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중화이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922
  • 国内刊号: 11-48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301ent.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耳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仕明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表在福建方言中的应用

    作者:林少莲;叶胜难;陈曦

    目的 研究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材料在福建方言听力正常人中的测试效果.方法 分别招募18~25岁以客家话、闽南话和福州话为母语的耳科正常人受试者各10名,在1OdB HLspeech强度下,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10天至1个月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第二轮测试.测试结果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如下方法:①对三种方言受试者前后两次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②对全部受试者前后得分作线性相关分析;③对三种方言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④将方言组测试结果分别与北京地区普通话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各方言前后两次单音节识别测试得分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福州话组、客家话组及闽南话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49、0.56.配对t检验表明初测得分与复测得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各方言组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分别为7.9%、7.7%、7.2%,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分别为15.5%、15.1%、14.1%..三种方言组之间测试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福州话组与闽南话组之间比较P<O.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福州话组与客家话组之间比较P<O.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闽南话组与客家话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材料在福建不同方言人群测试结果跟标准普通话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客家话和闽南话组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福州话组与客家话及闽南话组测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福建方言人群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疗效评价研究时,福州话、客家话及闽南话区的识别率提高值至少要在15.5%、15.1%、14.1%以上,方视为有效.

  • 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治疗方法的回顾分析

    作者:刘振;虞幼军;郑立岗;林枫;谢雪颜

    目的 探讨治疗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中耳炎手术1226例,其中54例55耳伴迷路瘘管,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效果.术后随访1~5年,观察病人有无复发及听力、平衡障碍的变化.结果 在1226例中耳炎患者中合并迷路瘘管的54例55耳(4.4%),54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根据情况选择筋膜覆盖或者筋膜填塞.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干耳,术腔上皮化(100%);手术后无眩晕发作9例(16.7%),眩晕持续1周以内缓解19例(35.2%),2周以内23例(42.6%),眩晕持续3月3例(5.6%).有术后半年纯音听阈记录的患者38例,与术前比较听力无变化的18耳(47.4%),较术前提高的有9耳(23.2%),术后随访1~5年胆脂瘤及瘘管均无复发.结论 单纯筋膜填塞迷路瘘管的方法,与文献中介绍的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风险小,手术并发症少,对听力无明显干扰,值得推广应用.

  • 耳内镜下手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作者:冯国仿;王宇;周成勇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疗效、复发率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 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56侧)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耳内镜下分离外耳道皮瓣至鼓环,将鼓环连同鼓室粘膜一起分离开,暴露咽鼓管的鼓室口.取骨蜡少许,适形后置入分离开的鼓口粘膜下,至患者耳鸣消失.治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耳内镜检查鼓膜随呼吸扇动消失,鼓室压力曲线恢复正常;好转标准:患者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耳内镜检查呼吸时鼓膜偶有扇动,鼓室压力曲线基本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呼吸时鼓膜扇动仍明显,鼓室压力曲线异常.术后门诊随访半年~9年.结果 治愈40例48侧,治愈率85.7%;好转5例8侧(2例单侧,3例双侧),好转率14.3%;无效率0%.同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疗效好且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面神经保护

    作者:冯国仿;周成勇;韩维举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效果及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0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71岁,平均39.6+4.2岁;病程3个月~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首发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12例,头痛、恶心、呕吐10例,行走不稳4例,面部麻木7例,三叉神经痛2例,面瘫6例.30例术中均行面神经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端对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预测.结果 本组30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面神经完整保留29例(96.67%),无死亡病例.肿瘤切除后,面神经刺激阈值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阈值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结论 熟练地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手术人路的正确选择,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技术,能有效地保护桥小脑角周围的重要结构及面神经功能,并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

  • 山西太原129例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的筛查

    作者:张强伟;张芩娜;杨向茹

    目的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筛查.方法 采集本地区聋哑学校和门诊散发的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29人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12SrRNA热点突变位点.结果 该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占41.09%,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26例(20.16%);mtDNA突变8例(6.2%);SLC26A4基因突变21例(16.28%);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本组耳聋人群中与筛查位点有关的耳聋比例高达41.09%,GJB2突变是该人群遗传性聋的常见病因,SLC26A4突变为第二常见病因.

  •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45例报告

    作者:薛麦富;王森森

    目的 探讨在耳内镜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效果,并介绍临床手术要点及技巧.方法 对45例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病例,采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在耳内镜下行Ⅰ型鼓室成型术,采用内植法一期完成手术.结果 45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术后无耳鸣加重、无眩晕、气骨导听力下降等.术后3个月复查穿孔愈合率95.6%,术后一年以上复查未见再穿孔、鼓膜内陷、粘连及前部钝角愈合情况,患者诉无听力下降等.术后3~6个月复查纯音测听,患者言语频率气导听力均提高>1OdB.其中气骨导差缩小>10 dB 21例,21dB~30 dB19例,>30dB 5例.27例行声阻抗检查均为“A”型.患者术耳耳屏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及形态改变.结论 耳内镜技术下鼓膜修补术,操作简单、图像清晰、视野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且耳屏软骨-软骨膜取材方便,抗感染能力强,听力恢复效果稳定,是一种较好的鼓膜修补材料,值得临床推广.

  • 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左路杰;张勋;袁永一;王国建;康东洋;张昕;戴朴

    目的 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 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R)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对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进行检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6247名受检耳聋残疾人群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7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83%(177/6247).IVS7-2A>G突变携带者141例(纯合27例,单杂合突变114例),2168A>G突变携带者26例(纯合4例,单杂合突变22例),SLC26A4基因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0例.针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例数为41例,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66%(41/6247).结论 1、在6247例耳聋残疾人中,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检测能够明确分子学诊断的占总体的0.46%(41/6247);2、在北京地区持证聋人群体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较我院门诊就诊的耳聋患者低,此项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北京地区残疾人群中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布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耳聋残疾人群明确诊断或指导进一步诊断,并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检测阳性患者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在耳聋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琦;贾蓓;刘思平;黄晓莉;宋兰林

    目的 使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耳科门诊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方法 收集26例明确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聋病患者,使用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26例患者中先天性耳聋者10例,检出率为40.00%;成年感音神经性耳聋者13例,检出率为23.08%;突发性耳聋者3例,检出率为66.67%.结论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于明确聋病患者致聋原因有一定的帮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顺铂致聋后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NeuroD的表达

    作者:王娟;王亚菲;蒋兴旺;米文娟;邱建华

    目的 检测神经分化因子NeuroD在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顺铂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技术,观察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1d、3d、5d后NeuroD的表达变化.正常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5d),用药1d组(顺铂5 mg/kg,腹腔注射),用药3d组(顺铂5 mg/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3d),用药5d组(顺铂5mg/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5d),每组8只,建立顺铂耳毒性模型.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螺旋神经元NeuroD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顺铂耳毒性大鼠模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神经分化因子NeuroD在耳蜗螺旋神经元中呈动态变化.NeuroD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用药1d及3d组分别为2.17±0.39、1.15.±0.20及7.02+0.69、2.42+0.40,与对照组及用药5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 NeuroD在用药1d后开始增加,3d后达到高峰,5d后下降;在用药早期有一过性表达增强,后期表达下降同时听力损失明显.表明NeuroD可能参与顺铂损伤螺旋神经元后的修复过程.

  •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及热点突变分析

    作者:李亮;鲁建光;刘颖;肖玉丽

    目的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有明确遗传史病例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的可能已知相关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患儿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探讨突变基因位点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并对热点突变基因的家系遗传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109例,通过CT检查及问卷调查寻找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对所有病例均采集血液样本,提取DNA,并以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同时,对有明确遗传史的5个家族的相关成员进行相应检测,并绘制家系图,对热点突变基因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109例耳聋儿童的外周血样本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GJB3基因突变.线粒体均质突变检出3例,均有明确的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实验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明确遗传病史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遗传病史组(P<0.001),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前庭导水管扩大组(P<0.001);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SLC26A4 2168 A>G和SLC26A4 IVS7-2A>G位点,与有无遗传病史和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GJB2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GJB2235 delC和GJB2299 del AT位点,本组病例显示其突变率与有无遗传病史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4个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家系和1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析显示,5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GJB2、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检出率.本组病例显示GJB2基因突变与家族遗传史无明显相关性,而SLC26A4基因主要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中被检出,并表现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线粒体均质突变多集中于12S rRNA 1555 A>G位点,主要在药物中毒性耳聋患儿中被检出.

  • 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与剪切应激反应

    作者:邹静;Ilmari Pyykkt(o)

    梅尼埃病是以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闷涨感为特征的症状符合体,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根据U.S.health claims database的统计,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每十万人中有190人发病;然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十万人中的发病人数为513[1].梅尼埃病具有描述性的病理特征-内淋巴积水,可能由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对内淋巴液的吸收障碍所引起,并诱发水、离子微环境失衡,干扰内淋巴电位[2].邹静等发现钆增强的MRI可以实现内淋巴积水的在体可视化,为梅尼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3,4].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炎症和供血不足等可能是梅尼埃病的诱因.蛋白质组学研究显示梅尼埃病患者血清中补体因子H和B、纤维蛋白原-α/γ链、β-肌动蛋白、以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过度表达,而β-2糖蛋白-1、维生素D结合蛋白和载脂蛋白-1水平显著降低[5].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倍他司丁、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抗炎和抗病毒制剂、鼓室内庆大霉素注射(化学前庭切除)和MeniettR装置的使用和内淋分流术,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实施前庭神经切断术.目前的共识是各种治疗仅能控制症状,而不能防止该病继续进展.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保护和修饰

    作者:伍越;郑静;郑斌娇;方芳;梁玲芝;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耳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耳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和调节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药物和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率.

  • 乳突开放术腔的重建

    作者:秦贺;孙建军

    胆脂瘤中耳炎根据病变特点将其手术方式分为完壁式和开放式两种.对于乳突气化很好、范围较大的胆脂瘤以及儿童患者,通常采取完壁式手术,乳突腔无需特殊处理.如果胆脂瘤局限、乳突硬化,术后遗留的术腔很小,则不需要处理乳突腔.对于病变较大、乳突腔中等气化的胆脂瘤,手术除切除病变组织,还需要开放乳突气房、鼓窦、上鼓室等结构,使乳突呈盆形化,遗留大乳突术腔.此时如不进行乳突腔重建,可导致上皮化时间延长、自洁能力下降、需定期清理痂皮,且乳突腔创面肉芽增生,愈合时间延长,可能出现病变复发.

  • 新型低压氧舱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秋菊;李倩;刘岩;周其友;王立万;于黎明;于宁;冀飞;兰兰;姜辉;史伟;黄杰;王大勇;吴子明;尹自芳;娄昕;李宝民;蔡小兵;黄魏宁;倪道凤;杨仕明;余力生;范利;杨伟炎

    目的 探讨新型低压氧舱方法治疗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低压氧舱模拟低气压环境对20例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三个循环,以3m/s的速度从正常大气压降至2200m海拔气压水平(约78.6 kPa),保持5min后,以1m/s的速度增压至1100m气压水平;随后以同样的速度完成第二、三个循环,后以1m/s的速度恢复至正常大气压.患者在550m海拔以上气压水平以150 L/h的流速采用鼻吸管持续吸氧.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轻度听力损失治疗1个疗程,中度听力损失一般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纯音测听结果及耳闷堵、耳鸣、颅鸣主观症状程度变化.结果 20例患者全身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听力损失治愈7例,改善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11/20).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两组患者听力疗效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闷堵感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19/20);耳鸣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12/20);颅鸣共2例,无效.随访4~6个月,治疗有效的患者仅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耳闷堵感复发,重复低压氧舱治疗效果为有效.结论 新型低压氧舱为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方法,对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耳闷堵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听阈评估的电生理技术进展

    作者:莫玲燕

    听阈评估是听力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诊断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如果听力异常则确定听力损失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500 Hz、1000 Hz、2000 Hz和4000 Hz四个频率平均听阈的dB HL来划分听力损失程度.作为听力定量诊断的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一些基本特点.首先应具有频率特异性,如此才能根据各个频率的听阈来计算听力损失的程度.其次能够反映听觉通路全程的功能状况.行为听阈测试是定量诊断的金标准.但它只适用于能够且愿意配合的受试者,对于没有能力配合的受试者如老人和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涉及赔偿或纠纷等不愿意配合的受试者,客观听力测试如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反应(toneburst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TB ABR),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方法都具有频率特异性,能够部分或接近全部地反映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其优点是客观无需受试者配合且无创,适用于儿童或不配合人群.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电生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以及进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熊彬彬;吴子明;刘兴健;张素珍

    目的 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7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39例,单侧水平嵴顶结石BPPV4例,前半规管BPPV1例,混合型BPPV8例,主观性BPPV3例.其中,原发性BPPV103例,继发性BPPV28例.结论 BPPV患者有其白身的临床特征,通过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把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 早期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聋

    作者:周义德;郑贵亮;周容珏;张青;郑宏良

    目的 探讨早期经激光鼓膜穿孔鼓室内应用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79例被诊断为“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7天常规治疗后无效,被随机分为经鼓室给药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继续应用常规激素治疗,经鼓室给药组39例患者应用常规激素治疗的同时增加4次经鼓膜注射甲强龙治疗.经鼓室应用甲强龙的方法:常规消毒外耳道,用布明氏液作鼓膜局部麻醉,在耳内窥镜或手术显微镜监视下用YAG激光在鼓膜后下方穿一0.5 mm的小孔,经小孔滴入加温至37℃的甲强龙0.4 ml(40 mg/ml),之后患者取平卧,下颌上抬,头偏向健侧体位,并维持30 min.2天注射一次,4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7天常规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8周查纯音测听(pure tone average,PTA)和言语分辨率(speech discrimination score,SDS).结果 所有患者7天常规治疗后的PTA和SDS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束后8周纯音测听结果:经鼓室给药组PTA恢复≥15dB为48.7%(19/39)、对照组为22.5%(9/40);治疗结束后8周言语分辨率检测结果:经鼓室给药组SDS提高≥15%为46.2%(18/39)、对照组为20.0%(8/40).经x2检验,治疗结束后8周经鼓室给药组和对照组的PTA和SDS结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经激光鼓膜穿孔鼓室内应用甲强龙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聋可获得较常规激素治疗更好的疗效.

  • 听神经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静妙;蒋新霞;单春光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患者的前庭功能,以了解听神经病患者的平衡能力.方法 对32例听神经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震电图检查和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并将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听神经病患者的平衡能力减低,眼震电图检查异常者6例(18.75%),姿势描记图检查结果明显异常,睁、闭眼状态下,重心晃动的轨迹长度与晃动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听神经病患者不妨加行前庭功能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其第Ⅷ颅神经的功能状态,尤其是静态姿势描记图,该测试快速、简单,结果客观可靠.

  • 地震后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情况调查

    作者:刘蓉蓉;姬长友;肖雅

    目的 探讨地震后(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SSNHL的发病规律,及其与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SD)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汶川及玉树两次地震后大坪医院收治的1328例伤病员中遴选1050例轻伤类伤病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6例,女性434例.按照年龄分为5组,分别观察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伤病员SSNHL及SD的发病规律,以及SSNHL和SD的相关性.结果 1050例研究对象中,女性SSNHL发病率(12.9%)明显高于男性(6.66%)(P=0.001< 0.01).97例SSNHL患者中,低龄者(18~45岁)重度听力损失的发病率(21.67%)明显高于高龄者(5.41%)(P=0.031<0.05).1050例伤病员中,男性和女性SD发病率分别为28.57%及24.65%,无显著性差异(P=0.159>0.05).SD患者SSNHL的发病率(22.97%)明显高于非SD者(4.17%)(P=0.000<<0.01).女性SSNHL患者SD的发病率(73.21%)明显高于男性(31.71%)(P=0.00<<0.01).97例SSNHL病人中,第V组SD发病率(83.33%)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39< 0.05).结论 地震后SSNHL发病率较高.老年人及女性高发.中青年发病率较低但病情重的趋势明显.SD可能与SS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 73例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曾祥丽;李鹏;李永奇;岑锦添;黎志成;王树芳;张革化

    目的 探讨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FSNHL)的病因及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误诊及漏诊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①病因:按照发病率高低依次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LSNHL)29%(21/73),梅尼埃病(MD)23%(17/73),内耳畸形16%(12/73),迟发性膜迷路积水11%(8/73),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7%(5/73),早期听神经瘤6%(4/73),噪声性聋4%(3/73)及不明原因者4%(3/73).本组病例未见听神经病、外淋巴漏及耳周血管变异等病因.②LSNHL、MD早期多表现为低频听力波动;早期听神经瘤及噪声性聋表现为高频听力波动;ASNHL及双侧内耳畸形多为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③容易误诊及漏诊的疾病:双侧对称性前庭扩大畸形可于成年后出现对称性、波动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常有导致颅压及腹压骤变的诱因,影像检查可与ASNHL鉴别;单耳高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需警惕早期听神经瘤,增强MRI应作为常规检查以避免漏诊.结论 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病因众多,表现各异;诊断除需关注病史、症状及听力学特征外,发病诱因及职业环境可提供重要诊断线索.

  • 以突发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遗专性耳聋病例分析

    作者:赵飞帆;王大勇;韩冰;纵亮;赵亚丽;李倩;王秋菊

    目的 探讨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要症状的患者中,遗传性耳聋患者的诊治及转归.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12月耳内科病房诊治的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诉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和家族史询问,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言语测听;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颅脑MRI等;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对高度怀疑遗传性聋的患者施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包括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NA 1494及1555位点.对3例确诊为不同致病基因的遗传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总结该病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 3例不同基因致病的患者中,1例为GJB2基因c.109G>A纯合突变,表现为单侧突发听力下降,经治疗后,听力明显改善;1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纯合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表现为单侧突发听力下降,治疗后听力有效改善;1例为线粒体12S rRNA 1555 A>G突变,表现为双侧突发听力下降,治疗后无改善.结论 以突发性下降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遗传性耳聋.对伴有遗传性耳聋可疑因素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可进行常见致聋基因筛查,以进行早期诊疗.

  • 基于医院信息化管理网络下的听力诊断系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作者:兰兰;王秋菊;韩冰;史伟;李倩;张超;丁海娜;王卉;李娜;王大勇;保鹏飞;蒲卫

    目的 调研在医院信息系统下建立临床听力诊断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分析作为医院子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确立要实现的目标.方法 通过对临床听力诊断业务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确定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标准与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了解系统研发现状及研发经验、工作流程,同时采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结果 临床听力医学中心业务现状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耳聋患者基本信息不能与HIS系统共享;听力学资料手工绘制并以纸质方式保存,数据资料不能实时调阅、录入及综合分析;目前约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听力设备需要入网,系统将采用C/S(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协同工作的结构设计.需求内容主要包括:听力设备入网软硬件配置现状与需求、安全性需求、听力报告单数据管理模块功能需求,数据输出格式需求、测试结果统计分析需求等.结论 研发MCCAIS是提高临床听力医学中心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科研与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了信息系统研发的方向,可从根本上保证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是有序建设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措施,也是购买、测试、实施、验收研发软件的重要依据.

  • 7.0T磁共振成像观察耳后给药促进药物进入内耳的可行性

    作者:李晶兢;余力生;夏睿;郜发宝;骆文龙;静媛媛

    目的 借助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新给药方式耳后给药,药物在内耳的吸收过程,探讨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12只白色红目豚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耳后注射造影剂,一组静脉注射造影剂.7.0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3h、4h、6h、8h、12h、24h、48h,分别进行磁共振T1加权像成像.测量右侧耳蜗底转鼓阶的信号强度,描绘信号-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对比耳后组与静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耳后组与静脉组信号-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8.14×105及36.17×105,耳后组面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是可行的,局部疗效好,全身并发症少,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 蜗神经磁共振成像在感音神经性聋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晶;娄昕;吴南洲;王大勇;王秋菊

    目的 探讨蜗神经磁共振成像在感音神经性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TwinExct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30例(260耳)SNHL患者进行蜗神经磁共振成像及内耳水成像.蜗神经成像序列为斜矢状位FRFSE T2加权像,内耳水成像为3D FIESTA序列.结果 90例大于等于18岁的患者中,85例170耳显示蜗神经、迷路正常;1例2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例1耳蜗神经信号缺失;3例6耳蜗神经细小;40例小于18岁的患者中,19例38耳显示蜗神经、迷路正常;2例3耳Michel畸形;6例12耳Mondini畸形;1例2耳共腔畸形;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1例畸形中7例14耳蜗神经信号缺失.2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细小.结论 磁共振内耳成像对诊断SNHL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判断患者内耳蜗神经发育情况及内耳畸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这类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必要检查.

  • 大连地区21764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秀丽;马长宏;王立志;别旭;丁伟;牟书瑜;李旭敬;孙月华;徐军;王路阳;翟立杰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发现听力筛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对近5年大连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内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 rtio n pro duct o 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筛查仪进行初筛,初筛不通过者在42天进行复筛,复筛不通过者3个月内进行听觉脑于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40Hz相关电位(40 Hz - auditory evoked related potentials,40Hz - AERP)、声导抗测听等检查,对患儿进行综合听觉评估.结果 5年时间内大连地区应该筛查新生儿总数233 856人,实际筛查217 641人,初筛率为93.1%;初筛通过率为90.6%(197 254/217 641),复筛率为74.3%(漏检率为25.7%,5 236/20 387),复筛通过率90.5%(12194/15 151),复筛不通过2957人;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接诊2069人,就诊率为70%(2069/2957);确诊为听力障碍373例(607耳),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71%;双耳听力障碍234例(轻、中、重、极重度听力障碍发病率分别为0.23‰、0.36‰、0.19‰、0.29‰),单耳听力障碍139例;有45例(45/106)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6个月内没有确诊,其中9例为初筛不通过而没有进行复筛,36例初筛、复筛均不通过却没有及时就诊.结论 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与既往报道类似;完善听力障碍高危儿童的召回制度,提高复筛率和就诊率是减少听力障碍儿童漏诊的关键.

  • 耳内科疾病相关基础研究与诊治新进展(上篇)

    作者:王秋菊;Mohamed A.HAMID

    耳内科学,又可称为耳神经内科学,是涵盖内耳以及与之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医学领域.耳内科医师不仅要求熟练掌握普通内科、神经内科和耳科学,还需要具备神经内科学、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声学的相关知识[1,2].近年来,对于内耳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再生医学、离子动态平衡、电生理学以及诊断模式等方面的深入理解,使得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耳内科疾病进而制定出一系列新的诊疗策略.这些进展的核心是将内耳是基于体液系统这个观点分离出来,上升至一种更基于生理学角度的离子交换系统.同样重要的是听觉及平衡系统受到相关疾病累后的康复及代偿机制方面的不断进展.本文综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基础科研成果及潜在的临床应用将有利于耳内科医生全面了解本领域的动态和发展.

  • 一种新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42天初筛

    作者:章雪芹;严双琴;李晓璐;顾春丽;张慧

    目的 在医院分娩率较低地区,探讨采用出生后42天左右进行初筛的可行性,为难以在出生后48~72小时进行听力初筛的地区寻求一种可行的听力筛查方法,并可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下简称新筛)项目切入儿童保健体系的起始点.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比较3 507例(男1898/女1609)出生后20~94天(43.06±4.123)婴儿(以下简称婴儿组),和2325例(男1199/女1126)1~42天(3.53±1.339)新生儿(以下简称新生儿组)的听力筛查结果,主要指标包括初筛通过率、初筛未通过率、复筛率、复筛通过率、复筛未通过率、转诊率、确诊率.结果 (1)初筛通过率:新生儿组83.4%(1940/2325),婴儿组92.9%(3 257/3 507),x2=128.151,P=0.000;(2)初筛未通过率:新生儿组16.6%,婴儿组7.1%,x2=128.151,P=0.000;(3)复筛率:新生儿组77.9%(300/385),婴儿组84.8%(212/250),x2=4.591,P=0.032;(4)复筛通过率:新生儿组85.7%(257/300),婴儿组71.7%(152/212),x2=15.062,P=0.000;(5)复筛未通过率:新生儿组14.3%,婴儿组28.3%,x2=15.062,P=0.000;(6)转诊率:新生儿组和婴儿组均为100%;(7)确诊率:新生儿组18.6%(8/43),婴儿组68.33%(41/60),x2=21.080,P=0.000.结论 听力初筛放在出生后42天左右进行,有较高的初筛通过率、复筛率和确诊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新筛切入儿童保健体系的起始点.

  • 新生儿监护病房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商莹莹;刁文雯;倪道凤;徐春晓;李奉蓉;茹颖

    目的 对在耳鼻喉科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评估,并且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评价目前所用听力筛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并于耳鼻咽喉科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婴幼儿,分析其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资料,并与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同时完成DPOAE、AABR筛查及诊断型ABR测试,并且资料完整保存者共89例177耳.DPOAE筛查未通过率为45.8%,AABR筛查的未通过率为46.3%.两种筛查方法的一致率为64.4%.AABR的假阴性率为27.9%,DPOAE为16.3%,联合使用两种筛查方法时其假阴性率为4.7%.诊断型ABR测试异常共26例43耳(24.3%),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2耳,中度7耳,重度3耳,极重度11耳,听力损失为双侧者17例,单侧者9例,双侧听力损失患者中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对称者12例,不对称者5例.本组确诊听力损失婴幼儿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48 h以上;出生体重低于1500g;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时0~6分);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要求;颌面部畸形(小耳、外耳道闭锁或畸形、腭裂);细菌性脑膜炎.结论 使用AABR或AABR与DPOAE联合筛查可用于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有转诊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指证.

  • 听力正常人对正弦波汉语普通话的识别

    作者:冯艳梅;徐立;周宁;杨光;殷善开

    目的 通过听力正常人对正弦波处理的汉语普通话的音调及句子识别,探讨正弦波汉语普通话的识别机制。方法 测试包括正弦波处理的汉语四声调识别及句子识别。45名听力正常的年轻人,首先进行正弦波处理的汉语四声调及句子训练,然后进行测试。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受试者反馈,使其适应,学习正弦波处理的信号。正式测试中,不给予受试者反馈。声调识别测试中,受试者需要在四个声调中选择所听到的声调,在训练和测试过程中,每个声信号只能播放一次,以受试者答对的百分数计分。句子识别采用MHINT,受试者可以反复听测试材料,直至受试者完全识别正确或识别不出为止。以受试者答对的百分数进行评分。结果 正弦波四声调识别的正确率平均值为32.6%,仅稍高于机率得分(25 %)。受试者得在23.5% -42.3%之间,其中绝大部分得分在25%至35%之间。在四声调识别中,一声的识别正确率高,为42.3%;三声的识别正确率次之,为34.9%;二声和四声的识别正确率则均分别为23.5%和29.6%。正弦波汉语普通话句子识别的正确率平均值为92.3%,受试者得分在78%至100%之间,绝大部分在90%以上。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正弦波汉语普通话四声调识别和句子识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汉语普通话经过正弦波处理后,声调识别较差,句子识别很好,从上向下机制在正弦波汉语普通话句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 难治性眩晕的初步临床分析

    作者:蒋子栋;高帆;温彦华

    目的 当患者被诊断为难治性眩晕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破坏性治疗时,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再次进行慎重的、充分的评估.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本科就诊诊断为难治性眩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前庭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78例患者拟诊为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3例和拟诊为难治性梅尼埃病55例.其原因包括诱因未除17例(21.8%);诊断有误8例(10.2%)后被确诊为桥小脑角病变、第四脑室肿瘤、鼻窦炎、精神神经疾病;病情复杂合并其它疾病42例(54%),包括梅尼埃病合并BPPV、颈椎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先天畸形和精神神经科学疾病等;药物治疗不当2例(2.5%),手术治疗不当9例(11.5%).结论 诊断难治性眩晕需谨慎,避免误诊误治.

  • 频率特异性听性脑干反应在儿童听力诊断中的应用——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2年度第二季度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商莹莹;徐春晓;倪道凤;李兴启

    在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保健专家组的指导下,由北京协和医院具体承办了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2年度第二季度的学术活动.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倪道凤、徐春晓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这次学术活动顺利举行,与会代表一致反映收获很大.会议由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主任徐春晓教授主持.活动的主题是"频率特异性听性脑干反应在儿童听力诊断中的应用".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代表来自多家单位,不仅包括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还包括北京妇幼保健院、天津妇幼保健院等妇幼保健系统的工作人员.本活动受到听力学界、妇幼保健系统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

中华耳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