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预防鞘管区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志敏;刘建;孟国林;吴尧平

    目的 研究TGF-β1抗体(TGF-β1,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dn 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72只成年雄性来亨鸡制备左足第3、4趾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按鞘管区给药随机分为4组:A组0.2 mL TGF-β1Ab、B组0.2 mL FG、C组0.2 mL TGF-β1.Ab及FG复合液、D组0.2 mL生理盐水,仅术中注入1次.术后1、3及8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4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3、8周第3趾行生物力学测定. 结果 术后1周各组肌腱粘连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3及8周C组与A、B及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3、8周A、B及D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C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术后3周,各组肌腱滑动距离比值分别为0.45 4±0.05、0.40±0.10、0.79±0.09、0.25±0.07;模拟主动屈曲度比值分别为0.61±0.02、0.67±0.03、0.91±0.03、0.53±0.04;屈曲功分别为(18.00±0.77)、(17.80±1.13)、(27.60±1.73)、(15.60±1.27)°/N.C组3项指标与A、B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抗断裂载荷分别为(14.2±1.9)、(15.2±2.2)、(16.0±2.2)、(14.7±2.7)N,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各组肌腱滑动距离比值分别为0.45±0.07、0.43±0.08、0.80±0.09、0.29±0.05;模拟主动屈曲度比值分别为0.61±0.02、0.63±0.03、0.92±0.03、0.53±0.03;屈曲功分别为(18.30±0.84)、(18.60±0.80)、(27.90±1.24)、(15.30±0.75)°/N.C组3项指标与A、B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抗断裂载荷分别为(51.9±3.0)、(51.4±1.4)、(53.3±1.3)、(52.3±2.2)N,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GF-β1Ab复合FG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

  • 脱钙人牙基质在修复齿槽突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雷;霍永力;王建华;李华;邢建峰;孙志干;冯驰;刘英华

    目的 研究唇腭裂术后齿槽突裂植骨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8月,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脱钙人牙基质(decalcified dentinal matrix of human,DDM)治疗26例(30侧)齿槽突裂患儿.男16例,女10例;年龄6~12岁.单侧齿槽突裂22例,双侧4例.伴鼻翼塌陷26例,乳牙滞留5例,错位牙3例,畸形牙1例.患儿于术前、术后1周,1、2、3、6和12个月摄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上颌前部咬(牙合)X线片(以裂隙侧尖牙为中心),观察骨愈合、骨吸收情况. 结果 术后23例患儿伤口Ⅰ期愈合,口鼻瘘严密关闭;1例双侧齿槽突裂切口感染,6个月后重新植骨;2例少量骨组织外露,予冲洗、换药、涂擦美宝湿润烧伤膏后伤口愈合.髂骨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可见裂隙间骨桥形成,恢复了颌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例6~9岁患儿平均观察6.5个月,22例9~12岁患儿平均观察8.6个月.根据术后3个月X线片,采用Bergland等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分级,Ⅰ级16例16侧(53.3%),Ⅱ级7例8侧(26.7%),Ⅲ级2例4侧(13.3%),Ⅳ级1例2侧(6.7%).植入骨成活率为93.3%,临床成功率为80%. 结论 采用DDM联合髂骨松质骨修复齿槽突裂,能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骨形成的加速剂,骨生成潜能好、骨诱导明显,临床成功率高.

  • 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春生;王坤正;党晓谦;宋金辉;闫宏伟;柏传毅

    目的 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吻合血管腓骨部分联合髂骨移植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1994年1月-1997年1月,收治76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男54例,女22例;年龄24~48岁,平均31.5岁.骨折均为外伤所致.根据Garden分型:Ⅱ型20例,Ⅲ型41例,Ⅳ型15例.骨折部位:头下型26例,经颈型42例,基底型8例.伤后曾行内固定治疗者65例,皮牵引治疗者7例,单纯卧床者4例.Harris评分52~72分,平均65.6分.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2~24个月.术中采用6~8 cm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加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对股骨颈缺损超过5mm者联合3.0 cm×2.0cm×1.5cm的带旋髂深动静脉蒂的髂骨瓣移植. 结果 术后68例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5例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余63例获随访10.1~12.4年,平均10.5年.63例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随访10年Harris评分84~94分,平均87.5分.X线片示患者股骨头在术后1年骨密度均增高;术后10年股骨头结构基本正常,植入腓骨和髂骨与股骨头颈部完全融合,无囊变及骨塌陷. 结论 对选择保留股骨颈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吻合血管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高伟强;王光林;刘华渝;吴刚;池雷霆;方跃;刘雷

    目的 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月,收治1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1~56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压砸伤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4 h~3 d.耻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7例,髂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2例,耻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4例,前环耻骨骨折、后环骶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合并的前环损伤中7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钢板固定,5例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15例住院16~33 d,平均22.4 d.除4例同时行髋臼骨折固定患者术中失血量1 000~1 500 mL,余失血约50 mL.手术时间60~305 min,平均153.6min.15例均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4例,良1例.后1次随访时,X线片示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28.8个月.1 例骨折愈合后骶髂螺钉松动,3 例腰骶部劳累后疼痛,2 例轻度跛行,均未作特殊处理.9 例恢复原工作,3 例改变工作,3例仍未工作.Majeed功能评分,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 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同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创伤小,是不稳定骨盆骨折后环稳定性重建的良好方法之一.

  • 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基因转染对移植静脉新生内膜的影响

    作者:厉泉;张凯伦;蒋雄刚;孙图成;吴龙;周诚;陈澍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探讨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Kozak)TFPI.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即TFPI转染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吻合前,TFPI转染组移植静脉内采用阳离子脂质体pCMV-(Kozak)TFPI(400μg)和腔内加压灌注法(30 min)转染,空载体对照组以空质粒pCMV(400 μg)代替pCMV-(Kozak)TFPI,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术后3 d,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外源基因在移植静脉中的表达.术后30 d,血管多普勒测移植静脉管腔内径和管壁厚度;组织病理标本测量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并计算其比值;透射电镜观察移植静脉新生内膜的细胞构成. 结果 TFPI转染组移植静脉中有人TFPI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两对照组未见表达.TFPI转染组移植静脉管腔内径为(2.68±0.32)mm,大于空载体对照组(2.41±0.23)mm和空白对照组(2.38±0.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PI转染组管壁厚度为(1.09±0.11)mm,小于空载体对照组(1.28±0.16)mm和空白对照组(1.34±0.1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I转染组移植静脉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分别为(0.62±0.05)mm2及0.51±0.08,均小于两对照组的(0.70±0.05)mm2、0.58±0.06及(0.72±0.04)mm2、0.59±0.08(P<0.05);中膜面积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TFPI转染组移植静脉内膜未见甲滑肌细胞,两对照组均见甲滑肌细胞. 结论 人TFPI基凶转染减少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 bFGF辅助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治疗面部凹陷

    作者:韩焱福;刘军

    目的 观察bFGF辅助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面部凹陷的临床效果,寻找治疗面部凹陷的有效方法. 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41例面部凹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4年4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6~49岁.先天性额部凹陷2例,半侧面部萎缩症2例,面部创伤后瘢痕凹陷5例,面部良性肿瘤治愈后凹陷3例.病程2~19年.凹陷部位低于周围正常皮肤(0.52±0.13)cm.凹陷面积(16.0±5.3)cm2.B组:2005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18~52岁.先天性额部凹陷3例,半侧面部萎缩症4例,面部创伤后瘢痕凹陷15例,面部良性肿瘤治愈后凹陷7例.病程2~20年.凹陷部位低于周围正常皮肤(0.58±0.15)cm,凹陷面积(18.0±6.2)cm2.A组采用单纯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应用bFGF(4 200 IU/10 mL)辅助治疗. 结果 注射后A组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B组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A组:1次注射后6例效果满意,~次治疗满意率为50%;余6例于术后6~12个月再次注射,其中2次注射3例,3次注射3例.B组:1次注射后24例效果满意,1次治疗满意率为82.8%;5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再次注射.两组患者的1次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部凹陷是创伤或整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采用bFGF辅助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治疗面部凹陷安全有效.

  • 外固定架阶段加压联合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Tile B1型骨盆骨折

    作者:田野;付勤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骨盆外固定架和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Tile B1型骨盆骨折的效果. 方法 2000年8月-2006年8月,收治伴耻骨联合分离的陈旧性Tile B1型骨盆骨折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1~65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病程4周~3个月.均合并不同程度其他组织脏器损伤.X线及CT检查示耻骨联合分离,其中13例分离间距>2.5 cm,合并骨盆后环骨折或脱位.耻骨联合间距为(6.67±2.11)cm.患者先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对耻骨联合分离处分阶段逐渐加压闭合;2~3周后,当耻骨联合间距<1 cm时,二期行耻骨联合分离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4例均获6个月~2年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主观感觉均较术前好转,术后6个月骨盆正位X线片示耻骨联合间距为(0.85 4±.23)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示骨盆后环部的骨折或脱位于术后6~12个月获骨性愈合.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获优5例,良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64.29%. 结论 联合应用骨盆外固定架分阶段加压闭合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能明显缩小耻骨联合分离间距,对伴耻骨联合分离的Tile B1型骨盆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原因分析

    作者:孙燕琨;张友乐;李祥;邓玖征

    目的 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 方法 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例,爆炸伤4例,肢体离断伤7例.屈肌腱缺损66例,伸肌腱缺损19例.单指肌腱缺损6例,两指以上79例.缺损范围为Ⅰ~Ⅴ区.术前关节总活动度<220°者7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以皮瓣修复创面,骨折行内固定,骨缺损行髂骨移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行一期修复. 结果 85例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主动活动度小于被动活动度50%以上,于移植术后4~15个月行二期肌腱松解术,平均8.8个月.松解后第2天开始主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配合支具牵引进行功能锻炼.松解术后患者均获7~17年随访,平均12.7年.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关节总活动度为200°. 结论 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肌腱愈合和粘连的主要因素,改进异体肌腱的选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减轻术后粘连.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评价

    作者:陈阳;高建华;宋良萍;吴秀丽

    目的 总结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6月,收治73例146侧哺乳后乳腺萎缩者.年龄28~52岁,平均37岁.哺乳停止后2~10年,乳房逐渐萎缩、变小,弹性下降.采用注射器抽吸腹、腰、臀、大腿及背部脂肪颗粒,经反复冲洗、纯化后注射移植于乳腺后间隙,每次单侧注射50~100 mL,间隔3~6个月,共2~6次. 结果 7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65例获随访6个月~3年.乳房大小和外形均明显改善,质地柔软,手感好,形态自然;形体曲线更美,自信心增强,焦虑、忧郁心理缓解,生活质量提高.7例10侧乳房于首次术后2~7个月出现散在小硬结,5例8侧乳房于首次术后9~14个月出现散在小钙化灶,均未作特殊处理. 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效果满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微创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张义龙;田德虎;刘春杰;刘雷;韩久卉;张经歧;于昆仑

    目的 采用外固定架加撬拨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5月,应用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49.3岁.跌伤19例,坠落伤1例,交通伤6例,钝器打击伤1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1例,C3型3例.术前掌倾角-38~10°,平均-12.2°;尺偏角6~30°,平均19.1°.伤后至手术时间1~3 d.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状况. 结果 27例术后获随访4~24个月,平均13.1个月.均无钉道骨折或感染、支架移位、血管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腕关节僵硬1例.术后掌倾角0~20°,平均13.4°;尺偏角10~33°,平均22.1°.术后8~10周骨折愈合,平均9.3周. 结论 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的优点,有利于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 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谢祥;杨庆华;蒋海越;何乐人;赵延勇;王淑杰;郭万厚;庄洪兴

    目的 总结外耳再造术中对残耳进行的不同处理,探讨合理应用残耳的方法. 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7月,对128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分期手术进行矫治.男79例,女49例;年龄5~21岁,平均11岁.左耳44例,右耳84例.残耳呈花生状56例,腊肠状35例,舟状27例,贝壳状10例.外耳道正常存在5例,狭窄11例,闭锁112例.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17例,Ⅱ度98例,Ⅲ度13例.一期手术时植入50 mL肾形扩张器1枚.对于残耳上端距发际线较近者,同期将残耳中上部纵行切开,去除多余的残耳软骨,切口直接缝合.二期手术时利用残耳中上部覆盖软骨支架下部,根据残耳的具体位置,应用"V-Y"推进、"Z"成形术和残耳向上逆转等方法矫正残耳位置.三期手术时利用保留的残耳再造耳轮脚或覆盖再造耳修整时形成的创面. 结果 患者残耳经改形或移位后血运良好,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8~15个月随访.以残耳形成的耳垂外形丰满自然,再造耳与健侧耳基本对称.再造耳耳垂存活良好,无破溃.再造的耳轮脚清晰可见,耳轮、对耳轮及三角窝结构清晰,患者及家属均满意. 结论 合理应用残耳是成功施行外耳再造术、保证再造耳与健侧耳对称的重要环节.

  •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作者:杨喆;李养群;周传德;唐勇;李强;陈文;王永前;李峰永;吕淑贞

    目的 总结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用于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5月-2007年2月,收治2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7~42岁.病程9个月~20年.瘢痕范围8 cm×6 cm~22 cm×18 cm.一期手术于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植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切除松解面颈部瘢痕,采用9 cm×7 cm~24 cm×18 cm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瓦合3.5 cm×2.5cm~8.0 crn×6.0 cm瘢痕组织瓣带蒂移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三期手术将扩张皮瓣断蒂,切除剩余瘢痕. 结果 患者术后供受区均Ⅰ期愈合,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瘢痕不明显,无继发畸形.16例获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面颈部接近.面部器官移位复位满意,颏颈角形态流畅,颈部功能完全重建,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将扩张器植于上臂内侧皮肤深筋膜浅层形成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用于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修复疗效满意,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且需强迫体位固定.

  • bFGF预载脱细胞支架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

    作者:周敏;刘长建;卫志庆;刘昭;蒋雪峰;乔彤;冉峰

    目的 目前临床使用的小口径(<5 cm)人工血管因生物相容性差、远期通畅率低,效果不理想.拟通过在脱细胞血管支架表面预载bFGF,制备一种新型的小口径人工血管. 方法 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制备犬颈动脉脱细胞支架,将bFGF预载在经肝素固化(肝素固化组)和未固化的(单脱细胞组)脱细胞支架表面,ELISA法检测结合的bFGF量及体外释放情况.通过与犬BMSCs体外复合培养1~5 d,观察bFGF预载肝素固化脱细胞支架(bFGF预载组)和未固化的脱细胞支架(未预载组),以及各自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情况.取8只杂交犬,切断并剪下颈总动脉造成约5 cm缺损,随机选取一侧,将预载组支架行端端吻合于缺损中,作为实验侧:将未预载组支架以同样方法植入对侧,作为对照侧.术后8周取材行DSA、HE染色观察移植效果. 结果 犬颈动脉经脱细胞后大体形态完好、细胞基本去除、纤维结构完整.肝素固化组支架表面结合的bFGF量与bFGF反应浓度成正相关,与相同反应浓度下单脱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固化组在浓度为100 ng/mL下结合的bFGF可在体外持续释放20 d.bFGF预载支架促进BMSCs增殖,MTT显示BMSCs在两组支架表面均可黏附生长,复合培养1、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 d,bFGF预载组支架表面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未预载组(P<0.01).异体犬颈动脉移植后8周,实验侧支架均通畅,且有细胞覆盖内膜及浸润管壁,而对照侧通畅率仅为12.5%(1/8),闭塞的移植物腔内均为血栓形成,未见细胞覆盖. 结论 对同种异体血管脱细胞支架表面进行bFGF预载,初步获得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通畅性的生物人工血管,其远期通畅率及生物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评价.

  • 猪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简化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作者:张建;吴英锋;陈亮

    目的 应用酶法制备猪主动脉脱细胞基质,并评价其生物学性能. 方法 取新鲜屠宰的16根肉猪降主动脉,长10~12 cm,应用0.1%胰蛋白酶和0.01%EDTA于37℃震荡条件下脱除细胞成分,HE和Masson染色行脱细胞基质的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单轴拉伸方法比较脱细胞前和脱细胞后48、96和120 h时材料两断端厚度、极限抗张强度(ultimate tension stress,UTS)和断裂伸长率(strain of failure,SOF),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取成年杂种犬3只,体重20~30 kg,雌雄不限.将脱细胞前后片状主动脉基质埋植于犬脊柱两侧皮下,分别于埋植后1、3和6周取材,行HE染色观察,参照半定量的Wakitani评分法,对取材时的大体形态、浸润细胞种类和数量、新生血管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宿主炎性细胞反应和脱细胞基质变化.将犬内皮细胞种植于猪脱细胞基质,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相容性. 结果 HE染色和电镜检查显示在96h可将新鲜猪主动脉细胞成分脱除,Masson染色显示细胞外纤维成分保留完整.脱细胞前后的动脉基质厚度、UTS和SO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TS显示降低趋势,SOF则呈现增加趋势,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力学强度降低和延展性增加的变化趋势.犬皮下埋植,各组脱细胞标本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6周时以成纤维细胞浸润为主,且基质中见新生毛细血管.半定量组织学评分,在大体观察、浸润细胞种类和数量方面与脱细胞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血管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种植的内皮细胞可在基质表面形成单细胞层. 结论 应用0.1%胰蛋白酶和0.01%EDTA持续振荡96 h制备的猪主动脉脱细胞基质,在生物力学、免疫原性和细胞相容性方面可满足血管组织工程的需要.

  • 新型脱细胞软骨基质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

    作者:杨强;彭江;卢世璧;孙明学;黄靖香;张莉;许文静;赵斌;眭祥;姚军;袁玫

    目的 探讨脱细胞软骨基质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应用于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 取天然人软骨粉碎后,采用梯度离心法取100 nm~5μm软骨微丝,脱细胞处理后制备为质量体积比为3%的悬液,采用冷冻冻干法制备脱细胞软骨基质三维多孔支架.254nm紫外线和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支架进行交联.冷冻冻干后,对支架材料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支架孔径和孔隙率、吸水率,并采用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分离培养犬BMSCs,用TGF-β1成软骨诱导后种植至支架,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分化情况. 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三维多孔支架中无软骨细胞碎片残留,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孔径为(155±34)μm,孔隙率为91.3%±2.0%,吸水率为2 451%±155%.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DMEM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无细胞毒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良好;扫描电镜下细胞在支架上均匀分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并有基质分泌. 结论 制备的脱细胞软骨基质三维多孔支架去细胞彻底,保留了软骨ECM主要成分,无毒,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相容性良好,是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支架载体.

  • 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

    作者:张启光;王友强;王年芳

    目的 总结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1月,采用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18~58岁.病程8~36个月.病因:骨折30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滑膜损伤1例.术前膝关节平均屈曲35°.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外侧弧形小切口松解粘连,术后24h即进行CPM机锻炼. 结果 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4例获6个月~2年随访.膝关节屈曲均达90°以上,股四头肌肌力正常,无髌前皮肤坏死发生.按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7%. 结论 小切口松解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创伤小,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一种较好方法.

  • 感染性股动脉损伤的救治

    作者:张忠荣;杨星华;王爱民

    目的 总结感染性股动脉损伤的救治方法. 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14例感染性股动脉损伤患者.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8~45岁.致伤原因:吸毒注射性损伤7例,刀刺伤2例,压砸伤2例,火器伤2例,医源性穿刺伤1例.致伤部位:均为股动脉近端.对感染区彻底清创引流后,采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旁路血管重建11例,血管修补1例,单纯血管结扎2例.创面封闭:1例直接对位缝合,2例行皮瓣错位缝合,8例以局部肌皮瓣修复,3例采用威克伤封闭负压引流后二期植皮. 结果 14例手术均顺利,无下肢严重缺血,保肢成功.创面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获随访3~28个月,无吻合口漏和血栓形成.其中7例肢体远端肌肉未见明显萎缩,足背动脉均能触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肢肌力下降,轻度跛行. 结论 正确诊断、积极手术、术中彻底清创是关键,旁路血供重建和肌皮瓣移位修复是治疗感染性股动脉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 (足母)趾腓侧皮瓣修饰性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作者:刘雪涛;张成进;李忠;周祥吉;范启申;王成琪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方法 2001年7月-2006年7月,采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4~46岁.挤压伤11例,冲床伤7例,刀具割伤3例,火器伤3例,咬伤2例,慢性溃疡2例.拇指4例,示指7例,中指7例,环指6例,小指4例.皮肤缺损2.0 cm×1.5 cm~4.0 cm×2.5 cm.病程3 h~7 d.皮瓣切取范围2.5 cm×1.5 cm~4.5 cm×2.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8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8例获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3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 结论 (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修饰性修复目的.

  • 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斌;邵新中;高顺红;蒋文萍;马铁鹏;李春江;杨焕友;杨义;何丽娜;焦成;林楠;尹佳丽;张文龙

    目的 介绍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和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0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前臂和小腿软组织缺损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13~46岁,平均28岁.碾压伤30例,炸伤3例,热压伤15例,电击伤3例,肿瘤切除术后3例.前臂缺损24例,小腿缺损30例.缺损范围13 cm×6 cm~35 cm×15 cm.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45例,肿瘤切除同时修复3例.采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5 cm×8 cm~40cm×15 cm.供区1例植皮修复,余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余53例皮瓣成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植皮成活.术后皮瓣臃肿3例,行二期皮瓣修整术.48例获随访3个月~3年.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好. 结论 游离胸脐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可吸收髓内钉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高军;熊汉鹏

    目的 回顾分析可吸收髓内钉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指征和疗效.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2月,使用可吸收髓内钉行内固定治疗1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8~43岁.患者均有3根以上肋骨骨折,均合并血胸,其中10例为血气胸;11例合并肺挫伤;9例合并脾破裂、锁骨骨折、骨盆骨折等其他部位的损伤.病程30 min~7 d.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健侧卧位,经标准外侧位切口进行.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除1例因切口感染行二期缝合外,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脓胸等并发症.胸廓塌陷畸形纠正,完整性良好,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骨折端全部达骨性愈合. 结论 可吸收髓内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自行降解吸收无需二期手术取出,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走出股骨头坏死的迷局

    作者:张长青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难治病,常使临床医生感到治疗棘手.为什么呢?传统的知识和经验,使大部分骨科医生先入为主,忽略了对现代文献的浏览,主观认为,股骨头坏死是绝症,其结果必然是股骨头塌陷和功能丧失;另一方面,一些非专科医生,过分夸大了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患者产生误导.

  • 计算机辅助下低温手术建立三足犬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初步报告

    作者:徐俊;张长青;孙建琪;张爱莉

    目的 建立能模拟人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病理生理过程的实验动物模型,旨在实验动物水平评价其治疗价值. 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采用FLUENT6.2软件对探针置入股骨头后内部温度场分布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设计出可大化ONFH面积,小化周围组织损伤的低温手术过程,即在0.5 Mpa加压液氮下,冷冻6.5min,复温5min至2℃,再次冷冻6.5min.采用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等自主研发的液氮低温冷冻系统,按模拟得到的佳手术方案建立10只三足犬ONFH动物模型,同时2只假冷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确认模型的合理性. 结果 模拟结果与实验中测股骨头边界的降温曲线基本吻合.于1周后病理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股骨头髓腔内有核细胞死亡,局部血管破裂.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实验组余9只继续观察,其中超过3个月的5只X线片和MRI均显示股骨头轻度变形,囊性变,股骨头内部密度不均,呈典型的Ficat Ⅲ期改变,其余4只动物仍在继续观察中.对照组无异常改变. 结论 应用计算机辅助下的低温手术可建立进展至股骨头塌陷的三足犬ONFH模型.

  • 酒精灭活性股骨头坏死犬模型中松质骨骨矿密度和三维结构的变化

    作者:李鸿帅;张长青;曾炳芳

    目的 测量三足负重酒精灭活性股骨头坏死犬模型的股骨头松质骨的矿物质密度和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变化,初步探讨局部注射酒精和负重对股骨头力学强度的影响. 方法 取健康成年Beagle犬24只,体重18~23 kg.随机取12只犬建立三足负重犬动物模型,余12只不作任何处理,为四足犬.所有动物随机取一侧后肢为实验侧,于股骨头内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建立股骨头坏死犬动物模型;对侧为对照侧,股骨头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将三足和四足犬对照侧作为对照组,三足犬实验侧为三足犬组,四足犬实验侧作为四足犬组.于髋部注射酒精后1、3、6及12周处死动物,取双后肢股骨头行Micro-CT扫描.以股骨头内钻孔针道为中心,自针道边缘由中心向外各选取相互连接的直径为1 mm的圆柱形区域,依次命名为Ⅰ、Ⅱ和Ⅲ区.对各区的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进行测量和比较;对股骨头软骨下骨区行三维重建,观察其三维结构变化. 结果 注射酒精后1周各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三足犬和四足犬组Ⅰ、Ⅱ和Ⅲ区的BMC、BMD、BVF及BS/BV自针道向外逐渐递增,各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三足犬组和四足犬组Ⅰ、Ⅱ区的BMC、BMD、BVF和Tb.N较Ⅲ区明显下降,Tb.Sp较Ⅲ区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对照组、三足犬组和四足犬组3区的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酒精后3周,BMC、BMD和BVF在三足犬组和四足犬组开始下降,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下降明显,BMC与1、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B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与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足犬组股骨头内注射酒精后,随时间延长,骨小梁结构逐渐变细、密度降低、间隙增宽、12周时可观察到局部骨小梁的连续性破坏和骨小梁的断裂. 结论 局部注射酒精致犬股骨头坏死后,坏死骨质的吸收将导致骨小梁力学强度的下降.持续的生物应力将阻碍坏死后的修复反应,使坏死骨小梁的力学强度更为降低,是致坏死股骨头塌陷的重要原因.

  • 现代生物影像方法评价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实验性骨坏死

    作者:秦岭;张戈;盛辉;杨家威;杨晓恩;陈俊伟;张颖凯;高士进;梁国穗

    目的 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 方法 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素).24 h后,每隔24 h以20mg/kg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糖皮质激素).另取6只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动态核磁共振于内毒素注射前后检查双侧股骨近端骨内灌注功能,并且进行血液学检查;切下双侧股骨脱钙进行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骨坏死病灶、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实验组骨坏死家兔标本中均观察到血管内血栓.骨坏死家兔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尺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基值比较,骨坏死家兔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及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显著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动态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骨坏死家兔局部灌注指数"大信号增强"显著减少(P<0.05),同时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堵塞.实验组93%家兔在接受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导下发生骨坏死,且未出现死亡. 结论 血管内外病变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参与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该诱导方法在不导致家兔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高坏死发生率,适合作为未来评价干预激素性骨坏死方法的临床前效能的实验模型.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髂腰肌滑囊炎的CT/MRI表现

    作者:宫恩年;贾宝良;施志超;周立平;许国娟;田在超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髂腰肌滑囊炎的影像学及术中表现,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1 415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其中15例17髋经手术或穿刺抽液证实并发髂腰肌滑囊炎.男14例,女1例:年龄29~58岁.病程1个月~3年.15例均有髋关节活动障碍,"4"字征阳性,Harris评分为54~78分,平均62.7分.其中5例腹股沟区可触及囊性肿物伴压痛,3例伴股神经症状,2例同侧大腿肌肉轻度萎缩.摄髋关节正位和蛙式位X线片;CT检查为5 mm层厚连续螺旋扫描;MRI取T1WI、T2WI和T2WI联合抑脂序列. 结果 股骨头坏死程度按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分期,Ⅱ期2髋,均为Ⅱ C;Ⅲ期6髋,其中ⅢB 1髋,ⅢC 5髋;Ⅳ期9髋.6例X线片提示髋关节脂肪垫膨隆或软组织肿胀.髂腰肌滑囊炎CT表现为髂腰肌内呈现确切的低密度囊状扩张,密度均匀,CT值12.7~41.2 Hu的液性内容,囊壁薄(<2 mm).12例位于髂腰肌(腱)的内侧,呈圆形或卵圆形,在股骨头下方层面可呈倒置水滴形.其中3例CT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6例MRI检查髂腰肌囊状扩张,T1WI呈低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MRI显示其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清晰,清楚显示髂腰肌滑囊与髋关节积液的交通口.8例术中切开髋关节囊抽出积液时,均同时吸出髂腰肌滑囊内的积液,提示两者相通. 结论 在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同时,不应忽略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诊断并发髂腰肌滑囊炎,以确定其总体治疗方案.

  • 单次低剂量脂多糖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诱导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建平;王黎明;徐燕;樊克武;王劲松

    目的 探讨单一低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后续3次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S)注射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26~30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5只,体重(3.0 ±0.3)kg.随机取19只为处理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 μg/kg LPS,24 h后于右侧臀肌注射20 mg/kg MPS琥珀酸钠,共3次,每次间隔24 h;余6只为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LPS前、3次注射MPS前及后1次注射MPS后24 h行血液学检查.于后1次注射MPS后6周行双髋部MRI扫描,于股骨头区抽吸骨髓检测局部干细胞活性,并取双侧股骨头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LPS注射后48 h,1只动物死亡,余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经组织病理学观察,处理组中16只动物为ONFH+(病理),ONFH发生率为88.9%(16/18),坏死区域主要位于干骺端,微血管内有纤维血栓形成,髓内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并堆积;对照组股骨头均正常.MRJ诊断准确率为93.8%(15/16).处理组中16只ONFH+(病理)动物,与正常值(注射LPS前)比较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tisssue plasminogen ae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t-PA/PAI-1)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处理组ONFH+(病理)动物t-PA/PAI-1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ONFH+(病理)兔股骨头区骨髓产生的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总数为8.50 4±9.63,与对照组的70.1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次低剂量LPS联合MPS是制备激素性ONFH模型的成功方法,血液的高凝和/或高纤溶状态、脂质代谢的紊乱、多能干细胞数量活性的降低等多因素作用可能是诱导激素性ONFH的关键.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新月征的形成机制

    作者:张念非;祈生文;柴建峰

    目的 对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X线片上"新月征"股骨头的结构改变及与所受应力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新月征"的形成机制. 方法 收集1998年3月-2003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前X线片显示有"新月征"的股骨头16例18髋,进行大体和冠状位断面观察.应用有效压应力原理和应力集中理论对发生在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上的结构改变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 结果 松质骨内的骨小梁形成三维立体交互连接的网格结构,孔隙率50%~90%,髓内压20~30 mmHg.股骨头内松质骨的构造符合多孔介质的定义,是一种多孔介质.松质骨的变形机制与多孔介质材料变形机制相同.软骨下骨板与松质骨间的断面结构改变使应力易在二者交界处集中.有效压应力原理和应力集中理论可对发生在缺血坏死股骨头上的一些现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结论 导致"新月征"骨折线正发生在软骨下骨板下的原因是由于在坏死灶外侧软骨下骨板局灶性被吸收发生后,软骨下骨板与未被修复坏死松质骨交界处发生应力集中,集中的应力导致骨折线正位于软骨下骨板下,施加在未被修复坏死松质骨上增加的有效压应力引起未被修复坏死松质骨的体积减小,从而导致新月形空腔在软骨下骨板下形成,新月形空腔在X线片上显示出"新月征".

  • 辛伐他汀联合B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建平;王黎明;徐燕;王劲松;王雁

    目的 单纯B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尚不理想,探讨辛伐他汀联合B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 方法 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2代细胞制备为1×107/mL,细胞悬液,与明胶海绵复合.取70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脂多糖,24 h后臀肌注射20 mg/kg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共3次,每次间隔24 h,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选取制备成功的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单纯减压,并于减压通道植入明胶海绵;C组:减压同时植入复合BMSCs的明胶海绵;D组:减压同时植入复合BMSCs的明胶海绵,每日灌服辛伐他汀(10 mg/kg)至处死.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术后4、8周各组取6只行MRI扫描后,处死取股骨头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术后8周C、D组动物走路姿势逐步好转.术后4周各组MRI未见明显坏死区信号改变,8周时A组可见坏死低信号区明显扩大,B组无变化,C组范围缩小,D组明显缩小.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4周A组见空骨陷窝,无新生毛细血管;B组空骨陷窝较多,有少量新生毛细血管;C、D组空骨陷窝减少,坏死区有大量增生活跃的成骨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D组空骨陷窝阳性数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9.30±1.52和7.08±1.09,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A组可见部分骨小梁断裂;B组减压孔道有纤维性骨痂形成;C组空骨陷窝少见,髓腔形态不规则;D组大量新生骨形成,髓腔较规则,髓内脂肪细胞大小及分布均匀.D组空骨陷窝阳性数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1.31±1.28和12.37±1.32,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A组骨小梁见多处断裂塌陷,骨小梁表面未见骨细胞,髓腔内有大量脂肪细胞堆积;B组部分骨小梁可见裂痕;C组骨小梁不致密;D组骨小梁结构规整致密,成骨细胞多,骨细胞及基质胶原纤维正常,髓腔规则. 结论 辛伐他汀能促进BMSCs成骨及成血管化,辛伐他汀联合B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与疼痛分级及坏死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何伟;曾勤;张庆文;李勇;庞智晖;曾平;王海彬;袁浩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骨髓水肿与疼痛分级、坏死分期的相关性,提高对骨髓水肿在NONFH中临床意义的认识. 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97例149髋NONF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8例,女29例;年龄19~62岁,平均38.8岁.病程20 d~4年.患者骨髓水肿根据MRI表现分为0~2级;疼痛分级按主诉疼痛分级法分为无疼痛(0级)、轻度疼痛(1级)和中重度疼痛(2级);坏死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分为Ⅰ~Ⅳ期.分析各级疼痛及各期骨髓水肿的发生率,并将骨髓水肿分别与疼痛分级、坏死分期进行列联表资料X2检验及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结果 149髋中109髋发生骨髓水肿,发生率为73.15%.疼痛128髋中108髋(84.38%)存在骨髓水肿,其中2级疼痛34髋中,32髋(94.12%)存在骨髓水肿.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有关(P<0.001).各级疼痛间的骨髓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疼痛程度的加重骨髓水肿分级的平均秩次逐渐加大,0级、1级和2级分别为28.19、78.94和96.12.以坏死Ⅱ期(77.05%)、Ⅲ期(82.81%)患者骨髓水肿多见且明显.坏死Ⅰ~Ⅲ期与骨髓水肿分级有关(P<0.001).Ⅰ~Ⅲ期坏死间骨髓水肿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病变程度的加重,骨髓水肿分级的平均秩次逐渐加大,0级、1级和2级分别为39.07、60.16和86.15. 结论 骨髓水肿是NONFH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随征象,骨髓水肿发生的几率和程度与NONFH疼痛分级、坏死分期密切相关,骨髓水肿的情况可作为评价病情进展及疗效判定的指标.

  •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黄相杰;姜红江;刘德忠;周志高;王亮

    目的 探讨应用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 方法 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男32例(36髋),女16例(18髋);年龄26~62岁,平均38.7岁.有烟酒史21例,接受激素治疗史15例,髋关节轻微扭伤史2例,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病程2~32个月.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9髋,Ⅱ期31髋,Ⅲ期14髋.采用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76.94分,Ⅱ期平均62.38分,Ⅲ期平均55.64分.均经X线、CT或MRI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 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异物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22~73个月,平均42.5个月.采用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96.89分,Ⅱ期平均92.54分,Ⅲ期平均78.46分.优33髋,良1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92.6%. 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髓芯减压、死骨清除的基础上,提供了骨修复的力学支撑,避免了股骨头塌陷,同时通过中药的局部释放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合于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内毒素诱导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

    目的 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体重3~4 kg,根据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n=10):于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g/kg),24 h后重复给药1次;B组(n=10):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同A组,注射完毕后,立即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kg)3次,每次间隔24 h:C组(n=10):单纯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kg)3次,每次间隔24 h;D组(n=6):与B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注射前及末次注射后2、4及6周,行MRI检查,观察股骨头改变;6周时通过组织学检查、墨汁血管灌注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病理和血管形态变化,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微血管密度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根据组织学和MRI检查结果计算各组骨坏死发生率. 结果 A、B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出现精神萎靡,眼睑充血发红等症状,活++动及饮食减少.B、C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3周明显消瘦,体重减轻;A、D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4周体重增加.B、C组分别于末次注射后2 d和16 d各有1只动物死亡.注射前及末次注射后2周各组动物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4、6周时B、C组股骨头MRI检查T1WI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A、D组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A、B、C及D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11.8%±4.7%、34.4%±6.2%、20.0%±4.7%、9.3%±4.6%;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9.2%±6.8%、40.1%±6.0%、51.5%±5.6%、63.2%±8.3%;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4.3%±2.7%、4.5%±2.1%、10.2%±3.1%、15.4%±4.1%;各指标B组与A、C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B组和C组骨细胞和内皮细胞胞浆内均出现脂滴,B组骨细胞皱缩,核膜失去连续性、染色质溶解或固缩,A组和B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之间的连接增宽、破坏.B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8.9%,显著高于C组的22.2%(P<0.05),A、D组无骨坏死发生. 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内毒素能诱导出典型的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

  • 伤口愈合水凝胶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结果

    作者:何勍;吴钢;余波;张倓;王文斌;顾其胜

    目的 评价伤口愈合水凝胶(商品名:奇特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提供新方法.方法 2007年4-月2007年9月,门诊治疗60例临床分级均为C6级的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伤口愈合水凝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7.3±6.8)岁,病程(2.9±0.7)年,溃疡面积(3.4±0.6)cm2.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0.1±7.4)岁,病程(3.3±0.9)年,溃疡面积(3.1±0.4)cm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1mL/cm2伤口愈合水凝胶涂抹于创面,B组用生理盐水纱条覆盖创面治疗.治疗后每周测定两组溃疡面积,治疗15 d评定疗效至溃疡痊愈.结果 A组治疗7 d及14 d溃疡面积分别为(2.6±0.7)及(1.1±0.2)cm2;B组分别为(2.8±0.6)及(2.3±0.7)cm2.两组治疗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溃疡愈合时间为(12.0±1.7)d,B组为(31.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自定评价标准:A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B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伤口愈合水凝胶可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