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肢长骨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陈云烨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方法:将这12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对观察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的时间和术后愈合情况之间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能够很大程度的缩短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的几率,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 改良持骨钳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王海峰;张言伟;孙忠武

    目的 评估改良长骨骨折复位持骨钳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2009年以来长骨骨折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使用改良长骨骨折复位持骨钳临时固定器),对照组40例(使用传统的三爪持骨器),并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手术时间、复位不理想例数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该骨折复位持骨钳,操作方便,创伤小,较少影响血供,不需专人夹持,结构简单,夹持稳定可靠,应用灵活方便,多把钳体共用,可广泛用于长骨骨干的骨折复位,特别是粉碎性骨折复位.

  • 超声监测下长骨骨折复位髓内针固定术的可行性初探

    作者:张志桐;申素芳;胡长青;王顺义;马战备;李辉

    目的 评价术中超声监测闭合性复位长骨骨折行髓内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GEVIVID S6、VIVID E9实时超声诊断仪,对19例股骨干骨折及1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超声监测下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术中根据超声检查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及是否存在神经血管损伤.在超声监测下将导丝引入骨折远端行骨折复位,将合适的髓内针送入髓腔,然后锁钉固定.根据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切开修复神经血管.结果 临床19例股骨干骨折及15例肱骨干骨折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同一术者与既往C-臂X机监测下手术时间接近.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超声检查延续性良好,未行切开修复,患者3周后开始恢复神经功能,3个月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行长骨骨折复位安全、可靠、费用低廉、临床效果良好,便于了解神经血管损伤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患双方暴露于放射线下.

  • 骨折内固定失败94例原因分析

    作者:惠希海;苗恩君

    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若应用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我院十二年收治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94例进行分析.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52例临床分析

    作者:薛可瑞

    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属髓内轴心性固定,具有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少.固定牢固防旋转并适时改为弹性固定,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得到公认.自2001年10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小切口骨折复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5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干骨骨折中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姚陆丰;陈秋;仲肇平;徐荣明;王浩然;彭琳瑞;任荣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66例(75个部位),男49例,女17例;年龄3~17岁,平均7.8岁.其中股骨35例(2例双侧),胫腓骨骨折20例(12例为胫骨骨折),尺桡骨8例(单纯尺骨1例),肱骨3例.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62例,均为新鲜骨折,无多段骨折.合并脑、胸等复合伤3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石膏托或支具有限固定1个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复查内客包括:关节功能.针尾情况,X线片骨痂生长情况,记录并发症及处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并发症:骨不愈2例,进针点或骨折端骨折劈裂2例,骨折端移位1例,关节活动受限4例,针尾激惹3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精心的术前设计、规范的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骨折部位血肿手术再利用

    作者:郭洪旺;李裕学

    我们自1994年以来,对手法复位或骨牵引复位失败的96例长骨骨折,在手术复位内固定时将骨折血肿再利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年龄18~62岁,均为闭合性长骨骨折,经手法复位或骨牵引复位外固定失败,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距受伤时间6~21天。股骨干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32例,肱骨干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21例。2 治疗方法  按常规手术入路进入骨折端,刮除骨折断端间的凝块性血肿与肉芽性血肿,放置无菌盘内备用,复位成功后,选用合适的内固定物,保持骨折断端复位后相对稳定,彻底止血,冲洗伤口,将刮除的骨折血肿置入骨折间隙周围,缝合骨膜及软组织。3 治疗结果  随访96例,随访时间10月~3年。临床愈合时间5~9周,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异物反应及其他并发症。4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骨折后血肿不可避免,骨折血肿在骨折断端仅起纤维蛋白支架作用,清除血肿后并不影响骨折愈合。新的观点认为,骨折血肿中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的调控机制有关。水野耕作等[1,2]发现骨折后第4日血肿有独立的骨形成机能,含有丰富细胞成分的肉芽组织样血肿比缺乏细胞成分的液性血肿成骨能力强。血肿内含有转化生成因子(TGF-β)、骨形态生成蛋白(BMP)、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多种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早期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均起重要作用。这些生长因子既可单独作用,又能协同作用。骨折血肿中局部特殊细胞产生和传递的特异性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细胞介质,作为骨折愈合的调控物质不断地从血凝块中释放,作用于微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影响和调节着骨折愈合的全过程[3~11]。骨折血肿中的生长因子及与生长因子有关因素间的有效作用,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手术内固定将骨折断端血肿抛弃,引起骨折局部生长因子的缺乏是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因素。本文为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有效利用骨生长因子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长骨骨折并发骨折延迟愈合分析

    作者:汤呈宣

    我院自1997年6月以来,采用上海于仲嘉教授改良设计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60例,对其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并发症12例加以分析总结.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复杂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吴启新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上海于仲嘉教授改良设计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已过百例,使用中我们体会到,该外固定器对多段多块粉碎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

  • 长骨骨折支架骨外固定与第三种骨折愈合方式

    作者:邱如诚;张碧煌

    1989年徐莘香[1]报道应用梯形钢板治疗长骨骨折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发现并提出第三种骨折愈合方式的新概念,认为这是一种优化的骨愈合方式,按此方式骨折修复为理想.我们自1993年10月~1996年10月应用于仲嘉式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62例,从X线片及临床均发现这一现象,报告如下.

  • 手指引导法治疗儿童长骨骨折

    作者:张伯锋;殷春霞;李杰;崔健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儿童骨伤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手指引导法治疗的儿童长骨骨折136例,其中肱骨颈骨折12例,肱骨干骨折8例,肱骨髁上骨折65例,尺桡骨双骨折26例,股骨干骨折22例,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1例.手指引导法:对于闭合性骨折,行小切口切开复位,术者用食指指端进行探查以协助复位,对于开放性骨折,术者很容易用食指指端探到骨折端,以协助良好复位.全部随访至骨折愈合(3个月至1年2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除3例外,其余所有病例愈后功能和外观满意.结论对有切开复位适应症的儿童长骨骨折,建议改为手指引导法治疗.该方法快速简单、损伤较小、安全实用.

  • 脂肪栓塞综合征

    作者:易志坚;侯铁胜;杨瑞和

    传统的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FES)是指骨盆或长骨骨折后24~48h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瘀点.Zenker于1862年首次描述了脂肪栓塞过程,Bergman于1873年首次对FES进行了临床报道.关于FES发生率,各家报道有很大出入,但总的来说,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长骨骨折的数量成正比.很少发生于上肢骨折病人,儿童发生率仅为成人的1%.随着骨折积极的开放手术治疗,其发生率有大幅度下降.但FES仍然是创伤骨折后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文重点从FE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及与手术关系方面作一综述.

  •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进行髓腔内自体骨支撑并外固定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石蛟;刘殿梅;曹国恒;司志军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髓腔内自体骨支撑并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患肢进行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12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髓腔内自体骨支撑并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3天采用镇痛、早期运动疗法及主、被动关节功能练习等综合康复锻炼.结果 12例经有效康复治疗关节的活动度达到生理要求,肌肉萎缩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进行髓腔内自体骨支撑并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保证肢体早期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 小夹板加动态肩外展矫形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护理

    作者:何立宏;周勇;陈军

    肱骨干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长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1],且多为外伤引起.对于新鲜的闭合性肱骨干骨折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手法整复和各种形式的外固定各具有其优点,一般均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并不完善,应用上均有其局限性.

  • 抗生素骨水泥棒髓腔内旷置治疗股骨髓内钉术后感染的效果

    作者:毕大鹏;于苗苗;田竞;杨超;赵孝凯;赵勇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棒髓腔内旷置治疗股骨髓内钉术后并发髓腔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股骨髓内钉术后并发髓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依次行感染窦道切除、取出髓内钉、扩髓、股骨远端开窗,双氧水、碘伏及生理盐水反复大量冲洗,置入抗生素骨水泥棒,创面一期缝合;感染控制后二期行植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 7 ± 3. 6)个月,随访时间为9~22个月,抗生素骨水泥棒旷置时间为(6. 3 ± 5. 7)个月.术后17例患者髓内感染得到完全控制,1例患者术后15 d感染复发,经二次手术清创再次植入抗生素骨水泥棒后消灭感染.1例患者清创后皮肤缺损较大,二期行皮瓣治疗,其余患者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6例患者清创前骨折已达临床愈合,12 例患者二期行植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临床愈合.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棒能够在感染部位通过局部持续的释放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未愈合股骨的稳定性及下肢长度,术后感染控制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健民

    目的 对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5例长骨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骨折15名,胫骨骨折20名,作为治疗组,分别对他们进行股骨顺行带锁髓内钉术和胫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另选35名同期的患者资料为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的3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其中32例优,3例良;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对照组中的35例患者30例患者愈合,5例患者愈合不全,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治愈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治愈率比较高,且并发症较低,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 长骨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对骨折愈合和血清血小板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岳春彦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对骨愈合的影响及血清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长骨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将其分为单纯骨折组(A组,22例)和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B组,26例).分析A组B组之间骨折愈合比率、骨折愈合时间和骨痂大厚度的差异,探讨脊髓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骨折后血清PDGF、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骨折愈合比率高(100% vs 77.3%),愈合时间短[(7.1±1.7)周vs(23.2±9.6)周],骨架大厚度大[(32.3±11.2)mmvs(9.3±8.7) mm].骨折后血清PDGF、VEGF水平B组也显著高于A组.结论 长骨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能显著加快骨折修复,生长因子PDGF、VEGF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田科良;向忠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28例,有42例发生非感染性骨不愈合(9.81%).行更换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骨移植手术33例,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愈合,平均随访25个月,再次行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后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3.5±6.1)个月,单纯髓内钉动力化术后骨折愈合率77.8%,平均愈合时间(15.5±6.3)个月.结论 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较好方法,单纯行髓内钉动力化仍有骨不愈合的可能.

  •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CT与MRI(附11例分析)

    作者:文明;施武非;张诗林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CT与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11例FES影像学资料,11例均行头部/肺部CT扫描,其中5例作胸部X线摄片,5例MRI检查头部.结果:头部CT扫描8例,4例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4例无异常;MRI检查5例,病变在T1WI呈等信号4例和低信号1例,T2WI均为高信号.胸部X线摄片5例,2例显示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2例无异常发现;肺部CT检查5例,均见到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MRI扫描的T2WI,应作为头部FES首选的检查方法,而肺部FES应首选胸部CT检查.

  • 长骨骨折2~3周MR评价(附18例分析)

    作者:张滨;吴承良;陈彦;王云钊

    MRI的高分辨力和对软组织、关节周围组织、骨髓良好的对比,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骨与关节病变的诊断,但MR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像评估报道不多.本文仅对此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长骨骨折 MR扫描
251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