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bFGF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检测

    作者:陈伟;刘仲前;岳元辉;万仑;胡豇;吕波

    目的 探讨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bFGF壳聚糖微球体外释放特性,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0.6%三聚磷酸钠溶液作为交联剂,1.5%壳聚糖溶液作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微球粒径分布,扫描电镜观察形态;ELISA法计算bFGF壳聚糖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规律. 结果 bFGF壳聚糖微球粒径为20.312~24.152 μn;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无明显孔隙,分布均匀,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57±0.34)mg/g及95.14%±1.58%.bFGF壳聚糖微球可持续体外释放bFGF 24 d;bFGF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第24天达(820.45±21.34)ng/mL;微球体外释药具有突释效应,突释率为18.08%,24 d累计释放率为82.05%. 结论 乳化交联法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操作简便,微球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体外释药较稳定且释放率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的方法.

  • 软组织重建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姬涛;王天兵;郭卫

    目的 回顾不同部位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重建方法及临床疗效,探讨合理的软组织重建策略. 方法 2003年6月一2010年12月,收治因骨或软组织肿瘤进行外科切除并接受皮瓣、肌瓣或肌皮瓣修复重建患者90例.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9~85岁,中位年龄37.2岁.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52例,软组织原发肿瘤38例.75例为肿瘤切除后一期软组织重建;7例因伤口不愈合行清创后软组织重建;8例因伤口感染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软组织重建.皮瓣类型:腓肠肌肌瓣40例,背阔肌肌(皮)瓣6例,腹直肌肌(皮)瓣4例,臀大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瓣、交腹皮瓣各1例,局部转移皮瓣27例,带血管蒂皮瓣5例,单纯游离植皮5例.皮瓣范围为6.5 cm×4.5 cm~21.0 cm×9.0 cm. 结果 术后87例皮瓣成活;Ⅰ期愈合81例;Ⅱ期愈合6例,其中2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成活,3例皮瓣延迟愈合,1例伤口轻度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软组织重建失败3例,均为皮瓣坏死合并感染,经清创二次皮瓣转移后愈合.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7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102个月,平均36.1个月.6例患者于术后2~27个月,平均8.2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并接受二次手术切除.13例于术后6~34个月,平均19.2个月死于原发病.结论 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常造成较大的软组织缺损,选择适当的肌(皮)瓣进行软组织重建可以达到理想的伤口闭合,减少术后伤口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 氨基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范仲凯;曹阳;张哲;王岩松;于德水;张明超;梅晰凡;吕刚

    目的 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能显著减轻脑外伤及中风动物模型脑水肿,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探讨AG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脊髓水肿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体重230~255 g),分为对照组(A组,25只)、假损伤组(B组,25只)、SCI后未治疗组(C组,25只)和SCI后AG治疗组(75只);AG治疗组按给药剂量分为AG 75 mg/kg组(D组,25只)、AG 150 mg/kg组(E组,25只)和AG300 mg/kg组(F组,25只).A组未行任何处理,B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但不治疗;C、D、E、F组制备静压型大鼠SCI模型后,C组腹腔注射5%DMSO,D、E、F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AG.于造模后0、12、24、48 h用干湿重法检测受损脊髓组织含水量以筛选佳剂量,进一步用伊文思兰(Evans blue,EB)法评测血-脊髓屏障功能,用RT-PCR检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AQP4)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QP4蛋白表达. 结果 脊髓组织含水量检测示,E组在造膜后12、24、48 h对SCI后脊髓组织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选择该剂量组用于后续实验.造模后12、24、48 h,E组EB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RT-PCR检测结果示造模后12、24、48 h,B、E组AQP4 mRNA表达明显低于C组;Western blot检测示造模后24、48 h,B、E组AQP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造模后48 h,B、E组AQP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指标各时间点B、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急性SCI后大鼠经150 mg/kg AG治疗后,能降低AQP4表达,改善脊髓水肿,减轻损伤.

  • 速愈乐TM愈伤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芳;袁南兵;王玉珍;王椿;王爱红;余婷婷;刘关键;许樟荣;冉兴无

    目的 评价速愈乐TM愈伤敷料[Bismuth Subgallate/Borneol (SuileTM),BSB]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研究为两个中心、随机、阳性敷料[清得佳(Intrasite gel,IG)水凝胶]的开放性对照(2∶1)试验.2005年9月-2006年11月,共纳入Wagner 2~3级DF溃疡患者35例,其中试验组(BSB组)25例,对照组(IG组)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DF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敷料局部治疗.观察期间每周测量溃疡面积,观察创面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接受程度,同时记录不良事件至溃疡愈合或第12周试验结束. 结果 除BSB组3例和IG组2例敷料脱落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BSB组患者溃疡完全愈合19例(76%),显效3例(12%),有效l例(4%),无效2例(8%);IG组完全愈合8例(80%),有效1例(l0%),无效1例(10%).符合方案分析显示:BSB组患者溃疡完全愈合19例(86%),显效3例(14%);IG组8例均完全愈合(100%).两种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溃疡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各时间点两组间的止血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更倾向于接受BSB敷料(P<0.05).未出现与两种敷料有关的不良事件. 结论 BSB愈伤敷料治疗DF溃疡疗效及安全性与IG敷料相当,可为DF局部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干预兔早期椎间盘退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胡新锋;王宸;芮云峰

    目的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具有刺激椎间盘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代谢及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等作用.通过观察自体PRP干预兔早期椎间盘退变,明确其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体重2.5~3.0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15).取实验组兔耳中央动脉血,采用Landesberg等方法制备PRP,同时对全血及PRP行血小板计数.实验组及对照组采用纤维环针刺法建立L4、5及L5、6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2周后于L4、5及L5、6椎间隙分别注入100 μL自体PRP及100 μL PBS液;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椎间盘,不作处理.观察实验动物造模后一般情况;造模2周及干预1、2周时各组取5只实验动物行腰椎MRI、HE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腰椎MRI退变程度分级及Ⅱ型胶原阳性积分吸光度(IA)值检测. 结果 兔PRP中血小板计数约为外周血的4.92倍.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造模2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椎间盘信号降低,髓核细胞减少,基质退变,Ⅱ型胶原表达降低.腰椎MRI退变程度分级及Ⅱ型胶原阳性IA值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时,实验组MRI退变程度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仍与假手术组有差异(P<0.05);干预1、2周时,实验组髓核细胞及软骨样基质较对照组增多,基质纤维化程度轻,Ⅱ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椎间盘内注射自体PRP可终止甚至一定程度逆转兔早期椎间盘退变,可能与PRP含有多种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功能、改善组织微环境、促进组织再生修复有关.

  • 体外震波治疗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及组织学影响

    作者:燕晓宇;杨光;成亮;陈明;程相国;柴益民;罗从风;曾炳芳

    目的 体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可促进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通过观察低能量ESW治疗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的效果,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 6~8周龄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ESW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32只.取糖尿病对照组、ESW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1个直径1.8 cm的圆形皮肤全层创面,建立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法制备创面.创面制备后1 d ESW治疗组采用0.11 mJ/mm2、1.5 Hz的ESW对创面干预500脉冲;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创面未行ESW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于3、7、14 d取创面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行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细胞增殖及血管化程度. 结果 糖尿病对照组创面闭合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创面闭合时间延长(P<0.05),治疗后3、7、14d,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密度、创面微血管密度、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ESW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闭合率提高(P<0.05),各时间点炎性细胞计数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密度、微血管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ESW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血管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能量ESW治疗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内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创面内修复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微血管形成和胶原沉积,使肉芽组织形成增加,终促进创面愈合.

  • 改良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创面

    作者:唐修俊;魏在荣;王波;曾雪琴;谭静

    目的 探讨改良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13例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机器绞轧伤2例,钢绳轧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压伤2例,高压电击伤1例,蛇咬伤1例.新鲜创面10例,感染坏死创面3例.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3 cm~22 cm×6 cm.8例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5例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复合组织瓣修复.术中切取皮瓣蒂部携带2~4cm宽皮条及3~5 cm宽软组织筋膜蒂;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4 cm~27 cm×8 cm. 结果 术后1周1例皮瓣部分撕脱出血,4周后断蒂;其余皮瓣均于术后3周断蒂;皮瓣均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其中3例皮瓣外形较臃肿,于术后3~6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后外形满意.术后6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获优9例,良1例,差1例. 结论 改良蒂部的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可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手术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

  • 面部扩张手术中纤维包膜的减张作用探讨

    作者:刘岩;冯国平;杨锴;彭喆

    目的 探讨面部扩张手术中纤维包膜的减张作用. 方法 2005年6月- 2011年5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面部瘢痕患者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9~33岁,平均24.5岁.增生性瘢痕19例,挛缩性瘢痕2例;瘢痕持续时间1~31年;瘢痕范围4cm×2cm~25cm×10cm.一期手术时将扩张器置入面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术后按期扩张.二期手术时术中保留基底部纤维包膜并与附近骨膜等相对固定的组织缝合固定,再将皮瓣侧纤维包膜或真皮固定于基底部纤维包膜,以稳定口角、下睑等面部重要结构位置,减少切口张力,维持面颈部重要形态结构. 结果 一期术后出现扩张器渗漏1例,感染1例,分别经及时更换扩张器后未影响二期手术.患者二期术后均未出现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2个月;其中12例获1年以上随访.均未出现明显口角歪斜、眼眉牵拉、睑外翻等,扩张皮瓣外观、色泽和弹性佳,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在面部扩张手术中,利用扩张的纤维包膜可以起到减张和保持口角及下睑位置的作用.

  •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冯玉旭;张崛;沈毅敏;任永信;殷国勇;张宁

    目的 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07年8月- 2011年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32个椎体).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57~85岁,平均76.9岁.骨折累及节段:T112个,T12 11个,L17个,L25个,L3 3个,L44个.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及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30例患者于术后1周和6个月获随访.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2±1.3)、(1.5±0.9)和(1.9±0.5)分,ODI分别为82.4%±15.0%、17.8%±9.5%和23.0%±8.6%,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5±3.2)、(24.8±3.0)和(24.0±2.6)mm,中部高度分别为(18.5±3.4)、(23.7±3.7)和(22.8±3.5) mm,Cobb角分别为(14.9±7.5)、(7.6±6.0)和(8.3±6.0)°.术后1周及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内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

    作者:魏在荣;孙广峰;唐修俊;邓成亮;金文虎;王达利;王波

    目的 探讨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的可行性. 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6例腘窝瘢痕挛缩患儿行瘢痕松解、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移位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2岁2个月~10岁.均为热水烫伤.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范围5 cm×4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6cm×4cm~11cm×9cm.供区直接缝合1例,游离植皮5例. 结果 术后6例患儿皮瓣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或皮瓣坏死发生.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1例患儿术后6个月腘窝手术切口出现较厚增生性瘢痕,膝关节活动范围0~175°,随访15个月无明显变化;余5例膝关节活动范围0~180°,无跛行. 结论 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效果理想.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与传统缝合穿刺点的疗效比较

    作者:卫任;熊江;郭伟;刘小平;张宏鹏;贾鑫

    目的 通过与传统缝合比较,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采用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修复20F或22F穿刺点的优缺点,为临床穿刺点修复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5月,103例115侧采用外径为20F或22F输送鞘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其中采用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修复穿刺点57例64侧(双Perclose 组),传统缝合修复46例51侧(传统缝合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双Perclose组不同病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缝合组(P<0.05).术后双Perclose组5例(5侧)、传统缝合组2例(2侧)出现不同程度腹股沟区皮下瘀血;双Perclose组2例(2侧)皮肤穿刺点处淋巴漏,传统缝合组6例(8侧)切口发生淋巴漏.双Perclose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8% (5/64),传统缝合组为15.7% (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6,P=0.19).双Perclose组技术成功率为96.9% (62/64),传统缝合组为100% (5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P=0.50).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双Perclose组随访时间2~19个月,平均15个月;传统缝合组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4个月.双Perclose组1例(1侧)术后3个月出现原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给予切开缝合;其余患者无缝合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形成等中期并发症发生.双Perclose组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 (1/64),传统缝合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与传统缝合技术相比,双PercloseProGlide交叉缝合技术修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20F或22F穿刺点疗效相似,但在控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军威;高石军;杨新明;杨静

    目的 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 方法 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压敏胶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对照组)及使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后(实验组)肘关节屈曲0、30、60、90°时关节外翻松弛度、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及肘关节内压强. 结果 两组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组内及组间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肘关节屈曲0°时两组肘关节压强小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及对照组小于实验组(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内肘关节屈曲0°时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大于其余屈曲角度(P< 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CL前束对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界面螺钉加人工肌腱重建后可即刻恢复内侧稳定.

  • 驾驶摩托车致膝关节前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炎;丰峰;瞿新丛;方祖怡;刘祥;潘晓辉;许来峰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驾驶摩托车致膝关节前内侧旋转不稳定(antero-medial rotatory instability,AMRI)的效果. 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32例驾驶摩托车致膝关节AMRI患者.男28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3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0d,平均7d.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均于胫骨髁间嵴附着点处撕脱;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部位:中央部位19例,股骨内侧髁部10例,胫骨内侧髁部3例.均为闭合损伤.采用钢丝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块,同时修复MCL治疗. 结果 术后1例发生切口红肿伴少量渗液,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发生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2个月,平均18.5个月.X线片检查示胫骨髁间嵴骨折均于术后5~8周愈合,平均6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伸膝均达0°;屈膝110~170°,平均155°.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获A级24例,B级6例,C级1例,D级1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5.93±3.7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7.54±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5,P=0.000). 结论 驾驶摩托车致膝关节AMRI,采用钢丝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块,同时修复MCL治疗,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需随访观察.

  • 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体内降解性能研究

    作者:廖红兴;段昕;张紫机;邹华章;叶建东;廖威明

    目的 探讨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 (CPC/PLGA)体内降解性能,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方法 按照45%磷酸氢钙、45%部分结晶磷酸钙、10% PLGA比例,制备CPC/PLGA.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2只,体重2.2~3.0 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CPC/PLGA组(实验组,n=17)及CPC组(对照组,n=15).两组实验动物制备双侧股骨内侧髁直径4.5 mm、深1.5 cm骨缺损模型,右侧骨缺损分别采用CPC/PLGA及CPC修复,左侧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术后2、4、8、16、24周两组取材行组织学观察、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术后8周及16周实验组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组织学观察显示,随时间延长,实验组CPC/PLGA逐渐降解,并有新生骨小梁从边缘长入其中,并且增粗、增长,24周时材料基本降解,被新生骨小梁取代;对照组CPC降解明显较实验组延迟.实验组术后总骨组织含量百分比为44.9%±2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10.9%(t=3.302,P=0.001);实验组术后4周骨组织含量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6、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CPC/PLGA降解后形成孔径为100~300 μm孔隙;随着时间延长,16周时新生骨小梁长入孔隙内,并与残余骨水泥牢固结合. 结论 CPC/PLGA植入兔体内后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有望成为一种良好骨移植材料.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作者:孙振辉;王磊;孙云波;曹建刚;张宇;田孟强;刘军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 2010年1月,收治TKA术后深部感染患者32例(32膝).男13例,女19例;年龄52~79岁,平均64.6岁.TKA手术距发生感染时间为3周~10年.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为(104.6±9.1)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8±1.4)分.急性感染3例行关节切开清创后持续冲洗;急性血源性播散感染3例于关节镜下清创;慢性感染26例,其中行关节切开清创后持续冲洗9例,抗生素骨水泥隔体植入4例,二期翻修12例,抗生素保守治疗1例. 结果 急性感染者治疗均失败,急性血源性播散感染者1例治疗失败,慢性感染者7例清创及1例保守治疗失败;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平均4.6年.末次随访时KSS评分为(158.4±8.3)分,VAS评分为(4.1±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再感染3例,均为二期翻修患者. 结论 TKA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切开清创成功率低;急性血源性播散感染可试行关节镜下清创;慢性感染二期翻修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远期存在再感染风险.

  • 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刘王卫;杨静;裴福兴;沈彬;周宗科;康鹏德

    目的 总结髋臼加强环(Cage)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2006年2月- 2010年8月,对14例(14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重度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Cage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重建髋臼.男6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59.2岁.初次置换至此次翻修术时间为5~12年,平均7.2年.翻修原因:感染8例,骨溶解及假体松动6例.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7.7±5.3)分.髋臼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Ⅲ型8例,Ⅳ型6例.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62个月,平均4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7±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0,P=-0.04).X线片示髋臼假体均无松动,植骨未见明显吸收,并逐渐与宿主骨融合. 结论 在髋关节翻修时,采用Cage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能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并重建髋臼,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两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汪金平;杨天府;宁建君;方跃;王光林;兰玉平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重建钉微创治疗青壮年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囊外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 2010年8月采用PFNA和重建钉微创治疗的69例青壮年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囊外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重建钉组44例,PFNA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 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明显少于重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PFNA组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0个月;重建钉组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均无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术中PFNA组植钉困难1例,重建钉组近端锁钉技术困难7例;术中PFNA组医源性股骨干骨折3例,重建钉组6例;术后PFNA组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1例,重建钉组2例;PFNA组和重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 (5/25)和34% (15/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8,P=0.215).两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与重建钉固定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囊外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均满意,但PFNA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

  • 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疗效

    作者:李明清;胡懿郃;李康华;廖前德;文霆;钟达

    目的 探讨保留股骨颈(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CFP)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期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 2007年2月,对45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CFP型THA.男29例(31髋),女16例(17髋);年龄38~60岁,平均48.8岁.左侧20髋,右侧22髋,双侧3髋.其中骨关节炎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致创伤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例,Perths病1例.病程2~13年,平均6.1年.手术前后摄X线片,行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关节活动度;术后评估患者步态,应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年,平均6.4年.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6例(13.3%)患者术中发生假体远端股骨外侧皮质劈裂骨折,未作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个月骨折愈合.4例(8.9%)患者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无特殊不适;5例(11.1%)发生股骨近端骨密度降低.末次随访时臼杯和假体柄生存率均为100%.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功能评价获优31髋、良11髋、中6髋,优良率达87.5%.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结果除了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得分较四川省城市男性的参考值低(P<0.05)外,其余各项得分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FP型THA中期疗效满意,是股骨颈完整、无骨质疏松年轻患者行THA的一种良好选择.

  • 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髋外侧入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戴闽;邹帆;张斌;聂涛;程明;邹飏;江川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常规髋外侧入路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10年2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经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加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改良组),27例采用常规髋外侧切口加DHS固定(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合并症、受伤至入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负重天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改良组和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64±1.28)周和(12.29±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P=0.1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愈合、主钉切出股骨头、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改良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达到充分暴露,并能减少肌肉损伤,降低手术风险,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 Ⅲ型Pilon骨折关节面及肢体力线修复重建

    作者:李红军;曹小明;汪洁;杨春雷

    目的 总结Ⅲ型Pilon骨折关节面及肢体力线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经验. 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31例伴腓骨远端骨折的闭合性Pilon骨折(Rüedi-Allg(o)wer分型Ⅲ型).男2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他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4d,平均10 d.术中应用临时外固定支架调整和维持肢体长度及力线,应用前内侧及后外侧双入路显露和修复关节面,再进行植骨并固定骨折. 结果 术后无大面积皮瓣坏死及深部感染发生,2例切口皮肤浅表感染,2例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理疗及局部换药后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79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根据Burwell等放射学评价标准,达解剖复位25例(80.6%),可4例(12.9%),差2例(6.5%).X线片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16周.根据Mazur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功能获优11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7.4%. 结论 关节面良好显露及固定和肢体力线准确调整及维持是Ⅲ型Pilon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

  • 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华;皇甫小桥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 2011年6月,对15例髋关节滑膜软骨瘤于关节镜下行滑膜清理和游离体摘除术.男11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1岁.左髋6例,右髋9例.病程12~43个月,平均2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胀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8±1.1)分,髋关节活动度为(149.8±27.5)°,Harris评分为(54.5±13.3)分.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7.4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0±1.2)分,髋关节活动度为(258.3±35.4)°,Harris评分为(93.0±18.7)分,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RI检查示均无复发. 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髋关节滑膜软骨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大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应用

    作者:史琳丽;杨向群

    目的 介绍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种类、分化潜能及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和优势.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关于BMSCs、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和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综合与分析. 结果 从脂肪基质成分可以分离得到ADSCs,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内皮、肌以及神经细胞等,并已较成功地应用于再生医学各领域.成熟脂肪细胞经过天花板培养法可以去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即DFAT细胞,获得了多向分化潜能,也可以像ADSCs一样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内皮、肌以及神经细胞等.相比较目前常用的成体干细胞BMSCs,ADSCs、DFAT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更容易;而相对于ADSCs,DFAT细胞均一性高,增殖能力强. 结论 脂肪组织作为人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可能会给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带来新希望.

  •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

    作者:林建华;赖建明;林文平;吴朝阳;许胜贵

    目的 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量浓度加入PLA和等量nHAC溶解,制备nHAC-PLA;用2%醋酸溶液配制浓度为2%的CS纯溶液及1%的Col纯溶液,以质量比(M/M)20∶1混合,倒入含nHAC-PLA的模具中,冷冻干燥成形制备Col-CS/nHAC-PLA仿生支架.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骨植入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结果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无急性全身毒性;皮内刺激实验示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为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示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0.6℃,体温升高总和<1.3℃,符合规定标准;溶血实验示平均溶血率为1.38%,符合≤5%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材料浸提液不影响兔BMSCs增殖,毒性分级为Ⅰ级.骨植入实验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

  • 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的免疫反应研究

    作者:黄喜军;朱庆棠;江丽;郑灿镔;朱昭炜;路庆森;许银峰;顾立强;刘小林

    目的 观察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全身及局部免疫排斥反应,评价该修复材料的安全性.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长白猪1只,体重48 kg,取胫神经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健康成年雄性猕猴1只,体重4.5kg,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健康成年雌性猕猴10只,体重3~5kg,制备25 mm长桡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复合细胞组和无细胞组(n=5),前者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第3代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后者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于术前及术后14、60、90 d抽取外周静脉血行淋巴细胞分析;术后5个月取材观察移植物组织免疫反应和神经再生情况,并与自体神经移植组作比较. 结果 复合细胞组与无细胞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数量、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复合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其余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除术后14d复合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去细胞异种神经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神经外膜较自体神经厚,未见组织坏死、纤维瘢痕形成,移植物内见再生神经纤维,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均有稀疏的CD3+、CD4+、CD8+、CD68+、CD163+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细胞浸润情况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类似. 结论 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后未产生全身及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后也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术后早期可能抑制CD4+T淋巴细胞增殖.

  • 胸锁关节疾病二例报告

    作者:冯彦华;王诗波;骆宇春;樊嵘;许斌;张伟伟;季航宇

    目的 总结2例胸锁关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2004年2月及2011年6月收治2例胸锁关节疾病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61岁及50岁,病程分别为20 d及7d.胸锁关节非特异性关节炎1例,手术清创后采用重建钢板固定胸锁关节;胸锁关节奇异变形杆菌感染1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局部病灶清除,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治疗. 结果 1例胸锁关节非特异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切口愈合良好,病变未复发,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1例胸锁关节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患者随访1年,功能恢复良好,病变未复发. 结论 胸锁关节疾病发病率低,疾病类型多样,诊断和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上胫腓联合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外踝并距骨骨缺损

    作者:高迪;贾斌

    目的 总结上胫腓联合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外踝并距骨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月,收治4例外踝并距骨骨缺损男性患者.年龄15~42岁.交通事故伤3例,砸伤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0d~4个月.外踝骨缺损3.5~8.0 cm,距骨骨缺损2.0~3.5cm.3例先对创面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修复,待皮瓣成活后行骨组织重建;1例一期完成皮瓣修复及骨组织重建.带血管蒂腓骨移植2例,游离腓骨移植2例. 结果 术后供区切口及创面Ⅰ期愈合.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27.6个月.移植骨成活良好,骨瓣愈合时间4~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步态均正常.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获优2例,良1例,可l例,优良率75%. 结论 腓骨头形态与外踝相似,应用上胫腓联合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外踝并距骨骨缺损是一种有效方法.

  • 关节镜辅助下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吐尔孙塔依·吐尔汗;张克远;曹力;李纲

    目的 比较关节镜辅助下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5年1月- 2011年1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6例(A组),2008年1月-2011年1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18例(B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术后两组各1例出现切口红肿、渗出;B组1例出现左胫后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A、B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21±0.25)个月和(3.19±0.25)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5±15)°和(120±10)°;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分别为(88±4)分和(86±3)分;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关节功能.对术前提示合并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者,宜选择关节镜下进一步诊断及处理.

  • 钢板内固定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髋臼骨折

    作者:谷效斌;王琳;相小刚;朱光伟

    目的 总结钢板内固定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4年5月- 2009年5月,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2例老年单髋移位性髋臼骨折.男27例,女5例;年龄60~83岁,平均6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跌伤14例,高处坠落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6d,平均7d.髋臼骨折根据Letournel分型标准:前柱骨折9例,前壁骨折8例,T型骨折12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型骨折l例,后壁合并横型骨折2例.合并骨质疏松12例.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89个月,平均42.2个月.术后2~4个月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91分,平均85分.6例发生异位骨化,l例发生骨溶解;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和下沉. 结论 钢板内固定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治疗合并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软骨损伤的老年移位性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 指骨骨样骨瘤二例报告

    作者:杨光;张巨;徐宝强;郭志强;杨军

    1病例介绍例1男,4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拇指疼痛伴肿胀,逐渐加重2年入院.既往于外院诊断为骨髓炎.检查:左拇指弥漫性肿胀,皮色正常,皮温略高,指间关节主、被动活动明显受限,指端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类风湿因子O、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正常.

  • 猪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作者:朱海涛;于良;王博

    目的 综述猪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及新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猪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分离纯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供体的前期筛选、高质量胰腺的获取与有效保存,以及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与改进. 结论 猪胰岛分离纯化操作的优化与标准化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异种胰岛移植研究的发展,有望解决目前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