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党龙飞

    目的:浅析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46.67%,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比内固定远期并发症产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立鹤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分为3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B组和C组住院时间长于A组.3组术后两年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发生并发症6例,B组发生并发症2例,C组无并发症.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区并发症发病率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合并内科疾病不能耐受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优,术区并发症少,应为患者的首选术式.

  •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冯佳男;张文化;雷洋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60例在我院接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IF组(27例)和THA组(33例),比较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疼痛度、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改良评分.结果 IF组手术时间为(41.36±3.24) min、术中出血量(47.10±9.48)ml、住院时间(7.29±2.31)d、输血量(312.42±26.38)ml、住院费用(34 290.13±2 758.68)元,THA组手术时间(89.53±7.37)min、术中出血量(247.65±31.56)ml、住院时间(15.07±4.26)d、输血量(517.65±43.54)ml、住院费用(37 947.24±3 211.52)元,THA组均高于IF组(P<0.05);治疗后THA组KPS评分为(81.60±5.58)分高于IF组,McGill评分为(32.47±4.52)分低于IF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和18个月THA组髋关节功能改良评分高于IF组(P<0.05).THA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IF组为40.74%,THA组低于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THA虽然费用高,创伤面大,但是并发症少,患者经受痛苦小,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余东杰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下地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各种术后并发症,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从而达到理想的远期疗效.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王晓凯;王可良;张志成;周猛;胡力丰

    目的 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疗效.方法 应用Review Manager 5.1.4.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用THA与HA治疗老年移位型DFNF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共1 059例DFNF.THA与HA比较,术后4年内THA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HA(P=0.03);术后5年内翻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但在术后5年时THA会增加脱位风险;术后4年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与HA比较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从临床疗效方面来看,若患者没有禁忌证,可以优先考虑THA.

  •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飞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9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分到A组(n=98例)和B组(n=98例),A组行关节置换术,B组行内固定术,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再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前,A组、B组病人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P>0.05.术后3个月,A组病人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8/98),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28/98),2组比较,P<0.05.A组再手术率为8.16%(8/98),B组再手术率为22.45%(22/98),2组比较,P<0.05.结论:相较于内固定术,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中施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

    作者:郭宏斌;秦秀龙;李靖年

    目的 分析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按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受伤到手术的时间≥24 h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受伤到手术的时间≤24 h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3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Harris评分(84.12±7.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7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77%)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2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24 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总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

  • 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比较

    作者:万青红;王晓光;常刚;高文博

    目的 比较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骨科收治并得到有效随访的87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年龄、合并症等基础情况,分为空心螺钉内固定组(Internal Fixation,IF组)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FHA组)3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组)28例.观察3组围手术期基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住院费用,术后随访2年,观察3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3组住院时间、手术住院费用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较FHA组、TH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①出院后有效随访2年,IF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71.43%)较THR组(92.86%)低,差异显著(P<0.05),FHA组优良率(80.65%)居中.②FHA组远期并发症率9.68%,较THR组32.14%低,差异显著(P<0.05),IF组远期并发症率17.86%居中.结论 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选取手术方式,提高治疗可靠性.

  •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利民;虞勇;曾祥坤

    目的:探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年龄30~75岁;住院时间不少于48 h;GardenⅢ、Ⅳ型股骨颈患者,均进行了内固定手术,不包括外固定支架、牵引及石膏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者;随访时间24个月.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92例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两组.A组为<24 h手术者(76例),B组为>24 h手术者(116例),将两组间住院时间、ICU时间、合并休克、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股骨头坏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住院时间、合并休克率、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在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尽快手术恢复股骨颈的解剖关系,可大大降低住院时间及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

  • 临床护理路径对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郭海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术治疗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行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手术的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手术成功且痊愈,无严重并发症.2组术后住院时间与补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早期负重时间、褥疮预防护理时间、足泵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弹力袜应用与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空心螺钉组(P均<0.05).结论 经皮加压钢板以及空心螺钉手术治疗中青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时,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完成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术后康复锻炼的时间,减少护理压力与负担,降低患者治疗与护理费用.

  • 空心钉内固定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陆廷永;周元爱;韦贵武;岑忠霞;徐海燕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空心钉内固定、 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空心钉内固定术组38例,股骨头置换术组35例和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死亡率及术后1年、3年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空心钉内固定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股骨头置换术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3组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空心钉内固定术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1.05%、股骨头置换术组8.57%、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7.50%,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57%,14.29%和9.09%,再次手术率为18.42%,8.57%,5.00%;空心钉内固定术组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高于股骨头置换术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置换术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空心钉内固定术组优良率52.56%,股骨头置换术组86.59%,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为87.50%;术后3年,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44.73%,62.86%,85.00%.术后1年、3年空心钉内固定术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与股骨头置换术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临床上更倾向全髋关节置换术.如果患者年龄、预期寿命、骨折类型、骨质条件、功能要求、全身健康状况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相对于空心钉内固定和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好的手术选择.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谭相齐

    目的:对照分析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均分为2组 ,各40例 ,半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全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死亡率、关节脱位率、Har-ri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 ,但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更低(P< 0 .05).结论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恢复效果与并发症情况 ,但半髋关节置换术用时更短、出血量更低 ,住院时间更短 ,值得借鉴.

  • 不同置换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

    作者:范建波;崔胜宇;逸弘;朱新辉;刘巍

    目的 探究不同关节置换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及预后生存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69例患者基本情况及随访结果,按照置换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2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对照组,4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3年以及5年时的简明健康调查(SF-36)量表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 05),下床行走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 05).两组住院时间、髋臼外展角和髋臼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后3年及术后5年,观察组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髋臼磨损,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出现2例假体后脱位,于麻醉下复位皮牵引固定2 w后,未再脱位.结论 两种手术各存在明显优缺点,其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中期疗效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优势.

  • 经皮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空心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虞杰;龙亨国;熊小春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CCP)、动力髋螺钉(DHS)、空心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将其分为PCCP组、DHS组、空心螺钉组,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CCP组及空心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CP组与空心螺钉组上述指标(完全负重时间除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显高于PC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2.50%,显著高于DHS组的20.00%、空心螺钉组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者术后18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类似,但相比DHS及空心螺钉,PCCP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少,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早期功能恢复更好,而空心螺钉在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恢复上较DHS有优势.

  •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徐炳才

    目的:对比观察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1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时,选择关节置换术或内固定术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体重、年龄、骨折移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满意的治疗效果。

  •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向登;贺军

    目的:比较手术中采用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加压钢板组及空心加压螺钉组各43例,前者术中以经皮加压钢板治疗,后者术中以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2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皮加压钢板组术中失血量为(87.65±4.64) ml、手术时间为(72.27±4.02)min、术后90 d 疼痛程度为(0.29±0.07)分、完全负重时间为(2.06±0.18)个月,均显著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的(120.32±5.97) ml、(90.11±4.78) min、(1.23±0.06)分、(6.78±0.43)个月(P 均<0.05)。经皮加压钢板组术后90 d 髋关节功能优、良、中、差分别为11、24、8、0例,显著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的0、7、25、11例(P <0.05)。经皮加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空心加压螺钉组(51.2%),P <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较,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负重更早,术后90 d 疼痛程度更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王建兵;李海峰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骨折闭合复位后,A组采用PCCP固定,B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构成、术前Harris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行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23.7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复位质量均为Ⅳ级),无骨不连和退钉发生;B组4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骨不连(骨折复位质量Ⅰ级2例,Ⅱ、Ⅲ、Ⅳ级各1例),3例退钉;两组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7,P=0.046);且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不连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1,P=0.047).A组患者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骨折端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允许早期康复锻炼和负重,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骨折复位质量较差和粉碎骨折患者仍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

  •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二期全髋关节置换对比初次全髋置换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斯焱;韩杰;张鹏;张上上;朱江伟;李钟;毕梦娜;陈经勇;李箭

    目的 对比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用内固定术后失效二期全髋关节置换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探究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3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150例采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150例采用内固定失效后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与二期置换组相比,初次置换组手术时间更短[(54.7±15.3)vs.(70.1±23.4) min],出血量更少[(116.9±35.0) vs.(131.7±44.5) mL],术后下床时间更早[(1.0±0.3)vs.(1.8±0.6)d],住院时间更短[(12.0±2.9)vs.(15.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6、12、24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增大,住院时间延长,但早期临床疗效与股骨颈骨折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相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