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井冈山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人群分布探析

    作者:尹汉明;吴立炯;陈彩芬

    目的:调查分析井冈山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人群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计划供血,为无偿献血宣传提供更多可行的依据.方法:对14 037名无偿献血者,参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采血前,进行咨询和身体检查,采血后对血型进行鉴定.结果:ABO血型分布特征O(36.7%)>A(32.5%)>B(23.4%)>AB(7.4%),检出RhD阴性53人,占0.38%,与江西省及本地区普通人群ABO血型频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献血者年龄介于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30.4岁.结论:井冈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ABO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省普通人群血型特征基本相符,从年龄上看20岁左右的献血者有明显的集中性.

  • 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研究

    作者:相恒泉;郁正芹;吕海军;袁海涛;姚勇;李克勤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汉族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75123例献血者进行ABO、Rh及MN血型分型,Rh阴性血型进行C、c、D、E、e基因分型和MN血型系统中的M、N抗原检测,计算各基因频率。结果:在ABO血型中,A、B、O和A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82%、35.18%、23.04%和11.96%,基因频率分别为p=0.2370,q=0.2380,r=0.48;Rh 阴性占0.43%,Rh 血型基因频率 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MN 血型分布规律 MN>N>M,基因频率 m=0.4742,n=0.5258。结论:开展对 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分析,对建立血源队伍、满足临床用血有重要意义。

  • 怀化市献血人群Rh(D)阴性稀有血型筛选结果分析

    作者:卢海燕

    目的:了解怀化市献血人群Rh(D)阴性稀有血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Rh血型定型试剂,采用平板法对106 082名献血人员进行Rh(D)初筛.可疑者用试管法确认,初筛阴性标本再经过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确认,并进行Rh因子C、c、D、E、e和不规则抗体筛选.计算Rh(D)阴性稀有血型分布情况.结果:筛选确认Rh(D)阴性296名(0.28%).弱D 2名(0.004%),不规则抗体1例(0.001%).结论:本市Rh(D)阴性分布频率在我国汉族Rh(D)阴性频率0.2%~0.5%相互吻合[1~3].

  • IgG抗-E、抗-c引发新生儿溶血病1例

    作者:刘冀华;李铁夫;栗芳;张红利

    目的观察Rh血型系统IgG抗-E、抗-c引发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表现.病例简介张某、32岁,血型BCCDee,孕三产三,第一胎健在,第二胎黄疸后遗症形成脑瘫,第三胎足月娩一子,生后16h皮肤黄染,且进行性加重.子血型为0CcDEe;夫血型为BCcDEe.结果在患儿及母血清中均查型IgG抗-E、抗-c抗体.母血清抗-E为16,子为4,母血清抗-c为4,子为2.讨论本例HDN为典型的同一丈夫Rh血型多次妊娠引起,当夫妇AB0血型相容且均有D抗原时,不容忽视Rh系统其它因子的检测,因为某种因子的不相容,都有可能引发HDN.

  • 受血者输血中Rh血型E抗原对患者机能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马经琼;朱振新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中Rh血型E抗原对患者机能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200组受-供血者的血标本,其中100组受-供血者E抗原均呈阴性为A组,另100组受血者E抗原呈阴性、供血者E抗原呈阳性为B组.受血者输血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M(IgM)、IgG抗体及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结果 A组输血前后血清IL-2、IgM及IgG抗体水平均无明显变化.B组输血后IL-2、IgM及IgG抗体水平均呈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过程,均在输血后5d达到高,在输血后18d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B组输血后3、5、10d IL-2、IgM及IgG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5);A组输血前后血清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B组输血后CD4+细胞数均呈先逐渐升高后降低,CD8+细胞逐渐降低后升高,均在输血后3d达到高和低,在输血后18d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B组输血后5、10d CD4+细胞数均明显高于A组,CD8+细胞低于A组(P均<0.05).结论 Rh(E)抗原阴性的受血者在输注E抗原阳性血制品后,其机能免疫功能将出现有时间限制的改变;临床应加强对受-供血者的Rh(E)抗体的检测,配型满意后方进行输血,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安全性.

  • 襄阳地区23例RH血型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治疗探讨

    作者:叶海辉;李从荣;李智山;皮佑珺

    目的 回顾性分析襄阳地区23例RH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患儿情况,为该地区RH-HDN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支持资料.方法 收集自2009年襄阳五家医院开展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并明确诊断23例RH溶血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对其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RH分型、不规则抗体定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确诊的孕妇进行血浆置换,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然后观察患儿的胆红素指标以及部分生命体征,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儿母亲的RH(D)阴性20例(87.0%),血清学表型分布为ccdee 9例(39.1%)、Ccdee8例(34.80%)、CcdEe2例(8.7%)、CcdEE1例(4.3%).另外三例RH表型为ccDee 2例(8.7%),ccDEe 1例(4.3%).新生儿的血清学表型分布为ccDee 5例(21.7%)、CcDee3例(13.0%)、ccDEe6例(26.1%)、CCDee2例(8.7%)、CcdEe 7例(30.4%).22例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前、后胆红素对比均有明显降低;术中患儿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均稳定,未出现不良反应,未作特殊处理.术后追踪观察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查、孕妇进行血浆置换和药物治疗,以及在及时准确RH-HDN的诊断后采取换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RH-HDN.

  • 藏族人群检测Rh系统D、C、E抗原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

    作者:周云

    目的 研究Rh系统D、C、E抗原在藏族人群分布特征,分析Rh抗原检测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方法961人份血液样本均采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藏族健康体检者,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系统D、C、E抗原,记录Rh表型与Rh系统D、C、E抗原分布情况.结果961例藏族受检者共检出10种Rh表型,分别为DCCee(42.6%)、DCcEe(35.0%)、Dccee(12.8%)、DccEE(7.7%)、DccEe(0.8%)、DCCEe(0.3%)、DCcEE(0.1%)、Dccee(0.1%)、ccee(0.4%)、Ccee(0.2%).961例藏族受检者中RhD与RhC抗原占优势,阳性率分别为99.4%、90.6%,RhE抗原阴性率较高,为56.1%.藏族与汉族人群Rh系统D、C、E抗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族人群Rh系统D、C、E抗原分布与汉族人群相似,在输血治疗中可参考汉族人群处理,应重视Rh系统E抗原检测,保证输血安全.

  • 新疆维吾尔族Rh血型特征

    作者:兰炯采;周华友;白旭华;陈小平;邢颜超

    本研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Rh血型特点.采用Rh血清学分型,改良抗球蛋白实验,氯仿/三氯乙烯吸收放散实验、RH上游盒、下游盒、杂合盒、D基因10个外显子,RH Dψ假基因等检测1 230份维吾尔族血样本.结果表明:RhD阴性频率为5.8%,未发现Del型.对72份RhD(-)样本进一步研究发现,ccee(57.02%)和Ccee(29.82%)表型,RHD-/RHD-基因型(94.44%)及D基因外显子全缺失型(91.12%)常见.未发现RHDψ假基因.结论:我国新疆维吾洋族Rh血型兼有黄种人与白种人Rh特点.

  • 流式细胞术检测弱表达D抗原的探讨

    作者:吴筱莹;徐红先;熊文;邵超鹏

    曾有报道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红细胞膜D抗原密度(D antigen density),为此提出采用敏感的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D抗原弱阳性表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可行性.2010年至2011年间采用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到6例D抗原弱阳性表型和7例DEL型样本,通过RHD基因定型、合子型分析和RHD基因序列测定,鉴定3例为弱D15型,3例为部分DV Ⅰ-Ⅲ型,7例为DEL型且均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取正常RhD阴性2例和正常Rh(D)阳性样本2例作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上述弱D15型、部分DV Ⅰ-Ⅲ型和DEL型,观察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弱D15和部分D型DV Ⅰ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与Rh(D)阴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判读为D抗原阳性;7例DEL红细胞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与Rh(D)阴性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结果均可判读为阴性,其中包括1例DEL,其红细胞样本的吸收放散检测结果为强阳性,即使IAT检测的结果也显示为“±”,合子型分析显示为RHD+/RHD+纯合子,流式检测亦为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D抗原的敏感度与IAT相近,低于吸收放散试验;用于检测弱D或部分D型不如IAT简便实用,用于检测DEL型其敏感度不够.

  • 福建省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

    作者:卓传尚;卓孝福;郭永建;王长青

    为了探讨RhD阴性福建个体的RHD基因结构,设计1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应用PCR-SSP技术检测104名福建省RhD阴性献血者的RH基因型,并对部分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同时对2例携带RHD基因RhD阴性样本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61.54%阴性福建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RHD-/RHD-),25.97%RhD携带RHD 1227A等位基因(其中62.96% 为 RHD+/RHD-杂合子,37.04% 为 RHD+/RHD+ 纯合子),8.65%携带RHDCE(2~9)-D等位基因,1.92%携带RHD 710delC等位基因;多数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中,发现6例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2例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同时检测8个RHD基因外显子以及RHD 1227A等位基因,以预测RhD表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某个RHD基因外显子的准确性(χ2=24.43,p<0.005).结论:RhD阴性福建个体RHD基因具有多态性;在中国用RHD基因分型完全替代血清学检测RhD表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 中国人Rh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者:吴俊杰;洪小珍;许先国;何吉;傅启华;严力行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epecific 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从22例弱D中检测到10例部分D表型,其中D Va(Kou.)、D Va(Hus.)和D Va-like(YH.)各1例,D Ⅵ typeⅢ表型7例.结论:10例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得到明确,其中D Va(Kou.)、D Va-like(YH.)表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 RhD(-)非血缘献血者Del的检测分析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作者:别立莉;马宏伟;陈赞;张伯伟

    本研究旨在分析RhD(-)非血缘献血者中Del的检测,采用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RhD(-),应用热-乙醚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38 526名健康无偿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和IAT试验确认RhD(-)者为106人,热-乙醚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28例,在RhD(-)中的比例为26.41%,Del中各表型的频率分别是Ccee 22例,占78.57%,CCee 4例,占14.29%,CcEe 2例,占7.14%.结论:用热-乙醚吸收放散实验检测Del对合理运用Rh阴性血源具有重要意义,本地区人群的Del表型频率与中国不同区域人群及日本人群Del表型频率有差异.

  • 一例弱D血型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分析

    作者:徐慧英;王蕊;林春燕;俞石芳;刘春华;陶志华;廖昭平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一例弱D血型表型及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集(玻璃珠/凝胶)卡对该弱D血型进行血清学分析,鉴定该标本12种D抗原表位以确定其表型,对RhD基因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杂合性.结果:该个体盐水法与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均为dCcee,但微柱玻璃珠卡法抗-D检测结果为1+,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缺失部分D表位.测序检测发现,该标本存在等位基因c.1022T>A,结合其血清学反应格局更符合部分D表型,RHD合予型鉴定为D/d.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一例弱D血型归为弱部分D型更为恰当.

  • Rhesus盒检测技术

    作者:兰炯采;周华友;夏荣;曹琼;邢颜超;庞桂芝;吴灿;杨全科

    为了研究Rhesus盒的检测技术及意义,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的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PCR-SSP和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和杂合的Rhesus盒.结果表明:DNA标准品验证本技术可靠,随机非血统关系RhD阳性者中,RHD+/RHD-型占9.00%,RHD+/RHD+型占91.00%;RhD阴性者中RHD+/RHD-型占26.14%,RHD+/RHD+型占3.92%,RHD-/RHD-型占69.94%.结论:Rhesus盒检测技术可用于分析RhD单倍型基因结构,用于遗传、临床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等研究.

  • 中国汉族Rh血型基因多态性观察

    作者:兰炯采;王从容;魏亚明;周华友;曹琼;张印则;库热西江;武大林;刘忠

    为了观察中国汉族非血缘关系随机个体和家系Rh血型的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技术,扩增Rh血型C/E基因,D基因外显子,内含子2和10,插入片段以及Rh Box,检测160例Rh阳性个体,71例Rh阴性个体及7个先证者为Rh阴性的家系的血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带有C抗原的Rh D阴性个体D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D基因外显子有完整的、部分缺失和完全缺失的3种形式;先证者为Rh D阴性的家系中,大部分成员均出现插入片段和Rh Box,且在遗传上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插入片段或Rh Box并未影响D基因的表达;全部Rh D阴性和阳性个体中没有发现"正常的"Rh D外显子4.结论:中国人带C抗原的Rh D阴性者的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具有完全缺失、部分缺失和不缺失3种情况,并可能存在特殊的D(nf)Ce单体型;本组样本不能确定插入片段和Rh Box与D基因表达有关,插入片段和Rh Box的生物学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国汉族的Rh血型基因序列不同于白种人,应建立本民族的Rh基因文库.

  • Rh弱D及Del样本的检测研究

    作者:王晓珠;兰炯采;吴绪华;周华友;刘维佳;刘丹;齐村生;曾凤芹;杜克清

    为了研究初筛为RhD(-)样本中弱D及Del的检测,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弱D,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表明:在26 200例献血者中,常规血清学初筛D(-)者56例(2.14‰),其中经IAT实验确认为弱D型者5例,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9例,且与CE表型相关.结论:为了临床输血安全,经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实验检测是否为弱D及Del.

  • 焦作市无偿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调查

    作者:李雪英;张国平;韩惠云;王林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及Rh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筛查出的Rh阴性标本,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以排除Du型.结果 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 26.63%,B 32.70%,O 30.10%,AB 10.57%.Rh(D)阴性者占献血人群比率为0.42%.结论 本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Rh(D)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占0.2%~0.5%的特点.

  • 微板法鉴定Rh血型临界值的选择

    作者:张国平;韩惠云;李志平

    目的研究微板法检测Rh血型临界值的选择.方法通过已知Rh阳性及Rh阴性标本的试验结果,选择判读是否凝集的临界值,并观察所选临界值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所选临界值判读准确率达99.5%,实现了Rh血型检测的自动化、标准化、结果的数据化.结论微板法筛查Rh血型,适用于血站系统Rh阴性献血员的大批量筛选和管理.

  • 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高景波;王芳

    目的::观察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7541例无偿献血者血型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血型检测及分析。结果: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99.94%,RhD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100%。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可用于血站血型检测。

  • 高致敏Rh阴性受者二次接受Rh阳性供肾移植一例

    作者:苏顺业;刘鲁东;卢洪凯;高远

    近年来,随着Rh血型不合肾移植的开展,如何确保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已成为肾移植领域的重要课题[1].我国Rh阴性血型较罕见,故Rh阴性肾移植受者寻找同型供肾非常困难.近年来,国内部分移植中心已有多例关于Rh阴性受者成功接受Rh阳性供肾移植的报道[1-2],但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高敏Rh阴性受者二次接受Rh阳性供肾移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1例PRA高敏Rh阴性受者接受Rh阳性供肾二次肾移植的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448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