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差异分析

    作者:付珺;胡俊岭

    目的 分析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颈部CT检查的118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CT扫描,研究组(65例)采用能谱CT扫描,对比两组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辐射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噪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相当,但是能谱CT图像噪声少于对照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

  • 基于一种体模对能谱CT去除金属伪影的研究

    作者:胡志;余晓锷;康立丽;陈宏文;杨绍洲;王凡

    目的 通过利用GE 750HD CT对原型体模进行扫描试验,探讨能谱CT的去金属伪影能力.方法 扫描实验分3组完成:第一组采用传统临床上常用管电压为的120 kVp的螺旋CT扫描;第二组采用能谱采集扫描单能量成像(Monoenergetic, MONO)模式;第三组把GSI Viewer重建的6组单能量图像数据结合多伪影去除技术(Multi Artifact Reduction System, MARS)再进行重建.利用伪影指数AI对伪影图像进行客观分析.结果 MONO及MARS模式下的图像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其AI值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种模式图像的AI值;MONO图像质量比120 kVp模式的图像质量好.MONO及MARS图像噪声明显低于120 kVp模式的图像和MONO图像.结论 能谱成像技术对去处金属伪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若后期再添加一些去除金属伪影的算法,如MARS技术,效果会更好.

  •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者:李剑;石磊;刘豹;王栋;杨红兵;刘从伟;吴志斌;石明国

    目的 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 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造影剂用量1 mL/kg.B组采用常规120 kV,造影剂用量1.2 mL/kg.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门静脉CT值,噪声,计算SNR、CNR.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5分评价.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和B组的门静脉强化CT值分别为175 HU以上和124 HU以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所得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较B组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图像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A组图像得分(4.4±0.5),B组得分(3.8±0.38),低于A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较B组降低35%.结论 采用双能量扫描并进行融合图像模式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血管图像且辐射剂量得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近35%,而门静脉血管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高60 HU以上,值得临床推广.

  • 双能量CT的多参数分析及其 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石磊;陈新月;李剑;唐永强;杨洪兵;石明国

    双能CT有多种实现技术,它不仅延续了传统计算机断层CT图像的优点,同时,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提取更多与诊断相关的频谱信息,利用这些频谱信息可以合成物质选择性图像和能量选择性图像.双能CT能够有效识别和量化在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成分信息或是造影剂,如区分结石成分、铁、钙、碘;通过能量选择成像,也能使合成图像的显示和质量更便于临床诊断信息的提取.本文概述实现双能CT的采集技术及其图像种类的在肿瘤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能谱CT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研究

    作者:姜伟;代一佳;张建东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作用.方法:对60例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分别行能谱CT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能谱CT诊断残留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能谱CT对残留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3% 和84.6%.结论:能谱CT是一种无创便利、可靠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能谱CT 肝癌 DSA TACE
  • 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忠启;黄旭胜

    目的 探讨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能谱CT扫描,分别采取混合能量模式和单能量模式,比较两种能量模式检测结果.结果 单能量CT主观评分显著高于混合能量(P<0.05).单能量CT检查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对比噪声及图像噪声均显著高于混合能量CT(P<0.05).结论 单能量CT能够提高门静脉系统CT成像质量.

  • 能谱CT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占亮;刘连杰;张丽微;于静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转移率、复发率均较高,且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进展期,恶性程度严重,错过佳手术时机.因此,如何早期对肝癌进行诊断及治疗在提升患者治愈率、改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能谱CT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成像技术,是由常规的CT转型而来,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现主要就能谱CT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

    作者:宋明海

    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采用螺旋CT、能谱CT、MRI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能谱CT诊断5例假阳性,螺旋CT诊断8例假阳性,MRI诊断10例假阳性(P>0.05);能谱CT诊断准确率为76.67%,MRI为70.0%,螺旋CT为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准确率优于螺旋CT.

  • 能谱CT在头颅CTA应用时使用造影剂少剂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吉平;冯佳

    目的:探讨头颅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剂量。方法:收治行头颅CTA扫描患者100例,选取wills环作为观察区域,在不同造影剂剂量条件下扫描,得出三组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头颅CTA扫描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为40 mL。结论:头颅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剂量能减少造影剂对人体的危害。

  • 能谱CT在肺动脉CTA应用时使用造影剂少剂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吉平;武齐乐

    目的:探讨在肺动脉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方法:收治肺动脉CTA扫描患者100例,对同一区域在不同造影剂剂量下扫描,通过分析得出能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结果:得出在肺动脉CTA扫描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结论:肺动脉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能减少造影剂对人体的危害。

  • 能谱CT双低剂量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乾华;江国银;刘卫明;袁知东

    目的:观察和评价能谱CT使用低管电压(100 kVp)和低浓度(270 mgI/mL)等渗对比剂(双低剂量)扫描对肠系膜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给予能谱CT双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原始图像和重组图像上肠系膜动脉的主干及分支显示情况。结果:20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分支、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均能被显示。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肠系膜上动脉二级以上的分支及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双低剂量扫描能准确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明显地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减少了对比剂碘的摄入。

  • 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琦

    目的:探究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三种方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式的检出率数据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对原发性肝癌的的诊断中,能谱CT和MRI相对优于螺旋CT,对于不同直径大小的肿瘤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良好的护理可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颈椎动脉狭窄介入术前与术后应用能谱CT的评估研究

    作者:安峰

    目的:观察评估颈椎动脉狭窄介入术前与术后应用能谱C T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4月—2017年2月为时间段,回顾性选择36例头颈C T A(C T血管造影术)与D S 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术患者,应用能谱CT,分析患者颈椎动脉狭窄斑块性质,结合CTA随访图像,再分析其狭窄状况,比较CTA与DSA诊断结果.结果:CTA显示,36例患者,0例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2例闭塞.DSA显示,2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2例闭塞.其中,本组36例患者,15例钙化斑块(41.6%),13例混合斑块(36.2%),5例纤维斑块(13.9%),3例脂质斑块(8.3%).钙化斑块,2例再狭窄,占14.2%(2/14).混合斑块,3例再狭窄,占30%(3/30).软斑块面积,1例再狭窄,占33.3%(1/3).结论:能谱C T,可辅助分析颈椎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为颈椎动脉狭窄介入术提供可靠的术前参考数据,协助分析随访观察.

  • 能谱CT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应用

    作者:芦苇;江源辉;唐飞;马凯;许鹏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对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4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收集斑块部位、数量以及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利用单能量图像及物质定量分析,计算能谱曲线,将40例患者分为单纯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靶血管腔同等狭窄的前提下,混合斑块组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较单纯钙化斑块组显著增加,高度提示为血管斑块脱落引发脑梗死.

  • 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行能谱CT鉴别诊断的价值观察

    作者:申斯原;马守成;胡玲飞

    目的:观察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行能谱CT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作A组肺炎肿块30例、B组肺癌40例、C组肺结核30例,均采取能谱CT进行扫描检查,同时运用其后处理功能对患者动脉期、静脉期扫描,观察能谱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A组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是86.67%;B组肺癌患者检出率是97.50%;C组肺结核患者检出率是95.00%,三组的检出率对比不具备显著差异,无意义,P>0.05.(2)动脉期A组与B组的IC、NIC、NWC对比无意义,0>0.05,但是均高于C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A组与B组的IC、NIC对比无意义,P>0.05,但是均高于C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肿块行能谱CT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均比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能谱CT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磊

    自从射线成像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之后,CT设备经历了巨大的进步与改善,已成为临床疾病检查与筛查的首选,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成像技术及后期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CT已在临床疾病检查、筛查、诊断、定位与治疗等方面广泛应用。 CT成像原理主要基于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能谱成像技术支持等,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定量分析,而且为疾病数据分析,资料保存提供有效支持。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肿瘤定位诊断、靶向治疗、物质分离与鉴别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与科研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

  • 能谱CT评价心肌灌注的价值

    作者:王克江;冯磊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仅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忽略心肌灌注状态是很局限的,甚至导致不当的临床干预.能谱CT结合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可能同时评估心肌灌注功能学和冠状动脉形态学,成为CHD的"一站式"检查方法.文章对CT心肌灌注检查,尤其是能谱CT心肌灌注检查做一综述,并与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着重讨论其评估CHD患者心肌灌注状态的临床应用进展和价值.

  • Freedom宝石能谱CT成像早期检测小肝癌及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宇飞;胡江;梁鲁;孙凯

    目的:探讨Freedom能谱CT成像对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30例临床疑诊为小肝癌患者或已确诊为其他部位肿瘤,进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测转移瘤者,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病灶的CT值、碘含量及病灶检出率等数据.结果:碘基图像下原发性肝癌与转移瘤三期碘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肝血管瘤的碘浓度在动脉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门脉期、延迟期的碘浓度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能量图像在病灶检出、成像质量等方面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reedom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检出率较常规增强CT扫描高,对临床早期发现小肝癌及肝转移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浅析能谱CT设备的安装要求

    作者:郭智;康海荣

    能谱CT作为医院重要的影像设备,其安装对场地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文章从机房要求、地面要求、电源要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能谱CT对环境的各项要求,以期对设备安装单位有所帮助。

  • 能谱CT脊髓前动脉造影在颈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朱旻宇;田纪伟;滕红林;吴诗阳;王宇;王靖;王镇章

    目的:探讨能谱CT脊髓前动脉造影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脊髓前动脉血流量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30例颈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3~59(46.4±9.7)岁;均在伤后2周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其中开门减压3节段8例,4节段18例,5节段4例.术前3d内及术后5d进行能谱CT检查,重建脊髓前动脉并评估其术后血流量改善情况;术前1d,术后5d及1、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颈椎JOA评分,并计算相应随访点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17.4±7.6)个月.术前术后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比值(ASA/VA)分别为0.75±0.20、0.89±0.02,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平均ASA/VA改善率为(21.05±12.45)%,且血流改善程度与术后1、6、12个月JOA评分改善程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结论:能谱CT脊髓前动脉造影安全可行,成像满意,可定量评价脊髓前动脉血流量的改善程度;脊髓前动脉血流改善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术后早期的脊髓前动脉血流改善程度或可作为预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参考指标之一.

213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