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雷蕾;邓伊玲;陈俊杰;岑瑛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y)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取23例患者自愿捐赠的瘢痕疙瘩标本进行观察,以同一患者手术取皮修剪后的剩余正常皮片作为正常对照.将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PAR-y蛋白的表达,参照Shimizu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计算标本阳性率以及阳性细胞率.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PPAR-γ蛋白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中均有表达.在瘢痕疙瘩中,其位于表皮的棘细胞层、颗粒层以及真皮血管,染色较浅;在正常皮肤中,位于表皮的基底层以及真皮血管壁、汗腺、皮脂腺,染色较深.瘢痕疙瘩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为(2.65±0.78)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65±1.19)分;标本阳性率为52.17% (12/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2.61%(19/23);阳性细胞率为46.04%± 8.6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9.39%± 11.26%.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0,P=0.000;x2=4.847,P=0.028;t=5.974,P=0.000).结论 与正常皮肤相比,PPAR-y在瘢痕疙瘩中呈下调表达状态,提示其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关.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比较研究

    作者: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PVP或PKP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PVP治疗(PVP组),20例行PKP治疗(PK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测量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价背部疼痛程度,ODI评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2年内邻椎再骨折率.手术前后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稚体高度及后凸角,并计算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复位率(reduction rate,RR)、进展性高度丢失率(progressive height loss,PHL)、复位角度(reduction angle,RA)、进展性后凸角(progressive angle,PA).结果 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显著缩短(t=-8.821,P=0.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1年,平均2.4年.两组术后1d、1年及2年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PVP组5例(10.4%)、PKP组2例(10.0%)发生邻椎骨折,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63).术后1、2年两组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2;t=0.465,P=0.646).X线片测量显示,两组CR及后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术后即刻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R及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RA、PHL、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治疗伴IVC的OVCF可获得相似疗效,术后均可能发生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因此需注意随访观察.

  • 三种术式联合一期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上睑睑黄瘤术后缺损

    作者:曾令寰;陈俊杰;岑瑛;雷蕾;秦小惠;王娅;曾传秀

    目的 探讨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一期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较大上睑睑黄瘤切除术后缺损.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12例合并内眦赘皮的较大上睑睑黄瘤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6~59岁,平均43岁.病程3~16年,平均11年.首次切除6例,二次切除残余睑黄瘤4例,切除术后复发2例.睑黄瘤大横径为0.5~1.3 cm,平均1.0 cm;为边界不规则斑块,呈深黄色.内眦赘皮 根据车俊敏等提出的分度标准: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2例.患者血脂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中切除睑黄瘤后,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修复缺损.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顺利成活,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见4例瘢痕增生明显,行瘢痕综合治疗.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5年.重睑效果良好,睑黄瘤无复发.结论 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上睑睑黄瘤切除后较大缺损,可以有效缓解皮瓣尖端内眦部张力,在修复缺损同时获得良好的重睑和内眦形态.

  • 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作者:牛兴邦;张海平;何思敏;黄研生;朱子奇;史少岩;郝定均

    目的 探讨后路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椎植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以体位变化性腰背痛为主诉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老年患者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56 ~ 79岁,平均66.3岁.伤后至该次治疗时间为5~36个月,平均17.5个月.骨质疏松13例,骨量减少9例,骨量正常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3±0.9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2.63%±5.74%.后凸顶点均位于T10~L2之间,后凸Cobb角为(28.79±5.04)°.患者均接受后路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椎植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2.3 h,平均1.6 h;术中出血量80~210 mL,平均158mL.均无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除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红肿、愈合不佳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4个月;其中2例随访期内死亡.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为(2.4±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2,P=0.000).末次随访时,ODI为32.14%±5.1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6,P=0.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为(21.23±4.30)°,末次随访时为(23.68±4.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退钉、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 对于后凸Cobb角<40°、以脊柱失稳为腰背痛主要原因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老年患者,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肯定,且手术创伤及风险较小.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女童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的矫治研究

    作者:曾莉;张杰;黄桂珍;黄一东;马学;黄鲁刚

    目的 探讨保留阴蒂背侧血管神经束以及腹侧完整尿道板的阴蒂成形术矫治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女童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27例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患儿,采用保留阴蒂背侧血管神经束以及腹侧完整尿道板的阴蒂成形术矫治.27例患儿染色体检查均为46,XX核型,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年龄3~ 11岁,平均3.9岁.按Parder分型标准:Ⅱ型5例,Ⅲ型18例,Ⅳ型4例.激素检查提示皮质醇水平正常偏低,睾酮和17-羟孕酮均升高.入院诊断为非失盐型CAH.结果 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8~95 min,平均74 min.切口均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 10年,中位时间19个月.外生殖器外观恢复良好,无皮瓣和阴蒂头坏死,阴蒂头感觉未见异常,无阴蒂肥大复发.末次随访时,5例进入青春期,有乳房发育和正常月经周期;1例随访10年者已婚并生育一子.结论 采用保留阴蒂背侧血管神经束以及腹侧完整尿道板的阴蒂成形术矫治CAH女童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术后外生殖器外观良好,阴蒂感觉未见异常;结合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先天性V型复拇指畸形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唐海鹏;孙广峰;祁建平;聂开瑜;金文虎;李书俊;魏在荣;王达利

    目的 探讨先天性V型复拇指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5月,收治12例先天性V型复拇指畸形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1~25岁,平均8岁.左手4例,右手8例.桡侧为主型2例,尺侧为主型10例.7例赘生指基底远离腕掌关节,5例赘生指基底靠近腕掌关节(略尺偏1例).X线片示主干拇指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均对合良好,伴第1掌骨侧弯畸形2例.术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作S形或Z形切口,切除赘生指,同时重建大鱼际肌止点或内收肌止点,必要时联合楔形截骨术矫形.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2个月.11例拇指外形、屈伸、对掌、外展功能均较术前改善,未出现瘢痕挛缩畸形、虎口区狭小及偏斜畸形等情况.1例虎口区略狭小,拇指外展不良,经再次“Z”字成形术后改善.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10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根据V型复拇指畸形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较好恢复拇指外形及功能.

  • 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重建排便功能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丙波;付凯;朱晓中;李星玮;郑宪友

    目的 通过与传统钳咬法比较,探讨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取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器械打磨法打开椎板,暴露马尾神经,10倍显微镜下将双侧L5与S1前后神经根分别作端端吻合,后在L5与L6之间离断马尾神经(S1除外).对照组采用传统钳咬法打开椎板,其余处理方法与实验组一致.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大鼠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93.05±7.60)min,较对照组(131.30± 11.68) 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4.33±0.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0.58)mL;以上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79,P=0.000;t=18.293,P=0.000).术后3d,实验组18只大鼠存活,存活率为90%;对照组12只大鼠存活,存活率为60%;两组术后3d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28).结论 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重建排便功能模型可行,与传统钳咬法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大鼠死亡率低等优点;但该方法有一定学习曲线且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

  •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V-Y推进修复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作者:崔浩杰;肖海涛;何奎乐;彭永利;边朝辉;王洪业

    目的 探讨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V-Y推进修复胫前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8例胫前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8~47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2例.单纯胫前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伤后至皮瓣修复时间分别为5h、6d、14 d;胫前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折5例,其中Pilon骨折1例、胫骨中下段骨折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3例、外固定架固定2例,术后发生慢性骨髓炎或皮肤坏死;伤后至该次皮瓣修复时间为1~ 12个月,平均3.4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2 cm×2.5 cm ~ 13.0 cm×5.5 cm.入院后6例患者彻底清创后行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待创面清洁后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V-Y推进修复创面;1例创面污染轻,急诊清创后行皮瓣修复创面;1例骨髓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后行皮瓣修复术.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切取范围15 cm×6 cm ~ 26 cm×1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例、游离植皮5例.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出现水疱,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除1例转外院行骨运输术患者外,其余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12~18mm,平均16 mm.患侧足跖屈力量较健侧弱,但行走及步态正常.结论 以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V-Y推进修复胫前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肌皮瓣成活率高,修复外观良好.

  • 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雷飞;叶飞;周庆忠;杨函;杨剑;冯大雄;康建平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术中行融合(融合组),30例未行融合(非融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骨折节段及分型、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摄胸腰椎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和运动范围.采用Greenough腰痛评分法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参照ASIA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融合组随访时间为2.0 ~ 3.5年,平均3.17年;非融合组为2~4年,平均3.23年.X线片复查示,融合组2例植骨未达融合;其余25例均融合,融合时间12 ~ 17周,平均15.6周.术后融合组2例、非融合组1例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前),两组伤椎运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组术后1年均出内固定物,融合组术后1年时11例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伤椎运动范围较融合组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组与非融合组Greenough腰痛评分法评分、VAS评分以及ASI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无需进行融合,以保留伤椎运动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避免取髂骨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漂浮体位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赵俊超;王昊

    目的 总结采用漂浮体位下关节镜联合Burks and SchaVer's入路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2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39.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运动损伤5例,高处坠落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6 d,平均2.5 d.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前抽屉试验及内、外侧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8.0±5.5)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6.2±7.6)分.骨折按Meyer分型标准,Ⅱ型11例,Ⅲ型10例.术中患者取漂浮体位,常规关节镜入路并处理关节内病变;然后患者更换体位固定于侧卧位,采用Burks and SchaVer's入路,显露并固定撕脱骨折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膝关节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均愈合;后抽屉试验及反Lachman 试验均为阴性.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伤前水平.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9±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84,P=0.000).IKDC评分为(90.5±5.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8,P=0.000);其中A级19例,B级2例.结论 采用漂浮体位关节镜联合Burks and SchaVer's入路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入路安全可靠,术后允许早期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作者:王上增;程韶;王义生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scopy,THA)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患者21例(21髋),均行THA治疗,术中自体骨植骨重建髋臼.男13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7.4岁.左髋12例,右髋9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9例,压砸伤4例,其他原因2例.伤后至该次手术时间1 ~ 20年,平均9.6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髋关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跛行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Harris评分为(32.95±2.0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14±0.73)分.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6.4年,平均4.6年.X线片复查示,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4~24个月,平均12.5个月;植骨无明显吸收,无骨溶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无透亮区.术后1周及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7.67±2.01)、(92.10±1.95)分,VAS评分分别为(2.57±0.81)、(0.19±0.5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通过THA可恢复髋关节正常旋转中心,重建髋关节功能.

  • 经后外侧反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作者:宗双乐;苏立新;李力更;梁卫东;赵小明;王爱军;李立东

    目的 探讨经后外侧反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32例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9~55岁,平均40.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9例,摔伤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h ~ 5d,平均2d.根据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标准:Ⅱ型20例,Ⅲ型12例.采用经后外侧反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在胭肌和比目鱼肌间隙以及胫前肌两个间隙分别显露胫骨后外侧髁及前外侧髁,直视下复位骨折并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根据DeCoster等分级系统,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达优21例,可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 30个月,平均20.5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3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无明显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丢失.术后1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2~135°,平均120°;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83~96分,平均90.05分.结论 经后外侧反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后外侧塌陷胫骨平台,并兼顾显露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直视下骨折复位良好,经支撑钢板固定外侧胫骨平台,可获得满意生物力学稳定.

  • 尖齿开口钩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刘军;吴永伟;陆尧;马运宏;沈友银

    目的 通过与克氏针张力带和锁定接骨板比较,探讨尖齿开口钩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4月,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2例.其中12例采用裁剪而成的尖齿开口钩钢板治疗(试验组),2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按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行患者主观功能评估,按Mayo肘关节评分(MEPS)进行客观功能评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肘关节疼痛程度,并测量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无内固定物松动,对照组2例克氏针松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ASH、MEPS、VAS评分和肘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肘关节后伸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齿开口钩钢板克服了克氏针张力带易松动和锁定接骨板对肱三头肌腱压迫等缺陷,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后外及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老年后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居文;王永清;孔令伟;李宝贵;赵志辉

    目的 探讨采用后外及后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后Pilon骨折老年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6~83岁,平均72.7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均伴内、外踝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7~ 14d,平均8.6 d.采用后外侧切口暴露后踝外侧骨折块以及外踝骨折,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内侧骨折块以及内踝骨折;直视下骨折复位后,采用锁定钢板或空心螺钉固定.术后第1天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时间60 ~ 110 min,平均为92 min.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内固定物外露及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2个月;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发生.除2例80岁以上患者需扶拐行走外,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0%.结论 采用后外及后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后Pilon骨折,保护了踝关节周围血运,能避免软组织坏死、内固定物外露,取得满意效果.

  • 收肌管神经阻滞联合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序贯应用及疗效

    作者:杨体敏;斯海波;吴元刚;曾羿;裴福兴;翁习生;沈彬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收肌管神经阻滞(adductor canal nerve block,ACNB)联合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选择性抑制剂(帕瑞昔布+塞来昔布)序贯应用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n=30),分别为ACNB+COX-2组(A组)、COX-2组(B组)及对照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KA术毕时A组行ACNB.术后前3d每12小时A、B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之后每12小时口服塞来昔布200mg至6周;对应时间点C组给予生理盐水和安慰剂.3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予口服曲马多,必要时追加注射吗啡.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关节引流量、住院时间及6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以及术后1、2、3d,1、2、4、6周,运动及静息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相关炎性指标;术后24 h内以及24h~6周吗啡使用量;术前及术后1、2、4、6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前及术后1、3、14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A、B组术后住院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组显著降低(P<0.05).A、B组术后1、2、3d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1d,A组运动VAS评分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d及1、2、4、6周,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术后24h内吗啡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少;A、B组术后24h~6周期间吗啡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术后1、2、4、6周,3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P<0.05).术后1、2d,A组ROM高(P<0.05),3d及1、2、4、6周A、B组高于C组(P<0.05).术后2、3d及1、2、4、6周,A、B组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1、2、3d,A、B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A、B组IL-6及TNF-a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2、3d,A、B组IL-8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术后24 h内关节引流量及各时间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NB联合COX-2选择性抑制剂序贯应用是安全、有效的TKA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可明显减轻TKA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跟腱创伤后异位骨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喻都;肖海军;薛锋;潘明芒;鞠金勇;唐果

    目的 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大鼠跟腱创伤后异位骨化模型中早期表达情况,探讨HIF-1α及低氧微环境在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取8~ 10周龄雄性SD大鼠140只,体质量(210.1±10.6)g,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70).实验组通过跟腱钳夹、切断法制备创伤后异位骨化模型,对照组仅暴露跟腱,跟腱不作任何处理.术后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于2、3、4、5、6、7、8、10、12、14d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跟腱及周围组织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HIF-1α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两组剩余大鼠于术后10周摄X线片,取跟腱及其周围组织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综合评价异位骨化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3d实验组1只大鼠死亡,其余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及组织学染色观察示: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跟腱及其周围组织无明显变化,呈正常跟腱结构;实验组大鼠跟腱断端萎缩,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跟腱断端出现硬结,且硬度不断增加,有大量不规则结缔组织及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实验组HIF-1α基因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实验组HIF-1α呈阳性.结合术后10周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均发生异位骨化,对照组无异位骨化发生.结论 大鼠跟腱创伤后异位骨化早期,HIF-1α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局部低氧微环境在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轴向载荷力学测试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外固定器拆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庆威;万春友;张弢;王晓卫;刘彦士;马继海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测试用于指导临床骨折术后拆除外固定器时间判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27例因外伤致胫、腓骨骨折患者.男21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5岁.闭合骨折7例,开放骨折20例.X线片复查示:螺旋型不稳定骨折4例,粉碎型不稳定骨折23例.一期行外固定器固定.其中3例外固定术后出现感染致骨不连,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行二期胫骨截骨延长术.外固定后待正侧位X线片复查明确骨折处均有连续性高密度骨痂形成后,行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测试.当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10%时,拆除外固定器.结果 经外固定治疗21 ~ 85周(平均44周)后,行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26例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10%,拆除外固定器;拆除外固定器后随访6周,患者下肢完全负重,恢复正常生活,无再骨折发生.1例术后85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为14%,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成角畸形未完全愈合,拆除外固定器后发生再骨折,改行髓内固定术.结论 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测试可以客观反映并定量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可用于指导外固定器拆除时间的确定.

  • 智能手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测量髋臼假体植入角度的应用

    作者:王景;徐瑞;康学文;张海鸿

    目的 探讨利用智能手机角度测量软件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测 量髋臼假体植入角度的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9月,在50例患者THA术中利用智能手机的角度测量软件测定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男24例,女26例;年龄37~83岁,平均71岁.左髋22例,右髋28例.关节置换原因: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均排除髋臼发育异常.术后1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利用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观察者自身测量的可靠性,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术中手机测量及术后PACS系统测量结果差异;定义术后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角度大于手机测量值为+,反之为-,计算术中及术后角度测量误差范围.结果 术中手机测量及术后PACS系统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4.术中手机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4.02±1.33)°,前倾角为(17.62±2.20)°;术后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4.74±4.05)°,前倾角为(17.22±5.57)°;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77,P=0.482;Z=-0.368,P=0.713).术后PACS系统测量44例髋臼假体角度在安全区范围内;6例前倾角超出安全区范围1~5°,外展角超出安全区范围1~3°.髋臼假体前倾角术中及术后测量前倾角偏差为-21~+10°、外展角为-10~+9°,提示与术后PACS系统测量值比较,术中手机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偏大,外展角偏小.结论 THA术中利用智能手机的角度测量软件确定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及外展角方便、快捷、准确.

  •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探讨

    作者:吴本文;丁真奇;黄国锋;刘国浚;蔡哲明;丁罗兵;李想

    目的 探讨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其中24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固定组),22例未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未固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下胫腓重叠距离(tibiofibular overlap,TBOL)、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BCS);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2个月.固定组完全负重时间为8~12周,中位时间11周;较未固定组的6~ 10周(中位时间8周)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49,P=0.000).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均获复位,骨折均愈合,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37)周、未固定组为(13.91±1.3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945);无下胫腓联合分离复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TBOL、TBCS比较,以及术后1年时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时(除Maisonneuve骨折),如能按损伤情况修复内、外及后踝结构,下胫腓螺钉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影响.

  • 慢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联合转染BMSCs注射治疗食蟹猴膝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钊;李晓飞;王燕燕;崔召伟;陈著科;张海宁

    目的 通过慢病毒介导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siRNA、聚蛋白多糖酶1(Aggrecanase-1)-siRNA、IGF-1基因联合转染BMSCs,将其注射至食蟹猴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关节腔,探讨对OA相关炎性因子及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 取髋关节OA患者自愿捐赠骨髓组织,分离培养BMSCs.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OX-2-siRNA、Aggrecanase-1-siRNA和IGF-1过表达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以佳感染复数40转染第3代BMSCs(病毒组),以空慢病毒转染培养作为对照(空病毒组),以正常BMSCs作为正常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行细胞计数;取转染培养1周细胞,RT-PCR检测COX-2、Aggrecanase-1及IGF-1 mRNA的表达.取健康3岁食蟹猴9只,按照Hulth造模法于右膝制备OA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3).模型制备术后6周,病毒组及空病毒组右膝关节腔内分别注射对应的1 mL BMSCs(约1×107个),空白对照组注射1 mL生理盐水.以左膝作为正常对照组.注射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1、4、6周取双膝关节液,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IL-1、Aggrecanase-1、IGF-1浓度;6周时MRI及大体观察检查膝关节软骨改变,并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以及RT-PCR检测COX-2、Aggrecanase-1及IGF-1 mRNA表达.结果 转染后两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RT-RCR检测,与空病毒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组COX-2、Aggrecanase-1表达明显降低,IGF-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细胞注射后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注射后1、4、6周,病毒组PGE2、Aggrecanase-1、IL-1浓度明显低于空病毒组、空白对照组,但IGF-1浓度明显增高(P<0.05);但3组以上指标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RI检查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组、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关节面均出现异常高密度影,但病毒组区域小.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见,病毒组、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关节软骨符合早期OA改变,但病毒组修复程度优于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根据改良Pineda评分标准的组织学评分亦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病毒组细胞质染色较空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深,偶尔可见棕黄色颗粒,软骨细胞较多.RT-PCR检测,与空病毒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病毒组COX-2、Aggrecanase-1 mRNA表达明显降低,IGF-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转染BMSCs可以有效抑制食蟹猴早期OA模型膝关节腔内COX-2和Aggrecanse-1的表达,增强IGF-1的表达,降低膝关节内炎性因子浓度,有效保护关节软骨.

  • 氧化应激活化RAW264.7巨噬细胞对MC3T3-E1成骨细胞迁移、增殖及成骨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建强;易志新;武明鑫;黄爱军;林昆;靳松;李亮平;黄胜;罗嘉全

    目的 探索氧化应激活化RAW264.7巨噬细胞对MC3T3-E1成骨细胞迁移、增殖及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MC3T3-E1细胞系及RAW264.7细胞系,分别培养传至第7代进行实验.利用不同浓度(0、25、50、100 μmol/L)H2O2刺激RAW264.7细胞,MTS检测培养1、3、6h后细胞增殖率,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1h时细胞内SOD含量,筛选H2O2引起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的佳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对应收集RAW264.7细胞(加或不加H2O2处理)24h上清液.取第7代MC3T3-E1细胞,分别以100μL无血清DMEM培养基(A组)、未氧化应激RAW264.7细胞上清液(B组)、氧化应激RAW264.7细胞上清液(C组)培养,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另取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以完全培养基培养;阳性对照组,以含50μg/mL维生素C及10 nmol/L的β甘油磷酸钠的完全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培养;正常对照组,以含50 μg/mL维生素C及10 nmol/L的β甘油磷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及未氧化应激RAW264.7细胞上清液培养;实验组,以含50 μg/mL维生素C及10 nmol/L的β甘油磷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及氧化应激RAW264.7细胞上清液培养.培养3、7、14d,RT-PCR检测细胞内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COL-Ⅰ)、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表达水平.结果 MTS和SOD检测结果显示:25 μmol/L H2O2刺激1h为构建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佳浓度和作用时间.细胞生长检测显示:1、2、3dB、C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其中2、3d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显示12 h时B、C组MC3T3-E1细胞迁移显著快于A组,C组快于B组,细胞迁移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B、C组划痕已被细胞爬满.除3d外,实验组各时间点ALP、Runx2、OC、BSP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OPN、COL-Ⅰ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O2构建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佳浓度为25μmol/L、作用时间为1h.氧化应激活化RAW264.7巨噬细胞上清液能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迁移、抑制其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 尺骨远端钩形锁定钢板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夏江;马涛;徐磊;胡斌;秦宏玖

    目的 探讨应用尺骨远端钩形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distal ulna hook plate,LCP-DUHP)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LCP-DUHP内固定治疗13例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1~72岁,平均45岁.单纯尺骨远端骨折7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GastiloⅡ型1例、Ⅲ型2例);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远端骨折6例,均为摔伤.尺骨远端骨折均累及下尺桡关节水平,根据改良Q分型标准:Q2型7例,Q3型3例,Q4型2例,Q5型1例.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3 ~ 14d,平均7.69 d.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7个月.X线片检查示,除1例开放性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未达解剖复位标准外,其余患者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 ~ 20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为0 ~ 36分,平均10.33分.结论 应用LCP-DUHP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操作简便,但需注意其放置的安全范围.

  • 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李春江;王月光;刘守友;王庆亮;齐建明;徐剑;高晓伟

    目的 总结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方法 2002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2~16岁,平均13.5岁.损伤原因:运动损伤28例,摔伤1例,交通事故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h~6d,平均2.5 d.髂棘下方或外下方有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和游离骨块.X线片及CT检查提示髂前上棘游离骨折块,撕脱骨块向下移位.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7.2周;髂前上棘骨骺发育及骨骼形态正常.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130°,肌力V级,患者恢复正常体育运动,髋部无不适;根据徐蕴岚等的疗效评定标准均达优.结论 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加压力量大,且力量可控,远期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及断裂发生,疗效良好.

  • 改良顺行旗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焕友;王斌;李瑞国;刘志旺;王伟

    目的 探讨改良顺行旗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1例,电锯伤6例,车床切削伤4例.损伤指别: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4例,小指2例.指端创面均伴骨组织及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 cm×0.8 cm~2.2 cm×1.8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5~6.5 h,平均5.5 h.采用大小为1.1 cm×0.9 cm~2.5 cm×2.0 cm的改良顺行旗帜皮瓣修复创面,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供区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结痂外,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 ~ 9mm,平均7.2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 改良顺行旗帜皮瓣扩大了皮瓣切取面积,改善了皮瓣血管蒂旋转角度,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较好方法.

  • 脊柱内植物的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卢祺;于滨生

    目的 总结近年来3D打印技术用于脊柱内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内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对脊柱内植物的3D打印技术、打印材料、打印工艺、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目前,用于制备脊柱内植物的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电子束熔融技术,材料主要以钛及其合金为主.通过上述材料及技术制备的3D打印脊柱内植物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3D打印脊柱内植物的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与传统工艺制造的脊柱内植物的疗效比较、成本效益分析及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等问题尚待解决.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定制的脊柱内植物,使脊柱外科手术更精准、更安全.随着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3D打印脊柱内植物将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

  • 肘管综合征术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劲松;董震

    目的 综述肘管综合征相关术式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总结肘管综合征术式、各术式特点及发展方向.结果 目前,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术式较多,主要包括尺神经单纯原位松解术、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尺神经肌下前置术、肱骨内上髁切除术、尺神经肌内前置术、尺神经沟成形术等,各术式均有其优缺点.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内窥镜也逐渐应用于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结论 目前关于肘管综合征佳术式仍存在争议,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辉亮;周春光;宋跃明

    目的 综述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相关的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NF1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文献,对其与脊柱畸形的相互联系、相关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对于NF1患者发生脊柱畸形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瘤直接侵蚀与压迫、椎管内硬脊膜扩张、褪黑素导致的脊柱旁肌肉收缩力下降、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性早熟以及中胚层发育不良有关.结论 NF1患者的众多临床表现可能是导致其脊柱畸形发生的诱因,NF1相关脊柱畸形致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对NF1脊柱畸形的认识、诊断和治疗.

  •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坚;丁海

    目的 总结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对其发展历史、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以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从臀中肌与梨状肌间隙进入,不切断任何肌肉和肌腱,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疗效较好.但是存在手术适应证较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窄、手术依赖特殊器械、术后假体错位率较高等不足.结论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风险,达到早期快速康复目的.但该技术临床应用时间短,其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有待随访观察.

  •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翻修一例

    作者:艾进伟;韩叶萍;李帅垒;李浩亮;孙永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髋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难题,但对于神经肌肉病变、脑瘫、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下肢肌力失衡、髋外展无力患者,置换术后易发生髋关节脱位,仍是关节置换术绝对或相对禁忌证.2014年7月,我们收治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成功实施翻修手术.报告如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