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犬股动脉磁吻合技术与传统吻合技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仕琪;雷鹏;吕毅;关正;高睿;姚维杰;党国辛;刘艳奎

    目的 通过磁性压榨式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ve anastomosis,MCA)实现动脉血管无缝线吻合的组织学与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磁性血管吻合环(以下简称磁环)较传统手工缝合方法的优越性. 方法 8~12月龄健康杂交犬12只,体重(16.5±3.6)kg,每只犬左、右侧股动脉分别采用MCA(A组)与传统手工缝合方法(B组)行股动脉端端吻合.比较两组吻合手术时间、并发症、吻合口耐压强度;术后2、4、12、24周分别取3只动物大体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吻合口标本行HE、Masson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A组股动脉吻合时间(3.89±1.16)min,明显少于B组的(14.16±3.72)min (t=14.226,P=0.000);A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75%)(P=0.000);A组术后即刻、4周及12周吻合口耐压强度均> 280 mm Hg(1mm Hg=0.133 kPa),B组分别为(140.11±15.23)、(180.31±24.55)和>280 mm Hg,术后即刻及4周时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1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示,A组术后4周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光滑,血管腔内无异物残留,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术后B组股动脉吻合口有明显缝线异物残留与瘢痕形成,血管腔内凹凸不平,内膜不完整,吻合口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 结论 MCA较传统手工缝合动脉血管耗时少、并发症少、吻合口愈合质量更好,MCA可实现股动脉无缝线吻合且效果可靠.

  • 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在正颌外科术前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王瑞晨;李桂珍;柳春明;贾赤宇

    目的 建立一套基于CT三维重建影像研究牙颌面畸形的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 方法 以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例牙颌面畸形拟行正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7~37岁,平均23.6岁.下颌前突伴上颌发育不足4例,上颌前突伴下颌发育不足4例,长面综合征2例,颜面不对称畸形5例.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获得头颅数据,以DICOM3.0格式输入Mimics进行骨骼三维重建,以法兰克福平面为水平基准平面,建立以鼻根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对牙颌面硬组织的三维空间关系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应用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可获得相应标志点及定义的测量平面间的三维空间关系准确数值,测量结果全面、直观,减少了术前测量分析工作量. 结论 建立的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可以全面评估牙颌面硬组织形态和三维空间关系,对准确量化牙颌面畸形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 腱膜松解术治疗脊髓损伤后四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刘文华

    目的 探讨腱膜松解术治疗脊髓损伤后四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应用腱膜松解术治疗的28例脊髓损伤后四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7~52岁,平均35.5岁.病程8~16个月,平均12个月.外伤性颈脊髓损伤20例,外伤性胸脊髓损伤5例,胸椎管狭窄减压术医源性损伤3例.共42个肢体,其中上肢26个,下肢16个.均伴肌张力增高及动态肌痉挛或静态挛缩.松解术后患肢石膏固定4周,4周后进行康复训练.手术前后患肢运动功能采用Fugel-Meyer评分法评定,患肢肌张力采用Ashworth分级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1例肘关节屈曲畸形因行肱二头肌腱膜松解过度,术后出现屈肘功能障碍,二次手术行肱二头肌肌腱紧缩术,术后屈肘功能恢复.28例均获随防,随访时间1~6年,平均3.5年.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痉挛肌肉肌张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痉挛肌肉肌张力与术前比较显效20个部位(47.62%)、有效12个(28.57%)、好转6个(14.29%)、无效4个(9.52%);末次随访时显效20个部位(47.62%)、有效14个(33.33%)、好转5个(12.02%)、无效3个(7.14%);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2,P=0.36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肢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分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腱膜松解术结合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四肢痉挛性瘫痪安全可行,可明显降低痉挛肌肉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后创面愈合情况的研究

    作者:鲁勇;石冰;王志勇;展欣

    目的 通过与Von Langenbeck法比较,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后创面愈合情况,探讨该术式对上颌生长抑制的影响. 方法 以2005年6月-2011年8月,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的54例不完全腭裂患儿作为试验组;2003年6月-2006年9月,采用Von Langenbeck法修复的8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发热情况;随访腭部创面愈合情况,按照Karsten等的腭裂术后腭部瘢痕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72.2±5.5)min,较对照组(58.1±6.8)min延长;术中出血量为(18.6±6.5)mL,较对照组(34.2±10.2)mL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4,P=0.000;t=2.447,P=0.000).术后48 h内试验组患儿高体温为36.6~37.6℃,平均36.9℃,其中发热5例(9.3%);对照组为36.8~38.2℃,平均37.3℃,其中发热21例(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0,P=0.030).两组患儿术后均获随访,其中试验组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3~6年,平均4年.术后3个月根据Karsten等的腭裂术后腭部瘢痕愈合分级标准,试验组0级38例、1级13例、2级3例,对照组0级6例、1级35例、2级4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85,P=0.000). 结论 与Von Langenbeck法相比,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腭裂创伤小、术后瘢痕愈合轻,提示对上颌生长抑制影响较小.

  • 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移植的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

    作者:李刚;张靖;崔晓海;赵阳;曹培龙;路璐;李晓军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体内植入后的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 方法 取聚四氟乙烯微孔管,其外包绕聚丙烯螺旋丝,预制成人工气管.取新西兰白兔40只,体重4~5 kg,切除颈段气管2 cm,制备气管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n=20)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端端吻合;正常对照组(n=20)行一期气管端端吻合术.术后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并于术后2、4、6个月行X线片观察,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对移植前后人工气管行纵向拉伸及径向支撑生物力学试验,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实验组15只动物存活超过2个月并保持人工气管通畅;术后4个月以后人工气管外组织生成类似气管样组织,可填充缺损区域;同期正常对照组动物全部存活.术后各时间点X线片示实验组人工气管均无明显移位,位置保持良好;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气管狭窄.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术后2个月人工气管内壁无明显上皮组织;4个月人工气管内壁有部分上皮细胞覆盖,未完全内皮化,未见气管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各层次不完整;6个月人工气管内壁基本被上皮细胞覆盖,并出现部分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基本具备了气管的生理功能.生物力学试验结果示,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移植后可保持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适用于兔气管重建. 结论 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可诱导受体气管内外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气管各层次较符合生理学状态,实验动物可短期存活.

  • 重建感觉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作者:杨焕友;王斌;卢爱东;李瑞国;陈超;马铁鹏

    目的 探讨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疗效. 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7月,采用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移位修复36例拇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1~51岁,平均32.4岁.致伤原因:电锯伤14例,冲床压伤8例,机械绞伤5例,门挤伤5例,玻璃切割伤4例.左手12例,右手24例.均伴肌腱与骨外露,3例伴末节指骨骨折,2例伴甲床裂伤.缺损范围1.4 cm×1.2 cm~2.5 cm×2.1 cm;皮瓣切取范围1.8 cm×1.4 cm~3.0 cm×2.5 cm. 结果 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表皮结痂,经换药后愈合;余34例皮瓣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外观饱满,质地柔软;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为4~8mm,平均5.2 mm.患指关节无僵硬,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皮瓣感觉S433例、S3+3例,皮瓣均无异位感.供指伸屈活动正常,供指皮瓣切取侧指端皮肤感觉均为S4. 结论 缝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手术安全,且能有效克服传统指侧方岛状皮瓣的异位感,保护供指感觉功能,是一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 含斜支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厉孟;蓝旭;甄平;高秋明;李志琳;高杰;杨巧巧;盖延林

    目的 探讨含斜支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可行性. 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2月,收治12例交通事故伤所致下肢创面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8~42岁,中位年龄32岁.缺损部位:小腿下端2例,踝周并足背4例,足背5例,足远端1例.创面均伴肌腱及骨组织外露,创面范围15cm×7cm~27cm× 12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3.7 d.采用斜支作为供血血管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7例,采用含斜支及降支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5例.皮瓣切取范围17 cm×9 cm~30 cm×1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例,植皮修复9例. 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例踝周并足背创面皮瓣臃肿,穿鞋困难,行二期修薄;其余皮瓣无臃肿,恢复保护性痛、温觉. 结论 采用含斜支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 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不同退变程度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楠;修磊;关涛;胡志伏;金群华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探讨两种蛋白在人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手术摘除的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1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作为实验样本,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情况,并根据病理学改变将标本进行分级分组;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标本中TGF-β1和CTGF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根据病理学改变分级分组为:正常组10例,轻度退变组10例,中度退变组9例,重度退变组16例.组织学观察示正常组椎间盘组织的软骨样基质中分布大小一致的圆形髓核细胞,细胞间质均匀一致,未见胶原纤维增生;轻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细胞轻度变大,髓核细胞未见明显减少,基质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细胞间质胶原纤维未见明显增生;中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细胞大多数变大,呈空泡样,正常髓核细胞减少,细胞间质内胶原纤维轻度增生,可见小血管长入,炎性细胞浸润;重度退变组椎间盘基质内未见正常的髓核细胞,细胞间质内胶原纤维重度增生伴纤维化.Western blot 检测示:各组腰椎间盘组织中均有TGF-β1和CTGF表达,3个退变组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退变组显著高于轻、中度退变组(P<0.05),轻、中度退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退变组CTGF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轻度退变组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退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腰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量与腰椎间盘退变进展程度密切相关,两种蛋白因子表达增高对促进腰椎间盘的退变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一芃;徐永清;师继红;朱跃良

    目的 探讨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25例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4~45岁,平均31岁.左侧8例,右侧17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砸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0~36 h,平均23.5 h.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切开复位腓骨+经胫前外侧入路切口暴露胫骨远端及胫距关节面,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并固定胫骨骨折端进行治疗. 结果 术后15例切口Ⅰ期愈合;6例行植皮术患者术后切口Ⅱ期愈合;4例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经相应治疗后切口Ⅱ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示踝关节面稳定,胫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端力线正常,骨折处骨性愈合良好.随访期间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及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1年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患者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无行走时踝关节疼痛感.末次随访时参照Mazur等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获优5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68%. 结论 经腓骨后外侧及胫前外侧双侧入路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面,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并固定胫骨骨折端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可获较好疗效.

  • 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作者:侯开宇;王宇飞;陆晓涛;杨克敏;孔维云;李勇刚

    目的 通过与正常髋关节患者比较,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外周血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假体无菌性松动间的关系. 方法 以2008年1月-2013年1月58例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作为试验组,6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抗凝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RANKL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其浓度. 结果 试验组RANKL基因、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其浓度分别为18.30±1.09、0.856±0.254、(3.553 5±0.129 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05、0.404±0.102、(1.912 3±0.126 2)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390,P=0.000;t=13.032,P=0.000; t=18.124,P=0.000). 结论 外周血中RANKL可能是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预测因子.

  •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国旗;龙安华;张立海;张昊;尹鹏;唐佩福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44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标准,依据手术前后3d内空腹血糖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25例为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7.8 mmol/L,A组),119例为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7.8 mmol/L,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骨折类型及病程、麻醉及手术方式、术前血清白蛋白、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t=-2.353,P=0.020),骨折前可户外活动患者比例低于B组(x2=4.333,P=0.037).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手术至切口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1年死亡率,术后1年患者户外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结果 A组114例、B组10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A、B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至切口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前等待时间较B组显著延长(t=-2.743,P=0.007).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 (24/125),显著高于B组8.4% (10/119) (x2=5.926,P=0.015).术后1个月,A组7例(6.1%)患者死亡,B组无患者死亡,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8,P=0.025);术后1年,A组10例(8.8%)、B组5例(4.6%)患者死亡,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5,P=0.212).术后1年,A、B组骨折前可户外活动的患者中无法独立进行户外活动比例分别为19.2% (15/78)和13.5% (1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3,P=0.314). 结论 围手术期血糖水平过高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围手术期应尽量将患者血糖控制至7.8 mmol/L以下,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 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江武;姚建华;孔德佳;孙维;黄炎;征华勇;刘晨;包先国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25例(25膝).男16例,女9例;年龄18~43岁,平均29.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3例,运动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14d,平均10.5 d.膝关节Lysholm评分(37.92±3.57)分.患者均行X线片、MRI检查,提示17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8例ACL、PCL及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于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PCL、PLC以及修复MCL.术后早期行主、被动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8个月,平均50.9个月.6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手法松解后,除1例仍屈曲缺失26°外,余5例屈曲缺失<1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稳定性均显著改善,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以及屈曲30°内、外翻应力试验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84±4.85)分,显著优于术前(t=52.053,P=0.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级:16例(64%)接近正常,8例(32%)异常,1例(4%)明显异常. 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可靠.

  •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贺强;贾健;张宇

    目的 探讨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伤2例.移位性关节盂骨折11例,根据Ideberg分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2例;骨折移位均>3 mm.余5例为不稳定型肩胛颈(3例)或肩胛体骨折(2例),骨折移位成角>20°,其中3例为浮肩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4d,平均6d.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8 mL,住院时间平均17.6 d.3例发生切口周围炎性反应,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5.8周.患者对切口周围皮肤外观均满意,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拔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肩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逐步恢复,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侧微创入路无需游离筋膜皮瓣及进行广泛肩部后侧肌肉剥离,采用该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良好.

  • 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作者:殷渠东;孙振中;顾三军;包岳丰;韦旭明;宋升

    目的 比较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5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31例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骨搬运治疗18例(A组),行骨短缩-延长治疗13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骨缺损部位、骨和软组织缺损范围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aley等方法分别评价骨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A组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Ⅱ期愈合;B组创面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年,平均2.4年.并发症:A组针道松动或感染15例,B组针道松动或感染10例、患肢不等长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5).骨延长端两组均自然愈合,愈合分级均获优,A组愈合时间(251±39)d,愈合指数(4.26±0.19)d/mm;B组愈合时间(239±45)d,愈合指数(4.13±0.19) d/mm;两组愈合时间和愈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0,P=0.430;t=1.775,P=0.086).骨缺损端A组自然愈合12例,二次清理或加植骨后愈合6例,愈合时间(341±55)d,骨愈合获优17例、良1例;B组自然愈合11例,二次清理或加植骨后愈合2例,愈合时间(295±62)d,骨愈合获优12例、良1例;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36),骨愈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3,P=0.091).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恢复:A组优7例、良6例、可5例,B组优3例、良6例、可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0,P=0.509). 结论 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或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疗效相似,但骨短缩-延长的骨缺损端愈合较快.

  •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张伟;李良满;梁庆威;顾世忠;丛琳;吴杰;赵威

    目的 探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3年4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的34例(35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16髋),女18例(19髋);年龄77~95岁,平均85.6岁.均为摔伤所致.左髋20例,右髋13例;双髋1例.新鲜骨折33例(34髋),陈旧性骨折1例(1髋).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6例(6髋),Ⅳ型11例(11髋),Ⅴ型17例(18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76.6 min;术中出血量260~400 mL,平均301.5 mL;术后引流量80~530 mL,平均290.6 mL;住院时间10~12 d,平均11.7 d.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6例(27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3个月.X线片检查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3.5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无钛缆松动及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获优8髋,良15髋,可4髋,优良率85.2%.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行、有效,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 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炜;熊革;李淳;张友乐

    目的 探讨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的65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患者临床资料.男26例,女39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左手32例,右手33例.肿瘤部位:掌骨18例;指骨47例,其中近节30例、中节9例、末节8例.手术距骨折时间2 d~2年,平均56 d.患者均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治疗.术后计算患侧与健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的比值评价患指功能,记录患指恢复工作时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 术后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骨折、肿瘤复发等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0周,平均6.5周;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为0.46~1.00,平均0.90.患指恢复工作时间为92~180 d,平均130 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应用内固定物是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的影响因素(P=0.013),肿瘤部位、是否应用内固定物以及手术距骨折时间是影响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对于伴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建议选择早期肿瘤刮除并一期骨折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以获满意疗效.

  •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治疗移位性肩胛颈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曲峰;袁邦拓;齐玮;王俊良;申学振;王江涛;肇刚;刘玉杰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治疗移位性肩胛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9例移位性肩胛颈骨折采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1~54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1例,钝物撞伤1例.患肩外展、前屈及外旋均明显受限.X线片检查明确肩胛颈部骨折,CT三维重建示骨折块明显移位.受伤至手术时间4~ 27 d,平均11d.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31个月,平均23个月.X线片复查示,肩胛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1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和Rowe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 结论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撬拨复位治疗移位性肩胛颈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

  •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

    作者:李浪;黄奇;高峰;张晖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男29例,女13例;年龄17~55岁,平均34.3岁.左足24例,右足18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2.7年.术前根据畸形程度设计并组装外支架,依据Ilizarov穿针原则将外支架固定于患侧小腿及足踝部,根据畸形情况行不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3~7 d旋转相应的螺纹连接杆矫正足畸形.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跖屈畸形,矫形期间使患者逐渐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踝关节是否有前后移位.畸形矫正后,负重行走8~12周去除外支架,佩戴行走支具和睡眠支具至少16周.手术前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4~13周,平均6.8周患侧踝关节恢复中立位;继续佩戴外支架行走10~16周,平均10.7周.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3例因患者自身原因于术后10周内拆除外支架后足跖屈畸形出现反弹,跖屈畸形10°,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弃拐正常行走.AOFAS评分为(93.4±8.0)分,较术前(52.7±10.1)分显著增加(t=7.035,P=0.008); AOFAS综合评分获优24例,良14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90.5%.VAS评分为(3.51±1.44)分,较术前(7.55±1.39)分明显降低(t=-0.564,P=0.025). 结论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疗效分析

    作者:王飞;李箭;李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5月,收治12例踝关节PVNS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20~50岁,平均35.4岁.左踝8例,右踝4例.病程6个月~12年,中位时间3.6年;其中1例为复发.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55.5±7.6)分.根据病变范围及程度分型,4例局限型PVNS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8例弥漫型PVNS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手术治疗;术后均联合局部放疗.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8年.术后12个月时,踝关节无明显肿胀、疼痛,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踝关节AOFAS评分为(84.3±3.4)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与术后3个月评分(82.8±3.8)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 结论 对于踝关节PVNS,根据病变范围及程度,选择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或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手术治疗,术后联合局部放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得满意疗效.

  • 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耀斌;田文;赵俊会;田光磊

    目的 探讨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33侧)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2~34岁,中位年龄8岁.左侧7例,右侧24例;双侧1例.重复拇指畸形参照Wassel分型标准,Ⅱ型2侧,Ⅲ型4侧,Ⅳ型10侧,Ⅴ型7侧,Ⅶ型10侧.多指切除术距该次入院时间1~29年,平均6.5年.拇指单纯掌指关节尺偏9侧,单纯指间关节桡偏8侧、尺偏10侧,掌指关节尺偏合并指间关节桡偏6侧.掌指关节偏斜20~40°,平均32.3°;指间关节偏斜30~110°,平均42.5°.根据手指偏斜畸形不同程度,选择个体化矫形方式,包括切除异常残留的骨或软骨,重建拇指正常轴线及软组织平衡.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3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骼轴线均改善;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周,平均6周.术后31例(31侧)拇指偏斜完全矫正;1例(双侧)术前偏斜角度过大者,术中未完全矫正,术后遗留偏斜角度10°.13侧手指关节活动度同术前,20侧活动度较术前下降,但未明显影响手指功能.19例(20侧)随访2年以上者无偏斜畸形复发,拇指发育良好,但14例(14侧)拇指外观小于健侧. 结论 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中需重建拇短展肌止点,对屈、伸拇长肌腱止点移位重建及必要的截骨矫形可避免术后偏斜畸形发生;对偏斜畸形应根据畸形程度及导致畸形的原因选择个体化矫形方式.

  • 经肘关节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徐建;孙晟轩;李成;周海斌;董启榕

    目的 探讨经肘关节前侧入路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6.8d.均为闭合骨折;根据O'Driscoll等分型标准,Ⅱ a型4例,Ⅱ b型7例,Ⅱ c型5例.其中7例为单纯前内侧面骨折,3例合并恐怖三联征,4例合并孟氏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经肘关节前侧入路采用不可吸收缝线(10例)或带线锚钉(6例)固定.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评估肘关节功能.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5.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30周,平均17.5周.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55~100分,平均88.5分;获优10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6.7%.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为35~145°,平均118°;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为85~165°,平均138°.1例出现肘关节内翻不稳,3例存在轻微疼痛.随访期间无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结论 对于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采用肘关节前侧入路可清晰暴露骨折,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效果良好.

  •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杨云建;杨帆;张振东;李恒;陈继营

    目的 总结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该并发症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03年1月-6月,收治初次TKA术后PJI患者65例(65膝).男28例,女37例;年龄37~80岁,平均63.2岁.置换术后2周~11年发生PJI,中位时间2.8年.左膝29例,右膝36例.X线片检查示27例有假体松动表现.红细胞沉降率为29.3~73.8 mm/1 h,平均63.2 mm/1 h;C反应蛋白12.5~197.0 mg/L,平均37.4 mg/L.术前取关节液以及术中取关节液及组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照Tsukayama等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结果 患者均确诊为PJI,按照Tsukayama等分型标准:Ⅰ型5例(7.69%),Ⅱ A型4例(6.15%)、Ⅱ B型8例(12.31%),Ⅲ型3例(4.62%),Ⅳ型45例(69.23%).病原菌培养阴性12例,阳性53例;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39/53)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24/5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3).两种葡萄球菌中耐药菌占61.11%(22/3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耐药率高,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和氟康唑耐药的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率高. 结论 初次TKA后PJI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入院后可首先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同时需警惕罕见菌和多重耐药菌.

  • 肩袖损伤合并臂丛损伤的诊治

    作者:戚超;蔡琰;于腾波;陈伯华;孟庆阳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臂丛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以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7例肩袖损伤合并臂丛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37~72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例,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5~31d,平均17d.肩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为(55.86±9.42)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14±1.35)分.根据Gerber分型:大型肩袖撕裂(>3 cm)3例,巨大型肩袖撕裂(>5 cm)4例;根据顾玉东提出的臂丛损伤分型标准:上干型损伤1例,束支型损伤6例.臂丛功能参考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为(7.43±1.27)分.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及营养神经、物理治疗,1例联合臂丛探查、神经外膜松解术.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5个月,平均20.4个月.患者肩关节功能明显恢复,肌力及感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为(84.71±8.06)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4,P=0.000); VAS评分为(2.71±1.50)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0,P=0.000);臂丛功能评分为(14.00±1.16)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0,P=0.000). 结论 肩袖损伤合并臂丛损伤诊断较为困难,易漏诊和误诊,应引起重视;治疗时应在积极修复肩袖损伤的同时行理疗及营养神经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 丝素蛋白复合胶原蛋白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孙凯;年争好;徐成;李瑞欣;李晖

    目的 制备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复合胶原蛋白支架,分析其综合性能,优选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方法 按丝素蛋白∶胶原蛋白不同质量比,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3种复合支架,分别为4∶2(A组)、4∶4(B组)和4∶8(C组);检测每组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力学性能及孔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BMSCs,取第3代BMSCs接种于各组复合支架,培养1、3、5、7、9、11、13d,MTT检测支架内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4d采用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部增殖、分布情况. 结果 A、B、C组支架孔隙率分别为94.6%±1.6%、80.6%±1.1%、60.6%±1.0%,A组显著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05).吸水膨胀率分别为1 523.7%±186.6%、1 091.0%±151.6%、659.6%±161.4%,A组显著高于B、C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67,P=0.08);各组支架均具有较好的黏弹性,A、B、C组弹性模量分别为(23.1±2.5)、(25.1±2.3)、(29.8±2.6)kP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0,P=0.28),符合关节软骨弹性模量值(4~35 kPa);A、B、C组支架孔径分别为(103±12)、(80±15)、(60±16)μm,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2,P=0.26).MTT检测示,7、9、11、13d时A组细胞增殖高于B、C组(P< 0.05).培养14d,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支架孔径大小较一致,相通性好,细胞在支架内部生长良好,伸展充分,基质分泌多;B、C组支架孔径较小,孔隙间相通性差,细胞在内部生长较差;HE染色和扫描电镜示支架内部A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B、C组. 结论 以丝素蛋白∶胶原蛋白质量比为4∶2制备复合支架具有合适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弹性模量和孔径,细胞在支架内部增殖更好,是软骨组织工程的理想支架材料.

  • BMP-2、TGF-β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滇南小耳猪BMSCs中的表达

    作者:王鑫;李彦林;金耀峰;陈建明;王慧建;何川;曹树海;赵沣凯

    目的 构建含BMP-2和TGF-β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双基因共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并检测其表达,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提供改良的种子细胞. 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人BMP-2和TGF-β3目的基因,将2个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EC3.1(+)中,构建pEC-GIE3.1-BMP-2和pEC-GIE3.1-TGF-β3重组质粒,通过体外同源重组反应将pEC-GIE3.1-BMP-2、pEC-GIE3.1-TGF-β3重组至腺病毒骨架质粒pGSadeno中,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pGSadeno-BMP-2、pGSadeno-TGF-β3,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Ad-BMP-2和Ad-TGF-β3.取成年滇南小耳猪的骨髓,采用离心加贴壁法分离BMSCs,分别用基因Ad-BMP-2(A组)、Ad-TGF-β3(B组)和Ad-BMP-2+ Ad-TGF-β3(C组)转染,以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D组).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PCR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软骨分化情况. 结果 Ad-BMP-2和Ad-TGF-β3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带BMP-2、TGF-β3基因的载体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功,病毒滴度分别为5.6×108、1.6×108 pfu/mL.双基因共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 72 h后,PCR示A组在310 bp处可见条带,B组在114 bp处可见条带,C组在310、114 bp处同时可见条带,D组未见目的条带表达;免疫荧光示A、B组细胞质内有分别有红色、绿色荧光表达,C组同时表达红色及绿色荧光,D组未见荧光表达;Western blot示A组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3处有阳性条带,B组在50×103处有阳性条带,C组在18×103、50×103处同时可见条带,D组未见目的条带表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C组呈阳性,C组染色强于A、B组,D组染色呈阴性. 结论 成功构建含BMP-2和TGF-β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BMP-2和Ad-TGF-β3双基因联合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后目的基因和蛋白均可成功表达,并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可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研究的改良种子细胞.

  • 经保留伸肘装置的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

    作者:徐杏荣;冯万文;李向东;张群;唐佩福

    目的 总结经保留伸肘装置的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经保留伸肘装置的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3~68岁,平均48.7岁.均为闭合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骨折分型标准:A型13例,B型10例,C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0 d,平均8.4 d.术中采用双钢板(23例)或Y形钢板(9例)固定肱骨远端双柱. 结果 术后1例发生切口浅部感染,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20周,平均14.8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参照Rasmussen标准对肱骨髁部骨折复位及复位丢失行影像学评分,分别为(16.13±0.39)、(15.94±0.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8).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分为(84.22±14.82)分;获优19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4.4%. 结论 经保留伸肘装置的后侧入路可满意显露和固定肱骨远端骨折,具有微创和利于肱三头肌肌力恢复及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特点.

  • 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强力

    目的 总结应用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的疗效. 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9例拇指末节指背、指腹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18~69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冲床伤4例,电刨伤3例,链条绞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h~5d,平均72 h.手指末节缺损范围1.8cm×1.0cm~3.0cm×2.0 cm,采用大小为2.0cm× 1.2cm~3.0cm× 2.2cm的拇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后,供区创面采用大小为2.4 cm×1.2cm~4.4cm×2.2cm的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 结果 术后指背动脉岛状皮瓣及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伤指无疼痛.末次随访时,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为12~14mm,平均13 mm.拇指各关节活动正常,手功能按主动活动度(ATM)评定标准:获优7例,良2例. 结论 采用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操作简便,术后疗效满意.

  • C臂X线机引导下双Endobutton钢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郝亮;廖琦;周斌;刘春龙

    目的 总结C臂X线机引导下双Endobutton钢板微创治疗Rockwood 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9~46岁,平均29.8岁.致伤原因:摔伤14例,交通事故伤7例.损伤至手术时间为5~12d,平均8.3 d.根据Rockwood分型标准:Ⅲ型14例,Ⅳ型5例,Ⅴ型2例.术前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82±0.21)分,Constant评分为(35.3±4.6)分.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3.4个月.X线片复查示,锁骨远端高度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1周及1、12个月Constant评分分别为(85.2±5.6)、(90.1±3.5)、(96.3±2.8)分;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4.33±0.34)、(2.12±0.26)、(0.85±0.16)分;术后各时间点以上两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 结论 C臂X线机引导下双Endobutton钢板微创治疗Rockwood 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 微小RNA在皮肤发育再生及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宋志芳;刘德伍

    目的 综述微小RNA (microRNA,miRNA)在皮肤发育、再生与创面愈合各环节中的作用. 方法 查阅近年miRNA参与皮肤发育、再生及创面愈合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miRNA广泛参与了机体皮肤发育,包括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及毛囊的发育,尤其是miR-203被称为“皮肤特异性miRNA”,可通过直接抑制p63基因表达而促进表皮分化.同时miRNA亦参与皮肤再生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miRNA的异常表达与创面畸形愈合密切相关. 结论 miRNA在维持皮肤正常结构功能及创面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靶点,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半椎体侧后凸畸形研究进展

    作者:邹传奇;初同伟;周跃

    目的 对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半椎体侧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国内外采用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半椎体侧后凸畸形相关文献,并对其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固定节段及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受到国内外广大医生青睐,但该术式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仍备受关注,在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固定融合节段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 结论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半椎体侧后凸畸形仍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