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下睑植片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重建面瘫后眼睑闭合功能

    作者:张扬;陈绍春;孙涛;张帆

    目的 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下睑植片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重建面瘫后眼睑闭合功能的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32例(32眼)各种原因面瘫所致眼睑闭合不全.男20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平均46.8岁.左眼18例,右眼14例;病程1.5个月~2年,平均4.4个月.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下睑退缩、下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上睑无明显退缩.采用高密度多孔Medpor下睑植片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治疗. 结果 术后患眼切口均Ⅰ期愈合;眼睑浮肿5 d~3周,平均2周.4例于术后2周出现球结膜水肿,对症处理后消退.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睑裂高度、兔眼、下睑退缩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例下睑外眦移位,经重新行外侧下睑板条复位悬吊固定后治愈.随访期间均无下睑外翻及角膜暴露,无植片移位、外露. 结论 采用高密度多孔Medpor下睑植片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可有效重建面瘫后眼睑闭合功能.

  • 伤椎植骨植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印飞;孙振中;殷渠东;刘军;顾三军;张绍东

    目的 比较伤椎植骨植钉术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A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B组)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 结果 A、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8个月.无内固定物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B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评分分别为(0.52±0.72)、(0.47±0.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8,P=-0.853).两组术后l周及12个月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A、B组Cobb角、各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内固定相邻上、下位及伤椎相邻上、下位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相比,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不能避免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及相邻节段的退变.

  • 多点中心定位法在细小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启朝;崔浩杰;张景华;边朝辉;苏振川;张吉平;邵文钗

    目的 探讨多点中心定位法在手足部细小异物取出术中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3月,收治手足部细小异物存留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7~69岁,平均32.5岁.手部48例,腕部6例,足部24例.异物类型:玻璃纤维57例,木刺11例,铁屑5例,竹刺2例,鱼刺2例,金属针头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0 min~16 d,平均2.6 d.异物取出术前,首先定位痛点,以其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向周围触压皮肤至无触痛点,连接无痛点形成圆形即为异物位置范围.按照该范围,在显微镜下寻找异物. 结果 异物均顺利完整取出;手术时间3~22 min,平均6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无血运障碍,无感染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9个月.切口局部及其远端肢体无感觉或运动障碍. 结论 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多点中心定位法确定异物范围,操作简便可行,取出成功率高,可获得满意疗效.

  •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卜凡玉;薛明宇;芮永军;顾黎明;寿奎水;强力;周晓

    目的 探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9月,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9例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左手12例,右手17例.急诊入院27例,其中撕脱伤11例,挤压伤9例,绞榨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7h,平均4h.手部外伤后瘢痕挛缩2例.软组织缺损部位;手背部21例,虎口区5例,拇指背侧区3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10 cm×8 cm.11例一期修复,18例二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5.5 cm×4.5 cm~12.0 cm×10.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9.5个月.3例皮瓣外形臃肿,6个月后行皮瓣修整术;其余皮瓣外形较好,无臃肿.皮瓣质地均良好,腕关节功能无影响.术后3个月,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获优17例,良6例,可3例. 结论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切取简便、术后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 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及聚集相关蛋白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汤琦;袁兵;黄云超;郭凤丽;雷玉洁

    目的 探讨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和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乳腺外科收治的无感染症状女性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44株表皮葡萄球菌.PCR检测菌株icaA、icaD、aap基因,并根据基因表达结果将其分为icaA+icaD+/aap+组(A组)、icaA+icaD+/aap-组(B组)、icaA-icaD-/aap+组(C组)及icaA-icaD/aap-组(D组).取4组菌株制备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于孵育8、12、24、30、36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细菌黏附能力,孵育12、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形成的生物膜厚度,孵育24 h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超微结构. 结果 PCR检测结果示,44株表皮葡萄球菌中,13株为icaA+icaD+/aap+(A组),12株为icaA+icaD+/aap(B组),16株为icaA-icaD-/aap+(C组),3株为icaA-icaD-/aap-(D组).共29株(65.9%)形成细菌生物膜,其中A组13株,B组7株,C组9株,D组0株.半定量黏附实验示:孵育8h,4组细菌黏附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36h时,A、B、C组黏附能力均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高于B、C组(P< 0.05),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12、24 h时A、B、C组细菌生物膜厚度均大于D组,A组明显大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孵育24 h时A、B、C组硅胶片表面均可见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结构,其中A组细菌生物膜分布广泛、结构致密、层次丰富,B、C组细菌生物膜结构相似;D组无明显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 icaA、icaD基因及aap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在硅胶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形成均起重要作用,其中aap基因与icaA、icaD基因同时表达的菌株具有强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 口内入路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期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旭;刘建华;王慧明;朱慧勇;李志勇;滕理送

    目的 探讨采用口内入路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同期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15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8~45岁,平均30岁.病理诊断为成釉细胞瘤11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黏液瘤1例.病变缺损部位按Urken's CRBS分类:下颌骨同侧体部(B型)3例,升支(R型)3例,体部+升支(BR型)9例.手术均采用口内入路(1例因病变部位至乙状切迹平面,在耳前行辅助切口).分别采用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构建的下颌骨模型上弯制重建钛板(9例)或术中直接按颌骨形状弯制重建钛板(6例).切除下颌骨肿瘤后将弯制重建钛板原位固定,根据骨缺损情况分别采用自体髂骨(11例)或血管化腓骨瓣(4例)移植修复.6例保留下齿槽神经. 结果 术后14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发生植骨区感染,经相应处理后Ⅱ期愈合.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功能均恢复良好,无面神经损伤表现,余留牙列咬合关系基本维持术前状态;咀嚼功能满意;开口度30~35mm,平均33mm;吞咽及语言功能正常.口外仅有辅助切口及穿颊器轻微瘢痕,患者对面部外形满意.6例保留下齿槽神经患者术后下唇麻木症状缓解.随访期间均无复发. 结论 经口内入路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同期行自体骨植骨修复重建术后面部无明显瘢痕,几乎不损伤面神经,外形恢复良好,是可靠的美容性手术入路和手术重建方案.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作者:张亮;李玉军;郭晓忠;徐辉;周一新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09年1月采用THA治疗的62例(62髋)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2例,女30例;年龄18~67岁,平均39.9岁.原发感染包括化脓性关节炎40例,关节结核22例.感染后35例行保守治疗,27例行切开引流治疗.原发感染静止期至该次THA时间为12~53年,平均28.7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24.6±9.2)分: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双下肢不等长25例,相差2.6~6.5 cm,平均3.8 cm;髋关节均无活动性感染.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115个月,平均72个月.术中发生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中段骨折2例;术后发生髋关节前脱位1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末次随访时,关节无疼痛38例,轻度疼痛18例,中度疼痛5例,严重疼痛1例.30例行走跛行,其中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3例;其余患者步态均正常.18例Trendelenburg征为阳性,余均为阴性.5例双下肢不等长,相差2.6~3.5 cm,平均2.9 cm.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2.3±1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41,P=0.000).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43例,比较满意12例,较不满意4例,非常不满意3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假体无菌性松动.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2例臼杯周围出现非连续性透亮带,其余患者未见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病灶;12例发生异位骨化. 结论 采用THA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满意率较高,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获得较好中期疗效.

  • 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杭州;白希壮;王琳;孙羽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MCL的21例M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5例,交通事故伤6例.病程15d~3个月,平均1.5个月.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 2000的MCL损伤程度分度标准,Ⅱ度5例,Ⅲ度16例.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 2000主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 术中发生同种异体跟腱骨块碎裂1例.术后1例切口未愈合,经植皮修复后愈合;余20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直、血管及神经损伤、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8.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阴性20例,Ⅰ度阳性1例.除1例屈膝受限15°外,余均无伸、屈膝受限.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45.4±13.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7.5±9.4)分,IKDC 2000主观评分从术前的(46.5±14.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4±9.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MRI示移植物连续性良好. 结论 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MCL后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 关节外固定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

    作者:姜宗圆;夏江;马涛;徐磊;胡才智;王寅泽;胡斌

    目的 探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慢性背侧不稳定的疗效. 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慢性单纯DRUJ背侧不稳定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22~35岁,平均2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腕部外伤史;病程6个月~15年,平均4.8年.术后摄X线片了解锚钉有无松动;通过“琴键征”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判断DRUJ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肢的握力、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以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并与术前比较.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术中尺骨颈骨折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7个月.患者的DRUJ均重获稳定,术后3、6个月常规复查X线片示DRUJ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头脱位均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琴键征”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肢握力、DASH评分、VAS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DRUJ慢性背侧不稳定在达到稳定固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且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方法.

  • 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

    作者:夏平光;蔡贤华;王庆;黄卫兵;胡昊

    目的 总结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54岁,平均37.3岁.致伤原因:跌伤9例,交通事故伤2例,扭伤l例.病程2~13个月,平均6.2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对腕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估,为(27.5±4.7)分.正位X线片均可见桡尺远侧间隙增宽,侧位片可见尺骨头向背侧脱位10例、向掌侧脱位2例;均无尺、桡骨骨折和桡尺远侧关节面退变.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术前的腕关节酸痛无力、弹响症状均消失,手部握力恢复良好,前臂旋转及腕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应用PRWE对腕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估,为(5.8±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5,P=-0.000).X线片随访示,桡尺远侧关节对合良好,无明显脱位或半脱位. 结论 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可解剖重建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不破坏关节的邻近结构,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合并关节面退变的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的良好选择.

  • 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nyderⅡ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损伤

    作者:袁锋;蔡俊丰;周炜;马敏;武强;罗树林;尹峰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nyder Ⅱ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伤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28例Snyder Ⅱ型SLAP损伤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30~45岁,平均36.5岁.左肩12例,右肩16例.均有明确外伤史.病程2周~3年,中位病程13个月.O'Brien试验阳性25例,Speed试验阳性26例.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1.4)分;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法为(60.2±4.3)分.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肩关节绞锁、弹响、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法为(92.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9,P=0.000); VAS评分为(1.1±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0,P=0.000).术后1年MRI检查示,25例SLAP损伤完全愈合;3例可见高信号,但患者疼痛及活动度明显改善. 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LAP损伤具有切口较传统术式少、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对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作者:曹林虎;谭伦;吴超;林旭;郭勇;罗晓中;刘世伟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对纠正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147例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患者,其中68例行常规THA(对照组),79例THA术中采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重建髋臼(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因、术前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值、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关测量指标、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用软尺测量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在X线片上用软件测量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以及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8.3个月:对照组6~33个月,平均9.7个月.术后两组各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髋关节脱位2例,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以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示,试验组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两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优于对照组(P<0.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A术中应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可明显纠正异常髋关节旋转中心,有效纠正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2型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陈孝均;陈红生;邹永根;冯会容;吴健;张箭;彭忠毅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2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采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髓内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AO分型为C2型肱骨近端骨折且随访完整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11例;年龄55~70岁,平均64岁.致伤原因:跌伤12例,交通事故伤3例,运动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平均4.5 d.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评判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采用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Neer评分评判肩关节功能.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8~24周,平均20周.无大、小结节再移位,肱骨头移位或坏死发生,无明显排斥反应,无螺钉松动、拔出、切割等并发症.术中颈干角为130.5~138.0°,平均134.0°;末次随访时为126.6~136.9°,平均132.5°,较术中略有丢失.术后12个月,肱骨头高度丢失1.8~4.6 mm,平均2.0 mm;被动前屈130~160°,平均148°;主动前屈120~145°,平均136°;外旋30~65°,平均56°;内旋15~25°,平均19°.DASH评分为2~53分,平均12分;SF-36量表评分为50~95分,平均89分.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 结论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能够有效复位和固定C2型肱骨近端骨折块,改善临床评分,降低内固定失败(如螺钉松动、切割)的风险.

  •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维力;项舟

    目的 对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细胞共培养体系策略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有关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细胞共培养的相关文献,并对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两种细胞的选择,培养模型和维度,支架材料制备及表面修饰,作用机制,培养条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 血管化是组织工程骨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能分化成骨的成体干细胞MSCs和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内皮祖细胞共培养体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培养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及其如何实现以微创和自体移植为目标的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细胞共培养体系策略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构建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慢病毒载体介导VEGF165基因修饰大鼠毛囊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宣;许世超;全仁夫

    目的 为获得持续高表达VEGF165的大鼠毛囊干细胞(rat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rHFSCs),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VEGF165基因对rHFSCs的转染及其表达情况.方法 切取1周龄SD大鼠触须部皮肤,Dispase酶和Ⅳ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显微镜下分离毛囊隆突部,组织块培养rHFSCs;经Ⅳ型胶原差速贴壁纯化后,分别取不同代次rHFSCs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联合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相关基因鉴定细胞.钙转法包装pLV-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VEGF16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实验组)和pLV-IRES-EGFP空载体(对照组)慢病毒,用两组慢病毒转染rHF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绿色荧光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分离、培养、纯化的rHFSCs呈典型“铺路石”状,贴壁较牢,克隆形成能力强;纯化后细胞培养1~2 d处于生长潜伏期,5~6 d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毛囊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5 (cytokeratin 15,CK15)、整合素α6和整合素β1表达呈阳性;RT-qPCR检测可见干细胞标志物CK15、CK19、整合素α1和整合素β1表达量高,而表皮干细胞标志物CD34和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CK10表达量均较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实验组慢病毒介导VEGF165基因转染14d后转染效率可达85.76%±1.91%;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示,实验组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对照组均呈阴性. 结论 经显微镜联合组织块分离培养、Ⅳ型胶原差速贴壁筛选后,可得到高纯度rHFSCs,细胞增殖能力强.慢病毒介导的VEGF165基因修饰方法可成功转染并得到高表达VEGF165 mRNA和蛋白的rHFSCs,可为组织工程构建人工毛囊、血管及皮肤等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

  • 负载浓度梯度NGF的周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强;蔡杨庭;李皓莘

    目的 探讨以浓度梯度方式负载NGF的周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聚己内酯-丙交酯嵌段共聚物制备周围神经导管.取10 μg NGF溶解于1 mL 3%丝蛋白溶液中,采用直接浸泡或用微量注射泵按3.2 μL/min注入方式,分别制备均匀负载及浓度梯度负载NGF的周围神经导管.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种导管12周NGF累积释放量.取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体重220~250 g,制备右侧坐骨神经14mm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n=6):A、B、C、D组分别采用单纯周围神经导管、均匀负载NGF的周围神经导管、浓度梯度负载NGF的周围神经导管、自体神经修复缺损.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 浓度梯度负载及均匀负载NGF的周围神经导管12周内NGF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4.2±1.4)、(13.7±1.3)n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4,P=0.570).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4d出现足底部溃疡,12周时基本愈合;其中C、D组大鼠愈合情况优于A、B组.术后12周,A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显著低于B、C、D组,B组显著低于C、D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示,C组轴突密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D组轴突总数、轴突直径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P<0.05);C、D组髓鞘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A、B组(P<0.05). 结论 负载浓度梯度NGF的周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与自体神经修复接近,可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规律化、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

  • 大鼠BMSCs自发钙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作者:焦雪峰;黄永灿;黄益洲;吴诚光;邓力

    目的 分析大鼠BMSCs自发钙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方法 取健康3日龄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扩增至第4代,体外构建自发钙化模型.于培养7、14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自发钙化进程,并行茜素红染色观察.分别于培养0、7、14 d时收集细胞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芯片分析结果. 结果 大鼠BMSCs在体外发生了自发钙化,并于培养7d后细胞开始堆集,茜素红染色为弱阳性;培养14 d后细胞堆积明显并形成典型的茜素红染色阳性钙结节样结构.自发钙化过程中共检测到57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探针,对应378个大鼠基因.其中0d和7d相比有35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探针,而7d和14d相比只有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探针.差异表达基因依据表达模式不同可分为6类;依据生物学功能亲和关系,与骨细胞生物学密切关联的差异表达基因又可分为7大类,即血管生成、细胞凋亡、骨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发育、细胞通讯和成骨信号通路.基因功能关联性分析显示有12个在功能上联系密切的细胞周期类基因在自发钙化过程中发生了下调;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分泌型磷酸蛋白1 (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Cxcl 12、Mmp2、Mmp3、Apoe和Itga7与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存在功能上的联系.Spp1、Mgp、Mmp13、Wnt抑制因子1、Cxcl12和细胞周期素A2的RT-q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 结论 细胞接种后的前7d是决定大鼠BMSCs自发钙化的关键期.BMSCs自发钙化过程受细胞通讯类基因、骨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类基因、TGF-β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多方面的共同调控.

  • TGF-β3基因转染诱导滇南小耳猪BMSCs向软骨分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慧建;李彦林;陈建明;王鑫;赵沣凯;曹树海

    目的 观察TGF-β3基因转染滇南小耳猪BMSCs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方法 以血清5型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 5,rAd5)构建系统为基因载体,包装为重组腺病毒rAd5-TGF-p3,行双酶切及PCR鉴定.采集2月龄滇南小耳猪(体重12~15 kg)骨髓分离培养制备BMSCs,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rAd5-TGF-β3、人腺病毒阴性空病毒载体转染BMSCs,以未转染的BMSCs为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免疫荧光染色、Westem blot检测各组TGF-β3蛋白表达情况;培养后各时间点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rAd5-TGF-β3重组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转染BMSCs,在细胞内表达并迅速扩增,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强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示转染72 h时病毒达佳转染效果(转染效率为84.86%).免疫荧光染色示,rAd5-TGF-β3转染BMSCs 72 h,细胞质内有明显TGF-β3蛋白表达;转染后7、21 d Western blot检测示,实验组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处有TGF-β3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呈阴性.转染后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示实验组向软骨细胞分化明显.培养21 d时Western blot检测示,实验组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30×103处有Ⅱ型胶原阳性条带,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呈阴性. 结论 重组腺病毒rAd5-TGF-β3可成功转染BMSCs,TGF-β3蛋白可稳定表达,并促使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为软骨缺损修复的局部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 种子细胞在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春波;陈增淦;陈统一;张峰;周建平

    目的 综述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干细胞及基因修饰细胞(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GMCs)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查阅近年关于SCs、干细胞及GMCs的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SCs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诱导不同类型干细胞可分化为SCs,植入神经导管材料后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基因修饰技术能加强SCs或干细胞的功能,可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结论 组织工程神经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多局限于实验研究阶段,对于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中的研究仍需继续深入.

  • 骨骼肌肌母细胞修复心肌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居易;李温斌;周子凡;龚达

    目的 综述骨骼肌肌母细胞在心肌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骨骼肌肌母细胞在心肌修复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不同方式将骨骼肌肌母细胞移植至病变心肌区域后能改善心脏功能,但面临细胞流失率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挑战. 结论 骨骼肌肌母细胞在心肌修复中有其优缺点,希望可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增加骨骼肌肌母细胞在心肌修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应用于临床.

  • 人体外泌汗腺细胞的三维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作者:舒申友;陈露;李雪雪;李海红

    目的 探讨人体外泌汗腺组织体外三维培养方法,并对构建的三维组织进行形态学分析. 方法 取整形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正常腹部全层皮肤,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体外泌汗腺组织,以含5 ng/mL重组人EGF、25 mg/mL牛垂体提取物、100 U/mL青霉素和100 μg/mL链霉素的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原代细胞达80%融合后,调整细胞浓度至1×105个/mL:取0.3 mL细胞悬液与0.3 mL Matrigel基底膜基质混匀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培养14 d后,取标本行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 7,CK7)和CK19抗原表达.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大量汗腺组织游离;贴壁后3~5 d长出汗腺细胞,细胞持续分裂达2~3周,形成围绕汗腺组织块的环状单层;3~4周后细胞衰老.汗腺细胞接种于Matrigel基底膜基质中2~3 d,细胞开始分裂,随后形成小细胞团、管状结构以及类球状结构:约2周时混合培养物开始液化,培养终止.HE染色示部分细胞形成中空管状结构,管壁由1~2层细胞构成,类似于在体汗腺的分泌部和导管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培养的汗腺细胞CK7和CK19表达均呈阳性. 结论 人汗腺细胞接种于Matrigel基底膜基质三维培养,形成的组织结构模拟了在体汗腺的组织形态结构.

  •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转基因细胞片的初步探讨

    作者:姚梅;崔颖;王月田;张本;付文举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 (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转基因细胞片的构建及其活性鉴定. 方法 取1月龄新西兰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3组,A组:腺病毒(adenovirus,Ad)-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人CDMP1 (human CDMP1,hCDMP1)-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染BMSCs,B组:Ad-CMV-EGFP(空载体腺病毒)转染BMSCs,C组:未转染的B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荧光表达情况,MTT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力.将3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温度敏感性6孔板获得细胞片,行形态学及HE染色观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片hCDMP1和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表达. 结果 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示转染细胞在72 h表达明亮荧光,转染效率达90%; MTT法检测示,3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培养1~9 d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温度敏感性6孔板体外可成功收获完整的三维立体细胞片结构,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A组细胞片中hCDMP1和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均呈阳性表达,B、C组均为阴性.HE染色和阿利新蓝染色示,A组纤维组织丰富,细胞外基质较多,蓝色异染颗粒多;B、C组细胞外基质相对较少,无明显特异性蓝染颗粒;A组GAG阳性染色面积明显低于B、C 组,灰度值明显高于B、C组(P<0.05). 结论 hCDMP1基因转染的BMSCs细胞片能表达Ⅱ型胶原和GAG,具有成软骨活性,其克服了传统组织工程中细胞利用率低、支架异质性等缺点,有望构建出致密的组织工程软骨,为软骨组织工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闭合复位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作者:肖聪;蒋涛;徐建华;钟易林;孙天祥;姜义山;唐仁德;陈银华

    目的 总结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5~51岁,平均30.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h~3d,平均9.6 h.骨折根据Green-O'Brien分型:Ⅰ型13例,Ⅱ 型5例,ⅢA型9例,Ⅲ B型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拇指关节疼痛情况;测量第1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分别与健侧比较;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根据改良Eaton-Littler分期标准评估骨关节炎表现.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其中3例发生针道感染,2例发生克氏针松动.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4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48±0.06)分.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腕掌关节骨关节炎表现;Ⅰ期15例,Ⅱ 期6例, Ⅲ 期8例. 结论 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第1掌骨间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 携带感觉神经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褥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小进;王忠堂;杨家森;李健宁

    目的 总结携带感觉神经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褥疮的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3月,采用携带感觉神经岛状穿支皮瓣修复16例(17处)褥疮.男6例,女10例;年龄20~87岁,平均62.2岁.病程3.5个月~6年,中位病程12个月.褥疮部位:骶尾部11处,坐骨结节4处,大转子2处.刨面范围4cm×4cm~14cm×8cm.术中切取皮瓣范围6.0 cm×4.5 cm~12.0 cm× 9.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结果 术后15个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个皮瓣发生远端局部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住院时间22~58 d,平均37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6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7例,感觉迟钝5例,无感觉5例.褥疮均无复发.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褥疮为受区的感觉恢复提供了可能.

  • (足母)趾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郭振贵;朱静斌;李卫;李宝林;孟庆刚

    目的 总结(足母)趾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6月,应用(足母)趾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13例(13趾).男12例,女1例;年龄19~53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绞伤8例,砸伤3例,切割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3 h,平均2.5 h.创面均伴骨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 1.8 cm~4.0cm×3.0 cm.合并甲床缺损3例,趾骨撕脱骨折1例.皮瓣切取范围为2.5 cm×2.3 cm~4.5 cm×3.5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皮瓣蒂部部分拆线及创面换药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顺利成活.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个月.2例趾端皮瓣发生瘢痕增生,行二次整形手术;皮瓣质地、弹性均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10mm,平均5.5 mm.足部行走、负重均正常. 结论 (足母)趾动脉皮支皮瓣不损伤知名血管、术后感觉恢复良好,是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

    作者:马坤龙;朱磊;方跃

    目的 总结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耻骨联合分离的研究文献,从解剖基础、生物力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耻骨联合分离治疗方法较多,旨在重建骨盆前环的稳定性.外固定支架常用于创伤急救时的临时固定;钢丝张力带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单枚重建钢板固定存在钢板、螺钉易松动、断裂的问题;箱式钢板固定可增加骨盆前环稳定性,但手术创伤大;锁定钢板近年来逐渐用于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尤其是伴骨质疏松骨折,但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经皮空心螺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良好选择. 结论 耻骨联合分离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微创治疗是发展趋势.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但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及解剖学通道的研究仍待深入.

  • 海藻酸盐敷料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作者:顾其胜;王帅帅;王庆生;位晓娟

    目的 对海藻酸盐敷料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海藻酸盐敷料相关文献以及产品标准、法规,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海藻酸盐敷料因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特点,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分为表面用及充填用两种类型.单纯海藻酸盐敷料促进创面愈合能力有限,大量研究致力于与其他具有促愈活性高分子复合获得更佳的敷料.此外,海藻酸盐敷料产品行业标准及监管也正在逐步完善、规范中. 结论 海藻酸盐敷料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敷料,临床疗效已明确,其衍生敷料也正在不断研发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