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方案差异对重症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海;郑臻;陈依林;黄华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重症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110例)和B组(110例),分别采用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确定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再次插管率、死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B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用于重症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确定可显著缩短有创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再次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

  • 能谱CT在评价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肺癌的早期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张铭;沈加林

    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参数在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肺癌的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50例,其中腺癌35例,鳞癌15例。分别于CT引导下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前及治疗后早期(<1个月)进行能谱CT增强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图像,得到碘基物质图像、水基物质图像、70keV水平的单能量图像和能谱曲线斜率,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病灶经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后的碘基值(iodine content,IC)、70keVCT值、能谱曲线斜率均较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水(碘)基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动脉期水基值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期水基值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可反映125I放射粒子治疗前后病灶的血供特点及灌注程度变化,有助于125 I放射粒子治疗肺癌的早期疗效评估。

  • 126例不同年龄段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

    作者:吕利英;吕哲昊;吕祎梅;金星灿;丁小霞;刘秀英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并提供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126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岁以下年龄组患儿20例,1-3岁组28例,3岁以上组78例,三组影像学表现均以磨玻璃密度斑片影为主,三组患儿肺部CT表现以支气管充气征及淋巴结增大为主,1岁以下年龄组中3例发生于左侧,1例发生于右肺,16例发生于双肺;1-3岁组中3例发生于左侧,5例发生于右肺,20例发生于双肺;3岁以上组中24例发生于左侧,29例发生于右肺,25例发生于双肺,<1岁组、>3岁组两组相比,肺部受累情况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5.569,P<0.001),1-3岁组、>3岁组两组相比,肺部受累情况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3.177,P=0.001)。<1岁组、1-3岁组患儿病变多发生于双肺。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斑片影的间质性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肿大。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对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的CD4+计数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

    作者:王琳;李洪伟;施裕新;冯艳玲;宋言峥

    目的:探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对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的CD4+计数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筛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AIDS/HIV感染合并肺癌的48例患者,受试者分为两组,HAART治疗联合化疗组( n=24)、单纯化疗组( n=24)。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水平,而且分别实施相应治疗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进行肿瘤病人功能状态评分,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后,HAART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水平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化疗联合HARRT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和生活质量。

  • 自制麻醉冲洗复合装置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

    作者:闫卫彬;卢立国;严明月;韩光;戴举响;陈桃;巢玉琼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制作的麻醉冲洗复合装置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制作麻醉、冲洗复合装置做麻醉冲洗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50例为治疗组,和同期采用常规麻醉冲洗的支气管镜检查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支气管镜检查时间、医生和护士对检查操作满意度、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检查时间、利多卡因用量、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检查医生、护士操作满意度好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缺氧、呛咳、出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缺氧、呛咳、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冲洗复合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材料易获得,操作方便,临床应用效果好,可在临床上应用。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引起脓毒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问军锋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引起脓毒症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引起脓毒症患者60例,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变化,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评分变化。结果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D3+、CD4+明显增加,而CD8+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T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APTT治疗后明显增加,D-二聚体治疗后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APACHE Ⅱ评分治疗后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引起脓毒症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TBNA在Ⅰ/Ⅱ期胸内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凯述;刘明涛;李燕燕;欧阳修河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TBNA)在Ⅰ/Ⅱ期胸内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根据胸片及胸部CT检查疑诊为Ⅰ/Ⅱ期胸内结节病且行TBNA联合TBLB及EBB检查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共确诊结节病29例,其中Ⅰ期11例,Ⅱ期18例。经TBNA检查确诊25例,诊断阳性率为86.2%,经TBLB检查确诊14例,诊断阳性率为48.3%,经EBB检查确诊9例,诊断阳性率为31%,TBLB联合EBB确诊16例,诊断阳性率为55.6%,三者的诊断阳性率与TBNA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 TBNA联合TBLB、EBB确诊26例,诊断阳性率为89.7%,与TBN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00,P =1.00)。结论 TBNA 在Ⅰ/Ⅱ期胸内结节病诊断中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阳性率, TBLB、EBB与TBNA联合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但提高不明显,因此,TBNA在Ⅰ/Ⅱ期胸内结节病的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 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T-spot-TB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高俊峰;张齐武

    目的:分析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T-SPOT-TB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5年4月解放军第210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8例,根据《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8例。98例患者先后行胸腔镜胸膜活检和外周血T-SPOT-TB试验,比较单独行T-SPOT-TB试验检查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结果①60例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经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和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3.33%,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0.00%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60.00%,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②38例确诊为非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分别经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和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特异度为97.37%,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1.58%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65.79%,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③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98.24%,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7.27%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73.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90.24%,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72.09%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51.0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⑤联合检查的诊断率为94.90%,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0.61%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62.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体外释放酶链免疫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率均高于单独应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体外释放酶链免疫试验,联合检验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Ⅲb期NSCLC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与疗效评估

    作者:吴丹;黄勇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Ⅲb期 NSCLC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与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初次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科68例Ⅲb期NSCLC患者作为治疗组(肺癌组),予以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1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并评价疗效,体检健康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组(健康组)。结果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而NSE的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组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低于治疗前( P≤0.05);CEA在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鳞癌, SCC-Ag、CYFRA21-1、TK1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腺癌(P≤0.05),NSE在鳞癌和腺癌中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后无CR患者,PR患者共15例,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D患者共25例,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D患者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b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血清CEA、SCCA、CYFRA21-1、NSE与血浆D-D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利芳;胡克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及D-二聚体( D-D)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70例肺癌患者、44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及9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血清CEA、SCCA、CYFRA21-1、NSE及血浆D-D含量并计算上述指标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肺癌组血清CEA、SCCA、CYFRA21-1、NSE及血浆D-D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 P均<0.05);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及血浆D-D水平在Ⅲ/Ⅳ期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灵敏度高(68.4%,65/95),小细胞肺癌中NSE灵敏度高(71.4%,20/28),鳞癌中CYFRA21-1灵敏度高(66.0%,31/47);血清CEA、SCCA、CYFRA21-1、NSE及血浆D-D单项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0.6%、37.6%、51.8%、52.4%、62.4%,特异度分别为91.8%、85.1%、87.3%、82.1%、89.6%,5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上升至85.3%,但特异度下降至76.1%。结论血清CEA、SCCA、CYFRA21-1、NSE与血浆D-D联合检测对肺癌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优于单项检测。

  • 联合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云霞;李敏;陈晓香;张永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D-二聚体( D-dime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廊坊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133例单纯慢阻肺患者和70例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D-dimer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的NT-proBNP和D-dimer较单纯慢阻肺组显著增高( P<0.05)。 NT-proBNP和D-dimer联合诊断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 CI=0.873-0.964),灵敏性为87.9%,特异性为94.0%,其 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都较单独诊断时高(P <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D-dimer对慢阻肺合并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且简便、无创,值得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推广。

  • 缬沙坦联用泼尼松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焦明芝;亓梅;张宁;张清;董林萍;李欣莹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IPE)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IP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28)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 n=30)给予缬沙坦+泼尼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IPE的疗效明显。

  • Nucleophosmin及notch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贺兼斌;刘理静;向志;肖集文;肖海波

    目的:观察Nucleophosmin蛋白及notch1受体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2,10-2015,06我院确诊的肺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共10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1受体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1受体蛋白质在肺腺癌组织中皆为阳性表达,临床分期越高,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1受体蛋白质的表达越高,同时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1受体蛋白质在肿瘤细胞的表达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Nucleophosmin、Notch1受体蛋白质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相关,两者的过表达可能促进肺腺癌的进展,侵袭及转移。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桂莹;李晓岚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与反复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住院的CVA患儿60例为A组,MP感染患儿60例为B组,同期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60例患儿为对照组C组。3组患儿均行肺炎支原体抗体( MP-IgM)检测,比较各组中MP阳性率及MP阳性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同时观察3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血嗜酸粒细胞( EOS)计数的差异性。结果(1)A组和C组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3.33%和23.33%,A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越大,CVA 患儿的MP-IgM 阳性率越高。男童MP-IgM阳性率高于女童;(2) A、B两组外周血EOS及血清总Ig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3) ROC曲线示, EOS曲线下面积为0.860,佳阈值为1.08×109/L,敏感度为0.852,特异度为0.780;总IgE曲线下面积为0.776,佳阈值为196.53IU /mL,敏感度为0.795,特异度为0.834;结论 MP感染与小儿CVA 有密切相关性,可以将MP-IgM检测作为CVA 患儿的常规筛查项目,EOS及总IgE对CVA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全肺切除术后两种胸腔引流方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玉军;李道堂

    目的:比较开放胸腔引流方式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在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评估,观察开放胸腔引流方式是否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一样作为全肺切除术后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110例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胸腔引流方式分为胸腔引流管开放引流组(开放组)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间断开放引流组(常规组)。其中开放组57例,男48例、女9例,平均年龄(56.84±4.92)岁;常规组54例,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53.5±4.56)岁。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性。结果开放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39例,腺癌18例;常规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40例,腺癌14例。开放组和常规组术后引流方式相关的并发症(8例vs13例),χ2=0.459 P>0.05。开放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8.28±2.10) d vs.(6.75±2.10) d ]、住院时间[(11.350±2.78) d vs.(9.33±2.46)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开放引流和常规夹闭,间断开放引流均是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方式。

  • β2-AR基因多态性对哮喘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舒敬奎;戴路明;方利洲;张剑青;冯家钢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对本地区哮喘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的疗效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哮喘急性期患者为哮喘组,患者均行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TaqMan-PCR法测定两组β2-AR的16位点( A-G)基因多态性,分析β2-AR基因多态性对哮喘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的疗效影响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β2-AR16位点中GG型基因及G等位基因频率比例较高(P<0.05)。84例哮喘患者中疗效差组GG型基因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疗效理想组(P<0.05)。哮喘组患者β2-AR中GG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肺活量( VC)、肺总量( TLC)、用力呼气肺活量( FVC)、用力呼气肺活量1秒量(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1秒率(FEV1/FV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水平低于AA型及AG型,而AA及AG基因型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哮喘患者中β2-AR的1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本地区哮喘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携带β2-AR变异等位基因G型可能会影响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的效果。

  • 局部注射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迎丽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年内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4例,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选择化疗结合纤支镜局部注射,对照组选择单纯化疗。结果治疗9个月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与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局部药物注射能够有效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提高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并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 肺水肿指数对感染性休克并发ADRS老年患者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博

    目的:探讨肺水肿指数在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DRS)老年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老年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2例)及死亡组(11例)。以PiCCO法测定置管第1、2、3天的肺水肿指数(EVLWI),对比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 OI)及肺损伤指标。评价EVLWI预测预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结果置管后,存活组的PA-aDO2、OI不断上升,EVLWI与血乳酸不断下降,第1、2、3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的CI与LIS不断上升,D第1、2、3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第3天时存在差异的指标有PA-aDO2、OI、EVLWI、血乳酸、CI、SOFA及LIS。相关性分析表明,EVLWI与OI存在显著负相关(r=-0.42,P<0.01),与LIS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5),与PA-aDO2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5)。 SOFA与EVL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置管第3天EVLWI的预测准确度优于SOFA,曲线下面积达到0.838,以EVLWI(第3天)>8.5mL/kg预测死亡的敏感度为85.6%。结论感染性休克并发ADRS老年患者的EVLWI出现动态变化,可辅助评估患者预后。一般以置管后第3天的EVLWI>8.5mL/kg作为预测死亡的拐点。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永;李兰香;范远威;朱宝山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D-二聚体( D-D)及纤维蛋白原( FI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T2DM患者79例为观察组,按就诊顺序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不合并T2DM患者79例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检测空腹血糖( FB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气分析、Hcy、D-D及FIB,并计算氧合指数( OI)。结果①观察组在性别、年龄、慢阻肺病程、合并症及血压等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PH值及OI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血清FBS、HbA1c、Hcy、D-D及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T2DM的患者通过检测血清Hcy、D-D及FIB水平可以了解患者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的严重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体重指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正东;姚汉清;姜正华;朱湘平;黄谦;徐兴祥

    目的:研究化疗前体重指数( BMI)及化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ΔBMI)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84例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BMI、ΔBMI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前 BMI和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前后ΔBMI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化疗前后ΔBMI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化疗后BMI下降者预后较差。

  • 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鉴别诊断肺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其文;姜汉国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胸腔积液标本,分别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查,检测指标包括MOC-31、CK7、TTF-1、CD15等,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结果细胞块切片HE染色与常规涂片HE染色对胸腔积液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χ2,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染色(χ2, P<0.05)。肺腺癌细胞的 TTF-1、CEA、BerEP4、CD15、MOC-31、CK7阳性表达率较高,良性细胞的Desmin、WT-1、Calretinin、CK5/6阳性表达率较高。肺腺癌与间皮性肿瘤间的Desmin、WT-1Calretinin、CK5/6、TTF-1、CEA、BerEP4、CD15、MOC-31、CK7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块切片是临床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肺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 大剂量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纳建荣;马宣

    目的:探讨大剂量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77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大剂量组38例、小剂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治疗,大剂量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1·d-1)治疗,小剂量组给予甲泼尼龙(1.5mg·kg-1·d-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紫绀、气道痉挛的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患者的HR、RR、PaO2、PaC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HR、RR、PaCO2值显著的低于小剂量组(P<0.05),PaO2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过程中,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95%与小剂量组患者的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较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不会显著的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赞;罗为;厉锋;尚玉龙;陆娟

    目的:探讨气管针吸活检术(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cm的患者68例,均行气管针吸活检术检查,分析患者行TBNA检查的阳性率,分析TBNA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效能指标,总结TBNA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经TB-NA检查,阳性59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26例;TBNA检查阴性9例,经纵隔镜、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腺癌1例,小细胞癌2例,结核性淋巴结炎4例,炎性增生2例;TBNA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95.16%、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6.67%,准确率95.59%;68例患者行TBNA检查,18例发生不良发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其中12例(17.65%)发生少量咳血;1例(1.47%)术中明显出血,出血量超过100mL;5例(7.35%)检查中发生呛咳;所有患者无死亡、无气胸、无纵隔气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气管针吸活检术检查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好。

  • 泸州地区1996例真菌涂片阳性标本特点分析

    作者:吴小琴;林雁;钟利;任小华;刘泽明;黄富礼;范佳

    目的:分析三级教学医院近三年真菌涂片阳性患者临床标本特点,为临床医生诊断及预防真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医院检验科真菌涂片阳性患者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样本类型来源及科室来源、病菌载量,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及单因素分析。结果1996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5:1(1202/794),其中40岁以上患者占90.4%(1805/1996);真菌载量2+及以下患者占88.3%(1762/1996);标本来源主要集中在痰标本,占49.1%(979/1996),其次为大便占28.3%(565/1996),分泌物占19.7%(393/1996)。单因素分析显示真菌载量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感染部位有关。结论40岁以上患者为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肺部仍然是真菌感染的主要器官;真菌的载量与感染部位有关。

    关键词: 真菌 涂片 阳性 特点
  • 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关系

    作者:麦玉梅;黄文杰;李伟峰

    目的:探讨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100例(其中稳定期组66例,急性加重期组34例),并以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稳定期慢阻肺组根据慢阻肺全球倡议( GOLD)分为高风险组(n=43)和低风险组(n=2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全部受试者入组当天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水平显著低于慢阻肺稳定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慢阻肺高风险组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水平显著低于慢阻肺低风险组。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水平分别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FEV1( r=-0.584,P=0.002;r=-0.446,P=0.012)呈正相关,而与mMRC评分(r=-0.583,P<0.001;r=-0.419,P=0.002)、SGRQ评分(r=-0.548, P=0.001;r=0.550,P=0.003)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锁链素、克拉拉细胞蛋白-16与慢阻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其可作为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及稳定期严重程度分级的指标。

  • CPAP治疗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6个月疗效观察

    作者:李小村;苏建华;沈燕青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治疗6个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 RH)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经多导睡眠图( PSG)确诊并合并RH的OSAHS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在维持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1例患者予CPAP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PSG和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参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SBP24h/DBP24h)、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SBPd/DBPd)、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SBPn/DBPn)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和低指脉氧饱和度(minimal SpO2, mSpO2)值的变化情况。结果21例患者CPAP治疗6个月后,SBP24h/DBP24h、SBPd/DBPd和SBPn/DBPn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AHI明显降低(P<0.05)、mSpO2明显提高(P<0.05);服降压药种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CPAP治疗能显著改善OSAHS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病情,同时能明显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降压药的服用。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邱容;肖昌武;富强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08月—2015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诊断的CVA患者9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33例、B 组33例和C 组32例。 A 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B 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C 组患者给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疗程28天。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入组患者咳嗽症状、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咳嗽症状、肺功能、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8天后,B组和C组患者咳嗽评分、炎症因子IL-4、IL-5、TNF-α高于A组(P<0.05),肺功能提示A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阴转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CVA的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及苏黄止咳胶囊,且能较好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炎症因子与咳嗽症状、肺功能的改善相关。

  • 炎症细胞因子CRP/IL-6/IL-10多态性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联研究

    作者:张园;郝璐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IL-6/CRP/IL-10多态性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366例CAP患者作为CAP组,另选同期40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所有受试者的CRP 1059G/C、IL-6-597G/A和IL-10-592C/A进行基因型分析,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并采用CURB-65和PSI评分衡量CAP患者易感性、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 CAP组IL-6-597G/A的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CAP的危险因子。 CAP组IL-10-592C/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SCAP组(重症肺炎组)的死亡率、呼吸衰竭比率、脓毒性休克比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比率、APACHEⅡ评分和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NSCAP(非重症肺炎组)组(均P<0.05)。 SCAP组中IL-6-597G/A A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布频率高于NSCAP组(P<0.05)。 IL-10-592C/A在SCAP组中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明显高于NSCAP组(均P<0.05)。携带IL-6-597G/A 突变基因型(GA+AA)的肺炎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沉均明显高于野生基因型携带者GG(均P<0.05)。携带IL-6-597G/A突变基因型(GA+AA)的患者在死亡组中的比例远高于存活组(P<0.05)。携带IL-6-597G/A 突变基因型(GA+AA)的肺炎患者CURB-65和PSI评分均明显高于野生基因型携带者GG(均P<0.05)。此外,携带IL-10-592C/A突变基因型(CA+AA)的肺炎患者CURB-65和PSI评分也均明显高于野生基因型CC携带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IL-6-597G/A和IL-10-592C/A与CAP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相关,而CRP 1059G/C则与CAP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无关。

  • 脉冲震荡肺功能(I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何光辉;黄民强;伍北寿

    目的:探究脉冲震荡肺功能( I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Ⅱ级64例,Ⅲ级56例,并同期选取6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肺功能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对照组IOS、常规肺功能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X5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除X5外,IOS其余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Ⅲ级患者R5-R20、Frex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X5水平低于Ⅱ级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常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高于观察组,且随病情程度加重,常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随之下降,差异明显(P<0.05);IOS中X5与常规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与常规肺功能各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I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常规肺功能各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评估进行准确的判断。

  • 113例老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刘学娟;张晓鹏;刘振疆

    目的:通过对老年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分析113例老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情况。结果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以中低热为主(94.39%);除了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体征外,还常伴随有耳鼻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皮肤等并发症;49.56%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87.61%的患者支原体IgM抗体值大于1∶160,所有患者支原体IgM抗体值均大于1∶80,15.04%患者的痰培养肺炎链球菌(+);肺部病变分布呈现出左肺下叶多见、双侧肺多叶多见的两多特征;斑片影、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间质浸润性病变及胸腔积液分别占CT影像特征的87.61%、38.94%、18.58%、12.39%与11.50%。结论老年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CT影像学特征;在临床实践中,要高度重视,一旦怀疑,则需积极开展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减少误诊和漏诊。

  •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警中的应用

    作者:冷宁;赵永利;李茂江;彭传真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在肺癌中的活性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治疗过程及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65例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21例,肺鳞癌19例,小细胞肺癌25例,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浆中TrxR的活性表达,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中TrxR的表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rxR活性均值分别为(3.98±4.02) U/mL、(5.84±6.10) U/mL、(6.24±6.3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血浆中TrxR活性降低;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肺腺癌cut-off值为:0.98U/mL,肺鳞癌cut-off值为0.87U/mL,小细胞肺癌cut-off值为0.99U/mL。结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可预测肺癌,在治疗过程中亦是一种良好的监测指标。

  • 硅胶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检查术后的应用比较

    作者:陈智德;莫旖旎;柯明耀;曾俊丽;吴雪梅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在行电子胸腔镜检查术后留置硅胶引流管的优势。方法将2012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行胸腔镜检查术后,实验组留置21Fr硅胶引流管,对照组留置12Ga中心静脉导管。对两组患者肺完全复张比率、拔出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肺完全复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行电子胸腔镜检查术后留置硅胶引流管能够缩短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

  • 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月越;王萍;陈杭薇;赵雅辉

    目的: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呼吸科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患者进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检测,了解其感染状况。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北京解放军306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01例CAP住院患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流感病毒A、B(FluA、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 ADV)及嗜肺军团菌( LP)抗原,并使用快速培养法检测有无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对住院CAP患者呼吸道病毒抗原和不典型病原体检出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检测总阳性检出率为55.5%,老年患者(≥65岁) Flu A/B检出率均显著高于65岁以下患者( P<0.05); MP培养的阳性率与LP抗原阳性的检出率,65岁以上组均显著低于65岁以下组( P<0.05)。春、冬季FluA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夏、秋季(P<0.05);冬季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夏、秋季(P<0.05)。没有基础病的患者的FluA抗原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合并基础病患者(P<0.05)。结论呼吸道病毒和不典型病原体是住院CAP患者的重要病原,季节、年龄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感染风险重要影响因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

    作者:罗勇;潘俊;程意;韩锋锋

    目的:研究不同烟熏强度对SD大鼠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各10只。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给予4周、12周、20周的烟熏制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烟熏结束后肺组织制作病理标本观察其变化,并取大鼠双侧伸趾长肌,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伸趾长肌组织匀浆丙二醛( MDA)的浓度、伸趾长肌组织蛋白质提取液羰基化蛋白( PC)的浓度、伸趾长肌组织DNA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大鼠肺组织随着烟熏强度的增加,其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破坏相应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2组、实验3组MDA、8-OHdG显著增高( P<0.05-P<0.01),实验3组PC显著增高(P<0.05)。结论烟熏不仅可导致大鼠肺组织炎症加重、肺泡结构破坏,还可导致其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

  • 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儿童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李文;宁君;申长清;蔡文仙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儿童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吸入布地奈德( BUD组)和口服孟鲁司特( MK组)。 BUD组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100μg /揿,早晚各2揿。 MK组口服孟鲁司特5mg/片,每晚1片。选取8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 MK组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低于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治疗前。 BUD组患儿治疗前后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氧化应激,孟鲁司特可减轻支气管哮喘患儿氧化应激反应,布地奈德对氧化应激无明显影响。

  • 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对肺癌相关蛋白P53表达的影响

    作者:薛克营;柯明耀;吴雪梅;赵年贵;林岩;沈杰芳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对肺鳞癌细胞株A2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抑瘤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P5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疗效、安全性和抑制肺癌的机制。方法将植入肺鳞癌细胞株A2的肺癌裸鼠模型分为5组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纳米磁靶向药囊组、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化疗药物组、纳米磁靶向药囊组、化疗药物组和未干预组。观察各组肿瘤抑制率、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在药物干预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纳米磁靶向药囊组肿瘤抑制明显,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伤轻;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纳米磁靶向药囊组P53水平与未干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化疗药物组、纳米磁靶向药囊组、化疗药物组的P53与未干预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抑瘤作用明显,毒副作用轻,可能通过下调P53表达而发挥抑制肺癌的作用。

  •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陈若;毛文君;郑明峰;陈静瑜;何毅军;叶书高;刘峰;陆荣国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对Ⅰ期肺癌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147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或磨玻璃样病变( ground-glass opacity ,GGO)。经过删选后共有1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PN 81例, GGO 44例,所有患者胸腔镜手术前均行Hook-wire定位,68例患者接受Hook-wire穿刺针穿过病灶,57例贴近病灶定位于周围正常肺组织中。根据手术结果,评价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定位的效果,对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肺癌经Hook-wire定位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术前平均定位时间为(20±8)min,3例出现导丝脱落(2.4%),无症状并发症7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12例由于胸腔粘连中转开胸,术后病理:原发性肺癌76例,良性病变44例,5例为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肺癌患者中,Hook-wire定位穿过病灶40例,贴近病灶定位36例,术后9例复发,前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20% vs 2.8%,P=0.03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肺叶切除、病理为腺癌、Hook-wire穿过病灶定位、术前穿刺出血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胸腔镜术前早期肺癌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穿过病灶定位的术后复发率高于贴近病灶定位,对于直径≤2.0 cm的早期肺癌,选择亚肺叶切除术需谨慎。

  • 无痛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研究

    作者:刘丹丹;周巧云;孙洪岩;程雪松;齐保龙;李查兵;王伟

    目的:探讨无痛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66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无痛组,观察患者气管镜检查前和检查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于气管镜检查后对患者进行咽痛、舒适度及再次接受气管镜检查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常规组患者检查中心率和呼吸频率较检查前升高(P<0.05),无痛组降低,波动幅度,常规组大于无痛组。常规组患者检查中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检查前(P<0.05),无痛组则较检查前下降(P<0.05)。所有患者术中指端血氧饱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常规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常规组患者检查中咳嗽、体位变动、恐惧感及不良记忆,高于无痛组(P<0.05),咽痛无差异(P>0.05),再次接受气管镜检查的意愿无痛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痛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检查中及检查后的不适反应少,患者愿再次接受气管镜检查,值得临床普及。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季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 SAP)的临床特征。方法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SAP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按1∶1比例随机选择80例同期无SAP的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SAP患者其临床表现、痰培养、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75岁43.75%、意识障碍22.50%、糖尿病20.00%、脑出血30.00%、存在吸烟史33.75%、应用相关药物92.50%、实施侵入操作47.50%、住院≥15天65.00%高于对照组的12.50%、7.50%、8.75%、10.00%、11.25%、62.50%、16.25%、26.25%(P<0.05),是引起SAP的危险因素。痰培养阳性58例,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6株,G-杆菌38株,G+杆菌20株,真菌8珠。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7.50%、死亡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15.00%、1.25%(P<0.05)。结论 SAP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痰培养及发病因素复杂,可显著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

    关键词: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脂氧素A4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蕴伟;肖建;鲍文华;李树民;李爽;张智勇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脂氧素A4( LXA4)和肺功能的水平,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LXA4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阐明血清脂氧素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诊疗的意义。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对45例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25例的血清LXA4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分析血清LXA4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LXA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组血清LXA4水平亦高于轻度组(P<0.01);而重度组血清LXA4水平[(271.22±26.99)]ng/L却显著低于中度组[(302.4±31.18)]ng/L(P<0.01);(2)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各亚组血清LXA4水平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的降低而升高,呈负相关性(r=0.-314,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各亚组血清脂氧素A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肺功能呈负相关,提示脂氧素作为天然的白三烯拮抗物质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 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屈昕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 OLV)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55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单肺通气组,n=27例)和B组(保护性单肺通气组,n=28例)。分别在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和气管拔管后2h(T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 Raw)、胸肺顺应性( CT)等呼吸动力学指标,并在各时点检测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8)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在T2、T3时PaO2较T1时明显降低( P<0.05),且A组降低较B组更为显著( P<0.05), A组T2、T3时PaCO2较T1时和B组同时间点均明显升高( P <0.05);两组 T2时 CT 较 T1时明显降低( P <0.05),而Ppeak、Raw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或降低较B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T2、T3时IL-6、IL-8表达水平较T1时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较B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减少OLV期间及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明显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

    关键词: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畅毅平;张玉强;张永利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1],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严重脓毒症( severe Sepsis),脓毒症休克( septic shock )。若病情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将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2]。其病死率极高,有研究表明:每年全球大约有2000-3000万发生脓毒症,至少1/4的患者终治疗无效而死亡,全球平均每4-6秒钟有1人死于脓毒症。有研究[3]表明我国脓毒症发病率在8.68%,病死率高达44.7%。其病死率高,疗效不佳,已是当代重症监护室( ICU)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已成为当代重症医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目前CRRT (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应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救治,为脓毒症的治疗开启了新篇章,本文将对CRRT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 慢阻肺患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振杰;曾彤华(综述);欧盛敬(审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该病以小气道损伤、黏液分泌过多及肺实质破坏为病理特征,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参与,并且与炎症及自身异常免疫反应相关的疾病[1]。在慢阻肺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T细胞参与的获得性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慢阻肺在肺部持续存在慢性炎症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功能异常可导致慢阻肺等炎症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3];另一方面,多种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存在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改变。研究也发现,慢阻肺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而SNP(炎症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慢阻肺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但这些SNP位点目前多未被发现。 Foxp3( forkhead box P3,叉头状转录因子)是慢阻肺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标志性分子。现将近年来慢阻肺患者调节性T 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姚文飞;屠春林;赵开顺;王文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是目前常见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消耗了相当大的社会医疗资源。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受累,包括呼吸肌和四肢肌肉功能障碍、运动受限、肺动脉高压和营养不良等。慢阻肺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2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中提出,将肺康复作为慢阻肺一线非药物治疗方法[1]。

    关键词:
  • KL-6在部分肿瘤及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妍亭;颜浩;韩娟;刘进衡

    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抗原-6( 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是日本学者Kohno等人1985年研究肺腺癌时发现并命名的,属于肺细胞抗原的第9族,类属于黏液素MUC1家族,为相对分子量接近200000道尔顿的大分子糖蛋白抗原物质[1-2]。主要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呼吸性支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腺浆液细胞分泌,同时还分布于乳腺、胰腺导管中,而在I型肺泡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支气管腺体细胞中无表达[2]。

    关键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力文;赵珩

    一、引言
      据报道,肺癌是目前常见癌症之一,2015年美国数据统计显示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25%-30%)[1],在我国也占据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2],ⅢA期患者中位5年生存率仅为26%左右, IA期患者则是51%。由于肺癌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60%以上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佳手术机会,是导致肺癌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1,3]。而早期诊断的患者经过合理的选择性个体化治疗可以将生存率提高到70%,所以肺癌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肺癌作为实体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肺癌疾病机制关系密切[2,4-5]。

    关键词:
  • 肺切除术后持续性肺漏气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劳深;蔡松旺;李昀;安军;何锦园;刘立宝;黄邵洪;翁毅敏;张军航

    持续性肺漏气( prolonged air leak,PAL)是肺切除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现临床上较为统一地将其定义为肺实质切除术后肺持续性漏气超过5d,临床发生率为8%-26%[1]。据Sakamoto等[2]的数据统计,即便是手术损伤相对较小的胸腔镜下机械钉闭合的肺大疱切除术,其 PAL 的发生率也可达9.5%,故对于解剖分离更为复杂的肺段切除术、选择性肺叶切除术、肺癌根治术等肺实质切除术,或术前评估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的病人而言,PAL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围术期肺保护及肺切术预后的重要议题。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新的文献资料,从PAL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开始到现阶段PAL的多种治疗方案,对PAL的进展作出综述,并展望组织工程学干细胞治疗或将成为未来治疗PAL的新策略;但不包含临床常见的肺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

    关键词:
  • 多发性肺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例

    作者:涂军;甄国华

    目的:探讨多发性肺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双肺多发性错构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患者青年女性,双肺多发性结节、其界限清楚,合并子宫肌瘤,内科诊断不明确,行经胸腔镜肺活检诊断为多发性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结论双肺多发结节的青年女性,合并子宫肌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应想到多发性肺平滑肌瘤性错构瘤可能。

    关键词:
  • 肺支气管扩张症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1例

    作者:陈蓉;陈洈伟;汤中文;阮秋蓉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咳嗽、咳痰、胸闷4月入院。既往有30年咳嗽、咳痰病史,每年2-3次发作,予抗感染治疗后缓解。入院CT平扫示:前联合线、气管心影、纵隔均左移,左肺容积明显较对侧缩小。左肺叶见多个小囊状透光区,左侧支气管稍显狭窄。右肺透明度增强,气管支气管通畅。 CT诊断:①左肺Ⅲ型结核(毁损肺、继发支气管扩张)。②右肺代偿性气肿。③纵隔疝。纤维支气管镜示:①气管隆突上20-30 mm处后壁黏膜隆起。②左主支气管狭窄,腔内较多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痰涂片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血CEA及AFP值均在正常范围。外科行左全肺切除术,切除标本送检病理科。

    关键词:
  • 肺毛霉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魏妍荣;唐晓丽

    病例资料
      例1:患者:女性,66岁,回族,农民;以“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1周,伴咯血1天”为主诉于2015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不易咳出,气喘、气短,活动后明显,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出现上述不适加重,时有黄色粘痰,量多不易咳出,发热,体温高达38.9℃,感全身乏力、多汗,间断双下肢浮肿,遂于社区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治疗1周(具体不详)后,热退,昨夜出现咯血,鲜红色,量约100mL,遂以“咯血查因”收住我科,随诊提供肺CT。病程中无寒战及胸痛,无心悸及呼吸困难,纳可,寐安,二便调。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既往:高血压病10年,房颤病史2年,均未正规治疗;入院查体:T 36.0℃ P 126次/分, R 20次/分, Bp 134/86mmHg,神志清,精神欠振,双肺呼吸音低,左肺闻及细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2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5月10日实验室检查及摄 CT,血常规:WBC 10.48×109/L↑, N 85.54%↑,Hb 116 g/L,PLT 135×109/L,C-反应蛋白38.40mg/L↑;血沉82mm/h↑;血气分析:PaO263.00 mmHg,PaCO237.00mmHg,PH 值7.44,SaO293.0%;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肿瘤标志物、血管炎抗体及抗核抗体均阴性;空腹血糖:10.2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G 实验5.21 pg/mL;GM试验阴性;T-SOPT、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抗体、结核抗体、肺炎支原体均阴性;痰找抗酸及痰培养:阴性;尿真菌培养:光滑假丝酵母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左房增大,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少-中量返流。

    关键词:
  • 原发性支气管腺泡细胞癌1例报告

    作者:杨丽青;杨小东;胡秋芳;张艺;王艳;陈旭苹;周振兴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8岁,因“咳嗽、痰中带血6+月,气促1+月”于2015年8月25日入院。入院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无拉丝,咳嗽剧烈时,痰中有少量鲜红色血丝,伴活动后气促,无胸闷、畏寒、发热、午后潮热、盗汗、乏力等不适,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症状反复6+。1+月前,患者活动后气促加重,伴胸闷,院外治疗效差,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行胸部CT (见图1、2)提示:左侧上叶支气管靠外侧壁见一软组织结节影,左侧少量气胸,纤维支气管镜(图3)示:左主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管腔乳突样新生物阻塞,活检见上皮性肿瘤,倾向涎腺型肿瘤,疑低度恶性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侧胸廓塌陷,左肺呼吸音未闻及,右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余无特殊。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查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提示:PaO249.9mmHg;头部颈部彩超提示双侧腮腺内实性结节:淋巴结?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颅内未见异常。上腹部增强CT示:肝及肾上腺未见明显转移。扫及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伴左肺底少许肺不张。胆囊、脾脏、胰腺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全身骨扫描肿瘤转移骨征象。患者入院后予以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后转入胸外科,在全麻下行VATS支气管袖式成形+左肺上叶切除+左肺下叶背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①胸内淡黄色积液200mL,轻度粘连,胸膜无种植;②斜裂完全发育;③肿块位于左主支气管,侵犯下叶背段开口,约2?1?1 cm大小,呈暗红色粘稠状,有蒂,肿瘤距隆突>2cm,侵及周围脏器情况:无。④淋巴结肿大及侵犯情况:术中查及5.7.9.10.11组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提示:左支气管肿瘤涎腺型肿瘤,考虑为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PAS染色(+)。免疫组化:癌细胞PCK(+)、AACT (+)、AAT(+)、CEA (少部分+)、S-100(-)、P63(-)、P40(-)、Ki67指数约8%左右。(图5图6)送检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支气管残端远心端及左上肺“吻合钉切缘”>均未见癌累及。左上肺未见癌累及。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复查纤维支气管镜(图4)提示:左主支气管吻合口对合良好,局部少许黏膜肿胀糜烂伴蓝色缝线暴露,左肺残端支气管未见明显异常。好转出院。

    关键词:
  • 非免疫缺陷患者肺毛霉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项丹;陈鸣

    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发热咳嗽一周,加重伴胸闷气喘两天”于2016-01-07日入院。患者入院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9℃左右,伴咳嗽,可见少量血性痰,01-05胸部CT示双肺炎症性病变,左肺实变影,并迅速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损伤、休克等表现,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收住院。既往否认糖尿病、免疫病等基础疾病,否认活禽接触史,否认长期激素用药史,否认不良嗜好。入院时查体:T:39.4℃,P:119次/分,R:27次/分,BP:107/68mmHg,神志镇静状态,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及明显湿啰音,右肺及少许湿性啰音。入院诊断:①重症肺炎;②感染性休克;③Ⅱ型呼吸衰竭;④急性肾功能损伤。入院后检查:血常规:WBC 10.0×109/L,N 93.3%;生化全套:ALT:47.0U/L,AST 141.2U/L,BUN 14.8mmoL/L, Cr 127umoL/L, CRP 78.6mg/L;降钙素原:18.3 ng/mL;血清 GM 试验:0.637;血清 G 试验:93.5pg/mL;EB病毒DNA:9.4×104 IU/mL。01-07胸部CT(图1)双肺感染,部分实变,双侧胸腔积液伴肺膨胀不全,纵隔淋巴结肿大,肝周积液。01-08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上支气管、左上、左下支气管黏膜充血明显,有明显水肿,触之易出血,其中左下肺支气管气道不通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堵塞气道,吸出大量血性脓痰,送检痰培养示丝状真菌,考虑毛霉菌感染,同时行针吸活检病理提示毛霉菌感染;01-15胸部CT(图2)示右肺可见散在厚壁空洞。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痰培养及病理考虑侵袭性毛霉菌感染,于01-15日予两性霉素 B 脂质体(锋克松)抗真菌治疗,初始剂量为6mg,第二日加量至40mg,后每两日增加40mg,过程中一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当剂量增加至160 mg/d时患者肾脏损伤加重,故降至低有效剂量60 mg/d维持抗真菌治疗,后监测肾功能稳定未再继续恶化。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一月后患者脱机拔管,呼吸循环稳定,能自行下床,复查血象、PCT 正常。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两月后胸部CT (图3)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后出院继续予两性霉素B 脂质体抗菌治疗,病情逐步恢复中。

    关键词:
  • 艾滋病合并肺部鸟-胞内分枝杆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玉;魏兵;周文波;杨强;聂秀红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在HIV/AIDS人群中广泛开展,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恢复患者免疫功能的同时,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RIS )也随之凸现。本文报告1例艾滋病患者进行HAART后出现肺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 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相关的IRIS,结合文献复习,探讨MAC相关性IRIS的诊治。

    关键词:
  • 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预防效果

    作者:冯赟

    目的:探讨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联合抗病毒治疗组(联合组,n=40)和未联合抗病毒治疗组(未联合组,n=40),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乙肝标志物、肝损伤出现时间、肝功能复常时间、抗痨结束所需时间、肝损伤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个月、半年、1年联合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未联合组(P<0.05),治疗后1年HBV-DNA(+)比例显著低于未联合组(P<0.05),肝功能复常时间、抗痨结束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未联合组(P<0.05),肝损伤发生率7.5%(3/40)显著低于未联合组40.0%(16/4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0.0%(8/40)显著低于未联合组35.0%(14/40)(P<0.05)。结论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

    关键词:
  • 局部表面麻醉及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林国娟;孙建军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静脉麻醉在纤维支气管内窥镜(纤支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和局部表面麻醉进行对比。方法将56例符合ASAI-Ⅱ级择期行纤支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 I组,28例)、局部表面麻醉组(Ⅱ组,28例)。 I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Ⅱ组按常规在鼻咽喉气管行雾化或喷射表面麻醉方法。严密监测两组麻醉前(T1)、过声门至隆突后1分钟时(T2)、退镜后1分钟时(T3)及苏醒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检查过程中的体动、憋气、呛咳及检查后头昏、恶心、检查中断等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I组麻醉后患者在无知觉、无痛苦、无记忆的“舒适状态”下完成检查,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极少,SPO2、BP、HR、RR变化不明显,愿意再次检查率高。Ⅱ组上述不良反应程度均较重,其中2例患者检查中断,愿意再次检查率低,与I组对比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结论有选择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术,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愿意重检率高,大大地提高临床镜检效果,是一种安全性良好,副作用比较小的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
  • 双肺多发性结节、肿块伴空洞影误诊为肺结核1例分析

    作者:李建东;郝淑玲;王斐

    我们收治1例胸部 CT 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结节、肿块伴空洞影患者,在外院长期误诊为肺结核,我院经皮肺活检诊断为肺腺癌。现报道分析患者的胸部CT表现,提高对肺腺癌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

    关键词: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