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彭翠娥;彭文;欧延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4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44.5岁.口颊黏膜鳞癌28例,颊部皮肤基底细胞癌10例,牙龈鳞癌3例,腮腺复发导管癌1例.病程1~24个月,平均13.5个月.肿瘤根治性切除后遗留缺损范围为6.0 cm×4.5 cm~9.0 cm×7.0 cm;均为颊部洞穿缺损.设计并切取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内黏膜及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 5 cm~10 cm×8 cm .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4.5~7.5 h,平均5.5 h .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22个月.患者对颊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度为3~5 cm,语言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期间,3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设计切取灵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效果满意.

  • 应用皮肤牵张器闭合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家磊;晏兆奎;钟刚;方跃

    目的 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采用皮肤牵张器治疗15例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59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2例;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闭合骨折3例,伤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骨折12例,伤后行创面清创、外支架固定术.首次手术后1~3个月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未愈合,缺损范围为14 cm×5 cm~20 cm×7 cm,均为长条形或梭形.在皮肤缺损纵轴线两侧的皮肤边缘穿入克氏针,然后以皮肤牵张器扣锁两侧克氏针后适当收紧,根据皮缘血供及小腿肌肉受压情况,及时调整牵张器的张力,待皮缘相互接触时去除克氏针及牵张器,行间断缝合术.结果 1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经6~13 d牵张均得到覆盖,间断缝合后12 d伤口均愈合拆线.伤口愈合评分从术后当天的(3.40±0.51)分降至术后12 d的(1.27±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1,P=0.000).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牵张后皮肤色泽、弹性及痛触觉均与正常皮肤相似,毛发生长正常.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和2例小腿不适感,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利用皮肤牵张器闭合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高磊;王硕;王雷;王江宁

    目的 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的2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TEXAS分级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术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例发生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顺利愈合,其中试验组愈合时间为(12.8±11.6)d,较对照组(22.3±10.4)d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无裂开,随访期间溃疡无复发.结论 与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更简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愈合外观后与邻近皮肤相似.

  • 带软骨膜的薄层肋软骨作大翼软骨外侧脚支撑移植物在唇裂继发鼻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袁菊;王望舒;杨田野;李甜;耿雨佳;高海;邵英

    目的 探讨带软骨膜的薄层肋软骨作大翼软骨外侧脚支撑移植物在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28例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18~31岁,平均24岁.继发鼻畸形左侧11例、右侧13例,双侧4例.采用鼻唇肌肉三维定向立体重建修复术矫正畸形,术中取自体肋软骨行鼻小柱、鼻背支撑,同时以带软骨膜的薄层肋软骨作大翼软骨支撑.术前及术后6~8个月摄鼻底位照片,以鼻小柱与上唇交界中点为O点,通过O点的横向水平线记为X线、纵向线(即面中线)记为Y线.测量手术前后患侧鼻孔高点至X线距离、患侧鼻孔外侧点至Y线距离,计算单侧畸形患者双侧鼻孔高点对称性、鼻孔外侧点对称性;所有患者鼻尖高点至X线距离.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鼻翼大小、形态稳定,无软骨外露、血肿、感染等发生.术后4例切口瘢痕明显、3例鼻孔及鼻翼不对称,1例患侧鼻翼外侧脚位置欠佳.单侧畸形患者双侧鼻孔高点对称性术前为57.643%±27.491%、术后为90.246%±18.769%;鼻孔外侧点对称性术前为77.391%±30.628%、术后为92.373%±21.66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鼻孔高点至X线距离、鼻孔外侧点至Y线距离、鼻尖高点至X线距离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肋软骨供区无胸廓外形改变.结论 带软骨膜的薄层肋软骨支撑力好、长期效果稳定,可作为唇裂继发鼻畸形中鼻翼软骨移植理想材料.

  • 肌外膜导管中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蔚枫;陆海滨;徐筑秋;陈露露;杨晓楠;祁佐良

    目的 探讨小鼠腹外斜肌外膜制备的肌外膜导管(epimysium conduit,EMC)中的细胞成分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方法 取8周龄雄性C57BL/6J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小鼠的腹外斜肌外膜,修剪成5 mm×3 mm,制备成管状(即EMC).取部分肌外膜采用不同照射剂量(0、15、20、25、30、35 Gy)进行细胞迁移抑制处理,并计数迁移细胞,选择迁移细胞数少的肌外膜制备EMC;另取部分肌外膜行脱细胞处理,常规HE和Masson染色鉴定脱细胞效果后制备EMC.取24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制备右后肢3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8),分别采用EMC(A组)、经细胞迁移抑制处理后的EMC(B组)、脱细胞处理后的EMC(C组)修复缺损.术后16周取再生神经中段行大体、甲苯胺蓝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肌外膜细胞迁移抑制观察示,15 d时随照射剂量增大,细胞迁移数逐渐减少;除30 Gy组与35 Gy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经35 Gy照射剂量处理后的肌外膜进行体内实验.肌外膜脱细胞处理后均未见细胞核,且可缝合成导管状,制备EMC.术后16周各组EMC中神经均再通,A组修复后的坐骨神经粗,B组次之,C组细;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组EMC中EGFP细胞包绕再生轴突;甲苯胺蓝及透射电镜观察,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及再生有髓神经鞘厚度显著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C中的细胞成分参与并促进了小鼠坐骨神经的再生.

  • 骨性Ⅲ类错(耠)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三维研究

    作者:史雨林;商洪涛;田磊;白石柱;刘文静;刘彦普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耠)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4月,接受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徙+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治疗的30例骨性Ⅲ类错(耠)畸形患 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8~35岁,平均22.6岁.于术前2周内任一时间点及术后6个月行全头颅CT扫描和面部软组织三维面像扫描,采用Artec Studio11.0、CMF Proplan3.0软件建 立三维面像模型,分析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区域,测量面部各区域软组织解剖标志点,并比较手术前后差异.结果 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区域为上颌鼻旁至下颌颏下区域,两侧不超过外眦垂线 界限.手术前后比较,水平方向左右侧鼻翼基点以及左右侧颊点发生显著变化(P<0.05).矢状方向鼻下点、鼻尖点、左右鼻翼基点、上唇缘点显著前移(P<0.05),左右口角点、下唇缘点、颏 唇沟中点、颏前点、颏下点显著后退(P<0.05).垂直方向上唇缘点、双侧口角点、下唇缘点、左右侧颊点、左右侧内眦点显著下降(P<0.05),颏下点显著上抬(P<0.05).术后鼻小柱显著 变短、上唇变长、鼻翼基底变宽(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耠)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面部整体变短且更饱满,面部软组织变化范围下颌大于上颌,提示手术设计时需考虑患者术后面型变化.

  • 脂多糖对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曾立;徐永明;邢更彦

    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破骨细胞生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雄性C57BL/6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Ms),并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取BMMs采用不同浓度LPS(0、100、200、500、1 000、2 000 ng/mL)培养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不同浓度LPS对细胞活性影响.为探讨LPS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取BMMs分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组、M-CSF+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组、M-CSF+RANKL+50 ng/mL LPS组、MCSF+RANKL+100 ng/mL LPS组,对应培养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计算破骨细胞面积百分比.为探讨LPS对Connexin43蛋白及基因表达影响,将BMMs分别分为对照组(M-CSF+RANKL)、LPS组(M-CSF+RANKL+100 ng/mL LPS)以及对照组(M-CSF+RANKL)、50 ng/mL LPS组(MCSF+RANKL+50 ng/mL LPS)、100 ng/mL LPS组(M-CSF+RANKL+100 ng/mL LPS)培养后,行Western 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为探讨LPS对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影响,将BMMs分为M-CSF组、M-CSF+RANKL组、M-CSF+RANKL+50 ng/mL LPS组、M-CSF+RANKL+100 ng/mL LPS组对应培养后,采用骨吸收实验检测骨吸收面积百分比.结果 流式细胞仪鉴定培养细胞为BMMs.CCK-8法检测显示与其他浓度相比,100 ng/mL LPS明显促进BMMs活性(P<0.05).TRAP染色示,M-CSF组未见破骨细胞生成;与M-CSF+RANKL组相比,MCSF+RANKL+50 ng/mL LPS组、M-CSF+RANKL+100 ng/mL LPS组破骨细胞体积更大、细胞核更多,其中后者显著,3组破骨细胞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LPS组Connexin4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对照组、50 ng/mL LPS组以及100 ng/mL LPS组Connexin43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实验示,M-CSF组未形成破骨细胞骨吸收;M-CSF+RANKL组、M-CSF+RANKL+50 ng/mL LPS组、M-CSF+RANKL+100 ng/mL LPS组骨吸收面积百分比逐渐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ng/mL LPS能够促进Connexin43的表达,从而使破骨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功能加强.

  • FTY720-P对破骨细胞EphA2-EphrinA2双向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力彬;黄东

    目的 探讨FTY720-P对破骨细胞EphA2-EphrinA2双向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地塞米松及1α,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并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鉴定.将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400 ng/mL的FTY720-P处理,对照组不给予FTY720-P.培养48 h后,取细胞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estern blot检测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分析细胞中EphA2、EphrinA2、RhoA,以及骨重建相关蛋白BMP-2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经TRAP染色鉴定,RAW264.7细胞成功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phA2及EphrinA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RhoA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明显降低(P<0.05);BMP-2及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FTY720-P能通过影响破骨细胞EphA2-EphrinA2双向信号通路之间的传导下调RhoA,并促进TGF-β1和BMP-2表达,终影响破骨细胞的破骨作用.

  •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Jones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闫荣亮;曲家富;曹立海;刘洪达;陈江华;高岩;彭义

    目的 探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6~66岁,平均31.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扭伤21例,摔伤3例,砸伤1例.所有患者骨折线多呈Y形或T形,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其中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5 d.术后9~12个月取出克氏针及微型锁定钢板.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部评分评价功能.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周,无不愈合、迟延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1.15±0.87)分;AOFAS足部评分为(89.45±6.24)分,获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愈合率高、足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手风琴"技术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矿化中的作用

    作者:沈洁;叶晓健

    目的 探讨"手风琴"技术对大鼠牵张区骨再生的作用、刺激时机以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12周龄雄性SD大鼠54只,制备右侧胫骨牵张成骨模型.术后经5 d潜伏期、7 d牵张期后进入为期6周的矿化期.根据在矿化期实施"手风琴"操作的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8)为观察组,不行"手风琴"操作;早期组(n=18)、中期组(n=12)及晚期组(n=6)分别于矿化第1、3、5周行"手风琴"操作,操作时间为7 d,其中3.5 d压缩、3.5 d牵张.对照组和早期组分别于矿化第2、4、6周结束时,中期组于矿化第4、6周结束时,晚期组于矿化第6周结束时,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胫骨进行相关观测.矿化期间每周对各组大鼠右侧胫骨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再生与矿化进展;各组每次取材时对右侧胫骨行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评估牵张区新生骨结构改变,并计算矿化第6周各组158~211、211~1 000及158~1 000阈值范围的骨体积(bone volume,BV)和组织体积(tissue volume,TV),计算两者比值BV/TV,同时计算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矿化第6周,对所取胫骨行四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大压力、弹性模量、折断能量;行Von Kossa、番红O、HE染色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X线片显示牵张区骨痂在矿化中期组行"手风琴"刺激后矿化速度快.Micro-CT三维重建可见中期组骨重建快,牵张后6周皮质获得连续.矿化第6周,中期组BMD及158~1 000、211~1 000阈值范围的BV/TV均高于其余各组.生物力学检测示,中期组胫骨标本的大压力、弹性模量、折断能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组织学染色示中期组骨重建速度快,且至牵张后第6周髓腔基本获得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提示,中期组新生骨组织内成骨指标(OCN、OSX)及成血管指标(VEGF)随着骨重建的进程明显升高后又恢复正常.结论 "手风琴"技术有利于牵张成骨区新骨形成,其中矿化中期进行"手风琴"操作能更快速、有效地促进大鼠骨矿化与重建.

  • 载距突螺钉固定跟骨骨折恒定骨折块的植入方法研究

    作者:孙振辉;赵成礼;陈亦飞;李楠;张弢;辛景义;马信龙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sustentaculum tali,ST)解剖特点及跟骨后距下关节面ST螺钉固定恒定骨折块(constant fragment,CF)的安全入口位置和植入方向.方法 从2016年1月-4月收治并行足踝CT扫描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中,纳入3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18~60岁,中位年龄41.0岁.骨折侧别:左侧16例,右侧17例.将CT扫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跟骨三维模型;测量ST上缘长度、下缘长度、中线长度及高度、ST中线与足底水平面成角,ST螺钉入口(P'点)位置、植入角度相关参数以及ST螺钉长度.比较不同性别及侧别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跟骨ST上缘长度为(16.60±2.23)mm、下缘长度(20.65±2.90)mm、中线长度(20.56±2.62)mm、中线高度(9.61±1.36)mm,ST中线与足底水平面成角(23.43±3.36)°.P'点至跗骨窦低点垂直距离为(3.09±1.65)mm、水平距离为(14.29±2.75)mm,P'点至距骨外侧突顶点距离、后距下关节面软骨下骨距离以及跟骰关节面水平距离分别为(11.41±3.22)、(6.59±2.22)、(34.58± 3.75)mm.ST螺钉与足底平面成角(–1.17±2.07)°、前倾角(16.18±2.05)°.ST螺钉长度为(41.64±3.09)mm.其中,男性ST上缘长度、下缘长度、中线长度和高度,P'点至距骨外侧突顶点距离、后距下关节面软骨下骨距离、跟骰关节面水平距离,ST螺钉前倾角及长度,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以上测量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复位后采用经跗骨窦低点平行足底后方约14 mm、上方约3 mm确定入口,男性前倾约17°、女性前倾约15° 植入ST螺钉.

  • 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八例治疗体会

    作者:窦义臣;傅艳燕;任景炎;王涛;宣昭鹏;路来金

    目的 总结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的诊断要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8例(11指)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患儿.男7例,女1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24.5个月.单侧中指2例、环指5例,双侧中、环指1例.手指发育均正常,患指主动屈曲正常,主动伸直至0° 位欠缺20~50°,平均37.5°.2例(2指)行伸肌腱部分切除紧缩术,6例(9指)行倒Y-V肌腱成形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及肌腱外露等并发症发生.6例(9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8年,平均4.3年.屈指畸形均纠正,手指主动伸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5例(8指)、良1例(1指).结论 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通过查体结合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 直接削除法治疗鼻赘型酒糟鼻疗效

    作者:伍俊良;卿勇;岑瑛

    目的 总结直接削除法治疗鼻赘型酒糟鼻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6例鼻赘型酒糟鼻男性患者.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65岁.病程10~18年,平均15年.术中以病变周边正常皮肤为参考平面削除赘生组织,并塑形鼻部各美学亚单位.术后创面隔天换药直至完全愈合.结果 6例创面顺利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鼻部瘢痕无明显挛缩,鼻部各美学亚单位均保留,病变未复发.患者均对鼻部外形满意.结论 直接削除法治疗鼻赘型酒糟鼻简单有效、易于掌握,术后鼻部外形较好,患者满意度高.

  • 氧化石墨烯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力;段鑫;项舟

    目的 对近年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GO用于骨缺损再生修复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GO一般性质、降解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 GO具有表面带有大量含氧基团、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干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等特点,在构建新型复合支架、改善传统支架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多优势.结论 GO因具有理想的理化性质已成为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热点,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芸艺;梁渝捷;冉兴无

    目的 综述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关于DPP-4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DPP-4抑制剂能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恢复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平衡;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募集以及血管新生;调节由于慢性创面所致的免疫反应及优化细胞外基质构建.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PP-4抑制剂可作为一种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辅助治疗手段.结论 DPP-4抑制剂具有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 微创一期治疗儿童鸡胸合并胸骨后疝一例

    作者:何涛贞;刘文英;徐冰

    1 病例介绍患儿 男,3岁1个月.因出生后发现胸壁凸起畸形于2016年3月入院.入院检查:前胸壁正中胸骨中下段区域向前凸起,面积约7cm×8cm,下压凸起区域患儿无明显不适.胸壁凸起区域呈鼓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脏听诊无特殊.胸壁凸起处可闻及肠鸣音3~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分别为2.37、1.41mmol/L,均在正常范围.胸部X线片及CT示,胸廓形态呈鸡胸改变,胸骨后可见肠气影,考虑胸骨后疝可能.全麻下,行腹腔镜胸骨后疝修补术联合反Nuss法鸡胸矫正术.术中见胸骨向前凸出约6cm,以中下份为甚;腹腔镜下见胸骨后存在一6cm×8 cm 膈肌缺损,形成膈疝,可见完整疝囊形成,未见腹腔内容物疝入.

  • 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治疗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鹏;廖文波

    目的 设计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治疗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并临床应用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63岁,平均57.6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3.7个月.病变节段:C4、52例,C5、66例,C6、74例.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卡压所致的根性疼痛或麻木.患者均行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减压术.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上肢与颈部疼痛缓解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105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约5 mL.术后1周复查颈椎CT示颈神经根管扩大,神经根受压解除.术后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2~5 d,平均3 d.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存在短暂感觉减退外,余均无血肿、神经根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亦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 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能顺利完成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减压,以微创方法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肌腱转移术重建颈脊髓损伤患者手功能

    作者:李军;杜良杰;刘宏炜;高峰;刘璐;郭韵;王冲;杨明亮;李建军;张友乐

    目的 探讨肌腱转移术重建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抓握和侧捏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1月采用肌腱转移术重建21例颈脊髓损伤(运动损伤平面C6)患者(41只瘫痪手)手抓握和拇、示指侧捏功能.男18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42.3岁.其中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9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评价为A级;颈脊髓损伤后中央管综合征、双侧完全性瘫痪手、下肢肌力正常1例,ASIA分级为D级;脊髓型颈椎病1例,ASIA分级为D级.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22个月,平均16.8个月.入院后根据四肢瘫的国际手外科分级(ICSHT),O3级6例,O4级10例,OCu5级3例,O5级2例.手术分两期,期间间隔6~11个月.一期手术均采用桡侧腕长伸肌由桡侧经皮下隧道转移至掌侧,与拇长屈肌及指深屈肌编织缝合重建手的抓握功能;二期手术采用尺侧腕伸肌桡侧半(ICSHT O3级者)或旋前圆肌(ICSHT O3级以上者)与拇长伸肌、拇长展肌编织缝合,重建拇指与示指的侧捏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患手握力、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大距离;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手功能.结果 术后1例患者出现肘部皮肤水疱,1例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19.6个月.未发生伤口感染、肌腱粘连、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一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患手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患手拇指与示指侧捏力以及拇示指指尖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各时间点ICSHT O3级组及O3级以上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Lamb and Chan手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获好19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 肌腱转移术能够明显改善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任宪盛;丁巍;杨小玉

    目的 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4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4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虾青素(75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每日2次.术后1 d及1、2、3、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术后6、24、48 h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后48 h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比,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4周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脊髓损伤面积比及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虾青素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减少脊髓损伤面积,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 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应力骨折

    作者:薛镜;刘立岷;宋跃明;李涛

    目的 探讨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应力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12年4月-2015年8月,采用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并椎间植骨治疗AS胸腰椎应力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7~74岁,平均51岁.AS病史1~40年,平均21.7年.胸背部应力骨折病程2~60个月,平均18.5个月.病变节段:T8、91例,T10、112例,T112例,T12、L11例,L1、21例,L2、31例.术前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为D级3例,E级5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三维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测量全脊柱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胸背部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 手术时间210~320 min,平均267 min;术中出血量400~2000mL,平均963mL.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于术后5~7d拔除引流管并缝合引流管口后切口逐步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下肢麻木症状,术后给予口服甲钴胺1个月后恢复.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3个月,平均28.4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3个月,3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由术前D级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GK、LK、AFL、PI、PT、SVA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周(P<0.05)外,其余指标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能有效改善后凸畸形,纠正矢状面平衡,缓解胸背部疼痛并促进骨性愈合,是治疗AS胸腰椎应力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中文版颈部结局评分评估颈痛患者反应度的研究

    作者:李佩芳;宁宁;刘浩;宋跃明;陈佳丽;张馨予;张月儿

    目的 探讨中文版颈部结局评分(NOOS-C)的反应度,为颈痛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估提供可靠工具.方法 对NOOS量表进行跨文化调适形成NOOS-C.以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使用NOOS-C和中文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C)进行评估,其中71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NOO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计算NOOS-C、NDI-C评分干预前后差值(变化值),并基于变化值计算效应大小(effect size,ES)、标准化反应均数(standardized response mean,SRM),分析量表内部反应度.干预前后NOOS-C、NDI-C评分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量表外部反应度.结果 干预前后NOOS-C评分中除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症状、睡眠障碍、日常活动和疼痛、日常生活参与度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C指数变化值为–12.11%±17.45%、ES为0.77、SRM为0.69;NOOS-C分别为(13.74±17.22)分、0.83、0.80.相关性分析显示,NOOS-C与NDI-C干预前后均成负相关(r=–0.914,P=0.000; r=–0.872,P=0.000).结论 NOOS-C具有良好的反应度.

  • 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冯啸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 [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 [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 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36例(76.6%)、高等级PO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后凸和高等级PO的发生率增高.

  • 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方法的发展及现状

    作者:黄思议;姬涛;郭卫

    目的 回顾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方法的发展历程,为寻找更好的全骶骨切除重建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的案例报道和生物力学及有限元研究文献,对重建方法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总结.结果 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方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重建理念和固定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重建方式可概括为3种策略:腰髂、后环和前柱.腰髂指腰椎与双侧髂骨之间的连接,后环指双侧髂骨之间的连接,前柱指邻近腰椎椎体和骨盆的连接.腰髂重建经历了从钩棒到椎弓根钉和髂骨钉棒的技术进步;后环和前柱重建可以提高重建系统的稳定性.结论 为了达到力学稳定,腰髂、后环和前柱的联合重建是全骶骨切除术后重建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生物固定提高重建结构远期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新治疗进展

    作者:张伟;陈华;唐佩福

    目的 对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结果 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髓内钉动力化应慎重选择,其临床预后不确定.更换髓内钉适合于股骨干峡部的肥大型骨不连.更换外侧钢板适用于合并明显畸形的骨不连患者.但当合并明显内侧缺损时,应采用波形钢板或双钢板.附加钢板提高了髓内钉治疗骨不连的成功率,但对畸形或骨缺损明显的患者应慎重选择.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骨不连,尤其是合并复杂畸形或大段骨缺损者.膜诱导技术也是治疗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手段.阻挡钉技术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证据支持.生物学刺激物多用于萎缩型骨不连,单独使用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结论 由于缺乏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的对照研究,临床实践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骨不连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