱ PU组为66.7%及33.3%,ePTFE组为66.7%及0,堵塞的人工血管在吻合处发现血栓.rF Ⅱ修饰PU组、无rF Ⅱ修饰Pu组及ePTFE组植入前血管内径分别为(3.74±0.06)、(3.74±0.06)、(4.00±0.03)mm;术后60d内径分别为(4.51±0.05)、(4.31±0.24)、(4.43±0.12)mm;3组间植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 Ⅱ修饰PU组组织学观察,植入15d有血浆蛋白在内腔表面沉积;30d后有少量细胞黏附;60d后新内膜形成.新内膜厚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变厚;植入后60d rF Ⅱ修饰Pu组人工血管近端、中点及远端的新内膜厚度分别为(560±22)、(78±5)、(323±31)μm(P<0.05).扫描电镜观察,rF Ⅱ修饰PU组新内膜表面由扁长形细胞组成,其长轴顺着血流方向排列,与正常颈动脉内腔表面形貌相似.结论 rF Ⅱ修饰Pu血管内腔可提高纤溶活性,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植入血管的通畅率.

  • 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瑞华;阚世廉;李明新

    目的 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0月-2007年3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7~4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6例,车床切削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h.缺损范围3.0cm×2.0cm~6.0cm×3.5cm.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心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切取皮瓣范围3.0cm×2.5cm~7.0cm×4.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仅1例表皮坏死者出现部分色素沉着.皮瓣均无硬化、挛缩和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4指.结论 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纤维蛋白胶促进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荧;赵奇煌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 FG)对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和再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雌性SD大鼠10只,体重250~300g,制备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脊髓断端注入FG(100μL/只),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术后4周,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术后4周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中丝(neurofilament, 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脊髓横断处远、近端进行神经纤维计数及GFAP面积比分析.结果 BBB运动评分:对照组(2.40±0.51)分,实验组(3.00±0.45)分,两组间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示,对照组近、远端可见少量NF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结构;实验组近、远端可见大量NF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结构生长,并向损伤中心区汇聚,但未到达中心区.图像分析显示,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近端(113.10±20.75)根、远端(73.60±33.61)根,对照组近端(45.50±17.18)根、远端(23.50±8.20)根;GFAP面积比:实验组近端33.75%±11.06%、远端27.75%±7.15%,对照组近端23.78%±5.76%、远端19.78%±5.1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及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 腓骨头复合瓣重建内踝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吴水培

    目的 为带血供腓骨头复合瓣移植重建内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供区与受区血管及骨的形态学.成人干燥胫骨40侧(左右各20侧),测量内踝底部宽度、内踝前部长度、内踝后部长度、内踝中部厚度及内踝与前踝的夹角.成人干燥腓骨40侧(左右各20侧),测量腓骨头中部宽度、厚度,腓骨头内侧关节面的外倾斜角.成人下肢截肢自愿捐献的新鲜标本30侧,经股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测胫前返动脉与腓骨头的血供关系及受区的内踝前动脉.结果 内踝呈前低后高向下突出,内踝底部宽(2.6±0.2)cm,内踝中部厚(1.3±0.2)cm,内踝前部长(1.4±1.9)cm,内踝后部长(0.6±0.1)cm,内踝与前踝夹角为(11.89±3.60)°.腓骨头中部厚(1.8±0.6)cm,中部宽(2.7±0.4)cm.腓骨头内侧面有一圆形浅凹的关节面,朝向内上方,与胫骨外侧髁外下的关节面构成胫腓关节,其关节面外倾角为(39.2 4±1.3)°.胫前返动脉直接起始于胫前动脉占93.3%,与腓浅动脉共干起始于胫前动脉占6.7%.胫前返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主干经胫骨前肌深面,贴胫骨近端外侧面向前外上走行,主干长为(0.5±0.2)cm,外径为(2.0±0.4)mm.伴行静脉2支注入胫前静脉,外径分别为(2.1±0.5)mm和(2.6±0.4)mm;在距其起始点(1.0±0.4)cm处较为恒定地发出腓骨头支1~2支,外径为(1.7±1.3)mm.内踝前动脉起自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外径(1.6±0.4)mm,伴行静脉2支,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结论 带血供腓骨头复合瓣移植修复内踝缺损具有可行性,其关节面结构是重建内踝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 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共表达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黄向辉;时志斌;王坤正;党晓谦;杨佩;余鹏博

    目的 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构建带有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以AAV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helper-free system)为基础,将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的IRES片段定向克隆至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MCS中,形成含有IRES序列及上、下游多克隆位点的重组骨架质粒pAAV-MCS A-IRES-MCS B.PCR扩增hVEGF165和hBMP-7基因,先后亚克隆入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IRES序列上、下游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AAV-hVEGF165-IRES-hBMP-7.将其和包装质粒pAAV-RC、辅助质粒pHelper三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IRES-hBMP-7,同时包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标记的重组病毒rAAV-IRES-GFP作平行对照.荧光显微镜下监测病毒包装效率,收获重组病毒后感染AAV-HT1080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并通过病毒基因组外源基因扩增鉴定重组病毒的包装是否成功.结果 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hVEGF165-IRES-hBMP-7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72h后,病毒包装效率达95%~100%,收获的重组病毒具有较高浓度及活性,感染AAV-HT1080效率达90%,荧光计数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达5.5×1011vp/mL.提取重组病毒基因组成功扩增出外源目的 基因hVEGF165及hBMP-7片段,重组病毒包装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带有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IRES-hBMP-7,收获的病毒具有较高滴度,为今后利用腺相关病毒载体进行hVEGF165及hBMP-7双基因共表达影响骨修复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转子部骨折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孙永强;王上增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转子部骨折行一次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 1997年7月-2005年9月,对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外伤性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行一次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3例,女5例;年龄32~60岁.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先天性双髋臼发育不良2例,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1例.病程4~23年,平均8年.患者均为跌伤入院.左侧11例,右侧7例.X线片检查示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转子部骨折.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5例,Ⅴ型3例.骨折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照Ficat分类:Ⅲ型5例,Ⅳ型13例.受伤后2~12h入院.所有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5.2分.患者均采用全生物型人工关节.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d发生深静脉栓塞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均无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患者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端均愈合,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术后2年参照Harr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分平均94.7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4.4%.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转子部骨折,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理想方法.

  • 外踝解剖型钩状钢板在Weber A型踝部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孙涛;王丹;周智勇;于瑞香

    目的 探讨外踝解剖型钩状钢板在Weber A型踝部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及优势.方法 选用2005年6月-2006年10月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含完整膝关节)48个,男26个,女22个;年龄18~55岁.将外踝以线锯于踝关节平面处横行截断,制备Weber A型骨折模型.随机将模型分成4组(n=12),A、B、C、D组分别采用外踝解剖型钩状钢板、螺钉、1/3管型钛合金钢板和标准张力带固定.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n=6),A1、B1、C1、D1组进行压力实验,A2、B2、C2、D2组进行抗扭矩实验,测量各自的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A1、B1、C1、D1组的压力实验峰值分别为(799.83±105.47)、(699.17±63.81)、(598.83±123.14)、(453.00±111.67)N,A1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2、B2、C2、D2组的扭矩实验峰值分别为(37.17±1.81)、(30.33±2.22)、(20.50±2.92)、(24.83±3.47)Nm,A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外踝解剖型钩状钢板在外踝骨折的诸多固定方法中有明显优势.

  • 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

    作者:葛建华;雷玉凯;徐瑞生;鲁晓波;张德绸

    目的 评价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7月,收治难治性四肢长骨骨不连12例13肢,取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58岁.骨不连部位:胫骨中、下段7肢,股骨中、下段3肢,尺桡骨1肢,肱骨中段2肢.曾接受治疗骨不连手术次数1~4次,平均2.5次.骨折至本次治疗时间13个月~9年,平均47.6个月.术前摄X线片示骨不连骨断端距离6~30mm,平均15mm.采用内固定11肢,其中交锁髓内钉10肢,限制性接触.动力加压钢板1肢;支架外固定2肢.术后第1天及1、3、6、9、12个月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供受区愈合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6个月.X线片示13肢均骨折愈合,无旋转、成角及短缩畸形.6肢因关节僵硬、瘢痕挛缩等,骨折愈合后遗留功能障碍.结论 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效果满意.

  • 病理性瘢痕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作者:李伟人;岑瑛;王怀胜;陈伟;刘大庆

    目的 了解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 zinc-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的变化.方法 取2005年5月-2005年8月收治患者自愿捐献的标本.瘢痕疙瘩组10例,年龄16~35岁,平均病程2.2年;增生性瘢痕组10例,年龄17~32岁,平均病程8个月;正常皮肤组8例,年龄16~34岁.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3组标本中CuZn-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uZn-SOD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并对其进行评分.结果 正常皮肤组、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MDA含量分别为(0.8213±0.0864)、(1.1390±0.1067)、(1.1900±0.0748)nmol/mg prot;CuZn-SOD活力分别为(20.60±5.56)、(31.65±2.21)、(34.36±5.01)U/mg prot.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MDA含量与CuZn-SOD活力同正常皮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均有CuZn-SOD蛋白阳性表达.正常皮肤组、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20±0.45)、(4.14±0.90)、(4.43±0.79)分;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评分分别为(1.60±0.89)、(4.00±0.82)、(4.43±0.53)分.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CuZn-SOD蛋白表达与正常皮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性瘢痕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CuZn-SOD活力升高、表达增强.

  •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后腕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尚峥辉;黄富国;岑石强;王荣诗;牛学强;刘爱学

    目的 评估实验性创伤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损伤后腕关节稳定性的变化,为不同类型损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取自愿捐赠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4个,其中2个标本用于测试实验装置和测量技术.使用INSTRON 8874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标本进行扭转试验.根据Palmer关于创伤性TFCC损伤的分类,将12个标本随机分为4组(n=3),先切开背侧关节囊(arthrotomy, ART)检测,然后进行4类实验性创伤:1A类:TFCC中央部撕裂;1B类:TFCC从尺骨茎突止点上撕裂,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1C类:TFCC远端撕裂,伴尺月韧带和/或尺三角韧带损伤;1D类:TFCC从桡骨附着缘上撕脱,分别测试腕部从屈60°到伸60°.(每变化30°测量1次),被动内外旋(0~20°)的扭矩值.将关节切开后测试的扭矩值与各实验组的扭矩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B类损伤仅切断TFCC在尺骨附着点(1B-1)的扭矩值为(0.709±0.134)Nm,仅切开ART的扭矩值为(0.713±0.121)N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B-2),扭矩值为(0.409±0.113)Nm,与仅切开ART的扭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C类损伤在腕关节处于背伸和掌屈45°时扭矩值分别为(0.878±0.184)、(0.988±0.197)Nm,切开ART在背伸和掌屈30~60°时测得的扭矩值分别为(1.510±0.173)、(1.540±0.093)N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A、1D类损伤和切开背侧关节囊测得的扭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CC 1B-2类损伤和1C类损伤对腕关节的稳定性有影响.

  • 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关节囊切开线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琪;张力成;杨国敬;蔡春元;汤呈宣;余汝堂;杨新东;董缪武;朱华

    目的 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 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I),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 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0.40)、ⅠB(4.68±0.81)、ⅠC(2.83±0.69)、ⅡD(2.80±0.79)、ⅡE(4.22±1.33)、ⅡF(2.50±0.54)、ⅢG(1.57±0.40)、ⅢH(2.60±0.63)、ⅢI(1.31±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和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5.14%,ⅠB48.79%±12.67%,ⅠC19.87%±5.21%,ⅡD17.57%±3.56%,ⅡE46.76%±11.47%,ⅡF28.65%±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 兔Perthes病模型的建立及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伟;范清宇;马保安;任民;李航;苟永胜;钱济先

    目的 建立兔Perthes病模型并探讨Perthes病程中股骨头局部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6~1.8kg.取16只兔作为实验组,手术切断左侧圆韧带和股骨头支持带血供,建立兔Perthes病模型;剩余8只作为对照组,按照上述程序左侧股骨头进行手术,但不打开关节囊,保持股骨头正常血供.于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动物,取出股骨头,行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VEGF mRNA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实验组动物模型均制备成功,术后5d感染1例,退出实验.大体观察:对照组各时间点股骨头未见坏死改变;实验组股骨头随时间延长逐渐粗糙、失去光泽,变小,可见塌陷.X线片观察:术后1、2周,两组股骨头无明显差异;4、8周,实验组股骨头较对照组密度增高.对照组各时间点HE染色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改变;实验组术后4、8周可见血管及肉芽组织侵入,新骨形成,参与修复.免疫组织化学:对照组股骨头骺软骨中,肥大区表现出较高的VEGF免疫反应性(VEGF immunoreactivity, VEGF-IR),而增殖区VEGF-IR却表现较低水平.术后1周,实验组股骨头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开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股骨头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术后8周,实验组股骨头整个骺软骨区均表现VEGF-IR,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坏死股骨头软骨内骨化中心修复重建,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较正常接近.术后1、2、4、8周,实验组骺软骨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4周,实验组骺软骨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杂交观察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相似.缺血性坏死后,实验组肥大区VEGF mRNA表达丧失,增殖区VEGF mRNA表达升高.软骨内骨化中心修复重建后,实验组可见新形成的肥大区重新表达VEGF mRNA.结论 VEGF在坏死股骨头骺软骨促进血管发生、软骨内骨化中心的修复重建方面起关键的调节作用.

  • 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作者:李蠡;薛春雨;李军辉;张敬德;邢新

    目的 介绍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1993年8月-2007年4月治疗242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7例,女85例;年龄27~76岁.病变类型:不稳定瘢痕35例,慢性溃疡46例,鳞状细胞癌57例,恶性黑色素瘤72例,创伤引起的组织缺损32例.创面均位于足跟部,51例伴轻度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cm×2cm~14cm×8cm.患者病程1h~5年.根据创面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分别选用岛状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足跟创面,其中足跟外侧皮瓣34例,足背岛状皮瓣15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10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6例,游离(肌)皮瓣23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感觉重建13例.切取(肌)皮瓣范围3.0cm×2.5cm~15.0cm×9.0cm.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23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5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成活;2例切口轻度感染,经局部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组织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经训练术后6个月基本可正常负重行走,步态正常.118例肿瘤患者获随访,局部均无肿瘤复发,其中2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2~26个月发现有远处转移病灶,随访至60个月的3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结论 应用不同岛状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可达到较理想的足跟功能重建和外形重塑效果.

  •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岑石强;黄富国;赵纪春;卢武胜;王椿;冉兴无

    目的 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7月,内外科协作治疗36例DF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57岁.糖尿病史3个月~27年,平均12年;DF病程1个月~2年,平均7个月.Wagner分级:1级3例,2级12例,3级10例,4级7例,5级4例.踝及跟部溃疡9例,足内侧溃疡14例,足外侧溃疡8例,窦道形成5例;溃疡范围4cm×2cm~18cm×9cm.所有创面分泌物均培养出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围手术期对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改善患者营养状况.1级DF扩创后植皮尽早修复创面;2级DF清除沿深筋膜与肌间隙蔓延的深部脓肿;3级DF对窦道扩创、清除死骨与破坏关节,采用邻近筋膜瓣填塞消灭死腔,对溃疡形成者扩创后采用邻近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4级DF切除坏疽足趾后残端创面行皮瓣移位修复;5级DF通过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再通闭塞、狭窄的血管,改善肢端血供,再进行低位截肢.采用单纯植皮治疗15例,筋膜瓣移位修复5例,皮瓣移位修复12例,经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后二期行低位截肢治疗4例.结果 2例术后因足部、肺部、泌尿道感染控制不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达94.4%.植皮治疗术后皮片存活率达86.1%;2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植皮修复创面;1例2~5跖趾关节解脱患者术后残端创面不愈合,再次Syme截肢治疗.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满足站立、行走功能要求.结论 外科治疗是DF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针对各级DF的特点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率.

  • 温敏性壳聚糖凝胶的流变学表征

    作者:张雪雁;朱彬;顾其胜

    目的 研究壳聚糖(chitosan, CH)脱乙酰度(degree of deacetylation, DDA)对CH-甘油磷酸盐温控体系凝胶化行为的影响,同时比较其在凝胶形成前后的流变学行为差异.方法 将DDA为70%、85%、90%和97%的CH粉末分别溶解于0.1mol/L的盐酸溶液,制备各DDA浓度为2%(w/v)的CH溶液样品,每种DDA制备5个样品,于10℃下与五水甘油磷酸钠(β-glycero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pentahydrate, GP)溶液混匀后,得到不同DDA的CH-GP温敏溶液.用AR 2000ex流变仪在pH7.02条件下分别对CH-GP溶液和凝胶进行流变学以及物理性质表征测定.结果 pH7.02条件下,DDA分别为85%、90%及97%的CH-GP温敏溶液,其初始凝胶化温度分别为(59.90±0.08)、(48.10±0.08)、(37.10±0.11)℃,凝胶化时间分别为(12.4±0.6)、(8.2±0.5)、(4.9±0.1)min;DDA为70%的CH-GP溶液凝胶化温度超过70℃,凝胶化时间超过15min.各DDA的CH样品凝胶化温度和凝胶化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GP体系形成凝胶前,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初均随频率升高而上升,至凝胶化温度点时2条曲线交汇,之后G'显著升高,G"则缓慢下降.形成凝胶后,随着频率升高,G'和G"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流变学表征可客观测定CH-GP体系的凝胶化温度以及凝胶的力学性能,因而这种方法在组织工程设计用于不同目的 的支架时,有助于针对不同靶向组织选择合适DDA的CH原料.

  • 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制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嵩涛;邓展生;李宝军;张胜利;郭晓柠

    目的 比较不同化学方法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的效果,提供有效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方法 2月龄雄性SD大鼠15只,体重200~250g,取双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条.根据处理方法不同,A组为正常未处理组;B组为传统Sondell法化学处理组;C组为采用Triton X-200、SB-10、SB-16处理的改良法组.制备后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去细胞程度、脱髓鞘程度及神经纤维管道完整性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HE染色:A组神经纤维横断面呈圆形,胞核呈深蓝色,髓鞘呈网格状结构;B组轴突及细胞核均消失,神经内膜结构破坏明显;C组轴突及细胞核均消失,神经内膜形成不规则圆形空腔.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基底膜围绕在髓鞘外周,中间有蓝染SC核;B组SC核及髓鞘结构消失,神经基底膜结构不完整;C组SC核及髓鞘结构消失,神经基底膜形成不规则圆形空腔.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SC及髓鞘呈棕褐色;B组及C组未见明显髓鞘染色.扫描电镜观察:A组髓鞘、轴突等内容物形态清晰;B组髓鞘、轴突等结构均消失,基膜管壁排列欠规则;C组基膜管壁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去细胞程度及髓鞘染色深度评分:B、C组均优于A组(P<0.05),其中髓鞘染色深度评分C组均优于B组(P<0.05);神经纤维管道完整性评分:C组优于B组(P<0.05),与A组相似(P>0.05);综合评价去细胞处理方法以C组方法为佳.结论 改良法所获得的去细胞神经的去细胞效果与传统Sondell法相似,而脱髓鞘及组织结构保留的效果优于后者,可作为一种新的神经支架材料.

  • 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软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作者:张晨;景士兵;杨琨;徐燕莉;聂军;王燕妮;文晓泉;高景恒

    目的 应用软骨脱细胞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按照组织工程的原理再生软骨,为修复软骨缺损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体重2.4kg,按改良Courtman法对兔耳软骨行脱细胞处理后用于实验.选用纯种6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雌雄不限,体重2.4~2.6kg.每只耳形成2处1cm×1cm软骨缺损,按修复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处缺损.A组,软骨脱细胞基质加软骨膜;B组,软骨脱细胞基质;C组软骨膜,作为对照.术后每日观察兔耳修复区的大体变化,并分别于4、12周每组处死3只动物,于修复区切取标本,行HE染色、藏红花红-奥尔新蓝染色、Ⅱ型胶原基因探针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术后4周内A、B组大体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12周可见修复区轻度增厚,触摸时质地较正常软骨稍硬.C组术后2周,2只2处修复区形成痂皮,术后5周痂皮脱落形成穿孔.术后4周,A、B组HE染色可见软骨脱细胞基质周边有轻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未形成包囊,藏红花红-奥尔新蓝染色均阴性:C组软骨缺损处的软骨膜塌陷,无细胞增殖现象;各组修复区均未见Ⅱ型胶原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显色.术后12周,A组HE染色示部分软骨脱细胞基质内有新生细胞,细胞排列不规律,ECM嗜碱性增强,藏红花红-奥尔新蓝染色呈阳性,Ⅱ型胶原基因原位杂交显色示新生细胞内均有大片棕黄色阳性染色区域;B组HE染色示软骨脱细胞基质无吸收现象,周边无包囊,炎性细胞消失,藏红花红-奥尔新蓝染色呈阴性,未见Ⅱ型胶原基因原位杂交显色;C组HE染色示近软骨断端处可见部分形成新生组织,藏红花红-奥尔新蓝染色呈阳性,Ⅱ型胶原基因原位杂交显色可见棕黄色阳性染色细胞.结论 脱细胞软骨可诱导软骨膜细胞向其中生长而重建软骨,软骨膜和脱细胞软骨复合移植是软骨组织工程的另一种选择.

  • 羊水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雪梅;陈新莲;王和;刘珊玲

    目的 综述羊水干细胞(amniotic fluid-derived stem cell, AF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法 查阅近年来有关AFS的研究文献,对AFS的起源、培养方法、鉴定、定向分化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结果 1993年有研究提出AFS存在的可能性.在后续的研究中证实,AFS与其他干细胞一样存在一些表面标志物,并具有多分化潜能,在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研究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AFS作为一种新的干细胞,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新型可降解人工泪小管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郑贵球;蒋丽霞;顾其胜;王晓敏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胶原-壳聚糖-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 PVA]复合人工泪小管,用于治疗因泪道阻塞导致的溢泪症.方法 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胶原、壳聚糖、医用PVA溶液,通过反复的冻融过程使其形成弹性凝胶,再依次经过清洗、造孔、脱水、剪切后即得T1、T2和T3组的可降解人工泪小管.光镜下观察表面形貌和测量内、外直径.扫描电镜观察T2组人工泪小管凝胶态和干态的断口形貌,以及是否存在相分离现象.通过吸水溶胀性能测试计算3组人工泪小管的吸水率和膨胀率.采用体外降解实验初步观察3组人工泪小管的降解情况.结果 通过物理交联成胶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内径0.5~0.7mm,外径0.9~1.5mm,长度≥20mm的胶原-壳聚糖-PVA复合人工泪小管.扫描电镜观察到液氮脆断的人工泪小管内部成分分布均匀,内外壁表面平整,冷冻干燥的人工泪小管断口呈凝胶态的互穿网络结构.3组不同成分的人工泪小管在PBS溶液中浸泡30min后均快速吸水溶胀,外径扩大100%~120%,内径扩大20%~30%,并且随胶原含量增高,溶胀速度增快,平衡溶胀率增大.3组人工泪小管在37℃含2mg/mL溶菌酶的PBS液中浸泡1个月后,表面有部分细小絮状物,管口开裂,管壁变薄,透明度增加.在70℃PBS溶液中加速降解2d后,该小管成白色糊状.结论 制备的新型可降解人工泪小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溶胀性,便于手术操作,可支撑泪道,利于泪液的流通,防止泪小管粘连,有望成为一种治疗泪道阻塞的新材料.

  • T型钢板支撑植骨在桡骨远端塌陷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塌陷粉碎性骨折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支撑植骨联合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支撑植骨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38例桡骨远端塌陷粉碎性骨折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20~74岁,平均41岁.闭合骨折30例,开放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11例,新鲜骨折27例.根据AO分型:C2型18例,C3型20例.尺偏角-13~17°.29例Colles骨折掌倾角平均-45.2°;与健侧比较,桡骨纵轴掌侧平均短缩4.5mm;背侧平均短缩8.2mm.9例Smith骨折掌倾角平均27.6°,掌侧平均短缩6.5mm,背侧平均短缩5.1mm.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钢板断裂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5~9周愈合,平均7周.桡骨纵轴长度恢复(与健侧比较),关节面平整;尺偏角16~24°,平均21.2°;掌倾角7~16°,平均10.6°.根据Dienst等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定,优24例,良14例.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支撑植骨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塌陷粉碎性骨折,可有效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功能及良好外形.

  • 改良乳腺瓣结合矫正器矫治重度乳头内陷

    作者:胡海波;袁兆昌;贺应梅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乳腺瓣结合自制矫正器矫治重度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 2002年3月-2007年9月,应用2个大小为1.8 cm×1.0cm×1.0cm的改良乳腺瓣结合自制矫正器治疗重度乳头内陷23例.患者年龄28~52岁,平均36岁.单侧4例,双侧19例.23例均为哺乳后、无需再次哺乳患者.全部患者均为原发性重度乳头内陷,其中18只乳头属Ⅱ型乳头内陷,24只乳头属Ⅲ型乳头内陷.结果 术后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半.乳头内陷完全矫正,无复发,切口线瘢痕不明显,未出现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3例5只乳头早期出现轻度感觉障碍,6个月后逐渐恢复感觉.矫正后的乳头外观自然,挺拔,感觉良好.供区未出现空虚或凹陷.结论 改良乳腺瓣结合自制矫正器矫治乳头内陷,是目前矫治重度乳头内陷的有效方法之一.

  •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作者:皇甫小桥;赵金忠;杨星光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AT)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2005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OAT治疗23例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男15例,女8例;年龄16~41岁.运动冲撞伤13例,跌伤2例,8例无明显诱因或外伤史.病程1~8个月.软骨缺损深度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4级15例,3级8例.缺损范围2.0~4.0cm2.Lysholm评分(69.54±12.36)分.结果 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6个月12例关节症状完全消失;2例剧烈活动后关节出现肿胀,1例上下楼梯时前膝偶有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94.15±9.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OAT创伤小、能恢复关节面的曲度,是治疗小面积软骨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 手指指尖再造

    作者:李建宁;巨积辉;金光哲;李雷;魏诚;赵强;刘跃飞;侯瑞兴

    目的 总结采用第2足趾末节移植再造手指指尖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17例21指手指指尖缺损患者.男10例14指,女7例7指;年龄18~32岁.冲床压伤7例,电刨伤5例,机器绞伤2例,其他伤3例.示指10指,中指7指,环指4指.均为手指甲根部以远缺损.术中切取第2足趾末节,采用吻合指-趾血管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行指尖再造.结果 1指于术后36h发生血管危象,经重新吻合术后12d手指成活,余再造指尖12d后均成活.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手指外形恢复良好,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0~55°,指腹两点辨别觉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再植与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均为优.供区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第2足趾末节移植再造手指指尖缺损是较理想方法之一.

  • 低位进钉法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田勇;卡索;刘成;李丹;马骁

    目的 总结利用低位进钉法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利用低位进钉法DHS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70~92岁,平均81岁.致伤原因:撞摔伤6例,跌倒伤19例.病程1~7d.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8例,Ⅳ型4例.伴其他部位骨折4例,颅脑损伤1例.合并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1例,脑血管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例.结果 术中出现低血压4例,静脉输血和应用升压药物后好转.术后1个月内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精神障碍3例,深静脉血栓、肠道感染、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各1例,经抗感染、抗精神药物、溶栓等内科治疗后无死亡患者.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优9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无螺钉松动、移位、滑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 低位进钉法DHS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与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陈朝凯;冷若琦

    目的 总结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swan-like memory connector,SMC)内固定的疗效与存在问题.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SMC内固定治疗骨折66例,男48例,女18例;年龄15~65岁,平均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0d,平均5d.其中肱骨上1/3骨折5例、中下1/3骨折5例,尺骨上1/3骨折16例、下1/3骨折20例,桡骨骨折6例,锁骨骨折10例,髌骨骨折4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年.X线片示66例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个月~1年半.无骨折畸形愈合,无松动、断裂,骨折局部无感染;无神经损伤、肢体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取出SMC内固定时间为8个月~3年.取出SMC时发生的问题:[1]骨痂包埋SMC 22例;[2]铲除骨痂和SMC齿周围部分骨皮质,冰水、冰渣不能全部浸透SMC 18例:[3]致骨折2例,骨皮质被SMC齿压迫处萎缩.结论 SMC治疗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但取出时非常困难,且有导致再骨折的危险.

  • 腓骨近端游离移植重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

    作者:曹立新;梁辉;姜晓峰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GCT)切除后自体腓骨近端游离移植修复重建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7年3月-2005年3月,对7例桡骨远端GCT患者行瘤段切除、自体腓骨近端游离移植修复重建术,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1~55岁.术前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37°,背伸30°,桡偏9°,尺偏15°;前臂旋前58°,旋后61°.影像学检查示肿瘤范围为4cm×3cm×3cm~8cm×6cm×4cm.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GCT进行分级,Ⅱ级5例,Ⅲ级2例.病理骨折3例,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质破坏均超过50%.结果 术后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无感染、骨吸收和骨不愈合.移植腓骨全部成活,骨愈合时间10~14周.重建腕关节外观及功能良好,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40°,背伸36°,桡偏14°,尺偏20°,前臂旋前52°,旋后48°.根据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本组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腓骨近端游离移植对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是一良好的选择,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富血小板血浆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作者:于绍斌;王亚斌;董启榕

    目的 介绍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PRP制备、生理机制及其在骨科领域新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回顾和综合分析.结果 PRP具有促进组织愈合及促进骨再生等功能,缺点是缺乏标准的制备方法,PRP所含生长因子和蛋白质数量以及各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前仍需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和标准化的临床试验.结论 PRP在骨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作者:康献刚;王志强

    目的 综述细胞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结果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促进骨折愈合.结论 目前从细胞水平方面的研究比较详细,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各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进一步明确作用机制,尤其是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

  • 大鼠颈部异位肾移植术

    作者:朱亮;宫德正;邹原;李幼生;吴云红;袁博;关莉莉;吴琼;李红玉;刘靖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稳定、成功率高的大鼠颈部异位肾移植模型.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近交系清洁级Wiser大鼠208只,体重220~260g,随机配对.整块获取带肾动脉、肾静脉和带膀胱瓣输尿管的供肾,血管重建采用供体肾动脉与受体的左颈总动脉套叠式吻合、供体肾静脉与受体右颈外静脉套管吻合.供肾输尿管远端行膀胱瓣皮肤造口.结果 共进行大鼠异位.肾移植术104次,其中预实验阶段62次,成功50次(80.6%),失败12次,主要原因为麻醉意外、动脉吻合口血栓和大出血、静脉空气栓塞、静脉闭塞等;正式实验42次,成功40次(95.2%),失败2次,分别为迟发性动脉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血栓引起.手术时间(40±6)min,其中供体手术时间(20±5)min,供肾修整时间(8±2)min;受体手术时间(18±3)min,其中动脉吻合时间(5±2)min,静脉吻合时间(2±1)min.移植肾冷缺血时间(15±3)min.移植术后1周移植.肾血供良好,移植肾均长期存活(超过6个月).6个月时受体大鼠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大鼠颈部异位肾移植操作简便,冷缺血时间短,成功率高.

  •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绍斌;董启榕;王亚斌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DIACFs)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经外侧小切口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DIACFs 28例(34足).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5岁,中位年龄38.5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8足,Ⅲ型10足,Ⅳ型6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h~18d.结果 22例(28足)获随访13~28个月,平均18.5个月.26足切口Ⅰ期愈合;2足出现排斥反应,均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并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口闭合冲洗,静脉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治疗,1足切口Ⅰ期愈合,1足延期愈合.获随访的22例(28足)术前Bohler角为(6.19±9.66)°,术后即刻为(34.51±5.89)°;术前Gissane角为(103.04±15.03)°,术后即刻为(112.18±10.50)°;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14足)术后6~10个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Bohler角为(32.81±5.10)°,Gissane角为(110.81±9.9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60~70分3足,70~80分10足,80~90分12足,90~100分3足.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DIACFs,可有效填充缺损区,维持复位后跟骨的高度及后侧面解剖复位,加速骨愈合,较好地恢复足功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