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耳植入不同类型人工耳蜗装置对言语识别的影响

    作者:

  • 联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FM调频系统对聋儿选择性听取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飞;郎叶平;李萍;魏丽娜;陈振声;黄昭鸣

    目的 旨在从声学角度研究和分析联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FM调频系统对聋儿选择性听取的影响.结果 32名聋儿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过程中,使用FM调频系统与不使用FM系统时词汇辨别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FM系统可以改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声音传播中受其内外部传音影响的状况,明显提高聋儿对词汇的识别率.

  • 低信噪比时混响时间对汉语单音节识别率的影响

    作者:李欣怡;王枫;范有武

    目的:在模拟教室环境下行混响时间处理过的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测试,探讨佳混响时间范围,为教室声学环境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音频编辑软件将5张单音节词表的混响时间依次设为0.5、0.9、1.3、1.7和2.1 s,在隔声室内-5 dB HL信噪比条件下模拟教室环境,对20名健听青年行5张词表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混响时间为1.3 s时言语识别率大;经组间比较,佳混响时间范围是0.9~1.3 s。结论应关注教室混响时间的设计与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的关系。

  • 言语识别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树峰;龙墨

    随着听力-言语-语言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言语测听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并在揭示受试者听力言语能力、评估助听器选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言语测试和评估涉及多学科知识,概念繁多、校准和掩蔽技术专业性强、言语识别得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能够合理、准确地应用言语测试技术为听力言语康复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就该领域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使言语测试技术成为听力学工作者的有力工具.

  • 降噪方法及在助听器中的运用

    作者:宗健

    助听器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将噪声对助听的不利影响降到低.具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相对于听力正常者在听同一强度的声音时需要较高的信噪比.已有很多文献提及了采用多麦克风技术可以在背景噪声环境中获得较好的言语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实际条件的制约,多麦克风技术并不能总是解决交流困难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有一种先进的信号处理线路可以从复杂的混有噪声的信号中滤除噪声信号.

  • 骨桥的临床应用——4例病例报告

    作者:石颖;王杰;崔丹默;李永新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4例行骨桥植入术的患者资料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探讨骨桥的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裸耳及助听情况下听力及短句、双音节词的言语识别情况.结果 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言语识别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在信噪比为-5 dB的测试环境下,短句和双音节词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提高了18.55%和19.25%.结论 骨桥植入可以改善传导聋、混合聋及单侧聋患者的术后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

  • Roger络+无线聆听技术

    作者:吴润楠;杨欣怡;戴瑞邦

    本文介绍了目前无线聆听技术的新进展与临床研究成果。通过汇总助听器配戴者及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不同无线聆听技术在不同噪声级别下的言语识别情况,分析比较不同无线聆听技术间的区别及络+无线聆听技术的优势。

  • 语后聋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普通话言语识别

    作者:郑振宇;曹克利;金昕;魏朝刚;邢奋丽;王林娥;王轶

    普通话是我国的规范语言,其语音学特点有别于西方语系,特别是声调[1].人工耳蜗植入作为治疗重度感音性聋的重要手段,目前多为基于西方语系设计的国外产品,能否充分地体现汉语、特别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学特点,一直备受关注.我国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特别是更具代表性的语后聋使用者的普通话言语识别状况,目前仅报道5例[2,3].

  • 失匹配负波(MMN)对听觉中枢言语识别功能的评估

    作者:刘浩强;赵立东

    言语识别功能往往受到各种神经因素或脑部疾病等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与特定事件在时间上具有锁相性的脑反应,是分析大脑感知和听觉辨别信息的窗口,反应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活动改变.目前已提取出的成分有慢反应P1-N1-P2、N2b-P3b及N400等.其中MMN是一种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反应大脑对信息的自动加工过程,以无需患者主动参与,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测定的特点越来越广泛被应用于临床.失匹配负波(MMN)已被用作研究涉及听觉识别等领域中的工具.对于许多疾病,与对照组相比,MMN幅度基本都会显示减弱和(或)潜伏期延长.这个发现,虽然MMN不能作为任何特定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但MMN可能有助于理解涉及中枢听觉言语障碍的一些疾病的识别因素,并且可以作为预知这些疾病风险的潜在指标.

  • 听障儿童干预和康复效果评估进展

    作者:刘雪曼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听障儿童干预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研究已从听觉意识和言语识别拓展到聋儿的语言和言语发展。21世纪初的多中心大规模研究对儿童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心理健康的程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提倡建立以儿童语言发展评估为中心的基线和定期跟进的综合评估。近期研究关注了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差异性并探讨能预测语言发展的潜在神经认知等能力。随着标准化的普通话语言测试的建立,国内的干预和效果评估研究将会拓宽到更多领域。

  • 听力正常人对正弦波汉语普通话的识别

    作者:冯艳梅;徐立;周宁;杨光;殷善开

    目的 通过听力正常人对正弦波处理的汉语普通话的音调及句子识别,探讨正弦波汉语普通话的识别机制。方法 测试包括正弦波处理的汉语四声调识别及句子识别。45名听力正常的年轻人,首先进行正弦波处理的汉语四声调及句子训练,然后进行测试。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受试者反馈,使其适应,学习正弦波处理的信号。正式测试中,不给予受试者反馈。声调识别测试中,受试者需要在四个声调中选择所听到的声调,在训练和测试过程中,每个声信号只能播放一次,以受试者答对的百分数计分。句子识别采用MHINT,受试者可以反复听测试材料,直至受试者完全识别正确或识别不出为止。以受试者答对的百分数进行评分。结果 正弦波四声调识别的正确率平均值为32.6%,仅稍高于机率得分(25 %)。受试者得在23.5% -42.3%之间,其中绝大部分得分在25%至35%之间。在四声调识别中,一声的识别正确率高,为42.3%;三声的识别正确率次之,为34.9%;二声和四声的识别正确率则均分别为23.5%和29.6%。正弦波汉语普通话句子识别的正确率平均值为92.3%,受试者得分在78%至100%之间,绝大部分在90%以上。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正弦波汉语普通话四声调识别和句子识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汉语普通话经过正弦波处理后,声调识别较差,句子识别很好,从上向下机制在正弦波汉语普通话句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 听神经病患者时域间隔感知及言语识别能力

    作者:于澜;兰兰;杜婉;冀飞;王大勇;赵立东;关静;王秋菊

    目的:研究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及时间灵敏度。方法选取听神经病患者24耳,感音神经性聋组26耳,正常组30耳,分别进行间隔觉察阈测试和大言语识别率测试,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神经病组中,听神经病组间隔觉察阈值与大言语识别率呈部分负相关(r=-0.603, P<0.05),正常对照组间隔觉察阈值与大言语识别率无相关性(r=-0.026, P>0.05)。结论①间隔觉察阈测试有助于临床上对听神经病的鉴别诊断。②间隔觉察阈值较高的个体言语识别相对较差。③间隔觉察阈测试可从时域上评估助听器佩戴效果及耳蜗植入后效果。④无法行言语测听时,间隔觉察阈测试可提供参考。

  • 言语识别中的时域及频域信息

    作者:徐立

    本文对言语识别中的声学要素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进行探讨,旨在为人工耳蜗编码策略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声码器技术被用于一系列的实验以确定时域和频域信息对言语识别和汉语四声识别的相互作用.频域信息是由声码器中的频道数来决定,而时域信息则是由声码器的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来决定.听力正常成人参加了各项感知试验.结果 表明,时域和频域信息都对音素识别很重要.在安静环境下,辅音和元音识别率分别在8和12频道及16 Hz和4 Hz的低通截止频率时达到平台成绩.在噪声环境下,元音识别受益于增高的频道数.汉语四声的识别需要256 Hz的低通截止频率才达到平台成绩,这一频率比英语音素识别所需的时域信息高得多.声调识别率在本研究中高频道数12时仍未见饱和.为了研究细微结构和时域包络对四声识别的相对重要性,我们用声嵌合技术将不同声调信号的时域包络和细微结构进行对换.感知实验结果表明,声调识别主要取决于细微结构,这一点与音乐感知的结果类似,而不象言语识别,后者主要依赖于时域包络信息.因此,增加人工耳蜗系统中有效的频道数将有助于尤其是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将人工耳蜗刺激中提供更多的细微结构信息可能会提高患者声调识别的成绩.

  • 聋幼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

    作者:孙喜斌;郭占东

    目的:探讨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不同的听力补偿效果与语言识别率、语音清晰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统一试用的全国聋幼儿康复评估标准,分五个组对全国14省市201名聋幼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评估,并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不同的听力补偿效果与其它3项均成正向相关,(r>0.9,P<0.05).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康复训练时间亦呈正向相关(r=0.95,P<0.01).结论:为聋儿科学地选配助听器,保证其良好的助听效果,并使其坚持长期的听力训练及语言学习是促进聋儿早期康复的首要条件.

  • 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量表的评估

    作者:石磊;曲中源;马梽轩

    目的:评估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探讨言语识别率对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同时与80例听力正常志愿者进行评估作为对照.并且对80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言语识别率检查,将言语识别率≤80%分为一组,>80%分为一组,两组间对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阳性率显著高于同龄听力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言语识别率≤80%的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阳性率显著高于言语识别率>80%的老年性聋患者.结论:焦虑及抑郁情绪在老年性聋患者中发病率高,言语识别率与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相关,耐心交流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

  • 用辅音时程分级模型测试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言语识别效果

    作者:李曙光;张道行

    目的 探讨基于汉语元辅音过渡音征时程,按等级切割后合成的粗测模型,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言语康复效果,以建立适合于该类对象的简单言语识别等级筛查方法.方法 3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儿童,1例听力正常成人、5例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和20例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于声场条件下应用基于过渡音征时程的汉语普通话识别粗测模型和<儿童音位对比识别能力评估>的声母部分进行言语识别测试,比较不同测试实验的效果差异.结果 言语粗测模型对听力正常健康儿童的测试结果(0.89)与听力正常成人(1.0)的测试结果差异甚小,在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时不能有效完成言语测试;而在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进行言语粗测模型及<儿童音位对比识别能力评估>声母部分言语识别测试,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基于过渡音征时程的汉语普通话识别粗测模型可对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进行有效的言语识别测试,有望成为听力障碍患者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筛查的简捷方法.

  • 听神经病1例

    作者:王爱初;陶晓燕

    患者女,24岁.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10年加重3d来诊.患者10年前因双耳听力下降,曾诊断为神经性聋,口服药物治疗无好转.3d前无诱因的听力进一步下降,伴耳鸣来诊.自述发病以来,与他人交谈障碍,言语识别率差.否认有耳毒性药物史及外伤史.纯音测听示双耳对称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平均语言听阈均为60dBHL,双耳声阻抗A型,双侧声反射均未引出,颅脑MRI未见异常,予以葛根素、能量合剂配合高压氧治疗2周,复查听力无明显提高,患者要求出院.1周后患者再次听力下降,请他院专家会诊,纯音测听阈值无明显降低,DPOAE通过,SDS为30%,ABR检查Ⅰ、Ⅲ、Ⅴ均出现,但波形分化差,综上所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为听神经病.

  • 双模式对人工耳蜗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者的言语识别影响

    作者:谢展飞;吴佩娜

    目的:探讨一侧人工耳蜗联合对侧助听器的双模式应用方式对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者的言语识别影响.方法:15例非植入耳具有低频残余听力(250 Hz 45~90 dBHL,500 Hz 75~100 dBHL)的语后聋患者,通过人工耳蜗调试软件关闭蜗顶部前3个工作电极,模拟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的状态.①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状态下同一受试者先后使用单侧人工耳蜗(单CI)和双模式进行言语测试(单音节、双音节、短句),对2种模式下的言语得分结果进行比较.②开启全部电极(全植入状态),同一受试者再次先后使用单CI及双模式进行言语测试,并对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状态下2种模式的言语测试得分差值与全植入状态下2种模式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状态下受试者使用双模式后,其言语识别得分高于单CI的言语识别得分(P<0.05).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状态下双模式与单CI的言语识别得分差值大于全植入状态下两者的差值(P<0.05).结论:低频段电极不全植入者应用双模式刺激后可获得更好的言语识别效果.

  • 常用中文言语测听材料在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天花板效应

    作者:王烨;石涯;傅莹;王倩;符一飞;郗昕

    目的:总结目前常用中文言语测试材料在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上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常用的中文言语测试材料,对32例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安静条件下单音节字、扬扬格词、中文BKB语句、中文HINT语句识别率以及嘈杂噪声下HOPE语句识别阈的测试,分析比较各类测试材料在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康复成效评价时的临床适用性.结果: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安静条件下扬扬格词表、中文BKB句表和中文HINT句表的识别率达到100%的人数分别为1人、14人和4人;同时,高分数段(≥85%)人数分别为17人、26人和14人,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天花板效应.反之,安静条件下单音节字识别率满分为0人,高分数段人数为6人;噪声下HOPE句表识别阈测试不受天花板效应干扰.结论:对于相当一部分语后聋患者,现有的中文言语测试材料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天花板效应.安静条件下单音节字识别率和噪声下HOPE句表识别阈测试更能相对客观地评价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

  • 正常成人低通滤波汉语清塞音的识别研究

    作者:张梦超;刘巧云;卢海丹;黄昭鸣;杜晓新;孙喜斌

    目的 获得健听成人识别低通滤波汉语清塞音所需的低截止频率及识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汉语清塞音与韵母/a/组成的/ba/、/pa/、/da/、/ta/、/ga/、/ka/单音节为言语测试材料,步长为200 Hz,通过上升法测试33名健听成人不同截止频率时的识别情况,获得正确识别的低截止频率,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①33名健听成人识别/ba/、/da/、/ga/、/ta/、/ka/所需的截止频率在3 000 Hz以下,分别为2 239.39、2 936.36、2 084.55、2 372.73、1 693.94 Hz,识别/pa/需7 000 Hz左右的截止频率,为6 784.85 Hz.②识别清塞音所需的低通截止频率受到送气方式和发音部位的影响,但不受受试者性别影响.结论 识别低通滤波汉语清塞音/pa/所需的低截止频率均值高于6 000 Hz,其余清塞音的低截止频率均值均在3 000 Hz以下;识别清塞音的截止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ka/、/ga/、/ba/、/ta/、/da/、/pa/;发声的送气方式和发音部位影响低通截止频率.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