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主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林长泼;符伟国

    伴随人口老龄化,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多普勒超声是目前首选的AAA筛查手段,它可有效提高AAA的检出率并显著降低相关死亡率.当AAA需行术前评估时推荐行CT血管造影检查,它可给出有关AAA的详尽解剖信息从而指导手术的制定.直径<50 mm的AAA破裂风险较低,推荐定期监测AAA直径变化.治疗方面,随访期AAA重要的防治措施为戒烟,除此以外的药物治疗未显现出明确效果.对需要手术干预的AAA,目前首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受益于腔内技术的快速发展,EVAR 的术后即刻及长期效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治疗适应证不断拓宽,个体化治疗及精细操作理念亦深入人心. AAA破裂预后凶险,抢救难度高.通过完善救治流程、建立90 min治疗时间窗,可使 AAA 破裂的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在于进一步优化流程并减少院前转运时间.

  • 经皮入路和股动脉切开入路行主动脉腔内治疗的Meta分析

    作者:刘奎;杨超;李沁;王维慈;党一平;李毅清

    目的 系统性评价对比采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的经皮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PEVAR)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SEVAR)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间具有可比性的关于PEVAR和SEVAR的文献,将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失败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效应的指标.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分析.结果 21篇文献被纳入,其中有2篇是随机对照研究,4篇前瞻性研究,15篇回顾性研究.PEVAR与SEVAR相比,住院时间[标准化差值(SMD) =-0.44,95%置信区间CI:-0.58~-0.29,P<0.000 01]、手术时间(SMD=-0.53,95%CI:-0.72~-0.33,P<0.000 01)、术后住院时间(SMD=-0.36,95%CI:-0.62~-0.10,P=0.006)更短,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值比(OR)=0.58,95%CI:0.44~0.75,P<0.000 1]更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OR=1.36,95%CI:0.73~2.54,P=0.34)的风险并没有增加.结论 采用Preclose技术的PEVAR与传统SEVAR在时间效率、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有优势.

  • 限制性裸支架在预防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支架远端再撕裂中的应用

    作者:殷恒讳;招扬;姚陈;王冕;常光其

    目的:研究降主动脉限制性裸支架(restrictive bare stent,RBS)对支架远端再撕裂(stent graft-induced distal re-dissection,SIDR)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11-01—2014-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中植入降主动脉RBS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1例(41/45,91.1%),女性4例(4/45,8.9%),年龄为33~73岁,平均年龄为(51.16±9.75)岁。全组4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结合烟囱技术(10/45,22.2%)、6例结合人工血管旁路术(6/45,13.3%)重建弓上分支。术后即时Ⅰ型内漏发生率为15.6%(7/45)。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复查提示无患者发生SIDR,支架范围内真腔较术前均明显扩张,主动脉重塑满意。结论在应用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时联合RBS植入术,能够有效地预防SIDR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短-中期疗效。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宏伟;戴向晨

    目的:比较分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的应用结果,评价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15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腔内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及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618例,其中400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另218例采取股动脉切开技术,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伤口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管理时间、伤口相关并发症等,随访14个月。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术中出血量以及部分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伤口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管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股动脉预置缝合组显著低于股动脉切开组(P<0.05)。结论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行主动脉腔内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省时等优点,可作为主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术式。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行TEVAR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荆磊;芮兴无;田金花;舒小军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急性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酒泉市人民医院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61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6例患者均在急性期行TEAVR.结果 急性期Stanford B型AD手术246例,手术时间均在发病1~7 d内,TEAVR的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2例发生Ⅰ型内漏,发生率为0.81%;死亡3例,死亡率为1.22%.其他患者于术后3 d,术后1、3、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前对病变进行充分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精细操作,在Stanford B型AD动脉瘤急性期行TEVAR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案.

  • 综合护理在单中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闵英;赵妍;孙宁;彭岩松;邵丹

    目的 探讨对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AAA患者,男39例,女26例,年龄(48.3±3.4)岁.术前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确诊.瘤体大直径(5.7±1.1)cm.术前对高血压疼痛患者进行降压及镇痛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中做好保暖工作,进行心电监护.术后指导患者饮食及活动,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心功能、肾功能、下肢血运情况及肠管血运情况.结果 65例AAA患者行EVAR手术的成功率100%.术前对高血压、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降压及镇痛,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正常.术后2例患者的术区切口愈合延迟,9例患者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发热,5例患者出现便秘,7例患者出现下腹部不适及疼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围术期无死亡、AAA破裂、肢体缺血坏死、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结论 临床综合护理能进一步提高AAA患者行EVAR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黄连军

    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复合治疗.介入治疗又称为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1991年Parodi等[1]首先报道了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1994年[2]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首次被应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1999年[3]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被报道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发展迅速,业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

  •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导致食道梗阻1例

    作者:蒲俊舟;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黄连军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1个月前出现进食哽噎感,近2w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消化内科.查体无阳性体征,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亦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外伤史.行胃镜检查示食管隆起性病变,考虑外压性病变可能(图1).行CT检查可见自心底水平至腹腔干动脉上方,有一巨大团块影,位于食管与胸主动脉间,大径约10cm,近段食管管腔扩张.

  • 血管缝合器在经皮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应用中的早期经验

    作者:罗建方;黄文晖;刘媛;倪忠涵;薛凌;范瑞新;周颖玲;陈纪言

    目的 评估在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预先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到11月,共有9名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的11处股动脉穿刺部位接受这种技术管理,术前根据CTA和彩色超声检查证实股动脉入路解剖适合此种术式.造影、麻醉与覆膜支架置入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覆膜支架系统包括Zenith TX2(Cook,美国)4例,Valiant (Medtronic,美国)3例,Hercules(Microport,中国)2例,对术后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同侧下肢血运的密切观察.结果 患者包括5例Debakey Ⅲ夹层,3例腹主动脉瘤和1例弓降部胸主动脉瘤,年龄为(61.2±11.6)岁(男性例7例);9例患者全患有高血压病;5例患有冠心病;3例有糖尿病.器械外径有16 Fr 2例,20 Fr 2例,22 Fr 3例,24 Fr 4例;9处穿刺口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Abbott,美国)血管缝合器,另2处使用3套,技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术期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预先Perclose ProGlideTM缝合器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分析

    作者:黄亮;李远平;张英毅;祝琴;赵雪云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于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根据临床研究的有关数据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有着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篇文章主要通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数据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于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是否具有相对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全血管腔内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徐臣年;刘洋;段维勋;金振晓;陈涛;陈文生;杨秀玲;李红玲;赵宏亮;杨剑;俞世强

    目的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型带分支大血管支架系统,用于全血管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在体外及动物模型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新型带分支大血管支架系统由主支架,分支支架和输送系统组成。在体外主动脉弓模拟试验台对支架系统进行了测试,记录和分析了支架系统的定位、释放、锚定的过程及成功率。同时,在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进行带分支大血管支架系统植入。通过主动脉造影,多排CT和术后6个月解剖观察等检查手段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所有支架系统的定位及释放均在体外实验中取得成功。在实验犬模型中,除1例死亡,带分支大血管支架系统在11只犬的主动脉弓中成功植入,实验犬正常存活至少3个月。主动脉造影,CT和动物尸检发现支架固定良好,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均覆盖无内漏。在6个月的随访中,头臂分支没有明显的梗阻或狭窄。结论利用新型带分支大血管支架系统全血管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安全可行。随着临床前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有可能进行临床人体试验。

  • 一体式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临床单中心初期结果

    作者:马军;孙占峰;张英男;张天华;王海涛;孙庆峰;姜维良

    目的探讨Castor主动脉弓分支型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受Castor支架治疗主动脉疾病的14例患者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10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2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无I型内漏,无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上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6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胸段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发生。结论 Castor支架释放方式合理,定位准确,可以有效隔绝主动脉病变和重建左侧锁骨下动脉。本组患者未见严重近期并发症发生,远期结果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 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慢性DebakeyⅢ型夹层的临床研究

    作者:郗二平;朱健;朱水波;张瑜;许贵华;王荣平;袁雯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急慢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9月的397例行EVAR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AD组(病程<2周)和慢性AD组(病程≥2周),比较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收缩压、术前胸腔积液发生率、术前死亡率、术后死亡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急性AD组216例,慢性AD组181例,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有性别构成比(x2=0.111,P=0.739)、年龄(t=2.434,P=0.866);急性AD组高于慢性AD组的指标有入院时收缩压(t=3.409,P=0.001)、术前胸腔积液发生率(x2=21.207,P<0.001)、术前死亡率(x2=19.546,P<0.001)、术后死亡率(x2=6.077,P =0.014);慢性AD组高于急性AD组的指标有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x2=4.314,P=0.038).结论 EVAR治疗急慢性AD的临床思路不尽相同,急性AD患者死亡风险相对较大、胸腔积液发生率高,慢性AD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 16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分析及中期随访

    作者:赵松枝;彭剑;苏晞

    目的 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60例经多排增强CT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6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9±9)岁;136例(85%)有高血压病史,154例(96.3%)有急性胸背痛.全部病例均行多排增强CT发现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35例、Stanford B型124例.101例行内科药物治疗,53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6例Stanford A型行外科手术治疗.共随访1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26±6.32)个月,死亡4例,3例为Stanford A型,1例为Stanford B型,均为药物治疗患者,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 多排增强CT可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对于Stanford A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 主动脉弓部病变TEVAR术中脑保护方式探讨

    作者:杨晗;覃晓;胡明;黄群;覃忠;郭思恩;蒙元彪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不同脑保护方式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手术的脑部血流保护,观察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对术后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ECMO脑保护辅助进行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手术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和术后脑部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应用ECMO技术进行TEVAR术中脑保护,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胸腔引流术治疗降主动脉破裂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小雷;蔡铭智;蔡丽生;徐立;高金辉

    主动脉破裂是极其凶险的疾病,病死率极高[1-3],病因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外伤等。腹主动脉破裂因有后腹膜局限,为患者争取一定的抢救时间,而胸主动脉破裂,因胸腔负压作用,即刻发生失血性休克、大量血性胸水、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极短时间内即发生死亡,临床中收治此类患者较少,未经治疗短期内死亡几乎达100%。这类患者往往来不及转上级医疗单位就治。近期,我科收治3例降主动脉破裂合并大量血性胸水,病情危重,急诊行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胸腔引流术,成功救治3例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血管缝合器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曦;黄连军;韩晓峰;陈彧;刘巍;乔志钰;张兆琪

    目的 评价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3-7月,12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实施主动脉腔内治疗,共151处股动脉需行穿刺或外科显露,术前根据心脏血管造影(CTA)检查及临床观察证实股动脉及髂动脉入路解剖适合此种术式.将120例患者分为穿刺组32例(42处股动脉),手术对照组88例(109处股动脉),麻醉、造影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同侧下肢血运及30 d后复查股动脉的CTA影像.结果 穿刺组32例患者,男28例,女4例,年龄(67±12)岁,包括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例降主动脉瘤、15例腹主动脉瘤和7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器械外径有16F 20例、18F 14例、20F 6例、22F 10例、24F8例;手术对照组88例患者,男80例,女8例,年龄(70±9)岁,包括2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0例降主动脉瘤、18例腹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3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器械外径有16F 18例、18F 19例、20F 35例、22F 26例、24F 18例.穿刺组42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Abbott美国)血管缝合器,1处股动脉缝合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6% (41/42).应用传统方式游离手术对照组的109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2%( 107/109).2组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下肢制动时间为(6.2±1.0)h,手术对照组下肢制动时间为(6.1±1.1)h,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手术时间为(1.7±0.9)h,手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1.1)h,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围于术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Perelose ProGlideTM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传统股动脉横切术安全可行的方法.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作者:刘清泉;张东坡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9例行EVAR,其中男33例,女6例;年龄42~80(54.3±8.3)岁,分析其疗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5例患者行局部麻醉,34例行全身麻醉,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置入覆膜支架完成腔内修复术.结果 3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2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CTA示左肾显影明显改善,1例出现截瘫,另35例患者术后临床恢复较好.随访满3个月者36例,随访率94.7%.全部随访患者血压稳定,支架范围内真腔管径有所恢复,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EVAR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为高龄和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巨大腹主动脉瘤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开窗支架、烟囱支架术1例的护理

    作者:胡聪娇

    腹主动脉瘤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腹主动脉永久性、局限性扩张,当扩张的腹主动脉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称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及各种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往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创伤及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更倾向于选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1],但是,近肾的腹主动脉瘤一直是传统的EVAR技术的难点,随着腔内修复术的不断完善改革,烟囱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相对于传统手术,其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又能保留内脏的功能.我院血管外科对1例巨大腹主动脉瘤病人实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开窗支架、烟囱技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一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行脑脊液引流继发导管合并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冯舒爽;魏睿宏;陈淑玲

    目的 总结1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脑脊液引流继发导管合并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7年1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行脑脊液引流的临床情况进行过回顾性分析,针对其继发导管合并症的原因、症状体征进行识别及护理.结果 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平均动脉压维持、疼痛管理、脑脊液引流流速管理、导管感染风险与控制、心理干预及运动康复,患者终康复出院.结论 评估术后出现并发症,除需关注手术本身所致之外,采用脑脊液引流作为治疗手段带来的负性事件不容忽视.护士应提高识别能力,辨别问题的来源,做好风险管理及病情评估.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