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중화이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922
  • 国内刊号: 11-48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301ent.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耳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仕明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感音神经性聋耳闷病例分析

    作者:彭勇新

    目的 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同时又伴有感音神经性聋的耳闷病例,探讨临床上难治性耳闷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我科门诊病例74例,所有病例的主要症状为耳闷,74例病例均否认有梅尼埃病病史,同时亦不存在有反复发作的感音神经性聋病史.首次纯音测听检查均发现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类法)A型,拟"突发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治疗耳闷无缓解.所有病例均实施纯音测听(美国GSI 61听力计)+鼓室导抗测量(美国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问诊查体、颞下颌关节X平片(其中3例病例加颞下颌关节CT检查)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74例病例均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实施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鼓膜正常,鼓室导抗图A型.18例听力正常,56例仍存在感音神经性聋.经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耳闷完全消失36例,耳闷明显减轻32例,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耳闷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对感音神经性聋伴久治不愈的耳闷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不明原因耳鸣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彭勇新

    目的 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耳鸣病例,探讨临床上不明原因难治性耳鸣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我科门诊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耳鸣病例68例,所有病例的主要症状为耳鸣,曾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激素、针灸、心理疏导、抗焦虑、耳鸣掩蔽等"治疗10-180d,耳鸣无明显缓解.所有病例均实施纯音测听(美国GSI 61听力计)+鼓室导抗测量(美国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耳鸣相关问诊查体、颞下颌关节X光平片(其中2例病例加颞下颌关节CT检查)检查,68例病例均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实施治疗10-210d.结果 所有病例鼓膜正常,鼓室导抗图A型.51例听力正常,17例存在感音神经性聋.经治疗耳鸣完全消失29例,耳鸣减轻31例,总有效率为88.24%.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耳鸣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会导致耳鸣.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难治性耳鸣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306例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

    作者:苏秋豫;郝少娟;叶放蕾

    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早期确诊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306例(324耳)儿童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病变范围、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儿童中耳胆脂瘤临床症状以耳流脓、听力下降为主,手术治疗以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为主(260耳,占80.2%).术中见听骨链破坏322耳(99.4%),均伴有砧骨结构破坏;面神经裸露90耳(27.8%),常见于鼓室段(80耳,占88.9%);半规管裸露31耳(9.6%),常见于水平半规管(27耳,占87.1%);乙状窦及脑板骨质缺损23耳(7.1%).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中耳胆脂瘤.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发现3耳胆脂瘤复发,其余321耳术后均干耳,恢复可.结论 儿童胆脂瘤病变相较于成人发展快、病变广泛、破坏性强,更具侵袭性;根据病变严重程度,遵循术中彻底清除病变且力求改善听力的原则选择相应术式,对于完壁式乳突根治术的适应症掌握应更加严格.

  • 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内镜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叶海雯;梁茂金;郑亿庆;张志钢;张雪媛;陈穗俊

    目的 在听神经瘤手术中,术前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纤维束追踪技术及术中内窥镜辅助的方法 ,以提高面神经功能的保存几率.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22例,均行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术前应用DTI技术重建了解面神经走行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术中在内窥镜辅助下,在预判的区域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识别出面神经,并对之进行针对性地保护,术后影像学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及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 22例患者的面神经均可通过DTI技术显示,术中验证面神经位置与术前定位吻合率100%.22例患者,按肿瘤大直径分期: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肿瘤全切除者18例(81.8%),近全切除者3例(13.6%),次全切除1例(4.6%).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Ⅳ级1例,Ⅲ级2例,Ⅱ级5例,I级14例;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评估:Ⅲ级1例,Ⅱ级2例,I级19例.结论 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采用术前DTI技术及术中内窥镜辅助的方法,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杰;赵亮;李杨;张雅悠;于慧杰;李健东

    目的 探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检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方面的价值.建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的评估标准、阐明面部微循环状态与面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和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7例,行面部激光散斑血流检测,选定四个检查区域,分别为眼周、面颊中0部、嘴角及鼻唇沟,测出监测区域血流灌注值(BP,Blood Perfusion),并通过公式计算(R=(BP患-BP健)/BP健)得出相应部位血流变化率.结果 1.通过对正常人面部血流差异性分析,发现眼周、脸颊以及鼻唇沟部位都可以作为面部血流灌注差异性分析的代表性监测部位.2.选定眼周部位与脸颊部位,亨特综合征组、贝尔面瘫组相比正常组血流变化率存在显著减少,但亨特综合征组和贝尔面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相比正常组,重度面瘫患者在整个发病时间内眼周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均存在显著减少,且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的面瘫患者较发病时间在1至2个月的患者眼周部位血流灌注变化率存在显著减少.4.发病时间在1个月至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较正常组脸颊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减少.5.在鼻唇沟部位,重度面瘫患者在发病1月内较正常组血流灌注变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后,鼻唇沟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较发病1个月之内升高.6.在眼周部位,中度面瘫组、重度面瘫组较正常组血流变化率均减少,重度面瘫组较中度面瘫组血流变化率减少.且周围性面瘫患者SunnyBrook评分越低,眼周血流变化率越小.结论 眼周部位在周围性面瘫面部血流检测方面更加敏感、显著、稳定.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的确存在血流灌注的减少,且面神经损伤程度越重,患侧血流灌注越少,贝尔面瘫与亨特综合征这两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部血流改变无明显差异.

  • 47例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学分析

    作者:王志远;赵海;姜美妍;张晓雯;张敏;付涛

    目的 明确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致病菌和敏感药物.方法 对我科三年来入院的耳前瘘管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的47例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 进行汇总并分析.结果47例患者分泌物共培养出菌群51株,其中2例可疑污染;正常菌群占34.7%.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1.3%,葡萄球菌占68.8%,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占12.5%;革兰阴性杆菌占12.5%;真菌占3.1%;植生拉乌尔菌占3.1%.未成年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显著高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检出菌,分别占34.4%、25.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四环素敏感性好,敏感率均为80%以上.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经验性用药应区别对待;所有患者均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警惕多重耐药菌及真菌感染!

  • 主观性耳鸣患者精细化听力学检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作者:熊彬彬;赵晓明;罗彬;林烨丰;刘钊;刘劲;林春梅;彭玥;孙伟

    目的 探讨传统纯音测听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精细化听力学检测的临床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7年2月~12月我院眩晕耳鸣门诊106例传统纯音测听(pure-tone audiogram,PTA)正常(气导125Hz~8KHz,1个倍频程间隔,阈值均≤25 dB HL)的主观性单侧耳鸣患者进行传统的耳鸣听力学测试和精细化检测.其中传统的耳鸣听力学测试包括传统的PTA、耳鸣频率和响度匹配、残余抑制试验;耳鸣精细化检测包括:1/24倍频精细化纯音测听(precise pure-tone audiogram,P-PTA)、精细化耳鸣匹配、残余抑制试验.41例年龄匹配听力正常的无耳鸣人群为对照组.结果 1、106例耳鸣患者中,P-PTA有频率"切迹"的54耳,无频率"切迹"的62耳.41例正常听力无耳鸣组(82耳)中,P-PTA有频率"切迹"的8耳,无"切迹"的74耳.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耳鸣匹配:根据传统纯音测听结果进行耳鸣匹配,106例耳鸣患者中匹配阳性的52例(50.9%),阴性的54例;而根据精细化纯音测听结果进行耳鸣匹配,阳性的89例(84.0%),阴性的17例.精细化测试耳鸣匹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P<0.001),而耳鸣的响度≤5 dB SL的比例从25.9%提高到55.1%(P<0.01).3、残余抑制:根据精细化耳鸣匹配测试结果进行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从37.0%提高到53.9%(P<0.05).结论 部分耳鸣患者在基于倍频程的传统听力检测中表现正常听力,而采用1/24倍频的精细化检测,由于增加刺激频率更容易发现隐藏的听力损伤("损伤切迹"),找到精确的耳鸣位点,提高残余抑制试验的阳性率,为耳鸣患者的听觉评估和干预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和依据.

  • 富氢盐水拮抗顺铂对小鼠耳毒性的作用研究

    作者:卢燕;林信衡;蔡友铮;徐浩;王宏波;吴小波;林昶;钟秀荣;孙丽清

    目的 探讨富氢盐水是否能够拮抗顺铂引起的小鼠耳毒性.方法 取健康、ABR阈值正常C57小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g.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单纯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4mg/kg)、顺铂组(单纯腹腔注射顺铂4mg/kg)、富氢盐水组(腹腔注射顺铂4mg/kg后立即腹腔注射富氢盐水1ml/100g)各10只,分别连续腹腔注射上述液体7天,行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检测后处死小鼠取耳蜗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给药后,富氢盐水组ABR阈值明显低于顺铂组ABR阈值(P<0.001,P=0.000),高于对照组ABR阈值(P<0.0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顺铂组耳蜗内、外毛细胞静纤毛损伤缺失程度明显重于富氢盐水组.结论 富氢盐水能够有效拮抗顺铂引起的小鼠耳毒性.

  • 年龄相关听力损失DBA/2J小鼠耳蜗毛细胞马达蛋白-prestin表达下调与耳聋的关系

    作者:李胜利;武坤毅;任晓勇

    目的 老年性聋亦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主要是听觉器官退行性改变所致.许多研究已证明prestin与内耳的声强感觉和频率分辨密切相关,我们推测老年性聋与耳蜗毛细胞prestin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探讨prestin在耳蜗毛细胞表达的改变在老年性聋发病机制的作用,期望为老年性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老化DBA/2J小鼠,对4,8,16和32周龄(W)的48只小鼠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定.耳蜗快速取材固定,全耳蜗铺片行毛细胞记数,免疫组化荧光标记prestin在耳蜗毛细胞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Western biotting进行prestin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耳蜗毛细胞记数结果可见4周龄DBA/2J小鼠的耳蜗基底回有56.35%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OHCs)消失,中回仅有个别消失,顶回有11.07%的OHCs消失;到8W时,DBA/2J小鼠的耳蜗基底回有97.85%OHCs消失,中回12.7%OHCs消失,顶回近20%的OHCs消失;16周龄时基底回OHCs完全消失,中回有80%的消失,顶回有30%的消失;DBA/2J老化小鼠到32W时,基底回OHCs已全部消失,中回也基本消失殆尽达99.5%,顶回的OHCs有80%左右消失.同时,在4W时OHCs prestin的表达从基底回到顶回均有较强的表达;到8W时耳蜗OHCs prestin的表达整体下降,与4W时相比表达下降十分显著(P≤0.01);到16W时,耳蜗OHCs prestin的表达下降更明显.与其相对应的是ABR反应阈值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Prestin表达与细胞核显示同时存在,OHCs消失同时prestin表达亦消失.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明,年龄相关听力损失DBA/2J小鼠的耳蜗OHCs prestin表达随听力损失而正向表达下降,毛细胞消失部位有prestin表达的消失.说明prestin表达下降是导致老年性聋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结果可能是导致老年性聋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 内耳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芳;亓卫东

    近年来关于内耳药物递送的研究相继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内耳药物的递送是将治疗药物通过相应途径输送至内耳靶细胞.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物给药途径和药物载体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全身给药、经中耳鼓室给药和内耳内直接给药,而经鼓室及内耳内直接给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药物载体主要包括各种多聚物凝胶载体、纳米粒子载体、病毒载体等,后二者在内耳基因治疗中可将目的 片段基因导入内耳.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经人工耳蜗电极载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木清;张宏征

    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而蜗内创伤以及远期纤维组织形成是术后疗效的不利因素.经人工耳蜗电极载药可将治疗创伤和纤维化的药物定向输送至耳蜗内,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经电极载药的方式、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耳聋研究新动向

    作者:杨仕明

    随着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应用于耳科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对耳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研究对象更加微观化和精细化,结构生物学探寻重要功能蛋白的分子构象以及活化与失活机制,为阐释毛细胞生理功能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由听觉外周向听觉中枢延伸,功能核磁探寻听觉中枢核团神经兴奋电活动,为耳鸣发病机制研究及神经生物反馈治疗耳鸣提供新思路;对耳蜗转为微环境相关蛋白质组学和小分子代谢组学的研究,明确了调控耳蜗病理生理状态的关键因子,有助于阐释耳聋机制和制定干预策略;CRISPR/Cas9技术在耳聋动物模型制备、遗传性耳聋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听觉早期发育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联合干预为毛细胞在成年哺乳动物耳蜗实现再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听觉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有更理想的大动物模型,本课题组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发现猪模型在听觉医学研究的独特优势,特予总结报告,以资借鉴.

  • 耳廓肌上皮癌一例

    作者:黄思达;梅凌云;吴丽莎;高可雷;粟诗童;冯永;蔡鑫章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8岁,因"发现右侧耳廓肿物并局部灼热感5月"于2018年3月19日入院.患者于5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耳廓肿物,当时大小约5×5mm,颜色略泛黄,伴局部灼热感和瘙痒感,无疼痛,后肿物渐增大.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亦未做特殊处理.近5年常因"气促"就诊,并接受"X线"、"CT"检查,每年3次以上.查体:右侧耳廓背面中1/3处可见一肿物,圆形,大小约15mm×15mm,边界清楚,质地较硬,表面破溃,少量出血,无压痛、波动感和搏动感.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诊断考虑"基底细胞癌".于2018年3月27日在全麻下行右侧耳廓肿物切除术+转移皮瓣修复术.术中所见肿物外观如前述(图1A).在肿物边缘以外做切口,切开并分离组织至软骨膜,未见深层组织受累(图1B).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学检查(图1C),冰冻切片结果 :耳廓恶性肿瘤,切缘见可疑异形细胞.进一步取切缘送检.制作耳后舌形皮瓣,转移至耳廓背面修复缺损(图1D、E).病理学检查回报(图2):(右侧耳廓)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 ,考虑肌上皮癌(直径:5mm),浸及肌层,未见脉管及神经侵犯;(切缘)未见癌.免疫组化结果 :CK-Pan(+),Ki67(55%), S-100(+),P63(+),CD138(+),Vimentin(+),Kappa (±),SMA(散在+).术后痊愈出院,随访3月无复发(图3),仍在继续随访.

    关键词: 外耳肿瘤 肌上皮癌
  • 起源于蜗神经的听神经瘤1例

    作者:郝欣平;陈树斌;李永新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第八对颅神经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来源于前庭神经的鞘膜,来源于蜗神经者极少.前庭上神经来源的肿瘤比前庭下神经来源者术后听力的保留效果好,蜗神经来源者术后保留听力的效果差.术前准确判断听神经瘤的起源对于手术进路的选择以及预估术后听力的保存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介绍1例蜗神经起源的听神经瘤,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听力学检查、内耳MRI以及冷热实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于听神经瘤的起源所具有的术前评估作用.

  • 单侧耳聋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干预进展—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8年第二季度学术活动报道

    作者:乔宇斐;商莹莹;徐春晓;倪道凤

    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8年第二季度学术活动,于6月2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以及来自天津、河北等多家诊断中心和多家妇幼保健机构的70余名同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单侧耳聋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干预进展".此次讨论会共有9位讲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就单侧耳聋从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干预工作进行汇报发言.

    关键词:
  • 噪声引起小型猪耳蜗炎症复合体的激活 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塞娜;袁硕龙;郭维维;唐朝颖;张桐;赵伟豪;陈林军;徐良慰;时晰;张悦;邱仕伟;杨仕明;韩维举

    目的 通过研究炎症复合体及相关通路在猪耳蜗中的激活,探讨噪声介导炎症复合体激活的关键分子机制,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采用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建立噪声性耳聋模型,测试噪声暴露前后动物的ABR阈值,应用蛋白质组学iTRAQ、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研究噪声刺激引起耳蜗炎症复合体的激活以及作用机制.结果 正常小型猪ABR阈值为35.4±2.6 dB SPL,噪声后一天ABR阈值平均提高到72.1±4.1dB SPL,在4k Hz处听力损失严重,高频听力损失较低频严重;噪声后七天平均ABR阈值恢复至52.8±4.7dB SPL,4k Hz以上听力恢复较低频稍差.iTRAQ实验共鉴定到蛋白质2158种,噪声暴露后较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共227个,富集在免疫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包括:ASC,caspase-1,IL-1 beta,CD59等.富集的KEGG pathway包括:阿尔兹海默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病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等.结论 噪声暴露后可能激活耳蜗内NLRP3受体介导的炎症复合体,通过caspase-1活化IL-1β、IL-18,并间接促进TNF-α等炎症因子上调,加剧耳蜗内炎症反应,导致耳蜗内重要结构的损伤,这一机制可能是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 小型猪耳后入路内耳导入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安丰伟;侯昭晖;陈伟;任丽丽;郭维;张悦;杨仕明

    目的 明确小型猪耳后入路内耳导入的手术过程中相应的解剖标志及注意事项,论证其保存外耳和中耳传音特性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6月龄贵州小型猪5头,麻醉后手术分为五个主要步骤进行:1.耳后沟切开;2.暴露茎突;3.暴露面神经;4.轮廓化外耳道;5.暴露鼓室、圆窗及鼓阶导入.结果 每个步骤的主要解剖标志为:1.眶下缘、颧弓上缘、耳后沟、下颌骨升支、耳后肌腱;2.茎突尖、茎突脊、茎突根部隆起、枕骨髁;3.面神经垂直段、骨性外耳道;4.面神经与外耳道间的"小舌"状骨片;5.上鼓室外侧壁、面神经水平段,鼓索神经、圆窗.主要的解剖要点为:1.耳后切开长度约6cm;2.骨面暴露向后不要超过茎突脊尾侧0.5cm;3磨骨范围不必超过面神经垂直段尾侧;4.不要损伤外耳道皮肤;5.鼓膜掀起范围要尽量小,导入方向为圆窗腹侧部.结论 耳后入路内耳导入手术过程中解剖标志明确,是理想的导入方式,但由于小型猪自身解剖特点,耳后入路必然会部分改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特性.

  •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发病机理的研究现况

    作者:左文静;纵亮;杨仕明

    神经纤维瘤病是由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所导致的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性疾病,是人类神经系统常见的遗传病之一.按其表型及致病基因不同可分为Ⅰ型(NF-1)和Ⅱ型(NF-2)两类.NF-2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听神经、脑膜、脊髓等),明显的特征是双侧前庭神经鞘膜瘤(又称"听神经瘤"),同时可合并多发性脑膜瘤、室管膜瘤、其它脑神经及脊神经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Ⅱ,NF-2)是由于NF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以双侧听神经瘤(vestibular schwannomas,VSs)为特征性表现,常伴多发的神经系统肿瘤及眼和皮肤等相关病变.由于NF-2的病变部位特殊,对听觉功能影响严重,致残致死率较高,治疗手段有限,因此近年来受到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 隐性听力损失动物模型建立与防护的研究

    作者:戚国伟;刘宸箐;徐增志;刘晨;陈立伟;李欢;胡一勇;方舒;郭维维;于宁;杨仕明

    目的 通过脉冲噪声分别对豚鼠进行30、15次的暴露,分析比较豚鼠的听力学变化,探索建立隐性听力损失模型的适合条件.同时给予氢气,探究其对隐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ABR听阈正常的豚鼠1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脉冲噪声30次组、脉冲噪声15次组、氢气吸入+脉冲噪声15次组.脉冲噪声压力峰值为163 dB SPL,脉宽为0.25ms,间隔时间为6.5s.分别于脉冲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24h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定.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豚鼠在30次脉冲噪声暴露24h后,其ABR短声阈值及短纯音(16 kHz 70 dB SPL)Ⅰ波幅值产生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15次脉冲噪声暴露组豚鼠其各项听力学指标都发生显著改变;氢气预处理组同单纯脉冲噪声暴露15次组的暴露24h后听力学指标相比,其ABR短声阈值及短纯音(16 kHz 70 dB SPL)Ⅰ波幅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中脉冲噪声暴露30次及15次均对豚鼠听力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脉冲噪声暴露15次的豚鼠,其各项听力学指标都符合隐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特点,脉冲噪声暴露15次是建立隐性听力损失动物模型的可行条件.此外,氢气防护组较单纯脉冲噪声暴露组,听力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表明氢气对隐性听力损失具有预防作用,为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直接实验依据.

  • 英国听力协会前庭功能检查眼动记录指南

    作者:卢宇涵;梁思超;杜一

    1 引 言1.1 推荐指南的制定该指南由英国听力协会(the British Society of Audiology, BSA)平衡兴趣小组(the Balance Inter-est Group, BIG)指导委员会制定,并与有关团队协商.指导委员会在此对诸位专业人士给予的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五位匿名审核人和对早期版本提出评论和反馈的英国听力协会(BSA)成员.

    关键词:
  • 内耳不完全分隔Ⅲ型(IP-Ⅲ)畸形病例分析

    作者:卢宇涵;李佳楠;孙丽;冀飞;杨仕明

    目的 探讨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IP-Ⅲ)患者的临床表现、干预手段和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7年3月-2016年6月间11例IP-Ⅲ耳蜗畸形患者病例.结果 11例患者均表现为出生后听筛未通过、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听力丧失,听力学检查均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单纯IP-Ⅲ畸形7例、IP-Ⅲ合并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1例;IP-Ⅲ合并IP-Ⅱ型(Mondini)耳蜗畸形2例;IP-Ⅲ合并Mondini畸形、LVAS畸形1例.共有10例患者实施并成功植入人工耳蜗,术中出现"井喷"9例,无电极误入内听道,电极阻抗及神经反应遥测均无异常;植入后患者均1~4周内正常开机调机,1年后听觉表现趋于稳定,声场助听听阈测试示平均听阈为39.6±5.5dB HL,言语识别率单音节词表平均为40%,扬扬格词表平均为57%.结论 IP-Ⅲ患者经人工耳蜗干预后对听力补偿效果佳;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判断耳蜗发育情况的金标准,可有效预判和降低手术风险;尽管IP-Ⅲ畸形耳蜗植入存在井喷风险,但可被有效控制,术中CT的运用可避免电极误入内听道.

  • 部分迷路切除术的听觉功能保护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媛媛;陶源;胡洪义;伊海金;郭维维;陈伟;杨仕明

    部分迷路切除术,既能达到通过迷路切除病变,又能保留部分听力.通过部分迷路切除术,可以显露内听道、小脑脑桥角及部分岩斜区域,目前主要应用于听力较好患耳的侧颅底肿瘤切除及耳神经疾病治疗.本文对部分迷路切除及其他术式联合部分迷路切除术,术后的听力保护程度进行综述.

  • 豚鼠耳蜗Corti器铺片方法改进与免疫荧光染色比较研究

    作者:方舒;胡一勇;吕萍;于宁

    目的 提高本实验室豚鼠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铺片的实验效率,为内耳研究探索一种更为快捷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方法15只成年Dunkin Hartley豚鼠注射过量1%戊巴比妥钠处死,断头取双侧耳蜗,右侧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铺片方法,左侧为实验组,采用减少了组织固定、免疫荧光染色一抗孵育及漂洗时间的改良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铺片方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20倍、40倍、63倍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经荧光素标记的基底膜Corti器上的肌球蛋白7a或神经丝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耗时37.5小时,实验组耗时5.25小时.两种染色方法均能清楚显示肌球蛋白7a或神经丝蛋白的表达情况,成像效果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快速耳蜗基底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耗时短、可重复性好,值得在耳科学基础研究尤其是内耳形态研究领域推广.

  • 耳聋动物内耳基因治疗现状

    作者:戢小军;陈伟;杨仕明

    耳聋是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遗传性耳聋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耳聋的方法比如助听器、振动声桥及人工耳蜗等,刺激感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弥补听力损失,然而,这些助听装置在频率敏感性、言语分辨及噪声环境下还有许多缺陷.因此,内耳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遗传性耳聋的理想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目前仍还无法从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主要的困难之一是缺乏基因递送技术,在安全有效地进行内耳细胞靶向递送的同时,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导入活体内耳后的持续作用.基因递送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包括内耳导入途径和基因载体.耳蜗中阶、圆窗、卵圆窗是内耳基因治疗的传统手术径路,近研究较为热门的是半规管开窗技术,半规管开窗基因导入手术方式是一种即可以保存听力,又能有效的将目的 基因导入前庭和耳蜗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缺陷基因载体以及比较不同的手术入路导入路径,获得高效、安全、控释和靶向特异的外源分子内耳递送技术,即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又保存了听力和内耳的感音结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Mitf-M基因突变对猪耳蜗血管纹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林军;邱士伟;龙熙;陈磊;唐朝颖;塞娜;郭维维;杨仕明;韩维举

    目的 研究Mitf-M基因突变是否会引起血管纹毛细血管、边缘细胞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Mitf-M基因突变引起Waardenburg综合征的病变机制.方法 取出生后7d、10d、30d、40d的野生型和Mitf-M突变型猪共24头,分离解剖耳蜗外侧壁,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观察野生型和Mitf-M突变型猪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边缘细胞在出生后不同时期的免疫荧光的差异.结果 Mitf-M突变型猪与野生型猪在出生后7d、10d及30d,血管纹毛细血管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40d,Mitf-M突变型猪相对野生型猪的血管纹毛细血管出现明显的减少,并有统计学意义.在7d、40d,Mitf-M突变型猪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的细胞骨架均无明显破坏,边缘细胞数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Mitf-M基因突变不引起血管纹边缘细胞骨架的破坏及边缘细胞数量的减少,且Mitf-M突变型猪在出生后早期30d内血管纹毛细血管没有明显变化,在40d后Mitf-M突变型猪较野生型猪的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出现明显的减少.

  • 60岁以上门诊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听力损失分布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艾婷;韩莹;兰兰;周其友;冀飞

    目的 对2017全年来我院行纯音听力检查的所有老年患者的结果进行横断面分析,初步了解现阶段我国局部地区门诊就诊的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听力损失的分布特点.方法 调查门诊全年内首次就诊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4794例,男2136例,女2658例,男女比例为1:1.24,平均年龄为68.87±5.80岁,中位数为67岁.按年龄分为三组:年轻老年人组(60~74岁)、老年人组(75~89岁)和长寿老人组(90岁以上),分析所有患者纯音测听结果 .按照WHO1997年听力障碍分级标准将受试者每耳的听力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年轻老年人组3761例,占总例数78.45%,其中男性1615例(42.9%),女性2146例(57.1%);老年人组1000例,占总例数20.86%,其中男性498例(49.8%),女性502例(50.2%);长寿老人组33例,占总例数0.69%,其中男性23例(69.7%),女性10例(30.3%).研究数据中听力正常:555例(男169例,女386例),占总例数11.58%;轻度听力损失:1007例(男393例,女614例),占总例数21.01%;中度听力损失:1469例(男694例,女775例),占总例数30.64%;重度听力损失:1020例(男540例,女480例),占总例数21.28%;极重度听力损失:743例(男340例,女403例),占总例数15.50%.结论 门诊就医的年轻老年人(60~74岁)的数据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年龄组别越高,就诊检查的患者数量随之减少,男女比例逐渐趋于一致.本文纳入的听力结果以轻度、中度、重度听力下降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患听力疾病的损失程度有向愈加严重的趋势.同时三个年龄组的各频率纯音听阈值在跨组时均有10 dB左右的下降.

  • 9型腺相关病毒经圆窗膜转导小鼠耳蜗两种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齐景翠;祖勉;陈妮姗;郭维维;伊海金;杨仕明;余力生

    目的 通过圆窗膜显微注射和完整圆窗膜途径转导小鼠内耳携带GFP的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比较两种方式的可行性、转染效率以及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圆窗膜显微注射组和完整圆窗膜途径组,术前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response,ABR)测听,术后两周行ABR测听后取双侧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冰冻切片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 两种转导方法对小鼠听力均无显著影响,圆窗膜显微注射组转染耳蜗内毛细胞GFP可见表达,转染效率由底转到顶转逐渐降低,无毛细胞损伤,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转染耳蜗未见GFP表达.结论 9型AAV难以通过完整圆窗膜,通过显微注射方式能够将目的基因高效转导内耳,对内毛细胞有选择特异性,且对听力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耳转导方式.

  • 实验动物内耳基因导入研究进展

    作者:刘茜;陈伟;郭维维;杨仕明;伊海金;林昶

    由于内耳独特的解剖特点和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要实现内耳治疗靶点精准的基因递送,必须选择适合的手术路径.大量文献表明经圆窗入路及耳蜗开窗(鼓阶/中阶)径路均可将基因成功递送到内耳并表达,转染效率及听力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本文综述内耳基因递送入路并分析各自的优劣,同时关注不同入路对听觉功能的影响.为内耳基因治疗中的听觉功能保护提供新思路.

  • 利用视觉强化测听技术进行低龄儿童人工耳蜗调机

    作者:洪梦迪;冀飞;李佳楠;王倩;杨仕明

    目的 探讨视觉强化测听系统(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与耳蜗调试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在低龄儿童的人工耳蜗调试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收集的20例2岁以下且耳蜗结构正常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全部使用澳大利亚品牌人工耳蜗产品.神经反应测试(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测试结果 波形分化良好,利用视觉强化测听(VRA)系统结合Custom Sound 4.3调机软件测得1、3、5、8、11、14、17、20、22号电极的T值,同时测试该9个电极的NRT(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对9个电极的VRA阈值与NRT阈值进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结果通过VRA测得的T值在第1号(r=0.882,P<0.001)、3号(r=0.869,P<0.001)、5号(r=0.618,P<0.001)、8号(r=0.801,P<0.001)、11号(r=0.784,P<0.001)、14号(r=0.877,P<0.001)、17号(r=0.741,P<0.001)、20号(r=0.806,P<0.001)、22号(r=0.763,P<0.001)电极均与NRT阈值高度相关.结论 低龄儿童人工耳蜗的开机调试中,利用视觉强化测听系统有助于得到有效的T值.

  •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海侨;李佳楠;冀飞;杨仕明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日臻成熟,双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不再满足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所带来的局限好处.为追求更好的听觉感受、更高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本文在回顾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就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历程、主要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中华耳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