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孔壳聚糖膜的制备及皮下植入组织学观察

    作者:刘伯基;马立楠;沙宪政

    目的 分析交联剂戊二醛对多孔壳聚糖膜孔隙率与孔径的影响,并探讨该多孔膜作为皮下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保护膜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致孔剂法利用硅胶和不同量的戊二醛制成多孔壳聚糖膜,并采用密度法和切片法分析其孔隙率与孔径等结构参数,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将无交联的多孔膜植入到9只SD大鼠皮下,第7、17、45天取材切片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定量分析多孔膜内外胶原沉积与血管增生密度.结果 戊二醛能提高多孔壳聚糖膜的孔隙率,5%交联度时孔隙率大达76.2%/73.0%(密度法/切片法),但同时降低了多孔膜孔径.使用孔径大的不交联多孔膜(38.5 μm)皮下植入,膜内胶原沉积含量由第7天的6.74%增加到第45天的22.5%,而Masson染色测量的膜内增生血管密度由0.37%增加到2.56%,与HE染色测量结果一致(由0.11%增加到1.65%).第45天时膜外胶原沉积含量38.3%,是膜内的1.7倍.结论 多孔壳聚糖膜能降低材料-组织界面纤维成分的致密性,增加血管增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望应用于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

  • 超声诊断腹膜后隐睾1例

    作者:余波;刘福生

    患者,男,7岁.因隐睾曾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两次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现来我院复诊.查体:双侧阴囊内空虚,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临床拟诊为隐睾.B超检查:应用HP-8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双侧阴囊内空虚,未探及睾丸回声反射;于下腹部超声多切面探查,在膀胱后上方两侧分别探及一异常低回声,大小分别为:左侧2.58cm×1.34cm,右侧3.04cm×1.28cm,形状呈椭圆形,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规整,外周有一层致密的纤维包膜包绕,内部呈均质性低回声,后方未见明显回声增强(彩图16见Ⅴ页).B超诊断: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腹膜后隐睾;后经手术证实.

  • 胰腺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余志良;周国中;李兆申;邹晓平;胡先贵;王强;蔡全才;贺佳

    胰腺囊腺癌临床较为少见,约占胰腺癌总体的5%~10%[1].研究认为,胰腺囊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常有纤维包膜,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近年国外报道的囊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3%[2].本文对52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胰腺囊腺癌的若干特点.

  • 玻璃酸钠加速皮肤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扩张囊纤维包膜影响

    作者:苏永涛;隋颖;王春雷;赵继东;牛先名;朱俊辉;张波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在皮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要放置2枚或2枚以上扩张器的患者26例。采取同体对照的方法。在同一患者临近部位或对称部位各埋置一枚扩张器。随机选择一个扩张器为试验组,另一个扩张器为对照组。试验组于扩张器植入前将20mg医用玻璃酸钠均匀涂布于剥离腔隙内。一期手术后1周,两组同时开始注水。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弹性变化决定注水量和注水间隔时间。结果:玻璃酸钠可以明显增加总注水量,加速组织扩张。结论:玻璃酸钠可以可以用于皮肤扩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学结构及其意义

    作者:李江;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

    目的研究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结构和转归.方法用12只白色小家猪制作常规间断扩张(CITE)和持续恒压扩张(CPTE)动物模型,取纤维包膜做测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CPTE纤维包膜的组织厚度和收缩率明显小于CITE组(P<0.05).纤维包膜有4层结构,其中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另含有发育良好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皮瓣移植后,皮瓣侧纤维包膜大部退化,弹力纤维层和纤维板层仍存.创基侧的纤维包膜则基本完全退化.结论纤维包膜具有收缩和供血能力.去纤维包膜可减轻皮瓣回缩,但制作较大的扩张皮瓣好保留纤维包膜.扩张器底部的纤维包膜可不处理.

  •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仇树林;QIU Shu-lin;闫焱;YAN Yan;张培培;ZHANG Pei-pei;褚国华;CHU Guo-hua;冯敏;FENG Min;李兵;LI Bing;韩胜;HAN Sheng

    目的 通过观察几丁糖应用与否纤维包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几丁糖对纤维包膜厚度的影响,为临床探索一种能减少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厚度,从而减轻其弹性回缩作用的可行方法.方法 制作应用几丁糖干预的埋置扩张器动物模型及自身对照模型各15例,扩张完成后取材制作HE染色切片,随机选取每组各15个视野应用显微标尺测量纤维包膜的厚度.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全层皮瓣回缩率,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纤维包膜厚度为(516.000±128.491)μm,对照组纤维包膜厚度为(833.000±227.379)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回缩率为(43.371±7.312)%,对照组回缩率为(45.637±6.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可以使纤维包膜厚度变薄,从而降低其弹性回缩作用.

  • 硅凝胶乳房假体包膜组织学研究

    作者:杨维琦;杨佩瑛;范金财;栾杰;张旭辉;朱志祥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以了解硅凝胶乳房假体包膜中胶原组织学特点.方法 30只大白兔,每只大白兔背部两侧肌层下随机各置入10 ml硅凝胶假体1个.3周、1、2、3、6、12个月时分别将包膜和假体完整地取出,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包膜厚度,取包膜样本做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James染色、维多利亚蓝、丽春红复合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包膜特点,其余包膜样本进行胶原分型和含量测定.结果⑴假体组织学特点:大致可分为两层,包膜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包膜厚度在3个月前逐渐增加(P<0.01);置入时间越长,假体包膜胶原成分越多、细胞成分越少,包膜越厚(P<0.01);3个月后,趋于稳定(P>0.05). ⑵包膜胶原总量在3个月前逐渐增高(P<0.01);3个月后趋于稳定(P>0.05).⑶3个月前,包膜中胶原纤维多,网状纤维次之,弹力纤维少甚至无;, 3个月后趋于稳定.⑷3个月前,包膜Ⅲ型胶原有减少趋势,Ⅰ型胶原有增多趋势;3个月后,均趋于稳定.结论假体包膜在组织学上与瘢痕类似,是假体周围创面愈合的必然产物.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作峰;刘立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Skin tissue expansion,STE 1976)是通过增加置入皮下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使其产生“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转移覆盖创面。STE为烧伤、创伤瘢痕、肿瘤、缺损的修复重建增添了新的较为满意的方法,是整形外科领域里程碑性的进展[1]。 一、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基础研究 1.扩张后的组织学变化:皮肤经过一定容量的扩张后,局部面积增加。扩张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24 h内可增加3倍。有新生的细胞形成。表皮细胞对机械刺激反应敏感,皮肤软组织扩张时的有丝分裂活动是正常组织对张力的一种反应,而有丝分裂活动增加引起的细胞数量的增多,是扩张器表面皮肤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已证实扩张6 w后增张率69.76 %,主要为细胞分裂增殖而来。 在扩张器囊内压不断增加的牵拉作用下,表面组织细胞之间的部分不牢固的连接分离,细胞间隙增宽,形态被拉长,同时导致细胞间质增生。另外,由于局部张力的增加使邻近组织受到牵拉产生“蠕变”而向扩张区移动,以上二者亦是皮肤面积增加的另外来源。 扩张后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表皮增厚,细胞层数增加,真皮及皮下组织变薄,乳头层及网状层含有大量胶原纤维,血管数量增加,皮肤附件(毛囊、汗腺等)彼此分离,但形态正常。扩张器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扩张后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纤维数量增加,类似皮瓣延迟术后的变化。纤维包膜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扩张皮肤的超微结构显示基底细胞层及棘细胞层的胞浆中含有大量的张力丝。真皮中有大量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束,弹力纤维结构未发生变化。在扩张早期,真皮深层还可见到少量的成肌纤维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 隆乳术后乳癌1例

    作者:徐学东;李春生;张文祥

    1999年10月我科收治1例隆乳术后6年发生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某女,33岁。6年前因原发性乳腺发育不良在外院行“乳房下皱襞切口隆乳术”。所用材料为国产硅凝胶假体,术后乳房柔软,外形良好,无明显不适。2年前在迪厅跳舞时右侧乳房不慎被他人肘部撞击,当时,自觉右侧乳房疼痛,局部无红肿,外形无明显变化,未予处理。半年后,渐觉右侧乳房柔软度不如从前。1年前打保龄球时因用力过猛,突觉右侧乳房撕裂样疼痛,并向右臂放散,在外院检查:右侧乳房较左侧偏大,触诊较硬,未扪及包块,怀疑“假体破裂”。因拒绝取出假体未果。入院前半年来,自觉右侧乳房逐渐变硬,并有局部疼痛,右臂常感木胀,偶有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可,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左侧呈半球形,柔软度良好,右侧偏向内侧,外下象限较扁平,乳头回缩,并向外侧偏斜,乳晕呈深褐色,触诊右侧乳房外下象限高度硬化,呈扁块状,表面无结节,与皮肤粘连紧密,压痛明显,触不到假体,内下象限稍柔软,可触及突出的假体轮廓,外下象限与内下象限交界处有宽约1 cm乳腺皮肤明显变薄,形成一个小的假体疝出,整个右侧乳房活动度较差,皮肤无红肿,右侧腋窝可触及两个花生米般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有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尚可,锁骨及左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侧乳房假体外周包膜囊不光滑,欠规整,包膜囊正前下方(右侧乳头下2 cm处)包膜囊线不完整,失去连续性,双侧乳房假体未见明显改变。诊断为“右侧包膜囊撕裂,不排除假体破裂”。入院后急诊手术取出假体。术中见左侧包膜囊完整、稍厚、表面光滑,完整切除纤维包膜囊。右侧假体周围无完整的纤维包膜囊,乳头正中偏下约1 cm宽纤维包膜消失,乳房外下方处包膜欠光滑,局部有小结节,包膜与腺体粘连紧密,难以分离,术中切除右侧乳房内下方大部分包膜,外下方只行局部松解,并切取一小块包膜连同乳腺组织送检。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型导管癌。镜下见癌细胞呈团块状或腺样结构,腺腔内有数染的坏死组织,癌细胞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部分纤维组织变性、坏死(图1)。立即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同前。

  • 自体脂肪隆乳致纤维包膜囊形成一例

    作者:何延奇

    例女,35岁,1997年9月在我市某医院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供区取自双侧臀部,应用注射器各抽取200ml多颗粒脂肪.分别注射在左右乳腺下部皮下组织内.

  • 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纤维包囊内感染3例

    作者:熊伟;彭荣;梁玉霞

    病例 2002年3月至2005年11月,我们共收治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纤维包膜囊内感染大量积液者3例,31~37岁,所用材料均为国产硅凝胶假体(毛面),置入时间3~5年,均为右侧乳房.查体:右侧乳房较左侧稍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乳头、乳晕及皮肤正常,双侧置人假体切口瘢痕无增生、裂开及窦道.B超及钼靶片检查,除假体外均未见其他病变.

  • 几丁糖对皮肤软组织扩张的影响

    作者:李赵锋;雷晋;郝文杰;张茁;赵景鹏;董玉莹;郝红飞

    目的 观察几丁糖对皮肤软组织扩张的影响.方法 选择具有面部扩张器埋置适应证的患者25例,同体对照法随机选择每例患者的一侧面部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2组面部均置入1个容量为100 ml的扩张器,实验组在皮下软组织与扩张器之间预置一根细硅胶管.术后5~7 d,待引流管被拔除,实验组经预置硅胶管注入2 ml医用几丁糖,对照组不做处理.次日2组同时开始注水,于2次注水间歇每日指压2组扩张器中央表面皮肤比较皮肤弹性及松弛度,记录2组2次注水间隔时间、注水2周和3周后总注水量以及扩张至100 ml时所用时间.待2组扩张器均注水完毕并维持2周后,Ⅱ期术中,取出扩张器,切取扩张皮瓣中央1 cm×1 cm纤维包膜,制作病理切片,比较2组纤维包膜厚度、胶原纤维平均灰度及毛细血管数量.并对比观察400倍视野光镜下成纤维细胞(FB)、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的形态,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相同时间内实验组扩张器注水量多于对照组,注水期缩短,组织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几丁糖使纤维包膜中成纤维细胞减少,向成熟期转变受到抑制,胶原纤维减少,纤维包膜变薄,但不影响纤维包膜内的毛细血管.结论 几丁糖能通过抑制FB增殖及胶原产生,加速组织扩张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包绕缝合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志飞;乔群;岳颍;杨建明;吴意光;阎迎军

    目的观察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包绕缝合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手重度烧伤后畸形的治疗中,完全切除手掌瘢痕和肌腱附近的瘢痕组织,彻底松解肌键粘连,应用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包绕缝合手掌Ⅲ区的屈肌腱,以预防术后屈肌腱的粘连.结果从1999~2001年,手术6例11只手共33指,随访1~3年,按TAM评定方法,33指中18指优,11指良,3指可,1指差,总优良率为87.88%.结论纤维包膜是阻止和预防术后肌键粘连的理想材料.

  • 外伤性纵隔血肿一例报告

    作者:郭峰;苗齐;崔玉尚

    患者男,38岁,因铁屑击伤前颈部2d,声音嘶哑1d于2005年4月12日入院.查体:左颈根部胸骨切迹上缘有1cm伤口.循环、呼吸系统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增宽.CT示左前上纵隔气管旁金属异物,血肿占据纵隔间隙,主动脉弓三支大血管受压移位,左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影无增大.入院诊断:纵隔金属异物、纵隔血肿.患者于2005年4月14日急诊开胸探查.胸正中加左颈横切口,劈开上半胸骨至第4肋间,开胸后发现纵隔张力甚高,胸腺及纵隔内淤血,血肿从上纵隔向下延续,累及双侧纵隔胸膜,左无名静脉后侧方有血肿.切开纤维包膜,清除血凝块.用手指探查无名动脉左侧方有一间隙,可扪及金属异物.清除血凝块时,突然有大量鲜红血液涌出,立即用纱垫填塞压迫,扩大切口,完全劈开胸骨.急请心外科会诊,考虑有较大动脉分支破裂出血,需行体外循环辅助修补破裂血管,遂于左股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部分体外循环,降低血压、体温.去除压迫纱垫,在动脉持续出血尽力吸引并回收情况下,进一步解剖纵隔局部,辨清出血来自左颈总动脉,距离其起始部约1cm,血管阻断钳夹闭左颈总动脉根部,用5-0 Prolene缝线修补血管裂口数次,但仍有渗血.考虑血管损伤重,单纯修补效果不肯定,遂决定截除损伤段血管,以Gortex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架桥.术毕检查吻合满意,无渗血,左颈动脉血流通畅.彻底清除纵隔血肿并取出金属异物.切除双侧纵隔胸膜,两侧胸腔留置胸管引流.术后恢复顺利,声音嘶哑好转,12d痊愈出院.

  • 经皮置管引流药物冲洗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作者:敖文革

    胰腺假件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也可由外伤引起.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是由于胰管破裂,胰液流出积聚在网膜囊内,刺激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浆膜形成纤维包膜,但囊内壁无上皮细胞,放称为假性囊肿.囊肿多位于胰体尾部.增大后可产生压近症状,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也可破溃形成胰源性腹水,或破向胃、结肠形成内瘘使囊液得以引流而愈合.此病以前多经手术治疗,患者费用高、痛许大,十年来笔者经过超声、CT导向经皮穿刺及置管引流,辅以药物冲洗治疗方法,在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CT诊断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1例

    作者:黄华清

    患者,男,59岁。上腹部不适伴饱胀感2月就诊。查体:腹部饱满,右上腹可触及一12.0×13.0cm大小包块,活动欠佳,边界清楚,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尿、胰淀酚酶均正常。腹部超声:右中上腹、肾脏前方可探及一11.0×12.0c m大小的不均匀回声。腹部C T平扫示胰头区见一11.4×8.8×12.0大小囊实性肿块,实性区C T值31H u,(图1),肿块边缘见多发点状钙化,十二指肠受压,与肿块分界不清,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块实质区中度强化,C T值55H u,静脉期见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C T值78H u,其内液化坏死区无强化,肝脾未见明显异常及异常强化。CT诊断:胰头部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肿瘤位于胰头部,形态不规则,有纤维包膜,肿块与十二指肠降部粘连,腹腔各组淋巴结未见肿大。切面呈囊实性,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区内含暗褐色液体。镜检: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其中见玻璃样变的纤维血管,有泡沫细胞集聚和胆固醇肉芽肿形成。免疫组化检查:a-At、aAcT、Vim、CD10、NSE均为(+)。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头部实性-假乳突状瘤。

  • 肺结核球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琳琳;魏玉明;王微

    核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结核,指直径在2 cm或2 cm以上的圆形、卵圆形或不规整的纤维干酪病灶,多数起源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灶.少数由原发性肺结核病灶发展而来[1].因本病约有半数患者无症状,但痰菌阳性者却占5%~30%[2],而直径较大、周围包有纤维包膜、坏死组织内无血管,药物难以透入的病灶宜实施手术切除.因此做好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经病理及痰菌证实、抗结核试验性治疗有效、抗结核治疗后病灶长期稳定的肺结核球病例40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 3种细胞因子与胸膜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玉;戚好文;邵景韫;刘安

    胸膜粘连、胸膜纤维化是炎性胸膜炎(如结核性胸膜炎)的常见并发症.胸膜增厚形成纤维包膜后,将影响肺功能.目前有关胸膜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早期连续快速扩张法对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惠平;肖燕;黄莹滢;虞杰;刘军;林军;欧阳天祥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连续快速扩张法对于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2组20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纤维包膜动物模型,头部皮下埋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分组进行早期连续快速扩张(实验组)及常规扩张(对照组),扩张完成后取材进行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SMA.结果 共埋置扩张器20个,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纤维包膜厚度、胶原组织及α-SM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早期开始连续快速扩张,可以明显减少扩张器囊外纤维包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方法.

  • 他莫昔芬对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及纤维包膜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韩胜;仇树林;彭彦辉;李兵;张培培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扩张皮瓣回缩率及纤维包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灰兔为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将软组织扩张器置入灰兔皮下扩张,B组普通饲料喂养,A组加喂他莫昔芬.分别观察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和纤维包膜的厚度,通过HE、VG染色观察两组扩张后10 d和20 d扩张皮瓣和纤维包膜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含量.结果①A组的即时回缩率和纤维包膜厚度均小于B组(P<0.05).②A组扩张皮瓣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纤维包膜中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在动物体内,他莫昔芬可以有效地减少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明显抑制扩张皮瓣纤维包膜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增生.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