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중화이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922
  • 国内刊号: 11-48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301ent.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耳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仕明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9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

    作者:张锐宁;马龙;霍云峰;张奋龙;冀飞

    目的:分析9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征。方法对14例9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平均年龄91.1.4±1.3岁,26耳)进行交替短声ABR测试。听力正常人9例(平均年龄22.7±1.2岁,18耳)作为对照组。观测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eak Latency,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并分别与对照组总体均数进行比较。结果总体的I波引出率和III波引出率均为76.9%(20/26),V波引出率为84.6%(22/26)。高龄老年性聋组各波PL较对照组延长。Ⅰ-Ⅲ波IPL、Ⅲ-Ⅴ波IPL、Ⅰ-Ⅴ波IPL无组间统计学差异。结论9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聋患者ABR波形分化较差。

  • 7例听力筛查通过而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情况分析

    作者:杨可婕;叶清;陶芳英;刘宇清;兰莉;王敏;李斐;王幼勤

    目的:通过分析7例新生儿期通过听力筛查,而后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患儿的情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阴性的情况和迟发性听力下降的出现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间就诊于我院的曾于新生儿期行听力筛查通过,而确诊听力障碍者共7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小儿中确诊重度听力障碍5例,极重度听力障碍2例,其中1例为听神经病。结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阴性及迟发性听力障碍。对新生儿期通过了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应重视后期随访。

  • 钛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假体脱出原因分析

    作者:周永青;李晓明;邵永良;李震;李建红;陈旭真;王玲

    目的:回顾性分析钛人工听骨(宾格牌)在植入术后假体脱出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人工听骨植入手术的成功率。方法自2007年2月到2013年7月间,共完成一期钛金属人工听骨植入听骨链重建术206耳。其中, POP164耳,TOP42耳。结果206例中,共计脱出12个,占5.8%。分别是术后3周感染脱出3耳;随访中钛听骨渐外露至完全排出9耳。致钛听骨渐外露的因素有:1)钛听骨高度过高。2)钛听骨歪斜。3)软骨片过小、薄、移位。4)含气腔渐变小。结论植入材料选择、手术技巧、术后中耳含气腔的变化均是影响假体脱出的因素。其中,就宾格牌钛听骨而言,其支撑面的平面形态设计和锐利的切缘可能是导致术后远期假体脱出的一个潜在因素。

  • 首届东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通知

    作者:上海市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200040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首届东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Oriental Conference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OCO-HNS)将于2014年10月23-2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是面向国际、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

  • 应用SRM-Ⅳ进行速度阶梯试验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孙勍;杨玉兰;孙悍军;彭新;戴静;李娜;马丽涛;单希征

    目的: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是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的全自动化设备。该设备还可以作为转椅进行速度阶梯试验,探讨使用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进行速度阶梯试验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就诊的眩晕患者48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随机先后使用传统转椅及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进行速度阶梯试验,计算双侧半规管不对称比。Stata软件t检验比较统计数据。结果2种检测方法不对称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系统既可以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复位治疗,又可以进行水平半规管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 听障儿童双字调发音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芳;黄露;晁欣;史泱;侯应平;王丽燕;梁巍;孙喜斌;曲春燕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双字调发音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0名3-5岁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康复年龄、助听效果、康复时间和性别对双字调发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年龄、助听方式、佩戴时间对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能力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年龄和康复时间的两两比较分析表明,3岁以前接受康复以及康复时间在一年半以上的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能力更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康复年龄、康复时间和助听效果对双字调发音能力有显著性预测作用。结论保证优的助听效果、3岁以前接受康复训练并持续一年半以上,对听障儿童双字调发音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侧颅底肿瘤术中颈静脉球的静脉窦回流临床研究

    作者:崔勇;吴佩娜;蒙翠原;傅敏;葛润梅

    目的:观察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术中的静脉窦回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例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其中颈静脉球体瘤5例;侵犯颈静脉球的颞骨鳞癌1例;后颅窝脑膜瘤1例。手术方式采用颞下窝入路,以填塞法或者结扎法控制乙状窦,于颈部结扎颈内静脉。切开颈静脉球,填塞汇入的静脉窦开口,并连同受累静脉壁一起切除肿瘤。结果颈静脉球内静脉窦汇入关系如下:单口汇入4例;双口汇入者2例;数个小口汇入者1例。颈静脉球体瘤完整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后组颅神经麻痹者1例;中耳癌1例完整切除;脑膜瘤1例完整切除。结论了解颈静脉球及邻近血管腔的静脉窦回流关系,并予以填塞,对于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手术切除和出血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 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作者:静媛媛;余力生;马鑫;邵森垚;郑宏伟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甲强龙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45例经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痊愈的全部频率下降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耳后组(22例)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g,隔日1次,共3次。结果给药后两周:耳后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比为50%(11/22),30.4%(7/23);显效率分别为22.7%(5/22),0。耳后组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01±14.11dB,对照组提高10.47±8.53d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87);耳后组低频(250Hz,500Hz)气导平均听阈提高更显著,分别提高24.09±16.95dB;25.23±18.29dB;而对照组低频(250Hz,500Hz)分别提高10.43±9.87dB;11.52±9.46d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8,P=0.0027)。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疗效显著,且对低频听力提高的效果更佳。

  •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希杭;程金妹;林昶;叶胜难;林功标;易自翔;张榕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大小、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经验,包括受损面神经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0例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规律。结果10例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患者中,年龄为1~57岁,男7例,女3例,其中患耳为左侧5例,右侧5例。病变位于乳突区6例,其中1例患者外耳道后壁受累破坏;病变累及乳突区、岩尖4例,术前出现面瘫,面神经骨管均已破坏、裸露,其中1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予同期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本组均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9例行改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其中1例术中同期行面神经减压+鼓室成形术;1例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同期行闭合式乳突凿开鼓室成形术,同期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术后语训恢复良好。所有病例术后1年复查CT等没有发现胆脂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对先天性胆脂瘤通过病史、听力学、影像学资料等进行鉴别诊断,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特别是对于岩部先天性胆脂瘤,在出现面瘫等并发症,及时通过CT、MRI等影像学资料,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会避免误诊和漏诊。

  • 36个月内婴幼儿1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的特点和意义

    作者:周佳霖;黄振云;钟建文;冯爽;钟洁;魏玮

    目的:分析0-36个月婴幼儿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探讨在临床上如何选择226 Hz和/或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方法将1645例(共3290耳)0-36个月婴幼儿按听力评估结果分为两个大组:听力正常组938例(1876耳)和听力异常组707例(1414耳),按月龄分为七个小组:第一组:新生儿(≦28天)54例(108耳),其中听力正常组34例(68耳);第二组:2~3月龄355例(710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49例(298耳);第三组:4~6月龄537例(107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201例(402耳);第四组:7~9月龄236例(472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43例(286耳);第五组:10~12月龄97例(19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62例(124耳);第六组:13~24月龄259例(518耳),其中听力正常组249例(498耳);第七组:25~36月龄107例(21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00例(200耳)。结果正常组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均存在正峰,并且均以宽大的单峰型多见,少数为双峰型.其中226 Hz单峰1403耳(74.79%),双峰290耳(15.46%);1000 Hz单峰1407耳(64.07%),双峰175耳(5.17%).第一至第五月龄组组间1000Hz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正常和异常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一至第四月龄组1000Hz组一致率(97.06%,91.95%,91.04%,81.82%)均高于226Hz组(38.24%,68.46%,66.92%,66.78%),第五月龄组226Hz组的一致率(95.16%)高于1000Hz组(58.87%)。第六至第七月龄组组间1000Hz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正常和异常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准确反映O~10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能更好的评估O~10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能客观反映11~36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

  • 贵州省部分地区听力筛查的转诊时间及原因调查

    作者:刘宇清;王幼勤;叶清;薛晓红;李斐;王敏;兰莉;杨可婕;陶方英

    目的:统计转诊至我院行听力筛查婴幼儿的转诊时间及原因,初步分析目前贵州省部分地区听力筛查及转诊中存在的问题。方法2003至2012年从贵州省部分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转诊至我院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及复筛)的婴幼儿共计817人,统计分析转诊时间、外院筛查次数、转诊的原因以及外院筛查结果与我院复筛结果的对比情况。结果初筛转诊者中通过医生告知听力筛查知识的婴幼儿转诊时间明显早于儿保医生发现小儿疑似听力异常者。复筛转诊者中,外院OAE与我院OAE结果相符合者占56.93%(452耳/794耳),不相符合者占43.07%(342耳/794耳);外院OAE与我院AABR结果相符合者占57.92%(139耳/240耳),不相符合者占42.08%(101耳/240耳);高危婴幼儿符合率高于普通婴幼儿(p<0.05)。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目前贵州省的听力筛查转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规范化培训,落实好听力筛查转诊制度。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测试

    作者:郭明坤;薛鸣;郭艳红;王济生

    目的:研究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对儿童传导性聋及骨导客观听阈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对26例(32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气、骨导ASSR及纯音测听,并将ASSR反应阈和纯音听阈进行比较。结果气、骨导ASSR反应阈和纯音听阈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SSR气、骨导反应阈均高于纯音气、骨导听阈,ASSR骨导反应阈可以预测相应的纯音骨导听阈。ASSR对儿童传导性聋评估的准确性和纯音测听相似。结论ASSR可用作儿童传导性聋患者客观听阈的评估。

  •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相关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燕;潘拥军;蒋新液;张婷;吴志君;侍佳;孟西娜;许飞;卫雅蓉

    目的:分析102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聋病相关基因筛查的结果,探讨新生儿听力和聋病相关基因联合筛查的意义。方法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和复筛采用耳声发射法(OAE),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行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诊断。所有新生儿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与耳聋相关的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中的20个突变位点。结果1027例新生儿中未通过听力初筛者24例,未通过听力复筛者12例。检出基因位点突变者52例(5.06%,52/1027)。检出GJB2基因位点突变者31例(3.02%,31/1027),检出SLC26A4基因位点突变者21例(2.04%,21/1027)。结论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提供了遗传病因信息,对早期诊断部分耳聋患儿非常重要,且对患儿和携带者将来婚前和产前的遗传咨询和指导干预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 耳蜗毛细胞与血管纹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轶;刘会占;龚树生;何志洲

    目的:通过对Atoh1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Mitf基因突变小鼠两个动物模型的研究,来验证毛细胞及血管纹两者的存活是否相互依赖,以及在内耳中是否存在钾离子从血管纹-毛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循环通路。方法分别对一月龄两种模型小鼠进行ABR、CM、CAP和EP的测量。并用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显微镜以及耳蜗铺片、切片对两种模型小鼠的耳蜗Corti’s器和血管纹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内淋巴的缺损可造成外毛细胞的凋亡,但内毛细胞依然能够存活。20 mV的内淋巴电位是外毛细胞存活所必须的。血管纹的生存及功能并不需要功能正常的Corti’s器的支持,同时内淋巴电位的产生及维持并不依赖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的钾离子循环的支持。结论成熟毛细胞的存活依赖于正常的血管纹功能和内淋巴的离子环境。然而,血管纹的存活及功能却并不依赖Corti’s器的功能。

  • 低频强噪声对大鼠听力的影响及内耳Caspase-3的表达

    作者:尹志利;吴玮;王刚;王鸿南;韩浩伦;李保卫;周丽斌;余萌;屈昌北;张建中;吴继华;曾新吾;龚昌超;田章福;柳珑

    目的:观察高强度低频噪声对听力及内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r)13只和暴露组39只,暴露组包括即刻组(E0组)、3天组(E3组)和7天组(E7组)各13只,经强度为150dB中心频率在500Hz的稳态噪声持续暴露10分钟,分别于即刻、震后3天、7天,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测,检测后处死动物,取材制作耳蜗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经150dB强噪声暴露后即刻,大鼠ABR阈值显著升高,3天组轻度恢复,7天组未进一步改善。暴露后各时间点ABR阈值较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E0组与E3组、E7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E3组与E7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低频强声暴露后各组耳蜗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均可见Caspase-3染色程度不同的阳性表达,对照组无明显表达,实验暴露组各时间点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E0组与E3组、E7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E3组与E7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的低频噪声能够造成听力明显损伤,但可部分恢复,Caspase-3介导的内耳细胞凋亡可能在噪声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小型猪与人类听性脑干电位的特性比较

    作者:谢雅芳;马龙;赵立东;丛涛;于宁;柳柯;杨仕明;林昶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的小型猪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形图,并与人类的ABR波形图进行比较;方法选取15只听力正常的小型猪,分别在10日龄、30日龄、60日龄的时候给予短声(click)和短纯音(toneburst)刺激,并记录相应ABR波形图;结果①小型猪可记录到分化出7个波的ABR波形图,以Ⅴ波的出现作为判断阈值的标志,阈值在25-30dB SPL水平,敏感频率为2kHz,可测定阈值的频率范围在1-48kHz;②小型猪ABRⅠ、Ⅱ、Ⅳ、Ⅴ波的潜伏期及Ⅱ-Ⅴ间期10日龄是分别为1.53±0.18、2.60±0.16、3.36±0.22、4.76±0.21、2.16±0.14(ms),30日龄时分别为1.68±0.23、2.79±0.33、3.47±0.32、4.97±0.32、2.17±0.30(ms),60日龄的潜伏期分别为1.71±0.22、2.74±0.23、3.45±0.25、4.82±0.22、2.08±0.23(ms);随年龄增大潜伏期先延长后缩短,10日龄的潜伏期与30日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与60日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③小型猪左右两侧ABR的潜伏期、幅值等均略有差异,但并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型猪的ABR波形图与人类极为相似,并且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因此可以选择小型猪作为研究人类听力特点的模型动物。

  • 经大鼠圆窗膜bFGF基因转导防治爆震性聋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晓华;郭维;翟所强;丁吉江;黄丽辉

    目的: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转染爆震后的大鼠耳蜗,观察bFGF的表达及其对爆震性聋的防治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n=6),仅接受155dB SPL脉冲噪声暴露20次;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n=8),噪声暴露后即刻导入EGFP/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bFGF治疗组(n=8),噪声暴露后即刻导入EGFP-bFGF/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bFGF保护组(n=8),噪声暴露前3天导入EGFP-bFGF/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各组动物分别于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1天、3天、7天、14天行ABR阈值测试。噪声暴露后14天耳蜗取材做基底膜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做bFGF免疫荧光染色验证bFGF的表达。结果爆震后1天,bFGF保护组ABR阈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及EGFP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爆震后3天、7天和14天,bFGF治疗组及bFGF保护组ABR阈值均低于两个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爆震前及爆震后bFGF治疗组和bFGF保护组间的ABR阈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4天,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及bFGF免疫荧光染色均检测到毛细胞内有bFGF的定位表达。结论将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bFGF基因经圆窗膜导入大鼠耳蜗能够表达,表达产生的bFGF对爆震所致的耳蜗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能够减轻爆震后听。

  • Bax在D-半乳糖诱导的老化大鼠耳蜗中的作用

    作者:杜政德;高春生;杨琼;高进良;胡璟;刘林

    目的:研究Bax介导的细胞凋亡在D-半乳糖诱导的老化大鼠耳蜗中的作用,探讨老年性耳聋外周听觉系统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36只1月龄雄性Spragua-Dawley大鼠随机分成2组(各18只):①D-半乳糖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mg/kg),连续8周;②对照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8周。造模完成后,取两组大鼠耳蜗,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普遍缺失(common dele-tion, CD)的累积;利用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 (dUTP) nick-end-labelling, TUNEL)染色检测大鼠耳蜗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所有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的大鼠相比较, D-半乳糖诱导的老化大鼠mtDNA CD的累积在耳蜗组织中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31, P值<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耳蜗组织中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914、20.043, P值均<0.01)。对照组的大鼠耳蜗没有检测到凋亡细胞,而D-半乳糖诱导的老化大鼠耳蜗底回血管纹检测到少量凋亡细胞。结论Bax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D-半乳糖诱导的耳蜗老化过程,可能是导致老年性耳聋外周听觉系统细胞凋亡发生的重要原因。

  • 第23届颞骨及侧颅底解剖训练班通知

    作者: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十三届颞骨及侧颅底解剖训练班”将于2014年10月26-29日在上海新华医院举办,解剖班由新华医院吴皓教授担任主席,并特邀德国Neumann教授进行手术转播,欢迎各位有志于耳科学的医师参加。

  • 高强度低频稳态噪声对大鼠耳蜗形态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刚;吴玮;屈昌民;李连勇;屈昌北;尹志利;郭庆;韩浩伦;曾新吾;龚昌超;田章福;柳珑

    目的:探讨高强度低频稳态噪声对大鼠耳蜗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暴露于频率100Hz和300Hz,声压级153.7dB和158dB的声场中10分钟。暴露前、暴露后即刻、3天和7天分别测试大鼠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取耳蜗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组大鼠噪声暴露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均显著提高,脱离声场3天后仅可轻度恢复,7天后无进一步改善。300Hz组听力损伤更重。2组大鼠内外毛细胞均损伤严重,表现为毛细胞静纤毛缺失、融合及团状变,并可见螺旋器表面渗出性改变。由底圈向顶圈毛细胞损伤逐渐减轻,7天损伤程度较即刻有所减轻。300Hz组损伤较100Hz组重。结论高强度低频稳态噪声可造成大鼠耳蜗形态及功能严重损伤。耳蜗形态损伤以底圈重,外毛细胞损伤较内毛细胞重。

  • 去氨加压素对耳蜗功能及上皮钠通道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温雅;钟时勋

    目的:研究去氨加压素DDAVP调节豚鼠耳蜗功能及上皮钠通道蛋白α亚基(α-ENaC)的表达,探讨其在内淋巴积水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0、5、10天DDAVP,通过耳蜗电图(ECochG)检测耳蜗功能学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确定各组耳蜗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确定α-ENaC蛋白在耳蜗定位表达。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不同给药时间豚鼠耳蜗α-ENa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DAVP注射后,ECochG提示部分豚鼠耳蜗出现内淋巴积水,HE证实豚鼠内淋巴积水。α-ENaC蛋白在耳蜗血管纹、螺旋韧带、Reissner膜、Corti器、螺旋缘、螺旋神经、耳蜗神经表达。与未给予DDAVP相比,10天组豚鼠耳蜗α-ENaC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DDAVP调节豚鼠耳蜗α-ENaC蛋白表达升高,进而调节内淋巴代谢,诱导内淋巴积水,影响内耳功能。

  • 耳鸣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刁明芳;孙建军

    耳鸣(tinnitus)是指无任何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或头部产生声音的主观感觉。耳鸣声表现多种多样,如嗡嗡声、嘶嘶声、电流声、蝉鸣声、电铃声等。可为单侧耳鸣、双侧耳鸣或颅鸣。耳鸣可持续性、间歇性或搏动性。声音强度从阈上轻微强度到高强度。按照是否有听力损失,可分为听力正常的耳鸣和伴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按照是否有声源,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是内部生物源性的真实声音,通过人体自身组织传导到耳内。来源包括血管搏动、脉搏声、中耳肌肉痉挛、咽鼓管或者软腭运动声音,检查者将听诊管放在耳边有时可听到耳鸣声,故又称他觉性耳鸣。相反,主观性耳鸣是一种听觉感知的幻觉,并客观声音,只有患者本人可感觉到耳鸣声。这类耳鸣为常见,本文中的耳鸣主要指主观性耳鸣。

  • 小动物内耳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孙程成;蒋子栋

    内耳又称为迷路,内部结构复杂,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内耳解剖结构的完整是听觉形成的物理基础。耳蜗是内耳的重要结构之一,耳蜗对声音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高度选择性,任何引起耳蜗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蜗中重要的是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Corti氏器由听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和盖膜所组成[1]。耳蜗内有听觉通路第一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的树突始于Corti氏器听毛细胞的基底,轴突延伸成为耳蜗神经,传导冲动产生听觉。耳蜗是听觉形成的转导器,精确地掌握内耳的超微解剖结构和各种内耳病变的病变特征对了解听觉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大有裨益,对进一步构建听觉疾病模型、探讨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和治疗方式都有所帮助。

  •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进展

    作者:崔志强;凌至培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发作,目前认为是由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受搏动性血管(责任血管, offending vessel)压迫所致。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已成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虽然MVD治疗HFS疗效肯定,但仍有术后效果不明显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就近年来MVD相关技术进展(如侧方扩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术前三维影像技术神经血管重建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神经内镜在术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提高MVD术后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贝尔面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赵杨;冯国栋;高志强

    面瘫为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面神经是复合神经,由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其受损可影响面部功能和面容。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源于面神经核以上的神经系统受损,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核及面神经受损所致,常见的贝尔面瘫为周围性面瘫。面瘫的诊断主要基于面瘫的临床表现,如抬眉无力、闭眼不全、嘴角下垂、干眼、味觉下降、听觉过敏、耳周疼痛等[1]。不同患者面瘫程度不同,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亦不同。

  • 内耳共同腔畸形脑脊液耳漏修补术一例报告

    作者:王锡温;刘斐斐

    患者,男,一岁半,住院号:753985,以自幼右耳听力差、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半年于2012年4月11日入院,入院前曾三次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化脓性脑膜炎,自幼听力筛查右耳未通过。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神志清,发育正常,心肺听诊正常,肝脾不肿大,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外耳发育正常,鼓膜完整,右耳可见积液征,鼓室压图右耳为“B”型,左耳为“A”型,颞骨CT、颅脑MRI均显示右中耳乳突腔积液、内耳共同腔畸形,且共同腔与内听道相通、间隙较宽,左耳发育正常(见图1、2、3、4),ABR右耳90分贝未诱出Ⅴ波。入院诊断:右内耳共同腔畸形并脑脊液漏。治疗:全麻下行右耳乳突面隐窝进路鼓室探查脑脊液漏修补术。术中所见:打开面隐窝可见镫骨底板下缘有脑脊液外湧,分离砧镫关节取出镫骨,即刻出现“井喷”,约5分钟后脑脊液流速变缓,,取颞肌一块,剪成细条状,由卵圆窗分次填入共同腔内,填满塞紧,观察无脑脊液外漏,关闭术腔。术后3天出现迟发性面瘫,按H-B分级面神经功能IV级,40天后面瘫完全恢复,术后随访1年,未再出现脑膜炎发作。

  • 频率特异性ABR相关问题探讨--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2014年第三季度学术讨论会纪要

    作者:冀飞;梁思超;王秋菊

    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筛查中心2014年第三季度学术讨论于2014年8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六家北京市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的专家与同道参加了会议。

  • 鸡胚Bmp4和Cath1原位杂交RNA探针的制备

    作者:汤丽川;张悦;邹艺辉

    目的介绍一种鸡胚原位杂交探针制备方法。方法携带Bmp4和Cath1基因特异片段的质粒载体,通过质粒小提试剂盒扩增,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酚氯仿抽提纯化, T3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反义探针,通过电泳及鸡胚原位杂交检测探针的质量。结果获得了效果良好的Bmp4和Cath1的RNA探针。结论用质粒小提试剂盒对质粒载体扩增,进而通过线性化、纯化、转录等步骤来制备原位杂交探针的方法,具有时间短、费用低、质量高、杂交效果好等优点。

  • 豚鼠内淋巴囊经颅快速取材方法的研究

    作者:丁大雄;吕萍;杨仕明;于宁

    目的:通过建立豚鼠内淋巴囊快速取材方法,为了解其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提供活性良好的组织材料。方法将健康成年豚鼠在显微镜下经颅内进行活组织解剖,并用摄像系统记录解剖过程及结果,组织学验证结果。结果在豚鼠颅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内淋巴囊位置,并在显微镜下成功解剖出豚鼠内淋巴囊,组织学证实解剖位置为内淋巴囊。结论经颅内解剖豚鼠内淋巴囊是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快速取材方法。

  • 单囊壁软骨刮除加压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7耳体会

    作者:王俊明;纪强

    目的:探讨耳廓假性囊肿单囊壁刮除加压治疗的临床改进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1例27耳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其中左右耳廓均有囊肿者6例计12耳(左右耳廓假性囊肿分属2组)。耳廓假性囊肿14耳行单囊壁刮除加压治疗(治疗组),耳廓假性囊肿13耳做前后囊壁刮除加压治疗(对照组)。结果随访6个月,患者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组间治愈率没有差别,组间观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囊壁软骨刮除加压法手术方法更简单,实用,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外观接近正常耳。

  • 面神经分级2.0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评价研究

    作者:李阳;冯国栋;田旭;薛玉斌;赵阳;吴海燕;高志强

    目的:比较House-brackmann分级(HBGS)和面神经分级2.0(FNGS 2.0)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评价效果。方法3名高年资医师和3名低年资医师分别使用HBGS和FNGS2.0分级方法,对50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表情视频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方法的重复性、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HBGS,低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39.5%,kappa值为0.30,高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56.5%,kappa值为0.4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FNGS2.0,低年资医生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0%,平均ICC值为0.763,高年资医师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8%,平均ICC值为0.785,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BGS和FNGS2.0的总体相关性ICC值为0.760, SCC值为0.746,kappa值为0.42;FNGS2.0与口的相关性为71%。结论 HBGS与FNGS2.0中度相关;使用HBGS,评判者间的一致性受医生的经验水平影响很大,而使用FNGS2.0,评判者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与评判者的经验无关,与口的运动有较强的相关性。

  • 颅内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王锡温;姜绍红

    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在30度内窥镜辅助下,术中见小脑前下动脉在靠近脑干侧贯穿面听神经之间,术中用显微针先行面神经干贯穿梳理10余次,然后用小涤纶片垫于小脑前下动脉和面神经干之间,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见无出血后关闭术腔,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以降颅压及预防感染治疗,术后5天面肌痉挛消失并出现患侧轻度面瘫,于1月24日出院。患者出院三天后开始头痛并伴有低热,于1月29日再次入院。入院查体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给以加压包扎,入院后腰穿,颅压不高,脑脊液淡黄色,脑脊液常规:白细胞240×106/L,其中单核细胞80%、多核细胞20%,脑脊液蛋白735mg/L,葡萄糖、氯化物正常。用万古霉素静滴治疗5天效果不佳,后改用美罗培南静滴治疗,并用其0.1g加生理盐水5ml鞘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效果不佳,连续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脑脊液白细胞300~600×106/L之间,主要以单核细胞居多,脑脊液蛋白在600mg/L左右,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降低明显,且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经全院第一次会诊考虑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大,以激素治疗为主,静滴青霉素预防感染,泼尼松60mg/天,连用七天后减量,当泼尼松减至10mg/天时,发热及头痛症状就会出现,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也会增高。在后续的治疗中又行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复查颅脑MRI颅内未见异常,3月1日又组织第2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非畄体类抗炎药,以减少激素用量,改用乐松(洛索洛芬钠)60mg/日,泼尼松30mg/日,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一直未愈,,加压包扎效果不佳,于3月4日在局麻下行左侧耳后枕部皮下积液穿刺术,抽出淡黄色脑脊液30ml,并重新给以加压包扎,脑脊液化验:白细胞14×106/L,蛋白615mg/ L。并给以甘露醇降颅压治疗一周,目的是降颅压使术区脑膜切口愈合、皮下积液消失,同时继续激素加乐松治疗并适当补钙,脑脊液白细胞数在70×106/L 左右,其中单核细胞90%,多核细胞10%,脑脊液蛋白700mg/L左右。3月17日又组织第3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用量减少,停用乐松,给以环孢素25mg/次,2次/日口服,泼尼松减至10mg/日,治疗10天,患者无发热及不适,脑脊液白细胞数在70×106/L左右,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略高,耳后枕区皮下积液基本消失,于3月28日出院,继续原剂量服用环孢素和泼尼松,属其第一周后减泼尼松5mg,第二周后减环孢素25mg,第三周后停用泼尼松,第四周后停用环孢素。于4月28日停止治疗后患者痊愈,病程历时近3个半月,经一年随访患者无异常。

  • 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唐琦;杨华;姜鸿;冯国栋;张竹花;陈晓巍;高志强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本文通讯作者主刀完成、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的因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术中发现的面神经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入选的90例(92耳,其中双侧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左侧44耳,右侧48耳;平均年龄38岁6个月±13年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年5个月±2年1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颞骨薄层CT(水平位+冠状位)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面神经骨管重建。手术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式,术中探查并记录从膝状神经节至乳突垂直段下端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同时对术前伴有面瘫的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前术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92耳病例中,27耳(29.3%)在术中探查时发现面神经骨管部分破坏或缺失,其中位于膝状神经节+水平段(G+H)2耳(7.4%),水平段(H)19耳(70.4%),水平段+垂直段(H+V)3耳(11.1%),垂直段(V)3耳(11.1%)。4例(4耳)术前伴发面瘫,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及面神经减压术后6个月内,面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的86例(88耳)中,83例(85耳)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3例(3耳)在术后4-7d出现逐渐加重的迟发性轻度面瘫,严重时达2-3级,发现后立即取出松解术腔填塞的碘仿纱条、予口服激素及维生素B12等对症处理,3个月复查时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HB 1级)。结论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以水平段面神经骨管为常见,术前高分辨CT对于预判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术前伴发面瘫时应尽快手术并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乳突根治术腔填塞不宜太紧以避免压迫裸露的面神经,术后如出现即发或迟发性面瘫应立即对症处理并根据病情发展决定是否行减压术。

  • 面神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王萌萌;韩维举;王若雅;吴军

    目的:探讨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面神经的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LWW、Elsevier、Springer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出2002年至今报道面神经肿瘤的文献,结合我们自己诊治的病例,对文献报道的面神经肿瘤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3篇,报道的病例共计354例。354例面神经肿瘤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是43.90岁,男女比例1:1.1。面瘫、听力下降、耳鸣是常见的临床症状。354例患者中有271例报告了术前面神经功能H-B分级,其中H-BⅠ级113例,H-BⅡ级30例,H-BⅢ级38例,H-BⅣ级29例,H-BⅤ级29例,H-BⅥ级32例。面神经水平段、膝状神经节是易受累部位。手术入路根据肿瘤位置及是否保留听力选择,乳突入路及迷路入路常用。面神经修复方式根据面神经缺损长度、面神经中枢断端能否利用选择,耳大神经移植吻合是常用的面神经修复方法。随访病例共208例,术后面神经功能H-BⅠ级34例,Ⅱ级27例,Ⅲ级76例,Ⅵ级48例,Ⅴ级6例,Ⅵ级17例。结论面瘫、听力下降、耳鸣是面神经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对于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面瘫患者,要考虑面神经肿瘤的可能;面神经水平段及膝状神经节是肿瘤好发部位;手术入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保留残余听力来选择;术前面神经功能越好,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越大

  • 中耳手术医源性面瘫的处理

    作者:韩月臣;徐磊;陈东;樊兆民;王海波

    目的:报道中耳手术中医源性面瘫的处理经验,并探讨医源性面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5-2014年45例中耳手术中发生医源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接受再次手术探查,分析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治疗选择及预后情况。45例患者中41例来自外院转诊。结果45例医源性面瘫中,44例为术中或术后即刻发生。术中探查发现,18例面神经损伤位于面神经水平段后部,约占40%,为常见。根据神经损伤程度,23例选择单纯面神经减压术,11例选择切除神经纤维瘤样组织,离断部分行端端吻合,其余11例行神经间位移植。44例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年,32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分级III级以内。结论医源性面瘫是中耳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于术中或术后即刻发生,尽早手术探查,并予以正确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面神经功能恢复。

  •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若雅;韩维举;王萌萌;吴军

    颞骨岩部胆脂瘤是临床上的少见病,其围绕迷路,缓慢生长。临床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面瘫、眩晕等,与颞骨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随着影像手段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逐步发展,岩部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逐步改进。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国内外近年岩部胆脂瘤的相关文献,结合我们诊治的病例,总结岩部胆脂瘤的病因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岩部胆脂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 头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查洋;李五一;亓放;陈兴明;霍红;冯国栋;高志强

    目的:探讨头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 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

  • 口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运动的三维定量分析

    作者:庄园;冯国栋;赵杨;田旭;高志强

    目的:定量描述口部运动时,与其相关联的面部标记点运动,以探索评价面瘫、面肌联带运动的三维定量新方法。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运动三维动态分析系统”,采集“用力示齿”、“向右上拉口角”、“向左上拉口角”、“微笑”四个表情动作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眉弓点、上下眼睑点、内眦点、外眦点)的运动,以大移动距离(Smax)和大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结果1.口周运动为主的表情动作中,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均有运动,且与位于口周的标记点在某一表情运动中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2.“用力示齿”动作:Smax下眼睑点(左3.93mm,右4.15mm)>外眦点>上眼睑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59mm,右1.53mm);Vmax眼睑点左上(42.643mm/s)>余眼睑标记点(31.58mm/s-37.62mm/s)>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1.71mm/s,右11.09mm/s)。3.“微笑”动作:Smax及Vmax上眼睑点(左3.05mm,36.14mm/s;右2.53mm,28.90mm/s)>下眼睑点>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0.69mm,7.22mm/s;右0.77mm,7.80mm/s)。4.“向右上拉口角”动作,Smax及Vmax外眦点及下眼睑点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内眦点右侧略大于左侧,上眼睑点、眉弓点左侧略大于右侧。5.“向左上拉口角”Smax及Vmax外眦点、上眼睑点、下眼睑点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余标记点左侧略大于右侧。结论健康人进行口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发生相关联的运动,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在同一表情动作中,上、下眼睑点及外眦点的Smax、Vmax大于内眦点、眉弓点。Smax及Vmax的较小值出现于“微笑”动作内眦点;较大值出现于“用力示齿”动作下眼睑点。“向左上拉口角”动作同侧面部标记点Smax及Vmax均大于对侧相对称部位标记点。表情动作时面部无静止点。

  • 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水平段的保护

    作者:于巧莲;田广永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 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和听力重建术。术前估计面神经在水平段和垂直段暴露的几率,结合术中所见,总结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的操作要领。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13例,乳突段(垂直段)暴露2例,术后出现短暂面瘫1例,出现短期头晕的患者8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有较高的暴露几率,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几率较其他部分偏高,掌握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领,才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并发症。

  •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贝尔氏面瘫

    作者:吴海燕;姜鸿;冯国栋;杨华;高志强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病例,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减压部位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经乳突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有效率为77.3%,恢复至H-BⅠ、Ⅱ级的占总数的54.5%。其中发病3个月内接受减压的病人术后恢复至Ⅰ级、Ⅱ级所占比例62.5%(10/16),2个月内接受减压手术的10例病人中7例恢复至H-BⅠ、Ⅱ级,占总数70%。恢复至H-BⅢ级的3例,占总数30%,无Ⅳ级或更差病例。结论对面神经变性超过90%的发病3个月内的贝尔氏面瘫患者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预后至Ⅲ级或更差的几率。

  • 颞骨骨折导致的双侧周围性面瘫

    作者:李晓红;刘菲;王若雅;韩维举

    目的:探讨外伤后双侧颞骨纵形骨折致双侧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外伤后双侧颞骨骨折致双侧周围性面瘫并至少行一侧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致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的原因及特点,对比术前与术后、术侧与对侧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恢复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5例车祸伤、1例坠落伤、2例头部挤压伤,8例中有5例外伤后有颅脑损伤及昏迷史。所有患者外伤当天或清醒后即发现面瘫,颞骨CT显示双侧纵行骨折,术前双侧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Ⅴ~Ⅵ级;3例听力正常,1例双侧传导性聋,4例有高频感音神经性聋。8例患者共11耳行面神经减压术,传导性聋患者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随访至面神经功能正常或1年以上,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传导性聋患者听力提高约30dBHL。结论车祸是造成颞骨骨折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面神经减压术能提高外伤后即发性面瘫患者的预后,颞骨骨折引起的传导性聋可同时重建听力。

  • 眼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点运动的三维定量分析

    作者:冯国栋;庄园;赵杨;田旭;高志强

    目的:探索眼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部位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周围性面瘫时面部联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自行设计的“基于运动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用力抬眉”“用力闭眼”两个表情动作中,面部相关标记点的运动,使用移动距离(Smax)及运动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其运动。结果1.“用力抬眉”动作,眉弓点左9.75mm,24.11mm/s,右10.14mm,25.87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为3.65mm至4.46mm,鼻唇沟点的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标记点,左60.60mm/s,右62.70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眉弓点对应参数间线性相关关系强。2.“用力闭眼”动作,上眼睑点移动距离和速率大,左10.56mm,87.68mm/s,右10.54mm,81.83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1.58mm至1.92mm,运动速率分布于11.40-14.76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上眼睑点相关参数线性相关关系差。结论健康人进行眼部主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标记点发生运动,其获得大距离、大速率的时间一致,用力闭眼动作中运动幅度大的点在口角点,用力抬眉动作速率大点在鼻唇沟点,运动距离大的点在下唇中点。

  • 面神经减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聂智樱;毛弈韬;彭安全;谢鼎华;伍伟景

    目的:总结各种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减压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37例中,包括颞骨骨折、中耳乳突手术后、中耳乳突炎、面神经瘤、听神经瘤及中耳癌等不同原因。术后随访3月至4年,其中2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ouse-BrackmannⅠ、Ⅱ级(68%)。面瘫病程<2月者手术减压效果明显优于>2月者。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手段,对保守治疗恢复不满意、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

  • 健康中国人面部动静态对称性研究

    作者:赵杨;冯国栋;庄园;田旭;高志强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基于动作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 ASFM)定量分析正常人面部运动,比较面部对称性,为进一步客观评估面瘫患者面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无偿招募28名志愿者。标记观察点,利用基于动作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进行面部的静态及动态采集、重建及分析。比较受试者面部静态及动态双侧差异。结果面部存在不对称性,虽然所纳入的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但统计结果未发现面部运动的优势侧,同一个体面部不同区域活动优势侧并不一致。静态指标中除双侧鼻小柱-鼻翼距离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面部静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动态测量呲牙动作时,左右口角大移动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移动距离较右侧平均多1.23mm。余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证实面部不对称性普遍存在,人群中不存在面部运动半侧优势。

    关键词: 对称性 三维 面部
  • 2015第十届亚太地区耳蜗植入及相关科学会议(APSCI 2015)首轮通知

    作者: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地区耳蜗植入及相关科学会议(APSCI 2015)将于2015年4月30日-5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APSCI是交流人工耳蜗及相关科学研究、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国际性学术大会,这是APSCI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预计届时将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两千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我们期待中国的同道利用这个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和学者讨论您的经验、进行深度互动。可以预见,APSCI 2015将成为东西方科学及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平台。

  • 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术及面神经保护和修复

    作者:韩维举;王若雅;申卫东;刘军;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并发周围性面瘫的诊治

    作者:马慧敏;陈智斌;周涵;赵晓埝;李芳丽;邢光前

    目的:探讨合并面瘫的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随访2月-14年胆脂瘤无复发。面瘫完全恢复者3例,好转者2例,无改善2例。术后患耳全聋者5例,3例为就诊时已确诊全聋,另2例为因胆脂瘤侵入内耳而行迷路部分切除术;1例听力提高15dB;1例无变化。结论早期诊断是降低先天性胆脂瘤面瘫发生率及获得良好术后效果的重要保障。

  • 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田广永;段永畅;张珊珊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及其定位方法。方法应用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其中3例新鲜标本,2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乳突部位手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观察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面神经管周围的骨质变化特点。结果面神经垂直段长度(16.31±1.29)mm,面神经垂直段至后半规管距离(2.65±0.85)mm,面神经垂直段至骨性外耳道口距离(17.28±1.09)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3.58±1.32)mm,面神经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距离(4.67±0.39)mm,面神经垂直段至乙状窦距离(6.42±2.65)mm.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存在者88.33%,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管外0~2mm.接近面神经管部位血运丰富,为营养面神经的微血管所在.锥隆起在面神经管稍靠内侧,附着在面神经管内1/3以内位置,面神经垂直段位于二腹肌嵴的前端并稍靠内。鼓乳裂消失就接近面神经垂直段。结论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锥隆起、二腹肌嵴、鼓乳裂等,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面神经垂直段。解剖学实践、体会面神经垂直段与接近面神经过程中骨质的改变、颜色改变,才能更准确地定位面神经。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 颞骨
  • 临床研究听力结果报告新标准的解读

    作者:王恩彤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 myof Otolaryngology-Headand NeckSurgery,AAOHNS)听力分会近发布了新的临床研究听力结果的报告标准及格式(本文中简称新标准)[1],这一新标准已被多个涉及听力学研究的专业杂志所采用,相信将有更多的专业杂志会相继采用这一新标准[1,2],为此,对之予以介绍及解读,以供国内同行借鉴和使用。

中华耳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