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信号转导途径和体外培养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江;汪燕;刁永书

    目的 综述近年来有关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自我更新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及体外培养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有关ESC自我更新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及体外培养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阐明有关ESC体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善ESC体外培养系统条件,是ESC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基础.结论 有关ESC实现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分子信号尚需更多研究,ESC培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李富贵;严律南

    目的 阐述肝干细胞(1iver stem cell,LSC)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根据研究成果,综述LSC研究的新进展.结果 LSC向特定的细胞分化和增殖受多种因素影响.LSC活化、分离培养、筛选及鉴定等方法尚未成熟.结论 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LSC有望成为肝病治疗的新型种子细胞,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肝干细胞 种子细胞
  • 小肠黏膜下层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比较研究

    作者:谢雪涛;张长青;苏琰;张开刚;李四波

    目的 比较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健康猪新鲜空肠,刮除黏膜层、浆膜层和肌层,制得SIS,消毒灭菌后干燥冷冻备用.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然后分别用SIS(A组)、自体颈外静脉翻转(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C组)修复,术后6、12周取材,通过组织切片、电生理检查、计算机图像分析和Trueblue逆行示踪来评价比较三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组织学观察各组术后6周和12周均见再生神经纤维,且A组较B组神经纤维稠密,髓鞘形成规则,纤维组织少,更为接近C组.术后12周电生理检查在神经传导速率上B组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上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C组(P<0.05).术后6、12周图像分析发现A组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高于B组(P<0.05),B组的再生轴突平均直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以及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低于C组(P<0.05).术后12周Trueblue逆行示踪,各组L3-6背根神经节均发现阳性神经元.结论 SIS较自体翻转静脉更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能成为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生物材料.

  • 重组35型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基因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作者:康焱;廖威明;袁振华;张珑涓;原向伟;雷磊;黄保丁

    目的 在体外运用人骨形成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hBMP-7)基因重组3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s containing fibers derived from B-group serotype 35,rAd5/F35)诱导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细胞来源. 方法以pcDNA1.1/氨苄青霉素hBMP 7质粒为模板扩增hBMP-7基因,将回收的PCR产物片段克隆人pDC316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DC316-hBMP-7.骨架质粒pBHG-fiber5/35和穿梭质粒pDC316-hBMP-7共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rAd5/F35-hBMP-7.同样的方法构建rAd5/F3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体外分别转染大鼠ADASC并留置空白对照.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ELISA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检测钙结节和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 PCR、酶切鉴定表明rAd5/F35-hBMP-7质粒构建正确.rAd5/F35-EGFP对大鼠ADASC中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hBMP-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ADASC中并表达相应的蛋白,诱导组钙结节形成,电镜见胞质中有钙质成分,碱性磷酸酶阳性,骨钙素表达增强.结论 rAd5/F35介导hBMP-7基因可促进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 干细胞移植用于肝再生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珑;李波

    目的 对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肝再生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对移植研究中常见的干细胞类别、修复机制、植入途径以及临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结果 修复肝脏的干细胞可以分为肝源性干细胞和非肝源性干细胞;修复机制主要是融合或转分化;植入途径以门脉内植人多见.目前仍有许多临床相关问题限制干细胞移植的应用.结论 提高干细胞的临床实用性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骨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小荣;方煌;罗永湘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与骨诱导剂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增殖与成骨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MSCs,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加rhBMP-2与骨诱导剂.实验组:骨诱导剂单独作用于SD大鼠MSCs(A组);rhBMP-2分别以浓度为10(B组)、50(C组)、100(D组)、200 μg/L(E组)单独作用于SD大鼠MSCs;rhBMP-2分别以浓度为10(F组)、50(G组)、100(H组)、200 μg/L(I组)联合骨诱导剂作用于SD大鼠MSCs.测定第3、6、9、12天的增殖状况(MTT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D大鼠MSCs原代培养时,细胞接种12 h后即可贴壁;48 h细胞成梭形,形似成纤维细胞;4 d时细胞为多角形、纺锤形;6 d时,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少量呈集落样生长,为漩涡状、放射状排列;10 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瓶底,融合成片.传代细胞5~7 d即可长满瓶底.各时间点A~I组均能显著促进MSCs成骨活性(ALP和OC)的表达.B~E组同时具有促进MSCs增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F~I组增殖及ALP、OC含量均高于A~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MP-2与骨诱导剂联合作用可在促进MSCs增殖的同时提高其成骨活性.

  •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制备及骨诱导活性研究

    作者: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绍英;赵亚平;王建茹;原林

    目的 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多孔复合型骨支架材料,并检测骨诱导活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人供体皮质骨进行脱脂、脱钙和脱蛋白处理制备BMG,将按体积比3∶1混合的BMG-PLA及纯PLA,分别置入超临界CO2反应装置中,同时加入粒径为100~200 μm的NaCl颗粒作为制孔剂,反应制备多孔PLA-BMG和PLA复合材料.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按20 μl/孔2×106/ml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含不同材料的24孔培养板内共培养2周,其中PLA-BMG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BMG复合材料;PLA组:每孔含100 μg粉碎的PLA材料;DMEM高糖培养基组作为对照组;每组设6个复孔.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染色钙化结节,定量分析钙化面积;收集共培养细胞并在1 ml 0.2%的Nonidet P-40溶液中超声裂解,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和ALP活性.结果 超临界CO2法所制备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中BMG与PLA混合均匀,孔隙大小为50~150 μm,孔径联通性好;PLA-BMG组ALP活性、钙含量及钙化面积均值分别为325.59±70.40 U/gprot、3.51±1.64 mmol/gprot和42.98%±4.44%,均高于PLA组63.62±30.01 U/gprot、1.04±0.21 mmol/gprot和9.55%±1.94%,及对照组2.40±1.47 U/gprot、0.70±0.24 mmol/gprot和0.86%±0.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A组的ALP活性及钙化结节面积与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杜兴肌营养不良症治疗进展及前景

    作者:张素珍;解慧琪;周光前;杨志明

    目的 综述杜兴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治疗的新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DMD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对DMD的治疗主要有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药理学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通过传递正常基因或修正突变基因以及移植正常细胞,如干细胞来进行治疗;而药理学治疗主要针对dystrophin基因缺陷引起的下游事件,运用各种药物来减缓DMD病理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结论 针对DMD的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有效治疗此病,还需要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 神经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祖细胞共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民;毛伯镛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共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可能.方法 检索并分析医学和生物医学数据库中与脑卒中干细胞治疗相关的NSCs与EPCs基础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NSCs与EPCs能向脑卒中损害区域趋化,局部微环境诱导两者启动神经新生与血管新生修复损伤,并且血管新生与神经新生能相互促进.结论 NSCs和EPCs共移植为有效的解决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元缺失与血管闭塞这两个病理损害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作者:王新;刘玲蓉;张其清

    目的 以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制备多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ano-HA)-壳聚糖(chitosan,CS)复合支架,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与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原位复合-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多孔nanoHA-CS支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支架的微观形貌及材料的组成.分离初生Wistar大鼠的成骨细胞,取传代培养第3代细胞分别与nano-HA-CS支架和纯CS支架共培养2、4、6、8 h,各时间点各取4个样品,测定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率,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nano-HA-CS复合支架具有多孔结构,孔径为100~500 μm,大多数孔径为400~500 μm.具有很高的孔隙率,随CS和HA含量的增加,孔隙率明显降低,密度升高.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合成的HA晶体,晶粒大小为纳米级,在支架孔壁上均匀、连续分布如"铺路石"样.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HA是含CO32-弱结晶纳米晶体.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成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并分泌纤维状细胞外基质;在复合支架上的黏附率明显高于纯CS支架.结论 采用原位复合与冷冻干燥法结合制备的nano-HA-CS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细胞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 聚丙交酯-猪衍生异种骨复合材料的体外细胞亲和性研究

    作者:屈雪;贝建中;王身国

    目的 研究聚丙交酯(poly-L-lactide,PLLA)-猪衍生异种骨(porcine-derived xenogeneic bone,PDXB)复合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LLA-PDXB复合膜,溶液浇铸-致孔剂溶出法制备PLLA-PDXB复合支架.对PLLA-PDXB复合膜和支架的表面进行水解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特征,并测量复合膜的吸水率.用鼠OCT-1类成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并种植于复合膜和支架上,观察OCT-1类成骨细胞在复合膜上的黏附率、黏附形态、增殖活力和生长形态.结果 PDXB粉末粒径均匀分布在50 μm左右,物相结构与羟基磷灰石相似,但钙磷比降低.PLLA-PDXB复合材料经表面碱水解处理,PDXB粉末得以暴露.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粗糙度明显增加.复合材料的细胞黏附率及细胞增殖活力均优于纯PLLA材料;细胞倾向于生长在有PDXB粉末暴露的表面上;在复合支架上培养的细胞能够迁移至支架内部旺盛生长.结论 PLLA-PDXB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细胞亲和性,可望成为一类新的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材料.

  • 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用于脊柱横突间融合的实验观察

    作者:高春阳;李起鸿;简月奎;许建中

    目的 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ization bone,DPB)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性能及其用于山羊脊柱横突间融合的作用.方法 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通过理化方法制成DPB载体,对其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材料对种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检测分析.将载体材料复合一定量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构建组织工程骨.取6~8月龄雄性山羊12只,制成L3,4双侧横突间植骨模型,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为A组,右侧植入等体积自体髂骨作对照为B组.分别于4、8及12周行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孔径200~500 μm,孔隙率60%左右.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两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X线表现:A组植入横突间第4周与横突桥接处部分区域模糊,以内侧明显;第8周上下桥接部间隙变小,大量连续骨痂生成;12周后完全融合.早期A组密度略低于B组,12周后基本相同.移植区组织学观察:A组植入后第4周以多点方式形成新骨,第8周岛状生长的骨组织贯穿整个移植材料,12周编织骨交错排列,髓腔形成,成骨活性接近自体髂骨移植.B组,4周时有较多新骨形成;8周时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周边成骨明显;12周时,纤维组织减少,成骨活跃.结论 异种DPB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载体材料,可为再血管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 以生物衍生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李裕标;杨志明;秦廷武;李秀群

    目的 检测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移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以生物衍生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将健康新西兰白兔48只制成1 cm长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D 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partial 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PDFDB)、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4周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通过常规组织学检测观察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 B组术后2周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术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A、B组材料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4周CD4+T细胞较术前轻度偏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CD4+和CD8+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D组术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术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PDFDB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物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生物衍生骨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

  • 可溶性载体复合成肌细胞移植对胫前肌深度冻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黄富国;张斌;林辉;杨志明;解慧琪

    目的 探讨利用可溶性载体能否提高成肌细胞移植对胫前肌深度冻伤的修复效率.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出新生SD大鼠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经纯化并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BrdU标记.取84只5月龄SD大鼠,建立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入含0.1%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为载体的成肌细胞(A1组),不含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为载体的成肌细胞(A2组),含0.1%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载体溶液(B1组)及不作任何处理作对照组(B2组).分别于术后2、5、9 d,2、4、8、12周各处死大鼠6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Mallory三色染色观察冻伤组织的修复情况,通过图像分析比较第2天各组细胞存留数和第8周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结果 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时间点A1组移植细胞在受体的存留数明显高于A2组,成肌细胞的迁移范围更大,细胞分布更均匀,细胞的分化潜能未受到破坏,移植效率得到提高.B组各时间点未见蓝染的细胞核.Mallory三色染色法显示A1、A2及B1组冻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纤维化明显受到抑制.抑制作用在A1组明显,其次是A2组.图像分析提示术后第2天A1组移植细胞存留数明显大于A2组(P<0.05),术后第8周各组胶原纤维面积A1组少,A2组其次,B1组较多,B2组多(P<0.05).结论 成肌细胞移植对冻伤的肌肉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以0.1%透明质酸钠溶液为载体可提高成肌细胞移植效率.

  • 多肽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

    作者:赵寰;丁一;杨禾;周学东

    目的 对多肽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多肽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结果 PDLC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是牙周组织再生的基础.多肽生长因子对PDLC功能影响的研究成为牙周组织再生研究的热点之一.多肽生长因子在PDLC的移行、生长、增殖、分化、蛋白质和基质合成上均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多肽生长因子可应用于牙周组织的再生治疗,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牙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尹晓华;周懿;李杨

    目的 对牙周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期相关文献,分析牙周组织工程研究的有关内容及方法.结果 牙周组织工程技术在种子细胞、修饰基因、细胞因子及支架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实现牙周组织的完全再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 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关键词: 牙周 组织工程 进展
  •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建昆;陈心足;周总光

    目的 了解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总结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现状.结果 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的研究近年来是个十分令人关注的领域,亦取得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肠道上皮干细胞的特性、增殖、分化、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体内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突破.但困扰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小肠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仍未得到解决,组织工程肠的研究亦刚刚起步.结论 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肠道炎性疾病、肿瘤发生机制、组织工程肠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 羧甲基几丁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作者:蒋丽霞;顾其胜;王文斌

    目的 制备羧甲基几丁质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以新鲜虾壳为原料制备几丁质,然后采用碱化和醚化反应以及提纯工艺制备羧甲基几丁质.采用双突跃电位滴定法测定脱乙酰度、元素分析法测定取代度、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分析羧甲基的取代位置,采用凝胶色谱结合多角激光光散射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按照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将新鲜虾壳进行脱钙和去除蛋白质后制备的几丁质进行碱化和醚化反应可成功制备羧甲基几丁质.采用双突跃电位滴定法测得羧甲基几丁质的脱乙酰度为13.76%,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得的脱乙酰度和取代度分别为14.53%和1.239 0.红外光谱图显示取代位置为N,O取代;13C-NMR谱图显示羧甲基几丁质是以6位上的一级取代为主,各位置的取代大小依次为6位羟基、-NH2和3位羟基.凝胶色谱结合多角激光光散射仪测定结果显示羧甲基几丁质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系数分别为6.25×105、5.60×105和1.22.生物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羧甲基几丁质是一种无菌、无热原、无急性全身毒性、无细胞毒性、无皮内刺激、无皮肤致敏反应、无遗传毒性的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对组织无毒副作用.结论 通过碱化和醚化反应从几丁质中制备的羧甲基几丁质是一种脱乙酰度较低、取代度高、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

  • 组织工程颌下腺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青;朱耀旻;邓春富;王玉新

    目的 研究大鼠颌下腺细胞在胶原海绵材料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方法 取8 d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细胞,传代培养至第2代细胞,按2×104/ml注射法接种于5 mm×5 mm×2 mm胶原海绵表面进行培养.术后1、2、3周行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胶原海绵上接种颌下腺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取复合培养3周的颌下腺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ytokratin 8.13,CK8.1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鉴定细胞来源.分别取复合培养1 d,1、2、3周的培养上清,用Amano法测定淀粉酶含量,检测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功能.结果 细胞接种后第1周细胞分散于材料表面,无细胞突起形成;第2周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海绵表面;第3周时附着的细胞数目增多,可见细胞表层有丝状纤维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K8.13呈强阳性,肌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a-SMA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下颌下腺上皮细胞表面可见微绒毛、胞浆皱褶和细胞顶部的酶原颗粒,胞核大卵圆形,胞质内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分泌的淀粉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颌下腺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细胞可保持增殖分化能力及分泌功能,有望成为颌下腺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会阴部巨型淋巴瘤治疗1例

    作者:宋建星;白晋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20岁.会阴部淋巴瘤10余年于2003年4月16日入院.检查:阴茎及阴囊大部分被串珠状瘤样肿块覆盖,质硬,表面光滑,不活动,界限清,无出血破溃,排尿畅.在全麻下行会阴淋巴瘤切除术及阴股沟皮瓣移位术.术中切除瘤样组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以阴囊后动脉外侧支为蒂,切取17 cm×7 cm阴股沟皮瓣修复创面.供区植皮覆盖.术后伤口1期愈合,9 d拆线,术后4周阴茎成形,外观及功能好,无明显不适感及并发症出现,植皮处满意.术后随访8个月,效果满意.

    关键词: 会阴部 淋巴瘤
  • 小腿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梁家龙;颜斌;王忠远;施向春;黄凌云

    目的 报道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及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15例胫前及足部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缺损坏死骨外露彻底清创后,采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6.5 cm×4.0 cm~16.0 cm×8.0 cm,足部软组织缺损4.0 cm×2.6 cm~6.0 cm×4.5 cm.皮瓣切取范围为5.5 cm×4.5 cm~18.0 cm×10.0 cm.结果 术后13例皮瓣1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经3~12个月随访,质地良好,外观满意.足背皮瓣中1例边缘坏死,另1例少许表皮坏死.踝部功能不受影响,皮瓣皮肤感觉仅少部分恢复.结论 小腿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蒂长血供有限,宜慎用.

  • 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跟骨骨折皮肤缺损合并感染

    作者:边澎涛;边靖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感染性跟骨骨折合并皮肤缺损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1999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感染性跟骨骨折合并皮肤缺损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18~59岁.车祸伤19例,重物砸伤6例,利物刺伤5例.皮肤缺损范围5 cm×5 cm~10 cm×10 cm,伤后至手术时间48 h~8个月.根据缺损范围设计岛状筋膜蒂皮瓣移位于跟骨处,切取皮瓣范围6 cm×6 cm~11 cm×11cm.结果 术后移位皮瓣均成活,创口Ⅰ期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足部皮瓣血循好,质地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6 mm,平均14.5 mm.皮瓣无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行走步态良好,无疼痛,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血管供应好,质地优良耐磨,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血管,且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不仅可修复足跟、踝关节周围的皮肤缺损,还能修复小腿前侧的皮肤缺损,利用双腿交叉修复对侧小腿及足跟足踝部皮肤缺损,值得推广.

  • 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软组织皮肤缺损

    作者:李自力;肖向阳;严晓寒;王毅;赵桂香;程代薇

    目的 总结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1月,临床应用3例,根据缺损部位大小、距离,保留外踝上7.5~8.5 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支(或胫后动脉肌皮支),并以此处作为皮瓣旋转点,在腘窝处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功能皮瓣大小范围9.0 cm×8.5 cm~15.0 cm×9.0 cm,等腰三角形皮瓣大小为16.5 cm×4.5 cm.逆行移位修复足底处皮肤缺损,3例皮瓣筋膜蒂长度均在1 6 cm以上.结果 术后3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1~6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基本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两点辨别觉6~9 mm.结论 保留位于外踝上7.5~8.5 cm处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腘窝处的逆行筋膜皮瓣,血供可靠,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 各种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

    作者:陈祥军;刘宁;雷雨;彭静;刘忠山

    目的 报道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组织修复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5年10月,对29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分别采用带蒂皮瓣、肌瓣、肌皮瓣进行修复.男23例,女6例.年龄15~60岁.外露部位于小腿中上段15例,中段6例,中下段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个月~2年.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18 cm×16 cm,骨外露范围为3 cm×2 cm~15 cm×5 cm.结果 29例共应用皮瓣23例,肌瓣4例,肌皮瓣2例.16例获3~15个月随访,14例外形和功能良好,2例有窦道形成,后行钢板取出,窦道清除后愈合.余患者受区与供区形态与功能良好,3个月后X线片示骨折端有骨痂形成或已愈合.结论 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范围大,感染较重且伴有支架外露时,应选择适宜的肌瓣或肌皮瓣修复,对骨外露小,感染较轻时,则选用皮瓣修复.在修复小腿中上段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时,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理想皮瓣.

  • 带血管食指筋膜瓣修复拇指背侧组织缺损

    作者:邓雪峰;周丽英;胡春松;李海宁;黄定根

    目的 探讨带第1掌背动脉的食指筋膜瓣修复拇指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2005年5月收治15例拇指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电刨伤6例,切割伤3例,绞轧伤1例,热压伤4例,电击伤1例.缺损部位均为拇指背侧掌指关节以远.缺损范围1.0 cm×0.8 cm~3.2 cm×2.0 cm.取带第1掌背动脉的食指筋膜瓣修复创面后游离植皮、固定,供区原位缝合.切取筋膜瓣范围1.2 cm×1.0 cm~3.5 cm×2.2 cm.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15例筋膜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1期愈合.术后随访1~10个月,除4例行拇指指间关节融合外,其余掌指关节活动度40~70°.各指指间关节活动度70~90°,两点辨别觉4.5~9.0 mm,平均6.0 mm.拇指对掌、外展、内收、伸、屈功能均较好,肌力V级.患者对术后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 带蒂食指筋膜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血供稳定、成活率高、对供区影响小、外形良好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 皮片回植在皮瓣舒平中的应用

    作者:许学文;岑瑛;刘勇;段伟强

    目的 总结27例断层皮片移植在皮瓣舒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9月~2005年10月,对27例手部创面,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后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剔除皮下组织,皮片回植的方法进行皮瓣舒平术.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1~55岁,平均39.3岁.皮瓣缺损范围3 cm×2 cm~8 cm×5 cm.回植皮片范围2.5 cm×1.5 cm~7.5 cm×4.0 cm.结果 27例术后伤口恢复良好,3例手指部分表皮坏死,经抗生素油纱包扎换药后形成瘢痕愈合,余植皮均成活良好.患手手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5例获随访6个月,手部对指、对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唯感觉功能较差,术区皮肤的浅感觉麻木.结论 断层皮片移植应用于皮瓣舒平,可以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患者恢复时间,节约费用,大限度地恢复手术部位的外形和功能.

  • 延期植皮术在烧伤后重度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崔正军;岑瑛;姜宇禄

    目的 总结治疗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致颏颈胸粘连和肢体关节畸形简便有效的整复方法.方法 1994年2月~2003年12月,采用延期植皮术治疗烧伤后严重颏颈胸瘢痕粘连186例,男112例,女74例;年龄2~55岁,病程6个月~5年;瘢痕范围10 cm×9 cm~26 cm×15 cm.治疗烧伤后重度肢体关节畸形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49岁,病程1~6年;瘢痕范围9 cm×7 cm~22 cm×15 cm.一期手术切除挛缩的瘢痕,创面延期3~5 d后切取中厚皮片范围10 cm×9 cm~26 cm×15 cm进行修复,观察皮片成活质量及远期整复效果.结果 术后皮片成活率90%以上者199例,13例皮片失活的小创面均通过换药愈合.颏颈胸瘢痕粘连者颈部松解良好,患者颏颈角生理角度均恢复;术后获随访104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颈部后仰、前屈、左右转动功能无明显障碍.肢体关节畸形患者均在术中被完全复位,术后经6~12个月随访,关节屈伸功能基本不受限,能正常行走.结论 延期植皮术是治疗重度颏颈胸粘连和肢体关节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整复方法.

  • 以双蒂下唇动脉岛状唇瓣行上唇唇红增厚术

    作者:卢仕良;熊明根;柳大烈

    目的 总结应用双蒂下唇动脉岛状唇红瓣修复上唇过薄畸形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7年3月~2005年3月治疗上唇过薄畸形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6~23岁.其中先天性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5例,唇部血管瘤同位素治疗后继发唇萎缩2例.岛状唇瓣长度相当于整个下唇,宽处为0.5~0.8 cm.于下唇制作以双侧下唇动脉为营养血管蒂的岛状唇红瓣,移位修复上唇唇红组织缺损.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后再次行唇弓、唇珠、人中等成形或改形术.结果 术后唇瓣全部成活,伤口1期愈合,7 d拆线.随访1~3年,上唇唇红丰满,唇瓣色泽良好,美容标志明显;下唇瘢痕不明显,功能不受影响.上下唇协调、美观.结论 双蒂下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上唇唇红组织缺损,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组织工程学发展

    作者:杨志明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支柱,将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的生物技术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健康密切相关,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十分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全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1].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