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림상필뇨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420
  • 国内刊号: 42-11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曾甫清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膀胱灌注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鹏;朱绪辉;陈松;李涛;严秋哲;杨勇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esiniferatoxin,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RTX一次性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问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每日排尿次数:28.41±10.77 vs 15.30±4.77、15.63±3.70和17.19±4.06),大排尿容量增加[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大排尿容量为:124.26±79.31 vs 187.41±67.46、188.89±62.35和161.85±65.11(ml)],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和3 M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74±1.38 vs 3.89±1.15、4.63±1.31和4.85±1.67),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O'Leary-San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用药前相比(O'Leary-Sant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27.93±4.03 vs 28.04±6.69,27.44±3.89,27.96±4.13;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 W、1 M、3 M为5.52±0.51 vs 5.30±0.47、5.33±0.56、5.44±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试验,无一例退出.使用RTX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其中20例有轻度或中度膀胱或尿道刺激症状,可以耐受,1~3天后均自行消失,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用RTX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余兆雄;李壮志;蔡勇;王超;姚华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以来300例M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术后出觋严重出血,男3例,女2例,年龄15~57岁,平均43岁,保守治疗无效后对其均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5例患者DSA显示,4例为穿刺扩张通道小动脉出血,1例为弥漫性小血管出血;5例患者栓塞后1~4天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无再次血尿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微创经皮肾穿刺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肾动静脉可靠性分析

    作者:董隽;高江平;王威;徐阿祥;朱捷;郭刚;史立新;张磊;洪宝发;张旭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肾脏动静脉的可靠性.方法:124例后腹腔镜肾切除,采用腰部3个Trocar(2个10 mm,1个5 mm),由腹膜外人路.根据肾动脉搏动找到并分离出肾动脉,游离肾动脉至适当长度,用13 mm威克外科结扎锁(Hem-o-lok,Week Closure Systems)处理肾动脉,肾动脉近心端以2枚夹闭,远心端以1枚夹闭.切断肾动脉,同法处理肾静脉.结果:1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动静脉处理过程顺利、安全,所有病例均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完成,无结扎锁滑脱现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继发性出血,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45 ml,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日6.5天.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肾脏动静脉安全、可靠、经济、操作方便.

  • 经11肋上缘径路微创经皮肾镜处理肾上盏结石23例报告

    作者:应向荣;骆振刚;周毅;李俊龙;唐爱娟;潘建刚

    目的:探讨经11肋上缘径路微创经皮肾镜术(MPCNL)处理肾上盏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肾上盏多发性结石或鹿角型结石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均作全麻,气管插管选择双腔管,男性为F37,女性为F35.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改体位为俯卧位,在B超定位下,于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紧贴11肋上缘进针,针尖方向指向上盏结石穿刺,穿刺时将患侧肺处于负压状态.沿导丝扩张形成F16的工作通道.置入输尿管镜或李逊镜,采用气压弹道碎石器在灌注泵配合下边冲洗边碎石.结果:23例均一期完成手术,无穿刺失败或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6±14.8)min,出血量(150.2±42.2)ml,1例术中输红细胞2 U.结石清除率为86.9%(20/23).无术中大出血,无肠道、肝脾脏损伤等.1例出现液胸,术后并发症为肾周血肿1例,继发性出血1例.结论:经11肋上缘径路经皮肾镜处理肾上盏结石有足够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良好.

  •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探讨(附68例报告)

    作者:孔广起;韩非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3月因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膀胱肿瘤均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其中移行细胞癌62例(91.18%),其他类型肿瘤6例;浸润性膀胱癌61例(89.71%);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47例(69.12%),远期并发症7例(10.29%).55例随访1~10年,平均5.6年,5年生存率39.71%.结论: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早期手术生存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尿流改道方式.

  • 高强度超声聚能系统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永斌;胡卫列;吕军;邓志雄;张利朝;邱晓拂;肖远松;刘俊;张长征

    目的: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美国Focus Surgery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IFU Sonablate-500型治疗仪,对22例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直肠指检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前列腺肿块大小、血清PSA、ECT骨扫描等将疗效分为完全反应(CR)、部分反应(PR)、病情稳定(SD)、病情恶化(PD).主观症状根据骨痛、排尿异常、血尿等症状的变化分为症状消失、症状改善、症状平稳、症状加剧.结果:经HIFU治疗,CR 6例,占27.3%(6/22);PR 11例,占50.0%(11/22);SD 4例,占18.2%(4/22);PD1例,占4.5%(1/22).总有效率(CR+PR)达到77.3%(17/22).主观症状消失9例,占40.9%(9/22);症状改善6例,占27.3%(6/22);症状稳定3例,占13.6%(3/22);症状加剧4例,占18.2%(4/22).主观症状总改善率(症状消失+症状改善)达到68.2%(15/22).3例伴有血尿者均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附睾炎,无尿道狭窄、尿失禁、阳痿、尿道直肠瘘并发症发生.结论:HIFU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有效、安全,为微创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的途径.

  • UPⅢ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汉章;孙颖浩;王建良;许传亮;王林辉;陈文政;余永伟;倪灿荣;殷月娥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分化特异糖蛋白(UP Ⅲ)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UPⅢ在92例腺性膀胱炎、24例正常膀胱和1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结果:腺性膀胱炎的UP Ⅲ表达位于腺上皮全层.膀胱移行细胞癌的UP Ⅲ表达主要在乳头的外周和囊腔.UP Ⅲ在腺性膀胱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0%(58/92),正常对照组为100.0%(24/24),两组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04).膀胱癌组为75%(12/16),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355).腺性膀胱炎的UPⅢ表达阴性者34例,术后85.3%(29例)有症状,仅14.7%(5例)无不适症状.结论:UPⅢ大部分来源于移行(尿路)上皮,基本上支持上皮组织转化学说.UPⅢ阴性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有关.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陈蓓;吴天鹏;欧阳海

    目的:分析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并对耐药机制进行讨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 612例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1612例标本中,支原体检出1160例,感染率为72%.其中Uu、Mh、Uu+Mh感染率分别为71%、19.7%、9.3%,Uu感染明显高于Mh感染,男性Uu感染率(75.5%)高于女性(68%),女性Mh感染率(22.1%)高于男性(16.0%),总感染率女性(59.6%)高于男性(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和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都在5%以下.Uu和Mh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Mh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而Uu对其敏感.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是主要病原体之一,鉴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变化,建议在进行支原体检测时进行药敏试验,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可作为Uu和Mh感染的一线药物.

  • 腹腔镜"漂浮法"输尿管膀胱再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玻;范治璐

    目的:探讨腹腔镜"漂浮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漂浮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7例输尿管下段梗阻患者.结果:全麻下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于梗阻上方切断,膀胱半充盈状态下侧后顶壁切开0.5~0.8 cm.将输尿管内置双J管.拖入膀胱1.0~1.5 cm,以可吸收线间断吻合输尿管浆肌层和膀胱全层.随访1.5~8.0个月,患肾积水消失.结论:改进后的腹腔镜下"漂浮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简便易行,效果可靠,易于临床应用推广.

  • 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廖贵益;于德新;方卫华;江山;施浩强

    目的:探讨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报告我院近期成功完成的2例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肾移植手术过程顺利,开放肾血流后即有尿液泌出,手术当日即进入多尿期,术后第3天血肌酐正常.住院期间无超急性、加速性、急排斥反应和溶血现象发生.两例术后分别住院36、34天后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免疫抑制治疗的加强和器官的充分灌洗,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是安全的.

  • 后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鞘瘤切除术27例报告

    作者:白亚飞;武玉东;程传宇;张雪培;高建光

    目的:应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膜后神经鞘瘤,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组27例患者均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切除腹膜后神经鞘瘤.B超检查偶然发现18例、血压升高4例、腰腹部酸疼5例.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升高1例.27例均行B超及CT检查,其中22例同时行MRI检查.肿瘤位于左侧肾上腺周围9例、右侧肾上腺周围7例、左肾下极2例、右肾下极2例、腹主动脉旁2例、下腔静脉旁5例.结果:其中26例获得成功,肿瘤直径1.55~5.0 cm,平均3.4 cm;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15~110 ml.平均65ml.腹膜损伤1例,中转开放手术,无后遗症.无损伤大血管及大出血及膈肌损伤病例,无输血病例.结论:后腹腔镜下切除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是切除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一种较好方法.

  •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探讨(附12例报告)

    作者:叶烈夫;朱庆国;张旭;李涛;傅长德;何延瑜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乳糜尿患者,手术步骤主要包括肾周淋巴管剥离、输尿管周围淋巴管的剥离以及肾门淋巴管的剥离.结果:本组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6~61岁,病史2~15年.术前诊断包括尿乳糜试验、静脉肾盂造影、脂肪餐后膀胱镜检查,乳糜尿来源于左侧7例,右侧5例.均采用后腹腔镜途径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20~60 ml,手术时间50~130 min(平均86 min),术后1~2天肠道功能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肉眼血尿,3~5天自行消失,术后住院5~7天.所有患者术后乳糜尿消失,随访3~60个月(平均32个月),无乳糜尿复发,患者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体重增加.结论: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能更清晰地观察处理肾血管周围和输尿管上段的细小淋巴管,较传统开放手术淋巴管结扎更精细彻底.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刨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 一期联合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5例报告

    作者:沈利扬;高志朝

    目的:探讨一期联合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的可行性.方法:自2001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并发尿道断裂患者24例.对其中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的患者采取急诊尿道吻合或尿道会师术,同期行骨盆骨折复位内或外固定术.术后均随访 ,时间为3~12个月.结果:1例发生耻骨后感染,无死亡和尿道二期手术;术后随访,3例患者排尿满意,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经定期尿道扩张后排尿满意.结论:骨盆骨折的早期复位和有效固定是实现尿道修复的解剖基础,一期联合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是可行的.

  • 微创经皮肾镜技术在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鹏;李泽惠;曹贵华;邱学德;方克伟;李海丹;何进;和术臣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e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技术在特殊肾结石患者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放手术中经肾穿刺、扩张,利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治疗8例患者.结果:穿刺均一次成功,一次取尽结石7例,1例残留结石再次经造瘘管取尽,术后恢复理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肾结石开放手术中配合使用MPCNL技术具有创伤小、提高结石取尽率等优点,特别是在术前估计不足,应急的状况下,术中使用MPCNL技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 不同ATG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周梅生;朱有华;王立明;王亚伟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ATG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7月进行的1 200余例肾移植中,预防和治疗使用不同ATG的225例患者资料.结果:ALG-P与进口ATG相比,抗排异效果是一致的,而白细胞下降和肺部感染情况与进口药相比,明显降低;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该类药.肺部感染发生率是不同的,治疗性使用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ALG-P抗排异效果好,副作用小,在肾移植中,是较好的免疫抑制剂.

  •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两种术式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作者:姚大强;魏金星;张雪培;王智勇;韩前河;冯超杰;杨彦峰

    目的:探讨由内向外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吊带术(TVT-O)和由外向内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穿刺入路的安全性.方法:在8具新鲜冰冻、未做防腐处理的女尸上 ,分别做TVT-O和(或)TOT;吊带置人后,分别沿吊带穿刺路径逐层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并比较各个解剖层次的吊带与血管、神经及其他器官的关系.结果:闭孔血管束与吊带的平均距离TVT-O组为13 mm(3~34 mm),TOT组35 mm(32~41 mm);吊带和闭孔神经后支平均距离TVT-O组为11 mm(3~15 mm).TOT组26 mm(20~32mm),吊带与闭孔管的平均距离TVT-O组为21 mm(18~24 mm),TOT组38 mm(32~43 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VT-O路径中吊带与闭孔各结构的距离比TOT近,提示术中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较大;SUI的治疗中采用TOT相对要安全些,可能减少血管和神经等器官损伤的潜在危险性.

  • 脊柱裂患者发生肾积水的危险因素评估

    作者:韩晓敏;李兵;李文成;陈敏;肖传国

    目的:对脊柱裂(Spina bifida,SB)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患者.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寻找与肾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裂患者被纳入研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下列因素:脊髓拴系松解手术史、尿常规、尿动力学参数包括膀胱容量、残余尿、逼尿肌反射类型、膀胱顺应性,以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性等进行评估.结果:60例患者中,29例(48%)有单侧或双侧肾积水.单因素分析显示有脊髓拴系(TCS)松解手术史、尿路感染的发生、残余尿量增加、膀胱低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对肾积水的发生有显著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五个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显示残余尿量的逐步增加、有脊髓栓系松解手术史以及泌尿系统感染为脊柱裂患者发生肾积水的危险因素,它们的危险系数分别为4.537、25.971和127.781.结论:这些结果显示,代表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与脊柱裂患者肾积水的发生有相关性.

  • 局麻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附136例报告)

    作者:张志远;孙治昆;程广飞;杨永奎;张承明

    目的:探讨输尿管腔内局部麻醉下使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行性.方法:输尿管腔内注入局麻药物配合术前辅助用药,进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36例,对疼痛评分,手术耐受性及手术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6例患者中,一次手术成功130例,占95.6%;麻醉耐受132例,占98%.结论:输尿管腔内局麻配合术前辅助用药,方法简便、安全、可行.

  • 老年先天性阴茎下弯型尿道下裂患者阴茎白膜断裂1例

    作者:王进峰;刘鑫国;胡祖良;邵志华;徐毅;吴水强

    患者,男性,62岁,农民,于2008年3月15日因"性交时阴茎突然疲软、阴茎肿痛4 h人院".患者4 h前性交时突感阴茎"咔嚓"声,随即阴茎疲软,渐肿痛,阴茎向腹侧弯曲,患者入院时无血尿.患者既往为先天性阴茎下弯型尿道下裂(冠状沟型),一直未治疗.体检:神志清,痛苦貌,心肺听诊无异常;尿道外口开口于冠状沟处,阴茎青紫,尤以背侧为著,阴茎向腹侧弯曲,压痛明显.彩超提示:阴茎海绵体供血减少,未能看到明显白膜裂口.

  • 含透明细胞的巨大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

    作者:宋鲁杰;徐月敏;俞建军;张惠箴;陈嵘;许小林

    患者,男,43岁.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伴有左侧腰背部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体检:左肾区叩击痛,左肋缘下可扪及肿块,质硬.B超示左侧肾脏结构消失,代之以低回声结构,肿块大小约178 mm×95 mm×120 m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环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左侧肾门及腹主动脉旁见数枚淋巴结,大者为33 mm×23 mm.CT示左肾实质性巨大占位,密度不均,肿块内部可见大范围坏死囊变,其边缘呈环形钙化.

  • 多囊肾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后脐切口疝1例

    作者:黄盛松;吴登龙;谷宝军;付飞国

    患者,男,84岁.因双侧多囊肾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后脐旁发现腹内容物膨出1天急诊入院.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病史10余年,慢支肺气肿病史20余年,无糖尿病、腹壁疝病史.

  • 一侧肾透明细胞癌并发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

    作者:金重睿;徐月敏;俞建军;金三宝

    患者,男,74岁.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超声检查示左肾占位入院.B超示左肾中上方见一圆形无回声区,大小约58 mm×57 mm×76 mm,形态欠规则,略呈分叶状,边界清,见包膜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上方无回声区未见增强.KUB+IVP示左肾未显影,内见钙化灶.CT示左肾中上极占位,直径约75 mm,肿瘤经造影后增强,肾周未见肿瘤侵犯,未见肿大淋巴结.

  •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6例报告

    作者:姚立欣;童强;羊继平;刘军;黄金明

    目的:探讨非浸润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PTCC)的病理以及诊治.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6例PTCC的临床资料.6例年龄67~74岁,平均71岁.3例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和排尿困难,有BPF{史,经系统检查术前诊断为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和BPH,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例尿频尿急血尿,经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膀胱原位癌(Tis)G3,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Briker术);1例诊断BPH,行TURP;1例有2次膀胱癌手术史.进行性排尿困难,前列腺质硬,诊断为膀胱颈挛缩,行TUR切除膀胱预及前列腺.所有病例术前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提示前列腺肿瘤.结果:3例TURBT加TURP者膀胱病理为移行细胞癌(TCC)P1aG2、P1bG2、P1bG2,前列腺标本中发现前列腺导管内TCC细胞簇未穿透管壁,随访3~5年,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1例膀胱癌复发再次TURBT;经Briker术者膀胱病理为PisG3,前列腺导管内非侵润性移行细胞癌,随访7年无癌生存;1例TURP后病理发现PTCC,膀胱镜随访,于术后10周发现膀胱多发性TCC G3,拒绝再次手术,1年后死亡;有膀胱癌史者的TUR标本发现TCC已穿透前列腺导管侵犯基质,2月后发现肝脏转移而于术后5月死亡.本组6例PTCC均因术后病理而诊断,占本院同期所有TCC的1.9%.结论:PTCC多与膀胱癌伴发,早期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生化、影象学提示而容易漏诊.病理是目前唯一的诊断途径.危险因素包括:①高级别膀胱TCC;②多发性膀胱TCC;③膀胱Tis.相比前列腺穿刺活检,TUR获取的组织标本阳性率高.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疗效肯定,TURP亦可作为治疗PTCC的有效手段.

  • 经尿道电切、汽化电切及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BPH的比较

    作者:李才;乔建国;尉庚昌;宋大清;曹居栋;武涛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TUPKVP)三种不同的电切方式治疗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经过上述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过的600例患者中,按三种术式各随机抽取20例条件具有可比性的患者,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TURS的发生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MFR)和剩余尿(PVR)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三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TURP长,TUVP次之,TUPKVP用时短.术中出血量TURP多,TUKVP次之,TUVP少.术后膀胱冲洗的时间及留置导尿管的时间TUPKVP短.TUVP次之,TURP长.术后低钠血症或水中毒的发生率:TUPKVP及TUVP均未发现,TURP则较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短期内的(1个月内)尿失禁见于TURP及TUVP,术后1个月内的继发性出血见于TURP及TUVP,而TUPKVP则未见上述并发症.结论:三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同.但TUPKVP安全性好,适应症宽,特别有利于对高龄高危BPH患者进行手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肖龙;雷永虹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成功案例.方法:对15例阴茎癌而接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1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增大,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结论:阴茎癌容易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建议常规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钬激光烧灼大鼠膀胱黏膜后的形态和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周吉;赵豫刚;石洪波;张雪军;孙晓松;门晓炜;陈斌;郑涛;王锐;周飞;余志运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生组和钬+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氧化氢酶(MPO)、过氧化氧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管生长、移行上皮组织形态、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的膀胱壁各层少许炎性细胞浸润;钬+生组膀胱壁黏膜层和肌层内小血管充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层已脱落.脱落处炎症表现较重;钬+地组膀胱各层小血管充血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钬+生组膀胱壁各层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凋亡,对照组、钬+地组膀胱各层部分移行上皮细胞凋亡,但凋亡程度均较钬+生组轻;钬+地组BvC(P<0.01)、BvSAP(P<0.05)、BvSAD(P<0.05)及Al(P<0.01)与对照组、钬+生组相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钬+生组MPO活力、CAT活力和MDA含量与钬+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活力与钬+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烧灼对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有破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这种破坏作用.

  • 转移性肾细胞癌中Connexin32、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志全;刘昊;苏耀武;王志华;叶章群

    目的:通过观察肾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 32,Cx3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转移性肾癌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研究44例肾癌及1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Cx32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Cx32、VEGF在肾癌中和在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3%、90.0%和79.5%、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x32、VEGF在转移性肾癌和临床分期局限性肾癌的阳性率分别为0%、36.4%和90.9%、75.8%,Cx3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VEG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癌中,Cx32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660,P=0.001).结论:Cx32及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肾癌的发生、进展、转移中发挥作用,提高Cx32的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的发展,并增强抗VEGF类药物在转移性肾癌中的疗效.

  • 两种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云;许传亮;李志华;杨庆;顾正勤;王林辉;孙颖浩

    目的:通过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N-butly-N-(4-hydroxybutyl)nitrosamine,BBN](BBN)喂饲和MNU膀胱灌注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BBN诱癌组大鼠使用0.05% BBN溶液连续喂养六周.后改用2%枸橼酸钠溶液作后续喂养22周,第28周为诱导的终点.MNU诱癌组大鼠行MNU膀胱灌注,每两周灌药1次,每次2 mg/只.共4次.第10周为诱导的终点.比较两组大鼠的成瘤率和死亡率.结果:BBN诱癌组30只大鼠喂养28周后存活16只,11只成瘤,死亡率46.7%,存活大鼠成瘤率68.8%;MNU诱癌组30只大鼠第10周存活28只,25只成瘤,死亡率6.7%,存活大鼠成瘤率89.3%.结论:利用MNU行大鼠膀胱灌注的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具有成瘤时间短、成瘤率高、大鼠死亡率低等特点,优于BBN喂饲大鼠成瘤的方法.

  • 缝隙连接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占习双;吴天鹏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之间的主要通讯方式之一,阴茎海绵体平滑肌中含有大量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海绵体收缩与舒张的协调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调节着阴茎海绵体的舒缩,参与阴茎勃起的调控,很多疾病影响着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而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 泌尿系结石治疗技术新进展

    作者:叶章群;余虓

    随着ESEL、URL、PCNL和腹腔镜取石术的相继出现,改变了长久以来以开放性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泌尿系结石可通过微创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输尿管镜、碎石能量、结石收集装置和排石药物不断涌现,这些都推动着结石治疗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治疗
  • α1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BPH 3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顺

    BPH是男性老年常见疾病.我科自2005年以来应用盐酸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单药治疗BPH患者35例,现报告如下.

  • 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 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俊岩;张兵;甄佳学;田力;杜东升

    我院于2007年3~12月对门诊50例BPH患者进行分组药物治疗比较,以观察盐酸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导致的LUTS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自体组织工程颊黏膜尿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渊;曾甫清

    2008年4月,作者报道了世界上首次自体组织工程颊黏膜(TEBM)应用于尿道成形术的结果.共为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每名患者取颊黏膜0.5cm×0.5 cm大小,细胞培养至(3 cm×5 cm)~(3cm×10 cm),获取角蛋白细胞约27.5×106个及成纤维细胞13×106个,种植于组织工程支架上爬行7天使之有正常的层次,病理检查与正常颊黏膜相似后行尿道成形术.

临床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