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生成素与药物流产效果的关系

    作者:唐庆玲;周娜;谷露芹;徐莹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和2(Ang1、Ang2)水平与药物流产后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妇女1 209例,收集到45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4d的患者为实验组,其余为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4d者,随机抽取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孕妇服药前、服药后7d以及服药后14 d血AngI和Ang2的水平. 结果 (1)药物流产后7d实验组血Ang1水平(16.6±2.7 ng/ml)和And水平(16.4±3.0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Ang1水平(14.8 ±2.8 ng/ml)和Ang2水平(15.3 ±3.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后7d实验组血管生成素比值(Ang1/Ang2:1.0±0.2)与对照组(1.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流产后14d实验组血Ang1水平(12.3±3.0 ng/ml)和Ang2水平(10.5 ±2.3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Ang1水平(10.1 ±1.6 ng/ml)和Ang2水平(9.1±1.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流产后14 d实验组血管生成素比值(Ang1/Ang2:1.2±0.1)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者血Ang1和Ang2水平升高,出血时间超过两周者Ang1/Ang2比值增高,可能是破坏了子宫内膜与残留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血管平衡以及影响了新生血管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子宫内膜的修复,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柳洋;朱跃兰;侯秀娟;刘小平

    目的:观察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组)和小、中、大剂量治疗组(芍甘附子汤加味组),除正常组均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28天。测定各组大鼠足趾肿胀体积,进行关节炎指数( Arthritis index, AI)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HIF-1α、Ang-1和Ang-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大剂量治疗组足趾肿胀体积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和中、大剂量治疗组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和Ang-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Ang-2表达有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大、中剂量治疗组 HIF-1α和 Ang-1表达均出现显著降低( P<0.01),Ang-2表达呈降低趋势。结论芍甘附子汤加味可能通过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HIF-1α、Ang-1和Ang-2的表达,抑制滑膜血管新生,从而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 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

    作者:傅晓敏;王雯;黄丽丽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 1087例早孕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者的宫腔刮出物行病理学检查;选取40例异常出血者,以2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者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Ang-1、Ang-2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1.1087例中有绒毛和蜕膜残留者占80.5%;2.Ang-1、Ang-2蛋白在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内膜基质细胞和血管壁中均有表达,以在腺体表达为主;3.两组Ang-1、Ang-2表达率均为100%,但异常出血组Ang-1、Ang-2的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药物流产后绒毛和蜕膜的残留可能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多的主要原因;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增强,可能引起血管生成的异常,从而使绒毛和蜕膜不容易脱落或子宫内膜的修复受影响,导致了出血时间的延长.

  • 血管生成素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促血管形成作用

    作者:孙凌;谢宇锋;杨吉成;杨向军;盛伟华;贾红亮;吕海涛

    目的 构建携带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感染QBI-293A靶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其促血管新生的效应。方法 以骨髓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Ang-1基因片段,于BglⅡ、Sal Ⅰ酶切位点亚克隆至pAdTrack-CMV,构建pAdTrack-CMV-Ang-1重组转移质粒。然后pAdTrack-CMV-Ang-1重组转移质粒与pAdEasy-1腺病毒骨架质粒同源重组后,再经QBI-293A细胞包装、扩增和纯化获得高滴度的Ad-Ang-1重组腺病毒。RT-PCR和ELISA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Ang-1基因在QBI-293A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将鸡胚随机分成3组:Ad-Ang-1重组腺病毒组、Ad空载体腺病毒组、生理盐水(NS)组,观察鸡胚绒毛膜尿囊膜(CAM)新生血管形成。结果获得了高滴度的Ad-Ang-1重组腺病毒,其病毒效价可达3×1010 pfu/ml。Ad-Ang-1感染后,QBI-293A细胞中的Ang-1含量(47522.53±3685.57) ng/L较QBI-293A细胞对照组(2490.86±550.95) ng/L和Ad空病毒感染组(2323.20±260.55) n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ng-1重组腺病毒组有效地促进了二、三级分支血管的生成。结论 成功获得了携带人Ang-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开展Ang-1基因修饰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的影响

    作者:刘婷婷;孙芳玲;程华;艾厚喜;张丽;王文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4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予莫诺苷30 mg/kg、90 mg/kg、270 mg/kg每天1次灌胃。术后7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皮层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患侧皮层Ang-1、Tie-2的表达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莫诺苷大剂量组Ang-1、Tie-2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莫诺苷中、大剂量组Tie-2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01)。结论莫诺苷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再灌注皮层Ang-1及受体Tie-2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 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 Ang-1、Ang-2及受体Tie-2表达

    作者:崔青;赵文杰;马华刚;王文双;孙理兰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甲地孕酮治疗前、治疗后 Ang-1、Ang-2及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探讨Angs/Tie-2信号途径在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26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间确诊为正常子宫内膜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常规应用甲地孕酮3个月,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对照组、试验组用药前、用药后Ang-1、Ang-2以及Tie-2的表达。结果26例试验组的患者中,14例显效,9例有效,总有效率88.46%。与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与RT-PCR的结果均显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Ang-1呈低表达,Ang-2、Tie-2呈高表达。应用甲地孕酮治疗后,Ang-1表达增高,而 Ang-2、Tie-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地孕酮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有效药物,其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Angs/Tie-2信号途径来实现的。

  • 肺动脉高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Ang-1/Tie2表达的变化

    作者:冯晓;张大勇;潘峰;楼洪萍;陈兆军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不同阶段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与血管生成素1(Ang-1)、受体Tie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45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资料,根据平均肺动脉压分为轻、中、重三级(各15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5名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体外培养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RT-PCR法测定各组内皮祖细胞上Ang-1和Tie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的Tie2水平.非正态数据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轻、中、重度PAH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内皮祖细胞数量[32.0 (27.0,37.0)、26.0(19.0,31.0)、24.0 (22.0,26.0)和40.0 (37.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71,P=0.000);各组间的迁移能力[32.1(26.5,37.5)、26.8(22.4,35.4)、21.0(17.8,34.0)、39.0(33.3,42.4)]、黏附功能[57.1 (50.9,61.8)、51.8(45.2,58.7)、46.0(37.2,55.1)和64.1 (56.2,75.0)]及增殖水平[0.6(0.5,0.7)、0.5(0.4,0.6)、0.4(0.3,0.5)和0.7(0.6,0.8)]均有差异(x2=21.818、15.885、16.663,P=0.000、0.001、0.000).较之对照组,中、重度PAH患者内皮祖细胞内Ang-1 mRNA水平[4.33(2.49,4.62)和2.89(2.39,3.44)相对5.31(3.78,6.22)]下降(U=17.5、16.5,P=0.000、0.000),Tie2 mRNA[1.32(1.23,1.34)和1.23(1.08,1.42)相对1.49(1.25,1.66),U=12.0、11.5,P=0.000、0.000]及其活化蛋白表达水平[0.16(0.15,0.24)和0.12(0.08,0.18)相对0.22(0.19,0.28),U=65.0、50.0,P=0.010、0.009]均降低,而轻度PAH组的Ang-1、Tie2表达水平[分别为5.42(4.72,5.95)、1.54(1.43,1.66)和0.23(0.19,0.33)]较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2.5、108.5、102.5,P=0.674、0.867、0.674).结论 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呈下降趋势,与胞内Ang-1和Tie2的表达变化一致,推测肺动脉高压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减弱可能与Ang-1/Tie2的表达下降相关.

  • VEGF165和Angiopoietin-1 cDNA治疗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志新;符永恒;余细勇;林秋雄;邓春玉;郑猛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导入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构建编码VEGF165和Ang1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周,将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7),在缺血区周围心肌内分别注射VEGF165和Ang1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1周后收取心脏,通过Langendorff心脏灌注模型实验,测定离体心脏的心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肌注射区血管密度.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质粒pSecTag-VEGF和pSecTag-Ang1,并能在HEK293细胞中特异地表达出VEGF165和Ang1.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周实验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从(34.15±5.78)mmHg(1 mmHg=0.133 kPa)升高到(39.33±6.10)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从(15.85±1.79)mmHg降低到(9.09±1.98)mmHg(P<0.05);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从(1 413.52±417.73)mmHg/s升高到(1 939.28±710.22)mmHg/s;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从(600.39±55.59)mmHg/s升高到(1 030.53±401.22)mmHg/s(P<0.05);左心室做功(LVW)从(8 213.88±303.68)mmHg/min升高到(15 416.67±233.43)mmHg/min(P<0.05);冠状动脉流量(CF)从(3.2±0.31)mL/min升高到(4.09±0.80)mL/min(P<0.05),心肌注射区毛细血管数分别从(25±5)条/mm2增加到(46±8)条/mm2(P<0.05).结论:VEGF165和Ang1基因导入能增强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功能.

  • 血管生成素1对高糖培养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少斌;魏媛媛;陈玉琴;颜晓勇;余丽梅;杨亦彬

    目的 观察高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变化,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HUVECs随机分为正常组(NC)、甘露醇组(MT)、高糖组(HG)和Ang-1组.加入不同处理因素后培养24、48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NC组比较,24 h时HG组Ang-2、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26.99±1.69)vs(23.22±1.51),P>0.05;(37.32±1.39)vs(29.29±0.78),P<0.05;(165.00±32.08)vs(108.00±9.64),P<0.05;(185.33±14.44)vs(113.33±16.48),P<0.05],且48 h上调明显,PEDF两时点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30.72±1.32) vs (37.81±1.43),(26.73±0.86)vs(37.43±1.48),P<0.05;(69.00±12.12) vs (129.33±19.74),(30.33±6.69)vs(122.67±20.88),P<0.05].与同时点HG组比较,Ang-1组的Ang-2、VEGF蛋白及mRNA降低,PEDF蛋白及mRNA升高(P<0.05). 结论 高糖培养HUVECs导致血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Ang-2、PEDF表达异常.外源性给予Ang-1可缓解高糖导致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管生成素1和2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振宇;李传昶;杨天伦;蒲晓群;易军;欧阳冬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2(Ang-2)浓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狭窄≥90%的患者67例,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CCC进行分级:0级22例,1级17例,2级18例,3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ng-1、Ang-2浓度;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 0和1级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不良)血清Ang-1水平[ (622.59 ±47.75) ng/L和(728.00±35.82)ng/L]明显低于2和3级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良好,(984.39±88.34) ng/L和(1169.80±48.18) ng/L,均为P<0.01];而0和1级组血清Ang-2水平[ (798.23±70.48) ng/L和(732.35±36.26) ng/L]明显高于2和3级组[(562.56±81.85)ng/L和(450.80±41.19) ng/L,均为P<0.01].CCC分级与血清Ang-1浓度呈正相关(r偏=0.81,P<0.01),与血清Ang-2浓度呈负相关(r偏=-0.69,P<0.01).血清Ang-1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偏 =0.29,P<0.05),血清Ang-2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随着血清Ang-1浓度增加或(和)Ang-2浓度下降,其侧支循环越发达,Ang-1可能促进了CCC的生成,而Ang-2可能抑制了CCC的生成.

  • 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海恋;何超明;庞明武;林康;王景;孙京花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丁苯酞治疗)56例.观察2组治疗15 d和90 d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记录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15d后治疗组ANG-1、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15 d、90 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90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5 d(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6% vs 77.1%,P=0.006).2组治疗15d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918).治疗15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减少值与ANG-1、内皮素1、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r=0.578,P=0.025;r=0.549,P=0.036;r=0.613,P=0.012).结论 丁苯酞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有效调控血清ANG-1、内皮素1、VEGF水平表达.

  • 电针干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研究

    作者:万赛英;谭峰;方美凤;吴海科;王金良;黄涛;陈文霖;成家茂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 1)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 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48只)和电针组(48只),后2组大鼠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穴位电针治疗,1次/d,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等技术观察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7、14、28天大鼠脑内缺血区VEGF、Ang 1表达及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7、14、28天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7、14、28天VEGF和Ang 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脑缺血14、28天缺血区及周围MVD明显增加(P<0.05).结论 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促进缺血区的血管新生有关.

  • Ang-1在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表达变化以及中医不同治法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洋洋;李佳;孙鑫;蒋宁;郑洪新

    目的 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 Ang-1) 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及中药不同方剂对其影响,探讨中药组方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 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采用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运用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对模型大鼠灌胃12周,用骨疏康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还有正常组和模型空白组. RT-PCR检测各组骨组织Ang-1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骨组织Ang-1蛋白含量.结果 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组织中Ang-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各个用药组Ang-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但各个用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中Ang-1蛋白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各个用药组Ang-1含量显著升高(P <0. 01);各个用药组间比较,补肾活血组Ang-1含量升高为显著,与补肾填精组和活血化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可提高Ang-1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含量,且优于单纯的补肾填精和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起到防止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活化态肝星状细胞调控肝细胞癌微血管形成的机制

    作者:李龑杼;林楠;卢逸;朱冰;许瑞云

    目的:探讨活化态肝星状细胞(aHSC)调控肝细胞癌(肝癌)微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组织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2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9~75岁,中位年龄54岁。分别取肝癌组织(肝癌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同时选取21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血管生成素(Ang)-1、分化群(CD)34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ng-1表达水平。肝癌组织SMA高表达为aHSC的标志。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癌组、癌旁组和对照组SMA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4.56±0.64)×104、(2.71±0.37)×104、(2.25±0.48)×104,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7.09,7.42;P<0.05)。3组Ang-1光密度值分别为(3.11±0.27)×105、(2.28±0.20)×105、(1.26±0.15)×105,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3.00,3.14;P<0.05)。3组Ang-1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4.33±1.17、1.62±0.33、1.60±0.38,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2.71,2.74;P<0.05)。3组CD34光密度值分别为(18.30±0.36)×103、(5.75±1.17)×103、(2.75±0.72)×103,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3.21,3.36;P<0.05)。SMA与Ang-1、CD34,Ang-1与CD34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2,0.449,0.582;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SMA、Ang-1、CD34呈高表达,且三者密切相关。肝癌组织中存在SMA标记的aHSC,aHSC可能通过分泌Ang-1促进肝癌微血管形成。

  • 同时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基因的内皮祖细胞血管再生研究

    作者:陈锋;谭最;董长垣;谢友利;吴云;陈晓;郭淑芳

    目的 用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同时转入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并评价其促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 用同时携带人VEGF165和Ang1基因的AAV载体AAV2-hAng1/VEGF165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源EPCs,用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制作成右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PBS、EPC和EPC/AV组.造模后第10天,向缺血肌组织中分别注射PBS、EPCs和AAV2-hAng1/VEGF165转染的EPCs,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其血管再生效应.结果 EPCs可高效地被AAV2-hAng1/VEGF165转染而表达Ang1和VEGF165.细胞移植4周后,EPC/AV组存活的EPCs密度(283±137)/mm2明显高于EPC组(191±88)/mm2;EPC/AV组的毛细血管密度(856±212)/mm2明显高于EPC组(564±177/mm2)和PBS组(308±112)/mm2;α-SMA阳性血管密度(6.9±3.0)/mm2明显高于PBS组(3.6±1.8)/mm2,P<0.05.结论 AAV载体可同时将人VEGF165和Ang1基因转入EPCs中,转染后的EPCs具有更强的促血管再生能力.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鑫;王忠臣;孙微微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1,ANGPTL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ANGPTL1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24对新鲜结直肠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ANGPTL1蛋白和mRNA表达.检测ANGPTL1在不同转移特性的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NGPTL1干扰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ANGPT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44%比76%,P<0.01).ANGPTL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x2=5.766,P=0.016)、淋巴结转移(x2=5.571,P=0.018)及TNM分期(x2=7.773,P=0.005)有关.单因素分析发现,ANGPTL1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良好.ANGPT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3.126,P=0.005;t =2.523,P=0.019).ANGPTL1干扰促进HCT116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结论 ANGPTL1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ANGPTL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关系

    作者:傅阳俊;方丽萍;彭俊;邓秀梅;毛诗贤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d内人院),并在入院2d内行DSA提示大脑前循环梗死的患者89例,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对患者DSA影像的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并分组,0~1级侧支循环差的患者入组A组(30例),2级侧支循环中等患者入组B组(30例),3~4级侧支循环好的患者人组C组(29例);另连续收集同期行DSA提示颅内外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并采集研究对象人院2d内,第7、14、21天晨起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 LISA)法检测血清中及Western Blot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Ang-1表达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 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总体Ang-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交互效应F =277.597,P <0.01);对照组人院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ng-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2,P>0.05),而A、B、C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入院2d内表达水平高,之后逐渐下降(F值分别为23.896、31.805、18.039,均P<0.01).同一时间点各组间患者血清Ang-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B、C组血清Ang-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且侧支循环越好,Ang-1的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入院2d内对照组和A、B、C组患者PBMC Ang-1目的蛋白/内参的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AR)分别为0.07 ±0.01、0.31 ±0.02、0.62±0.05、0.81 ±0.05,组间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50,P<0.01);A、B、C组患者PBMC中Ang-1表达水平A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侧支循环越好,AR值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ng-1表达水平升高.侧支循环较好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展过程中Ang-1表达水平更高,Ang-1可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

  • 血管生成素1对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立阳;脱红芳

    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类新发现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是促内皮细胞特异的促血管新生因子家族,包括Ang-1、Ang-2、Ang-3、Ang-4四种分子.其共同的特异性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Tie(包括Tie1和Tie2),Tie1的配体目前还不清楚,Tie2的配体是Ang.其中Ang-1/Tie-2系统在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血管成熟与稳定抑制血管渗漏及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Ang-1和An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强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及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中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ng-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39/5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33.3%(5/15)(P《0.01),大肠癌组织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23/50),大肠黏膜正常组织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7%(10/15).Ang-1蛋白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癌的体积、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Dukes分期D期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期(P《0.05).有血道转移的比无血道转移的Ang-2表达水平高(P《0.05).肠壁浸润越深,Ang-2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Ang-2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的肠壁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大肠癌血道转移有关,提示Ang-2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大肠癌的生长及转移;Ang-1蛋白表达与癌的发生无关.

  • 携带人VEGF165、Ang1基因的AAV-2促血管新生研究

    作者:蔡冠军;谭最;章长杰

    目的:通过观测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2(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2)对兔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其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8只.用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病毒载体AAV-2-hVEGF165、携带人Ang1基因的病毒载体AAV-2-hAng1、携带-半乳糖苷酶(-gal)基因的rAAV-2-LacZ同时携带人Ang1/VEGF165基因的病毒载体AAV-2-hAng1/VEGF165直接注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肌组织中,4周后利用肉眼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它们的血管再生效应.结果:注射AAV-2-hAng1/VEGF165的肌组织内再生的血管丰富密集且管径粗大,明显优于AAV-2-hVEGF165、AAV-2-hAng1、AAV-2-LacZ的血管再生效应.结论:同时携带人Ang1、VEGF16两种基因的AAV-2在肌组织中发挥强的血管再生效应,单独携带人Ang1、VEGF16两种基因的AAV-2在肌组织也具有促进血管再生效应.AAV-2-hAng1/VEGF165不但可促进缺血肢体的血管生成、动脉生成、血流量的恢复,并且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其疗效优于AAV-2-hVEGF165、AAV-2- hAng1、AAV-2-LacZ的单独应用.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