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漂浮体位下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卢华定;侯刚;赵慧清;姚辉;王昆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下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漂浮体位下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8例获得6~32个月随访,骨折X线愈合时间平均14.2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4~97分.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等.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在漂浮体位下联合后内侧倒L形与前外侧入路能有效地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可达到满意效果.

  • 漂浮体位下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作者:方玮;杨文贵;韩雪昆;孙延桃;苏志惠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下采用后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切口手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1采用漂浮体位通过后外侧切口结合前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24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11~14)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踝穴对称、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2-16)周.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7.5%,平均86.5(75~96)分.结论 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切口手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可良好显露骨折位置,直视下精准复位、固定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优势明显,配合镇痛及术后早期踝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漂浮体位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髁间嵴后区骨折

    作者:杜晓龙;廖永华;熊咏民;王新民;余斌;樊靖峤

    目的 探讨采用漂浮体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髁间嵴后区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1-04-2013-10采用漂浮体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髁间嵴骨折5例,首先取面部朝上斜侧卧位及膝关节前方正中纵形切口固定髌骨骨折,然后取面部朝下斜侧卧位及膝关节后方S形或者弧形切口处理胫骨髁间嵴后区骨折.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对治疗结果均较为满意.除1例在家中活动时再次摔伤导致髌骨再次骨折、膝关节活动度较差外,其他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 采用漂浮体位,1次消毒铺巾便可进行2处骨折固定,手术较为方便,节省了时间.

  • 漂浮体位治疗踝关节骨折体会

    作者:陆驰浩

    目的:当对出现踝关节骨折的病人进行治疗时选取漂浮体位疗法,对其起到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在2015年3月 ~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现踝关节骨折的病人中选择52例,所有选取到的病人均进行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疗法,其中随机选择26例在进行手术时在常规卧位下展开,视为对照组,剩余26例病人在进行手术时在漂浮体位下展开,视为观察组,进行治疗后5个月 ~3年采取随访措施,以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以及评估的优良情况作为本研究观察指标,评估主要选择AOF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愈合所需时间以及手术后出现的不良情况均少于对照组的,且评分显示观察组评分优良情况优于对照组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出现踝关节骨折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手术疗法,并在漂浮体位下展开,可以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病人术后愈合较快,疗效明确.

  • 作者:

    关键词:
  • 非牵引漂浮体位前后踝联合关节镜技术治疗前后踝撞击症

    作者:赵志宏;王雪松;刘心;张晋;沈杰威

    目的:采用非牵引漂浮体位前后踝联合关节镜新技术治疗踝关节前后撞击症,并回顾性研究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对13例前后踝关节撞击症患者进行非牵引漂浮体位前后踝联合关节镜手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0.3岁(15~47岁).对患者进行至少1年临床随访,包括AOFAS主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5.5个月(12~22个月),患者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70.69±3.90)分、术后终平均(92.85±4.71)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非牵引漂浮体位前后踝联合关节镜技术治疗前后踝撞击症,能够对病变进行全面处理,是一项有效且可重复性高的技术方法.

  • 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位摆放的应用研究

    作者:葛静美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漂浮体位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体位摆放采用普通仰卧位,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摆放采用漂浮体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半年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分级.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定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FTS理念的指导下,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护理过程中采用漂浮体位,有助于提高手术操作效率,缩短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张金玉;李乐彩;伦学刚;张新华;张伟;尹升吉;李华贵;孙西虎;王永军

    目的:探讨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6例,经过CT评估均为三柱骨折,手术采用漂浮体位,前外侧联合后侧倒L切口入路,微创三柱固定,评估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总优良率88.5%。结论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波及后柱的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

  •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廖有乔

    目的:报道我院48例采用漂浮体位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治疗情况。方法:4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接受漂浮体位下前路髂腹股沟联合后路KL入路塑形肽板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和固定顺序:前柱-后柱,外周髂骨翼-中心髋臼壁,大骨块-小骨块。结果:解剖复位35例(72.92%),满意复位13例(27.08%),无不满意复位(0%)。髋关节功能D'Aubigne评定优良率89.58%。并发症发生率8.33%。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好采用漂浮体位下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尽可能全面暴露术野,提高复位固定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 漂浮体位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瑞颖

    漂浮体位不用牢固固定,前后不放置任何抵挡物,术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保证患者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调整体位,大限度的暴露术野[1].胫骨平台单髁,双髁骨折合并后侧平台塌陷,手术难度大,骨折固定需应用支撑钢板.传统的手术体位配合是先取平卧位,行膝内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后,再变换为俯卧位重新消毒铺巾行膝后侧切口固定后侧平台塌陷.

  • 漂浮体位治疗踝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薛亮;赵程锦;朱惠芳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在漂浮体位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A组(漂浮体位)63例,B组(常规仰卧位)59例,A组采用漂浮体位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采用常规卧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固定顺序均为外踝、后踝、内踝;术后早期功能锻炼,6~8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A组61例获得随访,B组5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4个月,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P<0.05),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标准评定,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踝关节复杂骨折采用漂浮体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用手术时间及术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常规卧位,术后踝关节功能可达到满意效果.

  • “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梁慧;景平生;靳江涛;李晓波

    目的评价“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例踝骨折患者采用“漂浮”体位进行操作。结果术中对后、外、内踝均暴露充分,复位良好,内固定确切,术者操作方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6.8%。结论“漂浮”体位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更好地暴露三踝的骨折块和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 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成金磊;吕飞飞;谢武昆;周业金

    目的 探讨采用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1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8例采用俯-仰卧体位下传统入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俯-仰卧体位组,33例采用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漂浮体位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的踝关节评分优良率.结果 漂浮体位组的手术时间为(95.24 ± 22.60) min,明显短于俯-仰卧体位组的(114.17 ±29.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仰卧体位组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后外侧切口红肿、皮缘小块皮肤坏死,1例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 (4/28);漂浮体位组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足背外侧皮肤感觉轻度减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 (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1年,漂浮体位组踝关节评分为优者2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9% (31/33);俯-仰卧体位组优18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为82.1% (2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可同时进行外踝和后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 内侧及后外侧联合入路结合漂浮体位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作者:刘耀辉;陈小微;徐浩;王云根;方姝晨;李翰林;黄兴锐;李雪林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下内侧及后外侧入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可耐受手术的60岁以上三踝骨折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术中采用内侧及后外侧联合入路结合漂浮体位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并对其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36例中有31例获得9~29个月的随访,平均15.8个月.骨折在10~17 w内均愈合,平均12.6 w,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松动的病例发生,术后8个月时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AOFAS)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7.1%.结论 内侧及后外侧联合入路结合漂浮体位治疗老年三踝骨折,术中改变体位容易,且暴露充分、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确切.

  • 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在治疗伴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 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光辉;刘锦波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在治疗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漂浮体位、倒L切口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进行手术后,这些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无1例患者的内固定钢板出现松动、断裂的情况.在手术后12个月,这些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结论:将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应用于治疗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 漂浮体位下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崔胜宇;刘巍;朱新辉;逸弘;张伟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后踝骨折、前内侧入路治疗内踝骨折,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除1例切口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外,其他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21例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标准,21例患者中优12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0.95%.结论:采用漂浮体位下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便于踝关节内、外、后侧骨折的暴露,特别有利于兼顾后踝与内踝的直视下解剖复位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

  • 漂浮体位下联合切口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作者:高春洪;陈俊波;吴振华

    目的:观察联合切口多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漂浮体位下前后联合切口多钢板固定治疗16例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前路锁定钢板,后路支撑钢板。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关节功能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高能量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早期处理、正确的体位入路选择、内固定方式材料选择、中医介入辅助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 漂浮体位联合手术在下肢多发骨折中的护理观察

    作者:陈慕莹

    将80例下肢多发联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体位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漂浮体位,一次体位摆放同时进行下肢多部位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漂浮体位在下肢多发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手术中,能节省手术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增加患者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漂浮体位下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侯训凯;王国伟;石恩东;孙庆山;王炳臣;林永杰;毛军胜;孙立民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闭合骨折患者67例,随机分为漂浮体位(floating position,FP)组与传统体位(traditional position,TP)组.FP组35例,采用漂浮体位,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倒"L"形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TP组32例,采用传统手术体位,应用膝关节前方入路和后方"S"形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8个月,平均21.4个月.手术时间FP组(121.25±26.15) min明显短于TP组(172.78±28.73) min (P<0.01);术中出血量FP组(302.43±47.96) ml显著少于TP组(410.78±65.47) ml (P<0.01);骨折愈合时间FP组(93.17±12.15)d明显早于TP组(105.28±13.26)d(P<0.01);完全负重时间FP组(105.34±16.23)d明显早于TP组(118.58±15.85)d(P<0.01).此外,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FP组优于TP组(P<0.05),术后1年HSS膝关节评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但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漂浮体位下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 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世民;姚勐炜;张立智;张英琪;陈文龙;王欣;黄轶刚;祝晓忠

    [目的]介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双髁四象限)“内撑外吊”的内固定策略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2011年,对16例累及双髁(内、外侧髁)四象限(前内、前外、后内、后外)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第Ⅵ型,AO/OTA分类41C2,C3型),采用仰卧健侧漂浮体位,经后内侧倒L形切口,从腓肠肌-比目鱼肌内侧入路,暴露前内、后内和后外三个象限的骨折块,采用小型钢板以单皮质短螺钉抗滑方式固定,维持骨块的解剖复位;再经前外侧切口,复位劈裂塌陷的外侧关节面并植骨,用强力厚重的外侧锁定钢板以排筏支撑方式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和HSS膝关节量表及SMFA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男11例、女5例,共16膝,平均年龄51岁(39~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7~21 d).经后内侧、前外侧双切口,16例进行了前内侧、后内侧象限骨块固定,11例进行了后外侧象限皮质固定,16例采用了外侧锁定钢板.术后1例出现后内侧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清创VSD后,重新缝合而愈.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的时间平均为21周(16~26周).3例发生轻度关节面复位丢失.没有负重力线的改变.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年(12 ~33个月,平均21个月),膝关节活动幅度平均为98°(80°~125°).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7.7分(75 ~95分),SMFA评分平均为21.3分(12~33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累及双髁四象限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健侧漂浮体位双切口入路,采用“内撑外吊”的内固定模式,可望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