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膜联蛋白A2及组织蛋白酶B在肺鳞癌和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璟波;于长海;郭楠楠;唐健;刘颖;张建华

    目的:探究膜联蛋白A2和组织蛋白酶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在其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35例非肿瘤肺组织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膜联蛋白A2和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膜联蛋白A2和组织蛋白酶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远高于在非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P<0.01),但是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特征的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率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膜联蛋白A2和组织蛋白酶B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但在进一步明确组织分型和病理特征时还需结合其他标记物。

  • 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在NSCLC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振华;叶亮;王文晶;张静;谷伟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化疗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单纯化疗组,32例重组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组。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RR分别是19.6%、31.3%,DCR分别是87%、93.8%;治疗4个周期后RR分别是14.0%、23.3%, DCR分别是51.2%、80.0%( P<0.05);治疗6个周期后RR分别是10.5%、21.4%,DCR分别是47.7%、78.6%( P<0.05)。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可以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DCR,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强离子隙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波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 strong ion gap, SIG)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其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55例IPF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家庭呼吸机氧疗分为康复组(35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随访定期复查肺功能,在测定血气、电解质等的基础上,应用Stewart-Figge方程式计算SIG。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和存活率情况。结果 FCV方面,观察组患者FVC水平表现持续下降趋势,由入选时的(2.89±0.43) L,逐渐下降至随访24月时的(2.35±0.55)L(P<0.05),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康复组,尤其是第18个月(P<0.05)。 DLco方面,观察组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由入选时的(14.2±3.1)ml/(min×mmHg),逐渐下降至随访24月时的(9.5±1.6) ml/( min × mmHg)( P <0.05)。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 DLco 水平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由入选时的(369.3±69.2)m,至随访24月时的(243.5±61.98)m(P<0.05),而康复组可见第6个月(375.3±29.1)m和第12个月(383.6±35.1)m的短暂升高趋势,各个时间点数据均优于观察组(P<0.05)。在SIG方面,观察组患者SIG水平波动变化不大,随访后的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康复组( P<0.05)。经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SIG与第12个月的DLco和第12和18个月的6分钟步行实验呈中等正相关( rDLco(12)=0.369,PDLco(12)<0.05;r6mwt(12)=0.404,P6mwt(12)<0.05;r6mwt(18)=0.338,P6mwt(18)<0.05)。结论 IPF患者血清SIG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肺功能恶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DLco和6分钟步行试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IPF患者风险评估及治疗评价均具有指导意义。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妍;孙宗文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9例,健康对照者10例,检测肺功能,并采哮喘组治疗前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后2周的晨起静脉血,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检测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及Th2型细胞因子IL-5的水平。结果轻、中度哮喘患者体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 P<0.05), IL-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P<0.05),经布地奈德治疗后,IFN-γ水平较前增高,IL-5水平较前下降。结论哮喘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减少,Th2型细胞因子IL-5的分泌增多,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FN-γ的水平,降低IL-5的水平,值得关注。

  • 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简勇;宋志锋;李锋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副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3例,先行胸腔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及积液引流后,采用向腔内注射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香菇多糖三种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B超评价治疗效果;为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度,注射前注入2%利多卡因5 ml。结果博莱霉素组与香菇多糖组有效率分别为84.37%与87.1%,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丝裂霉素有效率为50%,与博莱霉素组及香菇多糖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香菇多糖与博莱霉素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丝裂霉素,而且香菇多糖副作用相对较少。

  • 免疫功能监测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曾凡军;王晓静

    目的:确定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者共70例,其中30例肺炎未控制、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者为观察组,另40例经治疗后肺炎控制、疾病好转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体内T细胞亚群CD4+、CD8+值,计数CD4+/CD8+比,测定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数值,并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下降(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之相反,对照组治疗后CD4+升高、CD8+降低、CD4+/CD8+比上升( 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明显升高( P<0.05)。结论 VAP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呈明显相关性,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下降者,多预示病情恶化,病情好转者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多明显升高,动态监测患者免疫指标对评价VAP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液基细胞病理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凯;王鹏;王宝锋;吴正霞;张和平;李蔚;杨蓉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病理检测( LCT)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2月间在宝鸡市中心医院96例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学确诊的并终行手术切除的NSCLC病例,术前均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TBNA)对纵隔淋巴结分期,TBNA穿刺物分别行常规涂片( CS )法与 LCT 法处理,所有患者行肺癌根治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分析 LCT 在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病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其分期的准确率。结果96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258组淋巴结, TBNA穿刺成功519针(96.29%,519/539)。 LCT法阳性的219组(84.88%,219/258)高于CS法阳性的141组(54.65%,141/258),P<0.01。LCT法与CS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76.92%,和61.84%、100%、66.28%、100%、25.64%。 LCT法在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阴性预测性、准确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CS法,P<0.01。 LCT法c-N分期准确率为93.75%,高于CS法的62.5%,P<0.01。结论 LCT法有效提高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敏感性、准确性、c-N分期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4-苯基丁酸对脓毒症大鼠肺血管渗漏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宋仁杰;朱娱;李涛;付贵峰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对脓毒症大鼠肺血管渗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给予4-PBA后大鼠的肺血管通透性、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 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94, GRP9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 CHOP)表达的变化。培养大鼠肺静脉内皮细胞,观察给予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和4-PBA对细胞应力纤维( F-actin)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大鼠肺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 GRP78、GRP94、CHOP)的表达增高,4-PBA预处理后,脓毒症大鼠肺血管的通透性下降,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表达下降。与正常肺静脉内皮细胞比较, LPS组肺静脉内皮细胞应力纤维增多,细胞呈收缩状态。而4-PBA预处理组肺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则近似正常。结论4-苯基丁酸可能通过抑制应力纤维形成,改善细胞收缩状态,降低脓毒症大鼠肺血管的通透性。

  • 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兴杰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IgA、IgM、IgG及25-( OH) D3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和6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喘息及咳嗽症状改善时间、喘鸣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IgM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改善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

  • BALF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艳红;李艳丽;邢西迁;魏星;肖谊;李志东;杨雅吉;吴绪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对内镜检查阴性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阴性的患者共114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 TBLB)。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肺癌(周围型肺癌)组和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BALF中肿瘤指标水平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以开胸手术或经皮肺穿刺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IBAL和TBLB检测对于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肺癌组BALF中CEA、CYFRA21-1、ET-1和NSE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的MMP-7、Survivin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P <0.01。 IBAL 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62,50%;TBLB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67.86%。两种检测肺癌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提高内镜检查阴性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率,进而早期手术治疗。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朱建勇;曾玉琴;邝军;王永兰;张立波;何敏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时进行了BALF传统涂片细胞学( Conven-tional smear, CS)、LCT、组织病理学检查的88例周围型肺癌和2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比较CS和L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两者在肺鳞癌、腺癌中的阳性率。结果 BALF-CS和L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51.14%、68.1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72, P <0.05);特异度分别为96.43%、10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与CS相比较,LCT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更高(χ2=6.986,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 焦作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作者:乔静;庞新丰

    目的:通过对儿童上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了解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0-6岁学前幼儿分为三组,A组30天-1岁,B组1-3岁,C组3-6岁,进行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对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进行对比。按照季节分布情况对不同季节感染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病人数比例年龄组1-3岁48.01%(459/956),3-6岁组32.22%(308/956),30天-1岁组19.77%(189/956);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情况1-3岁年龄组阳性率72.11%,3-6岁组51.30%,30天-1岁组46.03%。四季阳性率分别为29.57%,20.59%,74.75%,77.69%。结论1-3岁年龄组发病率,阳性率高。秋冬两季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夏春两季。

  • 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

    作者:张群威;陈乐;任志红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以组胺为气道激发剂,采用气道反应性测定仪测定的40例支气管哮喘( A组)、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 B组)及40例急性支气管炎( C组)儿童气道反应性变化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A组、B组和 C组患儿肺功能指标 FVC%、FEV1%、FEV1/FVC%、PEF%及MMEF%,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儿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C组患儿气道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5.00%;3组患儿基础呼吸阻力( Rrscont)和基础呼吸传导率( Grs-cont)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反应阈值( Dmin)和反应阈浓度( Cmin)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对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鉴别和指导治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125 I粒子联合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立群;钱江;李凤棉;王成;胡元元;欧洁红

    目的:评价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7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6例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化疗组和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分别采用NP化疗方案,125 I粒子植入后2d联合NP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行125 I粒子植入的患者均符合术前TPS的模拟剂量分布;治疗2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且其1年及2年生存率也显著提高(P<0.05);植入125I粒子后,患者并发症多以气胸、肺内渗血、发热为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有放射性肺炎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 辛伐他汀联合营养支持对肺心病急性期并发呼吸衰竭免疫功能和血气的影响

    作者:陈爱军;孟学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肺心病( CPH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7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急性发作而入院,合并有呼吸衰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标准饮食,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功能、免疫功能、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前白蛋白PA (0.37±0.05) g/l、淋巴细胞计数TLC (2.58±0.68)109/l、肌酐身高指数CHI(6.43±0.28)等营养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IgA免疫指标(3.59±0.71)mg/l,动脉血氧分压PaO2(77.43±2.58)mmHg 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4.09±3.0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支持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衰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兔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 PET-CT选择肺内多发病灶再穿刺病灶的价值

    作者:张鸿文;陶超超;张芨;杨超;雷娟;郝建

    目的:评价PET-CT引导下精准选择病灶并进行穿刺活检诊断的价值。方法52例肺内多发病灶直接使用胸部CT定位穿刺活检后,对首次诊断不明确需要第二次活检病例,根据PET-CT定位来选择穿刺病灶,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多发肺部病变患者,51例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恶性肿瘤36例,良性病变15例;1例因不能耐受第二次穿刺终未取得病理结果。首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度为73.1%(38/52),敏感度75.7%(28/37),特异度66.7%(10/15),假阳性率33.3%,假阴性率24.3%;结合PET-CT定位的第二次活检诊断准确度98.1%(51/52)、敏感度97.3%(36/37)、特异度达100%,无假阳性,假阴性率2.7%(P<0.01)。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PET-CT表现,该方法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性均较高,安全性好,在肺内多发病灶患者二次穿刺诊断的定位上有重要价值。

  • NUSS手术前后漏斗胸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文;陶立伟;顾江魁;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目的:探索NUSS手术对改善漏斗胸患者肺功能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于我科行NUSS手术并行肺功能检查的28漏斗胸患者,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行肺功能检测。检查项目包括残气容积( RV)、肺总量( TLC)、肺活量( VC)、大通气量( MV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50%肺活量大呼气流量( MEF50)。结果(所有数据均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患者RV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 MVV、MEF50术后3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TLC、FEV1术后3月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 VC术后3月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术后1年可恢复到术前水平甚至有所提高。

  • 血清降钙素原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许俊华;王琳娜;王宏伟;彭丽静;林存智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35例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5例血培养结果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144例,占42.99%(144/335);革兰阳性菌159例,占47.46%(159/335);真菌32例,占9.55%(32/335)。不同菌株间PCT检测结果分别为6.52(0.98~35.3)ng/ml,1.83(0.49~8.6)ng/ml和2.08(0.45~13.1)ng/ml;经Mann-Whitney U检验,革兰阴性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U=356,U=581,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PCT在革兰阴性菌鉴别中的检测效能进行分析,临界值为3.15 ng/ml 时, ROC 曲线下面积为0.77;此时鉴定革兰阴性菌的灵敏度为71.2%,特异度为69.1%,准确指数40.30%。结论定量检测PCT可作为鉴别血流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 DP2拮抗剂对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与激素的比较

    作者:龚益;董樑;朱柠;张媛媛;夏敬文;陈小东

    目的:了解DP2受体拮抗剂对气道炎症影响,并比较其同吸入性激素作用的差异。方法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 DP2拮抗剂干预组和吸入激素干预组,每组6只。用卵白蛋白( OVA)雾化诱喘。用ELISA测定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PGD2、DP2、IL-4与IL-5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 Real time RT-PCR( TaqMan)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PGD2、DP2与DP1 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支气管灌洗液炎症水平,PGD2,DP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P2拮抗剂干预组与吸入激素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炎症水平均较哮喘组减少。结论 DP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哮喘模型小鼠IL-4、IL-5水平;DP2受体拮抗剂改善小鼠哮喘作用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类似,或可作为新的药物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超杰;濮先明;陈慧敏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巯咪唑10mg 口服,1次/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左房前后径( LA )、左室内径( LA)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房颤复发和房颤新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SH、FT3和FT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TS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T3和FT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研究组TSH显著高于对照组,FT3和F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与心功能衰竭的人数在治疗后比对照组要少。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抗心衰与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房颤的新发率、复发率,并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兴婷;吴倩;段琼;汪伟民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504例AECOPD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其血气分析、炎性指标以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气分析、炎症指标与肺功能参数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与GOLD分级呈负相关(r=-0.199, P=0.000), SaO2与GOLD分级呈负相关(r =-0.143, P =0.003),PaCO2与 GOLD 分级呈正相关(r =0.405, P =0.000),WBC与GOLD 分级呈正相关(r =0.116 P =0.000),N 与 GOLD 分级呈正相关(r =0.253, P =0.000),CRP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r=0.150, 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气分析( PH、PaCO2及SaO2)、炎症指标( WBC、N及CRP)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

  • 合理行液体监测管理在保护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雨;李杨

    目的:探讨合理行液体监测管理在保护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因各种原因来我院住院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原因等基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患者积极处理胸部外伤及腹腔等原发病,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扩管等常规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参照PiCCO,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合适的液体输注,并行积极的液体监测管理。患者治疗1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输出量( CO)、心指数( CI)、胸腔内血管容量( ITB-VI )、血管外肺水( EVLWI)等;肺组织局部白介素IL-6浓度、氧分压( Pa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 ( A-a) O2],并行胸部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CI、ITBVI、EVLWI、IL-6、PaO2、P (A-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CO、CI、PaO2升高较为明显,ITBVI,EVLWI, IL-6、P(A-a)O2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不良进展、明显好转、痊愈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的液体管理可保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心肺功能。

  • 126例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吴利秋;黄慕超;麦炜颐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103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5例。结论肺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不排除肺血栓栓塞时,应结合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静脉彩超、CT肺动脉造影( CTPA)等检查,明确诊断,尽早给予溶栓或抗凝治疗。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保护性研究

    作者:李月越;王萍;王小辉;朱敏立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大鼠所致肺炎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制造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模型。用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未灌NAC注菌组)、B组(灌NAC注菌组)、C组(未灌药未注菌组)。从实验第1天开始A组给予NAC药物灌胃,B组以等量无菌注射用水灌胃。第4天A、B组通过气管注入0.4ml肺炎链球菌稀释液,对照组通过气管注入0.4ml无菌生理盐水,每组仅注入1次;第7天后处死取材,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浓度( ROS),白介素-10( IL-10)、白介素-6( IL-6)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A组显微镜下明显可见肺泡大小不一致,肺泡间隔增宽增厚,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B组也可见上述病理变化,但较A组减轻,C组肺泡大小较一致,肺泡间隔无明显增宽增厚,间质内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AB两组间中性粒细胞CD11b/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65,P<0.01);两组间中性粒细胞活性氧(R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97,P<0.01);两组间IL-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66,P<0.01);两组间IL-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8.59,P<0.01),以上指标均B组较A组值低。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大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破坏,其抗氧化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所致肺炎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

    作者:施永美;张锋英;李晓峰;杭晶卿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阻肺患者生存状况。方法病人来源于普陀区长征镇和甘泉社区。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状况、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WMT)、呼吸困难量表、生活质量测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结果79例社区慢阻肺患者平均年龄71.4±8.8岁。男性占80%,其中95.2%为吸烟者。90%首次行肺功能检查,Ⅱ级、Ⅲ级分别占52%和38%。随着肺功能减退,6WMT逐渐缩短。Ⅳ级患者平均BMI为19.2 kg/m2,较另三组明显下降(P<0.05)。Ⅲ级和Ⅳ级患者Borg评分、mMRC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Ⅱ级显著升高( P<0.01);Ⅳ级较Ⅲ级、Ⅱ级Ⅰ级,均无差异(P>0.05)。焦虑及抑郁评分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Ⅲ、Ⅳ级患者各项评估指标均显著下降,提示慢阻肺在Ⅱ至Ⅲ级进程是肺功能损害和病情快速进展关键期,故需早诊断、早治疗。

  • 脑钠肽与D-二聚体在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高明;任重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脑钠肽与D-二聚体在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01至2013.12入住我院的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入院时常规检测脑钠肽与D-二聚体。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 n=20例)及死亡组( n=18例),将两组入院时所检测脑钠肽与D-二聚体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死亡组脑钠肽(735.3±138.4) pg/ml与D-二聚体(4444.9±1600.4) ng/ml值较生存组脑钠肽(31.5±9.0 ) pg/ml与D-二聚体(422.9±215.7) ng/ml显著升高,两者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肽与D-二聚体检测作为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 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3、TNF-α及CRP的影响

    作者:郭素娟;牛莉娜;牛丽鑫;肖胜霞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3( IL-1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C反应蛋白( 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服1次。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13、TNF-α、CRP表达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3、TNF-α、CRP表达水平及肺活量(FVC)、大呼气峰流速(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VC、PEF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清IL-13、TNF-α、CRP表达水平,明显改善其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氨茶碱对CVA患者Th1/Th2及FeNO的影响

    作者:王学亮;周传麟;刘爱文;王丽娜;谢淑奇;卞明菊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者Thl/Th2平衡的调节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布地耐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缓释片0.1 g每日2次口服。两组治疗前均行IFN-γ、IL-4检测,计算IFN-γ/IL-4比值,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检测评估气道炎症,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IFN-γ和IL-4水平、IFN-γ/IL-4比值及FeNO 基本一致( P >0.05);治疗后 IFN-γ/IL-4比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FeNO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对CVA患者的Thl/Th2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改善CVA患者的气道炎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脑钠肽及降钙素原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孙慧;李秀芝;郭霞;王红阳;李佳宁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及脑钠肽水平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6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48例一般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和45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5 d检测血浆脑钠肽( BNP)和降钙素原( PCT);结合7 d内患者的病情情况分析BNP及PCT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评估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BNP及PCT水平显著高于与对照1和对照组2;病情好转组治疗3 d、5 d 时BNP及PCT水平低于恶化组;PCT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灵敏度为0.793、特异度为0.914;BNP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灵敏度为0.745、特异度为0.509。结论 PCT动态变化优于BNP,可反映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病情转归情况。

  • 呼吸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宋雪娜;刘君;刘伟

    目的:探讨呼吸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单纯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的4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还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的4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静息心脏指数(CI)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机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利于患者的康复。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作者:陈方方;胡霞;孔祥锋

    目的: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及正常组,对SA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5例患者中43例发生肺炎,占20.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 OR=3.95,P<0.05)、吸烟(OR =2.27,P <0.05)、意识障碍(OR =3.73,P <0.05)、吞咽困难(OR =4.25,P <0.05)、营养不良(OR=6.05,P<0.05)、行气管切开术(OR=7.11,P<0.05)、糖尿病(OR=4.26,P<0.05)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复杂,临床应加强脑卒中患者呼吸道管理,消除应激状态下的高血糖,进行充分的吞咽康复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降低SAP发生率。

  • 不同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作者:王琼

    目的:对比静脉使用不同剂量甲强龙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冲击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除常规治疗外,冲击剂量组静脉给予甲强龙15~30 mg/(kg·d),常规剂量组静脉给予甲强龙1~2mg/(kg·d),均连续用3 d后改强的松口服。结果冲击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73.9%,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5)。冲击剂量组在发热、咳嗽、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胸部X线片恢复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时,冲击剂量甲强龙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 胸腔镜在老年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继东;陈卫强;薛庆亮;蒋泽娟;陈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胸水检验结果均为不明原因的渗出液,其中老年组30例,非老年组39例。结果老年组病理确诊率为93.3%(28/30),肿瘤和结核确诊率为66.7%(20/30),非老年组病理确诊率100%(39/39),肿瘤和结核确诊率为87.2%(34/39),肿瘤和结核确诊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46.7%(14/30),非老年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28.2%(11/3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老年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确诊率较高,对肿瘤及结核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不良反应较非老年患者多,对不明原因的疑难性胸腔积液应在积极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后值得推广。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过敏原sIgE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明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在哮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过敏原sIg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哮喘患者11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特征指标,分析FeNO对哮喘的诊断价值,以及FeNO水平与过敏原sIg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Fe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体重指数和肺功能等其他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过敏原sIgE为阳性者的FeNO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 P<0.05)。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与户尘螨-sIgE水平呈正相关,但与真菌类-sIgE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且随着过敏原种类的增加以及血清总IgE水平的上升。结论 FeNO对于哮喘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并非为诊断哮喘的特异性测定工具。 FeNO与过敏原sIgE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值得临床诊疗时注意。

  • 新生儿期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及肺清除指数的动态研究

    作者:齐利峰;麦玉真;付丹;邓继岿;余加林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新生儿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及肺清除指数参数值随日龄变化的规律,探讨新生儿期肺功能变化与肺发育的关系。方法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新生儿中,选取足月儿55名,晚期新生儿30名和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25名,剔除标准为肺部感染、氧依赖、先天性心脏病、隔疝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在生后第1、7、14、28日龄时,检测肺功能参数。结果三组新生儿RR值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VT/kg、MV/kg、TEF75值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均 P <0.05);FRC/kg值随日龄增长而上升,LCI值随日龄增长而下降(均P>0.05);TPTEF/TE、VPEF/VE值则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均P>0.05)。结论足月儿及早产儿在新生儿期肺功能指标变化基本一致,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步改善。肺容量指标变化较快,通气功能指标则改变较慢,提示肺发育在新生儿期以容量增长为首选。证明新生儿肺功能检测是评价肺发育的重要手段。

  • 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馨心

    目的:讨论经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病人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05月入住我院的35例支气管扩张反复发作肺部感染病人,随机分为灌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抗菌、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灌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支气管镜行镜下灌洗,并向病变部位注入阿米卡星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住院期间抗生素DDD值,住院天数,1月内再住院率方面的比较。结果灌洗组治愈9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8例,有效率为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沙利度胺对肺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作用

    作者:陈海华;周贤龙;杨炯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A549上皮-间质转分化的作用,阐明其抗肺纤维化的机理。方法A549细胞分为3组,A:对照组;B:TGF-β1+DMSO组;C:TGF-β1+沙利度胺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磷酸化p38 MAPK和JNK的蛋白,以及间质表型蛋白和上皮表型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549细胞p38 MAPK和JNK mRNA的表达。结果沙利度胺显著抑制( P<0.05) 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间质表型蛋白表达增加,可阻止(P<0.05)A549细胞上皮表型蛋白表达的减少,显著减少活性MAPK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p38MAPK 和 JNK信号通道,从而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分化过程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血清CEA和CA125水平对间质性肺病癌变的早期诊断学研究

    作者:张静;张振安

    目的:比较ILD患者和ILD合并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25的水平,探讨其在ILD合并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置ILD合并肺癌组( n=42)、ILD组( n=70)和对照组( n=60) ,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EA和CA125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CEA和CA125对ILD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ILD合并肺癌组血清 CEA、CA125水平均高于 ILD 组和对照组( P <0.05);ILD 组血清 CEA、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CEA和CA125在诊断ILD合并肺癌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22(95% CI:0.633~0.769,P<0.05),0.751(95% CI:0.658~0.791,P<0.05)。当血清CEA为6.2 ng/m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69.2%;当血清CA125为60.4U/m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79.7%。结论 ILD合并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25较ILD患者要高,血清CEA和CA125对ILD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大鼠自体肺血栓栓塞模型的成功制备

    作者:冯伟;张莹;孙峰;王在义;刘晖

    目的:通过建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使用经济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大鼠动物模型,掌握自体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制备,检测自体肺血栓栓塞的持久性。方法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相应生理生化指标,并于栓塞后3 h,5 h,7 h,24 h,1周处死大鼠,制作大鼠肺组织病理标本。结果栓塞组大鼠自血栓注入后迅速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体征。栓塞组大鼠肺动脉压在栓塞后3 h,5 h,7 h,24 h分别为(27.79±4.24) mmHg,(26.69±4.14) mmHg,(25.00±6.49) mm-Hg,(24.54±3.87) mmHg,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后1周组大鼠的肺动脉压为(21.05±4.37) mmHg,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见明显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提示持续性低氧血症,栓塞后24 h氧分压(83.10±3.75) 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后1周氧分压为(91.22±1.93) 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标本均提示肺小动脉有扩张充血,肺泡萎陷,肺间质水肿并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栓塞后1周肺组织病理标本提示肺动脉内未见明确血栓。结论自体血凝块在持续性大鼠肺栓塞模型的研究中是有限的。今后肺栓塞动物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立持久固定肺栓塞模型。

  • 支气管镜下气囊导管介入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永辉;张锡林;吴智龙;何芷慧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气囊导管介入治疗复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的首次复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60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强化期均使用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汀、盐酸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强化期每周经支气管镜气囊导管注药治疗1次,然后比较两组强化期的临床疗效。结果强化期2月后痰菌阴转率、空洞病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治疗组分别为93.33%、93.33%、73.3%,未发生继发感染和结核播散。对照组分别为63.33%、63.34%、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气囊导管注药治疗复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其有净化空洞,促进痰菌转阴、空洞闭合的作用。无明显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肥胖哮喘小鼠全身和气道的影响

    作者:陈伟;曲延刚;韩伟;苏毅;唐华平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和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对肥胖哮喘小鼠的疗效和炎症改变。方法将75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肥胖哮喘组(C组)、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D组)、地塞米松口服治疗组(E组),建立饮食诱导的慢性肥胖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24 h,取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EL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浓度,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炎症评分,测定气管壁总面积( WAt)、气道平滑肌面积( WAm)和管腔基底膜周长( Pbm)。结果除A组外,其余四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实验结束前B组无小鼠死亡,C组有2只小鼠死亡,D组有1只小鼠死亡,而E组有5只小鼠死亡。 C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17浓度以及病理切片炎症评分、气管壁总厚度( 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 WAm/Pbm)明显高于A、B两组。两治疗组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以及病理切片炎症评分均较C组下降,但气管壁总厚度( 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改善不明显(P>0.05)。 E组血清IL-17浓度较C组下降(P<0.05),但D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雾化布地奈德能够改善肥胖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但不能改善气道重建和全身炎症。地塞米松口服治疗虽有助于改善肥胖哮喘的全身炎症反应,但气道重建无益,且带来更高的病死率。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Blimp-1表达下降

    作者:曹彦;吴冬梅;王心静;曹志红;吴春艳;杨秉芬;刘艳华;蒋静;程小星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Bl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1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45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Blimp-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CD8+T细胞亚群分布出现显著性下降,且肺结核患者 CD4+T 细胞中 Blimp-1的表达比例(%)下降(肺结核组89.5%(83.8%,95.7%),对照组94.5%(89.8%,98.7%),P<0.05),且CD4+、CD8+T细胞中Blimp-1的表达量(平均荧光强度)也显著性下降(CD4+T细胞:肺结核组9.28(7.5,18.9),对照组15.4(11,25.4),P <0.05);CD8+T 细胞:肺结核组9.01(6.08,14.7),对照组14.2(9.53,23.1),P<0.05)。结论活动期肺结核CD4+、CD8+T细胞群内Blimp-1的表达下降可能会使效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出现异常。 Blimp-1可能参与结核病的疾病进程,这为研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线索。

  • 快速结核分枝杆菌菌型鉴定方法的应用评估

    作者:张涛;吕纯芳;卢留珠;郑文斌;李丽玲

    目的:评估MGIT 960液体培养分枝杆菌阳性时,免疫胶体金法MPB64抗原检测及荧光探针PCR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菌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MGIT960TM液体培养得到203例分枝杆菌阳性菌株,平行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菌型鉴定。结果免疫胶体金MPB64抗原检测法灵敏度为97.7%(169/173×100%),特异度为100%(30/30×100%);荧光探针PCR法灵敏度为100%(173/173×100%),特异度为96.7%(29/30×100%)。结论免疫胶体金法检测MPB64抗原及荧光探针PCR法作为液体培养时结核杆菌菌型鉴定的方法均是快速可靠的。免疫胶体金法检测MPB64抗原由于操作简便,实验要求条件低,更易为临床TB实验室接受。

  • 显微镜观察药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作者:黄飞;陈俊林;顾德林

    目的:评价显微镜观察药敏法(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MODS)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异烟肼( INH)和利福平( RFP)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使用MODS技术对本医院的共201株结核菌临床分离株分别进行INH、RFP的耐药性检测,并与罗氏比例法作比较。结果 MODS法检测平均时间为8d,以罗氏比例法为金标准,INH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0%,RF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3%和100%。结论 MODS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具有成本低、快捷、操作简便、准确等优点,为结核耐药检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 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劲;杨刚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1月-2014年11月的5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科就诊的4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第1、4、7天对患者降钙素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的进行,指标水平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好转组指标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攀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指标第1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PCT 89.3%(50/56)、CRP 100%(56/56)、IL-687.5%(49/56),特异度分别为PCT 95.7%(45/47)、CRP 83.0%(39/47)、IL-678.7%(37/47)。结论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患者的治疗,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心肌酶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张钢

    目的:探讨心肌酶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中随机选择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肌酶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 LDH)、仅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同心肌损害程度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谱明显下降,但CK-MB、LDH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酶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噻托溴铵疗效的影响研究

    作者:龚正华

    目的:观察不同体重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在使用噻托溴铵后的临床疗效,探索体重指数对噻托溴铵临床疗效有无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初诊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干粉治疗,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6周、治疗24周时分别检查患者肺功能( 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观察3组患者检查指标有无差异。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及SGRQ评分均有所提高,高体重指数组患者在FEV1、FVC改善率及SGRQ评分好转率低于正常组及低体重指数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高体重指数是影响噻托溴铵临床疗效的不利影响因素。

  • 两药联合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立新

    目的:考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评价两组患儿的止咳疗效、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的初始咳嗽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第3天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止咳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5 d后炎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显著。

  • 支气管镜检查在慢性咳嗽中诊断价值

    作者:袁印盛;侯宜威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在我科诊断为慢性咳嗽62例患者,排除常见病因后,予以支气管镜检查,62例病人支气管镜下表现、刷检、病理、灌洗等有关诊断结果。结果37例支气管检查正常,26例慢性咳嗽病例明确诊断病因,8例考虑为支气管炎,3例为支气管扩张,2例患者为支气管异物,6例为支气管结核,5例支气管肺癌、1例为气管内结节病,1例为支气管骨化病。结论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支气管镜检查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 Treg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章颖妹;徐晓玲

    调节性 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类具有抑制功能的CD4+ T淋巴细胞的亚群,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研究显示在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Treg数量改变,提示Treg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进行性、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1,2]表明慢阻肺存在着免疫反应介导的气道炎症,慢阻肺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故深入揭示Treg在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已成为慢阻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就Treg在慢阻肺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细颗粒物PM2.5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胡建荣;许华俊;李庆云;唐志军;余艳芳;刘莺;孙锦贤;付玉华;屠春林

    近几十年来,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行而加重,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汽车尾气大量排放,空气污染物在大中城市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重危害健康的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 PM)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PM按其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粗颗粒(2.5-10μm, PM10)、细颗粒(0.1-2.5μm, PM2.5)及超细颗粒(<0.1μm)[1]。大气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决定了其终进入呼吸道的部位:2.5μm的颗粒物在肺部沉积量可达83%,而8.2μm 和11.5μm 的颗粒仅有49%和31%沉积下来,颗粒物的大小与其在肺部的沉积总量呈反比[2] 。直径大于10 μm 的颗粒很容易被呼吸道黏液及纤毛系统排除,而直径小于10 μm 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下呼吸道,特别是PM2. 5 容易沉积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并可进入血液循环[3] 。因此,除了对肺部的影响外,PM2. 5 对全身各系统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PM2. 5 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做一综述。

  • 肺癌肿瘤标志物新进展

    作者:王溪清(综述);刘东华(审校)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肺癌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肿瘤中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约4.5%,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据不全统计,约70%甚至以上肺癌患者在其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所以提高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 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后出现腹直肌血肿1例

    作者:田胤纯;陈淑靖;毕晶;董智旻;蒋进军

    心肌梗死患者经抗凝后出现腹壁、腹腔血肿在临床上时有报道,但肺栓塞患者在抗凝治疗中出现此类情况则较为罕见。本人2014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进修学习期间曾遇到一例,特撰文就其病因、治疗方法与同行交流。

  • 以脓气胸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1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静;胡明冬;刘刚;王建春;李琦

    脓气胸是肺科常见病,即胸膜腔积脓、积气[1]。常常继发于支气管肺部疾患、外伤性肺损伤或医疗操作,亦可见瘦长体型男性青壮年,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形成的特发性气胸,若继发胸膜腔感染会导致脓胸。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多见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干酪性肺炎并发症,危重者可形成支气管胸膜瘘[2]。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中晚期肿瘤若侵入气管、支气管、胸膜,可形成食管、气管或支气管瘘、食管胸膜瘘,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本例系以右侧脓气胸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反复发作1例报告

    作者:江贵源;危燕萍

    病例资料
      患者女24岁,于2012.10因“咳嗽、咳脓痰5年,伴胸闷、气喘1个月”就诊,症状严重时伴胸痛、有时可有皮疹、瘙痒,偶咳出红棕色胶冻样痰,曾经就诊多省多家医院及结核病院门诊及住院治疗拟“肺结核、肺结核继发支气管扩张”间断治疗5年仍反复,后就诊我院门诊于2012/10/08我院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平扫)提示:右上中下肺及左上肺支气管扩张、炎症,伴部分支气管粘液潴留。肺功能:FVC 2.85升,用力肺活量占FVC/Pred 83%. FEV12.39 L,FEV1/Pred 80%. FEV1/FVC 83.9%,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3?109/L Segment 47.2% Lymphocyte 37.8 % Monocyte 4.7% Eosinophil 9.8 % IgE 10642.99 IU/ml。烟曲霉特异IGE抗体16.3 IU/L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吸烟、饮酒史。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予醋酸泼尼松龙15 mg BID及伊曲康唑200 mgBID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1个月后复查胸部C T仅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痰栓完全吸收,IgE也有明显下降,治疗2个月停伊曲康唑并予泼尼松龙减量,但常常于泼尼松龙减量后咳嗽就反复,所以根据IgE水平间断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约半年停药,期间多次复查白细胞无明显嗜酸粒细胞增加,多次复查IgE( IU/ml)分别为10642.99、7365.18、8055.58、2867.42、1791.08、2604.80、2756.33、2496.20、2603.2。多次复查胸片及胸部CT病灶稳定,2013,09,23肺部高分辨率CT示右肺上、中、下叶及左上肺舌叶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其余肺叶肺纹理清晰,肺透亮度正常。

  • 肺隔离症3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作者:石余先;汪诚;施一峰;冯起甲

    肺隔离症( 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呼吸系统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疾病;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不具特征性表现,常容易导致临床误诊。以下是我院3例肺隔离症诊治过程。

  • 手术中发生肺栓塞致心脏骤停溶栓抢救成功1例

    作者:张海燕;李梦杰;刘跃森;刘中国;邓岗西;任志明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住院号:1403971。因被重物砸伤左侧大腿及面部2 h于2014.2.15住院。患者以往健康。入院查体:血压120/70 mmHg,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左大腿近端肿胀畸形,左小腿静脉曲张,左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肢较健侧短约2 cm。 X线检查示左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入院查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血D-二聚体1.3 mg/L。心电图大致正常。查下肢血管超声未发现血栓。诊断:左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于2月17日行手术治疗。

  • 老年人支气管异物(残根牙)1例报道

    作者:王彩英;张海涛

    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小儿,文献中常有报道,但是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却很少报道。近期,我科收住1例老年支气管异物,异物为残根牙。现报告如下。

  • 系统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小骏;李成良;陈文晖;张金忠

    病例资料
      患者,男,30岁。营销人员,因“活动性呼吸困难十年“入院。患者曾有6年吸烟史,约20支/日,就诊时已戒烟4年。患者10年前出现尿崩症,一直予鞣酸加压素、鼻吸垂体后叶素联合控制。8年前出现肥胖、性功能障碍。 6年前开始逐渐出现牙齿脱落,已脱落6粒。于8年前及6年前两次因右侧气胸外科开胸行肺大疱结扎手术,此后患者未再患气胸。近两年患者自觉活动性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加重,重于日常活动即有症状,就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正常,神志清,体型偏胖,无杵状指,女性化表现:皮肤细腻,无胡须,无喉结,阴毛呈女性分布,阴茎短小,左侧睾丸未及,右侧睾丸直径1 cm 左右。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啰音及 Velcro 罗音,心律齐,HR 75次/min,未及早搏及心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 PH 7.38, PO252mmHg, PCO244.6mmHg。甲状腺功能 FT32.66pg/ml, FF40.62ng/dl, TSH 10.67uIU/ml↑。性激素检查 T 0.18ng/ml。 PRL 30.82ng/ml,FSH 0.72mIU/ml,E2<20pg/ml,LH 0.39mIU/ml。肺功能检查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FVC 65%, FEV1/Pred 80%。心超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B超肝脾轻度肿大,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体积略小,头颅MRI示:鞍上池占位。开胸活检右上肺组织病理示:轻度肺纤维化,嗜酸性粒细胞和大量组织细胞组成的慢性炎。左侧胸廓手术切口处皮肤破溃,行皮肤病理示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化示S-100蛋白(+)。(见图1-6)。

  • 1例军团菌肺炎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作者:禹海燕;董宇超

    病例资料
      患者男28岁,因“发热、咳嗽12 d,意识障碍3 d”于2013年7月26日入院。2013年7月14日劳累后出现发热、干咳,体温高时达39℃,伴全身酸痛、乏力,自行口服“感冒药”无好转,输液(具体药物不详)三 d后体温下降至低热,自觉症状好转停止用药。19日再次发热,体温达40℃,并咳大量铁锈色痰,肌痛及乏力加重,无寒战、头痛及胸痛,胸片示左肺炎(见图1A),血常规:白细胞:8.28×109/L、中性粒细胞:85.5%;诊断“左肺炎”,予头孢呋辛、痰热清等治疗4 d无好转,7月23日出现表情淡漠,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左上肺大片实变、左下肺渗出(见图2),动脉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吸氧同时予以拉氧头孢钠、比阿培南,仍高热。24日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查尿常规:蛋白(++)、尿潜血(++);肝功:谷丙转氨酶145 IU/L、谷草转氨酶495 IU/L、白蛋白25 g/L。7月25日出现手足抽搐伴烦躁不安,头颅CT未见异常,不排除药物性精神症状,同时有肾功能损害,改用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感染,同时甲强龙(40 mg/d )静脉冲击抗炎症反应,异甘草酸镁、谷胱甘肽保肝,人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复查胸片左肺实变,病灶进展(见图1B)。7月26日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予以无创面罩给氧无好转,当日转至我院。

  • H7 N9病毒感染致肺纤维化1例报道治疗体会

    作者:鹿中华;孙昀;杨旻;曹利军;李惠;郑瑶;张频捷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发热、咳嗽、咳痰10余天入院,患者于2014年4月13日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纳差,体温高峰通常38-39℃,高可达40℃,后逐渐出现咳嗽、咳黄脓痰,有少许痰中带血,咳嗽剧烈时感胸痛,病初就诊于当地医院,4月19日摄胸部CT示右下肺炎症性改变,予以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2014年4月23日转入我院呼吸科,送检咽拭子H7 N9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病情进展迅速,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诊断:重症肺炎( H7 N9禽流感病毒感染)、Ⅰ型呼吸衰竭。复查胸部CT示右肺大片肺炎,左肺斑片状影,4月27日转入 ICU 进一步监护治疗。入 ICU 体检:T 37.0℃, HR 82次/min, R 23次/min, NBP 142/89 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 SpO27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模式为S/T,参数 f 12次/min、IPAP 16 cmH2 O、EPAP 6cmH2 O、FiO250%。两肺呼吸音粗,两中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小便自解。入室血气示(机械通气后):PH 7.471, PaO261 mmHg, PaCO232.0 mmHg, SB 23.3 mmol/L, BE 0 mmol/L, SaO293%, Na+133 mmol/L, K+4.0 mmol/L, iCa 1.10 mmol/L。血常规 WBC 5.61×109/L,NEUT 5.83×109/L, LY0.54×109/L;血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697μ/L,肌红蛋白(Myb)47.8 ng/ml,C 反应蛋白(CRP)105. 5 mg/ L,肌酸激酶(CKI )85 μ/ L。入院先后予以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抗病毒,并予以抗细菌治疗,营养支持,抗炎,至5 月8 日连续两次送检病毒检测阴性,解除隔离,但病情仍然进行性加重,5 月16 日行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反复加重,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肺纤维化- 实变,持续高碳酸血症,予以强心利尿、环磷腺苷、乙酰半胱氨酸、激素等对症治疗,逐步脱离呼吸机,但胸部CT 提示肺纤维化好转不明显,临床上并反复出现严重皮下气肿、气胸,予以置胸引管机局部切开皮肤排气后好转,LDH、CKI、Myb 缓慢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缓慢恢复,生命体征逐渐稳定,饮食睡眠尚可,但呼吸代偿能力较差,6 月10 日转出ICU 进一步康复治疗,8 月26 日顺利出院。

  • 继发型肺结核血清细胞因子测定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兰东湖

    目的:分析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中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方法选择86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和39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继发型肺结核患者IL-2R和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清因子检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阴性、阳性和强阳性IL-2R含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空洞患者IL-10含量较有空洞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结核杆菌类型IL-2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L-2R、IL-10和TNF-α可作为继发型肺结核感染及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 布氏杆菌病临床误诊2例分析

    作者:许英;贾金虎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流行于牧区的人蓄传染病,多见于非洲、南美洲、地中海等地区[1],但我国内蒙古草原牧区发病率较高,以羊、牛、猪等动物感染多见,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及食用感染动物的乳汁及肉等感染人体,布鲁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淋巴系统后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在血循环中布鲁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内毒素,遂产生菌血症,毒血症[2]。本病可致多器官受累,以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肺部等多系统损害,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出汗、睾丸疼痛、咳嗽、咳痰、白细胞下降、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为主要表现,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往往被误诊为风湿热或血液系统疾病及结核、肺部感染等,使得布氏杆菌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曾在院外长期误诊)的2例布氏杆菌病报道如下。

  • 长期咳嗽1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蔡群;姚艳雯;袁冬梅;丁媛;耿申;施毅;苏欣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因“咳嗽、咳痰19月余,加重半月余”入院。患者于2012年2月起出现咳嗽、咳黄白色黏痰,咳嗽时感胸闷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胸片检查“未见肺内病变”,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并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两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当地医院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考虑为“感染后咳嗽”可能性大,予以酮替芬、右美沙芬口服治疗后咳嗽好转。一个月后患者咳嗽加重,干咳为主,当地医院考虑“慢性咳嗽”,给予孟鲁司特口服、布地奈德褔莫特罗吸入后咳嗽有所好转。但此后患者仍间断咳嗽、咳痰,伴体力活动后胸闷不适。2012年11月29日再至当地医院就诊并行胸部CT检查,报告示右肺中叶及下叶肺叶透亮度增高,考虑局限性肺气肿可能(图1)。后至某三甲医院行肺功能示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及轻度限制性肺功能功能障碍。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后患者症状一度缓解。此后患者咳嗽症状反复,并逐渐出现气喘、呼吸困难,间断咯血。2013年9月来我院门诊,胸部CT检查示①右肺中间段支气管腔内高密度影,②右肺中叶阻塞性肺不张(图2 A、B、C、D)。门诊考虑右肺门病变伴阻塞性肺不张,行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新生物阻塞管腔(图2 E)。活检病理见异型细胞,不排除腺癌可能(图2 F)。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9月26日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8 mmHg,神清,精神欠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散在哮鸣音,心率81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脾未及肿大。

  • 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观察

    作者:张平英;黄振

    目的:探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均接受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特征及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结果1.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检出48例患者存在肺动脉栓塞,显示栓子380处。2.超声心动图共显示40例患者存在异常表现,诊断符合率为83.3%(40/48)。与非肺动脉栓塞患者相比,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房容积明显增大,右心室前后径明显增宽,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P<0.05)。3.与单侧肺动脉栓塞患者比较,双侧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房容积及右心室前后径更大,肺动脉收缩压更高,“D”型征显示率更高( 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但不能准确反应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超声心动图可以敏感的反应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并可以量化的反应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本霞;喻飞;王估清;王生忠;刘蓓;熊箫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癌胚抗原( CEA)联合检测在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4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 NSE、CEA表达水平,同期选择本院4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CEA、NSE表达水平,观察NSE、CEA单一检测和两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NSE、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和对照组( P<0.05);腺癌患者血清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P<0.05);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91.7%)均高于NSE和CEA单一诊断肺癌的敏感度(72.9%,66.7%)(P<0.05)。结论血清NSE、CEA联合检测可作为肺癌与肺结核病鉴别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还可有效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度。

  • 成人肺粘液性囊腺瘤

    作者:钱晓君;朱代峰;荣光生;孙永刚

    病史摘要
      女性,56岁,无业人员。一年前偶然发现左侧腋下有一肿块,约鹌鹑蛋大小,无红肿热痛、无表皮破溃,无肢体麻木,亦未诊治,近2月渐感胀痛不适,可耐受。于2014.09.15我院普外科就诊期间,摄胸部平片发现左上肺有占位性肿块,收入病房作进一步诊治。既往体健,从未做过肺部检查,故未知肺部病程有多长。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畏寒、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胃纳佳,二便正常,近期无体重减轻。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结核、肝炎等慢性病及传染病史。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