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림상필뇨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420
  • 国内刊号: 42-11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曾甫清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睾丸横过异位合并尿道下裂1例

    作者:黄包德;曾洪飚;刘家荣

    患儿,男,1岁4个月,以出生后即发现双侧阴囊空虚为主诉入院.体检:阴茎长约2.5 cm,向腹侧弯曲.包皮系带处呈V形缺损,阴茎头未见尿道开口,尿道开口于阴茎体根部.双侧阴囊扁平,双侧阴囊内均未触及睾丸,左侧腹股沟中段可触及一睾丸样物,约1.0 cm×0.6 cm,不能推入阴囊内,右侧腹股沟区未触及睾丸.浅表彩超提示左侧腹股沟管内可见睾丸回声,大小约1.02 cm×0.56cm;右侧腹股沟管内未探及明显睾丸回声.

  • 尿崩症并蹄铁肾致泌尿系重度扩张积水1例

    作者:王国录;刘玉坤;王鹏

    患者男,16岁,因“自幼多饮、多尿,间断发热1年,发现双肾输尿管积水10个月”入院.患者自幼患尿崩症,未正规治疗,平素饮水量约7.51/d.1年前因发热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肾积水,蹄铁肾畸形,肾性尿崩症”,给予双肾造瘘.术后行泌尿系顺行造影示双肾及输尿管重度扩张、积水,双肾旋转不良,以左肾为著.泌尿系CT示蹄铁肾畸形,双肾及输尿管重度扩张、积水.

  • 前列腺黏液腺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潘俊;王昭辉;代睿欣;白遵光

    目的:总结前列腺黏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M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例前列腺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分别为82和73岁,因排尿困难入院,tPSA分别为15.59 ng/ml和210.1 ng/ml,术前CT或MR1检查未见前列腺癌表现.1例行TURP术,术后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后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个月,然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部分切缘阳性,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辅助放疗.结果:1例随访4年,排尿通畅,未见肿瘤转移.1例随访19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前列腺MC临床罕见,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确诊手段;内分泌治疗有效,根治性手术预后与普通前列腺癌类似.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黏液腺癌
  • 尿道海绵体游离术治疗尿道下裂并阴茎弯曲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毅东;吴旻;庄利恺;陈恕柱;叶惟靖;陈方

    目的:探讨尿道海绵体游离术在治疗尿道下裂并阴茎腹侧弯曲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3年7月采用尿道海绵体游离术治疗尿道下裂阴茎腹侧弯曲患者16例,其中阴茎远端型4例,阴茎近端型6例,阴茎阴囊型6例.结果:术后14~21天拔除导尿管,均排尿顺利.随访12~24个月,1例术后尿道狭窄,行尿道镜直视下扩张后治愈;余均对阴茎外观满意,排尿通畅,无尿瘘及尿道狭窄,勃起时无阴茎下弯.结论:尿道海绵体游离术适用于治疗尿道板、尿道海绵体发育良好合并阴茎腹侧弯曲的尿道下裂患者,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水草酸钙晶体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吴柏霖;郭小林;王博涵;刘军;夏丁;杨欢;陈志强;叶章群;徐华

    目的:研究一水草酸钙(COM)晶体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以永生化的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COM处理细胞,再以DAPI染色并细胞计数研究COM对HK-2细胞增殖的作用;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含量,说明COM对HK-2的毒性;应用MTS法绘制HK-2细胞增殖曲线;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M对HK-2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的作用.结果:DAPI染色后并细胞计数后HK-2细胞增殖能力经0.1 mmol/L的COM处理后便受到抑制,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并随COM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更加显著.1 mmol/L的COM可使HK-2上清中的LDH显著升高,并在5 mmol/L更加明显.1 mmol/L的COM处理HK-2细胞后,细胞增殖曲线显著低于对照组,5 mmol/L的COM在处理HK-2细胞的第6天几乎全部死亡.0.1 mmol/L的COM可使HK-2细胞凋亡显著增加,1 mmol/L的COM可使HK 2细胞坏死显著增加,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0.1 mmol/L的COM刺激HK-2细胞即可使细胞出现生长抑制,浓度达到1 mmol/L后,则可出现细胞死亡.

  • 和厚朴酚促膀胱癌细胞周期停滞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宋剑楠;钱峰;齐涵;张士伟;张古田;郭宏骞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对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类膀胱癌细胞BIU87,以和厚朴酚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设定不同药物浓度,经过24、48、72 h药物作用,观察细胞生长和死亡状态;药物作用24 h,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细胞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的细胞生长周期变化;细胞经过药物作用72 h,观察细胞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克隆细胞团数量;细胞加入荧光标记物,选取不同浓度药物各作用1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药物是否促进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以杀伤肿瘤细胞;提取经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的细胞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和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该药物对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细胞G1期和SubG1期比例逐渐增高,细胞克隆团数量呈递减趋势;细胞在药物作用下有明显的Caspase3、PARP、CyclinD1、Cdk2、P21、P27、Bax/Bcl-2、Bcl-xL的趋势性表达,同时和厚朴酚促进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激活细胞内MAPK信号通路的转导,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结论:和厚朴酚对人类膀胱癌细胞BIU87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该药可使细胞生长在G1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激活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纳米细菌及其诱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越;张力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于结石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仍然无法得出一个完整的定论.20世纪90年代后,纳米细菌的发现使人们对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但纳米细菌是否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体,以及如何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旨在介绍纳米细菌的本质及其独特的生物作用,综述纳米细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讨论纳米细菌作为泌尿系结石的发病因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作出展望.

  • 尿脓毒血症病因学及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杨旭凯;王养民

    尿脓毒血症病情凶险,进展快,患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仍无有效的预防、早期筛查以及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现结合文献复习,将尿脓毒血症病因、常用诊断指标、治疗及蛋白组学在尿脓毒血症的应用做一综述.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的经验与体会

    作者:沈周俊;许天源;王先进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较传统开放手术的出血及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短期肿瘤控制及功能恢复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机器人外科设备的不断改进,未来RARC可能成为膀胱癌手术的标准选择.

  • 肾上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袁平成;郭刚;马鑫;陈小刚;张青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1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诊治原发性肾上腺PEComa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的肾上腺PEComa非常罕见,该病术前多无特异临床症状,容易通过影像学手段发现,但难以确诊,终诊断依靠病理学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须长期随访.结论:原发性肾上腺PEC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依靠病理学方法诊断.其生物学行为不明确,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尿待诊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吴钉;郭永连;袁静萍;袁京生;李国灏

    目的:评价非侵袭性尿脱落细胞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zation,FISH)在血尿待诊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和完善血尿待诊病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因血尿体检的正常人10例,通过FISH技术检测9号染色体p16号位点、3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17号染色体,建立FISH检测方法并确立阈值.同时收集185例血尿患者晨尿同步进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及FISH检测.以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为金标准,评估FISH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特异性为91.8%,敏感度为94.3%;尿脱落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为97.3%,敏感性为36.1%.两者相比,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尿脱落细胞学相比,FISH在血尿病因学膀胱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而特异度两者相近.FISH使低级别浅表型尿路上皮癌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几乎能检测出所有高级别的浸润性膀胱癌.FISH的染色体3、7、9和17是血尿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一种有前途、无创性分子检测方法.

  • 膜性层面分离法在改良根治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中的运用

    作者:黄黎明;袁丹;钟明珠;林智;付锦高;陈伟文;廖勇彬;庞健;吴荣海

    目的:评价运用膜性层面(Camper筋膜浅深层之间)分离法在改良根治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中的控瘤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35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50岁.以Catalona的改良腹股沟淋巴切除为模板,运用膜性层面的分离方法整块剔除双侧阔筋膜上浅组和筛筋膜下股血管前面和内侧深组淋巴脂肪组织.保留阔筋膜和大隐静脉且未行缝匠肌转位.双侧同期清扫20例,分期1 5例.随访8~69个月,中位随访37个月.追踪患者生存及并发症.结果:35例清除淋巴结总数753枚,平均每人每侧10.8枚.阳性患者80%(28/35),其中单侧阳性85.7%(24/28),双侧阳性14.3%(4/28).3年总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5.2%,其中pN0、pN1、pN2均为100%,pN3为75%.保留阴茎局部复发9.5%(2/21).腹股沟区总并发症23%(8/35),包含切口感染5.7%(2/35),下肢及阴囊淋巴肿8.6%(3/35),局部复发8.6%(3/35);未发生皮瓣坏死及植皮;无下肢静脉血栓.结论:膜性层面分离法疗效与经典根治术相似,并发症明显降低.

  • 免打结倒刺缝线与传统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殷国林;张大宏;宋正尧;林莉

    目的:探讨免打结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3年6月~2014年6月由同一组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7例,术中均采用分层连续缝合.根据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免打结缝线组,n=14),B组(传统可吸收线组,n=13).对两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7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或行肾脏切除.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12)min、(80±1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6.5)ml、(132±7)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0.6)d、(6.4±0.5)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无尿漏、无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B组出血伴尿漏1例,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WIT分别为(18±4)min、(24±3)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术前患肾GFR分别为(42.8±3.8)、(42.6±4.0)ml/min,术后1个月分别为(35.8±3.6)、(31.6±3.9)ml/min,A组GFR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后者(P<0.01).术后3个月分别为(40.9±3.9)、(39.6±4.2) ml/min,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免打结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缩短WIT,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大大缩短学习曲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二次电切治疗T2a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靖达;刘学森;邢力永;孙二琳;刘春雨;韩瑞发;刘利维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治疗T2a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 3年12月收治的113例T2a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53例二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一次电切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3、5年肿瘤复发率、生存率及肿瘤进展情况,研究分析T2a期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电切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39.6% (21/53),对照组复发率为65.0%(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恶性程度分级多较轻.但肿瘤进展为T2b期及以上者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内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全切的比例分别为7/53、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电切治疗T2a期膀胱癌患者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减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除的风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T2a期膀胱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 转移性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联合间歇化疗的初步经验(附10例报告)

    作者:喻彬;蔡宏宙;徐子程;须霆;邹青

    目的:评价转移性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联合吉西他滨+替吉奥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0例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癌患者联合间歇化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 g/m2×1、8d+替吉奥0.5 bid×1~14 d,每21天为1个周期,首轮4周期后化疗间歇性重复进行.化疗同时继续口服索拉非尼400 mgbid,直至治疗失败或患者不能耐受.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全部10例患者总体反应率(ORR) 10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1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 2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Ⅱ~Ⅲ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转移性肾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后联合吉西他滨+替吉奥间歇化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 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性肾癌长期存活因素的探讨

    作者:李永强;李汉忠;邓建华;张玉石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性肾癌的疗效,分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选择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19例,年龄39~73岁,中位年龄51岁.组织学分型以透明细胞癌或透明细胞癌为主16例(84.2%),嫌色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采用索拉非尼400 mg,每天2次口服,直至肿瘤再次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时止.结果: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已超过5年者19例,可评价疗效,占同期患者的28.4%(19/67).平均随访时间5.8年,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部分缓解(PR)8例,其中肺部病灶6例,肾脏病灶1例;完全缓解(CR)1例,为肺部病灶;疾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PD)3例;总缓解率为13.4%(9/67),疾病控制率为23.8%(16/67).发生频率较高的不良反应分别为手足皮肤反应16例(16/19,84.2%),脱发15例(78.9%),血压升高14例(73.7%),疲乏14例(73.7%),食欲下降13例(68.4%),牙龈肿痛11例(57.8%),腹泻10例(52.6%),皮疹9例(47.4%),口腔黏膜炎9例(47.4%),贫血5例(26.3%).转氨酶升高4例(21.1%).索拉非尼完全失效后,采用舒尼替尼治疗1例,PD;采用依维莫司治疗1例,SD.中位无进展时间为31.4个月.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长期生存的患者相关预后因素仍需进一步观察.

  • 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阳性淋巴结在盆腔内分布状况的研究

    作者:王琦;于德新;张涛;丁德茂;闵捷;陈磊;邹慈;马嘉兴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分布情况,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岁.依据大体及病理标本按肿瘤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膀胱底部组、膀胱颈口受侵组、膀胱侧壁组和膀胱顶后壁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区域分为闭孔、髂内、髂外、髂总及骶前共五组.统计分析不同部位肿瘤在各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结果:膀胱底部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孔、髂外、髂总、髂内、骶前,髂总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P=0.001);膀胱颈口受侵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骶前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P=0.004);膀胱侧壁组与膀胱顶后壁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闭孔(16.8%)、髂外(12.7%)、髂内(11.3%)、髂总(4.1%)、骶前(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闭孔组淋巴结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应作为常规清扫区域;膀胱底部肿瘤易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颈口受侵后骶前淋巴结阳性率增高,清扫区域应向上扩大;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不同发生部位肿瘤有其主要转移区域,术中应注意对该区域淋巴结重点清扫.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组织Gleason评分差异性的研究

    作者:王友林;朱磊一;姜波;高健刚;刘之俊;郑帅帅;侯四川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青岛市立医院2009年2月~2014年11月间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术前10+X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及其差异性.结果:66例患者中,高分化癌(Gleason评分2~4分)0例,中分化癌(Gleason评分5~6分)13例(19.7%),低分化癌(Gleason评分7~10分)53例(80.3%);前列腺穿刺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符合率为S1.S%,评分偏低39.4%,评分偏高9.1%.按前列腺癌分级分组整体评价,Gleason评分符合率分别为3~6分34.5%,7分75.0%,8~9分33.3%.结论:应用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较为可靠,但临床医生仍需考虑到其局限性.

  • 肾癌合并静脉癌栓诊疗方式的探讨及疗效观察

    作者:王劲夫;王建业;万奔;魏东;张力青;邓京平;邓庶民;朱生才;苏鸿学

    目的:探讨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疗方式,观察整体生存状况及静脉癌栓级别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9±14.9)岁.癌栓级别1级(癌栓位于肾静脉内)9例,2级(癌栓位于肾静脉以上膈肌以下)10例,3级(癌栓位于膈肌以上)2例.18例行手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癌栓级别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超、增强CT和MRI对静脉癌栓的检出率分别为52.4%、100%和92.9%;1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7.2±8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 233.3±2 848.2)ml,平均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6.9±6.4)d,平均住院时间(28.4±18.8)d.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4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6.8%.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静脉癌栓级别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增强CT或MRI评估癌栓准确率高;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但风险高,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癌栓级别与预后相关.

  • 微X线衍射法在泌尿系结石检测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细生;张泽键;刘春晓;彭乃雄;万淑科;黄艳红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分析方法,分析我院[编者按:单中心研究结果不能作为本地区的数据来源,只能略见一斑]泌尿系结石的主要化学成份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采用X线衍射法对我院随机取样的48枚人体泌尿系统结石标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我院泌尿系结石以结晶态物质为主,其中草酸钙结石占65%,尿酸结石占35%;草酸钙结石中大都含有磷酸盐,但含量通常小于18%.结论:草酸钙、尿酸和磷酸盐构成了我院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采用微X线衍射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泌尿系结石的化学组份和物相.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的经验和技巧

    作者:甘澍;王树声;陈志强;白遵光;黄钦展;周建甫;孟凡喆;杨志刚;向松涛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出血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SRAE)的临床经验和技巧.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4年9月期间施行PCNL手术者2 306例,其中术后发生出血保守治疗失败后行SRAE治疗者10例,结果:10例患者中,肾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肾动静脉瘘4例,阳性率90%,均栓塞后成功.1例患者两次肾动脉造影均未见明显出血部位,拔除肾引流管后保守治疗成功.结论:SRAE治疗PCNL术后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出血者疗效显著,符合指征者宜早治疗;充分掌握SRAE的技巧有利于提高阳性率和成功率.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优势对比

    作者:伦晓璐;赵亚伟;张刚;孔祥波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优势.方法: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单侧单发输尿管上段结石(长径10~20 mm)患者78例,其中30例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48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从48例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PNL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盂积水程度、结行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依据elavien系统分级[1])、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盂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大小为(14.6±2.6)和(14.1±2.4)mm(P=0.408),手术时间为(75.1±10.2)和(41.5±6.4)min(P<0.001),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和26.67%(P=0.197),一期术后无石率(残留结石≤3 mm)为76.67%和93.33% (P=0.071),术后3个月无石率为90%和100%(P=0.236),术后住院时间为(2.7±0.7)和(5.1±0.7)d(P<0.001),住院费用为(37 089.1±1 325.5)和(26 549.5±854.9)元(P<0.001).结论:FURS与PNL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FURS更具微创性,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更短,而PNL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

  • 肾脏中上盏结石形成的解剖学因素研究

    作者:郑明;张茨;杨文斌;周向军;钱辉军

    目的:探讨肾脏中上盏结石的解剖学特点与结石形成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73例中上盏结石CTU图像资料,并将其中14例无肾盂肾盏形态改变的单纯中上盏结石的相关解剖学指标与35例无结石肾脏CTU图像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中上盏结石多合并有肾盂出口梗阻(78%),单纯中上盏结石较少,统计学分析提示肾盂体积(VP)、漏斗部宽度(IW)、漏斗部长度与宽度比值(IL/IW)和穹窿部大宽度与漏斗部宽度比值(FW/I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漏斗部长度(IL)、穹窿部大宽度(F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可能影响结石排出的流体力学,从而与结石形成部位密切相关;肾盂出口梗阻、小肾盂、肾盏出口的相对狭窄及狭长肾盏可能足与中上盏结石形成相关的解剖学因素.

  • 15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定量分析

    作者:周乐卿;王强;张励鸣;宁本翔;张一凡;孙西钊

    目的:对泌尿系结石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探究尿石成因提供指导及帮助.方法:采用智能结石红外光谱分析仪对150例泌尿系结石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结石部位、初发/复发结石间各结石成分相对含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石各晶体成分以一水草酸钙平均相对含量高(57.44%),其后依次为碳酸磷灰石(18.13%)、二水草酸钙(10.73%)、无水尿酸(8.00%)、六水磷酸铵镁(1.66%).单一成分结石45例,主要为一水草酸钙(66.67%)、无水尿酸(20.00%).混合性结石105例,平均相对含量主要为一水草酸钙(53.49%)、碳酸磷灰石(25.90%)、二水草酸钙(15.33%).不同性别间,草酸钙结石(P=0.027)、磷酸钙结石(P =0.020)、磷酸铵镁结石(P<0.01)平均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结石部位间,草酸钙结石(P=0.013)、尿酸结石(P<0.01)平均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磷酸钙结石(P<0.01)、尿酸结石(P<0.01)平均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发结石与复发结石平均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结石部位间,结石成因可能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的结石,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超声精索血管检查在手法复位治疗精索扭转中的意义(附32例报告)

    作者:张际青;张军晖;胡小鹏;王飚;王勇;张小东

    目的:评价超声精索血管形态学检查在手法复位治疗精索扭转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4年4月我院共收治精索扭转患者32例,复位前均行精索封闭.研究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手法复位后睾丸血供恢复,超声检查证实无精索血管扭转则复位成功,不再行手术探查,否则立即手术探查.对照组14例,先行手法复位,再行手术探查.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复位时间、扭转度数、扭转方向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复位成功16例,急诊手术2例.术中证实1例睾丸坏死,1例复位不完全.对照组中13例复位后超声证实复位完全,并在术中证实均复位成功(100%),另1例术中证实复位不完全.对照组术后4例发生睾丸萎缩,明显高于试验组(0例)(P<0.05).结论:超声精索血管形态学检查可能有助于准确判断扭转睾丸是否完全复位,提高睾丸挽救率和避免手术探查.

  • α-肾上腺素受体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富海;戚汝山;周成富;李京珍;王兴珍;柳红霞

    目的:通过测定α-肾上腺素受体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精索静脉曲张中致男性不育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精索静脉曲张而少精症患者110例(通过睾丸活检未发现睾丸病变)行睾丸活检,其样本作为试验组;无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以及睾丸破裂行睾丸切除或修补患者96例行睾丸活检,其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术前经B超确定无精索静脉曲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样本中α-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结果:α-肾上腺素受体在试验组中有103例为阳性表达,仅有7例为阴性表达,阳性表达分为弱阳性(阳性细胞10%~30%)和强阳性(阳性细胞>30%),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对照组中有12例弱阳性表达,睾丸组织仅间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而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无阳性表达.α-肾上腺素受体在试验组睾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生精组织中α-肾上腺素受体的阳性表达可能在精索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导致不育.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射精管切开术和单极射精管切开术治疗射精管梗阻疗效比较

    作者:涂响安;庄锦涛;赵亮;孙祥宙;丘少鹏;邓春华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射精管切开术(PKRED)和单极射精管切开术(TURED)治疗射精管梗阻(EDO))的各自疗效,比较其优劣.方法:2004年10月~2012年6月期问应用PKRED治疗EDO患者42例(PKRED组),应用TURED治疗EDO患者38例(TURED组),对其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精子产生率、配偶怀孕率和术后并发症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PKRED组和TURE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 min、8.4 d和34 min、9.8d.PKRED组和TURED组的精子产生率和怀孕率分别为60.5%(23/38)、31%(13/42)和57.1%(20/35)、28.9%(11/38).与TURED组比较,PKRED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PKRED比TURED治疗EDO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 大尿流率下降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TVT-S术后临床观察

    作者:张鹏;韩修武;李涛;张煜

    目的:观察并探讨大尿流率下降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采用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TVT-S)术治疗后是否会出现或加重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的风险.方法:采用经闭孔穿刺途径的TVT S术治疗伴有大尿流率下降的SUI患者30例,并对术前、术后4周及6个月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膀胱开口压(Pves open)三组数据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30例患者均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没有出现新发生的排尿困难或原有排尿困难加重的情况,无尿潴留发生.对于术前、术后4周及6个月的Qmax、PVR、Pvesopen三组数据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闭孔穿刺途径的TVT-S术对于伴有大尿流率下降的SUI患者不会明显增加术后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的风险.大尿流率下降不能一概被认为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悬吊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临床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