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海涛;时莹瑜;王怀胜;刘勇;张艳阁;岑瑛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8例拟行ALT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4岁.其中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2例,头皮撕脱伤2例,颈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l例,腹股沟区隆突性纤维肉瘤术后缺损1例,腹股沟区黑色素瘤术后缺损1例,面部凹陷畸形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7cm~22cm×18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较粗、流速快、穿肌肉走行距离短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并将术前检测结果与术中观察情况进行比较.皮瓣切取范围为14 cm×9 cm~25 cm×20 cm.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共发现皮瓣范围内穿支血管19支,术中证实穿支血管18支,准确率为94.7%.术中见穿支血管出肌点及肌肉内走行方向与术前检测基本一致.术后1例出现皮瓣下部分脂肪液化,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忠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4~l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 结论 ALT皮瓣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并选取合适的穿支血管能有效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

  • 动态中和系统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兵;江庭彪

    目的 探讨动态中和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近期疗效,比较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疗效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3月分别采用Dynesys(14例)和PLIF(18例)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断索等并发症发生.PLIF组椎间均骨性融合或接近融合,融合时间13~19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PLIF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为(0.1±0.4)°,与术前(7.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0,P=0.004); 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5.0±1.5)°较术前(7.5±0.8)°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113);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P=0.008).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邻近节段ROM(7.2±0.7)°较术前(7.3±1.8)°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P=0.108); PLIF组邻近节段ROM(8.7±0.4)°较术前(7.0±1.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P=0.042);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P=0.047). 结论 Dynesys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近期疗效相当,但Dynesys具有保留手术节段ROM、不增加邻近节段ROM的优势,同时具有促进手术节段椎间盘恢复、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积极作用.

  • 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作者:杨勇;王福川

    目的 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 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6月,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2~56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8h~7d,平均3.7d.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分型标准均为Ⅳ型,伴肘关节后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5例.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2例出现钉道感染,术后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6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性肘关节脱位或不稳发生.术后12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25°,平均10°;屈120~145°,平均135°;前臂旋前50~90°,平均70°;前臂旋后50~80°,平均60°.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1.8%. 结论 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固定能提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肘关节复杂性损伤的致残率.

  • SD大鼠坐骨神经微血管三维可视化研究初探

    作者:朱昭炜;毛以华;何波;周翔;朱庆棠;顾立强;郑剑文;朱家恺;唐茂林

    目的 探讨通过全身灌注伊凡斯蓝(Evan's blue,EB)或氧化铅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内微血管可视化模型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优劣. 方法 取1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200~250 g,随机分为传统显影组(A组)、荧光显影组(B组)和放射显影组(C组),每组5只,分别灌注明胶墨汁灌注剂、明胶EB灌注剂和明胶氧化铅灌注剂.灌注后4℃低温保存2h取材,体视显微镜对各组进行观察后,反射荧光显微镜采集B组、micro-CT采集C组神经内微血管二维图像,导入计算机用Mimics 1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3组均可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坐骨神经内微血管形态.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微血管管径为10~30 μm.B、C组均可通过将获取的二维图像导入计算机清晰重现微血管三维结构. 结论 EB、氧化铅灌注法均可对神经内微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观察,但EB存在易渗漏、图像噪点多、工作量大的缺点,不利于大样本研究;氧化铅虽分辨率较EB显影低,但易于操作,可用于大样本研究.

  • 改良经皮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疗效比较

    作者:谢美明;李伟;谢庆云;蒋凯;张波;潘显明

    目的 通过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比较,探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跟腱挛缩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19足)采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试验组),术中根据跟腱挛缩程度分别于跟腱内、外侧不同平面作长约0.5 cm横切口,根据足内、外翻畸形决定跟腱半切平面,在跟腱内、外侧分别半切跟腱;23例(24足)采用开放跟腱延长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踝关节背伸活动度、Hannover跟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6~35个月,对照组8~34个月.试验组l例足内翻矫形不明显,其余足内外翻畸形均矫形满意.两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Hannover跟腱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1例双足患者外,其余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Hannover跟腱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疗效与开放跟腱延长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效矫正足内、外翻畸形等优点.

  • 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术中伤椎植钉曲度矫正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鹏飞;房根强;李华;靳宪辉;张庆胜;丁文元;张为;崔胜杰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对术后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行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3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3例行常规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伤椎植钉,为对照组;30例术中伤椎植钉并于C臂X线机下行曲度矫正,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节段、骨折程度、损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脊柱曲度Cobb角、椎体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并计算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对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背痛症状进行评估. 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VAS评分和ODI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后即刻丢失(2.1±1.7)°,优于对照组的(4.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P=0.000);试验组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及椎间隙高度丢失分别为1.8%±0.6%和(1.4±1.2)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2.1%和(3.4±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0; t=9.336,P=0.000).随访期间试验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断钉、1例脱钉,发生率为6.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行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可获良好临床效果,明显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发生率,显著缓解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

  • 局部应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的影响

    作者:王敏;薛晓东;谢沛霖;张冀北

    目的 制备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并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卡波姆980为基质,分别加入NGF 4 000 U、胰岛素800 U,制备胰岛素凝胶、NGF凝胶、NGF-胰岛素复合凝胶.观察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性状,并行体外药物释放检测.7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局部胰岛素凝胶治疗组(C组)、局部NGF凝胶治疗组(D组)、局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治疗组(E组),每组15只.B、C、D、E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A组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采用恒温水浴箱法于各组大鼠背部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A、B组创面外敷空白凝胶基质,C、D、E组对应外敷胰岛素凝胶、NGF凝胶、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每天换药1次.烫伤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于3、7、11、15、21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各时间点每组处死3只大鼠取皮肤全层标本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结果 制各的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清亮透明,保湿性及黏附性良好,易于涂抹及清洗.体外释放检测示NGF-胰岛素复合凝胶释药时间可达24 h以上,且30 d内稳定性良好.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烫伤后3d各组创面无缩小,7、11、15、21d时E组创面愈合率高,B组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E、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观察示各时间点E组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生长均优于其余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均于3d开始表达,且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各时间点E组微血管密度及PCNA高,B组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E、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应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可显著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髓鞘化和胶质瘢痕的影响

    作者:张涛;沈忆新;芦磊磊;范志海;霍伟伟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 (chondroitinase ABC,Ch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髓鞘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hABC治疗组(A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24只.A、B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大鼠T9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1h和之后连续7d每天1次经蛛网膜下腔注射6 μL浓度为1 U/mL ChABC和生理盐水;C组仅打开椎管,不损伤脊髓.术后1、7、14、28d,米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取出损伤段脊髓组织,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生长相关蛋白43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C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A、B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8 d时A组BBB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HE和Nissl染色显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脊髓组织形态和神经元数量均优于B组.术后各时间点A、B组MBP和GAP-43的积分吸光度(IA)值及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高于C组(P<0.05),术后7、14、28 d时A组MBP和GAP-43的IA值明显高于B组(P< 0.05),GFAP染色阳性面积明显小于B组(P<0.05). 结论 ChABC能有效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提高MBP和GAP-43表达并抑制GFAP表达,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化,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储旭东;刘晓晖;陈伟南;高建明;骆宇春;朱建平;蔡福金;周敏

    目的 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2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4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后外侧髁骨折1例,后外侧髁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9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问90min~32 h,中位时间4.5 h.入院至手术时间5~12d,平均7.8 d.取腓骨小头上入路,骨折复位Pilon钢板固定;一期处理合并骨折及半月板损伤.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防时间6~2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无肢体麻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2周;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及关节面丢失发生.末次随访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18~30分,平均27.9分;其中优1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5%. 结论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疗效.

  • 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凌汉;翁习生;邱贵兴;高鹏;钱文伟;王以朋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足踝部病变围术期处理方法、术式选择及疗效. 方法 199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男性患者10例(12足).年龄13~41岁,平均22.6岁.其中甲型血友病9例(11足),乙型血友病1例(1足).单足受累8例,双足2例;左侧3足,右侧9足.病程5~84个月,平均32.2个月.术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3.2±21.1)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总分为(45.4±20.0)分.入院后给予凝血因子2 000~3 500 U行预试验,围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治疗.行踝关节融合术4例(4足),单纯跟腱延长/肌腱转移术7例(8足);其中1例左足行单纯跟腱延长术,右足行踝关节融合术. 结果 手术时间65~265 min,平均141.1 min;除1例术中出血400 mL、术中回输200 mL自体血外,其余患者出血量均<50 mL,围术期均未输血.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年3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行踝关节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时X线片检查示踝关节完全融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分别为(78.8±14.7)分和(75.8±14.5)分,SF-36量表评分总分分别为(76.6±13.1)分和(75.5±13.2)分,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血友病足踝部病变患者,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足踝部疼痛,改善功能.术前行凝血因子预试验,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可降低术后大出血发生率.

  •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BMP-2和Runx2表达及微结构分析

    作者:刘瑞宇;王坤正;李永伟;柏传毅;王春生;党晓谦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成人患者髋臼周围骨质微结构变化及与骨质代谢相关生长因子BMP-2和Runx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表达,分析该类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高松动率的原因. 方法 以2008年3月-9月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作为试验组,男3例,女5例;年龄37~55岁;髋关节脱位程度按照Crowe等评价方法评定为30%~80%.以同期8例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 Ⅱ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例,女5例;年龄36~55岁.取两组患者髋臼臼顶内上方松质骨,采用实时定量PCR测量骨组织BMP-2和Runx2表达;Micro-CT扫描观察其微结构,测量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单位体积内骨小梁分支数H(connectivity density,Conn.Dens),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 结果 试验组BMP-2及Runx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扫描观察示,试验组骨小梁结构稀疏,单一骨小梁直径较粗,对照组骨小梁结构致密,单一骨小梁直径较细.试验组BV/TV、Tb.N显著低于对照组,SMI及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nn.Dens及Tb.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DH患者的髋臼臼顶松质骨处于二低代谢状态,其微结构趋于骨质疏松化,较差的骨质状况可能是DDH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高松动率的原因之一.

  • 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应用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的近期疗效

    作者:孙麟;宋跃明;龚全;刘立岷;周春光;周忠杰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实时三维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CS患儿26例,其中13例术中采用实时三维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导航组),13例采用传统X线机监视下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对照组).两组忠儿性别、年龄、半脊椎个数及位置、主弯Cobb角以及Risser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螺钉重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通过CT采用Richter法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摄全脊柱X线片评价矫形效果. 结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钉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中螺钉重植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5,P=0.046).导航组及对照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6~24个月和6~23个月.未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脊柱失代偿及矫形效果丢失.根据Richter法评价,术后1周导航组螺钉位置获优52枚、良6枚,对照组获优51枚、良5枚、差4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2,P=0.046).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5,P=0.957). 结论 术中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可有效提高CS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性,降低螺钉重植率,近期疗效较好.

  • 累及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作者:曹立海;彭义;闫荣亮;王洪涛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36例同时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2例,Ⅲ型20例,Ⅳ型4例.B(o)hler角(6.21±10.48)°,Gissane角(89.85±12.34)°.受伤至手术时间2~ 14d,平均4.2d. 结果 术后1例切口皮缘浅表坏死,1例切口渗液,均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6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折断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3个月B(o)hler角为(29.64±5.33)°,Gissane角为(121.75±6.6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00,P=0.000;t=33.200,P=0.000).术后9~20个月取出钢板,平均11.2个月.在取跟骨钢板术前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获优17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88.9%. 结论 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充分暴露及复位跟骨骨折,恢复跟骨解剖形态,结合跟骨解剖钢板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椎间盘再生的治疗策略

    作者:付维力;项舟

    目的 对椎间盘再生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有关以生物学修复重建为基础的椎间盘再生策略,包括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并对新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 以MSCs为基础的种子细胞和多重仿生支架材料的设计是研究热点,如何有效结合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椎间盘的生物学再生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不同时期bFGF或副甲状腺激素相关肽对TGF-β1诱导的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印;贺利平;田京

    目的 探讨bFGF和副甲状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对TGF-β1诱导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2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只,雌雄不限,体重1.6~2.1 kg;取兔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行团块状立体培养,并按照不同诱导条件分为TGF-β31组(A组)、TGF-β1/bFGF组(B组)、TGF-β1/21 d bFGF组(C组)、TGF-31/PTHrP组(D组)、TGF-β1/21d PTHrP组(E组).于团块状立体培养开始时,各组均加入10 ng/mL TGF-β1;B、D组同时加入10 ng/mL bFGF或10 ng/mL PTHrP;C、E组于培养21d时对应加入10 ng/mLbFGF或10 ng/mL PTHrP.培养后1、2、3、4、5、6周检测各组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基因Ⅰ型胶原(collagentype Ⅰ,Col Ⅰ)、Col Ⅱ、Col Ⅹ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 13的表达,1、2、3、4、6周检测ALP活性,6周时行1,9二甲基亚甲蓝(1,9-dimethylmethylene blue,DMMB)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 结果 RT-PCR检测示,3周后C、E组Col Ⅰ基因表达呈显著下降趋势,4、5周时A组显著高于C、E组(P<0.05),3~6周A组显著高于B、D组(P<0.05);B、C组3、4周时及D、E组3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3周后Col Ⅱ、Col Ⅹ基因表达均逐渐下降,4~6周时显著低于A组(P<0.05);B、D组各时问点两基因表达均未见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MMP-13均未见明显表达,3周时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显著高于A、E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A组ALP活性逐渐升高,4周后C、E组显著下降,均低于A组(P<0.05);B、C组间及D、E组间比较,仅在2、3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MMB染色显示6周时A组软骨陷窝明显,其余各组软骨陷窝明显较少. 结论 bFGF和PHTrP能通过改变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解,抑制TGF-β1诱导的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这种抑制作用不仅通过抑制Col Ⅹ基因表达而实现,可能还通过抑制其他软骨分化相关蛋白实现.

  • 促进静电纺丝支架中细胞渗透生长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博;孙铭泽;孙明林

    目的 综述改进静电纺丝(简称电纺)技术促进支架内细胞渗透生长的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有关改进电纺技术促进支架内细胞渗透生长的相关文献,对相关技术方法和促进支架内细胞渗透生长的效果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 结果 改进方法包括电纺参数调节、电纺支架加工修饰、细胞-支架复合物动态培养和其他方法等,但效果有限,仍需进一步优化. 结论 细胞在支架中的渗透生长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意义重大,电纺技术应用瓶颈在于其致密排列的纤维和过小的腔隙孔径,限制了支架内细胞的渗透生长,多种改进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 脱细胞基质在组织工程气管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方彪;张卫东;史宏灿

    目的 综述脱细胞基质在组织工程气管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未来前景. 方法 广泛查阅脱细胞基质在组织工程气管研究中的相关文献,对不同脱细胞基质修复人和动物气管病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气管组织工程应用的脱细胞基质包括空肠、膀胱、主动脉和气管. 结论 脱细胞膀胱基质及空肠基质在修复气管小范围非环形病损中具有较好效果,脱细胞主动脉基质在长段气管病损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脱细胞气管基质在长段气管病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PKH26标记结合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伍耀宏;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马信龙;夏群;张春秋;许海委

    目的 体外评估PKH26标记对山羊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结合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 方法 取1岁龄山羊椎间盘分离髓核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传代获取第1代髓核细胞,行PKH26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后的细胞荧光强度,并行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锥虫蓝染色比较标记前后细胞活性,MTT法检测标记前后细胞增殖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Ⅰ、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基因表达.将标记后的髓核细胞接种至一体化纤维化-髓核支架的髓核部分,纤维环部分作为阴性对照,体外培养3d后植入5只6周龄雄性裸鼠体内,培养6周后活体成像技术检测髓核细胞-支架复合物在体内的荧光强度及范围.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原代髓核细胞簇状生长,呈卵圆形,第1代髓核细胞呈类软骨样细胞形态;标记后的第1代髓核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标记后荧光强度均匀,标记前后细胞活性均在95%以上;标记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标记前后细胞Ⅰ、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成像技术显示体内髓核支架有强烈荧光,纤维环支架未见荧光. 结论 PKH26标记对髓核细胞的活性、增殖及细胞表型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合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追踪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

  • 细胞共培养法诱导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海委;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张春秋;伍耀宏;崔丽

    目的 利用软骨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共培养,观察ADSCs是否能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方法 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体重2.2~2.7 kg,分离、培养兔软骨细胞和ADSCs,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各取将1 mL细胞密度为2×104个/mL的软骨细胞和ADSCs分别接种至Transwell小室6孔板上、下层共同培养,对照组单独培养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ADSCs形态变化;培养14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ADSCs 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mRNA表达.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ADSCs逐渐变为软骨样细胞形态,呈圆形;对照组ADSCs仍以梭形为主,呈束状或漩涡状生长.培养14d,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3±0.07、2.13±0.08、1.08±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04±0.03、0.13±0.04、0.1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与软骨细胞共同培养,ADSCs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 缓释bFGF胶原膜修复猪胆管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亮;李强;任昊桢;戴建武;丁义涛

    目的 探讨采用缓释bFGF胶原膜修复猪胆管缺损的效果. 方法 中华实验用猪28只,雌雄不限,体重15~30 kg;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正常对照组4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胆管壁缺损模型(长2 cm,宽1/3~2/3胆管周径)后,分别采用2.0 cm×1.0 cm×0.5 mm缓释bFGF胶原膜和空白胶原膜缝合修复.术后观察实验动物存活情况,并于术后1、2、3个月检测肝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后行大体观察;取胆管组织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黏膜下腺体计数;术后3个月行经胆囊胆管胆道造影观察. 结果 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个月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腹腔粘连均较严重,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粘连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缓解.肝功能检测示,除ALP在术后2、3个月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各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实验组胆管腺体再生和上皮再生速度快于空白对照组,2个月即完成胆管上皮覆盖,3个月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相应组织水肿和炎性浸润均较空白对照组轻.术后1个月实验组黏膜下腺体计数及MVD值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2个月后下降并稳定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空白对照组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术后1、2个月显著低于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个月时达到并稳定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黏膜下腺体计数与MVD之间均成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均无胆管扩张及结石形成. 结论 缓释bFGF胶原膜可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再生等方式促进猪胆管缺损愈合.

  • 小腿远端皮支链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居文;李媛;张克亮;韩金豹;李超英

    目的 总结小腿远端皮支链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1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46.5岁.其中外伤致软组织缺损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h~21 d;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3例.缺损范围为4cm×4cm~7cm×7cm;创面伴骨、肌腱外露.采用大小为4.5 cm×4.5 cm~9.0 cm×9.0 cm的小腿皮支链血管皮瓣修复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1例皮瓣术后发生远端皮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修整缝合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0例,Ⅱ期愈合1例.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色泽、质地优良,耐磨无破溃,穿鞋行走自如. 结论 小腿远端皮支链血管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及皮神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成活率高,外观较好,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头皮扩张期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肖海涛;岑瑛;刘勇;张艳阁;许学文

    目的 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头皮扩张期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12例头皮扩张期动静脉畸形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19~39岁,平均27岁.一期植入1~2枚200或400 mL扩张器,扩张2~3个月后二期完整切除头皮病变,切除后缺损范围为5cm×5cm~12cm×11cm,米用相应天小扩张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结果 一期术后无扩张器外露,二期手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4个月1例患者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后一期缝合治愈;其余忠者无复发,患者头发生长良好. 结论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头皮扩张期动静脉畸形,在切除病变同时避免了秃发畸形的发生,还可降低血管畸形的复发率,是一种较好方法.

  •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

    作者:张仕凯;孙俊英;田家祥;查国春

    目的 总结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 方法 2003年4月-2007年10月,采用生物型假体对18例(23髋)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男12例(17髋),女6例(6髋);年龄19~34岁,平均26.4岁.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5例.合并髋关节病变5~8年,平均6.8年.术前髋关节屈伸活动度为(30.3±21.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3.2±2.7)分.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年6个月~8年,平均6年.术后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1例(1髋)自觉大腿轻度酸痛.术前步态异常患者中除1例仍存在轻度摇摆外,其余患者步态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及翻修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0.3±3.5)分,髋关节屈伸活动度达(95.3±27.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疗效满意.

  • 钛网包裹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修复桡骨节段缺损一例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吴永伟;陆尧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利用钛网包裹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修复桡骨节段缺损方法. 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l例53岁机器击伤致左桡骨中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合并5.4 cm桡骨缺损患者,待伤口愈合和局部皮肤条件改善后,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钛网包裹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修复桡骨节段骨缺损. 结果 术后4个月见断端连续性骨痂连接、初步植骨融合表现,局部无压、叩痛,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达临床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断端植骨融合更清晰,腕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Green-O'Brien腕关节功能临床评分90分,为良: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临床评分无变化. 结论 采用钛网包裹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修复桡骨节段缺损,不仅成骨快、愈合良好,且简便、安全.

  • 指侧方静脉在指尖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江起庭;江志伟;杨丽娜

    目的 介绍吻合指尖区侧方静脉重建回流行指尖离断再植的方法. 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36例(42指)指尖离断患者.男20例(24指),女16例(18指);年龄15~40岁,平均24.5岁.受伤原因:绞轧伤4例(4指),压砸伤6例(7指),电锯伤8例(8指),切割伤18例(23指).离断指别:拇指3指,示指10指,中指15指,环指10指,小指4指.指尖分型:Ⅰ型19指,Ⅱ型5指,Ⅲ型11指,V型7指.受伤至手术时间90 min~6 h,平均3.6 h.再植术中采用吻合侧方静脉重建回流,共吻合指侧方静脉80条,吻合动脉53条. 结果 再植指尖均成活,无回流障碍发牛,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指尖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指体无明显萎缩,39指指甲生长接近平整,3指指甲呈脊样生长.术后6个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39指,良3指,优良率100%. 结论 指尖离断再植中通过吻合侧方静脉可有效重建静脉回流.

  •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近期疗效

    作者:牛福文;张茂枢;刘庆胜;李林;聂志奎;郭洪敏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彻底清除钙化灶治疗20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38~62岁,平均48.2岁.肩关节疼痛3~l2个月,平均6.8个月;肩关节功能均严重受限.钙化灶位于肩袖表面6例,冈上肌腱内8例,冈上、冈下肌腱交界处4例,冈下肌腱内2例.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示钙化灶均消失.术后患者运动或静息时关节疼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4周及6个月时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可彻底清除钙化灶,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缓解关节疼痛,近期疗效较好.

  • 足趾侧方皮瓣修复多趾背皮肤缺损

    作者:刘飞;周良;郑晓虎

    目的 总结足趾侧方皮瓣修复多趾背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6例(14趾)多趾背皮肤缺损.男5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压砸伤4例,热压伤1例,机器轧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 d~1个月.3趾趾背皮肤缺损2例,2趾趾背皮肤缺损4例.皮肤缺损范围为1.2 cm×1.2 cm~2.5 cm×1.8 cm.创面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损伤.采用大小为1.3cm× 1.2cm~2.6cm× 1.8cm足趾侧方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血运、感觉恢复良好,穿鞋及行走无障碍.供区移植皮片有不同程度挛缩. 结论 足趾侧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多趾背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于涛;杨云峰;俞光荣

    目的 总结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进展,分析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小切口、外固定支架、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皮球囊扩张复位等各种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但各项技术均发展迅速,日趋成熟. 结论 多种微创方法在治疗跟骨骨折中不仅可单独操作,也可联合使用.如何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适应证,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 膝关节后纵隔解剖特点及其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金鹏;熊依林;雷光华

    目的 总结膝关节后纵隔解剖特点及其在关节镜手术中,尤其是跨后纵隔通路建立中的应用.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后纵隔及膝关节镜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后纵隔上部血管、神经较丰富,在胫骨平台水平与腘动脉紧邻:将膝关节后室分为较小的外室和较大的内室.膝关节镜下建立跨后纵隔通道时应屈膝90°,方向由外向内,从后纵隔中间靠下部穿过较安全. 结论 跨后纵隔通道使膝关节镜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但通道建立方法并不统一,只有综合考虑后纵隔解剖学特点,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 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研究进展

    作者:刘勇;殷渠东;顾三军;孙振中;芮永军;寿奎水

    目的 综述有关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研究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应力性骨折分疲劳性和结构不良性两种类型,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柱重复性活动、活动量大的人群和一侧峡部崩裂患者或行腰椎手术后患者等.导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主要应力是剪切力和扭转力,其次是脊柱突然过屈或过伸.常规X线片检查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极易漏诊,需要行XCT、MRI或骨扫描确诊.根据应力性骨折不同时期MRI表现,分为应力反应期、不全骨折期、完全骨折期和假关节期四期或四型.对于无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不全型和完全型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以及青少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多数主张首选保守治疗,骨折愈合率较高;对于双侧假关节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均主张手术治疗. 结论 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作为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为少见,且容易漏诊,结合骨折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