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ffset Ruler结合可调颈假体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杰;夏军;王思群;魏亦兵;吴建国;黄钢勇

    目的 探讨Offset Ruler结合可调颈假体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所有THA的患者中,共有67例患者(67髋)采用了Offset Ruler结合Wright公司的Profemur Z可调颈假体柄.其中DDH 31例(Crowe Ⅰ型 9例,Ⅱ型18例,Ⅲ型4例),股骨头坏死1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19例;男31例(31髋),女36例(36髋),年龄平均64.3岁(42~81岁).术前测量患者双下肢长度,并通过X线(标准骨盆平片)测量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及双下肢长度,计算术中需调整的患侧FO及长度.术中利用Offset Ruler,确定后的假体型号.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评估由未参加手术的同一位医生完成.结果 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随访20.3个月.所有患者术中测试人工关节稳定性好,无脱位倾向,无撞击;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术前患肢较健侧平均短缩1.8 cm(0~3.3 cm),术后患者双下肢平均长度差0.2 cm(0~1.3 cm).所有患者行走均无跛行感,均感满意.结论 Offset Ruler操作方便,在THA术中使用Offset Ruler,结合可调颈假体柄,可以有效恢复股骨偏心距,减少或消除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

  • 股骨偏心距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力水平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郝思春;蒋建农;陈俊;王勇;王继锋;朱和平;王以进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素法评估不同股骨偏心距(FO)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应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一例正常双髋关节CT图像进行影像学测定,参数包括股骨偏心距、颈干角和颈长.建立三维有限元素模型(3D-FEM)对THA中人体股骨杆不同颈长、颈干角和偏心距的变化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假体上应力随着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44 mm范围内,假体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特别指出降低假体上的应力与提高股骨上的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与股骨偏心距密切相关.分析结果与实验应力分析和临床统计结果相一致.结论 研究不同股骨偏心距对THA应力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利于恢复外展肌力臂、重建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 软组织平衡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

    作者:刘玉平;周勇刚;俞光荣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大量开展,临床医师和康复医务人员越来越认识到软组织平衡在THA术中的重要性.笔者知道,THA对于缓解髋部疼痛、改善髋部功能是十分可靠的.但为了优化术后患髋的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恢复正常髋部的解剖结构以及生物力学,也就是获得正常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由于双下肢不等长(limbs length discrepancy, LLD)往往与手术中股骨颈的加长有关系,其往往会引起股骨偏心距的增加,因此,本研究认为髋关节的软组织平衡应包括两项内容,即股骨偏心距的保留或重建以及术后双下肢的等长.

  • 骨盆倾斜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偏心距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杨洋;周小小;王琦;张先龙

    目的:研究盆下型骨盆倾斜( infrapelvic obliquity ,IPO)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的影响,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4~6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 THA)患者共计98例,术前、术后骨盆前后位X线片,使用Image Pro Plus6.0测量术前及术后骨盆倾斜角、健侧及患侧股骨偏心距( femoral offset, FO)、内侧偏心距( medial offset, MO)、垂直偏心距(vertical offset, VO),以分析THA术中骨盆倾斜角对股骨偏心距的影响。结果 THA术后术侧FO为28.50±7.74mm,健侧FO为29.36±9.51mm,术后术侧与健侧相比,患侧FO得到了重建( t=0.80,P=0.420)。股骨偏心距接近29(28.50±7.74)mm,ⅠC 型骨盆倾斜所对应的 FO明显较其他类型低(23.07±8.96mm)(P <0.05),较 FO平均值减小约5.43mm。 MO接近60(60.27±8.83) mm,ⅠC型所对应的MO较平均值小约6.16mm,ⅠC型与ⅠA、ⅡB、ⅡC相比较,MO显著偏小(54.11±8.97mm)(P<0.05),而ⅠC型同ⅠB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各亚型之间VO(32.63±9.2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C型骨盆倾斜患者THA术中股骨偏心距需增加约5mm才得以重建,内侧偏心距增加约6mm,其他各亚型骨盆倾斜THA术中股骨偏心距及内侧偏心距无需额外矫正。无需处理垂直偏心距。

  • 股骨偏心距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影响

    作者:余新林;陈庆泉;王万明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明确股骨偏心距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方法以6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换术后术侧与健侧偏心距差值分为三组,分组依据是手术侧股骨偏心距和非手术侧股骨偏心距的差值。比较三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类型,并且于手术前后用各项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SF-12量表、WOMAC及Harris评分。结果在假体类型方面得出:该手术中使用标准偏心距股骨柄假体为大多数,扩展偏心距股骨柄假体次之,减少偏心距股骨柄假体少;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实验患者均获随访,并且术后1年对三组间患者的SF-12量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WOMAC评分中,躯体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得三组间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适宜的增大偏心距有利于术后关节疼痛的缓解以及功能恢复,偏心距减小可能会导致术后关节疼痛加重以及功能减退。

  •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的实施策略

    作者:张志;高梁斌;李健;尹飚;张亮;宋磊;王簕;邱勤业

    背景:研究发现,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与否,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成败的关键之一.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重建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05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62~75岁,平均67岁.以Harris评分标准进行患髋关节功能评价;股骨前倾角和股骨偏心距采用Sakai等的方法;双下肢长度差别采用双侧骸关节正位片上小转子基底部至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差.结合文献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5年.将术后股骨偏心距与健侧(非手术侧)相比较,两者的差别小于4 mm的病例视为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有11例患者达到要求.其余4例患者的手术前后差别大于4 mm.置换前15例患者股骨偏心距为22~48(32.21±0.64)mm,置换后为22~57(36.13±0.82)mm,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0.424,P=0.01).术前Harris评分良4例,可2例,差9例,术后Harris评分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重建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88.72±5.3)分,优良率80%;未重建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72.32±6.5)分,优良率2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45,P<0.05).15例患者中有1例置换后发生了髋关节脱位,2例出现髋部疼痛,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置换前后股骨偏心距与健侧相比,差值均大于4 mm.提示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能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股骨偏心距变化可影响髋关节置换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吕作刚;孔荣

    背景 股骨偏心距作为髋关节置换的一项检测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效率及假体寿命有着重要影响.目的 分析股骨偏心距和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后健侧与患侧股骨偏心距,随访61 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病例,根据健侧和患侧股骨偏心距的差值分为D> 4 mm组(患侧股骨偏心距患侧与健侧差值D> 4 mm)、D≤4 mm组(患侧股骨偏心距患侧与健侧差值D≤4 mm).结果与结论 D > 4 mm组31 例:疼痛4 例、脱位0 例,跛行2 例,双下肢不等长6 例,D≤4 mm组30 例:疼痛1 例、脱位0 例,跛行0 例,双下肢不等长1 例.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的有效重建与髋关节置换后相关并发症存在密切关系,良好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可明显减少髋关节置换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股骨偏心距变化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疼痛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鹏飞;周敬杰;范静;李书钢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偏心距以及髋距旋转中心的恢复和重建直接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但是,目前临床上关于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偏心距改变对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目的:探讨股偏心距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疼痛及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6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置换侧与健侧偏心距差距值分为3组,减小组30例置换侧偏心距和健侧<-5 mm;正常组87例置换侧和健侧偏心距差距在-5-5 mm;增加组45例置换侧偏心距和健侧>5 mm。比较各组股骨柄及骨头假体类型,评估患者置换前后SF-12量表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减小组、正常组以及增大组更多的以标准偏心距股骨柄假体为主,分别占77%,63%,73%(P >0.05);各组患者置换侧与健侧股骨柄假体平均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组患者置换后WOMAC评分和置换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 <0.05);置换前3组之间WOMA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置换后3组相关疼痛、僵硬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躯体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正常组躯体功能评分高。3组患者置换前后SF-12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置换后3组患者体能评分和置换前相比均得到提高(P <0.05);而精神评分除增大组外均得到显著提高(P <0.05)。增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6%,显著高于减小组(70%)和正常组(8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偏心距增大更加有利于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缓解,促进功能恢复;偏心距减小则会加剧患者疼痛,不利于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

  • 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作者:焦文学;李炯;杨建军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的重建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测量比较术后双侧髋关节股骨偏心距,并应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双侧偏心距差别≤4 mm者31例,平均偏心距为(43.97±5.89) mm, Harris评分优10例,良17例,中4例,优良率达87.1%;>4 mm者19例,平均偏心距为(36.36±5.02) mm,优2例,良9例,中8例,优良率达5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建股骨偏心距,改善髋外展肌的力力臂,有利于重新获得髋关节的软组织平衡,减少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提高稳定性,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

  • 股骨偏心距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的相关性

    作者:韩铭;单涛

    目的:探讨股骨偏心距测量数据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相关性.方法:对国人100副股骨标本男女各50副,进行股骨偏心距、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测量,对所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骨偏心距(mm)男性右侧:44.4±4.56,左侧:42.7±4.95;女性右侧:39.9±6.00,左侧:38.9±6.18.股骨扭转角(°)男性右侧:6.02±10.85,左侧:7.08±9.30;女性右侧:10.02±11.69,左侧:6.02±10.85.股骨颈干角(°)男性右侧:131.8±4.36,左侧:134.0±4.78;女性右侧:132.1±5.94,左侧:132.8±4.93.结论:股骨扭转角和股骨颈干角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偏心距性别差异显著;股骨扭转角侧别无差异,而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侧别差异显著.由此推导出股骨偏心距、颈干角、扭转角回归方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资料.

  •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偏心距重建前后对比研究

    作者:黄自强;朱颖;麻妙群;季卫平;柴伟;崔国鹏;周勇刚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的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前、术后偏心距数据变化的对比研究。方法对国人78例先髋患者(Ⅰ~Ⅲ型)术前、术后股骨偏心距的测量,比照前后数据,对所测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78例患者全部纳入研究结果分析。术前偏心距:(33.27±8.36)mm、术后偏心距数据:(39.09±7.10)mm;测量结果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术后偏心距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术后髋周恢复了接近正常的生理解剖。各型先髋(Ⅰ~Ⅲ型)数据统计显示脱位数据越多,术后恢复的偏心距数值越大,成正比关系。

  • 全髋关节成形术后的偏心距测量对临床功能的影响

    作者:芦北极;孙俊英;施勤;魏东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的测量研究对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1例单侧关节病患者,对其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测量股骨偏心距,采用三维CT扫描重建技术及X线影像技术分别为61例患者测量.通过手术前后股骨偏心距的变化及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临床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股骨偏心距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1);观察组的标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比术前Harris分明显提高.[结论]相对于X线影像技术,3D CT扫描重构技术的术前规划可较容易地获得测量值,且由于框架建立在股骨轴上,其获得不依赖测试时的条件,并不受位置变化的影响.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的术中恢复方式

    作者:张卓;雷青;陈松;李跃峰;刘堂友;刘峰;阳宏奇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关系和外展偏心距在术中的恢复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骨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照是否重建股骨偏心距分为重建组和未重建组,重建组45例,未重建组1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行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测量双下肢长度及股骨外展偏心距,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差与术中重建股骨外展偏心距的关系.[结果]重建组术后双下肢的等长率明显高于未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股骨偏心距的差值与双下肢长度差明显相关(r=0.751,P<0.05);股骨偏心距差值较小的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明显小于股骨偏心距差值较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差值大小决定是否于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以及术后对重建股骨偏心距差值不理想的患者及时作出调整可降低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股骨偏心距和髋臼旋转中心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徐广辉;郭开今;辛兵

    [目的]通过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手术后测量,探讨其变化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随访本院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87例(92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比较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与解剖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符合率,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均恢复(A组)27例(29.35%),(B组)仅FO恢复23例(25.00%),(C组)仅HJC恢复31例(33.70%),(D组)FO及HJC均未恢复11例(11.96%),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96.30%,B组为73.19%,C组为74.19%,D组为27.27%,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与B组(P=0.039),A组与C组(P=0.029),A组与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偏心距及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有直接影响.

  • 股骨偏心距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相勋;郝秋彦;李爱民

    留关节疼痛(6 例).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恢复股骨偏心距的长度,可以增加外展肌张力,提高稳定性,加大假体活动范围,减少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提高假体的使用年限.

  • 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亚辉;黄媛霞;张志昌;徐海斌

    目的 探讨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6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股骨偏心距是否得到重建将患者分为重建组(n=54)和非重建组(n=22).比较2组患者髋外展肌力臂、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双下肢长度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重建股骨偏心距的因素.结果 术前2组患者健侧和术侧股骨偏心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重建组患者股骨偏心距与未重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髋外展肌力臂、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3、6个月2组患者髋外展肌力臂长(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高(P<0.05),髋关节活动度大(P<0.05);与未重建组比较,术后1、2、3、6个月重建组患者髋外展肌力臂长(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高(P<0.05),髋关节活动度大(P<0.05).术前2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重建组和未重建组双下肢等长患者比例分别为88.89% (48/54)和45.45% (10/22);重建组患者双下肢等长患者比例高于未重建组(x2=16.319,P<0.05).在一定范围内,股骨偏心距与髋外展肌力臂、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r=0.549、0.341、0.427,P<0.001).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增加髋关节外展肌力臂和髋关节的稳定性,恢复患肢长度,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

  • 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的影像学比较

    作者:施家奇;李皓桓;李建平;周思齐;彭飞

    目的:分析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的差异,并与Lewinnek等人描述的安全范围比较,评估使用两种手术方法安放髋臼假体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科的9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45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DAA),4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LA).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初次置换,股骨近端严重畸形、髋臼后方缺损、僵直髋、以及Crown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需要使用特殊假体的病例均被排除.手术由熟悉两种术式的同一医师完成.术后摄取X线片,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外展角、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从而评价假体位置.结果:直接前侧入路组和后外侧组的外展角、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分别为(41.97±6.36)°和(35.58±5.12)°,(16.38±4.75)°和(13.49±3.9)°,(4.1±1.25)mm和(3.9±1.1)mm,(3.7土0.9)mm和(4.2±1.1)mm.其中,两组入路臼杯外展角对比,直接前侧入路组大于后外侧入路(P<0.05),两组入路臼杯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对比无差异(P>0.05);上述各指标在安全范围内视为可接受,可接受率分别为93.33%和77.78%,86.67%和91.11%,86.67%和88.89%,84.44%和86.67%,其中,两组入路臼杯外展角可接受率对比,直接前侧入路组大于后外侧入路(P<0.05),两组入路臼杯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直接前侧入路相比后外侧入路,臼杯外展角较大,且具有更高可接受率;两组入路臼杯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无明显差异.

  • 股骨偏心距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殷浩;黄彰;江华;孙俊英

    目的 测量股骨偏心距的大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正常双髋关节X线片进行影像学测量,测量参数包括股骨偏心距、颈干角、股骨头直径、外展肌力臂、体重力臂、小转子中点及其上下20 mm的冠状径、峡部直径和髓腔闪烁指数等,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外展肌力臂、体重力臂、股骨髓腔各解剖参数的相关关系及男女各参数间的差异,并将测量结果与国内外学者的测量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本组股骨偏心距大小为(36.64±5.31)mm;股骨偏心距与外展肌力臂呈明显的正相关 (r=0.73, P<0.01),与股骨颈干角呈负相关(r=-0.46, P<0.01),与其它股骨近端解剖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男女两性间股骨偏心距、颈干角、股骨头直径、外展肌力臂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股骨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股骨偏心距大小为(36.64±5.31)mm,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利于恢复外展肌力臂,重建正常髋关节生物力学.

  • 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利昕;周兵;魏振;丁自海

    目的 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作者选择2005年01月至2008年01月间行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9.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使用Zweymüller双锥形螺旋臼及SL-PLUS矩形直柄(颈干角135°,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均为28mm)。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股骨偏心距与髋外展肌力臂具有正相关性(r=0.534,P<0.001)。髋关节术后活动度、Harris评分与股骨偏心距均存在明显回归相关关系(r=0.403,0.344,P<0.001)。⑧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对下肢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x2=4.23,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增加髋外展肌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及稳定性。

  • 偏心距重建对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胡弘;夏军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重建股骨偏心距(FO)对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对47例单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摄X线片测量,对比患侧与健侧FO.分析术后FO与患肢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的相关性,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双极头置换术的FO重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 FO绝对值大小与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低尢相关关系(r=0.23,P=0.1 18),是否进行FO重建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01)髋关节外展范围与FO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80,P<0.001),全髋置换术及人工双极头置换术的FO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FO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FO的重建能影响髋关节的外展范围,但与术式选择(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双极头置换术)无关.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