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周膜细胞松质骨基质支架复合移植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作者:鲁红;田宇;吴织芬

    目的 观察牙周膜细胞(PDLCs)接种松质骨基质(CBM)支架复合移植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狗自体PDLCs接种到CBM三维支架上,体外进行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并植入狗人工牙周组织缺损处,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膜(e-PTFE),以单纯翻瓣组和只覆盖e-PTFE组作为对照.术后8周对动物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比较各组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 PDLCs在CBM支架材料上形成良好的贴附并增殖,扫描电镜可见CBM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CBM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自体PDLCs/ CBM / e-PTFE膜复合植入组较单纯翻瓣组和e-PTFE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生成,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 PDLCs接种松质骨基质支架复合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重建,CBM有望用作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细胞-支架构建方式的牙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作者:鲁红;吴织芬;田宇

    目的观察评价细胞-支架构建方式的组织工程方法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动物自体牙周膜细胞(PDL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nHAC)三维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PDLCs在nHAC支架上的附着及生长情况;同时,将PDLCs-nHAC复合物植入动物牙周组织缺损中,术后8周观察,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nHAC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PDLCs在nHAC上贴附牢固,生长旺盛.动物实验可见,PDLCs-nHAC植入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生成,缺损处牙周组织几乎完全再生,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应用细胞-支架构建方式的牙周组织工程方法能获得理想的牙周组织再生和重建.

  • 人牙周韧带细胞膜片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剑英;付云;俞少杰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hPDLCs)的成骨、成脂能力;构建hPDLCs膜片并鉴定膜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结构蛋白.方法 通过酶联组织块法分离并纯化培养hPDL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hPDLCs来源及干细胞标志物STRO-1表达情况;取第2~4代细胞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检测hPDLCs的成骨、成脂能力;制备成熟的hPDLCs膜片,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膜片细胞外基质主要结构蛋白Ⅰ型胶原、层黏蛋白及纤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原代培养的hPDLCs抗波形蛋白染色阳性,干细胞标志物STRO-1染色阳性,证实hPDLCs来源于间充质并具有干细胞潜在分化能力;hPDLCs在诱导成骨、成脂分化培养14~16 d后,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结果阳性提示hPDLCs具有良好的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HE染色及免疫化学染色发现hPDLCs膜片高表达细胞外基质主要结构蛋白Ⅰ型胶原、层黏蛋白及纤连蛋白.结论 本研究从细胞分离培养,来源鉴定、多向分化潜能诱导及细胞膜片技术等方面证实PDLCs中存在成体干细胞,提示hPDLCs膜片能为牙周组织再生种子细胞提供新来源,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 工程化基质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旭;王素云;刘琪

    "工程化基质"是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构建的细胞外基质,是种子细胞赖以生长的周围环境.本文就近几年来,工程化基质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牙周炎松动牙诊治现状概述

    作者:满云娜;何惠宇

    牙周炎松动牙的处理是牙周、治疗的难点.本文就近年来松动牙的早期诊断、牙周治疗与牙周夹板的应用情况等作以综述.为牙周炎松动牙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牙周炎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锋

    目的 探讨牙周炎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6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之后的各项参数及探诊出血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良好,并且患者也具有良好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参数及探诊出血情况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使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口腔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成风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对牙周炎进行牙周治疗的终目的是阻止进一步的牙周组织丧失和恢复牙周支持组织,而如何有效地恢复牙周支持组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干细胞疗法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提示,干细胞再生牙周组织疗法有可能为临床牙周组织再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伴牙齿畸形效果观察

    作者:林仁;樊彤海;郦芳;叶敏

    目的 探讨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牙周炎伴牙齿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牙周炎伴牙齿畸形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洁治和正畸疗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GT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牙龈附着丧失(CAL)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治疗3个月后PPD、PI和CA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牙周炎的治疗中联合使用GTR能够加快牙周组织修复,缓解牙周炎症,纠正牙齿畸形,提高疗效.

  •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牙周再生治疗的护理配合

    作者:赵月亮

    牙周炎的慢性炎症终导致牙周组织的丧失,包括牙槽骨和牙龈组织丧失[1],而牙周组织是很难再生的.在牙周组织工程学中生长因子的应用前景广阔,其中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继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后第二代血小板浓缩液,以血小板凝胶形式呈现,它主要含大量的纤维蛋白原、高浓度的血小板及各类生长因子,具有显著地促进软组织与骨组织生长,加速创伤的愈合并提高愈合质量的作用.PRF含有自体丰富的人白细胞和生长因子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中[2].

  • 基因治疗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建华

    牙周疾病可导致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破坏和吸收,是造成牙齿松动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随着对牙周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关于牙周病治疗理想的效果不仅是消除致病因素,终止病变的进展,更在于恢复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使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获得再生,形成牙周新附着,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

  • 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莉;贾慧梅;曹采方;欧阳翔英

    目的评价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名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的24(48个位点)处骨下袋,试验组13处(26位点)进行翻瓣加Emdogain植入,另外11(22位点)处行改良Widman's翻瓣术加以对照.术后6、12月复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Emdogain组术前的探诊探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3mm、7.0mm和2.6;术后6月时分别为2.9mm、3.6mm和1.4;术后12月为2.8mm、3.5mm和1.2.改良Widman's翻瓣组术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2mm、6.7mm和2.8;术后6月时分别为3.9mm、4.9mm和1.8;术后12月为3.8mm、4.8mm和1.6.术后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组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0.001),但Emdogain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改良Widman's翻瓣组(P<0.01).结论翻瓣+釉基质蛋白(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术明显改善骨下袋患牙的临床指标,而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 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一些影响因子

    作者:赵晓一;孟焕新

    过去10年的研究证实,破坏的牙周组织再生在生物学上是可能的,同时治疗牙周炎的目的也逐渐变为牙周组织的再生.引导性组织再生(GTR)技术是利用不可吸收膜或可吸收膜阻止上皮向根面迁移,来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1].

  • 基因强化组织工程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欣宇;胡孝丽;王铎

    基因强化组织工程(gene-enhanced tissue engineering)是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编码蛋白因子的目的基因转染种子细胞或生物活性基质材料,使转染的细胞或基质表达目的基因,终在体内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的一种方法.

  • 牙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作者:柏国艳;张芳

    牙周病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终导致牙丧失.牙周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和牙周组织再生以形成新附着.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获得牙周组织的完全再生,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牙周组织的完全再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而进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和肌动蛋白的影响

    作者:任婉峰;杨路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的重要基础之一,在牙周炎症或创伤时牙周膜细胞数量的减少以及生物学功能的降低阻碍了牙周组织的再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内核心蛋白多糖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远;曾照芳;朱俊

    目的:研究己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牙周膜细胞后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以利于重建丧失的牙周组织.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牙周膜细胞,观察牙周膜细胞内核心蛋白多糖基因表达.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牙周膜细胞.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含有10%二甲基亚砜和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冻存液的DMEM中进行冻存,第2天移入液氮中保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行抗波形丝蛋白、角蛋白染色鉴定.取第6代人牙周膜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分别用含质量浓度为0.1,1,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标准条件下培养24 h;空白组用DMEM培养液标准条件下培养24 h.RT-PCR法检测细胞内核心蛋白多糖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镜下观察空白组细胞未见明显变化,实验组可见细胞增殖,刺激前瓶底细胞较稀疏的区域变得密集了.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冈了的牙周膜细胞内核心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了,而且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在0.1 μg/L时抑制作用强,在10 μg/L时抑制作用弱.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凶子刺激可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核心蛋白多糖的合成,0.1 μg/L时抑制作用强.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密度与Beagle犬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组织修复的关系

    作者:詹暶;闫福华;肖毅

    背景:目前临床上II度根分叉病变区牙周组织的再生仍是一项难题.目的:比较不同密度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II度牙根分叉病变区牙周组织缺损的能力.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实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实验室和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科.材料:实验于2005-07/2006-09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实验室完成.6只1岁半雄性Beagle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科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中选用Bio-Gide胶原膜和BME-10X胶原膜.方法:在犬的下颌第2,3前磨牙和第1磨牙颊侧根分叉处制备慢性II度牙根分叉病变模型.从6只18月龄的Beagle犬抽取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5×108 L-1,5×109 L-1,5×1010 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BME-10X胶原膜移植治疗牙根分叉病变,表面覆盖Bi0-Gide胶原膜,单纯Bi0-Gide胶原膜组为对照组.采用OLYPUS IX 71显微照相系统和OLYSIA BioAutoCell软件计算新生牙骨质长度的百分比和新生牙槽骨面积的百分比.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并测量牙周组织再生(新生牙骨质长度和新生牙槽骨面积的百分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新生牙骨质长度和新生牙槽骨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51.5±5.6)%和(27.1±7.7)%;5×108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84.8±8.9)%和(30.6±7.7)%; 5×109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91.8±5.2)%和(68.3±11.4)%;5×1010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88.8±7.2)%和(78.5±12.7)%.细胞组的新生牙骨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各细胞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109 L-1组和5×1010 L-1组的新生牙槽骨量与 5×108 L-1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但前两组间和后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牙根分叉病变区的牙周组织再生,其作用与细胞的接种密度有关.

  •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能性与前景

    作者:都沙沙;蔡智国;杨琨;刘琪

    背景:近年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认为是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也是目前牙周组织重建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潜在机制.方法:以"牙周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牙周组织再生、多向分化能力、增殖、自我更新、迁移、归巢、免疫调节、衰老、牙周组织修复"为中文检索词;periodontitis,odontoge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ntal-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self-renewal,migration and homing,immune regulation,aging,repair of periodontal tissu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与PubMed数据库1995至2018年间相关文献,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特性、修复牙周组织的潜在机制及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在牙周炎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中植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牙周组织.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是重建牙周组织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但目前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还面临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归巢、衰老以及新生物与体内功能相适应等挑战.

  •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孙文娟;许艺川;黄南楠;唐倩;陈翠婷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促骨组织修复作用,但其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比格犬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在4只比格犬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颊侧制备5 mm×5 mm大小牙槽骨缺损,将左右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缺损部位置入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照组缺损部位直接缝合。术后2,4,8,12周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锥形束CT及Ca与P含量比值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检测结果:两组新生骨高度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新生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Ca/P比值检测结果:实验组术后12周的Ca/P比值已接近正常骨组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时,实验组新生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骨组织,而对照组新生组织趋向成熟,可见少量新生血管。④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已不见支架材料结构,可见骨陷窝;对照组无明显成骨细胞及骨陷窝。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组织结构规则,接近正常骨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成骨细胞;对照组新生组织排列紊乱,残留部分空腔。⑤结果表明,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 三种异种骨材料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比较

    作者:董红宾;张琴;何惠宇;克依木·克里木;王欢欢

    背景:目前,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与人工骨替代材料植入等,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的:比较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各自单独使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煅烧骨组、冻干骨组、Bio-oss骨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牙槽骨高度及新生牙周膜高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缺损处骨组织逐渐连续,牙根面可见新生牙周组织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煅烧骨组术后4周新生牙槽骨高度高于冻干骨组(P <0.05);冻干骨组术后12周新生牙周膜高度明显高于煅烧骨组、Bio-oss骨组(P <0.05)。结果表明煅烧骨的成骨诱导能力优于Bio-oss骨与冻干骨,冻干骨促进牙周膜再生的能力优于煅烧骨、Bio-oss骨。

12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