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软组织解剖标记

    作者:丁杰;戴文敏;李晨曦;贺忱;周敬滨;李方祥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胫骨骨道定位不准会产生重建韧带与髁间窝的撞击或起不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ACL胫骨止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目的:研究膝关节ACL胫骨止点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与软组织标记后交叉韧带(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从而明确ACL胫骨止点在胫骨平台的位置,为ACL损伤双束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解剖18个膝关节尸体标本(左膝10个,右膝8个),测量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并分析左、右膝关节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M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分别为(15.00±3.97)mm和(19.78±4.10)mm;PLB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0.17±5.56)mm和(19.50±4.40)mm;ACL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2.67±4.52)mm和(19.61±3.87)mm。左右膝关节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软组织解剖标记的距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ACL损伤行手术重建时,可采用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作为定位标记。

  • 膝前交叉韧带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祖儒;张新涛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要求尽可能接近原始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形态.形态学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为扁平带状结构.目前发现非圆形(椭圆形或矩形)骨道技术更能满足前交叉韧带为扁平带状结构解剖重建的要求.关于膝前交叉韧带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金耀峰;陈刚;戴加平;盛建明;周晓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5月,对18例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缝线套扎固定骨折块.结果 术后X线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18例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17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查体均为阴性,1例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未发现影响骨骺发育现象.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本低廉,无须再次手术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与双束重建胫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平;敖英芳

    目的 解剖研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情况,确定PCL前外侧束(ALB)与后内侧束(PMB)胫骨止点的位置、形状与面积,探讨PCL双束四骨道重建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 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ALB与PMB,并确定各束中的功能束,用多种指标测量ALB、PMB与功能束的胫骨止点,解剖寻找双束四骨道重建PCL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结果 PCL胫骨止点位于后髁间窝内,其纵轴由近内斜向远外,与胫骨干夹角平均为(16.5±1.4)°.ALB与PMB胫骨止点基本呈远近排列,ALB胫骨止点接近于菱形,平均面积为(90±20)mm2,PMB胫骨止点近似长方形,平均面积(96±32)m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分别止于ALB胫骨止点的远外侧部及PMB胫骨止点的远内侧部,均接近椭圆形,面积分别为(35±12)mm2与(36±6)m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ALB功能束胫骨止点中心与PMB功能束胫骨止点中心距离为(12.7 ±1.9)mm.胫骨内、外侧髁间棘及胫骨上端后方骨嵴为重要的解剖标志.结论 PCL胫骨止点可以容纳两个胫骨骨道,PCL的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提示临床双束四骨道重建PCL时,胫骨骨道应分别定位于ALB与PMB功能束胫骨止点处.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骨性定位标记

    作者:丁杰;陈根;周稳;徐琳琳;贺忱;周敬滨;高奉;李方祥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及其前内束(AM束)和后外束(PL束)与其骨性定位标记(胫骨内侧髁间棘、over-the-back缘以及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方法:分别测量18个膝关节(左膝关节10个,右膝关节8个)ACL中点、AM束中点和PL束中点与三个解剖标记的距离,并比较左、右膝关节有无差异.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结果:ACL束中点与胫骨内侧髁间棘和over-the-back缘的距离分别为9.94±2.84 mm和15.06±3.93 mm;AM束中点与二者的距离分别为7.50±2.45 mm和16.83±2.94 mm;PL束与二者的距离分别为11.39±2.25 mm和14.94±4.11 mm.左、右膝关节的AM束和PL束中点距离over-the-back缘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L中点位于胫骨平台前后缘的40.18%±3.08%处.结论:胫骨内侧髁间棘和over-the-back缘术中易于定位,可以作为ACL重建时的骨性定位标记,但左、右膝关节有差异.

  • 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止点解剖学研究及其在解剖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李晨曦;周敬滨;李方祥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一种致力于重建原始前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因其术后良好的旋转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学参数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尺寸对前交叉韧带单双束解剖重建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术中骨道位点和骨道直径的选择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个体间变异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出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本文就近几年来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的新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王彦军;李忠民;苏立新

    目的 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 对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2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行显霉、复住以及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改良后内侧八路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进行显露.并根据骨折特点进行复位固定,解剖层次清晰,并发症少,安全实用.结论 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显露.并掌握骨折块特点.可以很好的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 小切口可吸收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作者:郭廷鹏;宫振超;王帅;吴献功;迟耀武

    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16例,均采用小切口后内侧人路可吸收螺钉固定,临床恢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2岁,平均3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撕裂2例,其他部位骨折7例,颅脑损伤2例.手术时间在伤后6小时至伤后10天,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片,膝关节CT及膝关节MRI检查.

  •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董辉详;黄长明

    随着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解剖研究、分类、诊断和治疗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过去认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易解剖复位及维持复位的原因是软组织嵌入,目前认为也与ACL的回缩及外侧半月板牵制的复合力量密切相关.传统分类方法以Meyers and McKeever为准,而国内赵金忠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及诠释.治疗上以前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现多在关节镜下行复位固定,而同定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克氏针固定法、螺丝钉固定法、丝线固定法等,对各种固定方式的力学特点及对比也有了进一步研究.

  •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漏诊6例

    作者:陈小伟;沈牮昊

    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6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漏诊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6例,男4,女2例,年龄18~65岁.左侧4例,右侧2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在发病后3d内就诊.

  •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疗效

    作者:江涛;吴在顶;高飞;王怀波;吴启明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情况,测量膝关节前、后向移位距离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平均前后向位移由术前的(9.75±2.50)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0±1.39)mm;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4.86±7.6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3.96±3.2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8”字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项卫卫;曾文添;伦韦丹;陈金财;何澄;姬广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8”字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爱惜邦不可吸收缝线“8”字固定法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18例,术后根据X线、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骨骺线无硬化、无闭合现象,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阴性,双下肢均等长,无跛行现象出现.术前患肢膝关节活动度60°~ 105°,平均为(81.3±14.4)°;末次随访为138°~ 150°,平均(144.6±4.1)°(P<0.001).术前Lysholm评分40~ 60分,平均(51.8±6.6)分,末次随访90~95分,平均(93.1±1.9)分(P<0.001).IKDC评分43 ~ 67分,平均(53.5±7.5)分;末次随访87~ 96分,平均(91.7±2.6)分(P<0.001).术前Tegner评分3~5分,平均(4.0±0.8)分;末次随访7~9分,平均(7.9±0.7)分(P<0.001).结论: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8”字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 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作者:杨振国;苗莉莉;董建文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34岁。左膝12例,右膝1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 Lachman 试验均阳性。受伤至就诊时间2~22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12、18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0.59±1.82)分依次升至(78.68±1.94)分、(81.75±2.08)分、(83.55±1.88)分、(85.67±1.76)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1.45±1.67)分依次升至(80.14±2.01)分、(82.21±2.21)分、(87.43±1.91)分、(89.56±1.84)分。术后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重建韧带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膝关节后方横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3例

    作者:周拥军;林峰;高健;牟双林;刘威;肖嫚

    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常见膝关节损伤,多为车祸伤及运动伤,2009年9月-2012年10月采用膝关节后方横切口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2.7岁;交通伤13例运动伤5例、坠落伤3例、其他2例.术前检查:患肢外旋>健侧13例、抽屉实验阳性17例、胫骨结节塌陷14例;侧方应力实验阴性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以确诊,Meyers分类:Ⅱ型8例、Ⅲ型15例.所有病例均为新鲜伤,伤后3~7d手术.

  •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修复膝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付汉青;王洪;王志豪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膝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固定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8例膝前交叉韧带胫前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可吸收缝线8字形联合可吸收缝线2次平行穿越膝前交叉韧带基底部,胫骨隧道外打结固定,完成缝线修复固定.术后对其疗效评定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6例为优,1例为良,1例为可,优良率为94.4%.结论 缝线固定方法修复膝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定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及性别差异

    作者:郭来威;丁宁;滕元君;盛晓赟;许田恩;孟会强;吴萌;夏亚一

    目的 探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的大小及定位参数,以期为临床PCL重建过程中胫骨骨道定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4例行膝关节MRI扫描且PCL胫骨止点完整的患者资料.男286例,女238例;平均年龄为35岁(20~50岁).在膝关节MRI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对PCL胫骨止点大小及定位参数进行测量,并比较男、女性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膝关节MRI矢状面上:PCL胫骨止点中点到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平均为(17.9±3.0)mm,PCL胫骨止点前后径平均为(9.7±2.4)mm,以上指标男性均显著大子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占胫骨平台后侧斜坡长度的百分比平均分别为79.9%±4.5%、43.7%±9.6%,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MRI冠状面上:PCL胫骨止点中点到胫骨平台内、外缘的距离平均分别为(33.5±3.1)、(37.4±4.1) mm,PCL胫骨止点内外径平均为(12.0±1.6) mm,以上指标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占胫骨平台内外径的百分比平均分别为47.4%±3.2%、52.7%±3.1%、16.9%±1.7%,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MRI图像上,PCL胫骨止点中点到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约为17.9 mm,PCL胫骨止点前后径约为9.7 mm,内外径约为12.0 mm,以上指标男性略大于女性.

  •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作者:谭海涛;江建中;杨克勤;罗翔;陆俭军;韦平欧;谢兆林;陈国平

    目的 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锚钉缝线内固定.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8~10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2.40)分.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结合术后规范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中国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解剖研究

    作者:尤田;张新涛;张文涛;江长青;黄伟;李伟;张洪雷;白露;江小成

    目的 观测中国成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的解剖学形态,为临床ACL或半月板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取15具防腐处理成人膝关节标本,供体男10具,女5具;年龄25~47岁,平均32.4岁.左膝8具,右膝7具.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大体观察标本形态,然后对ACL实质部以及胫骨止点(分为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大体观察见,ACL呈扁平条状,由大量细纤维束组成,其中13具标本可见明显的前内束与后外束;2具标本无明显分束.ACL胫骨直接止点呈弧形,起自内侧髁间棘外侧面,止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前方,宽度为(11.2±2.4) mm、厚度为(3.0±0.3) mm、横断面积为(28.8±7.8) mm2.完整胫骨止点左右径为(9.5±1.8)mm,前后径为(11.9±0.6) mm,横断面积(117.8±12.5) mm2.外侧半月板前角宽度为(12.3±2.0) mm.ACL胫骨直接止点将外侧半月板前角包绕其中,而胫骨间接止点纤维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纤维部分交织.结论 ACL重建时胫骨止点应尽量接近弧形重建.ACL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为交叉覆盖关系,在进行外侧半月板移植时应注意保护ACL胫骨止点.

  • 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纽扣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克华;张昊;杨永明;史晓林;袁伟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纽扣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儿童,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纽扣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周伤口均甲级愈合,6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3个月,1例患者有I度后抽屉试验阳性,嘱其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2±2.80)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肢短缩、成角等发育异常。结论关节镜下聚乙烯带“8”字套扎加纽扣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效果可靠,大限度地减小对骨骺的损失,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华;郭永良;刘彬;梁英林;潘建宏;王争刚;吴超;孟遇春

    目的 观察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5 例患者采用膝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可吸收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骨折块,术后石膏固定膝关节于屈膝30°位,4 周后去石膏托逐步功能锻炼.结果 15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2 年,平均9.5 个月,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骨块愈合良好,无二次移位及内固定松动、脱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既能有效地防止牵拉导致撕脱断端再移位,又利于撕脱骨折块的愈合及后交叉韧带张力的恢复.即可重建膝关节直向及旋转稳定性,又避免了远期关节退行性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