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治疗学龄期儿童与非学龄期患者漏斗胸对比

    作者:戚胜波;于奇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Nuss手术矫治学龄期儿童(年龄6~12岁)与非学龄期患者[1](年龄>12岁)漏斗胸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漏斗胸患者共67例(学龄期儿童35例,非学龄期患者32例),择期在胸腔镜辅助下行两切口Nuss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效果等相关指标.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学龄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矫形板翻转数均明显高于学龄期儿童组.从矫形疗效上分析,学龄期儿童矫形效果明显好于非学龄期患者.结论 胸腔镜辅助两切口Nuss术是治疗漏斗胸的重要术式.非学龄期患者胸廓的弹性和柔韧性较学龄期儿童差,学龄期儿童矫形效果更佳.提倡学龄期儿童尽早手术矫形漏斗胸.

  • 血清HIF-1和Ngb变化与OSAHS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韩林华;杨瑞;王红阳;李建民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脑红蛋白(Ngb)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以164例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68例同期住院的单纯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GT)评测两组患者的决策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脑红蛋白(Ngb)含量.结果 病例组有决策功能障碍检出比例(58.17%)显著高于对照组(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IGT的三、四、五阶段及总分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HIF-1和Ng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AHI血清HIF-1和Ngb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SaO2与血清HIF-1和Ngb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内血清HIF-1和Ngb水平分别与IGT各阶段及总分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Ngb和HIF-1水平变化是OSAHS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关键因素.结论 OSAHS可加重脑梗死患者决策功能障碍,与血清HIF-1及Ngb水平变化有关.

  •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MCP-1与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锦;王金虎;郭瑞雪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MP肺炎组(A组,80例)、非MP肺炎组(B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0例).A组按照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分成普通型组(52例)和重症组(28例);普通型组按有无蛋白尿分成蛋白尿组(30例)和无蛋白尿组(22例).采用ELISA法检测MCP-l与IL-10水平.结果 ①A组MCP-1、IL-10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② 重症组MCP-1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组(t=9.9031,P<0.05);③ 蛋白尿组与无蛋白尿组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5,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血清MCP-1及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其他原因所致肺炎差异明显,提示血清MCP-1及IL-10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MP肺炎的依据之一.

  • 罗红霉素联合氨茶碱对支气管扩张的疗效

    作者:薛雨松;高永斌;王张莹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罗红霉素联合应用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两组疗程均为26周.若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可给予抗炎、祛痰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发作次数、痰量、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痰量、FEV1、FEV1/FVC、PE-Fam、PEFpm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2例恶心、1例头晕;对照组分别为2例恶心和2例头晕,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和罗红霉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活动性肺外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何花;周玉皆;曾谊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肺外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活动性肺外结核病例27例,活动肺结核病例81例,健康志愿者12例,予检测血IP-10水平,并同时检测各组血四项结核抗体(包括抗结核抗体、抗结核LAM抗体,抗结核38KD抗体,抗结核16KD抗体)、血T-SPOT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活动性肺外结核组的IP-10值为(248.42±167.13)ng/L,活动性肺结核组IP-10值为(200.74±150.71)ng/L,健康组IP-10值为(48.12±31.43)ng/L,活动性肺外结核组的IP-10值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IP-10诊断活动性肺外结核的临界值为54.68ng/L,其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1.7%.结论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活动性肺外结核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活动性肺外结核诊断辅助指标.

  • NES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雪花;王昌锋;黄虎翔

    目的 探讨鼻咽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1(NES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NSCLC组织中NESG1的表达,以39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析NESG1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ESG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26.6%(17/64),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3.8%(21/39),NSCLC中阳性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8,P=0.005),NESG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NESG1基因在NSCLC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多种临床特征有关,可能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 肺泡蛋白沉积症32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薇;李颖;张晓华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确诊的3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明原因的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为其常见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可归纳为:地图样表现、碎石路样表现、肺实变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低氧血症和肺功能损害分别达到87.5%和90.6%,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泡灌洗液和(或)肺组织活检过碘酸雪夫染色可确诊.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仍为目前确切有效缓解病情的治疗方法.结论 PAP虽然是少见病,但因其病理有特征性,使得影像学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临床医生宜熟悉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及时明确诊断并予全肺灌洗术治疗.

  • 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NA抽提的实验方法学研究

    作者:俞垭美;王姗姗;褚丽花;冯宜;葛洪斌;张喆

    目的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特殊而复杂,在RNA提取的实验方法学上是否区别于一般的细菌,有待考察.本文使用了异硫氰酸胍提取法与商业化的细菌RNA抽提试剂盒法进行对照,对减活牛型分枝杆菌卡介苗(BCG)进行RNA的抽提,进而确定了适用于分枝杆菌RNA抽提的优方法.方法 分别用异硫氰酸胍提取法和E.Z.N.A.TM Bacterial RNA提取试剂盒从一定量的卡介苗细菌培养物中提取RNA,用Nanodrop2000c检测抽提所得的R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 用异硫氰酸胍法从1到30 mg的BCG中均能提取到大量的RNA,而用E.Z.N.A.TM Bacterial RNA提取试剂盒几乎未提取到RNA,而且在纯度上前者好于后者.结论 异硫氰酸胍的裂解效率远远高于溶菌酶.对于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RNA的提取应该使用异硫氰酸胍法.

  • Tenascin-c和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晓楠;朱洪斌;孙耕耘

    目的 探讨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所致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肺部良性疾病所致胸腔积液和60例恶性胸腔积液中Tn-C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分析Tn-C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肺癌诊断的关系.结果 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中Tn-C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C在胸水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状况、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P<0.05);两组患者的Tn-C血清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以Tn-C浓度为41.508ng/ml为佳诊断临界点,此点所对应的诊断恶性胸腔积液(MPE)敏感性为90%,特异度为46.67%,联合CEA诊断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3%.结论 Tn-C在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与CEA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故Tn-C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良好标记物.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及支原体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红连;徐进

    目的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支原体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2010年至2013年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符合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相似年龄、性别的76例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特应性体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RP、血沉、痰培养、咽拭子快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较对照组在特应性体质、发热持续10天以上、全身皮疹、CRP≥40mg/L、血沉≥50mm/h、痰细菌培养阳性、肺部大片状高密度均匀一致实变阴影、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14例患儿家长拒绝应用激素等药物,结果12例发热时间>15天,5例遗留肺不张,2例肺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两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特应性体质、发热持续10天以上、CRP≥40mg/L、血沉≥50mm/h、肺部大片状高密度实变影≥2/3肺叶,这些因素影响明显(分别为P=0.000;P=0.011;P=0.000;P=0.003;P=0.004).结论 特应性体质、发热持续10天以上、CRP≥40mg/L、血沉≥50mm/h、肺部大片状高密度实变影≥2/3肺叶,是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莉霞

    目的 评价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轻度、中度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1).对照组给予常用药物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泛福舒以及白三烯调节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以及总有效控制率.结果 治疗8周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外周血中CD4+、CD4+/CD8+细胞明显地升高(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9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 胸腺肽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于彩红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胸腺肽,两组患者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特征、生活质量、动脉血气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68,P=0.046).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PaO2、FEV1、FEV1/FVC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CRP、TNF-α、CD8+显著降低,CD4+、CD4+/CD8+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8、CRP、TNF-α、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能够提高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 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患者PCT浓度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马国成;贾金虎;刘杜姣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符合脓毒症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型及严重脓毒症型,各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脓毒症42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严重脓毒症46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两型各组治疗总疗程均为7天,分别测定各组不同时间段PCT浓度.结果 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治疗组治疗后3天、7天PCT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CT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脓毒症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CT浓度明显低于严重脓毒症治疗组(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各时间段血清PCT浓度均具有较好降低作用,是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中医辅助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 红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莉;高春雁

    目的 研究红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儿科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予红霉素进行序贯治疗,B组予红霉素单纯静脉续滴治疗;随机选取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抽取3组外周静脉血,比较A、B两组血清中IgA、IgM、IgG、IL-6、IL-8等指标治疗前后的水平,并将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gA、IgM、IgG、IL-6、IL-8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A组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72.50%vs 55.00%,Uc=2.11,P<0.05),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2.5%vs17.50%,P<0.05).结论 相比于红霉素单纯静脉续滴治疗,红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更有利于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恢复,其疗效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肺结核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情况和耐药分析

    作者:张聪敏;温亚玲

    目的 了解本院肺结核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伴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数据,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4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1.1%,这三年的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是逐年增高的,依次为36.9%,43.1%,43.3%.检出人群中以≤20岁和≥60岁年龄段所占的比例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要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一代、二代、三代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和医院感染.

  • 164例聚集性人腺病毒7型非发热感染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仁宏;彭文鸿;潘子杰;朱振宇;张冬梅;刘彩萍

    目的 通过对一起成人腺病毒B组7型感染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总结规律,提高防治水平,便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控制疫情.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64例成人腺病毒B组7型核酸阳性非发热感染者,记录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结果疫情主要集中在2月至3月份.均为年轻男性,平均年龄为19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均有居住于同一宿舍或者同一餐厅就餐等密切接触史.体温正常阳性者主要表现咳嗽、咽痛、腹痛、腹泻等.常见的体征包括咽部充血、咽部滤泡和扁桃体肿大.实验室检查显示,部分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单核细胞比例偏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均给予利巴韦林辅助莲花清瘟胶囊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结论 成人腺病毒B组7型核酸阳性非发热感染者,主要有咳嗽、咽痛、腹痛、腹泻等表现.部分患者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及时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对控制腺病毒疫情扩散是必要的.

  • 气道黏膜损害程度与迁延和非迁延性支原体肺炎的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水东;冯晓红

    目的 探讨气道黏膜损害程度与迁延和非迁延性支原体肺炎的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按支原体肺炎分类标准及预后分为非迁延组和迁延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气道黏膜损害程度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12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28例演变为迁延性支原体肺炎;两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支气管镜检查,两组均存在气道黏膜滤泡样增生、粗糙、水肿、纵行皱褶及黏液分泌增多等表现,其中管腔狭窄、肉芽组织增生及黏膜溃疡等仅存在于迁延组,迁延组滤泡样增生及黏液分泌显著增高(P<0.05).结论 气道黏膜的损害程度与支原体肺炎的病程迁延相关,黏膜滤泡样增生及黏液大量分泌是导致支原体肺炎迁延不愈的原因;管腔狭窄、肉芽组织增生及黏膜溃疡等黏膜严重损害表现提示病程迁延.

  • 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研究

    作者:杨宏生;许锡荣;沈琪;金妍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 本研究连续性收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80例,分为莫西沙星组(n=40)和对照组(n=40).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和PON1水平改变.结果 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后TAS和PON1水平明显上升(P<0.05),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可见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莫西沙星与△TAS(r=0.703,P=0.01)和△PON1(r=0.783,P=0.01)呈正相关,与△TOS(r=-0.598,P=0.03)呈负相关.结论 MDR-TB患者体内处于氧化应激损伤状态,通过莫西沙星联合抗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氧化-抗氧系统的失衡情况.

  •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世浩;谭少清;袁磊凌;袁奕武;王勇萍;林炳耀;梁晓晴

    目的 了解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3例,对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84例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Sm、INH、RFP、EMB)耐药情况检测并进行分析.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4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6.67%(14/8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20%(11/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10.34%(3/29);总耐多药率为5.95%(5/8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7.27%(4/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3.45%(1/29).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为Sm>INH>RFP>EMB[Sm 16.36%(9/55)、INH 14.55%(8/55)、RFP 7.27%(4/55)、EMB 3.64%(2/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顺位为INH>Sm>RFP=EMB[Sm 6.90%(2/29)、INH 10.34%(3/29)、RFP 3.45%(1/29)、EMB 3.45%(1/29)].男性耐药率为22.64%(12/53)、女性耐药率为(6.45%(2/31).初治涂阳与涂阴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4,P>0.05);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同性别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1,P>0.05).结论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现有临床诊治方法的研究.

  • 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治措施

    作者:邵华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25例患儿,37例(29.60%)发生医院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3.24%、泌尿系统感染占18.92%、胃肠道感染占13.51%、其他感染占24.32%.单因素分析的显示,病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因素均为哮喘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众多,临床上可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忠义;顾江魁;陶立伟;葛阳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方法 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开展的4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45例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做对照研究,就两组术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短、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指标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TS组中在术中所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CT组,VATS组术后1、3、5天切口疼痛程度、血清TNF-α、IL-1β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T组(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组间无差异(P均>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昏迷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预测研究

    作者:吴俊

    目的 评估无创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昏迷患者的可行性.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疗效预测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n=24例)及对照组(n=1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计算CPIS值,观察不同CPIS值,患者血气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通气组治疗后PH、PaCO2、HR、RR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除PH外,余指标均未改善(P>0.05).治疗1天及结束时通气组PaCO2、HR、RR低于对照组(P<0.05),PH高于对照组(P<0.01).CPIS<6通气组患者PaCO2及PH改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CPIS评分对疗效有一定预测性.

  • 小潮气量通气对ALI/ARDS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小明;沈观乐;余瑞林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高风险患者,应用小潮气量通气对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6例ALI/ARDS高风险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采用小潮气量(VT6~8ml/kg)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潮气量(VT10~12ml/kg)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变化及预后差异.结果 通气48h、通气96h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氧饱和度、pH值、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均较通气即刻显著好转(P<0.05).通气48h、通气96h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ɑ、CRP水平均较通气即刻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组在通气48h、通气96h后血清IL-6、TNF-ɑ、CRP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ALI/ARDS发病率(14.29%)、ICU治疗时间(9.5±2.6)d、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4±1.3)d、住院时间(13.7±3.2)d、死亡率(10.71%),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ALI/ARDS高风险患者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较常规潮气量通气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预后效果更好.

  • 肺癌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靶区勾画建议

    作者:欧阳玉秀;叶奕菁;徐智健;徐桂琼

    目的 探寻未手术及放疗的肺癌行根治性或预防性放疗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的范围.方法将锁骨上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回顾分析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在所有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例中有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占31%.锁骨上淋巴结Ⅰ区出现的占22%,多数以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锁骨上Ⅱ区淋巴结占绝大部分,99%,与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锁骨上Ⅲ区出现淋巴结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大的肿瘤负荷,纵隔及锁骨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出现淋巴结占16%,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结论推荐出现一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行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区预防照射;Ⅰ区需包括;重点勾画Ⅱ区锁骨上淋巴结区;不推荐在锁骨上淋巴结区域预防性勾画时包Ⅲ区,但在Ⅱ区淋巴结肿瘤负荷较大时可个体化适当包;推荐在Ⅰ区或Ⅱ区较大肿瘤负荷时考虑扩展Ⅱ区范围至Ⅳ区.

  • 多重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妍华

    目的 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84例VAP患者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分析,并检测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后的参数变化.结果 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均为多重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3.5%,革兰氏阳性菌占9.2%,真菌占7.3%,大多呈多重耐药.初采用经验性治疗,然后参考细菌培养报告缩小抗菌谱,同时观察患者的感染参数调整用药.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感染了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多重耐药病原菌引起的,宜尽早采用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减少耐药菌株引起的二重感染.

  • EGFR和K-ras基因表达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联分析

    作者:潘兆军;易基群;王林;王秀文;梁继珍;李理

    目的 探讨EGFR和K-ras基因表达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126例NSCLC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测序检测其肿瘤组织EGFR和K-ras基因的表达突变情况,按NCCN指南对患者进行标准治疗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基因表达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5年总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EGFR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9.21%,突变率为28.57%,K-ras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2.06%,突变率为2.38%;K-ras(+)的中位生存期和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K-ras(-)患者(χ2=4.348,Log-rank P=0.037),EGFR(突变)的中位生存期和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EGFR(野生)患者(χ2=11.518,Log-rank P=0.001);双基因阳性(P=0.027,HR=2.584,95%CI:1.113~6.002)和远处转移(P=0.046,HR=2.104,95%CI:1.013~4.369)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是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01,HR=0.293,95%CI:0.149~0.574).结论 EGFR和K-ras基因的表达突变与NSCL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双基因阳性可降低患者生存时间,它们是患者个体化用药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联合检测D-D和FIB对慢阻肺患者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晓娟;梅晓冬

    目的 比较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IB)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栓塞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断为慢阻肺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D-D、FIB等相关数据,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以及两者联合时的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其对肺栓塞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D-D、FIB联合检测对肺栓塞进行预测时,灵敏度为96.97%,阴性预测值为99.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79~0.806),均较单项预测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FIB联合检测对慢阻肺患者肺栓塞的风险评估有较高的效能.

  • 无创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骨骼肌泛素体系基因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慧;杨敬平;徐喜媛;田铁英

    目的 探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后骨骼肌泛素体系基因表达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根据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是否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38例,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42例,监测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治疗后14d进行肌肉活检,使用RT-PCR检测骨骼肌泛素及核糖体蛋白S21(PRS21)的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14d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PaCO2、PaO2、PH及FEV1%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骨骼肌RPS21、泛素的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RPS21与PaO2、PH及FEV1pro%负相关,泛素与PaO2及FEV1%负相关,与PaCO2正相关.治疗组的RPS21、泛素、PaCO2、FEV1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1、0.885、0.821、0.734,分别取103.978、8.128、45.350、51.350为截断点,评价酸中毒的敏感性均为90.9%,特异性分别为75%,75%,50%,50%.结论 从骨骼肌基因水平上证实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有效性.

  • 34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随访研究

    作者:蔺瑞函;王先化;赵善良;汪求真;窦晓娟;郭玉妹;马爱国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及影响患者肺结核治愈的因素,探讨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对象为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46例,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追踪随访,记录每次随访获得的资料,包括患者吸烟饮酒情况、营养状况、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治愈结果等,对从进行抗结核治疗开始计算定期复查达一年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 346例患者随访287例,随访成功率82.95%.随访287例患者中治愈248例,未治愈35例,死亡4例.女性的治愈率比男性高,为91.75%,男性治愈率为83.68%;年龄在40~60岁的患者治愈率较高,为91.72%,小于40岁和大于60岁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9.29%、77.45%;有空洞、咯血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67.03%、70.37%,无空洞、咯血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41%、92.72%;出院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治愈率为97.92%,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1.58%、51.61%、30.77%;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治愈率为98.05%,血糖控制一般、控制差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0.10%、21.43%.出院后仍吸烟、饮酒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3.63%、83.87%;不吸烟、不饮酒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3.75%、94.85%.结论 出院后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受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是否空洞咯血等临床资料、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营养状况、糖尿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 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不同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刘艳;王晓芳;余青峰;邓超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不同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性收录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综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IFNγ,TNFα,IL-1β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水平改变.结果 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TNFα以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6水平下降为明显(P<0.05).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IL-10和IL-4等抗炎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血清IL-10和IL-4水平上升为明显(P<0.05).危重亚组患儿血清IFNγ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亚组(P<0.05).哮喘分级和促炎因子TNFα呈负相关(r=-0.589,P<0.05).促炎因子TNFα与IL-6(r=0.599,P<0.05),IL-1β 与IL-6(r=0.532,P<0.05)之间存在正相关.促炎因子TNFα与抗炎因子TGFβ呈负相关(r=-0.662,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IFNγ、IL-6、IL-10和IL-4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与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124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作者:梁亚萍;赵丽丽;高漫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基因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124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以及50株敏感株的耐药相关基因(包括异烟肼inhA、katG、oxyR-ahpC间隔区以及利福平rpoB)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异烟肼耐药inhA基因突变率为14.5%;katG基因突变率为70.2%(87/124),主要位于315位;oxyR-ahpC间隔区突变率为15.3%;inhA、katG两种基因同时突变率75.0%,三种基因同时突变率为89.5%.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的检出率高达95.2%,突变主要发生在531、526、516位点.结论 我省耐多药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常见突变为katG 315、inhA C-T(-15)、axyR-ahpC间隔区(-10)C-T,利福平为rpoB531、526、516.结合MDR-TB耐药相关基因的特征分析,可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的适合于我省的检测结核菌耐多药性的新方法.

  • 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世超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1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晚期肺癌组,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晚期肺癌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有无转移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血浆D-二聚体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晚期肺癌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ⅢB期患者(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肺癌转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的患者PFS更短,故可作为晚期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伽玛刀序贯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吴彩珍;黄润生;安有明;房景玉;陈江

    目的 探讨伽玛刀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解放军117医院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收治的86例并发肺不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伽玛刀放疗序贯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伽玛刀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复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远期肺复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3%vs 76.7%,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58.1%vs 30.2%,P<0.05),但采用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 伽玛刀放疗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临床心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作者:张丹;王立民;王红阳;黄艳;谢宝泉

    目的 研究临床心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进行手术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DSD)评定.量表评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临床心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SAS、DSD评分.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SAS、DS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SAS、DS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临床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老年卒中患者鼻饲应用营养泵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分析

    作者:赵罗亚;沈美珠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后患者,鼻饲应用营养泵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卒中后需要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鼻饲治疗,治疗组患者鼻饲给予持续应用营养泵,观察两组患者SAP发生率、营养状况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鼻饲方法治疗后,治疗组SAP发生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t=2.155,t=2.782,t=2.037,P<0.05),治疗组胃潴留、腹泻、误吸、高血糖发生率(14.29%,17.14%,25.71%,17.14%)低于对照组(37.14%,40.00%,57.14%,45.72%,P<0.05).结论 对老年卒中后患者鼻饲应用营养泵与常规间断鼻饲相比较,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胃潴留、腹泻、误吸、高血糖发生率低,减少S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亮

    目的 对照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37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门诊113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发现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史、呼吸道感染史、有害气体接触史、母乳喂养、过敏性疾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哮喘家族史(OR=2.353,P=0.001)、呼吸道感染史(OR=1.262,P=0.004)、过敏性疾病史(OR=5.527,P=0.003)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OR=0.429,P=0.017)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小儿哮喘发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当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尽可能母乳喂养,对小儿哮喘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 肺泡灌洗术与纤支镜在慢阻肺合并肺不张中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作者:梁昆峰;蒲晓雯;袁钻云;董雪宁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不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因感染致慢阻肺合并肺不张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患者进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作为试验组,38例患者采用单纯纤支镜吸痰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正确检出率、血气分析、肺复张及转归情况.结果 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细菌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细菌检出率为86.8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PaO2升高,PaCO2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改变更明显;试验组肺复张率为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2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2.3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分泌物较多致气道阻塞的慢阻肺合并肺不张患者,及时给予纤支镜吸引和肺泡灌洗,可以迅速通畅气道,使肺不张得以肺复张,加之其有安全有效、技术掌握性强的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 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测定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徐莉;朱晔涵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测定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对132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CA125和IL-10水平的测定,并与76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了比较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了CA125和IL-10水平在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132例晚期NSCLC患者(包括51例腺癌、53例鳞癌和28例腺鳞癌)血清CA125和IL-10水平较76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明显增高(P<0.05~0.001).Ⅳ期和低分化NSCLC患者血清CA125和IL-10增高的病例数较Ⅲa期和高分化患者明显增高(P均<0.05).47例部分缓解(part re-mission,PR)患者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3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和IL-10水平仍明显升高、且47例PR患者生存期较37例PD患者明显延长(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125和IL-10水平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价值的AUC为0.803和0.764,临界值分别为84.1U/ml和65.2ng/L,敏感度分别为81.5%和77.4%,特异度分别为87.6%和80.1%.结论 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 胸腔镜下不同胸膜固定术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

    作者:迟峰;杨洪顶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2种不同胸膜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共79例.其中行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者42例(AP组),行胸膜摩擦术者37例(PA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 AP组的手术时间较PA组多,[(138.6±30.6)min vs(96.7±22.7)min,P=0.002],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24、48、72 h内的疼痛评分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组42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4.8%,PA组37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13.5%.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无复发率逐渐降低,观察组各时间点累计无复发率始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3).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中,采用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进行胸膜固定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气胸复发的几率.

  •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

    作者:黄浩;陈湘平;陈凤朱;李程锦;林立伟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XDR)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及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iaceae,E)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我院两年来使用含替加环素及不含替加环素方案治疗XDRAB及XDRE的HAP患者治疗及预后,对照他们转归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组间有效率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替加环素方案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显著较多.结论 使用替加环素治疗XDRAB及XDRE的HAP无法改善患者有效率及死亡率.

  • 老年肺癌14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勇;高广辉;任胜祥;王伟;黄大兵;韩兴华;胡冰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ECOG评分、临床症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部位、合并症等.结果 141例老年肺癌患者平均年龄74.4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4.64:1,ECOG评分0~1分患者占89.36%;主要症状为咳嗽(66.7%)、胸闷(17.7%)、疼痛(17.7%),61%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T1患者仅5.67%,N2-3患者达78.72%,Ⅲ~Ⅳ期患者高达90%以上.肺、胸膜转移为常见,而远处转移(M1b)多见于骨、脑、肝脏、肾上腺.合并疾病患者达52.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合并疾病较多,临床分期较晚,但行为状态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

  •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研究

    作者:陈振华;龙海波;刘昭国;胡培磊;张小萍;谭云洪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指标在初治涂阳肺结核(SPPTB)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234例初治SPPTB患者治疗2月前后和3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5项血小板相关指标.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联性.结果 初治SPPTB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0),MPV、PDW、P-LCR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0);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和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组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治疗后PLT和PCT均显著降低(均P=0.00),MPV、PDW和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月末痰涂片末转阴组治疗后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SPPTB患者初次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级别与PLT、MPV、PDW、P-LCR、PCT 5项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PLT和PCT可作为初治SPPTB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 儿童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口服抗生素的意向性调查与疗效分析

    作者:罗友红;党林蓉

    目的 调查分析口服抗生素治疗儿童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意向性,并对比口服与静脉给药治疗儿童轻症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向138例CAP患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的比率及患儿家长用药意愿;入选77例轻症CAP患儿,分为口服抗生素给药组35例和静滴抗生素组42例,比较抗生素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38例轻症CAP患儿家长中54.3%的家长首选静脉给药治疗,87.7%的患儿家长认为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比口服给药治疗患儿轻症CAP疗效好.全程口服组与静滴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68±0.58 vs 2.32±0.49)d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52±1.45 vs 5.84±1.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嗽明显减轻时间(5.07±1.86 vs 4.68±1.69)d、咳嗽完全消失时间(6.94±1.66 vs 6.29±1.51)d及抗生素疗程(7.80±1.74 vs 7.15±1.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长对抗生素使用存在认识误区可致轻症CAP患儿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意向性较低;口服抗生素与静脉抗生素治疗儿童轻症CAP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 维生素D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王丰;刘萍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itaminD,VitD)佐治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CAP患者104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52例,以同期体检的7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25-(OH)D3水平,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A及CRP水平,并记录CAP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CAP患者组治疗前,血清25-(OH)D3、IgA和CRP水平分别为(25.22±8.68)nmol/L、(0.28±0.06)g/L和(119.50±21.76)mg/L,其中血清25-(OH)D3和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5.213,P<0.01;t=22.280,P<0.01),而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7.114,P<0.01),且CAP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IgA水平呈正相关(r=0.829,P<0.05).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VitD治疗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了34.4%,住院天数缩短了25.1%,且三项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7,P<0.01;χ2=4.248,P<0.05;t=6.321,P<0.05).VitD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3和IgA水平分别为治疗前的2.84倍和1.96倍.安慰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D缺乏可能是老年人CAP的潜在病因,补充足量VitD可缓解CAP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缩短病程.

  • 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细细;柯蕾

    目的 分析老年及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加强对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年龄大于65岁并首次明确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8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与高龄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龄患者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占78.6%,呼吸困难常见,占78.6%,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6.7%%,合并低二氧化碳血症者占44.4%;心电图中ST-T改变占35.7%,SⅠQⅠ-ⅡTⅢ为14.3%;CT肺血管造影提示栓塞部位以双侧多见,右侧次之;7天诊断率为85.7%,院内死亡率14.3%.结论 高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多见,栓塞部位以双侧为多见.

  •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17和IL-10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少琳;方燕芬;刘巧莲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17和IL-10表达的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潮州市潮安区庵埠华侨医院治疗的NCFB患者8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孟鲁司特钠治疗组,每组41例.ELISA法测定痰液中IL-17、IL-10、IL-6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IL-17、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出现减低和IL-10表达水平均出现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IL-17、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和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出现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程度评分和咳痰量评分均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组咳嗽程度评分和咳痰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1.82±0.35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0.54次(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以调节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17和IL-10因子的体内平衡,抑制气道局部高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损伤,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激素对哮喘和慢阻肺患者IL-8、IL-13的影响

    作者:杨力;尹义平;周琴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S)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8、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时纳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IL-8和IL-13水平的检测分析.结果 A组哮喘患者血清IL-8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B组慢阻肺患者,而两组患者血清IL-8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IL-8和IL-13参与哮喘和慢阻肺的发病过程,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哮喘患者血清IL-8和IL-13水平,而对慢阻肺患者无明显效果.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于志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6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研究对象,根据ADD诊断标准判断ADD的发生率,观察ADD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引起ADD的危险因素;发生ADD后的治疗及结果.结果6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生ADD共30例(4.84%),ADD发生于应用抗生素的(6.11±3.23)天;25例ADD患者表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不成形、呈糊样或水样便,5例ADD患者大便含脓血、粘液.ADD患者应用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三代头孢、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发生ADD(A组)30例患者年龄平均(69.23±10.34)岁、禁食比例23.33%、发生呼吸衰竭33.33%、应用抗生素(2.11±0.23)种、抗生素应用(14.78±3.09)天、进行侵袭性操作15.00%高于无ADD组的平均年龄(60.54±11.08)岁、禁食2.37%、呼吸衰竭7.12%、应用抗生素(1.52±0.28)种、抗生素应用时间(11.43±2.88)天、进行侵袭性操作6.78%(P<0.05),是引起ADD的相关因素(P<0.05).30例ADD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经粪检显示恢复正常.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ADD危险人群,对病情有一定影响,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ADD的发生.

  • 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洁丽;邹新英;张小兰;罗丹阳

    目的 为了探讨导致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主要原因.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童哮喘患者492例,根据患者病情分成了实验组(发作期)(n=246)和对照组(缓解期)(n=246).以两组研究对象的病毒检出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1)病毒阳性检出率和RSV病毒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差异显著;(2)实验组246例患者中,6个月以下年龄组88例患者中,病毒阳性患者63例,病毒阳性检出率为71.5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且数据比较差异显著(χ2=15.46,P<0.01).结论 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性,其中RSV病毒是主要的致病病毒,6个月以下年龄的患儿发病率水平相对较高.

  • 23价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流感疫苗对防治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冼翠华;李德峰

    目的 探析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在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对学龄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即给予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的联合预防接种;B组为对照组,只给予流感疫苗联合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含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呼吸道感染发生间隔的天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因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每次呼吸道感染(含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PedsQLM4.0评分情况.结果 A组随访间隔期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呼吸道感染发生间隔天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因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治愈率、好转率及PedsQLM4.0评分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联合应用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及程度.

  • 纳美芬与纳洛酮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比较

    作者:汪智宝;刘涛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使用纳美芬,是否能迅速改善呼吸窘迫的症状,以及纳美芬与纳洛酮疗效比较.方法 选用我院术前诊断为胎儿胎心窘迫的孕妇,行急诊剖宫产,所产下的Apgar评分2~5分的新生儿40例,纳洛酮治疗组20例,纳美芬治疗组20例.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由助产士给予清理呼吸道,保暖,面罩加压给氧(出生时无自主呼吸的给予气管插管)等常规新生儿处理措施,同时分别给予纳洛酮或纳美芬行呼吸兴奋治疗.观察5min后,10min后,30min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自主呼吸维持SPO2在98%以上时间,或者出生时需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自主呼吸恢复达到拔除气管导管标准的时间.结果 纳美芬治疗组能迅速提高患儿Apgar评分,快速促进新生儿自主呼吸恢复及缩短需氧时间.结论 纳美芬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有比较好的疗效,且与纳洛酮相比纳美芬疗效更好.

  •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永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年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达900万,而死于结核病的高达150万[1].近年来,随着耐药结核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大规模人口流动等问题的出现,使结核病疫情进一步恶化.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预防以及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题,如不及时治疗,约5% ~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而对于合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患者而言,这一比例可能更高[2] ,故LTBI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性干预对全球结核病控制意义重大.近年来,以γ-干扰素(IFN-γ)为基础的免疫学诊断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众多研究证实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可以作为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以及评估活动性结核病疗效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就IP-10对于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聂利平;刘桂桃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弥漫性肺细胞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间质性纤维化的疾病,其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可伴有轻咳或阵咳,随病情加重,终死于呼吸衰竭.目前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结合胸部影像学(特别是高分辨率CT)、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诊断.IPF 多发病于成人,平均发病年龄66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且多为散发,目前发病率尚无大规模统计但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11年美国医疗保健数据库资料显示,美国IPF发病率估计值为(6.8~16.3)/l0万.IPF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除肺移植外尚无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不良,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也仅为3 年[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对IPF发病机制深入了解,IPF发病机制重心逐渐从炎症假说渐倾向于上皮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过程上[3] ,为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重点对IPF的治疗现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娜;强丽霞;赵婷婷;李香顺;金寿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小气道的慢性炎症及气道重塑为病理改变的、气流不可逆性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的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慢阻肺的众多表现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及其并发症,是慢阻肺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45 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为10%,尤其在吸烟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50% [2].因此,慢阻肺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 血流动力学对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仲晓晓;雷雯;张涛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第三个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年发病率为100 ~200/100000[1] ,而急性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症严重的临床表现.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根据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休克 和/或 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血压降低>40 mmHg达15 min以上,除外新出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败血症所致低血压)是否稳定,分为"高危"及"非高危"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从无临床表现仅检查中意外发现到低血压、休克,甚至是猝死,这使得诊断、治疗都具有较大的挑战.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诊断,若肺栓塞确诊或高度怀疑,需立即给予再灌注治疗(溶栓或手术),其早期死亡率>15%;而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关键在于需通过危险分层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且不同的危险分层有不同的临床预后[2].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指南强调了早期进行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的的重要性.

  • 嵌顿性管状支气管异物1例

    作者:罗靖;叶贤伟;余红;赵丽;杨杰;石庆柳;付婷婷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 岁.10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咯血,为整口鲜血,量少,每日量约5~10 ml.伴中等度活动偶感呼吸困难,无发热、盗汗、胸痛.遂就诊我院门诊行支气管镜示:右中间支气管狭窄原因,于外院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咳痰、咯血症状稍缓解.2015-06-15 本院门诊行胸部CT示:右肺中间段支气管腔内稍高密度影继发右肺中叶、下叶肺不张,新生物? 异物残留?(图1).于2015-06-17 收入我科.既往20年前有异物吸入史,外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中间支气管狭窄原因.入院体查:急性病容,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

  • 肺良性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1例

    作者:杨鲸蓉;郭文炜;谢永伟

    病例资料女,50岁,缘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呈钝痛,无向他处放射,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无胸闷等不适.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既往4年前曾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

  • 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下检测结果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国;程海林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在纤支镜下的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纤支镜确诊的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纤支镜下的特点、诊断率,比较不同取材方式对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该组患者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咳嗽、胸闷气促和低热.纤支镜下病变的部位无显著性特点,浸润型15例,溃疡型24例,增殖型16例,疤痕型7例.刷检物涂片抗酸杆菌的阳性率高于钳检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纤支镜能反映该病病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学表现,刷检物涂片抗酸杆菌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 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查小芳;夏云丽;廷梅

    目的 明确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奥林巴斯-240型)在胸腔积液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了在我院住院127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40例,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胸腔镜下,局部胸膜充血水肿粒砂样改变72例,可见胸腔大量黄色胸水及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多个囊腔的40例,胸膜见白色样病变及硬结节病变4例,胸膜弥漫性充血见散在粟粒样结节4例,胸膜多个硬结节样新生物突起3例,胸壁散在白色斑片病变,膈面见肉芽样病变1例,胸腔内大量白色干酪样坏死物及纤维包裹粘连1例,胸壁及膈面见凹凸不平结节1例,可见像多个葡萄样病变的肺大疱1例,病理诊断:胸膜结核109例,12例恶性,4例炎症,2例未确诊.结论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中项微创、易操作、诊断率高的检查方法.

  • 652株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张齐武;梅波;牛淼;吕永强

    目的 分析本院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的敏感性、耐药性.方法 收集近3年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652株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资料,统计分析该菌对具有临床代表性的15种抗菌药的敏感率、耐药率等数据.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敏感率高,达90.7%;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排第2位,达9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排第3位,为71.8%.耐药率低的3种抗菌药分别为米诺环素(3.3%)、多粘菌素B(9.5%)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2.8%).结论 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耐药比较严重,对米诺环素、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敏感性高、耐药性低.对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道感染,这3种抗菌药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