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赵金东;吕松岑;薛震;邓秋奎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所致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优劣,以期能找到一种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中国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激素组)、C组(激素加马血清组)及D组(激素加内毒素组).实验组分别从兔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10ml/kg)和内毒素(50μg/kg)后连续3日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过程中死亡8只,进入结果分析28只兔.①实验组第4周光镜下兔股骨头空缺骨陷窝量的改变:A组(58.6±1.8)、B组(55.4±5.1)、C组(56.4±5.2)、D组(40.1±3.5).A与B、C组比较,P>0.05,A与D组比较,P<0.01;B与C组比较,P>0.05,D与B、C组比较,P<0.01.第8周可见小片状缺失骨细胞的区域.②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股骨头超微结构变化:早期骨细胞胞浆和胞核内出现脂质沉积,晚期骨细胞核固缩、核膜破裂染色质溶解,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肿胀出现脂滴,毛细血管壁肿胀,脂膜结构不完整,可见到明显的裂隙.结论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激素加内毒素组造模出现时间早、坏死效果明显并且骨陷窝空虚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骨髓脂肪细胞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的时序变化特点

    作者:盛辉;张戈;张颖恺;陈俊伟;李广文;王洪复;梁国穗;秦岭

    目的 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 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16)和激素处理组(n=16).激素处理组动物接受1次耳静脉内毒素注射和连续3次肌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诱导骨坏死,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后一次注射糖皮质激素2周(早期)和4周(晚期)以后分别处死8只动物,获取双侧近端股骨,应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技术分别测定股骨髓内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同时进行骨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 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1%和54.4%,但是早期组与晚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激素处理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早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面积都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和83.6%,且晚期组亦显著高于早期组;脂肪细胞直径的频数分布显示,正常对照组峰值介于40~50 μm,激素处理早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30~40μm,晚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50~60μm.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早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25%(2/8),晚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7.5%(7/8).结论 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大量生成的小脂肪细胞,后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细胞出现肥大.

  • 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激素性骨坏死的风险因素分析与药学监护

    作者:潘裕华;劳海燕;王晓星;唐崑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激素性骨坏死的预防和治疗中可提供的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结合病历,查阅文献资料,对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激素性骨坏死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根据患者的用药特点和并发疾病,提出药学监护计划,制定日后同类风险预防措施。结果:该患者为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肾病)的青年女性,入院后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复习患者病历资料,激素使用总量约12300 mg(按甲泼尼龙算)、治疗时间约1年,肾病综合征的特点如严重的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是促进激素致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给予阿仑膦酸钠、复方丹参滴丸、华法林、双嘧达莫、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治疗骨坏死。结论:临床药师在诊疗活动中及时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提供预防和治疗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朱和玉

    骨坏死或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临床上以股骨头坏死(ONFH)为常见.随着激素性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造成非创伤性ONFH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可以通过许多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手术方式进行ONFH的保头治疗,但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在各种预防和治疗骨坏死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之前,首先必须通过建立相关的动物模型更科学、准确地检验这些方法的有效性.现就目前国内外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建模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胃泌素对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罗亚平;李莹莹;胡纯婷;王井龙;傅国辉;陈诗慧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骨坏死对照组(骨坏死组)、骨坏死治疗组(治疗组).骨坏死组和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次/d(600 μg/kg)×2 d,同时肌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1次/d(50 mg/kg)×3 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甲基泼尼松龙末次注射后,治疗组腹腔注射胃泌素1次/d(800 μg/kg) ×14 d,骨坏死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大鼠处死取股骨头生长板下骨小梁,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染色法、戈尔德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大鼠激素性骨坏死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较骨坏死组血栓面积、脂肪细胞数量及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较骨坏死组成骨相关转录因子(Sp7)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戈尔德染色与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较骨坏死组类骨质长度和面积明显增加(均P<0.01),骨表面骨形成率和矿化沉积速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胃泌素能够通过抑制骨髓中骨小梁内的血栓和脂肪形成、促进骨小梁的成骨来治疗大鼠激素性骨坏死.

  • 对70例激素性骨坏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的分析

    作者:孙华;张剑;孙伟;张远春;湛玉良

    目的 测定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栓形成和低纤溶倾向的指标,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病因学,以用于对非创伤性骨坏死患者的早期预防诊断以及易感人群的筛选.材料和方法 对70例激素性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纤溶指标.结果 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液学因素改变明显,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溶酶原(PL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异常,对激素性骨坏死易感人群可以进行高凝和低纤溶的筛选,APIT、PC、AT-Ⅲ、PAI、APC-R、PLG可以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

  • 激素性骨坏死关节软骨下皮质骨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德志;胡蕴玉;费正奇;吕荣;王军

    [目的]观察激素性骨坏死关节塌陷早期软骨下皮质骨的病理形态改变,分析关节塌陷的原因.[方法]将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A组复制激素增强的Shwanzman反应骨坏死模型,B组为空白对照组.停药后10周获取肱骨头标本,分别制备脱钙和不脱钙切片,脱钙标本HE染色,观察软骨下皮质骨改变,哈佛管计数.不脱钙标本进行荧光观察,比较软骨下皮质骨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软骨下微循环改变、软骨下方骨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结果]A组标本出现坏死改变.软骨下方骨组织内哈佛管减少消失,即软骨下皮质骨及由其构成的球拱、桥拱结构破坏,支撑软骨层的骨组织呈松质骨改变.有部分肱骨头出现关节塌陷早期改变.软骨下微血管内广泛存在红细胞淤滞、填塞现象.B组软骨下方骨组织具有较丰富的哈佛管,为皮质骨.完整且连续的皮质骨支撑关节软骨,同时构成球拱、桥拱结构.软骨下微血管内无红细胞淤滞、填塞现象.[结论]关节软骨下皮质骨缺失是关节发生塌陷的原因.软骨下微循环障碍是其重要原因.

  • 现代生物影像方法评价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实验性骨坏死

    作者:秦岭;张戈;盛辉;杨家威;杨晓恩;陈俊伟;张颖凯;高士进;梁国穗

    目的 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 方法 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素).24 h后,每隔24 h以20mg/kg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糖皮质激素).另取6只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动态核磁共振于内毒素注射前后检查双侧股骨近端骨内灌注功能,并且进行血液学检查;切下双侧股骨脱钙进行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骨坏死病灶、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实验组骨坏死家兔标本中均观察到血管内血栓.骨坏死家兔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尺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基值比较,骨坏死家兔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及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显著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动态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骨坏死家兔局部灌注指数"大信号增强"显著减少(P<0.05),同时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堵塞.实验组93%家兔在接受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导下发生骨坏死,且未出现死亡. 结论 血管内外病变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参与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该诱导方法在不导致家兔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高坏死发生率,适合作为未来评价干预激素性骨坏死方法的临床前效能的实验模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